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士类依归之地。其论议是非。岂必尽出于公哉。世且尽举以疑公。怨毒之丛。固其势然也。于是大司宪李公秀彦, 宋公奎濂,
大司谏李公畬,玉堂金公昌集,黄公钦,宋公相琦,台谏金灏,安圭等。先后或疏或 启以讼公曰。李某有何罪。 (第 604L 页)
事孔艰。岂宜恝视。亟遵前旨。从速上来。府君黾勉赴朝。学儒通文攻尹拯背师之罪。四馆右拯者施儒罚。大司谏 宋奎濂
论救之。掌令洪受畴劾 (第 490H 页)
奎濂。 府君立异见递。拜刑曹判书兼同知经筵春秋。差活人署提调。又差太仆提调。府君以金相国寿兴居首席。法虽无避 (第 490H 页)
奎濂。 府君立异见递。拜刑曹判书兼同知经筵春秋。差活人署提调。又差太仆提调。府君以金相国寿兴居首席。法虽无避 (第 490H 页)
李氏。府使 赠吏曹参议命聃之女也。李淑人完山人。牧使益命女。大司宪敏迪孙。左议政文贞公敬舆曾孙。判书 宋公奎濂
外孙。柔婉端肃。聪颖识事理。有女士风。生先公一年。卒先公三十五年。生二男一女。男长迈县令。即葆和公。 (第 493L 页)
堂主席。乃是三公。而其子其侄。独得预焉。虽谓非私。臣不敢信也。大官如此。其何责小官之无私乎。崔攸之, 宋奎濂。
赖有婚姻之力。冒滥参录。亦何以嘿众口而厌人心乎。不可不举正以砺风节也。于是四人者。皆削荐。癸卯复拜大 (第 73H 页)
任而后施罚焉。有非四馆所可擅罚者。昔在 仁祖朝。四馆申命羲等擅停斋任。而台启劾罢。 孝庙朝。故判书臣 宋奎濂
故参议臣徐文尚同为斋任时。横被四馆之罚。如今日事。而其时故判书臣金益熙以知申事。陈达其状。 圣祖大以 (第 226H 页)
为骇。特罢其四馆。仍命解罚。顷年。故参议臣金洪福以四馆。停举四学斋任也。大臣陈白于筵中。 奎濂 又疏陈此事。则 圣上所以处之者。亦与 圣祖前后同揆。以此观之。则四馆诸议。虽使咸同。斋任之不可罚。自 (第 226H 页)
为骇。特罢其四馆。仍命解罚。顷年。故参议臣金洪福以四馆。停举四学斋任也。大臣陈白于筵中。 奎濂 又疏陈此事。则 圣上所以处之者。亦与 圣祖前后同揆。以此观之。则四馆诸议。虽使咸同。斋任之不可罚。自 (第 226H 页)
庆,吕曾齐。皆进士。光灿生三男五女。寿增洗马。寿兴,寿恒文科都事。女李挺岳洗马,洪柱天参奉,李重辉, 宋奎濂
生员,李光稷生员。又有妾子四人。寿徵,寿应,寿称,寿能。郑弘泽生二男。辅汉,荣汉县监。柳时定生二男二 (第 542H 页)
用其子。李尚书秀彦。议于闵相国。取君所编疏本刊行于世。丁卯。乡老宋时亨等。以君孝行。闻于朝。请旌闾。 宋尚书奎濂,
李掌令世弼倡义。欲以君配享于平阳朴先生祠宇。远近士论。洽然从之。鑴之馀党。设淫辞防塞之。己巳。凶党复 (第 467L 页)
亲政契屏序(契屏座目。 亲政入侍。吏批。行判书吕圣齐,参判尹趾善,参议吴道一,佐郎徐文裕,洪受瀗,都承旨洪万钟,假注书朴泰淳,检阅沈季良,兵批判书李师命,参判 宋奎濂
参议李玄锡,参知尹世纪,正郎宋儒龙,佐郎李彦纪,左副承旨李思永,假注书李东馣,检阅宋相琦)
清
清
尹趾善,参议吴道一,佐郎徐文裕,洪受瀗,都承旨洪万钟,假注书朴泰淳,检阅沈季良,兵批判书李师命,参判 宋奎濂
参议李玄锡,参知尹世纪,正郎宋儒龙,佐郎李彦纪,左副承旨李思永,假注书李东馣,检阅宋相琦)
上之十三 (第 335L 页)
上之十三 (第 335L 页)
风雪访草庐(新选湖堂 命。来待政院。时有升秩之命。故事升通政则解书堂。政院启禀。 特命留待。于是应制。大提学李敏叙考三上魁。 赐豹皮。明日。招诣宾厅 宣酝。)
银台。与诸承宣联句。(洪公万容字伯涵。 宋公奎濂 字道源。)
次李承宣夏瑞(玄锡)银台咏怀韵
直庐九月十五夜口呼。与沈仲美(攸)相和。
银台。与诸承宣联句。(洪公万容字伯涵。 宋公奎濂 字道源。)
次李承宣夏瑞(玄锡)银台咏怀韵
直庐九月十五夜口呼。与沈仲美(攸)相和。
才看成算在。诛瞒终失壮怀纾。千秋抚迹偏多感。梁甫吟来泪满裾。
银台。与诸承宣联句。(洪公万容字伯涵。 宋公奎濂 字道源。)
五仙相会六仙楼。(伯涵)正值黄花九月秋。(道源)只是衔杯无旧兴。八方驰启总民愁。(光甫) (第 427H 页)
银台。与诸承宣联句。(洪公万容字伯涵。 宋公奎濂 字道源。)
五仙相会六仙楼。(伯涵)正值黄花九月秋。(道源)只是衔杯无旧兴。八方驰启总民愁。(光甫) (第 427H 页)
寿增府使,寿兴领议政出后从伯父承旨公,寿恒左议政。女五人。适牧使李挺岳,县监洪柱天,郡守李重辉,司谏 宋奎濂,
持平李光稷。侧室男寿徵奉事,寿应进士,寿称,寿能登第为主簿。女适许墅。内外诸孙总百馀人。铭曰
猗欤先 (第 31H 页)
猗欤先 (第 31H 页)
二月。明圣王后升遐。差 国葬都监堂上。甲子正月。正言朴世𤎱,李三硕。论请罢职。目之以崇奖诬告。大谏 宋奎濂,
司谏李宏。皆引避不从。凡三启。司谏成虎徵即停论。乃露章乞免。 上不许曰。浮薄辈已甚之论。何足介意。又 …… (第 457H 页)
南弼星,持平金洪福等。前后连启。凡二十七日。乃停。大司宪李秀彦李奎龄 宋奎濂, 掌令金灏,大谏李畬,正言安圭,玉堂金昌集黄钦宋相琦。或引避或陈疏。皆论救。南相九万亦劄论其过当。玉堂 (第 458L 页)
南弼星,持平金洪福等。前后连启。凡二十七日。乃停。大司宪李秀彦李奎龄 宋奎濂, 掌令金灏,大谏李畬,正言安圭,玉堂金昌集黄钦宋相琦。或引避或陈疏。皆论救。南相九万亦劄论其过当。玉堂 (第 458L 页)
挽词[行礼曹判书金镇龟]
挽词[行大司宪洪受瀗]
挽词[行副护军徐宗泰]
挽词[行副护军 宋奎濂 挽词[判尹宋昌]
挽词[行副司直李寅烨]
挽词[户曹判书赵泰采]
挽词
挽词[行大司宪洪受瀗]
挽词[行副护军徐宗泰]
挽词[行副护军 宋奎濂 挽词[判尹宋昌]
挽词[行副司直李寅烨]
挽词[户曹判书赵泰采]
挽词
我曾王考。自甲子始至丁卯。亲上一疏。其所为说有不忍正视者。罗公良佐等上章辨诬而被窜。府君又即弃归。时 宋奎濂
为监司。当府君之在官。深相敬信。随事就议。及为罢 启。多褒其清德惠政。府君之孚诚有以动人。而人心之难 (第 29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