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楚辭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六书索隐序(杨慎/)
慎自著学之年已嗜六书之艺枕籍说文以为折衷迨
今四十馀年矣其远求近取旁搜曲證说文而上则有

大禹岣嵝之碑周宣岐阳之鼓吕氏考古图宣和博古
图郭忠恕汗简薛尚功鼎韵古文也说文而下则吕忱
字林顾野王玉篇陆法言集韵唐玄度九经字样张参
五经文字徐铉系传林罕小说张有复古编黄公绍韵
会郑樵 周伯温
杨桓戴侗赵古则于六书皆有论著悉
翻讨之又尝受业西涯李文正公友太原乔公希大永
嘉林生应龙亦以斯艺相取文 (第 13a 页)
正公少爱 周伯温
篆形
之美茂肆笔敩之晚乃觉其解诂多背说文有误后学 …… (第 13a 页)
黄公绍析其源委若郑樵则师心妄驳戴侗
则肆手影撰又字学之不幸也元犹有熊朋来赵古则
窥班得䏿撷英寻实何物 周伯温
者闻见既陋经术不
通类撼树之蜉蝣似篆沙之蜗蚓字学之重不幸又十
倍于戴与郑矣今日此学景废响绝谈性命者不 (第 15a 页)
萧散遗俗庶几高卧北宪之怀体固所缓言矣余
器重其人每言必正三事乃弗陟五阶而逝其命也夫
善书初工真行后师 周伯琦
小篆颇得风骨赞曰
文以体正诗以兴奇昧者志怪乃蹈支离中允端士德
厚气直词锋沛发靡不中的
王韦字钦佩南京 (第 19a 页)
通鉴续编遂效文公纲目之义一以宋为正
统而附见辽金之事故虽元灭金夏奄有中国而亦系
于宋下以明天命之未绝 周伯温
序之曰地有偏全而
统无偏全势有强弱而分无强弱诚哉斯言可谓得去
取之公矣但其为书乃编年之体而一代纪载全 (第 8b 页)
  法帖释文(杨士奇/)
右宋刘次庄法帖释文附以陈与义刋误余初录于武

昌尹千户盖童子所写草草来京师重录之尹名升余
客武昌时已七十馀致仕间居与余厚其为人慷慨豁
达有侠气好草书明四声等字之学自著书已板行喜
宾客尤喜接儒者所居直黄鹤楼之北面大别山江汉
会其前鹦鹉洲带其左治隙地数十亩为园池作小亭
其中杂植四时花卉烂然不绝而山川阴晴朝莫之景
出于亭下者一望可数百里实据武昌胜处亭中嘉客
无虚日余亦数日辄一往醉其间然自余去武昌尹亦

往雷州以卒其地遂废谩因识此并及其人云
  说文字原(杨士奇/)
右说文字原一册 元周伯琦
(第 10b 页)
伯琦
(第 10b 页)
伯温
闻之前辈
言元至正间初改奎章阁为宣文朝臣咸谓必命库库
书榜是时 (第 10b 页)
伯温
虽在馆阁精篆书而未蒙上知库库日
令篆书宣文阁榜十数纸周不识其意一日敕库库
书宣文阁榜库库言臣所能真书 (第 10b 页)
非古古莫如篆朝廷宣
文阁用篆书为得体 周伯温
篆书今世无过之者上如 (第 10b 页)
其言命 伯琦
书下笔称旨由是益见进用前辈临事明
于大体而不自取其功与引拔人材委曲成就之如此
皆不可及因得 (第 11a 页)
伯琦
所著书辄附志旧闻于卷之末
  孔子家语(杨士奇/)
孔子家语一册在江夏时得之南昌龙参参博学工诗
有清 (第 11a 页)
淖斯皆神契妙解入室升堂而近世 周伯琦
陈思孝诸
君子亦皆循蹈轨范庶几成名回视晋唐以来真行草
书非不研精笔墨超越铅椠至论其源流礼义求无悖
(第 10a 页)
  志古斋记(贝琼/)
志古斋者天台王蕴德氏藏修之所也蕴德尝受诗舒
可立先生科举废遂一意于古文求进于先秦两汉故
取昌黎韩文公之语自厉云鄱阳 周伯温
为书三大字 (第 5b 页)
  科斗文字赋(元张玉相/) (元冯翼翁/)

  石鼓赋(元罗曾/)  (元周伯温/
) (元李丙奎/)
  惜分阴赋(唐蒋防/)
  大禹惜寸阴赋(元陈栎/)
  读袐阁藏书赋(明史继 (第 66a 页)
之赋
  石鼓赋(有序/)         (元/)周伯温
予尝考古石刻而岐阳石鼓为第一每读韦韩苏三君
子之歌心盖奇之访诸士大夫具在京师欲往一观而
无由也皇上践 (第 16b 页)
  艺苑卮言五
高皇帝神武天授生目不知书既下集庆始厌马上长
歌短篇操笔辄韵有魏武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骈偶
之习

仁宗皇帝在东宫时独好欧阳氏之文以故杨文贞宠
契非浅又喜王赞善汝玉诗圣学最为渊博
宣宗天纵神敏长歌短章下笔即就每遇南宫试辄自
草程式文曰我不当会元及第耶而一时馆阁诸公无
两司马之才衡向之学不能将顺黼黻良可叹也
胜国之季业诗者道园以典丽为贵廉夫以奇崛见推
迨于明兴虞氏多助大约立赤帜者二家而己才情之
美无过季迪声气之雄次及 伯温
当是时孟载景文子 (第 1b 页)
有滕吏部用亨程太常南
云金太常湜至文正而自负以为得书家妙诀乔少保
宇景中允旸继之然不如金陵徐霖霖可配 元周伯琦
文正大拜后每书歌诗一纸立致数金今不能博数镮

姜立纲永嘉人以书直内阁至太常卿小变二沈为方
整就其体 (第 19a 页)
节死义不偶也郑元
祐字明德浙之遂昌人仕至浙江儒学提举此君以右
手脱骱任左第书法润而有度无左一笔伯温者 周伯
字饶人也以崇文太监出为陜西行台廉访使晋江
南行省左丞治吴见縻张士诚不能死高皇帝薄其罪
得老牖下幸也 (第 13a 页)
伯温
精篆籀𨽻古其所书九日诗似是 (第 13a 页)
因纪侯修学之实而侯之德美因牵连得书谨记至正
五年岁乙酉十二月望立石
   建大成殿轩记        周伯琦
东南之学校莫盛于吴会矣学之有殿以崇祀也殿之
有轩以合乐也殿作于大德戊戌修于延祐戊午声容
叙秩每病其隘 …… (第 19b 页)
记时董工者平江路吏蒋德润昆山州吏陆志道也资
政大夫江西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鄱阳 周伯琦

   宫墙记          魏俊民
吴郡之西南偏孔子庙学在焉庙居学之左缭以宫墙
九百馀尺旧学 (第 22a 页)
 魏文靖公祠祀宋参知政事魏公了翁弘治十年从
 郡人魏芳奏即鹤山书院祀之
   晋顾元公祠堂碑       周伯琦
吴城之东六里有邱焉曰晋散骑常侍顾元公之墓公
讳荣字彦先吴人也仕晋累官至散骑常侍封嘉兴郡
伯卒于永嘉六 …… (第 17a 页)
慕兮嘉庆是蒙教我以忠兮繄
谁之功大元至正二十五年岁在乙巳仲冬朔日资政
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鄱阳 周伯琦
撰并书
   顾荣庙          高启
军司吴国秀机神夙超朗弱冠游洛师巳蒙南金赏崎
岖诸王幕沈 (第 19b 页)
   凌处士庄        韦庄

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花深远岸黄莺闹
雨急春塘白鹭閒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
怪来说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
   和 周伯温
参政九日南园宴  成廷圭
步履巉岩若跨鳌望中诗兴与秋高西山拄笏东山屐
左手持杯右手螯返照入湖明塔影断 …… (第 14a 页)
语笑于兹挹松之坚贞揽石之秀润
其所以为国干播民和者夫岂寻常松石之谓哉
   松石轩诗         周伯琦
华清贡秀萃双清石友松君宿缔盟鳞甲高鶱风雨合 …… (第 34b 页)
   同前          饶介
苍松郁郁石嵯峨上下因依有女萝虎魄凝流千岁少

羊群分跪一拳多所须为地期相望遂以名轩示不磨
宾客定如东阁盛或来醉卧或吟哦
 松石轩在吴城中参政宋廷珍之第轩前古松蛟腾
 怪石鹄峙鄱阳 周伯琦
扁曰松石有诗咏之
   绿水园杂咏序       高启
吴城南陬有曰朱家园者父老言宋朱勔故墅也庐山 (第 36a 页)
   灵岩          袁易
绪风散林薄泄雾开岩扃兹晨惬清穆旷怀延杳冥九
折度峻壁微行穷绝陉夫差昔戾止锵锵驻和铃华旗
一以建缤纷朝百灵花飘磴道白松入禅关青吴娃煽
方处越甲蔽长坰千秋魂魄归过市涕亦零呜呼重华
后格斗何由宁秦宫委蔓草汉阙流寒萤惟应金仙姿

空山屹亭亭摩尼耀八极象教垂千龄
   游灵岩二首        周伯琦
丹梯百尺到松林连抱庭杉岁月深永巷廊虚曾响屧
荒冈台古不闻琴蛾眉倾国悲生乐尘尾谈空后视今
山下良田川似 (第 32b 页)
 清真观在玄妙观东元皇庆元年道士黄孤山卖药
 吴城以所得药资创建武夷潘雷鉴开山初为道院
 至正间始赐今额为观 周伯琦
记洪武中废永乐中
 重修
   福济观新建祠宇记     徐有贞
苏州之乾维有灵宇焉岿其山峙翼其翚飞 (第 10a 页)
   小偈奉简卧云室中老师六首 危素

坐禅铭自集云传一念还超佛祖前此是菩提真种子
成华成实自年年
天目嵓前涧水声绝厓荒径少人行等閒会取楞严旨
云散天空月自明
九衢尘土自漫漫瞬息光阴孰控抟师子林中方入定
天花如雨落嵓端
道人燕坐万缘空栖凤亭深一径通只有庭前柏树子
无言长日倚东风

乡僧几载客吴门世味萧然道义尊等是江湖未归去
寸心何日与同论(卓峰上人与/素同里故云)
落拓京华久未归山中閒却绿蓑衣閒来描写虚空看
但说虚空早巳非
   五十六字奉上如禅伯     周伯琦
多士来参萃若林阿师语默示无心钵中龙起窥禅定
洞口猿吟学梵音鄮岭寒烟阿育塔祗园秋雨给孤金
柏轩梅阁春无 (第 21b 页)
   灵岩
石湖解缆日高舂同上灵岩最上峰绀阙下临波万顷
琴台高入翠千重客因吊古频登阁僧为迎官误击钟
一碧五湖如镜净扁舟归钓计难从
   游灵岩三首        周伯琦
吴宫花草久为尘千仞空山妩黛颦云阁面湖春渺渺
天池浸石碧粼粼诸侯互胜犹争奕三世如来却现身
白社楣间留秀 (第 18b 页)
仁禅寺住持克新撰前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左丞 周伯琦
书并篆住持沙门端文庵主正敏副庵道
隐西序契端性实同立石
   华山天池院记      赵同鲁
天池在 (第 51b 页)
               祝颢
成化十九年十月廿七日致仕御医张公以高寿令终

于家乡之缙绅逄掖耆英硕彦下至里巷耄倪缁黄士
庶匍匐赴吊者源源未已而公之子婿乃合其群从图
举大事以公女兄之子太守盛君为状托其塾宾陈君
世本引诸子侄过予谒铭顾惟耄荒无能为役然念公
平时每以寿藏之铭见托虽诺而未果今可以存亡易
心哉遂为书之公讳豫字至和姓张氏别号恒斋其先
汴人有讳彦者仕宋为和州防御使以兵镇吴因家于
苏之长洲又三传至端礼始以医名生应元嘉兴路官

医提领生元善字性之江浙行中书省官医提举阶保
冲大夫卒中书左丞 周伯温
铭其墓称以医名儒行君
子公之曾大父也大父文叔父希文永乐初徵入医垣
三使海外归自号怡老翁卒巡抚尚书周文 (第 4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