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官承诏勒铭沈碧
词曰
太华北足长河东肘总粹阴灵妃德储后呜美玉佩烱
光金钮贵嫔长姨宠王从母永诀上宾死 孝哀 亲顾怀
孺子忍别天人昔贞万国今抚百神泉灯我夜宫树他
春陵(集作/陆非)麦秀兮渐渐陇月生兮纤纤霸岸(集 (第 14b 页)
词曰
太华北足长河东肘总粹阴灵妃德储后呜美玉佩烱
光金钮贵嫔长姨宠王从母永诀上宾死 孝哀 亲顾怀
孺子忍别天人昔贞万国今抚百神泉灯我夜宫树他
春陵(集作/陆非)麦秀兮渐渐陇月生兮纤纤霸岸(集 (第 14b 页)
明帝正嗣统诏
礼皇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
议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 哀
帝 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或误时朝既尊恭
皇立庙京都又宠蕃妾使比长信叙昭穆于前殿并四
位于东宫僣差无 (第 4b 页)
礼皇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
议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 哀
帝 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或误时朝既尊恭
皇立庙京都又宠蕃妾使比长信叙昭穆于前殿并四
位于东宫僣差无 (第 4b 页)
移属县(法雄/)
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
不扰皆繇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
记到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移书让太常博士(刘歆/)
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
列于学官 哀帝 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儒博 (第 2b 页)
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
不扰皆繇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
记到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移书让太常博士(刘歆/)
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
列于学官 哀帝 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儒博 (第 2b 页)
正典礼疏(张孚敬/)
臣切谓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养伏惟皇上应天顺人嗣登大宝乃即敕议追尊兴
献王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此诚孝子之心有
不能自巳者也兹者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
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太王兴献王
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太妃者然不过拘执 汉定陶王 宋 …… (第 24a 页)
汉之 哀帝 宋之英宗乃 (第 25a 页)
定陶王 濮王之子当时成帝仁
宗无子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尚为人后者
也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 …… (第 25a 页)
庙议疏(张孚敬/)
臣伏惟皇上以大孝之心议尊亲之典初因廷臣执论
聚讼四年更诏三遍盖自汉宋以来之君所不决之疑
至皇上决之所未成之礼至皇上成之真可谓洗千古
之陋垂百王之法者也是以新诏传宣愚氓丕应盖礼
必如此然后合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也兹光禄
寺署丞何渊妄肆浮言破坏成礼称献皇帝为所自出
之帝请立世室列祀太庙此何言也臣与廷臣抗论之
初即曰当别为兴献王立庙京师又曰别立祢庙不干
正统此非臣一人之议天下万世之公议也今何渊以
献皇帝为所自出之帝比之今之德祖请立世室比之
周文王武王不经甚矣皇上聪明中正谅已察之兹言
也上干九庙之威监下骇四海之人心臣不敢不为皇
上言之昔 汉哀帝 追尊父定陶共王为共皇帝立寝庙
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是为干纪乱统人到于今非 (第 28a 页)
臣切谓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养伏惟皇上应天顺人嗣登大宝乃即敕议追尊兴
献王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此诚孝子之心有
不能自巳者也兹者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
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太王兴献王
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太妃者然不过拘执 汉定陶王 宋 …… (第 24a 页)
汉之 哀帝 宋之英宗乃 (第 25a 页)
定陶王 濮王之子当时成帝仁
宗无子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尚为人后者
也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 …… (第 25a 页)
庙议疏(张孚敬/)
臣伏惟皇上以大孝之心议尊亲之典初因廷臣执论
聚讼四年更诏三遍盖自汉宋以来之君所不决之疑
至皇上决之所未成之礼至皇上成之真可谓洗千古
之陋垂百王之法者也是以新诏传宣愚氓丕应盖礼
必如此然后合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也兹光禄
寺署丞何渊妄肆浮言破坏成礼称献皇帝为所自出
之帝请立世室列祀太庙此何言也臣与廷臣抗论之
初即曰当别为兴献王立庙京师又曰别立祢庙不干
正统此非臣一人之议天下万世之公议也今何渊以
献皇帝为所自出之帝比之今之德祖请立世室比之
周文王武王不经甚矣皇上聪明中正谅已察之兹言
也上干九庙之威监下骇四海之人心臣不敢不为皇
上言之昔 汉哀帝 追尊父定陶共王为共皇帝立寝庙
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是为干纪乱统人到于今非 (第 28a 页)
史公
诸子书大将军白不许语在东平王传斿亦早卒有子
曰嗣显名当世稚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方直自守成帝
季年立 定陶王 为太子数遣中盾请问近臣稚独不敢
答哀帝即位出稚为西河属国都尉迁广平相王莽少
与稚兄弟同列友善兄事斿而 (第 18a 页)
诸子书大将军白不许语在东平王传斿亦早卒有子
曰嗣显名当世稚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方直自守成帝
季年立 定陶王 为太子数遣中盾请问近臣稚独不敢
答哀帝即位出稚为西河属国都尉迁广平相王莽少
与稚兄弟同列友善兄事斿而 (第 18a 页)
汉光武(宋范蔚宗/本卷同)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
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
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
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
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
元年称 陈圣刘太平皇帝 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
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
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 (第 1b 页)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
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
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
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
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
元年称 陈圣刘太平皇帝 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
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
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 (第 1b 页)
之意也故使其声平其
容和下不思上之声君不欲臣之色上下不争而忠义
成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汉哀帝
不好音罢省乐府而不知制正礼乐法不修淫声遂起
张放淳于长骄纵过度丙疆景武当益(或作/富溢)于世罢乐 (第 18b 页)
容和下不思上之声君不欲臣之色上下不争而忠义
成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汉哀帝
不好音罢省乐府而不知制正礼乐法不修淫声遂起
张放淳于长骄纵过度丙疆景武当益(或作/富溢)于世罢乐 (第 18b 页)
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林卿因
亡命众庶欢哗以为实死成帝太后以卬成太后爱林
卿故闻之涕泣为言 哀帝 哀帝问状而善之迁并陇西
太守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
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閤自责终不大言郡 (第 24a 页)
亡命众庶欢哗以为实死成帝太后以卬成太后爱林
卿故闻之涕泣为言 哀帝 哀帝问状而善之迁并陇西
太守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
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閤自责终不大言郡 (第 24a 页)
正典礼疏(张孚敬/)
臣窃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养伏惟皇上应天顺人嗣登大宝乃即敇议追尊兴
献玉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此诚孝子之心有
不能自已者也兹者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
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
妃为皇叔母兴献大王妃者然不过拘执 汉定陶王 宋
濮王故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复顾其私亲之说
耳伏承圣谕以此礼事体重大令博求典故务合至当
之论臣有 …… (第 1b 页)
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圣人缘人
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夫汉
之 哀帝 宋之英宗乃 (第 2a 页)
定陶王 濮王之子当时成帝仁宗
无子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尚为人后者也
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 …… (第 2a 页)
上言之昔 汉哀帝 追尊父定陶共王为共皇帝立寝庙
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是为干纪乱统人到于今非
之今何渊请入献皇帝主于太庙 (第 5b 页)
臣窃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养伏惟皇上应天顺人嗣登大宝乃即敇议追尊兴
献玉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此诚孝子之心有
不能自已者也兹者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
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
妃为皇叔母兴献大王妃者然不过拘执 汉定陶王 宋
濮王故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复顾其私亲之说
耳伏承圣谕以此礼事体重大令博求典故务合至当
之论臣有 …… (第 1b 页)
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圣人缘人
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夫汉
之 哀帝 宋之英宗乃 (第 2a 页)
定陶王 濮王之子当时成帝仁宗
无子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尚为人后者也
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 …… (第 2a 页)
上言之昔 汉哀帝 追尊父定陶共王为共皇帝立寝庙
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是为干纪乱统人到于今非
之今何渊请入献皇帝主于太庙 (第 5b 页)
拓落
不观非圣之书何为复作符命前后自相诋误永始四
年王商秉政初不与丁传同时课其生平雄卒丙辰未
尝得事 哀帝 下至丁丑二十二年莽乃篡汉为莽大夫
校书投阁者果何人耶虽然误与诬未可必也稽康传
高士雄本与董仲舒同科康 (第 20b 页)
不观非圣之书何为复作符命前后自相诋误永始四
年王商秉政初不与丁传同时课其生平雄卒丙辰未
尝得事 哀帝 下至丁丑二十二年莽乃篡汉为莽大夫
校书投阁者果何人耶虽然误与诬未可必也稽康传
高士雄本与董仲舒同科康 (第 20b 页)
意也故
使其声平其容和下不思上之声君不欲臣之色上下
不争而忠义成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
声作 汉哀帝 不好音罢省乐府而不知制正礼乐法不
脩淫声遂起张放淳于长骄纵过度丙疆景武富溢于
世罢乐之后下移踰肆身不 (第 25a 页)
使其声平其容和下不思上之声君不欲臣之色上下
不争而忠义成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
声作 汉哀帝 不好音罢省乐府而不知制正礼乐法不
脩淫声遂起张放淳于长骄纵过度丙疆景武富溢于
世罢乐之后下移踰肆身不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