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孝经易知序         汤 斌
孝经注释笺注凡数百家近惟新安吕忠节公所著本
义大全最称详备吾友登封 耿逸庵先生
家居讲学复
著易知一卷其言简而尽明显而精切与忠节所著互
相发明诚后学入德之津梁也余镇抚吴中见其士风 (第 4a 页)
文藻盛而实行衰思有以挽之乃聘耆儒于明伦堂聚
生徒讲孝经小学适张君牖如旧为登封令与 逸庵

学嵩阳携有易知抄本乃锓板属余颁示诸生俾朝夕 …… (第 4a 页)
尚何忧治道不唐虞风俗不三代欤余因牖如之请为
书简端读者略加省察以无负 逸庵
注解之意与牖如
镂版之心其于立身为人之道未必无小补云 (第 6a 页)
  嵩阳书院记         汤 斌
嵩阳书院在登封县城北建自五代宋初与睢阳白鹿
岳麓号四大书院其地负嵩面颍左右少室箕山诸峰
秀矗云表中天清淑之气于是焉萃至道中赐九经子
史置校官生徒至数百人称最盛二程子尝讲学于此
后人因为建祠明末兵乱倾圯殆尽
国朝崇儒右文知县事黄州叶侯封建堂三楹祀二程
朱子而以地邻崇福宫凡宋臣之带崇福宫衔者皆祀

之叶侯既迁京职邑人大名兵备副使 逸庵耿先生介
家居讲学以程朱为道统所宗不当与诸贤列复蠲赀
建堂三楹迁主崇祀又作讲堂三楹颜曰丽泽旁署两
斋曰博约曰敬 (第 18b 页)
义书舍若干楹庖湢门垣具备自康熙
十八年春至次年秋讫工知县事长洲张侯埙以兴起
斯文为任月吉讲学课艺其中多士彬彬向风 逸庵

书属余为记余适承乏史局方恨不得从事几席与闻
绪论其何敢辞 (第 18b 页)
逸庵
之意岂欲余记营建岁月而已 …… (第 18b 页)
未为真得非默识本体诚敬存之绵绵密
密不贰不息前圣心传何能会通无间故曰苟不至德
至道不凝焉呜呼岂易言哉 逸庵
之学以主敬为宗以
体天理为要可谓得程朱正旨矣吾惧学者之易视之
也故因记书院而详言之欲其深思而自得之焉 (第 21a 页)
张侯
明经起家治行多可纪于 逸庵
相与有成尤足嘉也吾 (第 21a 页)
立朝济世
之大业必欲污之以为快岂持论之平乎华亭张恒北
山予中表弟也壮岁好游历苏门求孙徵君钟元遗书
耿詹事逸庵
于嵩阳访李中孚王无异二徵君于关 (第 10a 页)
 尧峰文钞卷三十九  翰林院编修汪琬撰
  题跋(共二十六首/)
   跋孝经易知
右孝经易知一卷登封 耿逸庵
所纂其说明白简要便
于童蒙盖镂版嵩阳书院者久矣会汤潜庵先生开府
吴中悯吾吴人习俗颓靡孝友道微乃遴简宿 (第 1a 页)
儒命每
月讲孝经于学宫欲以移易风俗届期远近至者环集

先生亲往临视命之坐听且呼社学诸生徒年仅髫龀
者使前劳以好言饲以餈饵长幼人人自得深合古者
有德有造之义甚盛举也于是吾吴前登封令张子牖
如尝受易知一书于 逸庵
所遂以呈先生先生阅而大
喜谋颁行之以为蒙养之助牖如因捐赀鸠匠重刻且
竣将以先生命颁示社学诸生徒俾朝夕 (第 1b 页)

所厚望也夫
   孝经易知序
孝经注释笺注凡数百家近惟新安吕忠节公所著本
义大全最称详备吾友登封 耿逸庵先生
家居讲学复
著易知一卷其言简而尽明显而精切与忠节所著互
相发明诚后学入德之津梁也古昔盛时人重伦常家 (第 17a 页)
   嵩阳书院记
嵩阳书院在登封县城北建自五代宋初与睢阳白鹿
岳麓号四大书院其地负嵩面颍左右少室箕山诸峰
秀矗云表中天清淑之气于是焉萃至道中赐九经子
史置校官生徒至数百人称最盛二程子尝讲学于此
后人因为建祠明末兵乱倾圯殆尽
国朝崇儒右文知县事黄州叶侯封建堂三楹祀二程
朱子而以地邻崇福宫凡宋臣之带崇福宫衔者皆祀

之叶侯既迁京职邑人大名兵备副使 逸庵耿先生介
家居讲学以程朱为道统所宗不当与诸贤列复捐赀
建堂三楹迁主崇祀又作讲堂三楹颜曰丽泽旁署两
斋曰博约曰敬 (第 11b 页)
义书舍若干楹庖湢门垣具备自康熙
十八年春至次年秋讫工知县事长洲张侯埙以兴起
斯文为任月吉讲学课艺其中多士彬彬向风 逸庵

书属余为记余适承乏史局方恨不得从事几席与闻
绪论其何敢辞 (第 11b 页)
逸庵
之意岂欲余记营建岁月而已 …… (第 11b 页)
为真
得非默识本体诚敬存之绵绵密密不贰不息前圣心
传何能会通无间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呜呼岂
易言哉 逸庵
之学以主敬为宗以体天理为要可谓得
程朱正旨矣我惧学者之易视之也故因记书院而详
言之欲其深思而自得之焉 (第 14a 页)
张侯明经起家治行多可
纪于 逸庵
相与有成尤足嘉也吾又惧来者之不能继 (第 14a 页)
   再答姚岳生书
耿先生力任斯道河洛正传为之大振不禁神往足下
朝夕请益当有心得此道不在多言惟时时刻刻将先
圣先贤言语反覆寻绎一一体会上身来久久得一贯
通处是真主脑先圣先贤无閒言语句句是要义只被
千百年来皮肤训诂埋没令圣贤垂世立教字字从诚
意中发出来的都晦昧不得显现亦散漫不得归一所

以学者靠不得书册却离不得书册离不得师友亦靠
不得师友惟得之难此理斯真为吾有故圣人循循善
诱也观夫子告曾子与告子贡一贯者可识其旨矣
   答 耿逸庵

前岁得读为学六则平正精实次序分明已勒之座右
矣去春复承教道本中庸作不得一些聪明执不得一
些意见逞 …… (第 23b 页)
意见也本性自
有光辉而非逞精采也先生有过人志行过人力量某
所夙夜仰止者不能时时就正为歉然耳
   答 耿逸庵

某前札请教中多率易之言所云日用动静尽是天命
流行工夫纯熟后当是如此明得尽渣滓都浑化谈何
容易我辈 (第 24b 页)
  困学录序
吾师仪封张清恪公所著困学录正编续编仲子师载
校梓竣事邮京师属世远序之世远读毕肃而叹曰中
州古称理学之区国朝则汤潜庵 耿逸庵
二先生最著 (第 29a 页)
先生宗仰潜庵而与 逸庵
相师友其学以立志为始复
性为归生平所自勉及所以勉人者一以程朱为准的
深悯世俗之汨没于势利惑溺于辞章其 (第 29b 页)
尚矣哉其风教之所积乎
  翰林院检讨窦君墓表
自容城孙徵君迁河南中州士大夫多兴于学及其门
者潜庵汤公 逸庵耿公
为最而闻二公之风而兴起者
复四三人柘城窦遁斋其一也幼异敏读书每过夜中
父惧其确也禁之乃以衣蔽户牖篝灯 (第 6a 页)
又考其孤 清耿介。
冰碧在怀。乃居高平山业。公与秘书监
贺知章中书侍郎严挺之虞部郎中褚光为尘外之交。严
称云。难进易退。 (第 11a 页)
吏;既膺疆寄,屡上疏乞休。尝欲读书十年,再出任事;曰:『司马温公已官中丞,而居洛著书十八年;汤潜庵、 耿逸庵
已官监司,而解组讲学。皆可师也』。之洞电眸、河口,美髯须;善谈论,能连夜不寝。以文章、道德主盟坛玷者 (第 279 页)
道之不幸也。间有扶正抑邪。挽回世道者。而依违出入于垄断之中。泾阳景逸是也。甲申鼎革。孙夏峰,汤潜庵, 耿逸庵,
李榕村。并驱中原。坛坫相望。而犹未尽脱其藩篱。洛闽正派。几无问津者矣。平湖陆稼书先生。禀清明之质。守 (第 36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