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进承天大志表(张居正/)
臣某等钦奉圣旨纂修承天大志书成谨奉表上进者
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王业始基而弘一
统丕昭长发之祥圣人受命而抚万邦茂应中兴之运
勋华恊德谟烈重光爰裒辑以成书用垂贻而作范窃
惟帝图肇启固锡祚之自天王气独钟必毓灵之有地
黄帝本轩丘而立号神农由姜水而宅尊姬箓将昌泽
豫培于丰芭汉基既建念仍注于枌榆振古如兹于今
为盛惟承天之封域实南土之奥区禹别荆州躔鹑火
而幅员斯广熊开楚甸标樠木而疆宇滋雄川岳储精
贞元遘会我 睿宗献皇帝 圣修王度迈至德于周文慈
孝献皇后内治母仪嗣徽音于太姒胙之赤土王此大
邦式国刑家根本布二南之化积高累厚 (第 18b 页)
臣某等钦奉圣旨纂修承天大志书成谨奉表上进者
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王业始基而弘一
统丕昭长发之祥圣人受命而抚万邦茂应中兴之运
勋华恊德谟烈重光爰裒辑以成书用垂贻而作范窃
惟帝图肇启固锡祚之自天王气独钟必毓灵之有地
黄帝本轩丘而立号神农由姜水而宅尊姬箓将昌泽
豫培于丰芭汉基既建念仍注于枌榆振古如兹于今
为盛惟承天之封域实南土之奥区禹别荆州躔鹑火
而幅员斯广熊开楚甸标樠木而疆宇滋雄川岳储精
贞元遘会我 睿宗献皇帝 圣修王度迈至德于周文慈
孝献皇后内治母仪嗣徽音于太姒胙之赤土王此大
邦式国刑家根本布二南之化积高累厚 (第 18b 页)
以日易月之制恐非躬行率先之孝臣是以知陛下
之心必不能若是已也臣闻陛下之在蒲邸天启仲慧
尚能力持丧纪于 睿宗献皇帝 之上宾乃今不得行于
大行章圣皇太后是圣人在天子之位反不能议礼制
度考文臣是以知陛下之心必不能若是已也 (第 10b 页)
之心必不能若是已也臣闻陛下之在蒲邸天启仲慧
尚能力持丧纪于 睿宗献皇帝 之上宾乃今不得行于
大行章圣皇太后是圣人在天子之位反不能议礼制
度考文臣是以知陛下之心必不能若是已也 (第 10b 页)
拟中元节追荐皇考皇妣赞馔文偈四首
伏以节届中秋灏气应星枢之运天垂普度孝诚感霜
露之期睹大火以西流万宝将隆而图报俨英灵之如
在一心有象以思成谨运真香虔诚上启钦惟 睿宗献
皇帝
与天为体陟降恒妙乎帝旁隔世如生音容每瞻
乎法座章圣献皇后厚德承乾懿阃存万年之鉴圣慈
裕后祥光延百代之 (第 6a 页)
伏以节届中秋灏气应星枢之运天垂普度孝诚感霜
露之期睹大火以西流万宝将隆而图报俨英灵之如
在一心有象以思成谨运真香虔诚上启钦惟 睿宗献
皇帝
乎法座章圣献皇后厚德承乾懿阃存万年之鉴圣慈
裕后祥光延百代之 (第 6a 页)
臣何所援据。谓 懿敬宜称宗也。皇明建文皇帝。尊其父懿文太子。为兴宗康皇帝。嘉靖皇帝。尊其父兴献王。为 睿宗献皇帝。
皆系元武宗以后之事。则追王称宗之昉于丽元。灼然无疑。四臣所据。其不在于丽元乎。呜呼惜哉。〇原夫追崇之 …… (第 422L 页)
谥怀简。颂诰命。 上议大臣。始加上庙号。行祔庙礼。 大王大妃教以当从兄弟之序。诸大臣议同。遂奉序于 睿宗 室右。(出国朝宝鉴。)
(第 424H 页)
臣谨案称宗入庙之非古礼。臣前既言之矣。唯是追王之例。当时已引丽朝。则其竟称宗。亦不过以高丽之追崇安宗。为一部龟鉴矣。可胜惜哉。汉哀帝汉安帝。虽有追崇之失。而犹未尚(一作尝)称宗入庙。盍一讲究。以求至当之道理也。
臣谨案庙次之在 睿宗 右。是又何据也。太庙跻僖公。孔子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谓僖公虽兄。闵公虽弟。而闵公先已为君。故以闵 (第 424L 页)
为君父。以僖为臣子也。夏父弗忌、臧文仲。千古不免逆祀之咎。曾谓我国家文物彬彬。亦不免斯咎乎。当时议者。必以为 懿敬之在东宫也。 睿宗 事之以贰君。与鲁之闵、僖有间。不知大名所分。唯在天位之先后。馀不可问也。 (第 424L 页)
睿宗 之祭 懿敬也。自称曰国王。不称曰嗣王。则是以君而临臣也。 (第 424L 页)
睿宗 平日用君临之礼。而一朝序其昭穆。降 (第 424L 页)
睿宗 而左之。升懿敬而右之。其与闵、僖之事。何以异矣。称宗祔庙。本非古圣人之礼。故其仪节之动辄挂碍如此。然 …… (第 424L 页)
野史云。 成宗六年。始有祔庙之议。院相韩明浍及台谏。皆以为不可。李坡、孙舜孝。尤执不可。李承召、任元浚以为宜祔。丙申春将祔庙。 睿宗 以弟而受命在先。 德宗以兄而追封于后。庙位次序。命议于朝。院相以为当从受命先后。礼判李承召、参判李克 …… (第 424L 页)
所宜戒者也。〇臣谨案嘉靖三年。杨慎等争兴献事。撼门大哭。一时千馀人。皆被诛窜。嘉靖十七年。尊献皇帝为 睿宗。 祔于太庙。配于上帝。下距我 宣祖元年。已三十年矣。先正之疏。其有所凿矣。贤臣先事之戒。若是其严。法语 …… (第 425H 页)
实俱舛。于是乎非礼也。统者。君统也。属者。亲属也。以统则 太祖、定宗、太宗、世宗、文宗、端宗、世祖、 睿宗 、成宗、中宗、仁宗、明宗、宣祖。以至仁祖。圣圣相承。凡十四世也。以属则 太祖、太宗、世宗、世祖、懿敬 …… (第 427L 页)
。无以为礼。若必以考位之旷阙。而思所以实之。则抑将以考位之稠叠。而思所以去之乎。 定宗、文宗、端宗、 睿宗 、仁宗、明宗将以其血脉之无所传。而不得为先圣先王乎。君统之不可干。犹圣统之不可苟。躬践大位。然后得居 …… (第 427L 页)
臣谨案我邦崔相之议。正与璁、萼之义同。
是日敕曰。朕本生父母已有尊称。仍于奉先殿侧。别立一室。尽朕追慕之情。礼部尚书汪俊上议曰。皇上入奉大宗。不得祭小宗。为本生父立庙大内。从古所无。惟汉哀帝尝为共王立庙京师。师丹以为不可。请于安陆庙增饰。为百世不迁之庙。俟他袭封 兴王 子孙。世世奉享。陛下岁时遣官祭祀。亦足以伸至情矣。〇吏部尚书乔宇等复奏曰。皇上圣睿。于宗法大小。必洞 …… (第 434L 页)
父祖者。周公之礼也。藩王入承者。岂得援此为例严嵩之言也。
九月辛巳。奉太宗文皇帝为成祖。皇考献皇帝为 睿宗。 癸未祔皇考于太庙。辛卯大飨上帝于玄极殿。奉 (第 439L 页)
睿宗 配享。
臣谨案太宗之尊为成祖者。孝经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太宗为宗祀。则太宗当配帝。故推而 (第 439L 页)
上之。令离宗位。乃以 睿宗 居宗祀以配帝也。唯天唯祖宗。其肯受之乎。太庙之火有所召矣。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时久旸不雨。是日 …… (第 439L 页)
。无复金鸡。此世宗。乏锡类之仁。亦璁、萼诸人。无休休之量也。〇又曰。丰坊倡议。严嵩附和。严父之说兴。 睿宗 之号进。孝宗几疑逼宫。武庙嫌跻新鬼。以明察始。以丰祢终。盖丰坊。固子政之刘歆。严嵩。实议礼之林甫。善 (第 440L 页)
谥怀简。颂诰命。 上议大臣。始加上庙号。行祔庙礼。 大王大妃教以当从兄弟之序。诸大臣议同。遂奉序于 睿宗 室右。(出国朝宝鉴。)
(第 424H 页)
臣谨案称宗入庙之非古礼。臣前既言之矣。唯是追王之例。当时已引丽朝。则其竟称宗。亦不过以高丽之追崇安宗。为一部龟鉴矣。可胜惜哉。汉哀帝汉安帝。虽有追崇之失。而犹未尚(一作尝)称宗入庙。盍一讲究。以求至当之道理也。
臣谨案庙次之在 睿宗 右。是又何据也。太庙跻僖公。孔子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谓僖公虽兄。闵公虽弟。而闵公先已为君。故以闵 (第 424L 页)
为君父。以僖为臣子也。夏父弗忌、臧文仲。千古不免逆祀之咎。曾谓我国家文物彬彬。亦不免斯咎乎。当时议者。必以为 懿敬之在东宫也。 睿宗 事之以贰君。与鲁之闵、僖有间。不知大名所分。唯在天位之先后。馀不可问也。 (第 424L 页)
睿宗 之祭 懿敬也。自称曰国王。不称曰嗣王。则是以君而临臣也。 (第 424L 页)
睿宗 平日用君临之礼。而一朝序其昭穆。降 (第 424L 页)
睿宗 而左之。升懿敬而右之。其与闵、僖之事。何以异矣。称宗祔庙。本非古圣人之礼。故其仪节之动辄挂碍如此。然 …… (第 424L 页)
野史云。 成宗六年。始有祔庙之议。院相韩明浍及台谏。皆以为不可。李坡、孙舜孝。尤执不可。李承召、任元浚以为宜祔。丙申春将祔庙。 睿宗 以弟而受命在先。 德宗以兄而追封于后。庙位次序。命议于朝。院相以为当从受命先后。礼判李承召、参判李克 …… (第 424L 页)
所宜戒者也。〇臣谨案嘉靖三年。杨慎等争兴献事。撼门大哭。一时千馀人。皆被诛窜。嘉靖十七年。尊献皇帝为 睿宗。 祔于太庙。配于上帝。下距我 宣祖元年。已三十年矣。先正之疏。其有所凿矣。贤臣先事之戒。若是其严。法语 …… (第 425H 页)
实俱舛。于是乎非礼也。统者。君统也。属者。亲属也。以统则 太祖、定宗、太宗、世宗、文宗、端宗、世祖、 睿宗 、成宗、中宗、仁宗、明宗、宣祖。以至仁祖。圣圣相承。凡十四世也。以属则 太祖、太宗、世宗、世祖、懿敬 …… (第 427L 页)
。无以为礼。若必以考位之旷阙。而思所以实之。则抑将以考位之稠叠。而思所以去之乎。 定宗、文宗、端宗、 睿宗 、仁宗、明宗将以其血脉之无所传。而不得为先圣先王乎。君统之不可干。犹圣统之不可苟。躬践大位。然后得居 …… (第 427L 页)
臣谨案我邦崔相之议。正与璁、萼之义同。
是日敕曰。朕本生父母已有尊称。仍于奉先殿侧。别立一室。尽朕追慕之情。礼部尚书汪俊上议曰。皇上入奉大宗。不得祭小宗。为本生父立庙大内。从古所无。惟汉哀帝尝为共王立庙京师。师丹以为不可。请于安陆庙增饰。为百世不迁之庙。俟他袭封 兴王 子孙。世世奉享。陛下岁时遣官祭祀。亦足以伸至情矣。〇吏部尚书乔宇等复奏曰。皇上圣睿。于宗法大小。必洞 …… (第 434L 页)
父祖者。周公之礼也。藩王入承者。岂得援此为例严嵩之言也。
九月辛巳。奉太宗文皇帝为成祖。皇考献皇帝为 睿宗。 癸未祔皇考于太庙。辛卯大飨上帝于玄极殿。奉 (第 439L 页)
睿宗 配享。
臣谨案太宗之尊为成祖者。孝经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太宗为宗祀。则太宗当配帝。故推而 (第 439L 页)
上之。令离宗位。乃以 睿宗 居宗祀以配帝也。唯天唯祖宗。其肯受之乎。太庙之火有所召矣。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时久旸不雨。是日 …… (第 439L 页)
。无复金鸡。此世宗。乏锡类之仁。亦璁、萼诸人。无休休之量也。〇又曰。丰坊倡议。严嵩附和。严父之说兴。 睿宗 之号进。孝宗几疑逼宫。武庙嫌跻新鬼。以明察始。以丰祢终。盖丰坊。固子政之刘歆。严嵩。实议礼之林甫。善 (第 440L 页)
诸王, 功臣, 外戚, 宰辅, 七卿。
列传二百二十卷
后妃(太祖孝 高皇后等四十三后妃。) 兴宗孝康皇帝(孝康皇后吕太后。) 睿宗献皇帝(献皇后。) 诸王(宗室十五王。 太祖诸子二十五。 兴宗诸子四。 惠帝诸子二。 成祖诸子三。 仁宗诸子九。 英宗 (第 278L 页)
诸子七。 景帝子一。 宪宗诸子十。 孝宗子一。 世宗诸子七。 穆宗诸子三。 神宗诸子六。 光宗诸子五。 熹宗诸子三。 庄烈帝诸子六。) 公主(仁祖二女。 太祖十六女。 兴宗四女。 成祖五女。 仁宗七女。 宣宗二女。 英宗八女。 景帝一女。 宪宗五女。 孝宗三女。 睿宗 二女。 世宗五女。 穆宗六女。 神宗十女。 光宗九女。 熹宗二女。 庄烈帝六女。) 郭子兴等一千三百 (第 278L 页)
列传二百二十卷
后妃(太祖孝 高皇后等四十三后妃。) 兴宗孝康皇帝(孝康皇后吕太后。) 睿宗献皇帝(献皇后。) 诸王(宗室十五王。 太祖诸子二十五。 兴宗诸子四。 惠帝诸子二。 成祖诸子三。 仁宗诸子九。 英宗 (第 278L 页)
诸子七。 景帝子一。 宪宗诸子十。 孝宗子一。 世宗诸子七。 穆宗诸子三。 神宗诸子六。 光宗诸子五。 熹宗诸子三。 庄烈帝诸子六。) 公主(仁祖二女。 太祖十六女。 兴宗四女。 成祖五女。 仁宗七女。 宣宗二女。 英宗八女。 景帝一女。 宪宗五女。 孝宗三女。 睿宗 二女。 世宗五女。 穆宗六女。 神宗十女。 光宗九女。 熹宗二女。 庄烈帝六女。) 郭子兴等一千三百 (第 278L 页)
年壬寅。通事金荣俊。赍誊黄以来。)
追崇之典(嘉靖十七年戊戌。尊太宗文皇帝为成祖文皇帝。皇考献皇帝为 睿宗献皇帝。 祔太庙。)
东朝陟遐(嘉靖二十年辛丑七月。昭圣皇太后崩。)
上号之纶(案世宗皇帝。既尊太宗及皇考。又 (第 415H 页)
追崇之典(嘉靖十七年戊戌。尊太宗文皇帝为成祖文皇帝。皇考献皇帝为 睿宗献皇帝。 祔太庙。)
东朝陟遐(嘉靖二十年辛丑七月。昭圣皇太后崩。)
上号之纶(案世宗皇帝。既尊太宗及皇考。又 (第 41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