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六角扇赋(以右军书之可/以求价为韵) 陆 遵
扇有异体六角其尤虽尝巧而是鬻非好奇而不求故
须借声于墨工之类假手于札家之流伊彼姥矣裨贩
是以镂竹于蕺山之阳求钱于越人之市柄一条而有
象形六折而难拟翳杲日规模莫成摇清风绮纨不已 逸少 遇诸濡翰而书两行而露垂花散五字而龙盘凤
居绝笔以授高价是就观之者云集售之者辐凑腾骧
乎六体之先弹压乎 (第 5b 页)
扇有异体六角其尤虽尝巧而是鬻非好奇而不求故
须借声于墨工之类假手于札家之流伊彼姥矣裨贩
是以镂竹于蕺山之阳求钱于越人之市柄一条而有
象形六折而难拟翳杲日规模莫成摇清风绮纨不已 逸少 遇诸濡翰而书两行而露垂花散五字而龙盘凤
居绝笔以授高价是就观之者云集售之者辐凑腾骧
乎六体之先弹压乎 (第 5b 页)
与在朝诸贤书 卢照邻
昔张子房处太傅之尊自疏于南山隐公孙弘居丞相
之位亦伏地于东方生伯喈已亡孔文举将老兵而造
膝方回尚在 王羲之 就仓奴而共谈良史书之高贤不
以为累自古朝野曷尝以人废言况下官抱疹东山不
干时事偕人唱和何损于朋党延州 (第 16a 页)
昔张子房处太傅之尊自疏于南山隐公孙弘居丞相
之位亦伏地于东方生伯喈已亡孔文举将老兵而造
膝方回尚在 王羲之 就仓奴而共谈良史书之高贤不
以为累自古朝野曷尝以人废言况下官抱疹东山不
干时事偕人唱和何损于朋党延州 (第 16a 页)
三月上已祓禊序 前 人
观夫天下四方以宇宙为城池人生百年用林泉为窟
宅虽朝野殊致出处异途莫不拥冠盖于烟霞披薜萝
于山水况乎山阴旧地 王逸少 之池亭水曲新交许玄
度之风月琴台寥落犹停隐遁之宾酿渚荒凉尚遏逢 …… (第 11a 页)
游冀州韩家园序 前 人
铜沟水北石鼓山东星辰当毕昴之墟风俗是唐虞之
国虽接燕分晋称天子之旧都而向术当衢有高人之
甲第祥风塞户瑞气冲庭芳酒满而绿水春朗月閒而
素琴荐家童扫地萧条仲举之园长者盈门廓落东平
之室梧桐生雾杨柳摇风眺望而林泉有馀奔走而烟
霞足用神龙起伏俱调鼎镬之滋鸣凤雌雄并入笙竽
之奏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
云之气南庭兴晚东径阴生石髓拆而隐士归玉山崩
而野人醉佥为文在我卜翰苑当仁 王羲之 之兰亭五
百馀年直至今人之赏石季伦之梓泽二十四友始得
吾徒之游陶陶然落落然则大唐调露之元年献岁正
月 (第 16b 页)
观夫天下四方以宇宙为城池人生百年用林泉为窟
宅虽朝野殊致出处异途莫不拥冠盖于烟霞披薜萝
于山水况乎山阴旧地 王逸少 之池亭水曲新交许玄
度之风月琴台寥落犹停隐遁之宾酿渚荒凉尚遏逢 …… (第 11a 页)
游冀州韩家园序 前 人
铜沟水北石鼓山东星辰当毕昴之墟风俗是唐虞之
国虽接燕分晋称天子之旧都而向术当衢有高人之
甲第祥风塞户瑞气冲庭芳酒满而绿水春朗月閒而
素琴荐家童扫地萧条仲举之园长者盈门廓落东平
之室梧桐生雾杨柳摇风眺望而林泉有馀奔走而烟
霞足用神龙起伏俱调鼎镬之滋鸣凤雌雄并入笙竽
之奏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
云之气南庭兴晚东径阴生石髓拆而隐士归玉山崩
而野人醉佥为文在我卜翰苑当仁 王羲之 之兰亭五
百馀年直至今人之赏石季伦之梓泽二十四友始得
吾徒之游陶陶然落落然则大唐调露之元年献岁正
月 (第 16b 页)
前 人
嗟乎不游天下者安知四海之交不涉河梁者岂识别
离之恨松枝(一作/杖)薜衣琴樽为得意之亲临远登高烟
霞是赏心之事有梁孝王之下客仆是河南之南孟尝
君之上宾子在北山之北幸属一人作寰中之主倏(疑/作)
(翛/)然四皓为方外之臣俱游万物之间相遇三江之表
许玄度之清风朗月时慰相思 王逸少 之脩竹茂林屡
陪欢宴加以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或登吴会而听越吟 (第 7b 页)
嗟乎不游天下者安知四海之交不涉河梁者岂识别
离之恨松枝(一作/杖)薜衣琴樽为得意之亲临远登高烟
霞是赏心之事有梁孝王之下客仆是河南之南孟尝
君之上宾子在北山之北幸属一人作寰中之主倏(疑/作)
(翛/)然四皓为方外之臣俱游万物之间相遇三江之表
许玄度之清风朗月时慰相思 王逸少 之脩竹茂林屡
陪欢宴加以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或登吴会而听越吟 (第 7b 页)
山亭兴序 前 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即云深山大泽龙蛇为得性之场
广汉巨川珠贝足有殊之地岂徒茂林脩竹 王右军 山
阴之兰亭流水长堤石季伦河阳之梓泽下官天性任
真直言淳朴拙容陋质眇少之丈夫蹇步穷途坎壈之
君子文史 (第 15a 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即云深山大泽龙蛇为得性之场
广汉巨川珠贝足有殊之地岂徒茂林脩竹 王右军 山
阴之兰亭流水长堤石季伦河阳之梓泽下官天性任
真直言淳朴拙容陋质眇少之丈夫蹇步穷途坎壈之
君子文史 (第 15a 页)
湖州刺史厅壁记 顾 况
江表大郡吴兴为一夏属扬州秦属会稽汉属吴郡吴
为吴兴郡其野星纪其薮具区其贡橘柚纤缟茶纻英
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于楚越虽临
淄之富不若也其冠簪之盛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之
一其刺史沿革不同或称太守或称内史或称都督也
(一无/也字)他州或否如鲁史晋乘侯牧一也其鸿名大德在
晋则顾府君秘秘子众陆玩陆纳谢安谢万 王羲之 坦
之献之在宋则谢庄张永褚彦回在齐则王僧虔在梁 (第 9b 页)
江表大郡吴兴为一夏属扬州秦属会稽汉属吴郡吴
为吴兴郡其野星纪其薮具区其贡橘柚纤缟茶纻英
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于楚越虽临
淄之富不若也其冠簪之盛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之
一其刺史沿革不同或称太守或称内史或称都督也
(一无/也字)他州或否如鲁史晋乘侯牧一也其鸿名大德在
晋则顾府君秘秘子众陆玩陆纳谢安谢万 王羲之 坦
之献之在宋则谢庄张永褚彦回在齐则王僧虔在梁 (第 9b 页)
答武帝启(梁萧子云/)
殷荐朝飨乐以雅名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而汉来
此制不全用经典约之所撰弥复浅杂臣前所易约十
曲惟知牲牷既革宜改歌辞而犹承例不嫌流俗乖体
既奉令旨始得发矇臣夙本庸滞昭然忽朗谨依成旨
悉改约制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
即是经诗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臣又寻唐虞诸书殷颂
周雅称美是一而复各述时事大梁革服偃武修文制
礼作乐义高三正而约撰歌辞惟浸称圣德之美了不
序皇朝制作事雅颂前例于体为违伏以圣旨所定乐
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刋之典
礼乐之教致治所成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
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
上武帝古今书评启(袁昂/) 王右军 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
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 …… (第 11b 页)
如崩崖人见可畏李斯书世为冠盖不易施评张芝经
奇钟繇特达 逸少 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
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右二十五人自古及
今皆善能书奉敕遣臣评古今书 (第 13a 页)
殷荐朝飨乐以雅名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而汉来
此制不全用经典约之所撰弥复浅杂臣前所易约十
曲惟知牲牷既革宜改歌辞而犹承例不嫌流俗乖体
既奉令旨始得发矇臣夙本庸滞昭然忽朗谨依成旨
悉改约制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
即是经诗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臣又寻唐虞诸书殷颂
周雅称美是一而复各述时事大梁革服偃武修文制
礼作乐义高三正而约撰歌辞惟浸称圣德之美了不
序皇朝制作事雅颂前例于体为违伏以圣旨所定乐
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刋之典
礼乐之教致治所成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
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
上武帝古今书评启(袁昂/) 王右军 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
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 …… (第 11b 页)
如崩崖人见可畏李斯书世为冠盖不易施评张芝经
奇钟繇特达 逸少 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
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右二十五人自古及
今皆善能书奉敕遣臣评古今书 (第 13a 页)
辞鼓盖笺(王导/)
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
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
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天官混杂朝望颓毁𨗳
忝荷重任不能崇峻山海而开𨗳乱源饕窃名位取紊
彝典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𨗳始庶令雅俗区别群
望无惑
与会稽王笺 (王羲之/ )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
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 (第 13a 页)
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
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
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天官混杂朝望颓毁𨗳
忝荷重任不能崇峻山海而开𨗳乱源饕窃名位取紊
彝典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𨗳始庶令雅俗区别群
望无惑
与会稽王笺 (王羲之/ )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
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 (第 13a 页)
劝桓大司马伐蜀书(袁乔/)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知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
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
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
必可剋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
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
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
胡以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
有重备必不敢动纵使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
忧矣蜀土富贵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
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
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
遗殷浩书 (王羲之/ )
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以区区江左所
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已久矣而加之败丧此可熟念
往事岂复 …… (第 7b 页)
无复日矣
与吏部谢万书 (王羲之/ )
古之辞世者或被发徉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
坐而获免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顷
东游还修 (第 9a 页)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知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
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
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
必可剋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
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
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
胡以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
有重备必不敢动纵使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
忧矣蜀土富贵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
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
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
遗殷浩书 (王羲之/ )
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以区区江左所
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已久矣而加之败丧此可熟念
往事岂复 …… (第 7b 页)
无复日矣
与吏部谢万书 (王羲之/ )
古之辞世者或被发徉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
坐而获免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顷
东游还修 (第 9a 页)
荅王坦之(谢安/)
知君思想爱惜之至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
为聊以自娱耳若絜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
尝谓君粗得鄙趣者犹未悟之濠上耶故知莫道未易
为人
与 王羲之(谢安/) 敬和栖托好佳
荅谢安(王坦之/)
具君雅旨此是诚心而行独往之美恐非大雅中庸之
谓意者以为人之体 …… (第 14a 页)
与兄(谢玄/)
居家大都无所为正以垂纶为事足以永日北固山下
大有鲈鱼一出手钓得四十九枚
与桓温(习凿齿/)
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
荅殷浩 (王羲之/ )
吾素志无廊庙王丞相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 (第 15b 页)
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俟儿婚女嫁便怀尚
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与吏部郎谢万 (王羲之/ )
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辟诚难为意也然所谓
通识正自当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之下者
同则尽善 (第 16a 页)
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而古人以
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
与会稽王 (王羲之/ ) (第 16a 页)
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已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以区
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愿令诸军皆还
保淮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
与桓温 (王羲之/ )
谢万才流经通处廊庙参讽议故是后来一器而今屈
其迈往之气以俯顺荒馀近是违才易务矣
与周益州 (第 16b 页)
(王羲之/ )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 (第 16b 页)
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
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
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
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与谢安 (王羲之/ )
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昆崙之伯
仲也
与 (第 17a 页)
(王羲之/ ) (第 17a 页)
知君思想爱惜之至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
为聊以自娱耳若絜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
尝谓君粗得鄙趣者犹未悟之濠上耶故知莫道未易
为人
与 王羲之(谢安/) 敬和栖托好佳
荅谢安(王坦之/)
具君雅旨此是诚心而行独往之美恐非大雅中庸之
谓意者以为人之体 …… (第 14a 页)
与兄(谢玄/)
居家大都无所为正以垂纶为事足以永日北固山下
大有鲈鱼一出手钓得四十九枚
与桓温(习凿齿/)
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
荅殷浩 (王羲之/ )
吾素志无廊庙王丞相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 (第 15b 页)
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俟儿婚女嫁便怀尚
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与吏部郎谢万 (王羲之/ )
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辟诚难为意也然所谓
通识正自当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之下者
同则尽善 (第 16a 页)
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而古人以
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
与会稽王 (王羲之/ ) (第 16a 页)
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已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以区
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愿令诸军皆还
保淮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
与桓温 (王羲之/ )
谢万才流经通处廊庙参讽议故是后来一器而今屈
其迈往之气以俯顺荒馀近是违才易务矣
与周益州 (第 16b 页)
(王羲之/ )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 (第 16b 页)
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
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
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
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与谢安 (王羲之/ )
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昆崙之伯
仲也
与 (第 17a 页)
(王羲之/ ) (第 17a 页)
与庐陵王义真(谢灵运/)
会稽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但季世慕荣
幽栖者寡或复才为时求弗获从志至若王弘之拂衣
归耕踰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阮万龄辞
事就閒纂成先业浙河之外栖迟山泽如斯而已既远
同羲唐亦激贪厉竞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意昔
闻虚想岩穴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
与弟(谢灵运/)
闻恶道溪中九十九里有五十九滩 王右军 游此恶道
叹其奇绝遂书突星濑于石
荅丘珍孙(王僧达/)
褚先生从白云旧矣古之逸人或留虑儿孙或使华 (第 2a 页)
会稽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但季世慕荣
幽栖者寡或复才为时求弗获从志至若王弘之拂衣
归耕踰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阮万龄辞
事就閒纂成先业浙河之外栖迟山泽如斯而已既远
同羲唐亦激贪厉竞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意昔
闻虚想岩穴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
与弟(谢灵运/)
闻恶道溪中九十九里有五十九滩 王右军 游此恶道
叹其奇绝遂书突星濑于石
荅丘珍孙(王僧达/)
褚先生从白云旧矣古之逸人或留虑儿孙或使华 (第 2a 页)
明 贺复徵 编
帖一
贺复徵曰按说文曰帖者帛书署也又广韵曰劵帖
也选举志明经试帖尚书故实 王逸少 有与蜀郡守
求来禽青李樱桃日给滕子帖则称帖从来旧矣今
于阁帖中前有题致某某者仍入尺牍失题如月仪 …… (第 1a 页)
月仪帖(晋索靖/)
山川路限不能翻飞登彼崇丘逍遥长望延伫莫及思
积情疲不胜眷然之感裁复具书不悉
栖闷帖(谢安/)
每念君一旦知穷烦冤号慕触耳悲踊寻绎荼毒岂可
为心奈何奈何临书栖闷
破羌帖 (王羲之/ ) (第 1b 页)
知虞帅云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破羌重命想必擒
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
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适
范生书如其语无异故须后问为定今以书示君
安西帖 (王羲之/ )
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知说故不复付送让都
督表亦复常言耳
进镇 (第 2a 页)
(王羲之/ ) (第 2a 页)
稚恭遂进镇东西齐举想剋定有期也(稚恭庾安西字/也 黄伯思云)
(按庾翼镇荆州以石虎衰暴屡表请北伐康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孙绰辈亦致书谏之则 逸少 所见之)
(表殆亦论北伐事也翼之此举朝论弗以为然 (第 2b 页)
逸/少 以为常言及闻其迁襄阳乃云剋定有期则始虽)
(同众议而终以为当亦犹赵充国之计䍐羌初是之/者十三中十五 …… (第 2b 页)
(首服无足怪也然翼有志无年徒奋十倍之气而蔑/一统之功此志士所为嗟嘅也 二帖散见今遂为)
(一此帖有关于江左国事不徒笔语之工而已昔/人谓子美为诗史若右军此帖谓之字史亦可也)
盐井帖 (王羲之/ )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第 2b 页)
去冬帖 (王羲之/ )
去冬在东鄮因还便白笺伏想至自顷公私无信使故
不复承动静至于咏德之深无日有坠省告荷眷顾之
至寻领三 (第 3a 页)
四但有悲慨民年以西夕而衰疾日甚自咨
无复暂展语平生理也以此忘情将无其人何以复言
惟愿珍重为时笔绝情塞
辞举帖 (王羲之/ )
前得君书即有反想至也谓君前书是戏言耳亦或谓 (第 3a 页)
君当举不失亲在安石耳省君今示颇知如何老仆之怀
谓君体之方复斯言愧诚心之不著若仆世怀之不尽
前者自当端坐视时直方其道不因放恕之会奉身而
退又为年几何而逝者相寻此最所怀之重者药石之
资如有一方欲尽颐养过此以往未之敢闻言尽于今
也
成都帖 (王羲之/ )
往在都见诸葛颙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 (第 3b 页)
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
清晏帖 (王羲之/ )
知彼清晏岁丰又所使有丰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
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石脾帖 (第 4a 页)
(王羲之/ )
石脾入水即乾出水便湿独活有风不动无风独摇天
下物理岂可以意求唯上圣乃能穷理
荀葛 (第 4a 页)
(王羲之/ ) (第 4a 页)
羲之 死罪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
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
诸葛经国达治无间 (第 4b 页)
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于数代
至于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
心者容得尔乎前试论意久欲呈多疾愦愦遂忘致今
送愿因暇日可试垂省大期贤达兴废之道不审谓粗
得阡陌不
七十帖 (王羲之/ ) (第 4b 页)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
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
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
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奉橘帖 (王羲之/ )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不可多得
采菊 (第 5a 页)
(王羲之/ )
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 (第 5a 页)
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
送梨帖 (王羲之/ )
今送梨三百颗晚雪殊不能佳言叙卒何期但有长叹
青李帖 (第 5b 页)
(王羲之/ )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足
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
也吾笃喜 (第 5b 页)
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
此大惠也
秋月帖 (王羲之/ )
七月一日 (第 6a 页)
羲之 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
日书知足下故羸疾而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
乏力不具
群从帖 (第 6a 页)
(王羲之/ )
群从彫落将尽馀年几何而祸福至此举目摧丧不能
自喻且和方左右时务公私所赖一旦长逝相为痛惜
岂唯骨肉 (第 6a 页)
之情言及摧惋永往奈何
小差帖 (王羲之/ )
顷小差欲极游目之娱而吏卒守之可叹东阳花果自
小可何日得卿诸人
御世帖 (第 6b 页)
(王羲之/ )
古之御世者乃志小天下今封域区区一方任耳而恒
忧不治为时耻之
辞郡帖 (第 6b 页)
(王羲之/ )
笃不喜见客笃不堪烦事此自死不可化而人理所重 (第 6b 页)
帖一
贺复徵曰按说文曰帖者帛书署也又广韵曰劵帖
也选举志明经试帖尚书故实 王逸少 有与蜀郡守
求来禽青李樱桃日给滕子帖则称帖从来旧矣今
于阁帖中前有题致某某者仍入尺牍失题如月仪 …… (第 1a 页)
月仪帖(晋索靖/)
山川路限不能翻飞登彼崇丘逍遥长望延伫莫及思
积情疲不胜眷然之感裁复具书不悉
栖闷帖(谢安/)
每念君一旦知穷烦冤号慕触耳悲踊寻绎荼毒岂可
为心奈何奈何临书栖闷
破羌帖 (王羲之/ ) (第 1b 页)
知虞帅云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破羌重命想必擒
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
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适
范生书如其语无异故须后问为定今以书示君
安西帖 (王羲之/ )
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知说故不复付送让都
督表亦复常言耳
进镇 (第 2a 页)
(王羲之/ ) (第 2a 页)
稚恭遂进镇东西齐举想剋定有期也(稚恭庾安西字/也 黄伯思云)
(按庾翼镇荆州以石虎衰暴屡表请北伐康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孙绰辈亦致书谏之则 逸少 所见之)
(表殆亦论北伐事也翼之此举朝论弗以为然 (第 2b 页)
逸/少 以为常言及闻其迁襄阳乃云剋定有期则始虽)
(同众议而终以为当亦犹赵充国之计䍐羌初是之/者十三中十五 …… (第 2b 页)
(首服无足怪也然翼有志无年徒奋十倍之气而蔑/一统之功此志士所为嗟嘅也 二帖散见今遂为)
(一此帖有关于江左国事不徒笔语之工而已昔/人谓子美为诗史若右军此帖谓之字史亦可也)
盐井帖 (王羲之/ )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第 2b 页)
去冬帖 (王羲之/ )
去冬在东鄮因还便白笺伏想至自顷公私无信使故
不复承动静至于咏德之深无日有坠省告荷眷顾之
至寻领三 (第 3a 页)
四但有悲慨民年以西夕而衰疾日甚自咨
无复暂展语平生理也以此忘情将无其人何以复言
惟愿珍重为时笔绝情塞
辞举帖 (王羲之/ )
前得君书即有反想至也谓君前书是戏言耳亦或谓 (第 3a 页)
君当举不失亲在安石耳省君今示颇知如何老仆之怀
谓君体之方复斯言愧诚心之不著若仆世怀之不尽
前者自当端坐视时直方其道不因放恕之会奉身而
退又为年几何而逝者相寻此最所怀之重者药石之
资如有一方欲尽颐养过此以往未之敢闻言尽于今
也
成都帖 (王羲之/ )
往在都见诸葛颙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 (第 3b 页)
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
清晏帖 (王羲之/ )
知彼清晏岁丰又所使有丰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
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石脾帖 (第 4a 页)
(王羲之/ )
石脾入水即乾出水便湿独活有风不动无风独摇天
下物理岂可以意求唯上圣乃能穷理
荀葛 (第 4a 页)
(王羲之/ ) (第 4a 页)
羲之 死罪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
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
诸葛经国达治无间 (第 4b 页)
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于数代
至于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
心者容得尔乎前试论意久欲呈多疾愦愦遂忘致今
送愿因暇日可试垂省大期贤达兴废之道不审谓粗
得阡陌不
七十帖 (王羲之/ ) (第 4b 页)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
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
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
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奉橘帖 (王羲之/ )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不可多得
采菊 (第 5a 页)
(王羲之/ )
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 (第 5a 页)
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
送梨帖 (王羲之/ )
今送梨三百颗晚雪殊不能佳言叙卒何期但有长叹
青李帖 (第 5b 页)
(王羲之/ )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足
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
也吾笃喜 (第 5b 页)
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
此大惠也
秋月帖 (王羲之/ )
七月一日 (第 6a 页)
羲之 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
日书知足下故羸疾而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
乏力不具
群从帖 (第 6a 页)
(王羲之/ )
群从彫落将尽馀年几何而祸福至此举目摧丧不能
自喻且和方左右时务公私所赖一旦长逝相为痛惜
岂唯骨肉 (第 6a 页)
之情言及摧惋永往奈何
小差帖 (王羲之/ )
顷小差欲极游目之娱而吏卒守之可叹东阳花果自
小可何日得卿诸人
御世帖 (第 6b 页)
(王羲之/ )
古之御世者乃志小天下今封域区区一方任耳而恒
忧不治为时耻之
辞郡帖 (第 6b 页)
(王羲之/ )
笃不喜见客笃不堪烦事此自死不可化而人理所重 (第 6b 页)
汉文选序(田汝成/)
周衰先王仁义礼乐之教其实不布于治功而华散于
文墨缙绅之流操觚引翰者各以所得恢张绪馀垂声
艺苑盖起自嬴秦盛于汉魏袭于六朝靡漫极矣传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然而先进之识抚其实后进之识猎其华吾因是而知
先王教泽涵濡波及后世者至深远也梁太子萧统监
抚之馀招徕才彦玄览前载芟秽披珍存什一于千百
分门萃类为书三十卷题曰文选自唐以来文章者家
视为标准鸿儒硕学罔不取材可谓总七代之英灵流
万古之膏馥矣宋时学者不解文诠妄加参驳谓统拙
文陋识去取违宜若董仲舒之对制刘向之叙战国策 王羲之 之记兰亭陶渊明之赋閒情则遗而不录相如
赋上林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叙玉树青葱则概收
之而不辨其缪以此谯 (第 19a 页)
周衰先王仁义礼乐之教其实不布于治功而华散于
文墨缙绅之流操觚引翰者各以所得恢张绪馀垂声
艺苑盖起自嬴秦盛于汉魏袭于六朝靡漫极矣传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然而先进之识抚其实后进之识猎其华吾因是而知
先王教泽涵濡波及后世者至深远也梁太子萧统监
抚之馀招徕才彦玄览前载芟秽披珍存什一于千百
分门萃类为书三十卷题曰文选自唐以来文章者家
视为标准鸿儒硕学罔不取材可谓总七代之英灵流
万古之膏馥矣宋时学者不解文诠妄加参驳谓统拙
文陋识去取违宜若董仲舒之对制刘向之叙战国策 王羲之 之记兰亭陶渊明之赋閒情则遗而不录相如
赋上林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叙玉树青葱则概收
之而不辨其缪以此谯 (第 19a 页)
书则序(韩明善/)
书果有则乎书心画也短长瘠肥体人人殊未可以一
律拘也书果无则乎古之学者殚精神靡岁月临模仿
效终老而不厌亦必有其道矣盖书者聚一以成形形
质既具性情见焉异者其体同者其理也能尽其理可
以为则矣三代之时书以记事未始以点画较工拙也
然而鼎彝铭志之文俯仰向背精入芒发是岂有意于
工也哉盖尽其理不能不工耳秦汉而下以书名者何
可胜数尽书之理者惟钟元常 王逸少 数人而已其残
缣败楮刓碑断碣幸存于世者皆为人所宝爱观其霞
分云驶龙跳虎跃变化倏霍莫适控搏可喜可玩可怖 (第 31a 页)
书果有则乎书心画也短长瘠肥体人人殊未可以一
律拘也书果无则乎古之学者殚精神靡岁月临模仿
效终老而不厌亦必有其道矣盖书者聚一以成形形
质既具性情见焉异者其体同者其理也能尽其理可
以为则矣三代之时书以记事未始以点画较工拙也
然而鼎彝铭志之文俯仰向背精入芒发是岂有意于
工也哉盖尽其理不能不工耳秦汉而下以书名者何
可胜数尽书之理者惟钟元常 王逸少 数人而已其残
缣败楮刓碑断碣幸存于世者皆为人所宝爱观其霞
分云驶龙跳虎跃变化倏霍莫适控搏可喜可玩可怖 (第 31a 页)
自序(梁江淹/)
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幼传家业六岁能属诗十三而
孤邈过庭之训长遂博览群书不事章句之学颇留精
于文章所诵咏者盖二十馀万言而爱奇尚异深沈有
远识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徒然未能悉行也所与
神游者惟陈留袁叔明而已弱冠以五经授宋始安王
刘子真略传大义为南徐州王新安从事奉朝请始安
之薨也建平王刘景素闻风而悦待以布衣之礼然少
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将及
抵罪乃上书见意而免焉寻举南徐州桂阳王秀才对
策上第转巴陵 王右常侍右军 建平王主簿宾待累年
雅以文章见遇而宋末多阻宗室有优生之难王初欲 (第 1b 页)
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幼传家业六岁能属诗十三而
孤邈过庭之训长遂博览群书不事章句之学颇留精
于文章所诵咏者盖二十馀万言而爱奇尚异深沈有
远识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徒然未能悉行也所与
神游者惟陈留袁叔明而已弱冠以五经授宋始安王
刘子真略传大义为南徐州王新安从事奉朝请始安
之薨也建平王刘景素闻风而悦待以布衣之礼然少
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将及
抵罪乃上书见意而免焉寻举南徐州桂阳王秀才对
策上第转巴陵 王右常侍右军 建平王主簿宾待累年
雅以文章见遇而宋末多阻宗室有优生之难王初欲 (第 1b 页)
金谷诗序(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
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
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
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
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
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
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
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
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为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
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
世嗣年五十为首
兰亭序 (王羲之/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
修竹又有 (第 2a 页)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
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
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
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
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
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
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
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
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为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
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
世嗣年五十为首
兰亭序 (王羲之/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
修竹又有 (第 2a 页)
朱鍊师募请道藏疏(陈继儒/)
余从弇州诸孙授经敕园丁日进道藏一函读之凡三
年稍竟其中符箓科仪烹炼居半而兵法医方老庄易
仅得十之三若天文星纬皆称是语录稍稍而已大都
佛藏五千四十八卷多而汰之者也道藏五千四十八
卷少而附之者也其为幽秘巨丽等也余每欲山中结
楼分为三楹中庋儒书旁列二藏恨家贫不能具赀而
鍊师朱玉阳亦将缚茅溪上募请道家言讽读展礼吾
友周公美实赞辅之昔 王右军 谢灵运许旌阳杨羲共
缔碧落之游所书黄庭阴符为历代所宝若渊明之于
陆静修子瞻之于葆光倪元镇之于张伯雨麈 (第 3b 页)
余从弇州诸孙授经敕园丁日进道藏一函读之凡三
年稍竟其中符箓科仪烹炼居半而兵法医方老庄易
仅得十之三若天文星纬皆称是语录稍稍而已大都
佛藏五千四十八卷多而汰之者也道藏五千四十八
卷少而附之者也其为幽秘巨丽等也余每欲山中结
楼分为三楹中庋儒书旁列二藏恨家贫不能具赀而
鍊师朱玉阳亦将缚茅溪上募请道家言讽读展礼吾
友周公美实赞辅之昔 王右军 谢灵运许旌阳杨羲共
缔碧落之游所书黄庭阴符为历代所宝若渊明之于
陆静修子瞻之于葆光倪元镇之于张伯雨麈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