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维摩经略疏序 梁 肃
圣非道不生道非教不明教非人不行是三者相依而
住道有大小权实故净明以在家成化人有圣贤浅深
故智者以初依启法然后因言遣言即象忘象俾后学
有以得正真之终始(二字集/作路)游道义之门户(集无/户字)祖而
述之存乎其人天台上人(二字集/作大)比丘然公纂智者之
法裔(集作/胤)探毗耶之妙赜一贯文字之学会归解脱之
渊以为昔 智者大师 之演是经也备偏圆顿渐之义尽
方等生苏之体其旨远其道微微言在(阙/) 用不惑故
常外阐其训内澄其照凡百 (第 10a 页)
圣非道不生道非教不明教非人不行是三者相依而
住道有大小权实故净明以在家成化人有圣贤浅深
故智者以初依启法然后因言遣言即象忘象俾后学
有以得正真之终始(二字集/作路)游道义之门户(集无/户字)祖而
述之存乎其人天台上人(二字集/作大)比丘然公纂智者之
法裔(集作/胤)探毗耶之妙赜一贯文字之学会归解脱之
渊以为昔 智者大师 之演是经也备偏圆顿渐之义尽
方等生苏之体其旨远其道微微言在(阙/) 用不惑故
常外阐其训内澄其照凡百 (第 10a 页)
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 梁 肃
沙门释法颙启精庐于建安寺西北隅与比丘众劝请
天台湛然大师转法轮于其间尊天台之道以导后学
故署其堂曰止观初南岳祖师受于惠文禅师以授 智
者大师 于是乎有止观法门大旨止谓之定观谓之惠
演是二德(集作/法)摄持万行自凡夫妄想讫诸佛智地以
契经微言括 (第 2a 页)
沙门释法颙启精庐于建安寺西北隅与比丘众劝请
天台湛然大师转法轮于其间尊天台之道以导后学
故署其堂曰止观初南岳祖师受于惠文禅师以授 智
者大师 于是乎有止观法门大旨止谓之定观谓之惠
演是二德(集作/法)摄持万行自凡夫妄想讫诸佛智地以
契经微言括 (第 2a 页)
当阳弘景禅师国都教宗帝室尊奉
欲以上法灵境归之和尚衣(疑/)请京辅大德一十四人
同住南泉以和尚为首昔 智者大师 受法于衡岳祖师
至和尚六叶福种(一作/钟)荆土龙象相承步至南泉历诠
幽胜因起兰若居焉地与心寂同吾定力 (第 12b 页)
欲以上法灵境归之和尚衣(疑/)请京辅大德一十四人
同住南泉以和尚为首昔 智者大师 受法于衡岳祖师
至和尚六叶福种(一作/钟)荆土龙象相承步至南泉历诠
幽胜因起兰若居焉地与心寂同吾定力 (第 12b 页)
信禅师信又授融禅师住牛头山今
径山禅师承其后也至梁陈间有慧文禅师学龙树法
授惠思大师南岳祖师是也思传 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
是也智者传灌顶大师灌顶传缙云威大师缙云传东
阳威(一无/威字)大师左溪是也又宏景禅师得天台 (第 8b 页)
径山禅师承其后也至梁陈间有慧文禅师学龙树法
授惠思大师南岳祖师是也思传 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
是也智者传灌顶大师灌顶传缙云威大师缙云传东
阳威(一无/威字)大师左溪是也又宏景禅师得天台 (第 8b 页)
远法师造庐山东林
西林寺度法师造摄山栖霞寺杯渡法师造南陵隐静
寺传大士造东阳双林寺思大师造衡阳南岳寺 智者
大师 造天台国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涅槃无前无
后无般若无新旧法珣上不重旧德下不轻新学(一作/法珣)
(上人 (第 14b 页)
西林寺度法师造摄山栖霞寺杯渡法师造南陵隐静
寺传大士造东阳双林寺思大师造衡阳南岳寺 智者
大师 造天台国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涅槃无前无
后无般若无新旧法珣上不重旧德下不轻新学(一作/法珣)
(上人 (第 14b 页)
所娆犹须承
三宝之力制彼群凶竖般若之幢天魔自款若此言旨
当即便冀弃刍荛若不会高怀幸停深怪耳
与 智顗 书
陵和南昨预沈仪同法席餐奉甘露无畏之吼众咸归
伏然正法炬朗诸未悟自庆馀年得逢妙说寻事咨展 (第 101a 页)
三宝之力制彼群凶竖般若之幢天魔自款若此言旨
当即便冀弃刍荛若不会高怀幸停深怪耳
与 智顗 书
陵和南昨预沈仪同法席餐奉甘露无畏之吼众咸归
伏然正法炬朗诸未悟自庆馀年得逢妙说寻事咨展 (第 101a 页)
遗陈尚书江总檄
令
与天台山众令
重令
书
遗史祥书
遣延 智顗 书
治禅众寺 (第 5b 页)
智顗 书
法讳奉智者书 …… (第 5b 页)
重留智者书
许智者行书
谢法门书
遣使往匡山参书
重遣匡山参书
答 智顗 述匡山寺书 …… (第 6a 页)
次迎入城书
答 智顗 蒋州事书
遣使入天台参书
遣使入天台迎书
遣使参病书
答 (第 8a 页)
智顗 遗旨书
(第 8a 页)
智顗 终后吊山众书
遣使入天台设周忌书
赐释慧觉书 …… (第 8a 页)
閤之端居罢南皮之驰射博望
之苑既乏名贤飞盖之园理乖终寔亲朋远矣琴书寂
然想望吾贤疢如疾首
遣延 智顗 书
(帝晋王时为扬州总管遣使奉迎师曰我与/晋王深有缘契即束衣顺流不日而至王请) …… (第 47a 页)
(王诸书往来皆称弟/子总持称师为智者)
金风御节玉露调时道体休和安乐行不法师抗志名
山栖心慧定法门静悦戒行熏修籍甚徽猷久承音德
钦风已积味道为劳冀托舟航用披云雾故遣使人往
彼延屈希能轻举以沃虚襟伫望来仪不乖眷意也弟
子杨广和南
治禅众寺答 智顗 书 …… (第 47b 页)
重遣匡山参书
弟子总持和南东林山寺使至逮八月八日诲用慰驰
结仰承已往衡山至当稍久法缘若竟愿即沿流冀在
岁阴必期展觐弟子渡江还去月初移新住多有造次
未善安立来旨勖以法事实用惭悚始于所居外援建
立慧日道场安置照禅师以下江陵论法师亦已远至
于内援建立法云道场安置潭州觉禅师以下即建深
善辄以咨知仰承相次为营功德深荷扶助难用远陈
而发此至江州遂下请僧料云何能得相资前施盐米
其米回入东林盐以上路盈长之外乃可别营功德今
山僧返路行用仰酬寻别遣使迎延愿预整归计江山
辽夐岂尽诚曲谨和南(十月/十日)
答 智顗 述匡山寺书
弟子总持和南垂诲述江州浔阳庐山东林寺峰顶寺
须令弟子立为檀越主山岭盘秀下属江湖香炉层峰 …… (第 52b 页)
还藩遣迎书
(开皇十五年春晋王久留京师将还镇遣使/奉迎顗乘流东下止扬州禅众寺王奉书求)
(学禅 慧顗 书答之后三日王复重/请乃以所著净名义疏初卷奉王)
弟子总持和南献岁春明仰惟道体胜豫禅悦法喜众
咸集业 …… (第 58b 页)
次迎入城书
总持和南霜寒道体康胜弟子还来甫尔未暇迎延驰
诚已深今遣候接冀近祗觐谨和南(九月十/六日)
答 智顗 蒋州事书 …… (第 63b 页)
(开皇十七年王使入山迎顗行次石城乃/称有疾遣医往治或请进药及斋并不听)
总持和南仰承出天台已次到剡石城寺感患未歇菩
萨示疾在疾亦愈但于翘诚交用悚灼今遣医李膺往
处治少得康损愿徐进路迟礼觐无远谨和南
答 智顗 遗旨书
菩萨戒弟子总持稽首和南先师天台智者内弟子灌
顶普明至奉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遗书七纸手 …… (第 65b 页)
心载呜咽谨和南(开皇十八年/正月廿二日)
智顗 终后吊山众书
正月二十九日总持和南白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诸佛
及缘觉尚舍无常身大师智者移应迁神哀摧抽恼不 …… (第 69a 页)
传圣授自近之远感而遂通萨陁波崙罄髓于无竭善
财童子忘身于法界经有明文敢为臆说深信佛语聿
遵明导天台 智顗禅师 佛法龙象童真出家戒珠圆净 (第 80b 页)
令
与天台山众令
重令
书
遗史祥书
遣延 智顗 书
治禅众寺 (第 5b 页)
智顗 书
法讳奉智者书 …… (第 5b 页)
重留智者书
许智者行书
谢法门书
遣使往匡山参书
重遣匡山参书
答 智顗 述匡山寺书 …… (第 6a 页)
次迎入城书
答 智顗 蒋州事书
遣使入天台参书
遣使入天台迎书
遣使参病书
答 (第 8a 页)
智顗 遗旨书
(第 8a 页)
智顗 终后吊山众书
遣使入天台设周忌书
赐释慧觉书 …… (第 8a 页)
閤之端居罢南皮之驰射博望
之苑既乏名贤飞盖之园理乖终寔亲朋远矣琴书寂
然想望吾贤疢如疾首
遣延 智顗 书
(帝晋王时为扬州总管遣使奉迎师曰我与/晋王深有缘契即束衣顺流不日而至王请) …… (第 47a 页)
(王诸书往来皆称弟/子总持称师为智者)
金风御节玉露调时道体休和安乐行不法师抗志名
山栖心慧定法门静悦戒行熏修籍甚徽猷久承音德
钦风已积味道为劳冀托舟航用披云雾故遣使人往
彼延屈希能轻举以沃虚襟伫望来仪不乖眷意也弟
子杨广和南
治禅众寺答 智顗 书 …… (第 47b 页)
重遣匡山参书
弟子总持和南东林山寺使至逮八月八日诲用慰驰
结仰承已往衡山至当稍久法缘若竟愿即沿流冀在
岁阴必期展觐弟子渡江还去月初移新住多有造次
未善安立来旨勖以法事实用惭悚始于所居外援建
立慧日道场安置照禅师以下江陵论法师亦已远至
于内援建立法云道场安置潭州觉禅师以下即建深
善辄以咨知仰承相次为营功德深荷扶助难用远陈
而发此至江州遂下请僧料云何能得相资前施盐米
其米回入东林盐以上路盈长之外乃可别营功德今
山僧返路行用仰酬寻别遣使迎延愿预整归计江山
辽夐岂尽诚曲谨和南(十月/十日)
答 智顗 述匡山寺书
弟子总持和南垂诲述江州浔阳庐山东林寺峰顶寺
须令弟子立为檀越主山岭盘秀下属江湖香炉层峰 …… (第 52b 页)
还藩遣迎书
(开皇十五年春晋王久留京师将还镇遣使/奉迎顗乘流东下止扬州禅众寺王奉书求)
(学禅 慧顗 书答之后三日王复重/请乃以所著净名义疏初卷奉王)
弟子总持和南献岁春明仰惟道体胜豫禅悦法喜众
咸集业 …… (第 58b 页)
次迎入城书
总持和南霜寒道体康胜弟子还来甫尔未暇迎延驰
诚已深今遣候接冀近祗觐谨和南(九月十/六日)
答 智顗 蒋州事书 …… (第 63b 页)
(开皇十七年王使入山迎顗行次石城乃/称有疾遣医往治或请进药及斋并不听)
总持和南仰承出天台已次到剡石城寺感患未歇菩
萨示疾在疾亦愈但于翘诚交用悚灼今遣医李膺往
处治少得康损愿徐进路迟礼觐无远谨和南
答 智顗 遗旨书
菩萨戒弟子总持稽首和南先师天台智者内弟子灌
顶普明至奉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遗书七纸手 …… (第 65b 页)
心载呜咽谨和南(开皇十八年/正月廿二日)
智顗 终后吊山众书
正月二十九日总持和南白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诸佛
及缘觉尚舍无常身大师智者移应迁神哀摧抽恼不 …… (第 69a 页)
传圣授自近之远感而遂通萨陁波崙罄髓于无竭善
财童子忘身于法界经有明文敢为臆说深信佛语聿
遵明导天台 智顗禅师 佛法龙象童真出家戒珠圆净 (第 80b 页)
瓦官之旧久之复中兵燹盖并其所谓寺者
始而称崇胜坛继而荡为兔葵燕麦之场而渐不可识
徒令人增忾于法汰道林 智顗 之书刘丹阳王长史何
次道阮思旷之绪论与李供奉之诗歌想像暮烟秋色
于冶城大桁之间而已至明而入魏国上公之 (第 12b 页)
始而称崇胜坛继而荡为兔葵燕麦之场而渐不可识
徒令人增忾于法汰道林 智顗 之书刘丹阳王长史何
次道阮思旷之绪论与李供奉之诗歌想像暮烟秋色
于冶城大桁之间而已至明而入魏国上公之 (第 12b 页)
功名其事则史其文则藻于吾儒盖郑康成范
宁之伦不可与望濂洛关闽也余因妄有所评若达磨
而下诸祖其造类孟子 智顗 类朱子而皆胜之永明寿
业可与朱子埒而大胜之大慧杲性质类程叔子学类
陆子静而微有低昂此语出两家故当皆不 (第 23a 页)
宁之伦不可与望濂洛关闽也余因妄有所评若达磨
而下诸祖其造类孟子 智顗 类朱子而皆胜之永明寿
业可与朱子埒而大胜之大慧杲性质类程叔子学类
陆子静而微有低昂此语出两家故当皆不 (第 23a 页)
元敕建大昭庆寺碑 虞集
大昭庆寺者在吴郡城中东北隅朝列大夫前同佥宣
政院事僧阿济喇之所建也阿济喇蒙古齐苏台氏哈
喇哈之地至元二十四年世祖皇帝亲巡朔方以之归
才十岁尔成宗皇帝时皇姑鲁大长公主遣侍辇真国
师遂祝发为僧从其大徒弟曰实喇卜丕勒以荣禄大夫宣
政使行院江南公主又为请于成宗皇帝授济宁僧录
武宗皇帝又为之请授饶州路僧录皇庆元年仁宗以
吴郡之良田增徽文懿福祯寿大长公主之汤沐命驿
至其郡蠲免其赋入焉久之思报君师之德买地筑兹
寺以泰定二年闰正月经始公主闻而喜之厚施俾造
其寺天历元年造成前为大门奉四天王像中为大殿
奉三世佛观世音文殊室利之像长寿两石塔在殿前
法堂方丈在殿后翼以两庑东则伽蓝祠神库堂香积
之厨在焉其西云堂天台 智者大师 与诸祖之祠在焉
买地租以赡众备钟磬幡盖之具次供佛事凡事之宜 (第 47b 页)
大昭庆寺者在吴郡城中东北隅朝列大夫前同佥宣
政院事僧阿济喇之所建也阿济喇蒙古齐苏台氏哈
喇哈之地至元二十四年世祖皇帝亲巡朔方以之归
才十岁尔成宗皇帝时皇姑鲁大长公主遣侍辇真国
师遂祝发为僧从其大徒弟曰实喇卜丕勒以荣禄大夫宣
政使行院江南公主又为请于成宗皇帝授济宁僧录
武宗皇帝又为之请授饶州路僧录皇庆元年仁宗以
吴郡之良田增徽文懿福祯寿大长公主之汤沐命驿
至其郡蠲免其赋入焉久之思报君师之德买地筑兹
寺以泰定二年闰正月经始公主闻而喜之厚施俾造
其寺天历元年造成前为大门奉四天王像中为大殿
奉三世佛观世音文殊室利之像长寿两石塔在殿前
法堂方丈在殿后翼以两庑东则伽蓝祠神库堂香积
之厨在焉其西云堂天台 智者大师 与诸祖之祠在焉
买地租以赡众备钟磬幡盖之具次供佛事凡事之宜 (第 47b 页)
宋 姚铉 编
碑十三(揔五首/)
释(议例铭附/)
天台 智者大师 碑(梁肃/)
左溪大师碑(李华/)
天台法门议(附肃/梁) (第 1a 页)
止观统例(附/)
心印铭(附/)
天台 智者大师 碑(并序/) 梁 肃
天台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 (第 1b 页)
智者大师 得道之所前
大佛教重光之地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创国清
废修禅号号为道场自大师入灭一百八十馀载长老 (第 1b 页)
大比丘然公光昭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安定梁
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讳 智
顗
字 (第 1b 页)
德安 时号智者其先颍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
感缘应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
之制寝而不章出世之道 …… (第 2a 页)
信禅师信又授融禅师住
牛头山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至梁陈间有惠文禅师
学龙树法授惠思大师南岳祖师是也思传 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是也智者传灌顶大师灌顶传缙云威大师
缙云传东阳大师左溪是也又弘景禅师得天台法居
荆州当阳传其 (第 5b 页)
碑十三(揔五首/)
释(议例铭附/)
天台 智者大师 碑(梁肃/)
左溪大师碑(李华/)
天台法门议(附肃/梁) (第 1a 页)
止观统例(附/)
心印铭(附/)
天台 智者大师 碑(并序/) 梁 肃
天台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 (第 1b 页)
智者大师 得道之所前
大佛教重光之地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创国清
废修禅号号为道场自大师入灭一百八十馀载长老 (第 1b 页)
大比丘然公光昭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安定梁
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讳 智
顗
德安 时号智者其先颍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
感缘应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
之制寝而不章出世之道 …… (第 2a 页)
信禅师信又授融禅师住
牛头山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至梁陈间有惠文禅师
学龙树法授惠思大师南岳祖师是也思传 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是也智者传灌顶大师灌顶传缙云威大师
缙云传东阳大师左溪是也又弘景禅师得天台法居
荆州当阳传其 (第 5b 页)
义乌楼氏家乘序
东阳著姓载于方策者有八曰斯曰留曰路曰骆曰厉
曰哀曰苗而楼居其一焉楼本姒姓夏少康之后周封
杞东楼公支孙以楼为氏亦号东楼氏城阳诸县有娄
乡是其地也氏族家以娄乡之故遂谓娄与楼姓同殊
不知娄乃邾娄氏之裔其姓曰曹判然不相属也汉之
季世楼泰字允恭者始自谯郡徙会稽其子苗建安中
又自会稽迁乌伤苗字秀实生三子孟曰恭仲曰侍中
玄季曰散骑常侍畯皆仕于吴畯生宣威将军陟陟生
康乐令胤胤生丰其下世次不可复知矣至南齐时有
居乌伤竹山里者曰灵璨寄迹释氏法中梁武帝赐号
曰 智者大师 今义乌之智者乡实因此而得名其地多
楼氏居之宋南渡后讳奭府君生二子四孙六曾孙而
玄孙之繁数登于十其中讳 …… (第 54b 页)
之子恭恭之远孙宣献公钥尝述高祖先生事略自谓
其先婺人但不详徙居之始耳此皆凿凿可信无疑第 智者大师 附录以娄幼瑜乃楼玄之裔而合楼娄为一
音者似为氏族家所误證诸史传甚为不然也呜呼凡
言姓氏者皆原于世本公 (第 55b 页)
东阳著姓载于方策者有八曰斯曰留曰路曰骆曰厉
曰哀曰苗而楼居其一焉楼本姒姓夏少康之后周封
杞东楼公支孙以楼为氏亦号东楼氏城阳诸县有娄
乡是其地也氏族家以娄乡之故遂谓娄与楼姓同殊
不知娄乃邾娄氏之裔其姓曰曹判然不相属也汉之
季世楼泰字允恭者始自谯郡徙会稽其子苗建安中
又自会稽迁乌伤苗字秀实生三子孟曰恭仲曰侍中
玄季曰散骑常侍畯皆仕于吴畯生宣威将军陟陟生
康乐令胤胤生丰其下世次不可复知矣至南齐时有
居乌伤竹山里者曰灵璨寄迹释氏法中梁武帝赐号
曰 智者大师 今义乌之智者乡实因此而得名其地多
楼氏居之宋南渡后讳奭府君生二子四孙六曾孙而
玄孙之繁数登于十其中讳 …… (第 54b 页)
之子恭恭之远孙宣献公钥尝述高祖先生事略自谓
其先婺人但不详徙居之始耳此皆凿凿可信无疑第 智者大师 附录以娄幼瑜乃楼玄之裔而合楼娄为一
音者似为氏族家所误證诸史传甚为不然也呜呼凡
言姓氏者皆原于世本公 (第 55b 页)
惠香寺新铸铜钟铭
浦阳有大兰寺在白麟溪之滨者曰香严创建于东晋
时年代辽邈所铸之钟或成或坏不能尽知其可知者
宋宝元间继隆大师实为之隆尝走汴京得中宫赐铜
为助而兵部侍郎胡公则力相其事至庆历甲申钟始
成越七十有八年睦寇至毁焉时宣和辛丑之春二月
也普照大师子文即帅其众而继为之至甲辰冬十月
钟复成越二百三十年寺灾钟又毁焉则今至正癸已
之秋八月六日也沙门普照与同流六十有二人谋曰
成坏之相势常相因而钟者所以警昏昕昭法度祛障
蔽也吾等不可以不亟图遂走告里之善士于君城城
乃捐钱一千五百缗俾合馀烬而新之铜以斤计旧者
三千八百有奇新者二百有奇至冬十二月二日钟复
成昔天台 智者大师 深弘法华之旨未十馀传其教几
绝吴越国师德韶为闻于钱忠懿王遣使航海求其书
于高句骊后卒盛行当时之人以国 (第 49b 页)
浦阳有大兰寺在白麟溪之滨者曰香严创建于东晋
时年代辽邈所铸之钟或成或坏不能尽知其可知者
宋宝元间继隆大师实为之隆尝走汴京得中宫赐铜
为助而兵部侍郎胡公则力相其事至庆历甲申钟始
成越七十有八年睦寇至毁焉时宣和辛丑之春二月
也普照大师子文即帅其众而继为之至甲辰冬十月
钟复成越二百三十年寺灾钟又毁焉则今至正癸已
之秋八月六日也沙门普照与同流六十有二人谋曰
成坏之相势常相因而钟者所以警昏昕昭法度祛障
蔽也吾等不可以不亟图遂走告里之善士于君城城
乃捐钱一千五百缗俾合馀烬而新之铜以斤计旧者
三千八百有奇新者二百有奇至冬十二月二日钟复
成昔天台 智者大师 深弘法华之旨未十馀传其教几
绝吴越国师德韶为闻于钱忠懿王遣使航海求其书
于高句骊后卒盛行当时之人以国 (第 49b 页)
若之性相与般若而相应摄诸万有
住安隐地含灵有识悉获归依稽首敬礼常住三宝(广/弘)
(明/集)
从 释智顗 受法文 (第 12a 页)
(智顗 移居光宅帝后以下并崇/戒范其受道文云 顗见隋)
仰惟化导无方随机济物卫护国土汲引天人照烛光
辉托迹 (第 12a 页)
师友比丘入梦符契之像久彰和上来仪高座
之德斯炳是以翘心十地渴仰四依大小二乘内外两
教尊师重道由来尚矣伏希俯提所谓世世结缘遂其
本愿日日增长今奉请为菩萨戒师(续高/僧传)
留 智顗禅师 敕(顗陈光大元年至金陵太建中止/瓦官寺前后八载谢遣门人曰吾)
(闻天台幽胜将息缘兹/岭帝敕留遂 …… (第 12b 页)
施物敕(太建/九年) 智顗禅师 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宜
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供薪水主者施行
(二月六日/臣景历) (第 13a 页)
给寺名敕(顗入天台于佛垄北峰建立伽/蓝徐陵启闻太建十年下敕)
具左仆射徐陵启 智顗禅师 创立天台宴坐名岳宜号
修禅寺也(五月一日/臣景历)
禁海际捕鱼沪业敕(天台海民渔捕为业陈太建/中 …… (第 13a 页)
北伐敕(太建五年伐齐卜龟腹裂光宅释慧/明以为千里路通后果获胜下敕)
今岁出师薄伐边服所获梁土则江淮二百许城东西
五千馀里然龟腹长文号千里也远验明言宛同符契
(并续高/僧传)
少主(讳叔宝字元/秀宣帝长子)
敕迎 智顗(顗至德二年为永阳王请往东阳少主/三遣敕使并辞以疾既届金陵暂安灵)
(曜诏赴太极殿开大智/度论仁王般若经题) 春寒犹厉道体何如宴坐经行无乃为弊都下法事恒
兴希相助弘阐今遣宣传左右赵君卿迎接迟能即出
也(正月十 (第 14b 页)
一日/臣徵 神笔)一二君卿口具便望相见在促(象教皮/编云春)
(寒犹厉道体何如宴坐经行无乃为惫今贶阚实缕□/案一面山羊剃尘尾一柄槟榔二千子 此陈氏近所)
(编按国清百录载 智顗 在灵曜寺主书罗阐宣口敕送/真金像一躯释论一部阚宝缕□案一面山羊剃麈尾)
(一柄虎面香炉一面又罗阐宣口 …… (第 15a 页)
少主后沈氏(字婺华仪同三司君理女陈亡随/后主入隋于毗陵天静寺为尼)
与 智顗 手书(后请立法名顗答/令名海慧菩萨)
妙觉和南今遣内师许大梵往稽首乞传香火愿赐菩
萨名庶藉熏修菩提眷 (第 17a 页)
属谨和南(沈后扶月供熏陆沉/檀各十觔黄屑一斗)
(细纸五百张烛十挺赤松涧米五石钱一/千文 右件月月供光宅寺三月十二日)
少主皇太子渊(字承源后主第四子陈/亡入隋为枹罕太守)
请 智顗 授菩萨戒疏(至德四年正月皇太子请授/菩萨戒顗于时传香在手泪)
(下垂脸既字为善萌反言/成晚后隋 …… (第 17a 页)
百录 续高僧传陈宣帝受)
(法文与/此大同)
永阳王伯智(字策之文帝子入/隋历国子司业)
与 智顗 手书(王出镇东阳致书三/请与家人咸秉净戒)
秋气凄冷愿安乐行耳弟子寡末未能治道愿欲延屈
方凭开导今遣 …… (第 18a 页)
此愿无尽仰希幽显證明法
界怨亲同入愿海回向萨云若为无所得故(并国清/百录)
发愿文(王出抚吴兴就 智顗 请戒出猎堕马作观/音忏法见梵僧一人擎炉绕王一匝翕然) …… (第 21a 页)
(痛止仍躬著愿文语案此见续/高僧传即前文𢾗 又前所无)
仰惟天台阇黎德侔安远道迈光猷遐迩倾心振锡云
聚绍像法之坠绪以救昏蒙显慧日之重光用拯浇俗
加以游浪法门贯通禅苑有为之结巳离无生之忍见
前弟子飘飏业风沈沦爱水虽餐法喜弗袪蒙蔽之心
徒仰禅悦终怀散动之虑日轮驰骛羲和之辔不停月
镜回斡嫦娥之景难驻有离有会叹息何言爱法敬法
潺湲无已愿生生世世值天台阇黎恒修供养如智积
奉智胜如来若药王觐雷音正觉安养兜率俱荡一乘
(天台智者别传坠绪作将坠/飘飏作飘荡回斡作回轩)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领左骁骑将军)
与 智顗 书(顗为喜出六妙门/即不定止观也)
累年仰系不易可言承今夏在石像行道欣羡无极又
闻欲于天台营道场当在 …… (第 22a 页)
又书庆讲
今者仰餐敷说训往绰然道俗嗟味般若照明岂是拙
辞所能称述弟子毛喜和南(并国清/百录)
徐陵(字孝穆东海剡/人历太子少傅)
与 智顗 书
陵和南昨预沈仪同法席餐奉甘露无畏之吼众咸归
伏然正法炬朗诸未悟自庆馀年得逢妙说寻事咨展
此不申心 …… (第 24a 页)
群品俱排大昏皇家七百于万维孙(并艺/文类)
(聚/)
徐孝克(陵从弟国/子祭酒)
天台山修禅寺 智顗禅师 放生碑
夫大易无体品类所以咸亨太一无名至人于是设教
仰观俯法远取旁求兼三以才吹万惟物建官台铉则
五岳 (第 35a 页)
作镇辨方伯牧故四渎分流辟伊阙览八纮凿龙
门陂九泽播厥习险因之以利民相土卜洛树之以君
长坎之时用大矣哉我皇帝作圣凝神乘图御箓无为
无欲道契汾阳垂拱垂衣德隆至治辰象贞明管灰合
序方外无虞海内有截被风雅于华戎盛雍熙于曩代
巍巍乎难得而称者也至如光启法式荣敷道树化章
十善弘济四生天台修禅寺 智顗禅师 蔬练自居苦节
行矣奉扬皇风总持像季禅师俗姓陈氏颍川人也乃
有妫之后焉四友惊座逖听多美六奇列爵世载其贤 …… (第 35b 页)
营涅槃忏诗序(诗纪作/江总)
祯明二年仲冬摄山栖霞寺布法师只尔待终余以此
月十七日宿昔入山仰为师氏营涅槃忏还途有此作
(广弘/明集)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历尚书右仆射)
请 智顗 讲法华疏(太建元年君理请顗/居瓦官开法华经题)
仪同公菩萨戒弟子吴兴沈君理和南窃闻大乘者大
士之所乘 (第 39a 页)
也高广普运直至道场复作四依周旋六道
仰惟德厚深会经文于五誓之初请开法华题一夏内
仍就剖释道俗咸瞻延伫嘉唱慈悲利益不违本誓耳
谨和南(国清/百录)
陈暄(义兴国山人通/直散骑常侍)
徵 智顗 奏(宣帝问群臣释门名胜/暄奏自天台徵入都)
瓦官禅师德迈风霜禅镜渊海昔在京邑群贤所宗今
高步天台法云 (第 39b 页)
住安隐地含灵有识悉获归依稽首敬礼常住三宝(广/弘)
(明/集)
从 释智顗 受法文 (第 12a 页)
(智顗 移居光宅帝后以下并崇/戒范其受道文云 顗见隋)
仰惟化导无方随机济物卫护国土汲引天人照烛光
辉托迹 (第 12a 页)
师友比丘入梦符契之像久彰和上来仪高座
之德斯炳是以翘心十地渴仰四依大小二乘内外两
教尊师重道由来尚矣伏希俯提所谓世世结缘遂其
本愿日日增长今奉请为菩萨戒师(续高/僧传)
留 智顗禅师 敕(顗陈光大元年至金陵太建中止/瓦官寺前后八载谢遣门人曰吾)
(闻天台幽胜将息缘兹/岭帝敕留遂 …… (第 12b 页)
施物敕(太建/九年) 智顗禅师 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宜
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供薪水主者施行
(二月六日/臣景历) (第 13a 页)
给寺名敕(顗入天台于佛垄北峰建立伽/蓝徐陵启闻太建十年下敕)
具左仆射徐陵启 智顗禅师 创立天台宴坐名岳宜号
修禅寺也(五月一日/臣景历)
禁海际捕鱼沪业敕(天台海民渔捕为业陈太建/中 …… (第 13a 页)
北伐敕(太建五年伐齐卜龟腹裂光宅释慧/明以为千里路通后果获胜下敕)
今岁出师薄伐边服所获梁土则江淮二百许城东西
五千馀里然龟腹长文号千里也远验明言宛同符契
(并续高/僧传)
少主(讳叔宝字元/秀宣帝长子)
敕迎 智顗(顗至德二年为永阳王请往东阳少主/三遣敕使并辞以疾既届金陵暂安灵)
(曜诏赴太极殿开大智/度论仁王般若经题) 春寒犹厉道体何如宴坐经行无乃为弊都下法事恒
兴希相助弘阐今遣宣传左右赵君卿迎接迟能即出
也(正月十 (第 14b 页)
一日/臣徵 神笔)一二君卿口具便望相见在促(象教皮/编云春)
(寒犹厉道体何如宴坐经行无乃为惫今贶阚实缕□/案一面山羊剃尘尾一柄槟榔二千子 此陈氏近所)
(编按国清百录载 智顗 在灵曜寺主书罗阐宣口敕送/真金像一躯释论一部阚宝缕□案一面山羊剃麈尾)
(一柄虎面香炉一面又罗阐宣口 …… (第 15a 页)
少主后沈氏(字婺华仪同三司君理女陈亡随/后主入隋于毗陵天静寺为尼)
与 智顗 手书(后请立法名顗答/令名海慧菩萨)
妙觉和南今遣内师许大梵往稽首乞传香火愿赐菩
萨名庶藉熏修菩提眷 (第 17a 页)
属谨和南(沈后扶月供熏陆沉/檀各十觔黄屑一斗)
(细纸五百张烛十挺赤松涧米五石钱一/千文 右件月月供光宅寺三月十二日)
少主皇太子渊(字承源后主第四子陈/亡入隋为枹罕太守)
请 智顗 授菩萨戒疏(至德四年正月皇太子请授/菩萨戒顗于时传香在手泪)
(下垂脸既字为善萌反言/成晚后隋 …… (第 17a 页)
百录 续高僧传陈宣帝受)
(法文与/此大同)
永阳王伯智(字策之文帝子入/隋历国子司业)
与 智顗 手书(王出镇东阳致书三/请与家人咸秉净戒)
秋气凄冷愿安乐行耳弟子寡末未能治道愿欲延屈
方凭开导今遣 …… (第 18a 页)
此愿无尽仰希幽显證明法
界怨亲同入愿海回向萨云若为无所得故(并国清/百录)
发愿文(王出抚吴兴就 智顗 请戒出猎堕马作观/音忏法见梵僧一人擎炉绕王一匝翕然) …… (第 21a 页)
(痛止仍躬著愿文语案此见续/高僧传即前文𢾗 又前所无)
仰惟天台阇黎德侔安远道迈光猷遐迩倾心振锡云
聚绍像法之坠绪以救昏蒙显慧日之重光用拯浇俗
加以游浪法门贯通禅苑有为之结巳离无生之忍见
前弟子飘飏业风沈沦爱水虽餐法喜弗袪蒙蔽之心
徒仰禅悦终怀散动之虑日轮驰骛羲和之辔不停月
镜回斡嫦娥之景难驻有离有会叹息何言爱法敬法
潺湲无已愿生生世世值天台阇黎恒修供养如智积
奉智胜如来若药王觐雷音正觉安养兜率俱荡一乘
(天台智者别传坠绪作将坠/飘飏作飘荡回斡作回轩)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领左骁骑将军)
与 智顗 书(顗为喜出六妙门/即不定止观也)
累年仰系不易可言承今夏在石像行道欣羡无极又
闻欲于天台营道场当在 …… (第 22a 页)
又书庆讲
今者仰餐敷说训往绰然道俗嗟味般若照明岂是拙
辞所能称述弟子毛喜和南(并国清/百录)
徐陵(字孝穆东海剡/人历太子少傅)
与 智顗 书
陵和南昨预沈仪同法席餐奉甘露无畏之吼众咸归
伏然正法炬朗诸未悟自庆馀年得逢妙说寻事咨展
此不申心 …… (第 24a 页)
群品俱排大昏皇家七百于万维孙(并艺/文类)
(聚/)
徐孝克(陵从弟国/子祭酒)
天台山修禅寺 智顗禅师 放生碑
夫大易无体品类所以咸亨太一无名至人于是设教
仰观俯法远取旁求兼三以才吹万惟物建官台铉则
五岳 (第 35a 页)
作镇辨方伯牧故四渎分流辟伊阙览八纮凿龙
门陂九泽播厥习险因之以利民相土卜洛树之以君
长坎之时用大矣哉我皇帝作圣凝神乘图御箓无为
无欲道契汾阳垂拱垂衣德隆至治辰象贞明管灰合
序方外无虞海内有截被风雅于华戎盛雍熙于曩代
巍巍乎难得而称者也至如光启法式荣敷道树化章
十善弘济四生天台修禅寺 智顗禅师 蔬练自居苦节
行矣奉扬皇风总持像季禅师俗姓陈氏颍川人也乃
有妫之后焉四友惊座逖听多美六奇列爵世载其贤 …… (第 35b 页)
营涅槃忏诗序(诗纪作/江总)
祯明二年仲冬摄山栖霞寺布法师只尔待终余以此
月十七日宿昔入山仰为师氏营涅槃忏还途有此作
(广弘/明集)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历尚书右仆射)
请 智顗 讲法华疏(太建元年君理请顗/居瓦官开法华经题)
仪同公菩萨戒弟子吴兴沈君理和南窃闻大乘者大
士之所乘 (第 39a 页)
也高广普运直至道场复作四依周旋六道
仰惟德厚深会经文于五誓之初请开法华题一夏内
仍就剖释道俗咸瞻延伫嘉唱慈悲利益不违本誓耳
谨和南(国清/百录)
陈暄(义兴国山人通/直散骑常侍)
徵 智顗 奏(宣帝问群臣释门名胜/暄奏自天台徵入都)
瓦官禅师德迈风霜禅镜渊海昔在京邑群贤所宗今
高步天台法云 (第 39b 页)
(帝手诏藏由是度人至数万有疑之者帝/曰律师化人为善朕禁人为恶意则一也)
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师是道人天子有欲离俗者任师
度之(佛祖统纪能/欲通载作)
敕 释智顗(陈祯明二年隋伐陈国亡顗以时方丧/乱杖策荆湘至庐山憩焉开皇十年降)
(第 43b 页)
(敕顗一作诏/ 见后)
皇帝敬问光宅寺 智顗禅师 朕于佛教敬信情重往者
周武之时毁坏佛法发心立愿必许护持及受命于天
仍即兴复仰凭神力法轮重转十方众生俱 (第 44a 页)
获利益比
以有陈虐乱残暴东南百姓劳役不胜其苦故命将出
师为民除害吴越之地今得廓清道俗乂安深称朕意
朕尊崇正法救济苍生欲令福田永存津梁无极师既
巳离世网修已化人必希奖进僧伦固守禁戒使见者
钦服闻即生善方副大道之心是为出家之业若身从
道服心染俗尘非直含生之类无所归依抑恐妙法之
门更来谤讟宜相劝励以同朕心春日渐暄道体如宜
也(正月十六日内史令安平公臣李德林宣内史/侍郎武安子臣李元操奉内史舍人裴矩行)
与 智顗 书
暌觐稍久惟用倾结道体康悆动寂怡神路首促忽岂
复委宣今贶乌纱蚊帱一张郁泥南布袈㲚一缘紫綖
靴一量南 …… (第 44b 页)
(子平师既出定湫潭千丈化为平阯栋宇焕丽/领众入居一日神白师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因)
(奉书晋王上伽蓝/图帝敕赐名玉泉)
皇帝敬问修禅寺 智顗禅师 省书具至意孟秋馀热道
体何如熏修禅悦有以怡慰所须寺名额今依来请智
邃师还指宣往意(开皇十三年七月二十 (第 45a 页)
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师是道人天子有欲离俗者任师
度之(佛祖统纪能/欲通载作)
敕 释智顗(陈祯明二年隋伐陈国亡顗以时方丧/乱杖策荆湘至庐山憩焉开皇十年降)
(第 43b 页)
(敕顗一作诏/ 见后)
皇帝敬问光宅寺 智顗禅师 朕于佛教敬信情重往者
周武之时毁坏佛法发心立愿必许护持及受命于天
仍即兴复仰凭神力法轮重转十方众生俱 (第 44a 页)
获利益比
以有陈虐乱残暴东南百姓劳役不胜其苦故命将出
师为民除害吴越之地今得廓清道俗乂安深称朕意
朕尊崇正法救济苍生欲令福田永存津梁无极师既
巳离世网修已化人必希奖进僧伦固守禁戒使见者
钦服闻即生善方副大道之心是为出家之业若身从
道服心染俗尘非直含生之类无所归依抑恐妙法之
门更来谤讟宜相劝励以同朕心春日渐暄道体如宜
也(正月十六日内史令安平公臣李德林宣内史/侍郎武安子臣李元操奉内史舍人裴矩行)
与 智顗 书
暌觐稍久惟用倾结道体康悆动寂怡神路首促忽岂
复委宣今贶乌纱蚊帱一张郁泥南布袈㲚一缘紫綖
靴一量南 …… (第 44b 页)
(子平师既出定湫潭千丈化为平阯栋宇焕丽/领众入居一日神白师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因)
(奉书晋王上伽蓝/图帝敕赐名玉泉)
皇帝敬问修禅寺 智顗禅师 省书具至意孟秋馀热道
体何如熏修禅悦有以怡慰所须寺名额今依来请智
邃师还指宣往意(开皇十三年七月二十 (第 4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