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春秋论
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柰何直书其事使人之
善恶无所隐而已矣曰崩曰薨曰卒曰死以其位为之
等春秋之例书崩书薨书卒而不书死死者庶人之称
庶人不得见于史故未有书死者此古今史家之通例
非褒贬之所在圣人不能以意改之也鲁之 桓公宣公
皆与闻乎弑者也其生也书公其死也书薨无异词文 (第 1a 页)
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柰何直书其事使人之
善恶无所隐而已矣曰崩曰薨曰卒曰死以其位为之
等春秋之例书崩书薨书卒而不书死死者庶人之称
庶人不得见于史故未有书死者此古今史家之通例
非褒贬之所在圣人不能以意改之也鲁之 桓公宣公
皆与闻乎弑者也其生也书公其死也书薨无异词文 (第 1a 页)
初税亩蝝生饥大有年
困民以致灾者理之常悖道而获福者理之变夫天人
感应之理春秋之所深谨也是故螽蝝饥馑国之灾也
鲁之宣公废助法而用税虐民也虐民而天降之灾宜
矣故初税亩之年蝝生而饥斯非理之常乎百谷顺成
国之福也鲁之宣公夺世嫡以有国悖道也悖道而天
降之福异矣故即位之十有六年而大有年斯非理之
变乎在他人以饥蝝为变在宣公则为常在他人以有
年为常在宣公则为变春秋诛乱臣讨贼子之法严矣
哉商书曰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夫凶人
为不善而致谴焉天道之当然也其或反之者庸非异
乎是故螽蝝之害法所当书而他公皆记有年之瑞法
不当书而独志于 桓宣 之册圣人之旨渊乎微矣且饥
者五谷皆歉之谓也宣公以不义得国惧讨于人而竭
力以事齐水旱螽蝝相继而起于是国 …… (第 7a 页)
税亩矣饥矣而不畀之以有年则周馀黎民何罪
乎天非为宣公而有年也夫岂僣耶或曰春秋之法当
事不书惟变则书之 桓宣 之有年志变也则 (第 8b 页)
桓宣 之水
旱螟螽乃为常矣何以亦书之乎曰春秋天子之事也
天人相与之理惧灾思患之意治恶人矜小民之道无
所不备 (第 8b 页)
困民以致灾者理之常悖道而获福者理之变夫天人
感应之理春秋之所深谨也是故螽蝝饥馑国之灾也
鲁之宣公废助法而用税虐民也虐民而天降之灾宜
矣故初税亩之年蝝生而饥斯非理之常乎百谷顺成
国之福也鲁之宣公夺世嫡以有国悖道也悖道而天
降之福异矣故即位之十有六年而大有年斯非理之
变乎在他人以饥蝝为变在宣公则为常在他人以有
年为常在宣公则为变春秋诛乱臣讨贼子之法严矣
哉商书曰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夫凶人
为不善而致谴焉天道之当然也其或反之者庸非异
乎是故螽蝝之害法所当书而他公皆记有年之瑞法
不当书而独志于 桓宣 之册圣人之旨渊乎微矣且饥
者五谷皆歉之谓也宣公以不义得国惧讨于人而竭
力以事齐水旱螽蝝相继而起于是国 …… (第 7a 页)
税亩矣饥矣而不畀之以有年则周馀黎民何罪
乎天非为宣公而有年也夫岂僣耶或曰春秋之法当
事不书惟变则书之 桓宣 之有年志变也则 (第 8b 页)
桓宣 之水
旱螟螽乃为常矣何以亦书之乎曰春秋天子之事也
天人相与之理惧灾思患之意治恶人矜小民之道无
所不备 (第 8b 页)
抗此则淮江相为唇齿之效也晋羊祐据襄阳险要开
建五城绐吴人罢守石城杜预得以收江陵之捷晋陶
侃取襄阳命 桓宣 守之而赵人不得越汉沔以取荆此
则襄阳与荆湖相与唇齿之效也然而根柢尤在于蜀
者江之所从出也我不得蜀则长 (第 55b 页)
建五城绐吴人罢守石城杜预得以收江陵之捷晋陶
侃取襄阳命 桓宣 守之而赵人不得越汉沔以取荆此
则襄阳与荆湖相与唇齿之效也然而根柢尤在于蜀
者江之所从出也我不得蜀则长 (第 55b 页)
初税𤱔蝝生饥大有年
困民以致灾者理之常悖道而获福者理之变夫天人感应
之理春秋之所深谨也是故螽蝝饥馑国之灾也鲁之宣公
废助法而用税虐民也虐民而天降之灾宜矣故所税𤱔之
年蝝生而饥斯非理之常乎百榖顺成国之福也鲁之宣公
夺世嫡以有国悖道也悖道而天降之福异矣故即位之十
有大年而大有年斯非理之变乎在他人以饥蝝为变在宣
公则为常在他人以有年为常在宣公则为变春秋诛乱臣
讨贼子之法严矣哉啇书曰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
在德夫凶人为不善而致谴焉天道之当然也其或反之者
庸非异乎是故螽蝝之害法所当书而他公皆记有年之瑞
法不当书而独志于 桓宣 之册圣人之旨渊乎微矣且饥者
五榖皆歉之谓也宣公以不义得国惧讨于人而竭力以事
齐水旱螽蝝相继而起于是国 …… (第 5a 页)
𤱔矣饥矣而不卑之以有年则周馀黎民何
罪乎天非为宣公而有年也夫岂僣耶或曰春秋之法常事
不书惟变则书之 桓宣 之有年志变也 (第 6a 页)
桓宣 之水旱螟螽 (第 6a 页)
困民以致灾者理之常悖道而获福者理之变夫天人感应
之理春秋之所深谨也是故螽蝝饥馑国之灾也鲁之宣公
废助法而用税虐民也虐民而天降之灾宜矣故所税𤱔之
年蝝生而饥斯非理之常乎百榖顺成国之福也鲁之宣公
夺世嫡以有国悖道也悖道而天降之福异矣故即位之十
有大年而大有年斯非理之变乎在他人以饥蝝为变在宣
公则为常在他人以有年为常在宣公则为变春秋诛乱臣
讨贼子之法严矣哉啇书曰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
在德夫凶人为不善而致谴焉天道之当然也其或反之者
庸非异乎是故螽蝝之害法所当书而他公皆记有年之瑞
法不当书而独志于 桓宣 之册圣人之旨渊乎微矣且饥者
五榖皆歉之谓也宣公以不义得国惧讨于人而竭力以事
齐水旱螽蝝相继而起于是国 …… (第 5a 页)
𤱔矣饥矣而不卑之以有年则周馀黎民何
罪乎天非为宣公而有年也夫岂僣耶或曰春秋之法常事
不书惟变则书之 桓宣 之有年志变也 (第 6a 页)
桓宣 之水旱螟螽 (第 6a 页)
员水通流。辄率南郡太守王愆期、江夏相谢尚、寻阳太守袁真、西阳太守曹据等精锐三万,风驰上道,并勒平北将 军桓
宣扑取黄季,欲并丹水,摇荡秦雍。御以长辔,用逸待劳,比及数年,兴复可冀。臣既临许洛,窃谓桓温可渡戍广
伏枕感结,情不自胜。臣间者犹为犬马之齿尚可小延,欲为陛下西平李雄,北吞石季龙,是以遣母丘奥于巴东,授 桓宣
于襄阳。良图未叙,于此长乖!此方之任,内外之要,愿陛下速选臣代使,必得良才,奉宣王猷,遵成臣志,则臣
往,则异于是。何者?重镇也,名贤也,中国之人所闻而归心也。今而西度,实有席卷河南之势,贼所大惧,岂与 桓宣
同哉!季龙必率其精兵,身来距争。若欲与战,战何如石生?若欲城守,守何如金墉?若欲阻沔,沔何如大江?苏
之用,而玄冬之月,沔汉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设一处有急,势不相救,臣所至虑一也。又既至之后, 桓宣
当出。宣往,实剪豺狼之林,招携贰之众,待之以至宽,御之以无法。田畴垦辟,生产始立,而当移之,必有嗷然
生员尹象烈对。苏轼论荀卿曰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亦观其意之所向。尝观荀子书三十馀篇。反覆仁义之说。而无一实践。性恶之说。袭谬杞柳。诋斥思孟。殆若冰炭。虽谓之醇处小疵处大可也。王遵岩以为李斯坏先王之法。皆出于荀卿。由此观之。荀卿之学可知耳。
周文公丙午。秦取周鼎。而周亡而秦继周统矣。秦以戎狄之国。有虎狼之暴。不与于中国之会。终春秋世摈斥不通。而今以秦直接西周之统何欤。或曰朱子以秦继周。而纪年则与列国分注。以示天下未一正统未定之意。然则韩 桓宣 适秦而书以入朝。魏安釐款秦而书以听令。又于秦昭襄五十四年。大书曰秦王郊见于雍。郊天子礼也。有若天王定 (第 244L 页)
周文公丙午。秦取周鼎。而周亡而秦继周统矣。秦以戎狄之国。有虎狼之暴。不与于中国之会。终春秋世摈斥不通。而今以秦直接西周之统何欤。或曰朱子以秦继周。而纪年则与列国分注。以示天下未一正统未定之意。然则韩 桓宣 适秦而书以入朝。魏安釐款秦而书以听令。又于秦昭襄五十四年。大书曰秦王郊见于雍。郊天子礼也。有若天王定 (第 244L 页)
幼学蔡中永对。杜乂,殷浩辈。清徽雅量。虽擅时名。委以艰危授命则不可。徐议其任者。不欲循虚名而败实绩也。至若桓温。以雄豪之气文武之才。志在修复。夙标令誉。则谓有将帅之才。荐以公辅之任者。时际板荡。惟才是急也。若其不臣之心。岂但刘惔知之。而翼独不知乎。观于遗表之无一言及温。其意可知也。以此言之。二人藻鉴。恐无明暗之异也。
典午南渡。奄踰三期。偷安姑息。肆情纵欲。新亭楚囚之泪。更无人挥之者。当是时石虎拥强兵据神州。眈眈虎视于江表。则南朝君臣。必𢥵然有惧色矣。乃能议经略中原。而庾翼克赞成之。即有伐赵之举。朝象于是乎振起。若翼者岂非所谓铁中铮铮乎。自此出师中原者。 桓宣, 庾翼各一出。桓温三出。褚裒,谢尚,殷 …… (第 335L 页)
幼学沈澳对。康帝元年之诏。能议经略中原。而庾翼赞成之。可谓差强人意。然以其移镇一事观之。实非忠义之所发。宜不能攘除强虏。而翼亦有罪矣。桓温之入洛。洒扫陵寝。功则功矣。及伐秦汉。乃反专制。则罪亦罔赦矣。 桓宣, 褚裒之败绩丹水。荀羡,郗昙之伐燕不克。谓之无功无罪可也。谢尚之于张遇。激以叛去。殷浩之于谯城。偾而罢 (第 336H 页)
典午南渡。奄踰三期。偷安姑息。肆情纵欲。新亭楚囚之泪。更无人挥之者。当是时石虎拥强兵据神州。眈眈虎视于江表。则南朝君臣。必𢥵然有惧色矣。乃能议经略中原。而庾翼克赞成之。即有伐赵之举。朝象于是乎振起。若翼者岂非所谓铁中铮铮乎。自此出师中原者。 桓宣, 庾翼各一出。桓温三出。褚裒,谢尚,殷 …… (第 335L 页)
幼学沈澳对。康帝元年之诏。能议经略中原。而庾翼赞成之。可谓差强人意。然以其移镇一事观之。实非忠义之所发。宜不能攘除强虏。而翼亦有罪矣。桓温之入洛。洒扫陵寝。功则功矣。及伐秦汉。乃反专制。则罪亦罔赦矣。 桓宣, 褚裒之败绩丹水。荀羡,郗昙之伐燕不克。谓之无功无罪可也。谢尚之于张遇。激以叛去。殷浩之于谯城。偾而罢 (第 336H 页)
之命而继世者。故书。隐庄闵僖。既不受天子之命。又不受先君之命故不书。书者以正始也。不书者以不正始也。 桓宣
定之不正始。而亦书即位者。桓是弑君而立者也。宣是受弑贼之立者也。定是为逐君者所拥立者也。所以著篡位自 (第 312H 页)
哉。○按春秋桓公三年。书有年。宣公十六年。书大有年。程子胡氏皆以为记异也。盖春秋始终不书庆祥。而独于 桓宣
至无道之世而书此。所以谓记异也。今宋太祖太宗皆少康之主。宜得有年。不足为异。此与春秋书例虽同。而意则 (第 144H 页)
济川。时贤推乐广。(乐广晋人卫玠。妻父。时称丈人。冰清女婿璧润。青萍春亩之婿。乐广指春亩也。)壸范称 桓宣。
授我 储君学。横经讲离筵。蚤谕培国本。功化被八挻。玆事关大局。邦交赖益坚。岂徒怀私惠。大道本无偏。 (第 32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