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撰。而吾仲父之所谒也。吾仲父不幸早世。而旧有八学士之号。世之背驰国是者。遥相引重。此恶得无辨而已哉。 南九万,
柳尚运自为身谋。鼓唱邪议。是固将流毒百世。而柳是吾家之外孙。则牵连渐染。当断而不断。此岂非吾家之大累 …… (第 127L 页)
君遂联疏请诛一镜。又极陈时政。驳致云等附弼梦。冒占史局。合两司讨耇,辉诸贼。建议四大臣一祠并享。劄论 南九万,
崔锡鼎,尹趾宗宜黜 庭飨。铨郎时斥判堂。违公格忤旨。出补兴阳。寻还屡除不拜。特补南海。时朝著屡值平陂 (第 132L 页)
行事。俱有本末。独不能随时俯仰以为态。今极口骂以为小人。至谓之纵恣贪黩。是指夷为蹠也。人孰信之。时相 南九万
拯边人。犹曰台议无状。然 上先已入谗言。一日 下备忘。尽递公所带诸任。因而有李某非正人之 教。而朝著 (第 604L 页)
     
(终是题好则文好)

诸末传(庚辰)
诸末者。固城县人也。万历壬辰。岛夷入寇。末举义兵讨之。所斩获甚众。 朝廷特授星州牧使。未几而卒。功烈不大显。末身长八尺。手过膝。怒髯上冲。如猬毛之磔。贼畏之如神。威名与郭再佑并称云。有本州观风案及 南丞相九万
记。可考也。后百四十六年。为今 上丁巳。太常郎郑锡儒时未第。偶宿州馆。夜半起如厕。四顾阒然。皎月正中 (第 266H 页)
等所遭。虽曰奉使不辱 命可也。舍其失宜之小疵。褒其不屈之大节。其于 国家善善之义。恐无不可矣。右议政 南九万
议曰。罗某等不参贺班。诚有足称者。但其受答书置中路。不若据义斥绝。不受其书 (第 407L 页)
。东溟实铭其墓。通德公文行亦著。人称厚德长者。妣蔡氏亦故家。 肃庙之复 仁显壸位。有武人末官疏论首相 南九万
自托深长。不亟将顺之罪。为梦窝金忠献昌集所敬礼。擢兵马节度使者。其弟以章是也。内外名德既㬥著一世。而 …… (第 467L 页)
固已在下。而吾湖南一路古称多清议。故公之世。又有南原生员金公裕庆之舆榇请讨赵嗣基。茂长姜公敏著之请斩 南九万。
咸平李公仁华之持斧请诛张氏诸党。先后四疏。可与 (第 473H 页)
者识公之志节哉。所谓天者。于是可无疑矣。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 端宗之复。我 肃宗卓古今盛事也。彼许穆 南九万
前后持以不可。独何心哉。盖自是缛礼举而公议快。冤气伸矣。向也折积畏不敢发一口者。虽赖尤庵宋子 筵白。 (第 493L 页)
典籍。移兵曹佐郎司宪府监察。入 侍讲院。为司书。试士湖南道。再为司谏院正言。仁显后升遐。上疏论 南九万,
柳尚运庇贼酿变之罪。壬午。历司宪府持平 侍讲院文学。又以正言。与宪官发启。请南,柳远窜。又以持平。上 (第 570L 页)
。空而弃之。今过二百年矣。清人之得志也。悉驱其种落而入于关中。鸭绿以北。无复南牧之群矣。赵尚书启远, 南相国九万。
国朝之名公卿也。继按北道。倡议复四郡。而朝论不咸。竟未施行。今又百馀年。识者恨之。余于去岁按关西。备 (第 194L 页)
。处于三甲废四郡之间。而野旷土沃。异于三甲之硗瘠。地低霜晚。异于三甲之苦寒。诚为可居之乐土也。故相臣 南九万
之按道也。躬往巡审。陈疏建请。遂与茂山并设邑镇矣。茂山则仍成雄府。田野日辟。人民日聚。至今八十馀年。 (第 384L 页)
请。又坐阙直违 牌下金吾。盖太学诸生疏陈讨复之义。而搀论三司惩讨之不严。府君以此引入焉。时两司诸臣以 南九万,
崔锡鼎,尹趾完黜配事。合辞陈请。 上下严批。府君与馆僚上劄极言三臣之不可配食 先王庙庭。请汰黜猥杂之 (第 518L 页)
私可知。然党人之仇怨转深。必欲甘心于公矣。己未。公引经请谢事疏数十上。 上终不许。仍 赐几杖。时右尹 南九万。
疏列坚淫黩状。而金吾按其事。狱不具。 命窜 (第 32L 页)
九万。
许公穆上劄论治狱之非。公不自安。又东归。陈疏乞免。 上特遣重臣宣 圣旨。必与偕来。公不得已还朝。亡何 (第 32L 页)
有应声称然者云。噫。是何言也。窃惟钟厚先曾祖忠宪公。立朝言议。自有本末。而姑以甲辛间所处考之。则甲戌 南九万
之贷刑希载也。面争于 前席。其说载于政院日记。辛巳举朝之劻勷也。独不为群言所挠夺。其事著于屏山,陶谷 (第 348L 页)
墓碣铭(并序○甲午)
肃宗大王二十年甲戌。既复 闵王妃位。而 命按治谋害 王妃者闵黯,张希载罪。时相 南九万
倡言。黯大臣不可诛。希载女弟禧嫔。实生 世子。若希载 …… (第 469L 页)
夫有主讨贼之议者。则目为不利于 世子。越八年辛巳。 王妃升遐。变由黯,希载阴结禧嫔为蛊咒。乃皆伏法。 九万
之徒犹持不利 世子之说益急。至 景宗壬寅。遂歼士类。又至今 上戊申而众为乱讨之获定。然至于今其说故在 (第 470H 页)
。此国家百年以来祸故之根因也。始 九万
之议发。有杨州布衣朴尚絅文伯。抗章极言其非。斥不用以卒。卒三年而辛巳事作。余少见朴公名农岩书中而心异 …… (第 470H 页)
以时奉行。而请集议诸大夫。有议争止复位者。词臣于告 太庙文。书 王妃事言不择。是皆非臣子之义。卒之论 南九万。
则以为 世子母 中宫。而今不治 中宫之贼臣。乃曰为 世子私亲故也。是非所以待 世子者。且希载虽 世子 (第 470L 页)
枢上疏。谏鞫大提学赵观彬。不报。乙亥 国家既诛致云䥃等。撰书述乱逆源委。命公领其事。公直书 先朝相臣 南九万
纵贼媒祸为乱首。时有沮之者。不能用。识者惜之。儒生姜维上书讨崔锡恒罪。语触讳被鞫。公劄争之。 上怒罢 (第 489H 页)
所以明 君诬。定民心。不可不极本而论之。乃草总论。其略曰。往在 肃庙甲戌。壸位光复。一国均欢。而首相 南九万
乃言。今日臣子既以复位为庆。又以降位为戚。其心与己巳何异。风霜震剥之馀。心术之牿丧如此。时张希载,闵 (第 534H 页)
黯,李义徵等。谋危 圣母之事发皆逮鞫。 九万
以希载为 东宫外亲。谓有深长虑。径请酌处。丙子希载之奴业同。埋凶于希载父坟以诅 东宫。而先盗申汝哲奴 (第 534H 页)
号牌。故遗其侧。将以嫁祸朝绅。寻诇得其实。鞫业同。则 九万
及诸相柳尚运,申翼相等。故缓治。后更鞫而情节毕具。及 圣母升遐。有巫蛊变。而 肃庙亲鞫宫婢。首相崔锡 (第 534H 页)
鼎。 九万
门人也。即劄请勿问。 肃庙不听。而悉行按诛。并罪诸相。盖自 (第 534H 页)
九万
倡为深长虑之说。和附者众。终使逆贼假息。酿成凶变。而彼辈遂与名义背驰。反指讨逆之论为不利 东宫。以浑 …… (第 534H 页)
端生贰心。非人之情。是其积渐所由然者。不可不论破。以晓后人。否则此书为无头之书。恶在其阐义理也。且如 南九万,
柳尚运之纵凶贼乱世道。实为逆变之本。此所谓毫釐之差千里之谬也。何可略也。仍袖进所草总论。 上命承旨读 (第 535H 页)
时半日庭请及肆加诋诬者之罪。且论宋公时烈,金公寿恒之冤。仍请其时搆杀两臣者之罪。其为执义。盛论领议政 南九万
素蓄为国之诚。怪鬼辈必欲击逐。不加之罪。则奸徒无所惩戢。儒臣尹拯恩数虽侈。诚礼未挚。请快示开释之意。 (第 162H 页)
京畿都事。辛酉。拜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壬戌。又入兵曹为正郎。癸亥。除江原都事。旋递为兵曹正郎。药泉 南公九万
为判书。凡曹务一委公。时廪积经奸胥蠹耗。罄如也。公量出入为定制。甫踰年。财用甚裕。南公喜曰。吾其蒙知 (第 248H 页)
至诚。以之民赖以活。至是莱民又连岁阻饥。方便广济。如长城之为。而尤不以封疆域民。旁近民多所沾惠。御史 南公九万
上其事。 上大嘉叹。赐马以宠之。冬。倭人以移馆事有言被夺职。实公所不干也。癸卯。叙拜湾尹不赴。甲辰。 (第 369H 页)
  

领议政申公神道碑铭(并序)
粤在 肃庙甲戌。 坤殿复位。朝著更化。义当亟讨希载。而时相 南九万
倡议贷其死。曩时之持清论者举靡然和附。申相国文庄公时以正卿。力斥无少顾。而独合于朴玄石世采言议。实与 (第 383H 页)
是焉。当是时彼方拥护山林。而以公之掌岭试也。策问不次超擢。而谓语意有相关者。愈欲甘心焉。先是戊午右尹 南九万
疏言一男子掠奸良女。盖阴指首相许公积孽子坚。而自捕厅治之。滥刑失衷。大臣劄陈刑狱自有有司在。不可属之 (第 5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