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上池州卫郎中启
某启某闻哲匠搜材不遗于榱桷至公选士无间于蒿
莱苟求其文行高明岂计其人材仄陋故王襄之临益
部首荐郡人杜密之理太山先推县吏咸齿公侯之爵
秩郁为文学之宗师若某者早寓乐郊实为编籍数间
萤牖犹存于去兽江边一叶渔舟尚系于还珠岸下顷
者不量名分学玩缣缃足履春闱肩随贡士争先路狭
角力材微伏膺于孔砚江毫终愧于秦(一作/楚)鸡辽豕加
以 中台千里 丹禁九重空吟招隐之诗谁买长门之赋 (第 12b 页)
某启某闻哲匠搜材不遗于榱桷至公选士无间于蒿
莱苟求其文行高明岂计其人材仄陋故王襄之临益
部首荐郡人杜密之理太山先推县吏咸齿公侯之爵
秩郁为文学之宗师若某者早寓乐郊实为编籍数间
萤牖犹存于去兽江边一叶渔舟尚系于还珠岸下顷
者不量名分学玩缣缃足履春闱肩随贡士争先路狭
角力材微伏膺于孔砚江毫终愧于秦(一作/楚)鸡辽豕加
以 中台千里 丹禁九重空吟招隐之诗谁买长门之赋 (第 12b 页)
答武帝启(梁萧子云/)
殷荐朝飨乐以雅名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而汉来
此制不全用经典约之所撰弥复浅杂臣前所易约十
曲惟知牲牷既革宜改歌辞而犹承例不嫌流俗乖体
既奉令旨始得发矇臣夙本庸滞昭然忽朗谨依成旨
悉改约制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
即是经诗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臣又寻唐虞诸书殷颂
周雅称美是一而复各述时事大梁革服偃武修文制
礼作乐义高三正而约撰歌辞惟浸称圣德之美了不
序皇朝制作事雅颂前例于体为违伏以圣旨所定乐
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刋之典
礼乐之教致治所成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
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
上武帝古今书评启 (袁昂/ )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
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 …… (第 11b 页)
遣臣评古今书臣既愚短岂敢辄量
江海但圣旨委臣斟酌是非谨品字法如前伏愿照览
谨启普通四年二月五日内侍中 尚书令袁昂 启敕旨
具云如卿所许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
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萧思话书走笔连绵字势 (第 13a 页)
殷荐朝飨乐以雅名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而汉来
此制不全用经典约之所撰弥复浅杂臣前所易约十
曲惟知牲牷既革宜改歌辞而犹承例不嫌流俗乖体
既奉令旨始得发矇臣夙本庸滞昭然忽朗谨依成旨
悉改约制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
即是经诗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臣又寻唐虞诸书殷颂
周雅称美是一而复各述时事大梁革服偃武修文制
礼作乐义高三正而约撰歌辞惟浸称圣德之美了不
序皇朝制作事雅颂前例于体为违伏以圣旨所定乐
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刋之典
礼乐之教致治所成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
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
上武帝古今书评启 (袁昂/ )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
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 …… (第 11b 页)
遣臣评古今书臣既愚短岂敢辄量
江海但圣旨委臣斟酌是非谨品字法如前伏愿照览
谨启普通四年二月五日内侍中 尚书令袁昂 启敕旨
具云如卿所许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
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萧思话书走笔连绵字势 (第 13a 页)
首出至右军而集大成献则武美邕乃夷清
唐犹国风宋其黍离彼无君子斯焉取斯述书评第五
丑类之谈起自萧梁参以 袁昂 众实加详若总若䒥纷
莫可量以似求有中含抑扬譬若粉泽而睹雌黄述书
评之拟第六崔张为玉逸少比金以及钟索焜 (第 21b 页)
唐犹国风宋其黍离彼无君子斯焉取斯述书评第五
丑类之谈起自萧梁参以 袁昂 众实加详若总若䒥纷
莫可量以似求有中含抑扬譬若粉泽而睹雌黄述书
评之拟第六崔张为玉逸少比金以及钟索焜 (第 21b 页)
大儒评(唐陆龟蒙/)
世以孟轲氏荀卿子为大儒观其书不悖孔子之道非
儒而何然李斯尝学于荀卿入秦干始皇帝并天下用
为左丞相一旦诱诸生聚而坑之复下禁曰天下敢有
藏百家语诣守尉烧之偶语诗书者弃市昔孔子之于
弟子也自仲由冉求已下皆言其可使之才及其仁则
曰不知也斯闻孔子之道于荀卿位至丞相是行其道
得其志者也反焚灭诗书坑杀儒士为不仁也甚矣不
知不仁孰谓况贤知而传之以道是昧观听也虽斯具
五刑而荀卿得称大儒乎吾以为不如孟轲
古今书评 (袁昂/ )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奕奕有一种风
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
不可耐羊 (第 4a 页)
世以孟轲氏荀卿子为大儒观其书不悖孔子之道非
儒而何然李斯尝学于荀卿入秦干始皇帝并天下用
为左丞相一旦诱诸生聚而坑之复下禁曰天下敢有
藏百家语诣守尉烧之偶语诗书者弃市昔孔子之于
弟子也自仲由冉求已下皆言其可使之才及其仁则
曰不知也斯闻孔子之道于荀卿位至丞相是行其道
得其志者也反焚灭诗书坑杀儒士为不仁也甚矣不
知不仁孰谓况贤知而传之以道是昧观听也虽斯具
五刑而荀卿得称大儒乎吾以为不如孟轲
古今书评 (袁昂/ )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奕奕有一种风
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
不可耐羊 (第 4a 页)
追封萧颖胄诏
赠范云诏
赠 袁昂 诏
赠蔡道恭诏
赠张惠绍诏
赠郑绍叔诏
赠冯道根诏
赠吕僧珍诏
…… (第 8a 页)
申饬选人表
请徵补谢朏何胤表
书
喻 袁昂 手书
与萧宝寅书
答萧颖胄书
与何胤书
答陶弘景论书书一
答陶弘景论书 …… (第 13a 页)
赠范云诏
追远兴悼常情所笃况问望斯在事深朝寄者乎故散
骑常侍尚书右仆射霄城侯云器范贞正思怀经远爰
初立志素履有闻脱巾来仕清绩仍著燮务登朝具瞻
惟允绸缪翊赞义简朕心虽勤非负靮而旧同论讲方
骋远涂永毗庶政奄致丧殒伤悼于怀宜加命秩式备
徽典可追赠侍中卫将军仆射侯如故并给鼓吹一部
赠 袁昂 诏
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第 67a 页)
司空昂 奄至薨逝恻怛于怀公
器宇凝素志诚贞方端朝燮理嘉猷载缉追荣表德寔
惟令典可赠本官鼓吹一部给东园秘器朝服 …… (第 67a 页)
(敕责琛琛但谢过/不敢复有指斥)
謇謇有闻殊称所期但朕有天下四十馀年公车谠言
见闻听览所陈之事与卿不异常欲承用无替怀抱每
苦倥偬更增惛惑卿珥貂纡组博问洽闻不宜同于闟
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言我能上事明言得失恨朝廷
之不能用或诵离骚荡荡其无人遂不御乎 千里 或诵
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贵矣如是献替莫不能言正旦兽
樽皆其人也卿可分别言事启乃心沃朕心卿云今北
边稽服 …… (第 85a 页)
沿流而下淮汝劲
勇望波遄骛幕府总率貔貅骁勇百万缮甲燕弧屯兵
冀马枞金沸地鸣鞞聒天霜锋曜日朱旗绛宇方舟 千
里 骆驿系进萧右军吁谟上才兼资文武英略峻远执
钧匡世拥荆南之众督四方之师宣赞中权奉卫舆辇
旌麾所指威棱无 …… (第 107b 页)
书
喻 袁昂 手书
夫祸福无门兴亡有数天之所弃人就能匡机来不再
图之宜早顷藉听道路承欲狼顾一隅既未悉雅怀聊
申往意 …… (第 111a 页)
金刚般若忏文
菩萨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无量尊法一切
贤圣如来以四十年中所说般若本末次第略有五时
大品小品枝条分散仁王天王宗源派别金刚道行随
义制名须真法才以人标题虽复前说后说应现不同
至理至言其归一揆莫非无相妙法悉是智慧深经以
有取之既为殊失就无求也弥见深乖义异去来道非
内外遣之又遣之不能得其真空之以空之未足明其
妙真俗同弃本迹俱冥得之于心然后为法是以无言
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弟子习
学空无修行智慧早穷尊道克已行法方欲以家刑国
自近及远一念之善 千里 斯应一心之力万国皆欢恒
沙众生皆为法侣微尘世界悉是道场今谨于某处建
如干僧如干日金刚般若忏现前大众至 …… (第 126b 页)
送始安王方略入关
(帝结好于魏遣始安王/方略入关送之作诗)
如何吾幼子胜衣已别离十日无由宴 千里 送远垂
联句
清暑殿效柏梁体 (第 166a 页)
赠范云诏
赠 袁昂 诏
赠蔡道恭诏
赠张惠绍诏
赠郑绍叔诏
赠冯道根诏
赠吕僧珍诏
…… (第 8a 页)
申饬选人表
请徵补谢朏何胤表
书
喻 袁昂 手书
与萧宝寅书
答萧颖胄书
与何胤书
答陶弘景论书书一
答陶弘景论书 …… (第 13a 页)
赠范云诏
追远兴悼常情所笃况问望斯在事深朝寄者乎故散
骑常侍尚书右仆射霄城侯云器范贞正思怀经远爰
初立志素履有闻脱巾来仕清绩仍著燮务登朝具瞻
惟允绸缪翊赞义简朕心虽勤非负靮而旧同论讲方
骋远涂永毗庶政奄致丧殒伤悼于怀宜加命秩式备
徽典可追赠侍中卫将军仆射侯如故并给鼓吹一部
赠 袁昂 诏
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第 67a 页)
司空昂 奄至薨逝恻怛于怀公
器宇凝素志诚贞方端朝燮理嘉猷载缉追荣表德寔
惟令典可赠本官鼓吹一部给东园秘器朝服 …… (第 67a 页)
(敕责琛琛但谢过/不敢复有指斥)
謇謇有闻殊称所期但朕有天下四十馀年公车谠言
见闻听览所陈之事与卿不异常欲承用无替怀抱每
苦倥偬更增惛惑卿珥貂纡组博问洽闻不宜同于闟
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言我能上事明言得失恨朝廷
之不能用或诵离骚荡荡其无人遂不御乎 千里 或诵
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贵矣如是献替莫不能言正旦兽
樽皆其人也卿可分别言事启乃心沃朕心卿云今北
边稽服 …… (第 85a 页)
沿流而下淮汝劲
勇望波遄骛幕府总率貔貅骁勇百万缮甲燕弧屯兵
冀马枞金沸地鸣鞞聒天霜锋曜日朱旗绛宇方舟 千
里 骆驿系进萧右军吁谟上才兼资文武英略峻远执
钧匡世拥荆南之众督四方之师宣赞中权奉卫舆辇
旌麾所指威棱无 …… (第 107b 页)
书
喻 袁昂 手书
夫祸福无门兴亡有数天之所弃人就能匡机来不再
图之宜早顷藉听道路承欲狼顾一隅既未悉雅怀聊
申往意 …… (第 111a 页)
金刚般若忏文
菩萨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无量尊法一切
贤圣如来以四十年中所说般若本末次第略有五时
大品小品枝条分散仁王天王宗源派别金刚道行随
义制名须真法才以人标题虽复前说后说应现不同
至理至言其归一揆莫非无相妙法悉是智慧深经以
有取之既为殊失就无求也弥见深乖义异去来道非
内外遣之又遣之不能得其真空之以空之未足明其
妙真俗同弃本迹俱冥得之于心然后为法是以无言
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弟子习
学空无修行智慧早穷尊道克已行法方欲以家刑国
自近及远一念之善 千里 斯应一心之力万国皆欢恒
沙众生皆为法侣微尘世界悉是道场今谨于某处建
如干僧如干日金刚般若忏现前大众至 …… (第 126b 页)
送始安王方略入关
(帝结好于魏遣始安王/方略入关送之作诗)
如何吾幼子胜衣已别离十日无由宴 千里 送远垂
联句
清暑殿效柏梁体 (第 166a 页)
又
钟太傅荐季直表向者草草题数语而未尽春日閒居
数展阅之愈见其妙李太仆贞伯眼底无千古为文待
诏言虽积笔成冢不能得其一波拂也待诏又辨关内
焦季直为关内侯季直今表内侯字甚明盖装潢之际
少加墨润故耳此书即令怀琳辈作赝必当仿宣示墓
田不解别创此结法也以淳化帖中萧子云列子一段
较之中间尚可容数人何况怀琳辈哉其辞极典实是
东京语于繇他文笔更胜第表尾称黄初二年司徒东
武亭侯考陈寿志繇本传为魏相国封东武亭侯坐法
以侯免文帝即王位为大理即帝位为廷尉进封崇高
乡侯迁太尉而不言作司徒若少牴牾然法书录有 袁
昂
评钟司徒书字十二种意意外殊妙实亦多奇敕旨
既具如评复谓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则繇固尝为司徒 (第 2b 页)
钟太傅荐季直表向者草草题数语而未尽春日閒居
数展阅之愈见其妙李太仆贞伯眼底无千古为文待
诏言虽积笔成冢不能得其一波拂也待诏又辨关内
焦季直为关内侯季直今表内侯字甚明盖装潢之际
少加墨润故耳此书即令怀琳辈作赝必当仿宣示墓
田不解别创此结法也以淳化帖中萧子云列子一段
较之中间尚可容数人何况怀琳辈哉其辞极典实是
东京语于繇他文笔更胜第表尾称黄初二年司徒东
武亭侯考陈寿志繇本传为魏相国封东武亭侯坐法
以侯免文帝即王位为大理即帝位为廷尉进封崇高
乡侯迁太尉而不言作司徒若少牴牾然法书录有 袁
昂
既具如评复谓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则繇固尝为司徒 (第 2b 页)
作𨽻书今汉碑中字此为伪搆果
也宋儋开皇中人仕至校书郎窦蒙评其祖钟而体流
著亦不晓耶智果书梁武帝评乃 袁昂 疏有梁武帝答
诏耳书辞不同者深山道士帖为柳产疏为袁崧舞女
仙人为萧思话疏为薄绍之龙跳虎卧帖为梁鹄疏为 (第 7b 页)
也宋儋开皇中人仕至校书郎窦蒙评其祖钟而体流
著亦不晓耶智果书梁武帝评乃 袁昂 疏有梁武帝答
诏耳书辞不同者深山道士帖为柳产疏为袁崧舞女
仙人为萧思话疏为薄绍之龙跳虎卧帖为梁鹄疏为 (第 7b 页)
又
焦山瘗鹤铭或以为陶隐居或以为顾况或谓即王瓒
笔独苏长公黄太史以为非右军不能而苕溪渔隐辨
其误似更有据余所藏旧拓铭书仅缺二十许字盖郡
守摸之壮观亭者虽结法加密而天真微刓叶伯寅常
从其舅氏周六观游焦山于水中探刻石摩娑久之不
及拓时时怅恨昨年秋得袁尚之本仅十六字加装池
属余题其后六观博雅君子清言为一时冠不幸早夭
伯寅念之尤切毋亦寄渭阳之思于朱方之化耶题毕
三叹
陶隐居入山帖 袁昂 评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
峭快此入山帖虽小过侧险而逸气遒发雅与评合第
帖语称元帝乃晋元 (第 24a 页)
焦山瘗鹤铭或以为陶隐居或以为顾况或谓即王瓒
笔独苏长公黄太史以为非右军不能而苕溪渔隐辨
其误似更有据余所藏旧拓铭书仅缺二十许字盖郡
守摸之壮观亭者虽结法加密而天真微刓叶伯寅常
从其舅氏周六观游焦山于水中探刻石摩娑久之不
及拓时时怅恨昨年秋得袁尚之本仅十六字加装池
属余题其后六观博雅君子清言为一时冠不幸早夭
伯寅念之尤切毋亦寄渭阳之思于朱方之化耶题毕
三叹
陶隐居入山帖 袁昂 评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
峭快此入山帖虽小过侧险而逸气遒发雅与评合第
帖语称元帝乃晋元 (第 24a 页)
探微顾宝光袁倩顾景秀(宋/)之流是也以齐梁北齐后
魏陈后周为下古则姚昙度谢赫刘瑱毛惠远(齐/)元帝 袁昂 张僧繇江僧宝(梁/)杨子华田僧亮刘杀鬼曹仲达
(北/齐)蒋少游杨乞德(后/魏)顾野王(陈/)冯提伽( (第 14b 页)
魏陈后周为下古则姚昙度谢赫刘瑱毛惠远(齐/)元帝 袁昂 张僧繇江僧宝(梁/)杨子华田僧亮刘杀鬼曹仲达
(北/齐)蒋少游杨乞德(后/魏)顾野王(陈/)冯提伽( (第 14b 页)
中书令王志答
辱告伏览敕答臣下神灭论旨高义博照若发蒙弟子
夙奉释教练服旧闻有自来矣非惟雷同远大赞激天
旨而己且垂答二解厌伏心灵藻烛闻见更不知何以
阐剔玄猷光彰圣述且得罔象不溷于真内外无纷如
之滞实怀嘉抃猥惠来示佩眷惟深王志和南
右仆射 袁昂 答
辱告并伏见敕答臣下审神灭论奉读循环顿醒昏縳
夫识神冥漠其理难穷粤在庸愚岂能探索近取诸骸
内尚日用 (第 4b 页)
不知况乎幽昧理归惑解仰寻圣典既显言
不无但应宗教归依其有就有谈有犹未能尽性遂于
不无论无斯可远矣自非神解独脱机鉴绝伦何能妙
测不断之言深悟相续之旨兼引喻二證方见神在皦
然求之三世不灭之理弥著可谓钻之弥坚仰之弥高
者也方使众惑尘开群迷反路伏诵无斁舞蹈不胜弟
子 袁昂 和南
卫尉卿萧炳答
辱告并伏见诏答臣下审神灭论夫三世虽明一乘教
远或有偏蔽犹执异端圣上探隐索微凝 (第 5a 页)
辱告伏览敕答臣下神灭论旨高义博照若发蒙弟子
夙奉释教练服旧闻有自来矣非惟雷同远大赞激天
旨而己且垂答二解厌伏心灵藻烛闻见更不知何以
阐剔玄猷光彰圣述且得罔象不溷于真内外无纷如
之滞实怀嘉抃猥惠来示佩眷惟深王志和南
右仆射 袁昂 答
辱告并伏见敕答臣下审神灭论奉读循环顿醒昏縳
夫识神冥漠其理难穷粤在庸愚岂能探索近取诸骸
内尚日用 (第 4b 页)
不知况乎幽昧理归惑解仰寻圣典既显言
不无但应宗教归依其有就有谈有犹未能尽性遂于
不无论无斯可远矣自非神解独脱机鉴绝伦何能妙
测不断之言深悟相续之旨兼引喻二證方见神在皦
然求之三世不灭之理弥著可谓钻之弥坚仰之弥高
者也方使众惑尘开群迷反路伏诵无斁舞蹈不胜弟
子 袁昂 和南
卫尉卿萧炳答
辱告并伏见诏答臣下审神灭论夫三世虽明一乘教
远或有偏蔽犹执异端圣上探隐索微凝 (第 5a 页)
茅山许长史旧馆碑跋
陶隐居书许长史谧旧馆碑拓本观于烂溪潘氏隐居
以工草隶闻见于史传尝与梁武帝论书连章累牍载
诸法书要录 袁昂
书评谓如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
而骨体甚骏快窦暨赋则云高爽𦂳密自然排阖今玩
是碑笔与手会信昔贤之言不 (第 13a 页)
陶隐居书许长史谧旧馆碑拓本观于烂溪潘氏隐居
以工草隶闻见于史传尝与梁武帝论书连章累牍载
诸法书要
而骨体甚骏快窦暨赋则云高爽𦂳密自然排阖今玩
是碑笔与手会信昔贤之言不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