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答湘东王书
伏承自辞皇邑爰至荆台未劳刺举且摛高丽近虽预
观尺锦而不睹金玉昔临淄词赋悉与杨修未殚宝笥
顾惭先哲渚宫旧俗朝衣多故李固之荐二邦徐珍之
奏七邑威怀之道兼而有之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
墨垂迹虽乖知二偶达圣心爰自退居素里却扫穷闬
比 杨伦 之不出譬张摰之杜门昔赵卿穷愁肆言得失
汉臣郁志广叙盛衰彼此一时拟非其匹窃以文豹何
辜以文为罪繇此而谈 (第 14a 页)
伏承自辞皇邑爰至荆台未劳刺举且摛高丽近虽预
观尺锦而不睹金玉昔临淄词赋悉与杨修未殚宝笥
顾惭先哲渚宫旧俗朝衣多故李固之荐二邦徐珍之
奏七邑威怀之道兼而有之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
墨垂迹虽乖知二偶达圣心爰自退居素里却扫穷闬
比 杨伦 之不出譬张摰之杜门昔赵卿穷愁肆言得失
汉臣郁志广叙盛衰彼此一时拟非其匹窃以文豹何
辜以文为罪繇此而谈 (第 14a 页)
(谀何武能举龚唐而不免失于雅拜之盘辟伦/欲立罚不先立赏则严于诛而略于劝人亦有)
(所惮而畏人材亦无由见矣/此法所以贵于周而尽也)
杨伦(本传伦字仲理陈留东昏人时邵陵令任/嘉在职贪秽因迁武威太守后有司奏嘉)
(赃罪千万徵考廷尉其所牵染将/相大臣百有馀人伦乃上书曰) 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
理今任嘉所坐狼藉未受辜戮猥以垢身改典大郡自
非案坐举者 (第 19b 页)
(谀何武能举龚唐而不免失于雅拜之盘辟伦/欲立罚不先立赏则严于诛而略于劝人亦有)
(所惮而畏人材亦无由见矣/此法所以贵于周而尽也)
杨伦(本传伦字 仲理 陈留东昏人时邵陵令任/嘉在职贪秽因迁武威太守后有司奏嘉)
(赃罪千万徵考廷尉其所牵染将/相大 (第 19b 页)
(所惮而畏人材亦无由见矣/此法所以贵于周而尽也)
杨伦(本传伦字仲理陈留东昏人时邵陵令任/嘉在职贪秽因迁武威太守后有司奏嘉)
(赃罪千万徵考廷尉其所牵染将/相大臣百有馀人伦乃上书曰) 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
理今任嘉所坐狼藉未受辜戮猥以垢身改典大郡自
非案坐举者 (第 19b 页)
(谀何武能举龚唐而不免失于雅拜之盘辟伦/欲立罚不先立赏则严于诛而略于劝人亦有)
(所惮而畏人材亦无由见矣/此法所以贵于周而尽也)
杨伦(本传伦字 仲理 陈留东昏人时邵陵令任/嘉在职贪秽因迁武威太守后有司奏嘉)
(赃罪千万徵考廷尉其所牵染将/相大 (第 19b 页)
免司空张敏策(永初六年春行大射礼敏陪位/顿仆乃策免之策文载东观记)
今君所苦未瘳有司奏君年体衰羸郊庙礼仪仍有旷
废鼎足之任不可以缺重以职事留君其上司空印绶
徵郎宗等策书(谢承后汉书云建光元年公车/赐策书微樊英及同郡孔乔李)
(炳北海郎宗陈留 杨伦 东平王/辅六人惟宗伦到洛馀并不至)
郎宗李炳孔乔等前此徵命未肯降意恐主者玩弄礼 (第 8a 页)
今君所苦未瘳有司奏君年体衰羸郊庙礼仪仍有旷
废鼎足之任不可以缺重以职事留君其上司空印绶
徵郎宗等策书(谢承后汉书云建光元年公车/赐策书微樊英及同郡孔乔李)
(炳北海郎宗陈留 杨伦 东平王/辅六人惟宗伦到洛馀并不至)
郎宗李炳孔乔等前此徵命未肯降意恐主者玩弄礼 (第 8a 页)
荅湘东王书(刘孝绰/)
伏承自辞皇邑爰至荆台未劳刺举且摛高丽近虽预
观尺锦而不睹全玉昔临淄词赋悉与杨脩未殚宝笥
顾惭先哲渚宫旧俗朝衣多故李固之荐二邦徐珍之
奏七邑威怀之道兼而有之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
墨垂迹虽乖知二偶达圣心爰自退居素里却扫穷闬
比 杨伦 之不出譬张摰之杜门昔赵卿穷愁肆言得失
汉臣郁志广叙盛衰彼此一时拟非其匹窃以文豹何
辜以文为罪由此而谈 (第 55a 页)
伏承自辞皇邑爰至荆台未劳刺举且摛高丽近虽预
观尺锦而不睹全玉昔临淄词赋悉与杨脩未殚宝笥
顾惭先哲渚宫旧俗朝衣多故李固之荐二邦徐珍之
奏七邑威怀之道兼而有之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
墨垂迹虽乖知二偶达圣心爰自退居素里却扫穷闬
比 杨伦 之不出譬张摰之杜门昔赵卿穷愁肆言得失
汉臣郁志广叙盛衰彼此一时拟非其匹窃以文豹何
辜以文为罪由此而谈 (第 55a 页)
刘孝绰答湘东王书
伏承自辞皇邑爰至荆台未劳刺举且摛高丽近虽预
观尺锦而不睹金玉昔临淄词赋悉与扬脩未殚宝笥
顾惭先哲渚宫旧俗朝衣多故李固之荐二邦徐珍之
奏七邑威怀之道兼而有之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
墨垂迹虽乖知二偶达圣心爰自退居素里却扫穷闬
比 杨伦 之不出譬张挚之杜门昔赵卿穷愁肆言得失 (第 2a 页)
伏承自辞皇邑爰至荆台未劳刺举且摛高丽近虽预
观尺锦而不睹金玉昔临淄词赋悉与扬脩未殚宝笥
顾惭先哲渚宫旧俗朝衣多故李固之荐二邦徐珍之
奏七邑威怀之道兼而有之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
墨垂迹虽乖知二偶达圣心爰自退居素里却扫穷闬
比 杨伦 之不出譬张挚之杜门昔赵卿穷愁肆言得失 (第 2a 页)
十有五远近闻之皆惊悼曰义士己矣自郡
大夫而下赴吊者皆哭尽哀配程氏继濮氏皆有淑德
子一即玉娶裴氏女一适 杨伦 孙三永远亨孙女二长适甘
棠次许徐茂玉卜以次年正月初三日葬公钵池山之
原已得钱学士原溥之铭纳诸圹矣兹复 (第 36b 页)
大夫而下赴吊者皆哭尽哀配程氏继濮氏皆有淑德
子一即玉娶裴氏女一适 杨伦 孙三永远亨孙女二长适甘
棠次许徐茂玉卜以次年正月初三日葬公钵池山之
原已得钱学士原溥之铭纳诸圹矣兹复 (第 36b 页)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张/释)
(之子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终身不仕)仲理 (杨/伦) 归大泽高风始
在兹一往便当巳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
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其十三 (第 15a 页)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张/释)
(之子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终身不仕)仲理 (杨/伦) 归大泽高风始
在兹一往便当巳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
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其十三 (第 15a 页)
也陆士衡表曰遭国颠沛/良)
(难也/偃仆艰)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毛诗/善曰)
(书顺帝诏曰 杨伦 出幽升乔/翰曰中华中国也谓贼所破/曰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又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范晔后汉) (第 10a 页)
(难也/偃仆艰)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毛诗/善曰)
(书顺帝诏曰 杨伦 出幽升乔/翰曰中华中国也谓贼所破/曰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又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范晔后汉) (第 10a 页)
下诏征杨伦诣廷尉(二年)
伦出幽升乔,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从,苟肆狷志。 (《后汉·杨 伦传》)
大赦诏(三年五月戊戌)
昔我太宗,丕显之德,假于上下,俭以恤民,政致康。朕秉
伦出幽升乔,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从,苟肆狷志。 (《后汉·杨 伦传》)
大赦诏(三年五月戊戌)
昔我太宗,丕显之德,假于上下,俭以恤民,政致康。朕秉
《黄石》所戒。夫圣王所以听僮夫匹妇之言者,犹尘加嵩、岱,露集淮海,虽未有益,不为陨也。惟陛下留神省察 。(《后汉
杨伦传》)
辞补常山王傅
有留死一尺,无北行一寸。颈不易,九裂不恨。匹夫所执,强于三军。固敢有辞 。(《后汉 杨伦传》)
辞补常山王傅
有留死一尺,无北行一寸。颈不易,九裂不恨。匹夫所执,强于三军。固敢有辞 。(《后汉 杨伦传》)
冤词三 经文在外者。自都尉朝至桑钦。尹敏至 杨伦。
太保郑冲至梅赜。皆历有授受。彼我传述。并无伪学。 老师宿儒。不可轻为谤讪。况古先贤
知避者王璜、涂恽。(上乙二)流于末而有名者桑钦。广辑师说者周防。世冑血胤。守其青毡者孔僖。大放厥声者 杨伦。
悽词哀婉。呜咽而传其业者杜林。(上乙五)亲受真诠。再续坠绪者卫宏、徐巡。溯考苍籀。剖析今古。以辨两家 …… (第 200L 页)
秋。不废服虔。汝南周防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言。何不以孔安国之传为之冠冕。(上乙三)是周防、孔僖、 杨伦 之等。皆不见孔安国之传也。孔传禹贡曰始出山为漾水。东南流为沔水。而桑钦之为水经曰漾水出氐道县嶓冢山。 …… (第 201H 页)
才生。受左氏春秋古文尚书。(贾逵传)令甲森严者。何据矣。
冤词三 经文在外者。自都尉朝至桑钦。尹敏至 杨伦。 太保郑冲至梅赜。皆历有授受。彼我传述。并无伪学。 老师宿儒。不可轻为谤讪。况古先贤垩(一作圣)之册。 (第 204L 页)
二禅三代之迹。
此段诈甚矣。都尉朝、桑钦。虽是嫡传。一字不传于后世。尹敏、 杨伦。 虽亦大鸣。片言不流于后学。唯贾逵、马融、郑玄之学。有传有训。有注有赞。毛氏何不并举。依草附木。托于幽 …… (第 204L 页)
接于涂恽。而卫、贾、马、郑出于涂恽。历数诸人。必拔涂恽以下卫、贾、马、郑。何故也。桑钦、孔僖、丁鸿、 杨伦 之等。虽曰孔学。其片言只字。后世无传。则佯尊之为梅氏之渊源。卫、贾、马、郑。有训有传。有注有释。则强 …… (第 209L 页)
书。况此煌煌国史。上纪祖宗。下列勋庸。法令所禁。于是乎观。顾乃肆然书之曰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乎。丁鸿、 杨伦。 于光武初年。聚弟子千有馀人。以讲逸书。御史何以无言。孔氏之尚书。左氏之春秋传。立则同立。废则同废。显 (第 209L 页)
秋。不废服虔。汝南周防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言。何不以孔安国之传为之冠冕。(上乙三)是周防、孔僖、 杨伦 之等。皆不见孔安国之传也。孔传禹贡曰始出山为漾水。东南流为沔水。而桑钦之为水经曰漾水出氐道县嶓冢山。 …… (第 201H 页)
才生。受左氏春秋古文尚书。(贾逵传)令甲森严者。何据矣。
冤词三 经文在外者。自都尉朝至桑钦。尹敏至 杨伦。 太保郑冲至梅赜。皆历有授受。彼我传述。并无伪学。 老师宿儒。不可轻为谤讪。况古先贤垩(一作圣)之册。 (第 204L 页)
二禅三代之迹。
此段诈甚矣。都尉朝、桑钦。虽是嫡传。一字不传于后世。尹敏、 杨伦。 虽亦大鸣。片言不流于后学。唯贾逵、马融、郑玄之学。有传有训。有注有赞。毛氏何不并举。依草附木。托于幽 …… (第 204L 页)
接于涂恽。而卫、贾、马、郑出于涂恽。历数诸人。必拔涂恽以下卫、贾、马、郑。何故也。桑钦、孔僖、丁鸿、 杨伦 之等。虽曰孔学。其片言只字。后世无传。则佯尊之为梅氏之渊源。卫、贾、马、郑。有训有传。有注有释。则强 …… (第 209L 页)
书。况此煌煌国史。上纪祖宗。下列勋庸。法令所禁。于是乎观。顾乃肆然书之曰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乎。丁鸿、 杨伦。 于光武初年。聚弟子千有馀人。以讲逸书。御史何以无言。孔氏之尚书。左氏之春秋传。立则同立。废则同废。显 (第 209L 页)
○陈翁生)平当(朱普鲍宣)
夏侯建○王良
张无故○唐尊
秦恭○冯宾
陈翁生(殷崇○龚胜)
陈弇○丁鸿 ○杨伦 刘向○刘歆○郑兴
杜林(卫宏○徐巡)贾徽○马融(王肃郑玄)○郑玄
盖豫○周防
张恭祖○郑玄 …… (第 323L 页)
宽之学。始亦出安国。儿宽伏生之徒也。虽改称古文之学。窃意与伏生所传三家之学。不得谓判作两歧。是故丁鸿 ,杨 伦,尹敏本出欧阳而复师古文。贾逵本出大夏侯。而亦学古文。若其为说。若燕越之不相合。则彼数子者。岂纷纷 (第 327H 页)
夏侯建○王良
张无故○唐尊
秦恭○冯宾
陈翁生(殷崇○龚胜)
陈弇○丁鸿 ○杨伦 刘向○刘歆○郑兴
杜林(卫宏○徐巡)贾徽○马融(王肃郑玄)○郑玄
盖豫○周防
张恭祖○郑玄 …… (第 323L 页)
宽之学。始亦出安国。儿宽伏生之徒也。虽改称古文之学。窃意与伏生所传三家之学。不得谓判作两歧。是故丁鸿 ,杨 伦,尹敏本出欧阳而复师古文。贾逵本出大夏侯。而亦学古文。若其为说。若燕越之不相合。则彼数子者。岂纷纷 (第 32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