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与袁宜都论啸(桓玄/)
读卿歌赋序咏音声皆有清味然以啸为髣髴有限不
足以致幽音将未至耶夫契神之音既不俟多赡而通
其致苟一音足以究清和之极阮公之言不动苏门之
听而微啸一鼓玄默为之解颜若人之兴逸响惟深也哉
荅索商 (张天锡/ )
吾非好行行有得也观朝荣则敬才秀之士玩芝兰则
爱德行之臣睹松竹则思贞操之贤临清流则贵廉洁
之行览蔓 (第 18a 页)
读卿歌赋序咏音声皆有清味然以啸为髣髴有限不
足以致幽音将未至耶夫契神之音既不俟多赡而通
其致苟一音足以究清和之极阮公之言不动苏门之
听而微啸一鼓玄默为之解颜若人之兴逸响惟深也哉
荅索商 (张天锡/ )
吾非好行行有得也观朝荣则敬才秀之士玩芝兰则
爱德行之臣睹松竹则思贞操之贤临清流则贵廉洁
之行览蔓 (第 18a 页)
第九住说神足教化事 第十住亦说神足教化事
渐备经护公以元康七年出之其经有五卷五万馀言
第一卷说一住事今无此一卷今现有二住以下至十
住为十品
渐备经十住与本业大品异说事委悉于本业大品不
知何以曀于凉州昔凉州诸道士释教道竺法彦义斯
二道士并皆博学以经法为意不知何以不集此经
亦不闻其有所说始知博闻之难其人兴显经且亦是
大经说事广大义理幽深乃是众经之美望辞叙茂赡
真有奇闻而帛法巨亦是博学道士昔邺中亦与周旋
不知何以复不集此经又不闻其言博闻强记信难有
护公出须赖经虽不见恒闻彦说之 张天锡 更出首楞
严故当应委于先者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沙门
法护在长安市西寺中出渐备经手执梵本译为晋言 (第 7b 页)
渐备经护公以元康七年出之其经有五卷五万馀言
第一卷说一住事今无此一卷今现有二住以下至十
住为十品
渐备经十住与本业大品异说事委悉于本业大品不
知何以曀于凉州昔凉州诸道士释教道竺法彦义斯
二道士并皆博学以经法为意不知何以不集此经
亦不闻其有所说始知博闻之难其人兴显经且亦是
大经说事广大义理幽深乃是众经之美望辞叙茂赡
真有奇闻而帛法巨亦是博学道士昔邺中亦与周旋
不知何以复不集此经又不闻其言博闻强记信难有
护公出须赖经虽不见恒闻彦说之 张天锡 更出首楞
严故当应委于先者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沙门
法护在长安市西寺中出渐备经手执梵本译为晋言 (第 7b 页)
普曜经记
普曜经永嘉二年太岁在戊辰五月本齐菩萨沙门法
护在天水寺手执梵本口宣晋言时笔受者沙门康殊
帛法炬
首楞严后记(东晋/)
咸和三年岁在癸酉凉州 刺史张天锡 在州出此首楞
严经于时有月支优婆塞支施崙手执梵本支博综众
经于方等三昧特善其志业大乘学也出首楞严须赖 (第 6a 页)
普曜经永嘉二年太岁在戊辰五月本齐菩萨沙门法
护在天水寺手执梵本口宣晋言时笔受者沙门康殊
帛法炬
首楞严后记(东晋/)
咸和三年岁在癸酉凉州 刺史张天锡 在州出此首楞
严经于时有月支优婆塞支施崙手执梵本支博综众
经于方等三昧特善其志业大乘学也出首楞严须赖 (第 6a 页)
月便书顼与二张同为控鹤监供奉失其序矣晋永
和三年赵麻秋攻枹罕宁戎校尉张璩固守大城太元
元年苻坚伐凉州 张天锡 遣征东将军掌据率众三万
军于洪池考十六国春秋与晋书载记此二事本是一
人之事但载记作张璩十六国春秋作常 (第 3b 页)
和三年赵麻秋攻枹罕宁戎校尉张璩固守大城太元
元年苻坚伐凉州 张天锡 遣征东将军掌据率众三万
军于洪池考十六国春秋与晋书载记此二事本是一
人之事但载记作张璩十六国春秋作常 (第 3b 页)
(西接洛阳县北接巩县东接开/封府密县界绵亘一百五十里)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一作/留)客醉金
樽临当上马时我独(一作/因)与君言风吹(一作/惊)芳兰折日
没鸟鹊喧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
有清源(三辅黄图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庙记曰霸城门亦曰)
(青绮门洞冥记有青雀群飞于霸城门乃改为青雀门/乃更修饰刻木为绮橑雀去因名青绮门风吹芳兰折)
(喻君子被抑不得伸其志也日没鸟雀喧喻君闇而谗/言竞作也晋书郭瑀隐于临松薤谷 张天锡 遣使者孟) (第 14a 页)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一作/留)客醉金
樽临当上马时我独(一作/因)与君言风吹(一作/惊)芳兰折日
没鸟鹊喧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
有清源(三辅黄图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庙记曰霸城门亦曰)
(青绮门洞冥记有青雀群飞于霸城门乃改为青雀门/乃更修饰刻木为绮橑雀去因名青绮门风吹芳兰折)
(喻君子被抑不得伸其志也日没鸟雀喧喻君闇而谗/言竞作也晋书郭瑀隐于临松薤谷 张天锡 遣使者孟) (第 14a 页)
和杨主事春日早朝 文湛(三首/)
西山月落漏声残阊阖门开拥百官莺啭帝城春色晓
烛摇宫扇曙光寒九天韶乐云中度万树仙花仗外看
独有相如多渴病朝朝清露滴铜盘
紫阳道院和 张天锡 韵
閒向蓬莱顶上行道人相见话长生岩扉半掩云霞色 (第 25b 页)
西山月落漏声残阊阖门开拥百官莺啭帝城春色晓
烛摇宫扇曙光寒九天韶乐云中度万树仙花仗外看
独有相如多渴病朝朝清露滴铜盘
紫阳道院和 张天锡 韵
閒向蓬莱顶上行道人相见话长生岩扉半掩云霞色 (第 25b 页)
浦江县修
学记
浦江之在婺蕞尔县也而制宜有学治门之东南其学
在焉然岁久且坏比数十年虽屡加缮理而仅取苟完
无经久意今县大夫始至乃喟然兴叹谓学之所急惟
田与庐今监县廉侯阿尼雅巴哈既尝归其侵疆矣顾兹
屋庐之圮压吾得辞其责哉遂与主簿刘侯师稷合谋
修治而俾教谕祝君应升宣其劳应升既受命即为礼
致治经之士 张天锡 吴实饬材徵工率先凡役而他有
籍于学者因皆相励而趋为之自殿庭门庑以逮泮池
论堂斋舍墙垣廪庾庖湢之属悉皆 (第 1b 页)
学记
浦江之在婺蕞尔县也而制宜有学治门之东南其学
在焉然岁久且坏比数十年虽屡加缮理而仅取苟完
无经久意今县大夫始至乃喟然兴叹谓学之所急惟
田与庐今监县廉侯阿尼雅巴哈既尝归其侵疆矣顾兹
屋庐之圮压吾得辞其责哉遂与主簿刘侯师稷合谋
修治而俾教谕祝君应升宣其劳应升既受命即为礼
致治经之士 张天锡 吴实饬材徵工率先凡役而他有
籍于学者因皆相励而趋为之自殿庭门庑以逮泮池
论堂斋舍墙垣廪庾庖湢之属悉皆 (第 1b 页)
中周缮部越皆知名家苏舜钦薛绍彭继之
以逮南渡小米传其家法盛行于世王廷筠以南宫之
甥擅名于金传子澹游至 张天锡 元初鲜于枢伯机得
之独吴兴赵文敏公孟頫始事张师之得南宫之传而
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前人超入晋魏当时翕 (第 18b 页)
以逮南渡小米传其家法盛行于世王廷筠以南宫之
甥擅名于金传子澹游至 张天锡 元初鲜于枢伯机得
之独吴兴赵文敏公孟頫始事张师之得南宫之传而
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前人超入晋魏当时翕 (第 18b 页)
学贵乎静不静则知昏业贵乎专不专则志怠然而渐
摩诱掖之功匪友则无所资其居静其习专其友良则
其业精其学成无难焉都城东四十五里为潞阳商旅
之所凑集货财之所化居其俗尚盖久有生曰崔彬文
质者独不然辟一室为斋居幽阒而清旷市井之声不
接于其耳静矣非读经史缀文词他无所营纷华之习
不入于其心专矣有友七八人予所知者伴国子读 张
天锡 升嘏上舍生文昌奴彦彬计其馀皆良也勿惰而
窳勿嬉以荒益矣予又必其学业精且成嗣是而裒然
汇进于春官也已生 (第 31a 页)
摩诱掖之功匪友则无所资其居静其习专其友良则
其业精其学成无难焉都城东四十五里为潞阳商旅
之所凑集货财之所化居其俗尚盖久有生曰崔彬文
质者独不然辟一室为斋居幽阒而清旷市井之声不
接于其耳静矣非读经史缀文词他无所营纷华之习
不入于其心专矣有友七八人予所知者伴国子读 张
天锡 升嘏上舍生文昌奴彦彬计其馀皆良也勿惰而
窳勿嬉以荒益矣予又必其学业精且成嗣是而裒然
汇进于春官也已生 (第 31a 页)
谢恩疏
致仕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臣谢
迁谨奏为谢恩事嘉靖七年闰十月初六日臣本府官
钦遵诏旨恩例备䌽帛羊酒来家问劳天宠光被闾里
欢腾臣不胜感戴谨稽首顿首登拜领受讫恭惟皇上
孝治天下尊亲爰举彝章加崇徽号又推广孝之道诞
敷锡类之仁诏示万方恩覃庶类甚盛典也臣以衰朽
之质荷涵育之慈方遂归休躬逄嘉会滥叨殊锡夐出
常伦何幸如之愧不能趋觐阙廷随班庆贺仰瞻宸极
驰情祝颂而已伏愿皇上 纯嘏天锡 益隆至养于万年
圣治日新永得欢心于万国臣不胜恳悃之至为此具
本令弟谢逊赍抱赴京谢恩谨具奏闻
谢恩 (第 17a 页)
致仕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臣谢
迁谨奏为谢恩事嘉靖七年闰十月初六日臣本府官
钦遵诏旨恩例备䌽帛羊酒来家问劳天宠光被闾里
欢腾臣不胜感戴谨稽首顿首登拜领受讫恭惟皇上
孝治天下尊亲爰举彝章加崇徽号又推广孝之道诞
敷锡类之仁诏示万方恩覃庶类甚盛典也臣以衰朽
之质荷涵育之慈方遂归休躬逄嘉会滥叨殊锡夐出
常伦何幸如之愧不能趋觐阙廷随班庆贺仰瞻宸极
驰情祝颂而已伏愿皇上 纯嘏天锡 益隆至养于万年
圣治日新永得欢心于万国臣不胜恳悃之至为此具
本令弟谢逊赍抱赴京谢恩谨具奏闻
谢恩 (第 17a 页)
(十三/卷)
蒋宗简(字敬之润州金/坛人家四明)
孙庚(字居仁慈溪/人有雪矶集)
程从龙(嘉鱼/人)
陈自新(字贡父号敬斋福宁州/人所著有起兴等集)
章伯亮(云南/人)
徐仲孺(直之淳/安人)
卫恒(官御史见/内丘志) 张天锡(号梅月仕至/户部尚书) 熊载(官尚书见/泰安州志)
郝采璘(官廉访使见/莱州府志)
张翔(字雄飞西河人/官河南廉访使)
李 (第 42b 页)
蒋宗简(字敬之润州金/坛人家四明)
孙庚(字居仁慈溪/人有雪矶集)
程从龙(嘉鱼/人)
陈自新(字贡父号敬斋福宁州/人所著有起兴等集)
章伯亮(云南/人)
徐仲孺(直之淳/安人)
卫恒(官御史见/内丘志) 张天锡(号梅月仕至/户部尚书) 熊载(官尚书见/泰安州志)
郝采璘(官廉访使见/莱州府志)
张翔(字雄飞西河人/官河南廉访使)
李 (第 42b 页)
州形居尘俗而栖
心天外
郭瑀(字元/瑜)少有超俗之操精通经义多才艺善属文谷
𨼆凿石而居服柏实以轻身 张天锡 遣使者持节以蒲
轮玄纁备礼徵之遗瑀书曰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
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岂知苍生倒悬四海 (第 11a 页)
心天外
郭瑀(字元/瑜)少有超俗之操精通经义多才艺善属文谷
𨼆凿石而居服柏实以轻身 张天锡 遣使者持节以蒲
轮玄纁备礼徵之遗瑀书曰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
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岂知苍生倒悬四海 (第 11a 页)
邑千户。」三子综、逢、遵,以遵嗣,追赠综给事中,逢散骑郎。(《晋书·元四王武陵王传》) 张天锡
归国诏(太元八年)
昔孟明不替,终显厥功,岂以一眚而废才用!其以 天锡 为散骑常侍、左员外。(《晋书 张天锡 传》。苻坚大败于 天锡 于阵归国,诏云。又见《十六国春秋》七十四。)
复 张天锡 西平公爵诏
故太尉、西平公张轨著德遐域,世袭前劳,强兵纵害,遂至失守。散骑常侍 天锡, 拔迹登朝,先祀沦替,用增矜慨,可 天锡 西平郡公爵。(《晋书 张天锡 传》又见《十六国春秋》七十四。)
以苻朗为员外散骑侍郎诏(太元九年十月)
朗深识逆顺,望
昔孟明不替,终显厥功,岂以一眚而废才用!其以 天锡 为散骑常侍、左员外。(《晋书 张天锡 传》。苻坚大败于 天锡 于阵归国,诏云。又见《十六国春秋》七十四。)
复 张天锡 西平公爵诏
故太尉、西平公张轨著德遐域,世袭前劳,强兵纵害,遂至失守。散骑常侍 天锡, 拔迹登朝,先祀沦替,用增矜慨,可 天锡 西平郡公爵。(《晋书 张天锡 传》又见《十六国春秋》七十四。)
以苻朗为员外散骑侍郎诏(太元九年十月)
朗深识逆顺,望
动。今天下既无丞相,或政教沦替,可分遣侍臣,周巡郡县,问民疾苦。(《十六国春秋》三十七)
下诏微 张天锡 入朝
凉州 刺史张天锡, 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可遣使持节武卫将军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等将兵临河西,遣尚书郎阎负梁殊衔命军前下书,征 天锡 入朝。若有违王命,即进师扑讨。(《十六国春秋》三十七又七十四)
下诏论平凉州及索头功
张天锡 藉祖父之资,承百年之业,擅命河右,叛据偏隅,索头世跨朔北,中分区域,东宾秽貊,西引乌孙,控弦百万,虎
下诏微 张天锡 入朝
凉州 刺史张天锡, 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可遣使持节武卫将军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等将兵临河西,遣尚书郎阎负梁殊衔命军前下书,征 天锡 入朝。若有违王命,即进师扑讨。(《十六国春秋》三十七又七十四)
下诏论平凉州及索头功
张天锡 藉祖父之资,承百年之业,擅命河右,叛据偏隅,索头世跨朔北,中分区域,东宾秽貊,西引乌孙,控弦百万,虎
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兢兢业业,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十六国春秋》三十七) 遗张
天锡书
吾受诏救俨,不令与凉州战,今当深壁高垒,以听后诏,旷日持久,恐二家俱弊,非良徽也。若 ……邺都,金啸穷戍,外无救振动,城下之师,将军所监,岂三千敝卒所能支也?(《十六国春秋》二十九)
为 书论张天锡 昔贵先公称藩于刘石者,惟审于强弱也。今论凉土之力,则损于往时;语大秦之德,则非二赵之匹。而将
吾受诏救俨,不令与凉州战,今当深壁高垒,以听后诏,旷日持久,恐二家俱弊,非良徽也。若 ……邺都,金啸穷戍,外无救振动,城下之师,将军所监,岂三千敝卒所能支也?(《十六国春秋》二十九)
为 书论张天锡 昔贵先公称藩于刘石者,惟审于强弱也。今论凉土之力,则损于往时;语大秦之德,则非二赵之匹。而将
周魏,然后迎帝旧都,谢罪天阙,思与兆庶,同兹更始。(《晋书·张祚传》,又《十六国春秋》七十三。) 张天锡
天锡字公纯嘏,小名独活,骏少子,兴宁元年杀嗣主立靓,自立为凉州牧,太和初诏拜大将军、大都督陇右关中迎帝旧都,谢罪天阙,思与兆庶,同兹更始。(《晋书·张祚传》,又《十六国春秋》七十三。)
张天锡
天 锡字 公纯 嘏,小名独活,骏少子,兴宁元年杀嗣主立靓,自立为凉州牧,太和初诏拜大将军、大都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 ……贵廉洁之行,览蔓草,则贱贪秽之吏,逢飙风,则恶凶狡之徒。若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庶无遗漏矣。(《晋书 ·张天 锡传》,又《十六国春秋》七十四。)
遗郭瑀书
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心与至境冥符,志与 ……兵赵长迎秋西郊,谢艾以春秋之义,国有大丧,废蒐狩之礼,宜待逾年,别驾从事索遐议云云。)
纪锡 锡仕张 天锡,为少府长史。
上疏诤时政
臣闻东野善骤而败其驾,秦氏富强而覆其国,马力己尽,求之勿
张天锡
天 锡字 公纯 嘏,小名独活,骏少子,兴宁元年杀嗣主立靓,自立为凉州牧,太和初诏拜大将军、大都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 ……贵廉洁之行,览蔓草,则贱贪秽之吏,逢飙风,则恶凶狡之徒。若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庶无遗漏矣。(《晋书 ·张天 锡传》,又《十六国春秋》七十四。)
遗郭瑀书
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心与至境冥符,志与 ……兵赵长迎秋西郊,谢艾以春秋之义,国有大丧,废蒐狩之礼,宜待逾年,别驾从事索遐议云云。)
纪锡 锡仕张 天锡,为少府长史。
上疏诤时政
臣闻东野善骤而败其驾,秦氏富强而覆其国,马力己尽,求之勿
化,受菩萨决致无生忍,至一切法,十方亦尔。(同上。)
首楞严后记
咸和三年岁在癸酉,凉州 刺史张天锡, 在州出此《首楞严经》。于时有月支优婆塞支施仑,手执梵本,支博综众经,于方等三昧特善,其志业大乘学也。
首楞严后记
咸和三年岁在癸酉,凉州 刺史张天锡, 在州出此《首楞严经》。于时有月支优婆塞支施仑,手执梵本,支博综众经,于方等三昧特善,其志业大乘学也。
邺中亦与周旋,不知何以复不集此经,又不闻其言,博闻强记信难。有护公出《须赖经》,虽不见,恒闻彦说之, 张天锡
更出《首楞严》,故当应委于先者。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沙门法护在长安市西寺中出《渐备经》,手执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