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卢载

   郑翱
   郑说
   史瑜
   贺公
   米都知
   陈秀才
   崔李二生
    范氏子

   
临川小吏
   韩熙载客
   段义宗(共一卷/)
   无名氏句(一卷/)
   武后宫人(以下 (第 154b 页)
 崔李二生

恰似传花人饮散空抛床下最繁枝(崔/)
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堕楼人(李游二生并与武/椽 步非烟死同)
(赋其/事)
  范氏子(纪事云吴人摅子七岁能诗方干见其赠隐/者句曰此子他日必成名又吟夏日句干云)
    (必不享寿果十岁卒/摅即撰云溪友议者)
扫叶随风便浇花趁日阴(赠隐/者) 闲云生不雨病叶落
非秋(夏/日)
 临川小吏(李建勋镇临川赏牡丹 (第 16b 页)
死然至今尊仰师慕愈久而
益隆而其后人犹能嗣诗书礼乐之传久而弗变则夫
人亦何乐为小人而不思为君子之归哉 范氏子
孙观
乎谱而师先祖之善戒小人之恶则为君子也可冀矣
夫有君子而无禄位族虽衰犹盛也禄位光荣而君子
无闻焉 (第 5b 页)
视昔有加凡所用
度一皆出粟之羡贮于官者经始于宣德甲寅六月三
日毕工于九月十日沉侯谨率寮属暨学官诸生合
氏子
孙以落其成主奉元理及提管希宾爰与族人谋
曰祠宇再新既赖郡守盍砻镌辞用著不忘遂以属予
予忝为公郡人于斯 (第 5a 页)
   张氏
张氏韶州曲江人至唐相九龄显九龄弟九皋九皋子
抗抗七子仲方仲孚子孙在蜀可谱仲孚孙奉常博士
随扈僖宗幸蜀传三世曰载阳赀产钜万豪待四方士
子维峻待士益厚悉散之或相戒止笑曰吾遗子孙者
不在是也以子起赠大理寺丞起宝元中登进士第官
至太常博士是故族也起家尤难如此三子太初太宁
太和太宁登治平四年第知邠汉渭等州四入为尚书

郎三持使节迁陜西路为都转运使二子察宇察以大
小篆名入为左司郎中出知鼎州宇初名犯钦庙讳易
名宇三丞司监使淮西东路知济荣果合四州娶荣国
公百禄女故其学得之 范氏子
晦侍学中原有外家典
刑笔法尤工历知雅恭简三州子仲坚是则家成都者
太初家于崇庆之新津太和家于眉州之眉山 (第 12b 页)
   良沙范先生墓志铭
良沙先生范公卒年八十有八盖考终云既卜葬法当
铭其子户部员外郎韶以属之同年友陆深其外甥朱
应辰寔为之状按状公讳畬字耘夫别号良沙主人姓

范氏宝应人也范故宝应著姓时为之谚曰前徐后胡
左范右朱咸以赀称而范尤朴直大父讳宗泰父讳礼
俱被服儒术未显也公生特秀异然多智计父以其素
羸也使治贾公弗欲强之乃就治贾贾有赢凡增镪若
干千凡拓地若干区凡买田若干顷日丰以大人曰
氏子
贤良贾与公闻之笑曰是贾吾也凡贾有道增羡
起责转委驵侩非纤啬筋力则不得赢昔计然用以兴
越吾试于吾家吾宗 (第 5b 页)
死然至今尊仰思慕愈久而
益隆而其后人犹能嗣诗书礼乐之传久而弗变则夫
人亦何乐为小人而不思为君子之归哉 范氏子
孙观
乎谱而师先祖之善戒小人之恶则为君子也可冀矣
夫有君子而无禄位族虽衰犹盛也禄位光荣而君子
无闻焉 (第 11a 页)
先生讳梓庭字上林别署渔山出为浙之鄞县人曾祖
某祖某父某生某年卒某年得年若干娶 范氏子
二葬
于某乡之某原先生殁二十年予求其遗文欲为论定
而所谓郑存草者以予少时所见已不能得其什一矣
呜呼以 (第 14b 页)
  天一阁碑目记
天一阁书目所载者祇雕本写本耳予之登是阁者最
数其架之尘封衫袖所拂拭者多矣独有一架 范氏子
弟未尝发视询之乃碑也是阁之书明时无人过而问
者康熙初黄先生大冲始破例登之于是昆山徐尚书
健庵闻而来钞 (第 8b 页)
  宋榻石鼓文跋
范侍郎天一阁有石鼓文乃北宋本吴兴沈仲说家物
而彭城钱逵以薛氏释音附之者也钱氏篆文甚工其
后归于松雪王孙明中叶归于吾乡丰吏部巳而归范
氏古香苍然盖六百馀年矣是未入燕京之拓本也范
氏藏之亦二百馀年矣予尝过天一阁幸获展观摩挲
不忍释手 范氏子
孙尚世宝之 (第 1a 页)
朱夫子以
人物第一流许公也泷冈之阡以其子之贤至于今毋
敢坏况公之茔耶予既书其事并作迎享送神之歌以
范氏子
孙俾拜扫者歌之以侑牲醪焉其辞曰
樊之里兮洛之浒松楸櫹椮兮有封若斧灵之来兮驻
云軿鼓坎坎兮巫屡舞灵宇沕 (第 20a 页)
薪米遂以不饥数日
其弟时至始发丧归葬于其邑之集善乡西粤山之原
实卒之年十二月十七日也元配胡氏继配张氏 范氏
男二堂璞女二长已适人次在室君平居恂恂若不
能言遇事辄发刚气虽力能宠辱人者不为之挫其治
政之暇辄把玩经 (第 34b 页)
行文章真希世之三绝也元初平江太守李侯戡得之
中原归之 范氏子
孙可谓剑出丰城珠还合浦李侯其
亦仁人之心欤展玩之顷顿觉忠义之气凛然在天地
间令人毛发竦立宋朝十相景仰 …… (第 23a 页)
后与世俱存公之在盛宋而
其名天下重之不特文章翰墨也而学问渊源立朝大
节世未必尽知之当时公之书与苏才翁 范氏子
孙复
得而珍惜之十一世孙主奉元理出以相示余生也晚 …… (第 24a 页)
其人而已矣况其所书又韩昌黎之文颂伯夷之清哉
于乎观其书而究其心诵其文而论其世千载之下流
风犹袭人襟怀 范氏子
姓其永宝之勿替贱子以弘治
丁已来按吴谒公祠而主奉汝舆出此卷徵题遂忘其
僭陋而赘此于末简云长至日古闽王 …… (第 27b 页)
蔡范公在西夏君臣之义死生以之是二公者附美于
二子不止于颂与书也二公既远颂与书存 范氏子

世守若大训然得之复失失之复得若有以冥护之者
人得而阅之如商彝周鼎大为奇遇辄有题识用从不
朽是又欲 (第 28b 页)

范氏子
孙以落其成主奉元理及提管希宾爰与族人
谋曰祠宇再新既赖郡守盍砻石镌辞用著不忘遂以
属余余忝为公郡人于 (第 6b 页)
 四块早暮取二块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此者
三年
四年辛亥年二十三询知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

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
益苦按家录云公以朱氏兄弟浪费不节数劝止之
朱兄弟不乐曰我自用朱氏钱何预汝事公闻此疑
骇有告者曰公乃姑苏 范氏子
也太夫人携公适朱
氏公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
谢夫人亟使人追之既及公语之故期十年登第来 (第 4a 页)
 名具在
吴郡学本文正公南园也公以南园为郡学后公仲子
 持节按吴复加增广至今郡学为浙中之最学有文
 正公祠以 范氏子
孙一人为主祠
褒贤寺在洛阳文正公忠宣公墓在其地是寺为奉祠 (第 9b 页)
   古者一代帝王之兴必尊礼昔贤以奖劝风俗
   文正公之勋德其在宋时固宜优礼至于
皇元岁命郡守致祭省部诸司每有优恤 范氏子
孙之
   文于此见
大朝之盛治所以培植风俗教化之意远矣然则仕于
   是邦者盍亦体
朝庭之意而加之 (第 1a 页)
善文/咏)又苏颋(史称其幼咏死兔及嘲/尹字不知是几何岁)白居易(生七月即/识之无二)
(字/)及汪先 范氏子
之类尤多其或夭折或富贵寿考亦
皆不可一律论
科名之高者崔元翰京兆解头礼部状头宏词及制科
三等敕头咸首 (第 2b 页)
  百言之琳琅极八笔法之楷则

 命笔之际嘉叹爱惜深重其人
 异数酬忠不独 范氏子
孙感激思奋凡有血气当亦
  闻风兴起其为世道人心系诚非浅鲜矣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徐乾学谨沐 …… (第 3a 页)
 锡之以嘉谥祭葬礼有加等兹者隧道之碑复蒙
宸翰亲洒大书特书俾丹忱之剖并日月以争光碧血
  之埋与金石而不朽不独 范氏子
孙得沐
恩宠于世世实俾在廷文武蔑不感风慕义震动激昂 …… (第 56a 页)
 褒忠之碑

亲洒宸翰
天章烜煌光于墓道摹榻
鸿文勒诸贞珉以示四方以励有位其真本复装潢成
  帙俾 范氏子
孙世世保之勿替
皇上之所以教天下万世以忠
 国爱
君之道者洵深且厚视唐宋君臣飞白御书奎章秘阁
  诚 (第 99b 页)
赦归
颍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
直碑额也公告之曰此朝廷所赐施于金石揭于墓隧
假宠于 范氏子
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
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 (第 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