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词标文苑科策(光宅/元年)
问朕闻北辰端扆伫众彦以经邦南面居尊俟群材而
纬俗是知九官分职薰风之咏载敷八 元匡
朝就日之
规方远历选列辟遐考前脩并建明扬之躅式广旁求
之义故康衢扣角授相越于齐班海上牧羊封侯超于
(第 15a 页)
省臣能禁止紏劾之孝文时中尉李彪以刚直闻事多
专恣尚书左仆射李冲列其罪恶有司奏当大辟诏除
名明帝初中尉 元匡
欲攻尚书令元澄澄奏其罪恶亦
处死刑诏除名前后二十年内事也然冲与澄自劾彪 (第 18a 页)
  龙英州在府治北二百一十里东抵养利界西抵上映
峒界南抵交趾界北抵向武界旧名英山宋为峒元为
州𨽻太平路明因焉洪武元年土官赵世贤归附授世
袭知州割上怀州地入其版图以流官吏目佐之(土官底簿
参旧通志云龙英赵氏元时有赵斗南元龄忠顺世全世坚相继袭官明洪武元年元龄子世贤归附授知州
十二年世贤死子人忠袭三十五年人忠死子武威袭武威死子崇森袭宣德八年崇森死弟崇彬袭景泰四

年崇彬死子文荣袭被贼射伤天顺八年子万宁未袭死子
元匡
(第 34a 页)
元匡
死弟元瓒袭元瓒死无子弟元宝袭)
结安州在府治东北二百二十里东抵都结界西抵镇
远界南抵龙英界北抵佶伦界 (第 34a 页)
 也

通鉴魏中尉 元匡
劾于忠专恣云观其此意欲以无上
 自处旧唐上官婉儿为太子所索大呼曰观其此意
 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周书 (第 10a 页)
问。朕闻北辰端扆。伫众彦以经邦。南面居尊。俟偫材而纬
俗。是知九官分职。薰风之咏载敷。八 元匡
朝。就日之规方
远。历选列辟。遐考前修。并建明扬之躅。式广[:-9AF5:⿱亠⿹包方]求之义。 (第 15b 页)
问。朕闻北辰端扆。伫众彦以经邦。南面居尊。俟偫材而伟
俗。是知九官分职。薰风之咏载敷。八 元匡
朝。就日之规方
远。历选列辟。遐考前修。并建明扬之躅。式广旁求之义。故
康衢扣角。授相越于齐班。海上 (第 17a 页)
验决。必令权衡得中,令寸龠不舛。(《魏书·广平王洛侯附传》。第五子匡屡请更权衡不已,于是诏。) 元匡
袭封东平郡王诏

  故广平殇王洛侯,体自恭宗,茂年薨殒,国除祀废,不祀忽诸。匡亲同若子,私继岁久
六通□嘱□□值遇□□早登十地,又愿居□□□□祥熙□永作山河,□□□世一切含生,普同斯愿。(碑拓本。)

元匡
  匡字建扶,晃第二子,新成之第五子,出后广平王洛侯。宣武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除肆州刺史
,泽及百司,企春望荣,内外同庆。至于赏陟,不及守宰,迩来十年,冤讼不绝。封回自镇远、安州入为太尉长史 ,元
匡自征虏、恒州入作宗卿,二人迁授,并在先诏。应蒙之理,备在于斯。兼州佐停私之徒,陪臣郡丞之例,尚蒙天
(《魏书·礼志》二。熙平二年三月,北海王雍、清河王怿、广平王怀、任域王澄、胡国珍、崔光等议。) 停元
匡所制尺度议

  伏惟高祖创改,权量已定,匡今新造,微有参差。且匡云所造尺度,与《汉志》王莽权斛
敷奏其功。时太常卿刘芳以崇所作体制差舛,不合古义,请更修营,被旨听许。芳又厘综,久而申呈,时故东平王 元匡
共相论驳,各树朋党,争竞纷纶,竟无底定。及孝昌已后,世属艰虞,内难孔殷,外敌滋甚。永安之季,胡贼入京
之谓。以为宜听禄养,不约其年。(《魏书·辛雄传》。又为《禄养论》称云云。书奏,肃宗纳之。)

奏理 元匡

  窃惟白衣 元匡,
历奉三朝,每蒙宠遇。謇谔之性,简自帝心;鹰鹯之志,形于在昔。故高祖锡之以匡名,陛下任之以弹纠。至若茹 ……莫知谁子。人理所未闻,乌兽之不若。请以见事免官,付廷尉理罪,鸿胪削爵。(《魏书·抱嶷传》)

奏劾 元匡

  自金行失御,群伪竞兴,礼坏乐崩,彝伦攸攴。大魏应期,奄有四海。高祖孝文皇帝以睿圣统天,克复旧典
,专总戎旅,兵术靡常,军机屡变,以臣当之,必所未达,虽奉广算,有均胶柱。(《艺文类聚》五十九) 为御史中丞元
匡奏劾于忠

  臣闻事主不以幽贞革心,奉上不以趣舍亏节。是以倚秦宫而恸哭,复楚之功已多;陟卢龙而 ……恩宥,正可免其叨窃之罪。既非时朝野所知,冒阶而进者,并求追夺。(《魏书*于栗传》,熙平元年,御史中 尉元
匡奏案,《北史·温子升传》,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召补御史,台中弹文皆委焉,知此文是子升作。)

别加案检。如此,则肺石之傍,怨讼可息,丛棘之下,受罪吞声者矣。(《魏书·高恭之传》)

奏记御史中 尉元匡
  道穆生自蓬檐,长于陋巷。颇猎群书,无纯硕之德;尚好章咏,乏雕之工。虽欲厕影髦徒,班名俊伍,其
  魏尺
律吕新书。魏史律历志云公孙崇。永平中。更造新黍。以一黍之长。累为寸法。寻太常卿刘芳受诏修乐。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即为一分。而中尉 元匡
以一黍之广。度黍二缝。以取一分。三家纷竞。久不能决。太和十九年。高祖诏以一黍之广。用成分体。九十之黍 (第 149H 页)
。则忠简公于察访。当为三寸亲也。于郡守。当为四寸亲也。而忠简公之卒。在于天启壬戌。迄于今亦未远也。先 文贞公。
于忠简公为再从孙。终始执子弟礼于一家。忠简公之所知。先人宜无不知也。宋别坐又与先人为同年生云。然则其 (第 28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