易類
地理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数百人唯 陶弘景
入室焉自恭事六载义贯
千祀唯贵知真故特蒙赏识经法诰诀悉相
传授方欲共营转鍊已集药石将就治合事
故不遂 (第 008b 页)
梁茅山贞白 陶先生
昊荆牧陶浚七代孙名 (第 008b 页)
弘景 字 (第 008b 页)
通明 丹阳秣
陵人也母初娠梦日精在怀并二天人降手
执金香炉觉语左右曰当孕男子非凡人也
然恐无后及生标异幼而 …… (第 008b 页)
牛
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
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或时有
大事无不前巳奉陈时人谓为 山中宰相 以 …… (第 010a 页)
大通初献刀二口一名喜胜二名成胜为佳
宝梁帝金楼子云于隐士重 陶贞白 于士大
夫重周弘正其于义理情转无穷真一时名
士也先生常作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
空不意昭阳殿化作单于 …… (第 010b 页)
唐茅山升真王先生
琅琊王远知陈扬州刺史昙首之子外祖丁
超梁驾部郎中其母因梦灵凤有娠又闻腹
中啼宝志曰生子当为神仙宗伯也年七岁
日览万言博总群书心冥至道年十五入华
阳事 贞白先生 授三洞法又从宗道先生臧
矜传诸秘诀陈主召入重阳殿特加礼敬赏
赉资送还茅山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
室以 (第 011a 页)
千祀唯贵知真故特蒙赏识经法诰诀悉相
传授方欲共营转鍊已集药石将就治合事
故不遂 (第 008b 页)
梁茅山贞白 陶先生
昊荆牧陶浚七代孙名 (第 008b 页)
弘景 字 (第 008b 页)
通明 丹阳秣
陵人也母初娠梦日精在怀并二天人降手
执金香炉觉语左右曰当孕男子非凡人也
然恐无后及生标异幼而 …… (第 008b 页)
牛
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
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或时有
大事无不前巳奉陈时人谓为 山中宰相 以 …… (第 010a 页)
大通初献刀二口一名喜胜二名成胜为佳
宝梁帝金楼子云于隐士重 陶贞白 于士大
夫重周弘正其于义理情转无穷真一时名
士也先生常作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
空不意昭阳殿化作单于 …… (第 010b 页)
唐茅山升真王先生
琅琊王远知陈扬州刺史昙首之子外祖丁
超梁驾部郎中其母因梦灵凤有娠又闻腹
中啼宝志曰生子当为神仙宗伯也年七岁
日览万言博总群书心冥至道年十五入华
阳事 贞白先生 授三洞法又从宗道先生臧
矜传诸秘诀陈主召入重阳殿特加礼敬赏
赉资送还茅山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
室以 (第 011a 页)
三皇文小异陆修静先生得之传孙游岳游
岳传 陶隐居 其天中十二部经未尽出世今
传者是黄帝黄卢子西岳公鲍靓抱朴子所
授者也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
三 …… (第 006a 页)
授葛洪按三皇经序云
鲍君所得石室之文与世不同洪或兼受也
陆先生时所得初传弟子孙游岳有四卷而
已孙后传 陶先生 先生分析支流稍至十一
卷耳即山中所传者是命召咒文云三皇治
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有急皆召天地鬼神
敕使之 (第 012a 页)
岳传 陶隐居 其天中十二部经未尽出世今
传者是黄帝黄卢子西岳公鲍靓抱朴子所
授者也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
三 …… (第 006a 页)
授葛洪按三皇经序云
鲍君所得石室之文与世不同洪或兼受也
陆先生时所得初传弟子孙游岳有四卷而
已孙后传 陶先生 先生分析支流稍至十一
卷耳即山中所传者是命召咒文云三皇治
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有急皆召天地鬼神
敕使之 (第 012a 页)
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七十二福地
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
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
第一地肺山
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 陶隐居 幽栖之处
真人谢允治之
第二盖竹山
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第三仙磕山
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 (第 009b 页)
七十二福地
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
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
第一地肺山
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 陶隐居 幽栖之处
真人谢允治之
第二盖竹山
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第三仙磕山
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 (第 009b 页)
诚惶诚恐诀第十七
夫诚惶诚恐者即握简低身戢地两过捧简
长跪当心少时复下戢地又两过止若言顿
首者便以头顿也 陶隐居 曰道虽心存亦须
形恭口宣词列进退足蹈并使应机赴会动
静得宜内以冲神外以恊礼
已上出登真隐诀
(第 013b 页)
夫诚惶诚恐者即握简低身戢地两过捧简
长跪当心少时复下戢地又两过止若言顿
首者便以头顿也 陶隐居 曰道虽心存亦须
形恭口宣词列进退足蹈并使应机赴会动
静得宜内以冲神外以恊礼
已上出登真隐诀
(第 013b 页)
置性不嘲调世中戏谑一切
不为为人强精魂夜行独宿无所疑畏一生
不识魇入山以来巾褐未尝离体
梁茅山 贞白先生 传(唐李渤撰)
吴荆牧陶浚七代孙 (第 011b 页)
弘景 (第 011b 页)
通明 丹阳秣 …… (第 011b 页)
二牛
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
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时有大
事无不前巳奏陈时人谓为 山中宰相 以大
通初献刀二一名善胜二名成胜为佳宝梁
帝金楼子云于隐士重 (第 013b 页)
陶贞白 士大夫重周
弘正其于义理精博无穷亦一时名士也先
生常作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言
朝阳殿化作单于宫 (第 013b 页)
不为为人强精魂夜行独宿无所疑畏一生
不识魇入山以来巾褐未尝离体
梁茅山 贞白先生 传(唐李渤撰)
吴荆牧陶浚七代孙 (第 011b 页)
弘景 (第 011b 页)
通明 丹阳秣 …… (第 011b 页)
二牛
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
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时有大
事无不前巳奏陈时人谓为 山中宰相 以大
通初献刀二一名善胜二名成胜为佳宝梁
帝金楼子云于隐士重 (第 013b 页)
陶贞白 士大夫重周
弘正其于义理精博无穷亦一时名士也先
生常作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言
朝阳殿化作单于宫 (第 013b 页)
腰
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朱孺子
朱孺子永嘉安固人也幼而师道士王玄真
居大箬岩(岩即 陶隐居 修真诰于此亦为/真诰岩岩之西有陶山在焉)勤
苦事于玄真深慕仙道常登山岭采黄精服
饵历十馀年一日就溪濯 …… (第 004a 页)
闾丘方远
闾丘方远字大方舒州宿松人也幼而辩慧
年十六精通诗书学易于庐山陈元𥆐二十
九问犬丹于香林左元泽泽奇之后师事于
仙都山隐真岩刘处靖学修真出世之术三
十四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真文
秘诀尽以付授而方远守一行气之暇笃好
子史群书每披卷必一览之不遗于心常自
言葛稚川 陶贞白 吾之师友也铨太平经为
三十篇备尽枢要其声名愈播于江淮间唐
景祐二年钱塘彭城王钱镠深慕方远道德
礼谒于 (第 029b 页)
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朱孺子
朱孺子永嘉安固人也幼而师道士王玄真
居大箬岩(岩即 陶隐居 修真诰于此亦为/真诰岩岩之西有陶山在焉)勤
苦事于玄真深慕仙道常登山岭采黄精服
饵历十馀年一日就溪濯 …… (第 004a 页)
闾丘方远
闾丘方远字大方舒州宿松人也幼而辩慧
年十六精通诗书学易于庐山陈元𥆐二十
九问犬丹于香林左元泽泽奇之后师事于
仙都山隐真岩刘处靖学修真出世之术三
十四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真文
秘诀尽以付授而方远守一行气之暇笃好
子史群书每披卷必一览之不遗于心常自
言葛稚川 陶贞白 吾之师友也铨太平经为
三十篇备尽枢要其声名愈播于江淮间唐
景祐二年钱塘彭城王钱镠深慕方远道德
礼谒于 (第 029b 页)
渝州南平县道昌观古钟奇巧验
渝州南平县道昌观有古钟焉以二狮子对
立捧花座蛟螭为鼻蛟尾分绕狮之足盘于
钟上钟形再杀三成如盩厔古钟之状于其
杀处细花文五条当中一条黄色明净累累
若珠贯焉次珠条之外作花片之状屈曲相
萦又外一重云叶缠绕踪迹奇巧工甚周细
若非人工此外周身有花不可细记云是湘
东王送与隐居 陶贞白 近因乱离钟已遗失 (第 004b 页)
渝州南平县道昌观有古钟焉以二狮子对
立捧花座蛟螭为鼻蛟尾分绕狮之足盘于
钟上钟形再杀三成如盩厔古钟之状于其
杀处细花文五条当中一条黄色明净累累
若珠贯焉次珠条之外作花片之状屈曲相
萦又外一重云叶缠绕踪迹奇巧工甚周细
若非人工此外周身有花不可细记云是湘
东王送与隐居 陶贞白 近因乱离钟已遗失 (第 004b 页)
成患集身或不免犹龟能灵于人也昔
陶隐居 昼二犍牛以答诏一拘窘于鞭
绳一优游于水草亦此意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欲代子相于是 (第 002a 页)
陶隐居 昼二犍牛以答诏一拘窘于鞭
绳一优游于水草亦此意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欲代子相于是 (第 002a 页)
见闻金石篇
齐梁诏诰(表奏/附)
齐武帝答 陶隐居 入山诏
卿遗累却粒尚想清虚山中閒静得性所乐
当善遂嘉志也若有所须便可以闻仍赐帛
十疋烛二十挺
(第 004a 页)
齐梁诏诰(表奏/附)
齐武帝答 陶隐居 入山诏
卿遗累却粒尚想清虚山中閒静得性所乐
当善遂嘉志也若有所须便可以闻仍赐帛
十疋烛二十挺
(第 004a 页)
化
元一真人
敕朕膺琅霄之景命握龙汉之宝符盖将敷
畅灵音恢隆道化阐微言于至教荐休命于
列真蓬莱都水监 陶隐居 振迹荣罗濯精华
阙神交无累迹虽相于山中诚感夙通赋已
仙于海上顾德名之莫拟岂妙荫之敢忘尚
都显号之荣永 …… (第 010b 页)
君飞升之后继有扬郭二许众真并于句
曲精修上道天真降顾亲受秘语上清经
教渐降人间逮梁宋之际真风淟汨圣道
不绝如带惟 陶隐居 力扶宗教以微言奥
旨发明道要为天下后世之幸然而三茅 …… (第 011a 页)
承)
(旨赵孟/頫副墨)
敕赐崇禧万寿宫
上天眷命皇
帝圣旨朕流观山图夷考仙迹眷曲林之
旧馆实 弘景 之故居原其建立之仞以处高 (第 021a 页)
元一真人
敕朕膺琅霄之景命握龙汉之宝符盖将敷
畅灵音恢隆道化阐微言于至教荐休命于
列真蓬莱都水监 陶隐居 振迹荣罗濯精华
阙神交无累迹虽相于山中诚感夙通赋已
仙于海上顾德名之莫拟岂妙荫之敢忘尚
都显号之荣永 …… (第 010b 页)
君飞升之后继有扬郭二许众真并于句
曲精修上道天真降顾亲受秘语上清经
教渐降人间逮梁宋之际真风淟汨圣道
不绝如带惟 陶隐居 力扶宗教以微言奥
旨发明道要为天下后世之幸然而三茅 …… (第 011a 页)
承)
(旨赵孟/頫副墨)
敕赐崇禧万寿宫
上天眷命皇
帝圣旨朕流观山图夷考仙迹眷曲林之
旧馆实 弘景 之故居原其建立之仞以处高 (第 021a 页)
青童道君纪
总真主录纪
清虚真人玉君内传(弟子南岳/魏夫人撰)
太元真人茅君内传(弟子中候仙人/李导宇安林撰)
魏夫人传
杨真人传
许真人传
仙人许远游传(李遵/撰)
蓬莱都水监陶真人内传(薜萝孺子/贾嵩撰)
华阳隐居陶先生本起录(从子翊宇/木羽撰)
陶先生小传(吴兴谢瀹永/明十年撰)
梁茅山 贞白先生 传(唐李/渤撰)
周真人传(隐居撰弟子/周子良事行)
玉晨观石本加句天童经(宋大观三年道/者梁悟真受 …… (第 009a 页)
易林体三卷
易髓三畚天仪说要一卷
星经五卷
三命立成算经一卷
三命钞略二卷
三命杀历一卷
名医别录三卷
古今刀剑录一卷(已上 陶贞白/ 真人所撰)
修真秘旨事目历一卷 (第 012b 页)
手握奇文足履轮辐箫馆虚林想见遗躅
八代宗师紫微仙卿兴世明德先生姓孙讳
游岳宇颖达东阳人性禀渊淳博学经传拜
简寂于仙都山教服谷精丸居仙都四十七
年不与世接后来茅山简寂见而喜曰迟君
来吾高枕庐山矣授以杨许真法未几简寂
化诏先生主兴世馆为嗣宗师一时名士沈
□陆景真陈宝识等咸学焉弟子百馀人先
生尝梦茅君曰青华小童复降句曲汝弟子
中善护持之永明间 陶弘景 入山先生异其
丰神超迈且闻身有斗文因省所梦曰青华 …… (第 012b 页)
百谷之精结英中庭人以腹实我以虚宁
金真玉光神文在世青童复来吾得攸寄
九代宗师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
师中散大夫谧 贞白先生 宗元翊教真人姓 (第 013a 页)
陶讳弘景 (第 013a 页)
通明 吴荆牧浚七世孙丹阳秣
陵人也生宋孝建三年丙申四月三十日甲
戌十岁见淮南八公事便嗜养生之说既冠 (第 013a 页)
而不肯婚以资营未立薄游下位仕齐历诸
王侍读年二十馀从兴世馆孙先生咨禀经
法茅山获前真杨许手书于是启假东游诣
娄惠明于大洪山遇杜京产于太平山寻钟
义山于□山谒朱僧标于天台又获真人手
迹十馀卷还都以振武将军除奉朝请永明
十一年乃拜表辞职时年三十七遂来山自
称华阳隐居岭西立华阳三馆上馆建层楼
身居其上弟子居中接宾于下梁武即位弥
加钦重时人谓为 山中宰相 天监四年出居 (第 013b 页)
八代宗师紫微仙卿兴世明德先生姓孙讳
游岳宇颖达东阳人性禀渊淳博学经传拜
简寂于仙都山教服谷精丸居仙都四十七
年不与世接后来茅山简寂见而喜曰迟君
来吾高枕庐山矣授以杨许真法未几简寂
化诏先生主兴世馆为嗣宗师一时名士沈
□陆景真陈宝识等咸学焉弟子百馀人先
生尝梦茅君曰青华小童复降句曲汝弟子
中善护持之永明间 陶弘景 入山先生异其
丰神超迈且闻身有斗文因省所梦曰青华 …… (第 012b 页)
百谷之精结英中庭人以腹实我以虚宁
金真玉光神文在世青童复来吾得攸寄
九代宗师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
师中散大夫谧 贞白先生 宗元翊教真人姓 (第 013a 页)
陶讳弘景 (第 013a 页)
通明 吴荆牧浚七世孙丹阳秣
陵人也生宋孝建三年丙申四月三十日甲
戌十岁见淮南八公事便嗜养生之说既冠 (第 013a 页)
而不肯婚以资营未立薄游下位仕齐历诸
王侍读年二十馀从兴世馆孙先生咨禀经
法茅山获前真杨许手书于是启假东游诣
娄惠明于大洪山遇杜京产于太平山寻钟
义山于□山谒朱僧标于天台又获真人手
迹十馀卷还都以振武将军除奉朝请永明
十一年乃拜表辞职时年三十七遂来山自
称华阳隐居岭西立华阳三馆上馆建层楼
身居其上弟子居中接宾于下梁武即位弥
加钦重时人谓为 山中宰相 天监四年出居 (第 013b 页)
田若熟以乞贫者与人共
居常旦起洒扫取水遍以周给觅樵薪乞人
夏月种瓜资人来取也
桓法闿字彦舒东海丹徒人 陶隐居 高第弟 …… (第 002b 页)
崇虚馆主道士正吴郡张绎馆本宋明帝敕
立于潮沟供养大法师陆脩静齐永明敕立
于蒋陵里 陶先生 再兴焉
宗真馆主曲阿徐公休善有道素德望温真
天师九世孙张玄真道兼三洞德流四远
天师十世孙张景溯容行识 …… (第 005a 页)
阳青萝山乡里见之已数
百岁常有少容开元中徵至京师玄宗见其
童颜鬒发颇加恩礼时玄宗于茅山得杨许
众真及 陶贞白 所写上清诸经真迹其经阙
文十三纸使旻赍玺书信币诣紫阳观请玄
静先生补书之若曰朕不欲命小臣干冒于 (第 010a 页)
居常旦起洒扫取水遍以周给觅樵薪乞人
夏月种瓜资人来取也
桓法闿字彦舒东海丹徒人 陶隐居 高第弟 …… (第 002b 页)
崇虚馆主道士正吴郡张绎馆本宋明帝敕
立于潮沟供养大法师陆脩静齐永明敕立
于蒋陵里 陶先生 再兴焉
宗真馆主曲阿徐公休善有道素德望温真
天师九世孙张玄真道兼三洞德流四远
天师十世孙张景溯容行识 …… (第 005a 页)
阳青萝山乡里见之已数
百岁常有少容开元中徵至京师玄宗见其
童颜鬒发颇加恩礼时玄宗于茅山得杨许
众真及 陶贞白 所写上清诸经真迹其经阙
文十三纸使旻赍玺书信币诣紫阳观请玄
静先生补书之若曰朕不欲命小臣干冒于 (第 010a 页)
茅山志卷之十七(十八十/九同卷)师五
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
楼观部篇
元符万宁宫在积金山 陶隐居 道靖故基刘
先生混康庵居其上先生以道遇哲宗诏以
所居为元符观崇宁五年落成徽宗御题额
曰元符万宁宫复于 (第 001a 页)
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
楼观部篇
元符万宁宫在积金山 陶隐居 道靖故基刘
先生混康庵居其上先生以道遇哲宗诏以
所居为元符观崇宁五年落成徽宗御题额
曰元符万宁宫复于 (第 001a 页)
碑阴题
此碑有如玄孱宿构略有四事一者工人凿
山唯得此碑一石有如现成二者众石悉不
堪作趺唯所指安碑处一石有如伏龙之状
三者密石连环唯安柱处有自然埳四者事
竟洞内飞泉忽涌碑阴及两旁遍刻齐梁诸
馆高道姓名略见采真游篇石柱篆刻自然
弟子徐楷敬谒华阳洞天唐宋刻题多漫缺
矣
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
弟子华阳隐居 陶弘景 谨造
悠哉旷矣字宙之灵也固非言象所传文迹
可记默然则后之人奚闻乎含吐万有化育
群生本其所由义归冥昧至 …… (第 007a 页)
名翙字道翔正生母
陶威女先亡已得在洞府易迁宫中君清颖
莹洁特绝世伦郡举上计掾不赴秕糠尘务
研精上业即 弘景 玄中之真师也恒居此宅
缮修经法杨君数相从就亟通真感太和五
年于兹告逝时年三十真诰云后十六年当
度东华 …… (第 009b 页)
碑阴记(此碑梁普通三年太岁壬寅/金石刊至唐大历十三年太)
(岁戊午凡二百六十六年文字将湮/中山刘明素字映徵重加洗刻也)
华阳隐居 陶弘景 丹阳秣陵西乡下里人宋
孝建三年丙申岁夏至之日未晓时生仕齐
高武世诸王侍读奉朝请永明十年壬申岁
投绂栖 (第 011b 页)
此碑有如玄孱宿构略有四事一者工人凿
山唯得此碑一石有如现成二者众石悉不
堪作趺唯所指安碑处一石有如伏龙之状
三者密石连环唯安柱处有自然埳四者事
竟洞内飞泉忽涌碑阴及两旁遍刻齐梁诸
馆高道姓名略见采真游篇石柱篆刻自然
弟子徐楷敬谒华阳洞天唐宋刻题多漫缺
矣
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
弟子华阳隐居 陶弘景 谨造
悠哉旷矣字宙之灵也固非言象所传文迹
可记默然则后之人奚闻乎含吐万有化育
群生本其所由义归冥昧至 …… (第 007a 页)
名翙字道翔正生母
陶威女先亡已得在洞府易迁宫中君清颖
莹洁特绝世伦郡举上计掾不赴秕糠尘务
研精上业即 弘景 玄中之真师也恒居此宅
缮修经法杨君数相从就亟通真感太和五
年于兹告逝时年三十真诰云后十六年当
度东华 …… (第 009b 页)
碑阴记(此碑梁普通三年太岁壬寅/金石刊至唐大历十三年太)
(岁戊午凡二百六十六年文字将湮/中山刘明素字映徵重加洗刻也)
华阳隐居 陶弘景 丹阳秣陵西乡下里人宋
孝建三年丙申岁夏至之日未晓时生仕齐
高武世诸王侍读奉朝请永明十年壬申岁
投绂栖 (第 011b 页)
陶先生朱阳馆碑(梁元/帝造)
昔太和中有许远游者乃云霄之胜友太虚
之选客先生规同矩合实踵高步曩基先构
即架胥宇千寻危耸凭牖以望奔星百栱高
悬倚阑而观朝日飞流界道似天汉之横波
触石起云若奇峰之出岫铭曰肇彼冥默翻
成协赞身托外臣心同有乱重道遵德爰积
睿衷顾怀汾射玺问遥通朱阳郁起华构方
崇静台冠月轻榭迎风嶕峣高楝杳霭脩栊
极望山川周观京陆碧嶂千岭清流万谷景
落崖重烟生岫复(阙/文)
茅山长沙馆碑(华阳 陶/隐居 撰)
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
三教之境搢绂之士饰礼容于闱阁耿介之
夫扬旌麾于山裔铭曰大哉 (第 001b 页)
乾元万物资始
皇王受命三才乃理惟圣感神惟神降祉德
被歌钟名昭图史友于兄弟敬惟西宣言□
茂实用表遗先敢循旧制有革杂章刊石弗
朽奕代流芳
茅山曲林馆碑(华阳 陶/隐居 撰)
层岭外峙邃宫内映仄穴旁通萦泉远镜尚
德依仁祈生翊命且天且地若凡若圣连甍
比楝各谓知道参差经术跌 …… (第 002a 页)
华阳隐居真迹帖
元帝在藩送碑入山今犹在朱阳馆东又有
南平王萧伟所造清远之馆即 弘景 弟子桓
清远所居桓师名法闿(缺二/字)公之师也其桓
师初入山作诗曰寒谷夜将晨置赏复寻真
方坛垂密叶澈 (第 002b 页)
水渡朱鳞杏林虽伏兽芝田
讵俟人丹成方转石垆变欲销银当知胜地
远于此绝嚣尘邵陵王曾入茅山寻桓清远
乃题壁诗曰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
栖遁情谁堪霜露湿朱阳馆西又有长沙嗣
王所造长沙之馆基址存焉梁昌侯又造石
碑 弘景 制文今亦在朱阳馆北二里有处士 (第 002b 页)
周弘让宅雷平山有水曰柳谷汧又名田公
泉今按茅传云在山之左汧名柳谷在陵之
西曰阳谷昔有田叔居之取水因以为号此
泉是玉津砂饮之益人今有水浣衣不须灰
也 弘景 石颂曰左带柳汧水右浚阳谷汧土
怀北邙色井出风门泉又有郭于池者昔燕
国郭朝兄弟四人皆云得道亦任洞中之职 …… (第 003a 页)
十)今赉尔十事事准前史可对扬嘉
策循言求理无或骄情以骞斯旨援笔申怀
敢告处士
梁解真中散大夫 贞白先生陶隐居
碑铭(邵陵王/萧纶撰)
夫夜光结绿非朕箧之恒珍逸羽翔鳞岂园
池之近玩宁期心于远大盖不知其所以然 (第 005b 页)
也是以颖阳高蹈洗耳于唐朝汉阴贞栖灭
迹于周代盛德流风有自来矣应期而耀质
者其在兹乎先生名 弘景 字 (第 006a 页)
通明 本冀州平
阳人其先出自帝尧陶唐氏之后尧治冀州
平阳故因居此龙马见五色之符钦明表八
采之瑞光被于天下允 …… (第 006a 页)
同二年岁在丙辰三月壬寅
朔十二日癸丑告别迁化春秋八十有一天
子嗟惜储皇轸悼有诏称誉追赠中散大夫
谥曰 贞白先生 礼也以其月十四日窆于丹
阳郡句容县之雷平山若轩辕之葬衣冠如 …… (第 008b 页)
万年
华阳隐居墓铭碑(梁昭明/太子撰)
维大同二年龙集景辰克明三月壬寅朔十
二日癸丑巳时华阳洞 陶先生 蝉蜕于茅山
朱阳馆先生讳 (第 010a 页)
弘景 字 (第 010a 页)
通明 春秋八十有一
屈伸如常颜色不变有制赠以中散大夫谥
曰 (第 010a 页)
贞白先生 遣舍人主书监护丧事十四日
窆于雷平之山若夫真以归空为美道以无 (第 010a 页)
昔太和中有许远游者乃云霄之胜友太虚
之选客先生规同矩合实踵高步曩基先构
即架胥宇千寻危耸凭牖以望奔星百栱高
悬倚阑而观朝日飞流界道似天汉之横波
触石起云若奇峰之出岫铭曰肇彼冥默翻
成协赞身托外臣心同有乱重道遵德爰积
睿衷顾怀汾射玺问遥通朱阳郁起华构方
崇静台冠月轻榭迎风嶕峣高楝杳霭脩栊
极望山川周观京陆碧嶂千岭清流万谷景
落崖重烟生岫复(阙/文)
茅山长沙馆碑(华阳 陶/隐居 撰)
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
三教之境搢绂之士饰礼容于闱阁耿介之
夫扬旌麾于山裔铭曰大哉 (第 001b 页)
乾元万物资始
皇王受命三才乃理惟圣感神惟神降祉德
被歌钟名昭图史友于兄弟敬惟西宣言□
茂实用表遗先敢循旧制有革杂章刊石弗
朽奕代流芳
茅山曲林馆碑(华阳 陶/隐居 撰)
层岭外峙邃宫内映仄穴旁通萦泉远镜尚
德依仁祈生翊命且天且地若凡若圣连甍
比楝各谓知道参差经术跌 …… (第 002a 页)
华阳隐居真迹帖
元帝在藩送碑入山今犹在朱阳馆东又有
南平王萧伟所造清远之馆即 弘景 弟子桓
清远所居桓师名法闿(缺二/字)公之师也其桓
师初入山作诗曰寒谷夜将晨置赏复寻真
方坛垂密叶澈 (第 002b 页)
水渡朱鳞杏林虽伏兽芝田
讵俟人丹成方转石垆变欲销银当知胜地
远于此绝嚣尘邵陵王曾入茅山寻桓清远
乃题壁诗曰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
栖遁情谁堪霜露湿朱阳馆西又有长沙嗣
王所造长沙之馆基址存焉梁昌侯又造石
碑 弘景 制文今亦在朱阳馆北二里有处士 (第 002b 页)
周弘让宅雷平山有水曰柳谷汧又名田公
泉今按茅传云在山之左汧名柳谷在陵之
西曰阳谷昔有田叔居之取水因以为号此
泉是玉津砂饮之益人今有水浣衣不须灰
也 弘景 石颂曰左带柳汧水右浚阳谷汧土
怀北邙色井出风门泉又有郭于池者昔燕
国郭朝兄弟四人皆云得道亦任洞中之职 …… (第 003a 页)
十)今赉尔十事事准前史可对扬嘉
策循言求理无或骄情以骞斯旨援笔申怀
敢告处士
梁解真中散大夫 贞白先生陶隐居
碑铭(邵陵王/萧纶撰)
夫夜光结绿非朕箧之恒珍逸羽翔鳞岂园
池之近玩宁期心于远大盖不知其所以然 (第 005b 页)
也是以颖阳高蹈洗耳于唐朝汉阴贞栖灭
迹于周代盛德流风有自来矣应期而耀质
者其在兹乎先生名 弘景 字 (第 006a 页)
通明 本冀州平
阳人其先出自帝尧陶唐氏之后尧治冀州
平阳故因居此龙马见五色之符钦明表八
采之瑞光被于天下允 …… (第 006a 页)
同二年岁在丙辰三月壬寅
朔十二日癸丑告别迁化春秋八十有一天
子嗟惜储皇轸悼有诏称誉追赠中散大夫
谥曰 贞白先生 礼也以其月十四日窆于丹
阳郡句容县之雷平山若轩辕之葬衣冠如 …… (第 008b 页)
万年
华阳隐居墓铭碑(梁昭明/太子撰)
维大同二年龙集景辰克明三月壬寅朔十
二日癸丑巳时华阳洞 陶先生 蝉蜕于茅山
朱阳馆先生讳 (第 010a 页)
弘景 字 (第 010a 页)
通明 春秋八十有一
屈伸如常颜色不变有制赠以中散大夫谥
曰 (第 010a 页)
贞白先生 遣舍人主书监护丧事十四日
窆于雷平之山若夫真以归空为美道以无 (第 010a 页)
少室仙伯王君碑铭(谏议大夫/李渤撰)
少室山天标中气吐颖浸洛潜㔩神洞别辉
日月为灵人正府府有伯太清正中莅之故
刘北台光其前王法主袭其后法主琅琊人
讳远知陈阳子牧昙选子母丁感凤化胎年
七岁日识万言宅华阳师 陶弘景 臧矜镞羽
玄业遂能精融道数弛张化机降真易髭延
窦氏殂魄疑其统天与真宰为徒矣涉陈越
隋暨我唐皆宗之语门 …… (第 011a 页)
仰濑乡之微旨于时法
主尚承思梓泽夫果言之柳汧故遣法师先
以还修葺许陶遗址此观梁武皇帝于许真
人旧宅为 陶隐居 建立号曰朱阳皇明启运
更以华阳为目按真诰云华阳第八洞天之
名也其山则崇岩隐天入云逵而上竦盘基 …… (第 015b 页)
冠带
更服新衣九日寅时异香入室整褐端笏奄
从解化春秋八十有八粤十七日癸酉以符
竹托袝于华阳观雷平山西 陶贞白 墓右悲
夫重惟先生德叶二仪情包六气生而岐嶷
长符规矩黄中表称丹穴凝姿白凤游豪掞
华文于翰苑碧鸡飞辩析 …… (第 017b 页)
翠碣(其/八)
茅山 贞白先生 碑阴记(天台华峰白/云道士河内)
(司马道隐子/微述并书)
大哉道元万灵资孕其自然也忽恍不测其 (第 019a 页)
生成也氤氲可知若夫禀习经法精思感通
调运丹液形神鍊化归同一致举异三清自
古所得罕能尽善兼而聚之鉴而辩之静而
居之勤而行之者寔惟 贞白先生 欤盖特禀
灵气胎息见龙升之梦卓秀神仪骨录表鹤
仙之状心若明镜洞鉴无遗器犹洪钟虚受 (第 019a 页)
少室山天标中气吐颖浸洛潜㔩神洞别辉
日月为灵人正府府有伯太清正中莅之故
刘北台光其前王法主袭其后法主琅琊人
讳远知陈阳子牧昙选子母丁感凤化胎年
七岁日识万言宅华阳师 陶弘景 臧矜镞羽
玄业遂能精融道数弛张化机降真易髭延
窦氏殂魄疑其统天与真宰为徒矣涉陈越
隋暨我唐皆宗之语门 …… (第 011a 页)
仰濑乡之微旨于时法
主尚承思梓泽夫果言之柳汧故遣法师先
以还修葺许陶遗址此观梁武皇帝于许真
人旧宅为 陶隐居 建立号曰朱阳皇明启运
更以华阳为目按真诰云华阳第八洞天之
名也其山则崇岩隐天入云逵而上竦盘基 …… (第 015b 页)
冠带
更服新衣九日寅时异香入室整褐端笏奄
从解化春秋八十有八粤十七日癸酉以符
竹托袝于华阳观雷平山西 陶贞白 墓右悲
夫重惟先生德叶二仪情包六气生而岐嶷
长符规矩黄中表称丹穴凝姿白凤游豪掞
华文于翰苑碧鸡飞辩析 …… (第 017b 页)
翠碣(其/八)
茅山 贞白先生 碑阴记(天台华峰白/云道士河内)
(司马道隐子/微述并书)
大哉道元万灵资孕其自然也忽恍不测其 (第 019a 页)
生成也氤氲可知若夫禀习经法精思感通
调运丹液形神鍊化归同一致举异三清自
古所得罕能尽善兼而聚之鉴而辩之静而
居之勤而行之者寔惟 贞白先生 欤盖特禀
灵气胎息见龙升之梦卓秀神仪骨录表鹤
仙之状心若明镜洞鉴无遗器犹洪钟虚受 (第 019a 页)
不得辄入
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山是
岁诏书三至渥泽频繁辉映崖谷初山中有
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 陶隐居 自写经法历
代传宝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奉诏搜求
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玄宗将求大法请
先生为师竟执谦冲 …… (第 005a 页)
王远知远知师事华阳隐居 陶弘景 自道源
锡派玄教传宗玉堂银阙之人羽盖毛旌之
客府无虚籍代有其徒法师至行稽乎玄化
通识合于灵造与其有也 (第 010a 页)
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山是
岁诏书三至渥泽频繁辉映崖谷初山中有
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 陶隐居 自写经法历
代传宝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奉诏搜求
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玄宗将求大法请
先生为师竟执谦冲 …… (第 005a 页)
王远知远知师事华阳隐居 陶弘景 自道源
锡派玄教传宗玉堂银阙之人羽盖毛旌之
客府无虚籍代有其徒法师至行稽乎玄化
通识合于灵造与其有也 (第 0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