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诘问再三应对毅然遂释德成载与俱归有诗曰耕

 隐藁
鲍尚褧(颎/)山长深之子从学张子经 郑彦昭
洪武初以
 荐起历官翰林修撰承直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
 修官出同知耀州卒(见行/状)
黄后圃(枢/) (第 48b 页)
在况赠言者不贵诞而贵有闻非以道其孰与言哉
   送 郑彦昭
侍亲归西江序  唐 元
虞廷用贤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盖奏言匪文不彰实
以开后世词章取士之原汉世策士如晁 (第 13b 页)
董诸公荐名
奏对事犹近古异时风益颓靡糊名搜挟周防百端待
士之意寖薄向使不世之豪有如荀王庄屈辈尚肯低
眉俛首于其间哉同里 郑君彦昭
吾友称隐汪先生外
孙也其气有自其学有传早岁己负诗声力穷经术自 (第 13b 页)
试久矣秋场不利于是吟啸湖山间意似有不释然者
予告之曰孟氏所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与易言
致命遂志皆始困终亨之义今而省亲归南安养志之
馀拔置凡近淬励旧闻他日一第溷子又何晚哉迩者
宣文检讨太朴危公奉敕以三朝史事来徽过予具言 彦昭
材谞当荐名于朝观光上国有在此不在彼者矣
科名一途安足以尽天下士哉
   徽国文公生旦致祭诗序  唐  (第 14a 页)
   吴处士(伯冈/)墓志铭    解 缙
新安齐国文公阙里也遗风馀韵奕世犹存自宋亡元
兴时则有若程勿斋吴义夫汪古逸赵子常 郑彦昭

德辅倪士毅朱允升郑师山唐三峰传至国初以性命
义理之学讲淑诸人皆不失为文公之徒也予尝闻而 (第 1a 页)
为之羡慕焉今户科给事中兼司经局校书吴君彦守
新安之世家也同官多暇因考论其师友渊源而君为
予泫以泣奉唐君子仪所为其父吴处士伯冈行状求
铭勒于其墓按状伯冈从学于子常 彦昭
而讲于德辅
以下诸君子仪三峰之子也文公之泽岂不长哉考吴
氏系出汉长沙王芮四男分居新安休宁歙县其后有 (第 1b 页)
   潘节斋(荣/)传       家 乘
潘节斋荣字伯诚婺源桃溪人隐居博学通诸经尤长
于史尝著通鉴总论大要以为治天下有道亲贤远奸

明而巳矣治天下有法信赏必罚断而已矣治天下有
本礼义教化顺而已矣明则君子进而小人退断则有
功劝而有罪惩顺则万事理人心悦而天下和三者之
要在身身端心诚不令而行矣其说反覆数千言又尝
集苏句一百篇危承旨太朴为之赞学者号节斋先生
其殁也桃溪人祀之于社至今不绝
   序 郑彦昭(潜/)
(子居贞/)   程 文 (第 11a 页)
郑潜
(第 11a 页)
彦昭
歙县人 同郡程文序 (第 11a 页)
彦昭
诗森然而 (第 11a 页)
武库之兵浑然而昆山之璞沛然而春江之涛金石奏
而罍洗陈何其能言而文欤盖骎骎乎格高律熟而入
于精者矣虽然 彦昭
博学长才由广东帅府从事上计
京师遂辟监修国史掾历台及省擢端本堂正字侍皇
太子东宫一年拜监察御史方将昌 (第 11b 页)
其志气以施诸政
事之大岂特诗之工而已 宣城贡师泰序曰闽海佥
郑君彦昭
长身疏髯负气高义读书芙蓉五岭之下
足迹未尝一入城府也及出则度浙江上会稽涉彭蠡 …… (第 11b 页)
又出入
禁近校书储宫峨冠珥笔以清百辟纲纪天下乘风云
依日月凡其卓荦奇伟刚方峻特之行又足以徵诸事
业故 彦昭
之为诗于行役于揽辔随其所得莫不各极
夫趣之远体之正声之和焉然则 (第 12a 页)
彦昭
岂苟作者哉观
其诗可以得其心之所存矣 (第 12a 页)
彦昭
方佩使者印按行 …… (第 12a 页)
有命其室庐为巢若林景思之雪巢陆放翁之)
(书巢是矣福之瓜山郑氏其先居歙之长龄里代生俊/髦在元有讳潜字 彦昭
者廉访经历绍之子阁门宣赞)
(天麟之孙宋王宫教授显文之五世孙也尝筑楼以为/读书之所其乡先生郑师山玉命 …… (第 13a 页)
文安之扁与师山之记揭之其子弼/以乡举高第至京师偕吾友进士杜宗岳谒予文识之)
(惟瓜山之距长龄培叔之距 彦昭
地与世皆远矣而向/之一文辞一字画皆能视若夏璜周鼎世守而不失今)
(筑新楼冠以旧号盖以见先世之流芳而迪 …… (第 13b 页)
   官同知耀州事鲍公(颎/)行状 唐文凤
公姓鲍氏讳颎字尚褧歙西之棠樾里人也其上世自
青齐来歙凡再迁至棠樾世以儒宦显曾祖讳周以子
贵赠从仕郎徽州路黟县尹周之父寿孙当至元丙子
之变里中盗起贼执其父欲兵之寿孙出愿代父死父
愿代子死贼哀怜之不忍杀父子俱得释人称为慈孝
鲍家事载宋史孝义传祖讳同仁以右语出身五转至

会昌州同知致其事考讳深讲学郑子美待制之门为
构师山书院以延乡里学徒遂领府檄摄山长事公幼
聪敏不凡甫成童读书知大义能诗文精字法遒劲方
整旁攻篆𨽻及长从游于张子经胡孟成 郑彦昭
诸先
辈山长公筑耕读堂以延贤士大夫而风林朱允升白
云唐仲实石泉周彦明日夕过从相与讲求诵习由是
见益明 (第 15a 页)
   廌峰范处士挽歌

随会家声远陶朱世德蕃一身全盛美百代懿闻孙暇
日诗书府春风花柳园斯人不可见突兀廌峰存
   次韵 郑潜

故园花自好官舍草方生联事期同协来朋喜合并未
应公勇退且听客留行一木干閒厦支撑逮未倾
   赠管葬 (第 5b 页)
  郑驸马宅宴洞中(朱注此诗乃天宝四五载归长/安后作黄鹤以驸马洞中与郑)
  (氏东亭为一处误矣曜鹤注唐史临晋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 郑潜 公
所撰皇甫淑妃碑郑潜)
  (曜尚临晋公主乃代国长公主之子官曰光禄卿/爵曰驸马都尉又云甫忝郑庄之宾客游 (第 40a 页)
搆异谋宣制废为庶人寻赐死城东/驿瑶琚好学有才识死不以罪人皆惜之)有女曰临
晋公主出降代国长公主子荥阳 郑潜
耀(一作/曜)官曰光
禄卿爵曰驸马都尉(朱注唐书公主传代国公主睿宗/女名华字华婉刘皇后所生下嫁)
( (第 39b 页)
郑万钓临晋公主玄宗女皇甫淑妃所生下嫁 郑潜
耀/卒大历时孝友传开元中代国长公主寝疾潜耀侍左)
(右累三月不靧面尚临晋长公主历太仆光禄卿独孤/及郑 (第 39b 页)
   次韵酬王参议
槐阴散发亭亭午花影持杯拍拍春佳节拟酬怀古意
清风不碍笑云人光阴满眼消黄妳世事忘言煮绿尘
相望江湖知已久相亲杖屦莫嫌频

   玉堂合欢花初开 郑潜
昭率同院赋诗次韵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马嘶不 (第 3b 页)
   体奉寄
平生爱诗复爱酒晚岁畏名兼畏茶年过五十不归去
底用中年始忆家四明衣冠山水窟人道风流胜永嘉尔来愁绝各闭户

方信中年始忆家
我眠船中五十日饭有飞尘鬓有沙古言墨头须万里
底用中年始忆家
春风一架烂金沙忆昨同醉遗乌纱山东禁酒不得饮
方信中年始忆家
   题 郑潜
昭玉堂藁
云汉天孙古锦机秋风槎上解相期回鸾舞凤曾翻得
不用人间五䌽丝 (第 8b 页)
龙技
谬归来之词莫拟遂初之赋或寻话茅舍于玉堂当廑
远想谨蔗浆于金碗冀保天和倾向之忱敷陈莫既
   寿 郑潜

兹审玉宇金明蓬壶瑞蔼数环六甲尧年已合于上元
福拥三壬申旦适同于荐九 (第 9a 页)
   书吴兴张景芳祖母费夫人所作华严偈颂后
南轩先生祖母魏国夫人日诵华严得心法于佛日杲
佛日杲之顿悟机辨亦由华严或谓华严乃佛富贵此盖
以妄测妄非知道者方魏国学佛时忠献以忠正谪居
南轩先生从五峰游学子孙为一代师表未始讳言魏

国为异端也近世崇正之说方新凡类近释氏者子孙
皆掩匿不著于家乘今吴兴张景芳独次其祖母夫人
偈颂以光示子孙忠厚孝谨将繇尔以兴敢书宗衮之
事以勉大德壬寅良月望日越袁桷书
   书 郑潜
庵李商隐诗选李商隐诗号为中唐警丽之作其源出于杜拾遗 …… (第 8b 页)
越公居宥府时岳肃之侍郎所遗家讳咸以
绛罗覆其上二书当永为子孙宝俾勿坠
   书 郑潜
昭曾祖东谷先生谥议后
胡忠简论王正道时不知其后之忠烈也庙有碑史有
传斯无愧矣三槐名孙崎岖扰攘欲以奇计 (第 11a 页)
  元故郑泉州挽诗
练溪先生天下士身为列星名不死谏疏犹存陆贽书
正议宁论董狐史宦游中外三十年使车所至民欢然
兰台拄笏朝雨后绣衣持斧春风前朝廷厌乱思儤直

五马騑騑向南国运移元祚不可支治安有策终何益
歙城归来岁云莫回首闽乡隔烟雾要识行人堕泪碑
试看瓜山 郑公渡
  马鞍山(即昆山玉峰/)      自恢(二首/)
马鞍山西句吴东山中佳气长郁葱层峦起伏积空翠
(第 19a 页)
首简
    郑彦昭
诗集序
闽海佥宪 (第 9b 页)
郑君彦昭
间集其歌诗为二卷题曰行役藁
揽辔藁携以示予予读之而有以知其心之所存作之
不苟也 (第 9b 页)
彦昭
长身疏髯负气尚义读书芙蓉五岭之下
足迹未尝一入城府及出则渡浙江上会稽涉彭蠡泛
洞庭望匡庐九疑之云登祝 (第 9b 页)
融踰岭峤以客于南海然
后北走曹卫齐鲁燕赵之墟以官于京师凡其高深遐

远怪奇壮丽之观既有以资夫超见绝识而出入禁近
校书储宫峨冠珥笔以清百辟以纲纪天下乘风云依
日月凡其卓荦奇伟刚方峻特之行又足以徵诸事业
彦昭
之为诗于行役于揽辔随其所得莫不各极夫
趣之远体之正声之和焉然则 (第 10a 页)
彦昭
岂苟作者哉观其
诗可以得其心之所存矣今 (第 10a 页)
彦昭
方佩使者印按行八
郡廉车所至奇邪屏息识宜日进业宜日广他日播之
声歌以鸣国家之治者又不止是而已予虽老聋 …… (第 10a 页)
彦昭
击节和之
   武经总要序
昔黄帝以兵战涿鹿汤武以师克暴乱然皆本之以道
德行之以仁义非若后世出奇设伏 (第 10b 页)
   勉斋书院记
至正十九年冬十月福州始作勉斋书院明年秋八月

告成丁亥廉访使者率郡大夫士行释奠礼己丑经略
使李公国凤谒祠下用便宜署今额以儒人张理为山
长执事者间具本末请记于贡师泰曰书院遍天下而
闽中为盛大率祠徽国朱文公师弟子居多若延平武
夷考亭建安三山泉山龙溪双峰北山之属皆是也勉
斋先生实文公高弟独无专祠顾非莅政者之缺欤昔
者佥事张引尝图经始以调官浙东不果经历孔汭锐
意作兴以拜南台监察御史又不果未几行部闽广适

郡士林祖孟祖益请以太平公辅里故宅一区为学宫
厥位面阳广轮合制遂倡成之而廉使沙木斯鼎副使元
努佥事额琳沁布喇特纳刘谔勒哲 郑潜
经历达尔玛蒙
古知事黄布延特穆尔照磨傅居信叶心相事议若出
一且移郑君董视而佐以属吏王兰焉行省平章布哈 …… (第 10a 页)
   道山亭祷雨记

至正二十年夏闰五月不雨六月壬辰雨既而又不雨
有司遍祷弗应民甚忧之戊申廉访使赡思丁有嗣副
使元努国器佥事额琳沁士弘布喇特纳仲贤 郑潜彦
经历达尔玛蒙古清远知事黄布延特穆尔颜肃照
磨传居信忠卿相与谋曰夫闽山高水深神多灵异能
出云雨御菑患以 …… (第 36a 页)
然则向所谓沈郁离忧
怖慄骇汗者果何自而至耶人以迹求我以心得彦明
有焉遂为记
   终慕庵记
终慕庵者 郑君彦昭
母夫人江氏墓祠之名 (第 50a 页)
彦昭

御史出佥湖南宪航海至樵州值太夫人忧道阻不克 (第 50a 页)
归葬遂权厝于城南寿山下之乌槎冈冈距城二里许
峰峦四面环合外密而中宽风气完厚长林清泉相与
映带嘉花灵草纷披岩鄂四时香气不绝其支龙蜿蜿
蟺蟺若翔蛟矗龙乍起乍伏忽焉势降而形委也 彦昭
既即其上大为之封种松竹数百株以庇以荫又筑屋
若干楹以祠以庐以致其终身之慕而题之如此夫慕
者爱而思之之 …… (第 50b 页)
闻之然求其所能深知圣心者孟子一人而已矣
世之学者不惟不足以知舜之心其亦果知孟子之心
乎或曰孟子且难知 彦昭
名庵而又取夫舜之所难知
者不亦远乎予曰圣人人伦之至学圣人之道而不以
舜犹为方圆而不以规矩也呜呼 (第 51a 页)
彦昭
亦可谓善学者 (第 51a 页)
   名吴晋说
景文一日过予左手挈其幼儿右手持尺纸曰儿见兄
字亦欲得之宜无靳也余曰老爱幼常情也然敢以子
之情而渎吾礼乎景文笑曰吾亦安能察于礼而薄于
情乎且指其儿拜不止乃取易筮之得坤下离上之卦

为日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之象且其繇曰桓桓康侯
德广以修三接愈恭承王之休其将进而不已乎遂名
之曰晋晋进也年进则学进学进则德进德进而后可
以进于仕矣余虽老俟儿学与德成三加而仕尚当字
之儿拜景文亦拜余荅拜因书为他日徵焉
   郑居贞字说
予以户部尚书分治闽海之三月佥宪 郑君彦昭
遣其
子桓来受学则又进曰桓冠而未字敢求所以美其名 (第 9a 页)
舟师次水南者延平达噜噶齐赵唐古岱也留寓而筹
策者仍三佥事更佐以江西经历葛元哲也在告而分
任其事者郎中 郑潜
达噜噶齐布延特穆尔也九月贼
枭将辛某复益兵来攻我去城不五十步连置营垒势
危甚乙卯左丞率都事张贞王斌理 (第 12b 页)
  汪彦通辟掾序
江东汪君彦通业儒而饰吏其吏江东也以宪使周公

伯温荐吏闽海也以佥宪 郑公彦昭
辟既孙而退佥宪
都公真公交举之宪副张公师尹佥宪易公原道皆儒
者素知君又举之佥宪速公黑公举其能御史于公 (第 9a 页)
   明故耀州同知尚褧鲍公行状(刻入新安/文献志)
公姓鲍氏讳颎字尚褧歙西之棠樾里人也其上世自青齐
来歙凡再迁至棠樾世以儒宦显曾祖讳周字景文以子贵
赠从仕郎徽州府路黟县尹景文之父寿孙当至元丙子之

变里中盗起贼执其父欲兵之寿孙出愿代父死父愿代子
死贼哀怜之不忍杀父子俱得释人称为慈孝鲍家事载宋
史孝义传祖讳同仁字国良以右语出身五转至会昌州同
知致其事考讳深字伯原讲学郑子美待制之门为构师山
书院以延乡里学徒遂领府檄摄山长事公幼聪敏不凡甫
成童读书知大义能诗文精欧阳字法遒劲方整旁攻篆𨽻
皆臻其妙及长从游于张子经胡孟成 郑彦昭
诸先辈山长
公筑耕读堂以延贤士大夫而枫林朱允升白云唐仲实 …… (第 1b 页)
馆谷焉姻戚俊茂若赵方子常 郑潜彦昭
皆招置家塾
饮食训督无异已子后二公知名赵以笃学师黄楚望
虞文靖著书立言而学者以东山先生称郑以才术文翰 …… (第 7b 页)
屋不利恬然不以得失介意而学益笃乡先达子常赵
彦昭郑公
尝同受业于家塾当是时倡明理学溯子
朱子之渊源者朱公允升汪公德辅倪公士毅郑公子
美及我先人三峰先生也皆 (第 10b 页)
   朱克用总管诗会序
孔子论诗可以群夫合于众之谓群有所为而为之之
谓会明良之会始于虞廷诗歌亦自兹始及观古之作
者或于山水所经羁旅所留一见朋从情之所钟此唱

彼和何啻千万也至正乙酉正月会诗于紫阳书堂自
克用朱侯始预盟若干人大篇短章各出所长仍用真
率遗规酒行有数诗书谋帅孰谓古然而今不然乎然
则观会通以行典礼亦可为讲习之一助岂留连光景
而已哉叙其事七十七翁唐元也
   送 郑彦昭
侍亲归西江序
虞廷用贤有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盖奏言匪文不彰
实以开后世词章取士之原汉世策士如晁董诸公存 (第 1b 页)
名奏对事尤近古异时风益颓靡糊名搜挟周防百端
待士之意浸薄向使不世之豪有如荀卿扬雄庄周屈
原辈尚肯低眉俛首于其间哉同里 彦昭
郑君吾友称
隐汪先生外孙也其气有自来其学有自传早岁巳负
诗声力穷经术自试久矣秋场不利于是吟啸湖山间 (第 2a 页)
于意似有不释然者余告之曰孟氏所谓动心忍性增
益其所不能与易言致命遂志皆有始困终亨之义今
而省亲归南安于养志之馀深据书巢拨置凡近勇猛

精进淬砺旧闻他日一第溷子又何晚哉迩者宣文检
讨太朴危公奏制以三朝史事来徽过余其言 彦昭

谞常荐名于朝观光上国有在此不在彼者矣科名一
途安足以尽天下士哉
   赵学正满还四明序
海之为物 (第 2b 页)
    永思堂记

    慎德斋记
    乌稷堂记
     郑公渡

    种德堂记
    游黄岩记
    悠然轩记
    友兰轩记
    知止轩记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