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其朝而事其君者。亦既有之。则天下不复有 明室矣。然而独 王之志。未尝不存 明室也。 王既承大统。首聘 尤庵宋先生。
待之以宾师之礼。谋所以复 大明之雠。雪 先生之耻。盖将学焉而后臣之也。先生朝夕告 王以诚意正心之学。 …… (第 63H 页)
是日欤。某不敢辞。乃拜手稽首。系之以诗曰。
维我 先王。亦维有君。 大明天子。我君之君。 先王有臣。 时烈英甫。
忠于 天子。如忠其主。 先王有仇。维彼建州。岂独我私。 大邦之雠。王欲报之。大老与谋。 王曰懋哉。赐 …… (第 63L 页)
书沈悦,顺兴君金庆徵,工曹判书郑岦,判决事沈諿,同知郑斗源,护军权帖立异。都承旨郑蕴陈疏立异。先正臣 宋时烈
尝拟疏引郑道传。犹为大提学。盖防限之法。出于中世。请一切疏通。疏未果上。而载 (第 73L 页)
尤庵
集中。且先正臣朴世采启曰。庶孽之中。虽有奇才异等。无以进用。请大加通变。愿 上勿滞于流俗。勿拘于常规 (第 73L 页)
三十七年三周甲申也。三月十九日。乃 毅宗烈皇帝殉社之日。乡先生与同闬冠童数十人。诣城西宋氏之僦屋。拜 尤庵宋先生
之遗像。出貂裘抚之。慷慨有流涕者。还至城下。扼腕西向而呼曰胡。乡先生为旅酬。设薇蕨之 (第 193L 页)
有虎斗声。赵公大恐几绝。已而。众明燎炬。寻监司而至。赵公狼狈出谷中。久之居常悒悒恨于中也。后赵公问于 尤庵宋先生。
先生曰。此似是 明末总兵官也。常斥我以尔汝者何。先生曰。自明其非东国缁徒也。积薪者。卧薪之义也。哭必 (第 305L 页)
   判府事闵应洙乞免内局提举书批
   八道儒生朴徽镇等。请右参赞李縡建祠书批。
   正言朴起采陈勉。仍请先正臣 宋时烈
配享 庙庭书批。
   进善尹凤九陈勉书批
   正言朴起采论平安兵使赵东夏等书批
   正言李克禄 ……   执义申暻论喉院退斥故参赞金干建祠疏书批
   户曹判书朴文秀陈病乞递书批
   全罗道幼学李廷熻等。请两先正 宋时烈,
宋浚吉从享书批。
   庆尚道幼学卢相坤等。请两先正 宋时烈,
宋浚吉从享书批。
   右议政郑羽良引亲年乞免劄批
   祭酒沈錥辞职书批
   右议政郑羽良陈勉劄 ……   吏曹参判曹命采辞职书批
   户曹参判郑翚良陈辨书批
   副司直闵阶请称庆书批
   庆尚道幼学郭守范等。请先正 宋时烈
从享书批。
   判府事李宗城阙礼引疾书批
   修撰尹东星辞职书批
   四学儒生金星焕等。请两宋 ……   右议政李𪻶陈恳书批
   左议政申晚陈恳书批
   领府事俞拓基陈恳书批
   岭南儒生蔡景沈等。请先正臣 宋时烈
追享于蔚山鸥江书院书批。
   领议政金尚鲁乞免书批
   右议政李𪻶引义书批
   判决事尹凤九
惟在学问中。且况八道儒生云云。尤涉浮誇。初政之时。宜尚质为教。退修学业。
正言朴起采陈勉。仍请先正臣 宋时烈
配享 庙庭书批。
览书具悉。先正追配。岂可轻议。此等所重处。宜慎重为教。余何复谕乎。 …… (第 38H 页)
大朝业已开释。而况今金吾滞囚。极为可虑。卿其勿辞。俟病少间。从速行公。
全罗道幼学李廷熻等。请两先正 宋时烈,
宋浚吉从享书批。
览书具悉。玆事。 大朝曾已下教矣。尔等退修学业。
庆尚道幼学卢相坤等。请两先正 (第 42L 页)
宋时烈,
宋浚吉从享书批。
览书具悉。玆事。 大朝已下教矣。退修学业。
右议政郑羽良引亲年乞免劄批
览劄具悉卿 (第 42L 页)
庆书批
览书具悉。爱日之微诚未展。祝天之群情莫副。抑郁之心。夙宵不已矣。
庆尚道幼学郭守范等。请先正 宋时烈
从享书批。
览书具悉。先正道学之正。余亦岂不知。而向已谕矣。尔等其退修学业。
判府事李宗城阙礼引疾书 (第 62L 页)
  
领府事俞拓基陈恳书批
览书具悉卿恳。卿之疾恙。尚今未瘳。深用虑念。留都之任。事体甚重。仰体 大朝命卿之盛意。卿须安心俟间。即为入城。
岭南儒生蔡景沈等。请先正臣 宋时烈
追享于蔚山鸥江书院书批。
览书具悉。先正之道德学行。余固知矣。事体至重。不得烦禀。尔等退修学业。
(第 93L 页)
而善观者鲜。且以时之远也。故略之。或徒知先生之节卓立于当时。而不知先生之功广及于后世。则吁亦不明矣。 尤庵宋先生
序先生遗稿而称之曰。先生倡明大义。遂以身殉。故我 圣祖亦且凭藉恃赖。不敢取温洛麦禾。至于今日。天地闭 …… (第 431L 页)
远之 批。足以泣忠臣义士。使东土人民。得免于被发左衽。则亦有所本者存焉。先生倡明之功。于是益大。而微 宋先生。
则亦莫能考 …… (第 431L 页)
其始而究其归。立为定论如此也。噫。 宋先生
以 宁陵同德之臣。力赞北伐之大策。接麟经之正脉。于先生有光。故称述先生甚详。发众论之所未及言。真知先 (第 432H 页)
生矣。自先生至 宋先生
二百馀年之间。相去亦远矣。而心与道若是其符合。不亦奇乎。小子于是。窃不胜感叹。遂敢题于原疏之尾。而因 (第 432H 页)
余嘉其容貌之精洁。今则胡乱而归于党矣。俞彦民与李垍。皆非矣。凤五力言救之曰。昔在 孝庙朝。招徕先正臣 宋时烈。
协赞 圣德。儒化大行。今夏 圣上于儒贤。至诚招致。中外想望。复见 先朝儒化。而忽有朴文秀之疏。驱逐儒 …… (第 557L 页)
欲扶植之。丙寅之救黎湖朴公。其意可见。至宋栎泉事。亦不改素志。此终始有助于斯文者也。于我东诸贤。最慕 尤庵。
尝曰。生发未燥。已闻东国有此大贤。每喜观其遗书曰。 (第 564L 页)
   颍尾山庄记(辛亥)
   三寅刀铭(丁丑)
   孝宗大王赐尤庵宋文正公御札跋(甲午)
   尤庵宋先生
所书四勿箴帖跋(乙卯)
  
出纸本。妆为一帖。夫乌号之弓。曲阜之履。物之微者。犹以为宝。况陪臣而得 天子之心画者乎。昔陪臣文正公 宋时烈
购 烈皇帝所书非礼不动四大字。刻于清州之华阳洞。岂不以 帝有罔极之恩于东人。而 烈帝为其孙故耶。使  …… (第 311H 页)
集诸名公所尝与先生往复书牍。褎为二卷。诸名公。皆 仁祖 孝宗间人。 国朝人物。世称此 两朝为蔚兴。而 尤庵宋先生
实为之首。 (第 311H 页)
宋先生
尊先生甚至。况诸名公乎。即此卷可以见先生之所以为先生也。余五世祖监司公,高祖忠简公两世书牍。亦在卷中 (第 311H 页)
赠左赞成。生讳榥全罗道观察使。 仁祖世斥和亲。至今 上 赠左赞成。谥曰忠简公高祖也。曾祖讳命赉。学于 宋尤庵先生。
著名行。官监役不就。 赠吏曹判书。祖讳广基仕为佥正。以年寿官至知中枢府事。考讳彦铎敦宁府都正。都正公 …… (第 391L 页)
。民多散亡。公赒赈有方。民赖以安。入为大司谏。以违 召责授长鬐。长鬐南海上县也。公既至。蠲海夫役。新 宋先生
院。明年。徵为判决事。既而复为承旨,礼曹参议。为养为安东府使。治如春川时。安大州也。公以儒教教安人。 …… (第 393H 页)
成。谥曰忠简。生讳命赉。师事 宋尤庵先生。
官监役不就。于公祖也。考知中枢府事讳广基。妣咸平李氏。通德郎讳华相女。 肃宗二十八年壬午生公。公上有 (第 397H 页)
必先言族出。故何彼秾矣之诗曰。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说者曰。文王太娰之教久而不衰。美世德也。▣▣▣余读 尤庵宋先生
所撰贞夫人李氏铭。未尝不太息以为李夫人子孙无男女。必皆贤焉者也。何者。李夫人之教也。是以先生既序其言 (第 474H 页)

尤庵宋先生
所书四勿箴帖跋(乙卯)
老先生一生笃信朱子。故其全体与朱子同。道德同。学问同。义理同。所值之时同。一 (第 570H 页)
刑曹参议。因前命改称巡抚使。促赴济州。公临行。上自劾疏。言臣 先朝时极论奸凶诪张谗巧状。今朝议大变。 宋时烈
以罪首流窜。而收司之律。并及于入地之宋浚吉。在野之李惟泰。臣妄言罪当坐。臣又自少师事此三臣者。三臣者 …… (第 602H 页)
。移拜大司宪。改大司成,副提学,同知义禁府敦宁府事,户曹礼曹参判,都承旨。出为京畿观察使。先是尹拯以 尤庵
门下。四十年父事之人。自其父与镌善。镌虽以逆诛。见其党犹匿影伺衅。风一起。 (第 603H 页)
尤庵
为祸鹄。恐祸及己。啚贰于其师而无所托。乃托其父墓文事故发难。数年柴梗。卒乃 …… (第 603H 页)
后世无传焉。余壹怪之。夫老波旬负羽之卒。至微下也。而五台山僧。得考亭夫子而名益彰。星州炮手李士龙。因 尤庵宋先生
而迹弥显。惜乎公前之不幸不及夫子。后之又不幸不能见知于先生。以至于今泯泯也。虽然。笋不以石压而终不出 (第 607H 页)
军资监主簿。 赠吏曹参判。生讳镒。平市署令。 赠吏曹参判。公高祖也。曾祖讳逢源。号坡西。执德甚刚。为 尤庵宋先生
所敬重。卒官同知中枢府事。祖讳楷郡守。考讳荣福。以辛丑建 储时承旨。为凶党所仇疾。执公前请去尹宣举先 …… (第 637L 页)
。以格我 三帝之英灵。以副我 先朝命名之本意。为事如此。又何以服骄虏之心。而免被发左衽之厄哉。先正臣 宋时烈
临命。戒其门人子孙死勿失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臣有感于斯言。并以为献。疏入。 英庙震怒。闭门不听政者 …… (第 639H 页)
辨其悖。其略曰。臣师文正公臣李縡。姿质纯粹。聪明卓绝。进自科第。早决勇退。专心斯道。知行两尽。先正臣 宋时烈。
即其一生所尊仰。而若其全体大用之学。实由于自得之妙。非由师受者。世之所共知也。故参判臣李翔。臣师从祖 (第 643L 页)
者五世。而教官则三世也。五代祖鸥浦公讳万甲。气节著于仁祖朝。高祖讳星汉 赠参议早卒。曾祖讳硕佐教官。 尤庵宋先生
称其文行。祖讳浚监役。著洞玄易。玩世不仕。考讳蔘以经行荐拜翊卫。妣蔚山朴氏。进士塾之女。配镇川宋氏。 (第 533H 页)
也。亦不幸四十九而卒。有成牛溪浑。与栗谷并时齐名。其后有金沙溪长生益阐礼学。毫分缕析。条理灿然。其后 宋尤庵时烈,
宋同春浚吉同时倡道。 (第 145L 页)
尤庵
享年最久。尊尚春秋。圃隐以下诸贤。皆从祀本国圣庙。文章则新罗有崔孤云致远。唐时入中国登科。后居高骈幕 (第 145L 页)
皆有遗爱。尝受小学书于家庭。年九十以卒。其持己治家。未尝一日离于小学。自佐郎二世。皆葬广州之鹤野。而 宋尤庵时烈。
为慕庵之碑。称道其贤。元俊有二子。季曰敏厚。沉深有志。不屑公车。三十断科屋。后仕至荣川,沃川郡守。荣 (第 320L 页)
之工。必有所一览洞析之道。臣敢只据其彼此实迹。不加毫末而的陈之。惟 圣上恕其狂僭而试垂察焉。尹拯之于 宋时烈。
师生之义。不得保其终始者。盖以父子恩重。师生义合。不可以义夺恩。有不得两全故也。父子师生。不可两全。 (第 42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