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法家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梁武帝答隐居论书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为异纸卷是出装书既
须见前所以付耳无正可取备于此及欲更
须细书如论箴例逸少书无甚极细书 乐毅
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太师箴小复方媚笔
力过嫩书体乖异二者已经至鉴此外便无
可付也
隐居与武帝论书 (第 004b 页)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为异纸卷是出装书既
须见前所以付耳无正可取备于此及欲更
须细书如论箴例逸少书无甚极细书 乐毅
力过嫩书体乖异二者已经至鉴此外便无
可付也
隐居与武帝论书 (第 004b 页)
受晁错之祸或
竭心力而遭吴起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犹不
免焉公旦之放仲尼之行贾生逊摈于下土
子长熏骨乎无辜 乐毅 平齐伍员破楚白起
以百胜拓疆文子以九术霸越韩信功盖于
天下黥布灭家以佐命荣不移晷辱以及之
不避其祸岂 (第 002a 页)
竭心力而遭吴起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犹不
免焉公旦之放仲尼之行贾生逊摈于下土
子长熏骨乎无辜 乐毅 平齐伍员破楚白起
以百胜拓疆文子以九术霸越韩信功盖于
天下黥布灭家以佐命荣不移晷辱以及之
不避其祸岂 (第 002a 页)
生安期生教
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
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
相国师(见史记 乐毅 传)
汉桓谭曰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后世好
之者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
迁皆有是言见扬雄传
严 (第 017a 页)
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
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
相国师(见史记 乐毅 传)
汉桓谭曰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后世好
之者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
迁皆有是言见扬雄传
严 (第 017a 页)
安期生
安期生琅琊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
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
始皇异之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
置去以赤玉舄一□为报留书曰后千年求
我于蓬莱下始皇即遣使者徐市卢生等数
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波而还立祠
阜乡亭海边数十处也汉郊祀志云安期生
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颜师古
注云合谓道相合也混元实录云安期生后
以道授马明生马授阴长生阴授尔朱先生
又按史记云 乐毅 之族有乐臣公善修黄老
言其本师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
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
瑕公乐 (第 001b 页)
安期生琅琊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
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
始皇异之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
置去以赤玉舄一□为报留书曰后千年求
我于蓬莱下始皇即遣使者徐市卢生等数
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波而还立祠
阜乡亭海边数十处也汉郊祀志云安期生
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颜师古
注云合谓道相合也混元实录云安期生后
以道授马明生马授阴长生阴授尔朱先生
又按史记云 乐毅 之族有乐臣公善修黄老
言其本师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
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
瑕公乐 (第 001b 页)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
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太史公曰乐臣公学老子(史记 乐毅 传曰/乐氏之族有乐)
(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 (第 005b 页)
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太史公曰乐臣公学老子(史记 乐毅 传曰/乐氏之族有乐)
(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 (第 005b 页)
(地为之昼冥风鹏载飞河水为之怒/击何者云助龙势水滋鹏图譬之人)
(君必俟良佐高宗遇傅说商道所以/中兴哙王失 乐毅 燕国于焉绝灭人)
(能弘道岂不然乎明君得贤状飞鸿/之有羽冀圣王遇善若和羹之得盐)
(梅故 (第 007a 页)
(君必俟良佐高宗遇傅说商道所以/中兴哙王失 乐毅 燕国于焉绝灭人)
(能弘道岂不然乎明君得贤状飞鸿/之有羽冀圣王遇善若和羹之得盐)
(梅故 (第 007a 页)
乃归于楚(子/革)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灵王至/共家而)
(缢死此岂非杀其身/而祸及其子孙乎)通鉴齐湣王三十一
年燕 上将军乐毅 以秦魏韩赵之师伐齐
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
信任謟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其民必畔
齐可图 (第 002b 页)
(缢死此岂非杀其身/而祸及其子孙乎)通鉴齐湣王三十一
年燕 上将军乐毅 以秦魏韩赵之师伐齐
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
信任謟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其民必畔
齐可图 (第 002b 页)
华及绥山缣书一通付弟子世世常有所
传云
安期生又尝别授毛翕公毛翕公授乐瑕公
乐瑕公授乐巨公乐巨公授盖公
按史记曰 乐毅 之族有乐巨公善修黄老
言其本师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
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
教乐 (第 002b 页)
传云
安期生又尝别授毛翕公毛翕公授乐瑕公
乐瑕公授乐巨公乐巨公授盖公
按史记曰 乐毅 之族有乐巨公善修黄老
言其本师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
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
教乐 (第 002b 页)
杜牧曰转石于千仞之山不可止遏者在
山不在石也战人有百胜之勇强弱一贯
者在势不在人也杜公元凯曰昔 乐毅 藉
济西一战能并强齐今兵威已成如破竹
数节之后迎刃自解无复著手此势也势
不可失乃东下建邺终灭吴 (第 028a 页)
山不在石也战人有百胜之勇强弱一贯
者在势不在人也杜公元凯曰昔 乐毅 藉
济西一战能并强齐今兵威已成如破竹
数节之后迎刃自解无复著手此势也势
不可失乃东下建邺终灭吴 (第 028a 页)
灭楚也〇梅尧臣曰或以伪事绐之或以
厚利啖之〇王皙曰反间反为我间也或
留之使言其情又或示以诡形而遣之〇
何氏曰如燕昭王以 乐毅 为将破齐七十
馀城及惠王立 (第 010b 页)
乐毅 有隙齐将田单乃 (第 010b 页)
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
者二耳 乐毅 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
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
即 (第 011a 页)
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伐 乐毅 燕
人士卒离心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
吾城外冢墓戮辱先人燕军从之即墨人
激怒请战大破燕师所亡七 (第 011a 页)
厚利啖之〇王皙曰反间反为我间也或
留之使言其情又或示以诡形而遣之〇
何氏曰如燕昭王以 乐毅 为将破齐七十
馀城及惠王立 (第 010b 页)
乐毅 有隙齐将田单乃 (第 010b 页)
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
者二耳 乐毅 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
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
即 (第 011a 页)
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伐 乐毅 燕
人士卒离心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
吾城外冢墓戮辱先人燕军从之即墨人
激怒请战大破燕师所亡七 (第 011a 页)
将班
雷霆水部都大判官张渤(即祠山/大帝也)
都部押发使者邓(禹)
水部擒龙大神壬真一
水部搜龙大神吴(昌)
水部驱龙大神李(颐)
水部鞭龙大神王(禹臣)
已上并青面鬼状铁甲胄执剑戟
兴风激浪使者姜雄
鼓风波涛使者屈平
蒸云蒸雾使者赵太平
抟云作水使者 乐毅
散云生风使者盖胜之 (第 002b 页)
雷霆水部都大判官张渤(即祠山/大帝也)
都部押发使者邓(禹)
水部擒龙大神壬真一
水部搜龙大神吴(昌)
水部驱龙大神李(颐)
水部鞭龙大神王(禹臣)
已上并青面鬼状铁甲胄执剑戟
兴风激浪使者姜雄
鼓风波涛使者屈平
蒸云蒸雾使者赵太平
抟云作水使者 乐毅
散云生风使者盖胜之 (第 002b 页)
梁武帝答书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为异纸卷是出装书既
须见前所以付耳无正可取备于此及欲更
须细书如论箴例逸少迹无甚极细书 乐毅
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太师箴小复方媚笔
力过嫩书体乖异二者已经至鉴其外便无
可付也
上梁武帝启 (第 011b 页)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为异纸卷是出装书既
须见前所以付耳无正可取备于此及欲更
须细书如论箴例逸少迹无甚极细书 乐毅
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太师箴小复方媚笔
力过嫩书体乖异二者已经至鉴其外便无
可付也
上梁武帝启 (第 011b 页)
燕燕乱国人立太子平是谓昭王
庚戌楚屈原使齐秦张仪使楚会楚齐韩
赵魏燕六国西事秦至咸阳而秦惠
王卒世子武王继燕起金台以礼郭
隗 乐毅 自魏往邹衍自齐至剧辛自
赵至
辛亥秦会魏于临晋张仪魏章适魏樗里
疾甘茂为相
壬子楚合齐以善韩 …… (第 011a 页)
之夏山
丙子齐孟尝君以薛属魏秦昭襄王会楚
顷襄王于宛会赵惠文王于中阳伐
齐拔九城
丁丑燕 乐毅 会秦楚韩赵魏五国之师伐
齐大败齐师于济西遂入临菑拔城
七十拜 (第 014b 页)
乐毅 上卿封 (第 014b 页)
昌国君 留围齐
即墨及莒齐湣王保莒楚使淖齿救
齐杀齐湣王于莒莒人立其子法章
是谓襄王荀卿行祭酒 …… (第 014b 页)
使兰相如入秦献璧
辛巳楚割上庸及汉中请和于秦秦白起
拔赵二城司马错拔楚上庸燕昭王
卒子惠王继以骑劫代 乐毅 (第 015a 页)
乐毅
奔赵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会于渑
池蔺相如相
壬午齐田单大破燕军于即墨获将骑劫 (第 015a 页)
庚戌楚屈原使齐秦张仪使楚会楚齐韩
赵魏燕六国西事秦至咸阳而秦惠
王卒世子武王继燕起金台以礼郭
隗 乐毅 自魏往邹衍自齐至剧辛自
赵至
辛亥秦会魏于临晋张仪魏章适魏樗里
疾甘茂为相
壬子楚合齐以善韩 …… (第 011a 页)
之夏山
丙子齐孟尝君以薛属魏秦昭襄王会楚
顷襄王于宛会赵惠文王于中阳伐
齐拔九城
丁丑燕 乐毅 会秦楚韩赵魏五国之师伐
齐大败齐师于济西遂入临菑拔城
七十拜 (第 014b 页)
乐毅 上卿封 (第 014b 页)
昌国君 留围齐
即墨及莒齐湣王保莒楚使淖齿救
齐杀齐湣王于莒莒人立其子法章
是谓襄王荀卿行祭酒 …… (第 014b 页)
使兰相如入秦献璧
辛巳楚割上庸及汉中请和于秦秦白起
拔赵二城司马错拔楚上庸燕昭王
卒子惠王继以骑劫代 乐毅 (第 015a 页)
乐毅
奔赵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会于渑
池蔺相如相
壬午齐田单大破燕军于即墨获将骑劫 (第 015a 页)
天
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帝悟礼谢遂
授以老子章句毕失所在子抑闻之苏公堤
之说乎宋有苏云卿者乃管仲 乐毅 之流也
隐居豫章张德远荐以为相高宗令其寻访
之德远奉命作书托守臣躬亲禀请及造其
所乃一人独居茅舍日以 (第 002b 页)
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帝悟礼谢遂
授以老子章句毕失所在子抑闻之苏公堤
之说乎宋有苏云卿者乃管仲 乐毅 之流也
隐居豫章张德远荐以为相高宗令其寻访
之德远奉命作书托守臣躬亲禀请及造其
所乃一人独居茅舍日以 (第 002b 页)
反杀玄送首诣繇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
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按崔氏谱州平太尉列子均之弟也
魏略曰亮在 …… (第 2p014b 页)
语犹能暂以取胜是时又无大吴犄角之势也今仲达之才
减于孔明当时之势异于曩日玄德尚与抗衡孔明何以不
可出军而图敌耶昔 乐毅 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
彊齐下七十馀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 (第 2p044b 页)
乐
毅 加以国家为唇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
比于五国之兵也何惮于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
智 …… (第 2p044b 页)
亦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昔在颠夭
有名无迹孰若吾侪良筹妙画藏文既没以言见称又未若
子言行并徵夷吾反玷 乐毅 不终奚比于尔明哲守冲临终
受寄让过许繇负扆莅事民言不流刑中于郑教美于鲁蜀
民知耻河渭安堵匪皋则伊 (第 2p045b 页)
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按崔氏谱州平太尉列子均之弟也
魏略曰亮在 …… (第 2p014b 页)
语犹能暂以取胜是时又无大吴犄角之势也今仲达之才
减于孔明当时之势异于曩日玄德尚与抗衡孔明何以不
可出军而图敌耶昔 乐毅 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
彊齐下七十馀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 (第 2p044b 页)
乐
毅 加以国家为唇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
比于五国之兵也何惮于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
智 …… (第 2p044b 页)
亦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昔在颠夭
有名无迹孰若吾侪良筹妙画藏文既没以言见称又未若
子言行并徵夷吾反玷 乐毅 不终奚比于尔明哲守冲临终
受寄让过许繇负扆莅事民言不流刑中于郑教美于鲁蜀
民知耻河渭安堵匪皋则伊 (第 2p045b 页)
举上以摅汉帝之愤下以诛刘焉之奸厥功大矣何
负义之有故曰取刘璋者正所以为义也
象山陆氏九渊曰燕昭王之于 乐毅 汉高帝之于萧何蜀先主
之于孔明苻秦之于王猛相知之深相信之笃这般处所不可
不理会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 (第 7p016a 页)
无愧也说乾曜亦滥竽
乎
袁了凡曰两将相敌则贤者胜两贤将相敌则主之能任贤者
胜范蠡之于伍子胥也田单之于 乐毅 也白起之于廉颇也王
剪之于李牧也韦孝宽之于斛律光也主有任与不任也诸葛 …… (第 7p023a 页)
诸葛忠武侯赞 刘惟德
嗟炎汉之失鹿得南阳之卧龙遂扶三分之国于天下复立八
阵之图于蜀中忠精贯日义气吐虹为一朝之俊杰迈千古之
英雄出师献表方陈要略休兵千屯欲建大功虽云魏吴之主
在智谋自谓超于管仲 乐毅 脱使汤武之君出其才实可配于
伊尹周公噫为臣尽忠希公之踪
猗欤武侯德侔三代抱膝长吟孰易其介自都将相孰以 (第 7p058a 页)
负义之有故曰取刘璋者正所以为义也
象山陆氏九渊曰燕昭王之于 乐毅 汉高帝之于萧何蜀先主
之于孔明苻秦之于王猛相知之深相信之笃这般处所不可
不理会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 (第 7p016a 页)
无愧也说乾曜亦滥竽
乎
袁了凡曰两将相敌则贤者胜两贤将相敌则主之能任贤者
胜范蠡之于伍子胥也田单之于 乐毅 也白起之于廉颇也王
剪之于李牧也韦孝宽之于斛律光也主有任与不任也诸葛 …… (第 7p023a 页)
诸葛忠武侯赞 刘惟德
嗟炎汉之失鹿得南阳之卧龙遂扶三分之国于天下复立八
阵之图于蜀中忠精贯日义气吐虹为一朝之俊杰迈千古之
英雄出师献表方陈要略休兵千屯欲建大功虽云魏吴之主
在智谋自谓超于管仲 乐毅 脱使汤武之君出其才实可配于
伊尹周公噫为臣尽忠希公之踪
猗欤武侯德侔三代抱膝长吟孰易其介自都将相孰以 (第 7p058a 页)
登黄金台记 钟 芳
正德已巳春予过易州客指黄金台偕往视之土阜漫漶不可
辨疑焉据史记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新序通鉴皆言筑
宫无台字后汉孔文举谓昭筑台以延隗梁任昉谓台在幽州
燕王故城中土人呼贤士台亦为招贤台始有台名而无黄金
字李善引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昭王置
千金其上以延天下士水经注云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沿久
或讹而此地亦据图经得名耳因谓客曰呜呼自昔建邦启土
君于兹者不知更几姓阅几代兴衰互变应灭无纪而燕昭败
亡馀孽乃犹以好贤名托不圬至今过故址者尚挹流风焉韩
子谓事有越百世而相感者其谓是耶夫燕之仇于齐也旧矣
一得 乐毅 以寄国政遂能结赵以约四国河北之地掉臂而举
之济上不数月下齐七十馀城涽王走死仅以身免齐器设于
宁台大吕 (第 1p016b 页)
正德已巳春予过易州客指黄金台偕往视之土阜漫漶不可
辨疑焉据史记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新序通鉴皆言筑
宫无台字后汉孔文举谓昭筑台以延隗梁任昉谓台在幽州
燕王故城中土人呼贤士台亦为招贤台始有台名而无黄金
字李善引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昭王置
千金其上以延天下士水经注云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沿久
或讹而此地亦据图经得名耳因谓客曰呜呼自昔建邦启土
君于兹者不知更几姓阅几代兴衰互变应灭无纪而燕昭败
亡馀孽乃犹以好贤名托不圬至今过故址者尚挹流风焉韩
子谓事有越百世而相感者其谓是耶夫燕之仇于齐也旧矣
一得 乐毅 以寄国政遂能结赵以约四国河北之地掉臂而举
之济上不数月下齐七十馀城涽王走死仅以身免齐器设于
宁台大吕 (第 1p0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