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颇踰于往列仍蒙赐赉且极纤华伏自侍宴
已来还家自省燮理欲酬于玄造终乏嘉谟传闻空遍
于远方弥光圣德君臣共 乐史 册可书臣某等无任衔
恩涕感欢荣忭跃之至
为两省官谢内宴表
臣某等言臣闻谓倾心于百辟向日虽同观拱 (第 16b 页)
已来还家自省燮理欲酬于玄造终乏嘉谟传闻空遍
于远方弥光圣德君臣共 乐史 册可书臣某等无任衔
恩涕感欢荣忭跃之至
为两省官谢内宴表
臣某等言臣闻谓倾心于百辟向日虽同观拱 (第 16b 页)
(叶隆礼宇文懋昭编年则李焘杨仲良陈均陈/桱礼乐则聂崇义欧阳脩司马光陈祥道陈𤾉)
(陆佃郑居中张炜职官则孙逢吉陈骙徐自明/舆地则 乐史 王存欧阳忞税安礼王象之祝穆)
(潘自牧著录则王尧臣晁公武郑樵赵希弁陈/振孙类事则徐梦萃孟元老李 (第 38b 页)
(陆佃郑居中张炜职官则孙逢吉陈骙徐自明/舆地则 乐史 王存欧阳忞税安礼王象之祝穆)
(潘自牧著录则王尧臣晁公武郑樵赵希弁陈/振孙类事则徐梦萃孟元老李 (第 38b 页)
博望侯庙辨记
顿坊距汲县东北二十五里川原衍沃泉流交贯盖苍
水沇洑至此而后发厥田宜稻与麻平时修竹弥望号
称小苏门按图志其地殷墟近郊太行之朝阳也坊北
不百举武有冈陂陀际山西来冈首有祠俗相承云汉
博望侯张骞庙侯之冢在焉予读西汉书骞自建元中
使西域通乌孙而卒冢今在汉中此安得骞之墓所哉
是乃 乐史 所辨汲县东北三十里有冈曰博望上有石
坟洎二石表云张骞冢非也乃故原武典农高府君之
神道呼为石柱国者是也 (第 4a 页)
顿坊距汲县东北二十五里川原衍沃泉流交贯盖苍
水沇洑至此而后发厥田宜稻与麻平时修竹弥望号
称小苏门按图志其地殷墟近郊太行之朝阳也坊北
不百举武有冈陂陀际山西来冈首有祠俗相承云汉
博望侯张骞庙侯之冢在焉予读西汉书骞自建元中
使西域通乌孙而卒冢今在汉中此安得
是乃 乐史 所辨汲县东北三十里有冈曰博望上有石
坟洎二石表云张骞冢非也乃故原武典农高府君之
神道呼为石柱国者是也 (第 4a 页)
书柯氏宋史新编后
宋辽金元四史惟金史差善其馀潦草牵率岂金匮石
室之所宜储柯氏撰新编会宋辽金三史为一以宋为
正统辽金附焉升瀛国公益卫二王于帝纪以存统正
亡国诸叛臣之名以明伦列道学于循吏之前以尊儒
历二十载而成书可谓有志之士矣先是揭阳王昂撰
宋史补台州王洙撰宋元史质皆略焉不详至柯氏而
体稍备其后临川汤显祖义仍祥符王维俭损仲吉水
刘同升孝则咸有事改修汤刘稿尚未定损仲宋史记
沉于汴水予从吴兴潘氏钞得仅存然三史取材纪传
则有曾巩王称杜大圭彭百川叶隆礼宇文懋昭编年
则有李焘杨仲良陈均欧阳守道礼乐则有聂崇义欧
阳修司马光陈祥道陈旸陆佃郑居中张炜职官则有
孙逢吉陈骙徐自明许月卿舆地则有 乐史 王存欧阳
忞税安礼王象之祝穆潘自牧志外国则有徐兢著录
则有王尧臣晁公武郑樵赵希弁陈振孙类事则有徐 (第 12a 页)
宋辽金元四史惟金史差善其馀潦草牵率岂金匮石
室之所宜储柯氏撰新编会宋辽金三史为一以宋为
正统辽金附焉升瀛国公益卫二王于帝纪以存统正
亡国诸叛臣之名以明伦列道学于循吏之前以尊儒
历二十载而成书可谓有志之士矣先是揭阳王昂撰
宋史补台州王洙撰宋元史质皆略焉不详至柯氏而
体稍备其后临川汤显祖义仍祥符王维俭损仲吉水
刘同升孝则咸有事改修汤刘稿尚未定损仲宋史记
沉于汴水予从吴兴潘氏钞得仅存然三史取材纪传
则有曾巩王称杜大圭彭百川叶隆礼宇文懋昭编年
则有李焘杨仲良陈均欧阳守道礼乐则有聂崇义
阳修司马光陈祥道陈旸陆佃郑居中张炜职官则有
孙逢吉陈骙徐自明许月卿舆地则有 乐史 王存欧阳
忞税安礼王象之祝穆潘自牧志外国则有徐兢著录
则有王尧臣晁公武郑樵赵希弁陈振孙类事则有徐 (第 12a 页)
跋鄱阳洪氏南朝史精语康熙辛酉冬购得宋椠经史法语四册不足艺文志二
十四卷之数既而亡之从故家抄南朝史精语宋四卷
齐三卷梁三卷陈一卷宋史作六卷盖一代合为一卷
故也志开法语有左氏传六卷史记八卷汉书二十卷
精语有后汉书十六卷三国志六卷晋书五卷唐书一
卷惜均未之见所云南朝史者盖指沈约萧子显姚思
廉所撰而言非李延寿之南史志失书朝字误矣
书杨太真外传后
宫闱之事外人罕知所见或异辞矧出于传闻者乎太
真外传 宋乐史 所撰称妃以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归 (第 8b 页)
十四卷之数既而亡之从故家抄南朝史精语宋四卷
齐三卷梁三卷陈一卷宋史作六卷盖一代合为一卷
故也志开法语有左氏传六卷史记八卷汉书二十卷
精语有后汉书十六卷三国志六卷晋书五卷唐书一
卷惜均未之见所云南朝史者盖指沈约萧子显姚思
廉所撰而言非李延寿之南史志失书朝字误矣
书杨太真外传后
宫闱之事外人罕知所见或异辞矧出于传闻者乎太
真外传 宋乐史 所撰称妃以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归 (第 8b 页)
质
吴兴统纪云大历元年进单黄杬子谈钥吴兴志云唐
岁贡单杬子一千三百五十颗重黄杬子一千三百颗 乐史 寰宇记湖州土产单杬子予尝问之州人莫有识
者洪迈容斋随笔云杬如苍耳益母茎干不纯渍以藏
鸭子则染其外陶宗 (第 11b 页)
吴兴统纪云大历元年进单黄杬子谈钥吴兴志云唐
岁贡单杬子一千三百五十颗重黄杬子一千三百颗 乐史 寰宇记湖州土产单杬子予尝问之州人莫有识
者洪迈容斋随笔云杬如苍耳益母茎干不纯渍以藏
鸭子则染其外陶宗 (第 11b 页)
搥碎黄鹤楼
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
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
偈云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到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
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又一僧云酒逢
知己艺压当行元是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流传之
久信以为真宋初有人伪作太白醉后答丁十八诗云
黄鹤高楼已搥碎一首 乐史 编太白遗诗遂收入之近
日解学士缙有吊太白诗云也曾搥碎黄鹤楼也曾踢
翻鹦鹉洲殆类优伶之语噫太白一何不幸 (第 39a 页)
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
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
偈云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到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
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又一僧云酒逢
知己艺压当行元是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流传之
久信以为真宋初有人伪作太白醉后答丁十八诗云
黄鹤高楼已搥碎一首 乐史 编太白遗诗遂收入之近
日解学士缙有吊太白诗云也曾搥碎黄鹤楼也曾踢
翻鹦鹉洲殆类优伶之语噫太白一何不幸 (第 39a 页)
王蜀十一代三百五十年当始
皇时号蜀芦子霸王夫始皇时蜀灭久矣史记言错
伐蜀蜀王开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获之 乐史 云在彭
山县则是张仪灭之也鳖水名也字一作鳖音别县在
牂牁集韵音币而刺史乃秦官故王充刘知几以子云
之记 (第 33b 页)
皇时号蜀芦子霸王夫始皇时蜀灭久矣史记言错
伐蜀蜀王开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获之 乐史 云在彭
山县则是张仪灭之也鳖水名也字一作鳖音别县在
牂牁集韵音币而刺史乃秦官故王充刘知几以子云
之记 (第 33b 页)
文种非鄞人
越大夫种春秋内外传注家皆不言何许人其指为鄞
人者始于王厚斋厚斋所据者高诱注吕氏春秋也今
考吕氏书第二卷当染篇注云楚之邹人第四卷尊师
篇注云楚鄞人邹鄞字形相涉刋本传讹固难决其然
否但两注皆云楚人而鄞为越地邹为鲁地与楚并不
相涉则鄞邹均未可信及读太平寰字记叙荆州人物
云文种楚南郢人乃恍然悟吕览注本是郢字 乐史 生
于宋初所见吕氏书尚未讹也又考高氏注㕥范蠡为
楚三户人盖本于吴越春秋今世所传吴越春秋亦非
足本然张 (第 1b 页)
越大夫种春秋内外传注家皆不言何许人其指为鄞
人者始于王厚斋厚斋所据者高诱注吕氏春秋也今
考吕氏书第二卷当染篇注云楚之邹人第四卷尊师
篇注云楚鄞人邹鄞字形相涉刋本传讹固难决其然
否但两注皆云楚人而鄞为越地邹为鲁地与楚并不
相涉则鄞邹均未可信及读太平寰字记叙荆州人物
云文种楚南郢人乃恍然悟吕览注本是郢字 乐史 生
于宋初所见吕氏书尚未讹也又考高氏注㕥范蠡为
楚三户人盖本于吴越春秋今世所传吴越春秋亦非
足本然张 (第 1b 页)
东晋南北朝舆地表序
读史而不谙舆地譬犹瞽之无相也然两汉唐宋之世
区宇混一经纬秩如即三国之承汉五代十国之承唐
封畛虽分名实未改稽古之彦搜索匪难独典午渡江
以后开皇平陈以前瓜剖豆分盖三十国南北侨置千
回百改史之存者十家而有志者财五晋则但述太康
而不详江左偏安之局魏则祇据武定而反遗洛阳全
盛之规休文上考沿革差有条理而或失之䋣辅机兼
笼五朝亦能贯串而或失之略子显謏闻更无讥矣杜
佑李吉甫 乐史 辈于方舆之学最称该洽而南北侨立
之迹十阙其九非涉猎之未周良讨论之未易也同里
徐仲圃默而好深湛之思足迹 (第 26a 页)
读史而不谙舆地譬犹瞽之无相也然两汉唐宋之世
区宇混一经纬秩如即三国之承汉五代十国之承唐
封畛虽分名实未改稽古之彦搜索匪难独典午渡江
以后开皇平陈以前瓜剖豆分盖三十国南北侨置千
回百改史之存者十家而有志者财五晋则但述太康
而不详江左偏安之局魏则祇据武定而反遗洛阳全
盛之规休文上考沿革差有条理而或失之䋣辅机兼
笼五朝亦能贯串而或失之略子显謏闻更无讥矣杜
佑李吉甫 乐史 辈于方舆之学最称该洽而南北侨立
之迹十阙其九非涉猎之未周良讨论之未易也同里
徐仲圃默而好深湛之思足迹 (第 26a 页)
又
以越大夫种为鄞人其说出于王厚斋而成化四明郡
志遂收入人物门后来皆因之厚斋所据者高诱注吕
氏春秋也今考吕氏书弟二卷当染篇注云楚之邹人
弟四卷尊师篇注云楚鄞人邹鄞字形相涉安见鄞之
必是而邹之必非耶高氏注以范蠡为楚三户人盖本
于吴越春秋今世所传吴越春秋亦非足本然张守节
注史记尝引之云大夫种姓文字子禽荆平王时为宛
令之三户之里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从吏恐文种惭
令人引衣而鄣之文种曰无鄣也云云是大夫种尝为
宛令而三户则宛里名也种既宦于楚因范蠡要之乃
弃楚而适越种为楚人非越人明矣且使种而诚鄞人
也则虞翻朱育悉数会稽之先贤何以皆不及种而乾
道四明图经宝庆四则志叙人物又何以绝不一及乎
太平寰宇记叙荆州人物云文种楚南郢人 乐史 生于
宋初其所见吕氏春秋注当是郢字今本作邹又作鄞
皆转写之讹郢为楚都邹鄞皆非楚地也厚斋学问该 (第 23b 页)
以越大夫种为鄞人其说出于王厚斋而成化四明郡
志遂收入人物门后来皆因之厚斋所据者高诱注吕
氏春秋也今考吕氏书弟二卷当染篇注云楚之邹人
弟四卷尊师篇注云楚鄞人邹鄞字形相涉安见鄞之
必是而邹之必非耶高氏注以范蠡为楚三户人盖本
于吴越春秋今世所传吴越春秋亦非足本然张守节
注史记尝引之云大夫种姓文字子禽荆平王时为宛
令之三户之里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从吏恐文种惭
令人引衣而鄣之文种曰无鄣也云云是大夫种尝为
宛令而三户则宛里名也种既宦于楚因范蠡要之乃
弃楚而适越种为楚人非越人明矣且使种而诚鄞人
也则虞翻朱育悉数会稽之先贤何以皆不及种而乾
道四明图经宝庆四则志叙人物又何以绝不一及乎
太平寰宇记叙荆州人物云文种楚南郢人 乐史 生于
宋初其所见吕氏春秋注当是郢字今本作邹又作鄞
皆转写之讹郢为楚都邹鄞皆非楚地也厚斋学问该 (第 2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