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则累年之功一旦皆丧○愚曰臣子义先于君/而后其身诗渐渐之石病役久于外而作也而)
(曰武夫东征不遑朝矣盖思君也大凡臣子其/出也为君其归也 特思 君班超踰葱岭迄县度)
(在西域三十一年功拟充国而不烦中国之兵/智踰马援而不陷远域之谗上疏告归可 (第 7a 页)
(曰武夫东征不遑朝矣盖思君也大凡臣子其/出也为君其归也 特思 君班超踰葱岭迄县度)
(在西域三十一年功拟充国而不烦中国之兵/智踰马援而不陷远域之谗上疏告归可 (第 7a 页)
比也霭霭盛貌停者凝而不散之意八表犹言八方
伊惟也寄止托也抚慰搔抓也 此盖元熙禅晋之
后而靖节之亲友或有历仕于宋者故 特思 而赋诗
且以寓规讽之意焉此章言停云时雨以喻宋武阴
凝之盛而微泽及物表昏路阻以喻天下皆属于宋 (第 2a 页)
伊惟也寄止托也抚慰搔抓也 此盖元熙禅晋之
后而靖节之亲友或有历仕于宋者故 特思 而赋诗
且以寓规讽之意焉此章言停云时雨以喻宋武阴
凝之盛而微泽及物表昏路阻以喻天下皆属于宋 (第 2a 页)
罪之端。则自有应施之罚。而以 圣上爱士之德。有此过中之举。儒生纵不足惜。其柰太学之重何哉。伏愿 殿下 特思
以宁之休。益务培养之方焉。 上下批曰尔以若干年释褐。不负乃祖匡君。予甚嘉之。所陈三条。其一于予药石。 (第 252L 页)
唐室之中兴。未可知也。然以光弼之明决。岂为禄山用哉。其邙山之败。即鱼朝恩也。彼踵国忠之扰。哥舒翰也。 特思
明未几。为其子朝义所杀。故不能进。使其不死。安知不豕突于关陕乎。小人持兵柄。而未有不覆军偾师者。虽以 (第 203L 页)
幼学申颐朝对。大学所言。无非仁者事。焉有仁而不能理财者乎。至于军书之不可守财云者。但见其喣喣之仁也。诚得全德之人。畀之利权。则财无不治。而国可永赖矣。
世称循资之格。始于裴光庭。而其源则不始于光庭而始于十铨法。不始于十铨法而始于贡士殿试也。天下之事。莫不有几有先。观于几先而可以知其末也。大抵人臣之失职。每由于蔑公。蔑公之为害。莫大于试与铨。此殿试之流而为十铨法。十铨法之流而为循资法也。无论法善与不善。有可以论其世观其俗。何责乎殿试。何责乎十铨。何责乎循资也。虽然光庭之为此法。其出于为国欤为身欤。为国也则 特思 虑之失。固不足深罪。为身也则是不但为罪于唐。其为罪于万世也大矣。盖自十铨之后。玄宗之疑。未尝 (第 403L 页)
世称循资之格。始于裴光庭。而其源则不始于光庭而始于十铨法。不始于十铨法而始于贡士殿试也。天下之事。莫不有几有先。观于几先而可以知其末也。大抵人臣之失职。每由于蔑公。蔑公之为害。莫大于试与铨。此殿试之流而为十铨法。十铨法之流而为循资法也。无论法善与不善。有可以论其世观其俗。何责乎殿试。何责乎十铨。何责乎循资也。虽然光庭之为此法。其出于为国欤为身欤。为国也则 特思 虑之失。固不足深罪。为身也则是不但为罪于唐。其为罪于万世也大矣。盖自十铨之后。玄宗之疑。未尝 (第 403L 页)
王法。自有其律。惩讨之举。不容少缓。玆敢齐声仰吁于崇听之下。而凶徒所书诗句。一一付誊于下方。惟愿閤下 特思
扶正之道。亟举惩恶之典。右人等。一边论 启。一边推捕。各别严治。以雪斯文之诬辱。不胜幸甚。
代清州儒 (第 364L 页)
代清州儒 (第 364L 页)
家挺身担当者矣。宁不大可寒心哉。宪臣之疏。已有所论。而 圣批反有容覆之意。臣重为之慨然也。亦愿 圣明 特思
惩严之道焉。臣迹甚臲卼。方事乞免。则宜不敢以论思自居。而愚忠所激。言不知裁。死罪死罪。臣无任屏营祈恳 (第 328L 页)
河敬斋先生邱台碑铭(并序)
牧民者。有能立大功利于民。则民竖石累土而表其功。使仁人君子。身虽没而名不朽。世逾远而泽弥存。若世遗爱之碑。去思之台是也。然民之所以如是者。岂 特思 其已往之人。乐其既成之业而已哉。将欲使继来而为政者。睹物起意而师前人为民之心也。故其所为表功者。虽片 (第 619H 页)
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也。喜高躐进。强探力索者。劳而无得。得亦不为己有。
穷理之事。学问思辨四者即其目也。 特思 之为主尔。学与问皆求之于外也。而学以聚之。问以择之。思与辨皆求之于己也。而思以得之。辨以明之。四者交 (第 581H 页)
穷理之事。学问思辨四者即其目也。 特思 之为主尔。学与问皆求之于外也。而学以聚之。问以择之。思与辨皆求之于己也。而思以得之。辨以明之。四者交 (第 581H 页)
文。又何以首揭执中之训。其下又何以曰言之不异。若合符节耶。愚意则尧舜之于中也。子思之于中也。所争者。 特思
与不思勉与不勉而已。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则存乎人者。无彼此饶欠之可言。无高下难易之可 (第 469H 页)
孔子则处中华文明之地。自有赞述弦歌之所。而犹思道之或行于彼。吾辈则居鬼魅犬羊之窟。莫保衣冠体发之旧。 特思
其道之必守于此。其时势之常变顺逆。千万相远。则庶乎无不可矣。然欲斯道之为守。是在吾辈诚力如何。此吾辈 (第 433L 页)
达。必见先儒议论矣。兼以揭示则幸甚。后世与周。世不同而义不同耶。抑当曰。赧王之后。孔孟不复周流也耶。 特思
而示之。
谨问道履何似。客寓如常否。驰慕无任。昨得安丈(景说)书。获审陈疏蒙 允。其在考槃之愿。得矣 (第 177L 页)
谨问道履何似。客寓如常否。驰慕无任。昨得安丈(景说)书。获审陈疏蒙 允。其在考槃之愿。得矣 (第 177L 页)
之至意也。第念此狱原无形象可寻端绪。恐不必每人而议之。然后乃得其冤状。伏愿 圣明澄省推案。洞烛事情。 特思
罪疑惟轻。宁失不经之义。亟加疏涤。夬决无留。而即依法例。以正诬告反坐之典。则好生之德。洽于上下。人心 (第 286H 页)
苟贱僭猥。反复愈乖。驯至于贻羞朝野。取笑后世。则其为得失关系。又非愚臣一身之细故不啻审矣。伏乞 殿下 特思
进退之大体。并 察追还之微悃。 亟寝成命。以便公私。千万甚幸。至如月廪一事。其义晓然。夫在官食禄。在 (第 258L 页)
群奸诬以丑语。列数党籍。书名天府。则程子之不得复召。实非帘中之所知也。己丑逆节。起于群小之党。 宣庙 特思
浑贤。以亚卿召之。 恩旨至再。当此之时。浑虽欲不进。得乎。程子西监之就也。门人尹享(享从火) 疑之。 (第 483H 页)
群奸。诬以丑辞。列数党籍。署名天府。则程子不得复召。实非帘中之所知也。己丑逆节。起于群小之党。 宣庙 特思
浑贤。即以亚卿召之。恩旨至再。当此之时。浑虽欲不进。得乎。程子西监之就也。门人尹(火旁享字)疑之。程 (第 436H 页)
矣。盖于孔子时。人皆此理备。孰不知性善。不须辞说费。及其邹圣世。异端如蜂起。以性谓不善。孟辩不得已。 特思
明性理。发此四端说。四端未发时。虽若无分别。性中有条理。随感蔼然生。仁义礼智理。譬如星在秤。感于入井 (第 584L 页)
已。呜呼。过今日明日。殡帷撤矣。向所谓思之又思者。亦将随而歇耶不也。无我然后始无思。我之思亦岂久也。 特思
之更有恻然。骨欲冷者。吾妹之不绝于寝室。是何淑德之不见报至此哉。此则宁欲无思也。哀哉哀哉。 (第 62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