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詔令奏議類
米襄阳
志林序(陈继儒/)
予读陆友仁 (第 21a 页)
米颠 遗事恨其故实未备尝发意排纂江
东好古收藏之家所遇襄阳书画小有题识者辄手录
之而范长康多读异书蒐讨米事 (第 21a 页)
尤丑类而详因题曰
志林请予叙予惟古今隽人多矣惟米氏以颠著要之
颠不虚得大要浩然之气全耳后人喜通脱而惮捡括
沓拖拉攞沾沾藉 米颠 氏为口实夫米公之颠谈何容
易公书初摹二王晚入颜平原掷斤置削而后变化出 …… (第 21a 页)
酒果文具甚则跪请御前研以归而公之颠始
不屈挫寄人尺牍写至芾拜则必整襟拜而书之而公
之颠始不堕狡狯呜呼 米颠 旷代一人而已求诸古今
张长史得其怪倪元镇得其洁敷文学士与高尚书得
其笔滑稽谈笑游戏殿廷东方朔李白得其 (第 22a 页)
予读陆友仁 (第 21a 页)
米颠 遗事恨其故实未备尝发意排纂江
东好古收藏之家所遇襄阳书画小有题识者辄手录
之而范长康多读异书蒐讨米事 (第 21a 页)
尤丑类而详因题曰
志林请予叙予惟古今隽人多矣惟米氏以颠著要之
颠不虚得大要浩然之气全耳后人喜通脱而惮捡括
沓拖拉攞沾沾藉 米颠 氏为口实夫米公之颠谈何容
易公书初摹二王晚入颜平原掷斤置削而后变化出 …… (第 21a 页)
酒果文具甚则跪请御前研以归而公之颠始
不屈挫寄人尺牍写至芾拜则必整襟拜而书之而公
之颠始不堕狡狯呜呼 米颠 旷代一人而已求诸古今
张长史得其怪倪元镇得其洁敷文学士与高尚书得
其笔滑稽谈笑游戏殿廷东方朔李白得其 (第 22a 页)
书则序(韩明善/)
书果有则乎书心画也短长瘠肥体人人殊未可以一
律拘也书果无则乎古之学者殚精神靡岁月临模仿
效终老而不厌亦必有其道矣盖书者聚一以成形形
质既具性情见焉异者其体同者其理也能尽其理可
以为则矣三代之时书以记事未始以点画较工拙也
然而鼎彝铭志之文俯仰向背精入芒发是岂有意于
工也哉盖尽其理不能不工耳秦汉而下以书名者何
可胜数尽书之理者惟钟元常王逸少数人而已其残
缣败楮刓碑断碣幸存于世者皆为人所宝爱观其霞
分云驶龙跳虎跃变化倏霍莫适控搏可喜可玩可怖
可愕而不可测识意非法度所可拘挛徐而察之俯仰
向背之理若合符契后之学者互相宪述随其所至而
各有成下至黄太史 米南宫 书体尤纵肆而法度极森
严故皆可以擅名于后世由是而降人尽事书其资善 (第 31a 页)
书果有则乎书心画也短长瘠肥体人人殊未可以一
律拘也书果无则乎古之学者殚精神靡岁月临模仿
效终老而不厌亦必有其道矣盖书者聚一以成形形
质既具性情见焉异者其体同者其理也能尽其理可
以为则矣三代之时书以记事未始以点画较工拙也
然而鼎彝铭志之文俯仰向背精入芒发是岂有意于
工也哉盖尽其理不能不工耳秦汉而下以书名者何
可胜数尽书之理者惟钟元常王逸少数人而已其残
缣败楮刓碑断碣幸存于世者皆为人所宝爱观其霞
分云驶龙跳虎跃变化倏霍莫适控搏可喜可玩可怖
可愕而不可测识意非法度所可拘挛徐而察之俯仰
向背之理若合符契后之学者互相宪述随其所至而
各有成下至黄太史 米南宫 书体尤纵肆而法度极森
严故皆可以擅名于后世由是而降人尽事书其资善 (第 31a 页)
题吴传朋书及李唐山水(元虞集/)
予幼过豫章见滕王阁榜吴公传朋所题也裴回顾瞻
叹其深稳端润非近时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后闻
宋阜陵欲易其九里松题至十数御笔墨而卒不能及
因使涂字以金而署之当时固善人君之服善无我而
亦深知吴公之书之真不可及也大抵宋人书自蔡君
谟以上犹有前代意其后坡谷出遂风靡从之而魏晋
之法尽矣 米元章 薛绍彭黄长睿诸公方知古法而长
睿所书不逮所言绍彭最佳而世遂不传米氏父子书
最盛行举世学其奇怪不惟江南 (第 10b 页)
予幼过豫章见滕王阁榜吴公传朋所题也裴回顾瞻
叹其深稳端润非近时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后闻
宋阜陵欲易其九里松题至十数御笔墨而卒不能及
因使涂字以金而署之当时固善人君之服善无我而
亦深知吴公之书之真不可及也大抵宋人书自蔡君
谟以上犹有前代意其后坡谷出遂风靡从之而魏晋
之法尽矣 米元章 薛绍彭黄长睿诸公方知古法而长
睿所书不逮所言绍彭最佳而世遂不传米氏父子书
最盛行举世学其奇怪不惟江南 (第 10b 页)
跋唐皇哀册文(陈琛/)
唐中书令河南公褚登善文学忠谠为贞观人品第一
观其叩头諌立武氏置笏殿陛乞归田里不以祸福死
生动其心古之所谓大臣与回视当时暖姝自悦为身
谋者特狐鼠耳公书法之妙乃其馀事书家况之瑶台
青琐窅映青春婵娟美女不胜罗绮盖状其富艳之极
文皇哀册览之三叹不已书法绝矣世鲜有知者惟 米
南宫 知之米学褚最久知之为最深宜乎虎儿一见即
赏鉴也
跋颜鲁公帖(罗洪先/)
右中丞聂双江先生家藏鲁公 (第 17b 页)
唐中书令河南公褚登善文学忠谠为贞观人品第一
观其叩头諌立武氏置笏殿陛乞归田里不以祸福死
生动其心古之所谓大臣与回视当时暖姝自悦为身
谋者特狐鼠耳公书法之妙乃其馀事书家况之瑶台
青琐窅映青春婵娟美女不胜罗绮盖状其富艳之极
文皇哀册览之三叹不已书法绝矣世鲜有知者惟 米
南宫 知之米学褚最久知之为最深宜乎虎儿一见即
赏鉴也
跋颜鲁公帖(罗洪先/)
右中丞聂双江先生家藏鲁公 (第 17b 页)
跋仿颜帖(董其昌/)
余既失颜鲁公送蔡明远帖借米帖及杨少师合浦散
帖乞花帖洛阳帖遂欲焚砚今又作一观如张泽端清
明上河图本因南渡后想见汴京繁华旧事故摩写不
遗馀巧若在汴京未必为此每落笔时想二家神情风
韵所及当反深也直恐珠还之日仍添我懒耳
跋乐圃帖(董其昌/) 米元章 书沉著痛快直夺晋人之神少壮未能立家一
一规模古帖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当以势为主乃 …… (第 3a 页)
花史跋(陈继儒/)
有野趣而不知味者樵牧是也有果窳而不及尝者菜
佣牙贩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达人贵人是也古之
名贤独渊明寄兴往往在桑麻松菊田野篱落之间东
坡好种植能手接花果此得之性生不可得而强也强
之虽授以花史将艴然掷而去之若果性近而复好焉
请相与偃曝林间谛看花开花落便与千万年兴亡盛
衰之辙何异虽谓二十一史尽在左编一史中可也
跋陈白阳阿房宫墨迹(黄汝亨/) 米南宫 行草颇得晋人之神祝京兆从横下笔不减南 (第 6a 页)
余既失颜鲁公送蔡明远帖借米帖及杨少师合浦散
帖乞花帖洛阳帖遂欲焚砚今又作一观如张泽端清
明上河图本因南渡后想见汴京繁华旧事故摩写不
遗馀巧若在汴京未必为此每落笔时想二家神情风
韵所及当反深也直恐珠还之日仍添我懒耳
跋乐圃帖(董其昌/) 米元章 书沉著痛快直夺晋人之神少壮未能立家一
一规模古帖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当以势为主乃 …… (第 3a 页)
花史跋(陈继儒/)
有野趣而不知味者樵牧是也有果窳而不及尝者菜
佣牙贩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达人贵人是也古之
名贤独渊明寄兴往往在桑麻松菊田野篱落之间东
坡好种植能手接花果此得之性生不可得而强也强
之虽授以花史将艴然掷而去之若果性近而复好焉
请相与偃曝林间谛看花开花落便与千万年兴亡盛
衰之辙何异虽谓二十一史尽在左编一史中可也
跋陈白阳阿房宫墨迹(黄汝亨/) 米南宫 行草颇得晋人之神祝京兆从横下笔不减南 (第 6a 页)
书苏长公维摩赞墨迹(徐渭/)
予夙慕大苏公书然阅览止从金石本耳鲜得其迹马
子某博古而获此予始幸一见之必欲定其真赝者则
取公之赞维摩中语而答之曰若云此画无实相毗耶
城中亦非实
书 米南宫 墨迹(徐渭/)
阅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
骝独先
书朱太仆十七帖(徐渭/) (第 13a 页)
予夙慕大苏公书然阅览止从金石本耳鲜得其迹马
子某博古而获此予始幸一见之必欲定其真赝者则
取公之赞维摩中语而答之曰若云此画无实相毗耶
城中亦非实
书 米南宫 墨迹(徐渭/)
阅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
骝独先
书朱太仆十七帖(徐渭/) (第 13a 页)
开先寺观瀑布记(王袆/)
庐山南北瀑布以十数独开先寺最胜开先瀑布有二
其一曰马尾泉其一在马尾泉东出自双剑香炉两峰
间为尤胜或曰瀑布之源昔人未有穷之者或曰水出
山绝顶冲激入深洞西入康王谷为水帘东出香炉峰
则为瀑布也十一月十八日日南至余约郡守吕侯肩
舆十数里至开先主僧志一作丈室未成邀坐茅屋中
乃访漱玉亭却至龙潭石峡口由寺至亭可二百步由
亭至峡口仅数十步盖自远观之瀑布出自两峰间如
泻天半由近而观则二瀑下注汇为重潭潭水出石峡
乃为溪循山足东流以入于彭蠡当峡口仰望但见从
潭中出岩谷回互二瀑所从来不可复见矣峡石上刻
青玉峡及第一山字大二尺 米芾 书也石间多题名石
泐字画浅初不可悉辨命左右掬水沃之字乃见大率 (第 3b 页)
庐山南北瀑布以十数独开先寺最胜开先瀑布有二
其一曰马尾泉其一在马尾泉东出自双剑香炉两峰
间为尤胜或曰瀑布之源昔人未有穷之者或曰水出
山绝顶冲激入深洞西入康王谷为水帘东出香炉峰
则为瀑布也十一月十八日日南至余约郡守吕侯肩
舆十数里至开先主僧志一作丈室未成邀坐茅屋中
乃访漱玉亭却至龙潭石峡口由寺至亭可二百步由
亭至峡口仅数十步盖自远观之瀑布出自两峰间如
泻天半由近而观则二瀑下注汇为重潭潭水出石峡
乃为溪循山足东流以入于彭蠡当峡口仰望但见从
潭中出岩谷回互二瀑所从来不可复见矣峡石上刻
青玉峡及第一山字大二尺 米芾 书也石间多题名石
泐字画浅初不可悉辨命左右掬水沃之字乃见大率 (第 3b 页)
南明山记(王士性/)
南明者丽水南明也以别于新昌新昌南明耸盘谷中面孤
崖丽水南明踞城之南旷览一邑初入有石梁跨壑如
蛟龙蟠水中然透露不及台宕寺后两石相倚人行石
下不见日月之光名合掌岩上有高阳洞葛洪𨽻灵崇
字并 米元章 南明山字俱刬于壁崖下二井天欲雨则
井中出云人呼为龙窟云
石门记(王士性/)
石门在青田境中发括苍 …… (第 5a 页)
慧日峰记(虞淳熙/)
慧日峰所以名九曜借光也陈思恭采一石负宗镜之
光者被慧日名自此石千叠而上神瑛青荧多属贪狼
廉贞当是湖拥琉璃悬流不泻作空王罘罳矣闻建塔
起土而见砖砖中矩砥列盖堂云升顶则日轮旭升浮
江映湖江舟如叶湖舟如凫钱塘苏堤游人如蚁箫鼓
隐隐声如蜩螗而瓦如鳞山如髻则城中浙外之景也
回视木末苍郁翠屏之外凤山虎洞杳霭无际矣其支
为莲花洞绀石西引碧薏缃藕千房万窍恍夏云之奇 米颠 琴台孙放鹤樊在其下 (第 7b 页)
南明者丽水南明也以别于新昌新昌南明耸盘谷中面孤
崖丽水南明踞城之南旷览一邑初入有石梁跨壑如
蛟龙蟠水中然透露不及台宕寺后两石相倚人行石
下不见日月之光名合掌岩上有高阳洞葛洪𨽻灵崇
字并 米元章 南明山字俱刬于壁崖下二井天欲雨则
井中出云人呼为龙窟云
石门记(王士性/)
石门在青田境中发括苍 …… (第 5a 页)
慧日峰记(虞淳熙/)
慧日峰所以名九曜借光也陈思恭采一石负宗镜之
光者被慧日名自此石千叠而上神瑛青荧多属贪狼
廉贞当是湖拥琉璃悬流不泻作空王罘罳矣闻建塔
起土而见砖砖中矩砥列盖堂云升顶则日轮旭升浮
江映湖江舟如叶湖舟如凫钱塘苏堤游人如蚁箫鼓
隐隐声如蜩螗而瓦如鳞山如髻则城中浙外之景也
回视木末苍郁翠屏之外凤山虎洞杳霭无际矣其支
为莲花洞绀石西引碧薏缃藕千房万窍恍夏云之奇 米颠 琴台孙放鹤樊在其下 (第 7b 页)
祭俞仲蔚文(王世贞/)
维万历七年已卯秋八月癸酉朔越三日丙子俞仲蔚
先生卒其又六日癸未友人王某始能以酒炙羹饭往
奠而哭之曰呜呼仲蔚天与之隐俾辟世尘天与之文
隐不就沦天与之贫俾涤世态天之与德贫不见惫天
与之艺辅文而行天与之友翼德以称凡子之赢皆受
之天其不知者以为啬焉有子而痼有媪而衰有孙而
孩有女而嫠人所言啬啬于目前吾所谓赢则千万年
在汉恬冲无若叔度微言蔑闻胡以殆庶在晋藻雅玄
晏先生未究八法墨池隤声子之于诗上窥建安尽洗
色泽天骨巉岏其于他文单辞辄工衍为赋诔亦表舂
容子之于书愈小愈妙柳骨褚姿凿山阴窍稍纵而行
襄阳 米颠 强弩斫阵儿驹嘶烟与子剧谈耳不尽酬稍
出片辞确乎阳秋入子斗室春风蔼然虽迩阛阓心远地 (第 12a 页)
维万历七年已卯秋八月癸酉朔越三日丙子俞仲蔚
先生卒其又六日癸未友人王某始能以酒炙羹饭往
奠而哭之曰呜呼仲蔚天与之隐俾辟世尘天与之文
隐不就沦天与之贫俾涤世态天之与德贫不见惫天
与之艺辅文而行天与之友翼德以称凡子之赢皆受
之天其不知者以为啬焉有子而痼有媪而衰有孙而
孩有女而嫠人所言啬啬于目前吾所谓赢则千万年
在汉恬冲无若叔度微言蔑闻胡以殆庶在晋藻雅玄
晏先生未究八法墨池隤声子之于诗上窥建安尽洗
色泽天骨巉岏其于他文单辞辄工衍为赋诔亦表舂
容子之于书愈小愈妙柳骨褚姿凿山阴窍稍纵而行
襄阳 米颠 强弩斫阵儿驹嘶烟与子剧谈耳不尽酬稍
出片辞确乎阳秋入子斗室春风蔼然虽迩阛阓心远地 (第 12a 页)
丈侧丈为同盟丈往登岸暂蹲门里待我
西归位置迁徙静察神思渊渊有在敢混草木以致嗔
怪主人可依老当不俗宁似 米颠 袍笏相辱丈生涡中
素有奇名争辇致之丈终不行有大力人怒而致子十
牛千夫汗惫欲死胡我来兹宛如旧识舁人腾踊 (第 23a 页)
西归位置迁徙静察神思渊渊有在敢混草木以致嗔
怪主人可依老当不俗宁似 米颠 袍笏相辱丈生涡中
素有奇名争辇致之丈终不行有大力人怒而致子十
牛千夫汗惫欲死胡我来兹宛如旧识舁人腾踊 (第 23a 页)
纪梦为心光书册(袁宏道/)
壬寅秋余梦入一庵有釜十五白粲如丘积问之曰玉
路庵也一碑上载祝枝山为此庵伽蓝梦中了了识其
文醒不记也夫世间恍惚不可据者莫如梦而余又最
不信梦者然此梦实无因乂非余臆中事是则奇矣枝
山书法为当代第一文彩风流辉映一世至其一诙一
笑有晋人风骚坛之士传为口实 米颠 而后一人而己
余尝论古人如东方曼倩阮步兵白香山苏子瞻辈皆
实实知道而画苑书法下至薄技能之入妙者若其资 (第 3b 页)
壬寅秋余梦入一庵有釜十五白粲如丘积问之曰玉
路庵也一碑上载祝枝山为此庵伽蓝梦中了了识其
文醒不记也夫世间恍惚不可据者莫如梦而余又最
不信梦者然此梦实无因乂非余臆中事是则奇矣枝
山书法为当代第一文彩风流辉映一世至其一诙一
笑有晋人风骚坛之士传为口实 米颠 而后一人而己
余尝论古人如东方曼倩阮步兵白香山苏子瞻辈皆
实实知道而画苑书法下至薄技能之入妙者若其资 (第 3b 页)
海内名山园记(李维桢/)
廷尉陈玉叔少有向禽之好自署五岳山人其足迹所
至有三犹未慊于志而晚以廷尉免归也使石工为山
玉沙故城上以象五岳沔故水乡漭沆无涯玉沙矫若
游龙因其势而附益之南岳则有天柱兜率回雁紫盖
青岑弥勒喜阳岣嵝金简碧岫石廪潜圣云隐翠鹫赤
帝集贤听琴春草诸峰北岳则有飞石大茂望仙元天
龙角虎风紫芝灵山琴棋通元淩云诸峰东岳则有日
观越观秦观丈人乾封登卦静望诸峰中岳则有锦屏
太室五乳浮丘少室黄盖诸峰有洗耳岩有文鱼池西
岳则有高静太华明星双凤朝来松桧玉女大罗少华
玉秀毛女玉井玉柱白云落雁天然神秀诸峰而白羊
城苍龙岭咸具焉石往往出平泉履道艮岳苏子瞻 米
元章 家物及唐宋以来名贤所赏鉴题识与近代太湖锦
川之奇绝贵重者环五岳而错峙楼曰皇经曰天尺曰
望筠曰仙掌山房 (第 14b 页)
廷尉陈玉叔少有向禽之好自署五岳山人其足迹所
至有三犹未慊于志而晚以廷尉免归也使石工为山
玉沙故城上以象五岳沔故水乡漭沆无涯玉沙矫若
游龙因其势而附益之南岳则有天柱兜率回雁紫盖
青岑弥勒喜阳岣嵝金简碧岫石廪潜圣云隐翠鹫赤
帝集贤听琴春草诸峰北岳则有飞石大茂望仙元天
龙角虎风紫芝灵山琴棋通元淩云诸峰东岳则有日
观越观秦观丈人乾封登卦静望诸峰中岳则有锦屏
太室五乳浮丘少室黄盖诸峰有洗耳岩有文鱼池西
岳则有高静太华明星双凤朝来松桧玉女大罗少华
玉秀毛女玉井玉柱白云落雁天然神秀诸峰而白羊
城苍龙岭咸具焉石往往出平泉履道艮岳苏子瞻 米
元章 家物及唐宋以来名贤所赏鉴题识与近代太湖锦
川之奇绝贵重者环五岳而错峙楼曰皇经曰天尺曰
望筠曰仙掌山房 (第 14b 页)
蚤茗至矣梳洗毕主人邀集共榻为山后之
行见高峰层峦乱石襞积即黄初平羊石也虽多礧砢
岂无空珑予谓此石若遇 米元章 石丈之癖将不获寝
处山巅耶诸丈为颐解山行数百步细雨微吹乃各登
篮舆坐盼诸山波涌峰峙覆者如螺奔者如骏怒 (第 15a 页)
行见高峰层峦乱石襞积即黄初平羊石也虽多礧砢
岂无空珑予谓此石若遇 米元章 石丈之癖将不获寝
处山巅耶诸丈为颐解山行数百步细雨微吹乃各登
篮舆坐盼诸山波涌峰峙覆者如螺奔者如骏怒 (第 15a 页)
西园雅集图记(曾鹤龄/)
此西园雅集图图宋驸马都尉王晋卿一时名流之宴
集者也盖方是时坐中李伯时效唐小李将军著色为
之而此本则今闽人朱孟渊所临也衣冠俨饰神情潇
洒动止坐作各极其趣按古图记是集凡十有六人而
环书案四人乌帽衣青而作字者为苏子瞻仙桃巾衣
黄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衣素凭几而立观者为张
文潜衣紫抚案而凝伫者为蔡天启环石盘六人乌帽
衣青执卷而观画者为苏子由幅巾并肩而偶语者衣
素为黄鲁直衣黄为陈无已幅巾衣素执笔而画者即
李伯时幅巾危坐洎立观者衣绿为晁无咎衣紫为李
端叔坐桧根二人琴尾冠衣青擘阮者为道士陈碧虚
幅巾衣素而坐听者为秦少游立石壁前二人幅巾衣
素挥笔而题者为 米元章 衣黄伫立而观者为王仲至
坐蒲团二人祝发禅衣者为圆通大士幅巾衣素而偶
坐者为刘巨济乂按史传子瞻蜀郡人时 …… (第 10b 页)
咎字补之子瞻守扬州时为倅少游高邮人号太虚时
为国史编脩 元章 襄阳人补校书郎迁书学博士碧虚
大士皆方外之流夫晋卿居戚里而能与缙绅大夫宴
游赋咏可以想见当时之风流文 (第 11a 页)
此西园雅集图图宋驸马都尉王晋卿一时名流之宴
集者也盖方是时坐中李伯时效唐小李将军著色为
之而此本则今闽人朱孟渊所临也衣冠俨饰神情潇
洒动止坐作各极其趣按古图记是集凡十有六人而
环书案四人乌帽衣青而作字者为苏子瞻仙桃巾衣
黄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衣素凭几而立观者为张
文潜衣紫抚案而凝伫者为蔡天启环石盘六人乌帽
衣青执卷而观画者为苏子由幅巾并肩而偶语者衣
素为黄鲁直衣黄为陈无已幅巾衣素执笔而画者即
李伯时幅巾危坐洎立观者衣绿为晁无咎衣紫为李
端叔坐桧根二人琴尾冠衣青擘阮者为道士陈碧虚
幅巾衣素而坐听者为秦少游立石壁前二人幅巾衣
素挥笔而题者为 米元章 衣黄伫立而观者为王仲至
坐蒲团二人祝发禅衣者为圆通大士幅巾衣素而偶
坐者为刘巨济乂按史传子瞻蜀郡人时 …… (第 10b 页)
咎字补之子瞻守扬州时为倅少游高邮人号太虚时
为国史编脩 元章 襄阳人补校书郎迁书学博士碧虚
大士皆方外之流夫晋卿居戚里而能与缙绅大夫宴
游赋咏可以想见当时之风流文 (第 11a 页)
人以为朱邑桐乡云先生少豪于文驾轶苏氏诗歌类
太白已稍出入欧曾博宗王孟善行草兼工小画评者
谓得赵承旨 米南宫 之趣晚年悉敛而焚之凡世俗所
慕宫室舆服声伎珍玩之属都无染著而一意静修学
道聚宋儒理学诸书及当代名儒口 (第 9b 页)
太白已稍出入欧曾博宗王孟善行草兼工小画评者
谓得赵承旨 米南宫 之趣晚年悉敛而焚之凡世俗所
慕宫室舆服声伎珍玩之属都无染著而一意静修学
道聚宋儒理学诸书及当代名儒口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