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先生所著也先生著此书颛心屏气以纩塞其耳
然后执笔书成去其纩两耳聋矣先辈专勤如此虽
可重亦可哂也今门下所撰述纵横千古可以废口
游夏辙简谈赵而乃沿袭流俗夹杂讲章徒为赵先
生瑱耳之物而巳岂不可为叹息哉倘门下不弃瞽
言慨然改正芟削芜梗节为一书仆虽老耄尚当温
绎旧闻悉意而为之序如其不然毕竟以举业为主
经义为客则仆之斯言或可命侍史缮写置之末简
使世之君子有习其读而不欲竟者或将为之决眦
拭目蹶然而兴起也岁在丙申五月五日某再拜
与吴江 潘力田 书
春时枉顾深慰契阔老人衰病头脑冬烘不遑攀留
信宿扣击绪论别后思之重以为悔伏读国史考异
援据周详辨析 (第 13b 页)
然后执笔书成去其纩两耳聋矣先辈专勤如此虽
可重亦可哂也今门下所撰述纵横千古可以废口
游夏辙简谈赵而乃沿袭流俗夹杂讲章徒为赵先
生瑱耳之物而巳岂不可为叹息哉倘门下不弃瞽
言慨然改正芟削芜梗节为一书仆虽老耄尚当温
绎旧闻悉意而为之序如其不然毕竟以举业为主
经义为客则仆之斯言或可命侍史缮写置之末简
使世之君子有习其读而不欲竟者或将为之决眦
拭目蹶然而兴起也岁在丙申五月五日某再拜
与吴江 潘力田 书
春时枉顾深慰契阔老人衰病头脑冬烘不遑攀留
信宿扣击绪论别后思之重以为悔伏读国史考异
援据周详辨析 (第 13b 页)
良不减于足下刋定之役互
为订之其信于后世必也长夏端居幸为点笔以代
拭汗新秋得辍简见示幸甚
复吴江 潘力田 书
手教盈𥿄详论实录辨證此鄙人未成之书亦国史
未了之案考异刋正实获我心何自有操戈入室之
嫌唱此论者 (第 11b 页)
为订之其信于后世必也长夏端居幸为点笔以代
拭汗新秋得辍简见示幸甚
复吴江 潘力田 书
手教盈𥿄详论实录辨證此鄙人未成之书亦国史
未了之案考异刋正实获我心何自有操戈入室之
嫌唱此论者 (第 11b 页)
自笑
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呼僮向晓牵长
辔觅妪先冬绽故衣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
山薇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
詶归祚明戴笠王仍 潘柽章 四子韭溪草堂联
句见怀二十韵
异地逢冬节同人会韭溪苍凉悲一别廓落想孤栖
刻烛初分韵抽毫亦共题雪装 (第 6b 页)
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呼僮向晓牵长
辔觅妪先冬绽故衣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
山薇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
詶归祚明戴笠王仍 潘柽章 四子韭溪草堂联
句见怀二十韵
异地逢冬节同人会韭溪苍凉悲一别廓落想孤栖
刻烛初分韵抽毫亦共题雪装 (第 6b 页)
詶史庶常可程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书序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黄氏日钞柳子厚平淮夷雅威/命是荷音何注引左传昭七年弗克负荷平声按后汉书班超传赞魏嵇康)
(答二郭诗晋潘岳河阳县作/刘琨答卢谌诗并作平声)
汾州祭吴炎 潘柽章 二节士
露下空林百草残临风有恸奠椒兰韭溪(二子/所居)血化幽
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 (第 6a 页)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书序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黄氏日钞柳子厚平淮夷雅威/命是荷音何注引左传昭七年弗克负荷平声按后汉书班超传赞魏嵇康)
(答二郭诗晋潘岳河阳县作/刘琨答卢谌诗并作平声)
汾州祭吴炎 潘柽章 二节士
露下空林百草残临风有恸奠椒兰韭溪(二子/所居)血化幽
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 (第 6a 页)
书吴潘二子事
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
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每一帝崩修实录
则请前一朝之书出之以相对勘非是莫得见者人
间所传止有太祖实录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
而史学因以废失正德以后始有纂为一书附于野
史者大抵草泽之所闻与事实绝远而反行于世世
之不见实录者从而信之万㦄中天子荡然无讳于
是实录稍稍传写流布至于光宗而十六朝之事具
全然其卷帙重大非士大夫累数千金之家不能购
以是野史日盛而谬悠之谈遍于海内苏之吴江有
吴炎 潘柽章 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
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
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 …… (第 19b 页)
山阳王君墓志铭
往余在吴中常郁郁无所交出门至于淮上临河不
度徬徨者久之因与其地之贤人长者相结而王君
起田最与余善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王君
与余同年月生而长余二十馀日其行事虽不同而
意相得凡余心之所存及其是非好恶无不同者虽
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
也生八岁而孤事母孝事其兄恭其居财也有让少
为帖括之学及中年遂闭户不试家颇饶每受人之
负折劵不较以是其产稍落而四方宾客至者未尝
不与之周旋当余在太原而余友 潘力田 死于杭系
累其妻子以北少弟耒年十八孑身走燕都介余一
苍头以见王君王君曰我固闻之宁人尝与我言 (第 23a 页)
潘
君力田 贤士也不幸以非命终而宁人之友之弟则
犹之吾弟也迎而舍之比其归也则曰家破矣可奈 (第 23a 页)
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
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每一帝崩修实录
则请前一朝之书出之以相对勘非是莫得见者人
间所传止有太祖实录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
而史学因以废失正德以后始有纂为一书附于野
史者大抵草泽之所闻与事实绝远而反行于世世
之不见实录者从而信之万㦄中天子荡然无讳于
是实录稍稍传写流布至于光宗而十六朝之事具
全然其卷帙重大非士大夫累数千金之家不能购
以是野史日盛而谬悠之谈遍于海内苏之吴江有
吴炎 潘柽章 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
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
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 …… (第 19b 页)
山阳王君墓志铭
往余在吴中常郁郁无所交出门至于淮上临河不
度徬徨者久之因与其地之贤人长者相结而王君
起田最与余善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王君
与余同年月生而长余二十馀日其行事虽不同而
意相得凡余心之所存及其是非好恶无不同者虽
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
也生八岁而孤事母孝事其兄恭其居财也有让少
为帖括之学及中年遂闭户不试家颇饶每受人之
负折劵不较以是其产稍落而四方宾客至者未尝
不与之周旋当余在太原而余友 潘力田 死于杭系
累其妻子以北少弟耒年十八孑身走燕都介余一
苍头以见王君王君曰我固闻之宁人尝与我言 (第 23a 页)
潘
君力田 贤士也不幸以非命终而宁人之友之弟则
犹之吾弟也迎而舍之比其归也则曰家破矣可奈 (第 23a 页)
。存者耒也。(朱彝尊撰墓志。)
潘章
章字更生。吴江人。有力田馀稿。(朱彝尊明诗综。)
吴愧庵名炎。 潘力田 名柽章。才望相埒。康熙癸卯二月。同以吏事株连。逮系虎林军营。吴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缧绁过。唾壶敲 …… (第 262L 页)
南山此去躬耕好。未可重题酒后诗。是岁五月。潘与吴。俱磔于杭之弼教坊。同死者二百馀人。(钮琇觚剩。) 潘柽章 著述甚富。悉于被系时遗亡。间有留之故人家者。因其罹法甚酷。辄废匿之。如杜诗博议一书,朱长儒笺注。多所 …… (第 262L 页)
吴炎字赤溟。江南吴江人。(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吴愧庵炎。 潘力田柽章。 康熙癸卯。同以吏事株连。同死者二百馀人。先一日。吴语其弟曰。我辈必罹极刑。而血肉狼藉。岂能辨识。汝但 (第 263H 页)
潘章
章字更生。吴江人。有力田馀稿。(朱彝尊明诗综。)
吴愧庵名炎。 潘力田 名柽章。才望相埒。康熙癸卯二月。同以吏事株连。逮系虎林军营。吴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缧绁过。唾壶敲 …… (第 262L 页)
南山此去躬耕好。未可重题酒后诗。是岁五月。潘与吴。俱磔于杭之弼教坊。同死者二百馀人。(钮琇觚剩。) 潘柽章 著述甚富。悉于被系时遗亡。间有留之故人家者。因其罹法甚酷。辄废匿之。如杜诗博议一书,朱长儒笺注。多所 …… (第 262L 页)
吴炎字赤溟。江南吴江人。(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吴愧庵炎。 潘力田柽章。 康熙癸卯。同以吏事株连。同死者二百馀人。先一日。吴语其弟曰。我辈必罹极刑。而血肉狼藉。岂能辨识。汝但 (第 263H 页)
也。若此者,方可谓之用事精切。东坡而后,则推亭林,取材经史,无事新奇奥博,而自然雅切。其《汾州祭吴炎 潘柽章
二节士》诗云:「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用《宋书·孝义传》潘综、吴逵事。盖太守王韶之举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