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鈔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具故不另列
隋书礼仪志皇太子及大将出师则以豭豚一衅鼓告

庙受斧钺讫不得反宿于家开皇八年晋王广将伐陈
内史令 李德林
摄太尉告于太祖庙
高祖本纪开皇八年冬十月甲子将伐陈有事于太庙
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 (第 44a 页)
理恳切太祖命中使就视知其哀毁乃特许之
北史 李德林
(第 5a 页)
德林
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车反丧故
里时正严寒单衰跣足州里人物敬慕之后为通直散
骑侍郎丁母艰去职以至孝闻朝廷 (第 5a 页)
嘉之裁百日夺情
起复固辞不起(夺情起复下隋书作 德林
以羸病属/疾请急罢归与北史稍异今从北史)
唐书苏颋传颋为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为工
部侍郎辞不拜终 (第 5a 页)
 (归则嫌已盟而逃故书/不盟者在盟前逃也)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楚始灭中国左传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
(设备故亡谷梁传弦国也其不曰微国也任氏 公辅
曰/地谱光州光山县故弦国高氏曰齐侯自侵陈之后已)
(起诸侯之叛心至是郑伯窃与楚通楚人遂灭弦以为/寇中 (第 56b 页)
 广生万物故生动直而且方郑注(朱楷校宋本礼记疏六十五)

黄裳
 如舜试天子周公摄政同 (李德林
书隋书四十二)
龙战于野
 圣人喻龙君子喻蛇同(仪礼疏五)
为其嫌(慊)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慊读如群 (第 8b 页)
季孙氏 自季友获挐赐田而手文嘉名 公辅
上卿之
兆始应至文子纵遂杀适而鲁君失政武子专国而政
逮大夫历悼子平子而昭公见逐桓子嗣立而阳虎作
乱康 (第 25b 页)
 (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琠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顾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
 (六岁学成献策于隋廷文帝大悦恨得之晚公卿杨/素苏夔 李德林
皆从问业通入而有忧色或问之通)
 (曰素与吾言政而不及化夔与吾言声而不及雅 (第 8a 页)
德/林
与吾言文而不及理门人曰是何忧乎通曰言政)
 (而不及化是天下无礼也言声而不及雅是天下无/乐也言文而不 (第 8a 页)
(书)
诏侑(礼记)韶囿(郑司农)
佐佑(左右广韵)
雉呴(雉雊殷记)
句投(句读文选)句度(度字见 李德林
传) (第 39a 页)
    徐招 檀翥 孟信 宗懔 刘璠(子/祥)柳遐

   (子/靖)斛斯徵
 卷第一百六十
  隋
   高颎 牛弘  李德林 
杨素(父敷元子元感/ 赵 淑 刘)
   (元进从素弟约/ 素 叔异)苏威(子/夔)韩禽 (第 25b 页)
北道至引文武一品以上入朱华门赐酒食及纸
笔问以禦周之方略群臣各异议帝莫知所从又引高
元海宋士素卢思道 李德林
等欲议禅位皇太子先是 (第 93b 页)
汉魏之旧制以柱国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
相国司录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
德林
为内史令上开府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上开府元
晖为都官尚书开府户部尚书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
同司宗长孙毗为工 (第 11a 页)
甲兵隋制皇太子亲戎及将军出师则以猳肫一衅鼓
皆告社庙授斧钺讫不得反宿于家开皇八年晋王广
将伐陈内史令 李德林
摄太尉告于太庙礼毕又命有
司宜于社二十年太尉晋王广又北伐突厥次河上祃
祭轩辕黄帝以太牢制币陈甲兵行三 (第 48b 页)
六辂又以六色漆画之用玉碧金象革物
以饰诸末皆锡面金钩就以五采俱十有二其辂之式
饰重较加茸焉隋开皇元年 内史李德林
奏后魏舆辇
乖制请皆废之唯留太和时李韶所制五辂北齐所遵
者后著令玉辂青质以玉饰诸末重箱盘舆左龙右虎 …… (第 7a 页)
七曰苍辂以适命妇八
曰青辂九曰朱辂十曰黄辂十一曰白辂十二曰元辂
五时常出则供之六辂皆疏面缋总隋开皇初 李德林
奏用后魏熙平苏绍议皇后之辂后著令制重翟青质
金饰诸末朱轮金根朱牙其箱饰以重翟羽青油幢朱 (第 15b 页)
   右陈书(五部八/十九卷)

后魏书一百三十卷(后齐仆射/魏收撰)后魏书一百卷(隋著作/郎魏彦)
(深/撰)后魏书一百卷(张太素撰今惟存/有天文志二卷)元魏书三十卷(裴/安)
(时/撰)
   右魏书(四部三百/六十卷)
北齐书二十四卷(脩未成书 李德林
撰)北齐书二十卷(张太/素撰)北齐
书五十卷(李百/药撰)
   右北齐书(三部九/十四卷)
后周书 (第 6a 页)
(散骑常侍/宋景业撰)北齐甲
子元历一卷(李业/兴撰)隋开皇甲子元历一卷(刘孝/孙撰)隋开皇
历一卷 (李德/林
撰)隋大业历十卷(张胄/元撰)皇极历一卷(隋刘/焯撰)
一卷 传仁均唐戊寅历一卷 唐麟德历一卷 唐 (第 21a 页)
   右陈(二十六部三/百三十三卷)

隋炀帝集五十五卷 王祐集一卷 武阳太守卢思
道集三十卷 金州刺史李元操集十卷 蜀王府记
室辛德源集三十卷 太尉杨素集十卷 怀州 刺史
李德林
集十卷 吏部尚书牛弘集十二卷 司𨽻大
夫薛道衡集三十卷 国子祭酒何妥集十卷 秘书
监柳𧦬集五卷  …… (第 3a 页)
 宋孝建诏一卷 宋元嘉诏二十卷 元嘉副诏十
五卷 齐中兴二年诏三卷 后魏诏集十六卷 后
周杂诏八卷 杂赦书六卷 陈天嘉诏草三卷 霸
朝杂集五卷 (李德/林
集)隋诏集九卷 隋朝陈事诏十三卷 (第 30a 页)
   右两朝

平陈碑(薛道衡文/江陵府)善宝寺碑(大业中/立东京)尚书左丞郎茂碑
(镇/州)恒岳寺舍利塔(定/州)北绛公夫人萧氏墓志(京兆/府)梁州
刺史陈茂碑(河中/府)司徒观德王杨公碑(华/州)司𨽻大夫赠
临河县公碑(绛/州)县令梁执威德政碑(绛/州)启法寺碑(周彪/文丁)
(道护书仁/寿中襄阳)兴国寺碑 (李德林文
丁道护/书开皇六年襄阳)庐山西林寺道
埸碑(大业中欧阳/简入江州)益州至真观碑(刘曼才书开皇/十二年 …… (第 19b 页)
杨氏墓志(开皇十/年未详)午卯寺碑(开皇十/年未详)潞州颂德碑(开皇/十年)
(未/详)泾州兴国寺碑 (李德林
撰/开皇十年)鄂州国公造镇国大像碑 (第 20a 页)
宝荆州刺史陈慧纪及文
武将吏赴汉口秦王并厚待之及至京隋文帝坐于广
阳门观叔文从后主至朝堂文帝使内史令 李德林

旨责其君臣不能相弼以致丧亡后主与其群臣并愧
惧拜伏莫能仰视叔文独欣然有自得志后上表陈在 (第 69b 页)
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兼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
事黄门侍郎卢思道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
常侍兼中书侍郎 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
兼中书舍人
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元行恭辛德源王劭
陆开明十八人同徵令随驾后赴长安寻除开府仪同 (第 61a 页)
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
馀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 中书侍郎李德林

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寻除都官尚书仪同
三司聿脩少年和平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
子历任清 (第 37a 页)
 通志卷一百六十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列传第七十三
 隋
  高颎 牛弘  李德林 
杨素(父敷淑子元感进/赵元 刘元)
  (素素弟约/ 从叔异)苏威(子/夔)韩禽虎(弟僧寿洪 …… (第 1a 页)
文集十二卷子方大有学业官至内
史舍人次子方裕性凶险无仁心从幸江都与裴虔通
等同谋弑逆事见司马德戡传 李德林
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祖寿魏湖州户曹从事
父敬族历太学博士镇远将军魏静帝时命当世通人
正定文籍以为内校书 (第 23a 页)
别在直閤省 德林
幼聪敏年数
岁诵左思蜀都赋十馀日便度高隆之见而叹异之遍 …… (第 23a 页)
齐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名召入州馆朝夕同
游殆均师友常语 德林
云窃闻蔽贤受显戮久令君沈
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
秀才入邺于时天保八年也王因遗尚 (第 24a 页)
书令杨遵彦书
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不谬今岁所贡秀才 李德林

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气宇终为栋梁之用经
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今虽唐虞 …… (第 24a 页)
积也遵彦即命 德林
作辞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
点因大相赏以示礼部郎陆卬卬云已大见其文笔浩
浩如长河东注比来所见后生制作 (第 24b 页)
乃涓滴之流耳时
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 德林
射策五
条考皆为上第授殿中将军既是西省散员非其所好
乃谢病还乡阖门守道皇建初诏搜扬人物追赴晋阳
撰春 …… (第 24b 页)
黄肿数日间一时俱差皆云孝感所致朝廷
嘉之裁百日夺情起复固辞不起魏收与阳休之论齐
书起元事百司会议收与 德林
致书往复词多不载后
除中书侍郎仍诏修国史时齐帝留情文雅召入与黄
门侍郎颜之推同判文林馆事累迁仪同三司 …… (第 25a 页)
驾入长安授内史上士自此以后诏
诰格式及用山东人物一以委之周武帝尝于云阳宫
作鲜卑语谓群臣云我常日唯闻 李德林
名及见其与
齐朝作诏书移檄我正谓其是天上人岂言今日得其
驱使复为我作文书极为大异神武公纥豆陵毅答曰 (第 25b 页)
臣闻明王圣主得麒麟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
致之瑞物虽来不堪使用如 李德林
来受驱策亦是陛
下圣德感致有大才用胜于麒麟凤凰远矣帝大笑曰 …… (第 25b 页)
诚如公言宣政末授御正下大夫后赐爵成安县男宣
帝大渐高祖初受顾命令邗国公杨惠谓 德林
曰朝廷
赐令总文武事经国任重非群才辅佐无以克成大业
今欲与公共事必不得辞 (第 26a 页)
德林
答曰愿以死奉公高祖
大悦即召与语刘昉郑译初矫诏召高祖受顾命辅少
主总知内外兵马事诸卫既奉敕并受高祖节 (第 26a 页)
度郑译
刘昉议欲授高祖冢宰郑译自摄大司马刘昉又求小
冢宰高祖私问 德林
曰欲何以见 (第 26a 页)
德林
云即宜作大 …… (第 26a 页)
都督内外诸军事不尔无以厌众心及发
丧便即依然以译为相府长史带内史上大夫昉但为
相府司马译昉由是不平以 德林
为丞相府属加仪同
大将军未几而三方构乱指授兵略皆与之参详军书
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 …… (第 26b 页)
慅慅人情大异高祖得启深以为忧共郑译议欲代此
三人 德林
独进计云公与诸将并是国之贵臣未相伏
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后所遣者能尽腹心
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且 …… (第 27a 页)
谋谟多此类也进授丞相府从事内郎禅代之际其相
国总百揆九钖殊礼诏策笺表玺书皆 德林
之辞也高
祖登阼之日授内史令将受禅虞庆则劝高祖尽灭宇
文氏高颎杨惠亦依违从之唯 (第 27b 页)
德林
固争以为不可高
祖作色怒云君读书人不足平章此事于是尽诛之自
是品位不加唯依班例授上仪同进爵为子开皇元 (第 27b 页)

敕令与太尉于翼高颎等同修律令事讫奏闻别赐九
环金带及骏马格令班后苏威每欲改易事条 德林
以 …… (第 27b 页)
为格式一班义须划一纵令小有舛駮非过蠹政害民
者不可数有改张威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令理民间
词讼 德林
以为本废乡官判事为其里闾亲识割断不
平今置乡正为害更甚敕令就东宫会议自皇太子以
下多从 (第 28a 页)
德林
议苏威又言废郡 (第 28a 页)
德林
语之云修令时公
何不论废郡为便今令才出其可改乎高颎助威之议
奏称 (第 28a 页)
德林
狠戾多固执由是高祖尽依威议五年敕令
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省读 …… (第 28a 页)
讫明旦谓 德林
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
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愠夜长不能早见公面
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乃追赠其 (第 28b 页)
父爵为刺史安平县公
谥曰孝以 德林
袭焉 (第 28b 页)
德林
既少有才名长以贵显凡制
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 (第 28b 页)
德林
自隋有
天下每赞平陈之计八年驾幸同州 (第 28b 页)
德林
以疾不从敕
书追之书后御笔注云伐陈事意宜自随也时高颎因
使入京上语颎 (第 28b 页)
德林
若患未堪行宜自至其宅取其 …… (第 28b 页)
及之者及陈平授柱国郡公实封八百户晋王广宣敕
讫有人说高颎曰天子画策晋王及诸将勠力之所致
也今乃归功 李德林
诸将必当愤惋且后代观之有若
虚行颎入言之乃止初大象末高祖以逆人王谦宅赐
之文书已出至地官府忽改赐崔谦 (第 29a 页)
上语 德林
曰夫人
欲与其舅于公无形迹不须争之可自选一好宅并觅 …… (第 29a 页)
庄店作替 德林
奏取逆人高阿那肱卫国县市店八十
区为王谦宅替九年车驾幸晋阳店人表诉称地是民
物高氏彊夺于内造舍上责 (第 29b 页)
德林
(第 29b 页)
德林
请勘逆人文簿
及本换宅之意上不听悉追店给所住者由是嫌之十
三年虞世则等于关东诸道巡省使还奏云乡正专理 (第 29b 页)
词讼不便于民党与受憎公行货贿上令废之 德林

云此事臣本以为不可然置来始尔今复停废政令不
一朝成暮毁臣望陛下若于律令辄欲改张即以军法 …… (第 29b 页)
从事上遂大怒诟曰尔欲将我作王莽邪初 德林
称其
父为太尉咨议以取赠官李元操等阴奏之云 (第 30a 页)
德林

终于校书妄云咨议上甚衔之至是廷议忤旨因数之
曰公为内史典朕机密比不预计议者以公不弘耳朕
方以孝理 …… (第 30a 页)
言孝由天性何须
设教然则孔子不当说孝经又罔冒取店妄加父官朕
实忿之而未能发今当以一州相遣耳因出为湖州
史德林
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侍陛下 …… (第 30a 页)
无益为
考司所贬岁馀卒官时年六十赠大将军廉州刺史谥
曰文将葬敕令羽林百人并鼓吹一部以给丧事祭以
太牢 德林
美容仪善谈吐器量沈深时人未能测齐任
城王湝赵彦深魏收陆卬大相钦重 (第 30b 页)
德林
少孤未有字
魏收谓之曰卿识度天挺必 (第 30b 页)
公辅
吾辄以此字卿当
副其实自从官以后即典机密性慎密未尝有所非毁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