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辟洎方郡侯伯有位之士无
或弃吾(一作/予)谓不可教其有违道伤理徇欲怀安面刺
廷攻无有隐讳成王之绍文统 武帝
之开高业皆莅祚
日永(一作/日久)享国岁深夫岂他哉盖大臣维之而不跌也
使朕无羞于二主者繄尔多士乎布告 (第 12b 页)
   吴兴昼公集序      于 頔

诗自风雅道息二百馀年而骚人作其旨愁思其文婉
丽亡楚之变风欤至西汉李陵苏武始全为五言诗体
源于国风流于骚故多忧伤离远之情梁昭明所造文
选录古诗十九首亡其姓氏观其词盖东汉之世李苏
之流自建安中王仲宣曹子建鼓其风晋世陆士衡潘
安仁扬其波王曹以气胜潘陆以文尚气胜者魏祖兴
武功于二京已覆文尚者晋武图帝业于五胡肇乱观
其人文兴亡之迹人焉廋哉 宋高祖
平桓玄定江表文 (第 11a 页)
癸亥岁三月生依此而推禄之与命并当空亡依禄
命书法无官爵又当子墓中生唯宜嫡子假有次子法
当早死今检宋书 高祖
长子先被篡杀次子义隆享国
多年 (第 5a 页)
高祖
又当祖禄下生法得嫡孙财禄今检宋书其
孙刘劭并刘浚并为篡逆几失宗祧禄命不验五也
叙葬书曰易曰古之葬者厚 (第 5a 页)
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七百五十二 宋 李昉等 编
 兴亡中
  魏武帝论一首    晋高祖论一首
   宋武帝
论一首    北齐高祖论一首
  北齐文襄论一首   北齐文宣论一首
   魏武帝论         …… (第 1a 页)
不与惧有陈恒之讥封墓释囚不嫌武
王之事愧情负理掩耳避声狼顾以噬魏人狐媚以取
天下亦前史所丑也
    宋武帝
论        前 人
盖圣人不能为时亦不能失时历观帝王之祚(一作/作)
有不因人坠涂炭而得志或 (第 5b 页)
天下嗷嗷新王之资也是

知秦有阎赵之隙汉罹莽卓之灾晋由曹氏之专宋实
桓玄之篡始得奋其智力救此倒悬陈浞羿之辜问滔
天之罪况 刘裕
天钖神勇雄略命世不得(疑/)思汉之讴
未暇假从可之会同盟二十七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
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 (第 6a 页)
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
亡楚已成之业复遗晋久绝之基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虽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网罗俊异待物知人动必
应时役无再举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

拓境未能至也或问前史云克敌得隽奇迹多于魏武
此𣙜(一作/权)论乎君子曰得隽虽多前非大敌若乃黄帝
斩蚩尤 高祖
制项籍光武抗寻邑曹公挫本初此是奇
迹也至若慕容超政不在躬奴仆下品姚泓宗枝猜贰
借手于人卢循佚寇之馀谯 …… (第 6b 页)
以势夺因宫室之严守山河之固此九州之上腴何彭
城之足算 刘裕
家本江南全军远克未能制命夏魏施
号秦凉虽曰关中实是边地鞭长不及马腹风末不(阙/)
          (第 8a 页)
若乃威以静国谋以动邻提鼓出
师三军贾勇置兵境上千里无尘内外兼材惟孔明景
略也故崔浩云王猛是符坚之管仲 刘裕
是德宗之曹
瞒孙盛云孔明善辅小国子产之流也斯言中矣
   隋炀帝论
炀帝美姿仪性聪慧少好学善属文故高 (第 12b 页)
初而乖令终
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一作皆晋书本文
   宋略总论        裴子野 宋高祖武皇帝
以盖代雄才起匹夫而并六合尅国得 (第 5a 页)
隽寄迹多于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于晋宣怀荒伐叛
之劳而夷边荡险之力百胜可得而论者矣政(疑/)足行
阵之间却孙恩蚁聚之众一朝奋臂扫桓玄盘石之宗
方轨长驱则三齐无坚垒回戈内赴则五岭靡馀妖命
孙季高于巨海之上而番禺席卷擢朱龄石于百夫之
下而庸蜀来王羌胡畏威交为表里董率虎旅以事中
原石门巨野之隘指麾开辟关头霸上之阻曾莫藩篱
虏其酋豪迁其重宝登未央而洒酒过长陵而下拜盛

矣哉悠悠百年未之有也于是倒载干戈休兵泗水彤
弓纳陛肇有宋都蒂芥必除华夷莫拒然后请乎上帝
步骤前王零陵去之而莫猜心 高祖
受之而无愧色古
之所谓义取天下者斯之谓乎若其提挈草创则魏孟
何刘辅相总持则穆之徐羡镇恶道济经其武传亮 (第 6a 页)
   迁庙议        权德舆(贞元十五/年九月)
今年夏四月禘享于太庙太祖景皇帝东向之位并迁
庙之位右伏准今月十六日敕禘祫之祭礼之大者先
有众议犹未精详宜更令百僚议限至二十六日内闻
奏者臣闻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称百顺实受其福故
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以太祖始封之重当殷祭东
向之尊百代不迁下统昭穆此孝享严禋之极制也周

自后稷十六代至武王毁庙迁主皆太祖之后故序列
昭穆合食无嫌汉之太上皇主瘗于园寝寻置别庙是
为属尊故周汉皆太祖之位正自魏至隋则虚其位魏
明帝初以太上(集无/上字)皇别庙未成故权设对祫后有司
定七庙之制太祖以下为昭穆二祧旋至三少帝运移
(集作/于)晋晋不以兄弟为代数故元帝上继 武帝
简文
上继元帝至安帝时然后征西至京兆四府君迁尽未
及殷祭运移于宋初永和中疑四府君主所藏之礼诏 (第 15b 页)
   狄梁公立庐陵王传赞(并/序)  吕 温
梁公以武氏篡盗国命如缀翊安宗社非我而谁是用
蒙大耻履大险耸节振美以持世心闲 高祖
天下于方
寸之地盗力虽盛莫之敢窥唐复为唐繄公是赖后代
昧者颇归功于五臣殊不知五臣之功公所授也客有
(第 16a 页)
下又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万物服焉岂古之聪明睿
智神武而不杀者夫国家袭宇宙之淳精据明灵之宝
高祖武皇帝
以黄旗问罪仗金策以劳华夷太宗文
武皇帝以朱翟承天穆玉衡而正区宇皇上宣祖宗之
累洽奉文武之重光稽历数而 (第 5b 页)
   有唐善人墓碑      白居易
唐有善人曰李公公名建字杓直陇西人魏将军申公
发公十五代祖也周柱国阳平公远六代祖也缓州刺

史明 高祖
也太子中允进德曾祖也绵州昌明令珍王
大父也雅州别驾赠礼部尚书震考也赠博陵郡太君
崔氏妣也陈许节度使礼 (第 10b 页)
               张九龄
公讳某字某琅琊临沂人盖王氏所由远矣然其自汉

至今上下千载海沂为颂始壮厥猷淮水作祯克昌其
后继迹台衮联华牧伯君子韪其立言史官襄其行事
则已不无违德人以嘉闻图牒粲然宜为冠族乃祖某
梁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安东亭侯 高祖
某陈度支尚书
曾祖太子中书舍人祖某皇朝吏部郎赠润州刺史父
某官至洪州都督公践脩轨(集作/范)业雅有名 (第 3b 页)
从事夫人从子南征寓于钟陵其乐以
道其养以禄一慈一孝宜寿宜福天实不吊享年若干
以四年秋七月某辰寝疾而终 德舆
穷慕崩迫忍哀问
卜号奉輤裧至于丹徒以来岁某月日权合附于先君 (第 4a 页)
  其词曰
吾友适不死于戏社稷臣直禄非造利长怀大庇人乃

通承明籍遘(一作/遇)此敦牂春药厉其可畏皇穹故匪仁
畴昔与夫子孰云异天伦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陈子
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鼓兴斡河岳贞词毒鬼神可悲
不可朽车輤没荒榛圣主贤为宝吁兹大国贫(纪事云/少微与)
(嘉谟齐名并为御史卧疾闻其亡号哭赋诗其词莫不/叹美既而病亟叹曰生死人之大分何恨焉然官职十)
(分未作其一乃至/是耶慷慨而终)
   过汉故城
大汉昔未定强秦犹擅场中原逐鹿罢 高祖
郁龙骧经 (第 3b 页)
日忘一日以至覆没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
欲救之亦无及已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檄到详
思至言如诏律令
   宋武帝
讨桓玄檄
夫成败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遇圣明自我大晋
屡遘阳九隆安以来皇家多故贞良弊于豺狼忠臣碎 (第 16b 页)
  说魏王无讲于秦(苏代/)
五国伐秦无功而还其后齐欲伐宋而秦禁之齐令宋
郭之秦请合而以伐宋秦王许之魏王畏齐秦之合也
欲讲于秦苏代谓魏王曰秦王谓宋郭曰分宋之城服
宋之强者六国也乘宋之敝而与王争得者楚魏也请
为王毋禁楚之伐魏也而王独举 宋王
之伐宋也请刚
柔而皆用之如宋者欺之不为逆杀之不为雠者也王
无与之讲以取地既已得地又以力攻之期于啖宋而 …… (第 8b 页)
无济阳决宿胥之
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魏以为
然故事秦秦欲攻安邑恐齐据之则以宋委于齐曰
无道为木人以象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不能
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
戟因以破宋为齐 (第 11b 页)
国典
从而失坠此则书之四厄也永嘉之后寇窃竞兴因河
据洛跨秦带赵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
灭无闻 刘裕
平姚收其图籍五经子史才四千卷皆赤
轴青纸文字古拙僭伪之盛莫过三秦以此而论足可
明矣故知衣冠轨物图书记 (第 22b 页)
以若思则自轻其势而雍丘非晋有矣关中之入君
无素谋国无素备乃能捣姚秦之墟而馘其首是国势
之所恃以为重者 刘裕
张之也及夫付以孺子则自轻 …… (第 3b 页)
忠臣孝子稀疏寥绝
如参辰之相望矣呜呼士以一行得名于时彼亦何等
时邪西汉之有儒林有循吏非西汉之美事盖自 高祖
见儒服而慢骂而儒服不振申韩之术行于世而吏治
多出于刑名班固作西京一书表儒林循吏而出之所
以伤汉之儒与 (第 7a 页)
挠之各从其利也夫禽之制
在气顾吾之法令何如耳昔萧王以千人刘牢之以八
百人高隆以三千五百人谢玄以五千人 刘裕
以二千
五百人是皆立鸿勋成大业矣夫就世务者在结人心
结人心者在吾所以张其形势也方闻纪纲之仆者三
百人 (第 6b 页)
未精比以朱子凡例参会今本未免致疑兹读
徐君考證则涣然冰释矣其大者如莽之弑帝必加进
毒操懿进爵必加自为 刘裕
朱晃称帝必著其姓君臣
之义凛不可犯汉昭烈章武三年分注建兴晋武太康
十一年分注永熙父子之伦有叙不紊如汉 (第 4a 页)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宋颜延之/)
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钟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
虽渊流遂往详略异闻然其宅天衷立民极莫不崇尚
其道神明其位拓世贻统固万叶而为量者也有宋函

夏帝图弘远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皇上以睿文
承历景属宸居隆周之卜既永宗汉之兆在焉正体毓
德于少阳王宰宣哲于元辅晷纬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