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禮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集说(刘氏克庄曰子鱼君宋兹父让也昭王位楚子/申让也负刍八曹子臧让也襄公继郑子良让)
(也又曰负刍弑君而自立子臧不义而舍之去吴子/光刃僚而致国 于季子 (第 16a 页)
季子 舍之延陵而君子持衡)
(于二者之间独谓子臧失贼不讨 (第 16a 页)
季子 守匹夫介/节不承父兄之志以是讥二子之让国未为至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年齐灵五年卫定 …… (第 16a 页)
(知其予之也突赤去族赵鞅书叛于前楚比公孟彄/孙林父皆去国于八年之后而归不言复故知其罪)
(之也陈黄虽不比于蔡季鲁 季子 然以介弟而困于/谗人其情为可哀故出与秦针同而秦针不得与陈)
(黄并书归是以知/经之幸其归也)
秋叔 …… (第 17b 页)
(恤而受敌使乎君盍尝使诸周而察之郤至聘于周/栾书使孙周见之公使觇之信遂怨郤至厉公田与)
(妇人先杀而饮酒后使大夫杀郤至奉豕寺人孟张/夺之郤至射而杀之公曰 季子 欺余厉公将作难胥)
(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敌多怨有庸/公曰然郤氏闻之郤锜欲攻公曰虽死君必 (第 51b 页)
(也又曰负刍弑君而自立子臧不义而舍之去吴子/光刃僚而致国 于季子 (第 16a 页)
季子 舍之延陵而君子持衡)
(于二者之间独谓子臧失贼不讨 (第 16a 页)
季子 守匹夫介/节不承父兄之志以是讥二子之让国未为至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年齐灵五年卫定 …… (第 16a 页)
(知其予之也突赤去族赵鞅书叛于前楚比公孟彄/孙林父皆去国于八年之后而归不言复故知其罪)
(之也陈黄虽不比于蔡季鲁 季子 然以介弟而困于/谗人其情为可哀故出与秦针同而秦针不得与陈)
(黄并书归是以知/经之幸其归也)
秋叔 …… (第 17b 页)
(恤而受敌使乎君盍尝使诸周而察之郤至聘于周/栾书使孙周见之公使觇之信遂怨郤至厉公田与)
(妇人先杀而饮酒后使大夫杀郤至奉豕寺人孟张/夺之郤至射而杀之公曰 季子 欺余厉公将作难胥)
(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敌多怨有庸/公曰然郤氏闻之郤锜欲攻公曰虽死君必 (第 51b 页)
胡传(此公子光使专诸弑之而称国何也吴子寿梦/有四子长诸樊次馀祭次夷末次季札光诸樊)
(之子也僚夷末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国 于季子 而 (第 12b 页)
季子 终不受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
(为君故称国以弑而不归狱于光其称国以弑者吴/大臣之罪也大臣任大事事莫 …… (第 12b 页)
(汉也若废立进退出于群小阍寺而当国大臣不预/焉则将焉用彼相矣此春秋归罪大臣称国弑君之)
(意其经世/之虑深矣)
集说(胡氏宁曰 季子 自度其力有不能办者故归洁/其身而已矣使札有周公之才之美必讨弑君)
(之贼正僭窃之名奉周正朔以治吴国 …… (第 12b 页)
(诸樊次馀祭次夷末次札札贤诸樊贵之诸樊卒不/授之子而授之弟欲兄弟授受以及于札及夷末卒)
(国将及札而札逃说者皆以吴之乱责 季子 而吾独/以为非 (第 13a 页)
季子 之责也诸樊之罪也使 (第 13a 页)
季子 不逃而受)
(之则亦不免乎乱何则 (第 13a 页)
季子 之终将授之谁哉君子/立法必传乎无穷法而有穷是乱之本也且兄弟授)
(受而至于札札奄然受之吴人安焉及札 …… (第 13a 页)
(窃详事势史记为是案湛氏若水曰书吴弑其君僚/则乱贼之罪可得矣 左氏传弑吴君僚者公子光)
(专诸也而书曰吴者使人考其迹而罪人斯得矣后/儒以吴国之乱归罪 于季子 之让国误矣若夫 (第 13b 页)
季子)
( 所谓知礼者也方光之弑君公子掩馀烛庸皆出而 (第 13b 页)
季子 乃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
(家无倾乃吾君也曾是以为/知礼乎 (第 13b 页)
季子 之罪独在此耳)
(案光弑其君春秋不书光而书吴胡传归罪大臣固/是一说湛氏若水谓使人考其迹而罪人斯得其 (第 13b 页)
(之子也僚夷末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国 于季子 而 (第 12b 页)
季子 终不受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
(为君故称国以弑而不归狱于光其称国以弑者吴/大臣之罪也大臣任大事事莫 …… (第 12b 页)
(汉也若废立进退出于群小阍寺而当国大臣不预/焉则将焉用彼相矣此春秋归罪大臣称国弑君之)
(意其经世/之虑深矣)
集说(胡氏宁曰 季子 自度其力有不能办者故归洁/其身而已矣使札有周公之才之美必讨弑君)
(之贼正僭窃之名奉周正朔以治吴国 …… (第 12b 页)
(诸樊次馀祭次夷末次札札贤诸樊贵之诸樊卒不/授之子而授之弟欲兄弟授受以及于札及夷末卒)
(国将及札而札逃说者皆以吴之乱责 季子 而吾独/以为非 (第 13a 页)
季子 之责也诸樊之罪也使 (第 13a 页)
季子 不逃而受)
(之则亦不免乎乱何则 (第 13a 页)
季子 之终将授之谁哉君子/立法必传乎无穷法而有穷是乱之本也且兄弟授)
(受而至于札札奄然受之吴人安焉及札 …… (第 13a 页)
(窃详事势史记为是案湛氏若水曰书吴弑其君僚/则乱贼之罪可得矣 左氏传弑吴君僚者公子光)
(专诸也而书曰吴者使人考其迹而罪人斯得矣后/儒以吴国之乱归罪 于季子 之让国误矣若夫 (第 13b 页)
季子)
( 所谓知礼者也方光之弑君公子掩馀烛庸皆出而 (第 13b 页)
季子 乃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
(家无倾乃吾君也曾是以为/知礼乎 (第 13b 页)
季子 之罪独在此耳)
(案光弑其君春秋不书光而书吴胡传归罪大臣固/是一说湛氏若水谓使人考其迹而罪人斯得其 (第 13b 页)
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夷末札其季子
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后立诸樊
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第 26a 页)
季子 又辞而去之诸樊
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及 (第 26a 页)
季子 故诸樊卒而
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 (第 26a 页)
季子 宜受命以
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辞位以逃
夷末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所以不与
(第 26a 页)
子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 (第 26a 页)
季
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则我宜立僚乌得为
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第 26a 页)
季子 (第 26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
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 (第 26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乱因其来
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齐
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第 26b 页)
何怨
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谓辄之争而不为也 季
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德不越伯夷
孤竹舍长而立幼私意也诸樊兄弟父子无及季札 (第 26b 页)
之贤者其父兄所为眷眷而欲立札公心也以其私
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而同之过矣
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君者有之子篡其
父者有之 (第 27a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闻其风者贪
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损矣其于名教岂不
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节 …… (第 27a 页)
(让而王季立此季札之家法也札当成其诸兄效/始祖之让而已自附于季历以受国则吴乱弭矣)武
王继统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
下也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大伯
之让岂至德乎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
若 (第 27b 页)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身自牧则可矣概诸圣
王之道则过矣中庸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第 27b 页)
季子 所谓贤且智过而不得其中者也使由于季历 …… (第 27b 页)
于让国之际以为礼之大节不可乱也公子喜时春
秋犹贤其后世(见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喜时即子臧)于季札则何独贬
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惟与天
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与于此非圣人莫能修 …… (第 28b 页)
(特书谓三者皆蛮裔故略之是以死法观春秋而不/见圣人之用者也春秋史外传心之书当以活法观)
(之默识心通会于言意之表斯得之矣或问大伯让/位适吴圣人以至德称之 季子 辞位守节春秋以名)
(责之何也曰大伯时中 (第 29a 页)
季子 过中自众人观之过者/为贤自道观之过犹不及故褒贬如此或曰 (第 29a 页)
季子 之)
(节而见贬后之权废立者将有奸名犯分托于贤否/之说以济其私欲而天下乱矣 (第 29a 页)
季子 之处心积虑其)
(在天下后世非计宗国之私一时之事也曰后之权/废立者如有寿梦之命诸樊馀祭夷末之勤勤于 …… (第 29a 页)
(所当受分之所当处而不得辞虽圣人不敢徇小节/而以退让为安舜禹之受天下季历武王之受国皆)
(择乎时中当其可而居之者也 季子 者其父命之其/兄让之受之则父兄之意慊而国家安荣不受则父)
(兄之命塞而适以长乱君子于此将何处而可哉 …… (第 29b 页)
(微子箕子比干之在商反覆诏告自靖自献以求无/愧于先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盖必若是而后心德)
(始全而吾可以有辞于永世矣 季子 为其父之所立/其兄之所属违父兄之命而徒以洁身而去为高观)
(宗国之危难僚与光之相残贼若秦人视越人之 …… (第 29b 页)
(斗越椒西乞术则非贤之之辞刘氏胡氏张氏谓春/秋贬之非以圣人待之不如椒术也特以称名而不)
(称族不称氏不称字曾不殊于椒术比于贤者之异/称则为贬尔圣人之意若曰 季子 有让国之贤而未)
(合于中庸春秋苟特笔而褒之则人将争为过高之/行而不能与于时中之权也或者谓 (第 30a 页)
季子 辞国于三)
(十年之后春秋不当贬之于三十年之前今考寿梦/已欲立 (第 30a 页)
季子 诸樊之除丧又致国乎 (第 30a 页)
季子 则 (第 30a 页)
季子 之)
(让不待三十年之后使札为季历则吴乱弭矣襄二/十五年诸樊卒而馀祭立是年馀祭弑而夷末立则)
( …… (第 30a 页)
附录(左传吴子使屈狐庸聘于晋通路也赵文子问/焉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巢陨诸樊阍戕戴)
(吴天似启之何如对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启 季/子 也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
(度不失事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实 (第 48a 页)
终之 季子 守节者也虽有国不立○)
(十二月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过/郑印段迋劳于棐林如聘礼而以劳辞 (第 48a 页)
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后立诸樊
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第 26a 页)
季子 又辞而去之诸樊
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及 (第 26a 页)
季子 故诸樊卒而
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 (第 26a 页)
季子 宜受命以
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辞位以逃
夷末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所以不与
(第 26a 页)
子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 (第 26a 页)
季
子
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第 26a 页)
季子 (第 26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
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 (第 26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乱因其来
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齐
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第 26b 页)
何怨
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谓辄之争而不为也 季
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德不越伯夷
孤竹舍长而立幼私意也诸樊兄弟父子无及季札 (第 26b 页)
之贤者其父兄所为眷眷而欲立札公心也以其私
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而同之过矣
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君者有之子篡其
父者有之 (第 27a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闻其风者贪
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损矣其于名教岂不
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节 …… (第 27a 页)
(让而王季立此季札之家法也札当成其诸兄效/始祖之让而已自附于季历以受国则吴乱弭矣)武
王继统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
下也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大伯
之让岂至德乎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
若 (第 27b 页)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身自牧则可矣概诸圣
王之道则过矣中庸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第 27b 页)
季子 所谓贤且智过而不得其中者也使由于季历 …… (第 27b 页)
于让国之际以为礼之大节不可乱也公子喜时春
秋犹贤其后世(见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喜时即子臧)于季札则何独贬
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惟与天
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与于此非圣人莫能修 …… (第 28b 页)
(特书谓三者皆蛮裔故略之是以死法观春秋而不/见圣人之用者也春秋史外传心之书当以活法观)
(之默识心通会于言意之表斯得之矣或问大伯让/位适吴圣人以至德称之 季子 辞位守节春秋以名)
(责之何也曰大伯时中 (第 29a 页)
季子 过中自众人观之过者/为贤自道观之过犹不及故褒贬如此或曰 (第 29a 页)
季子 之)
(节而见贬后之权废立者将有奸名犯分托于贤否/之说以济其私欲而天下乱矣 (第 29a 页)
季子 之处心积虑其)
(在天下后世非计宗国之私一时之事也曰后之权/废立者如有寿梦之命诸樊馀祭夷末之勤勤于 …… (第 29a 页)
(所当受分之所当处而不得辞虽圣人不敢徇小节/而以退让为安舜禹之受天下季历武王之受国皆)
(择乎时中当其可而居之者也 季子 者其父命之其/兄让之受之则父兄之意慊而国家安荣不受则父)
(兄之命塞而适以长乱君子于此将何处而可哉 …… (第 29b 页)
(微子箕子比干之在商反覆诏告自靖自献以求无/愧于先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盖必若是而后心德)
(始全而吾可以有辞于永世矣 季子 为其父之所立/其兄之所属违父兄之命而徒以洁身而去为高观)
(宗国之危难僚与光之相残贼若秦人视越人之 …… (第 29b 页)
(斗越椒西乞术则非贤之之辞刘氏胡氏张氏谓春/秋贬之非以圣人待之不如椒术也特以称名而不)
(称族不称氏不称字曾不殊于椒术比于贤者之异/称则为贬尔圣人之意若曰 季子 有让国之贤而未)
(合于中庸春秋苟特笔而褒之则人将争为过高之/行而不能与于时中之权也或者谓 (第 30a 页)
季子 辞国于三)
(十年之后春秋不当贬之于三十年之前今考寿梦/已欲立 (第 30a 页)
季子 诸樊之除丧又致国乎 (第 30a 页)
季子 则 (第 30a 页)
季子 之)
(让不待三十年之后使札为季历则吴乱弭矣襄二/十五年诸樊卒而馀祭立是年馀祭弑而夷末立则)
( …… (第 30a 页)
附录(左传吴子使屈狐庸聘于晋通路也赵文子问/焉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巢陨诸樊阍戕戴)
(吴天似启之何如对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启 季/子 也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
(度不失事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实 (第 48a 页)
终之 季子 守节者也虽有国不立○)
(十二月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过/郑印段迋劳于棐林如聘礼而以劳辞 (第 48a 页)
子长(展两/反)诸樊次馀祭(侧界/反)次夷末次季札光诸樊
之子也僚夷末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
国 于季子 而 (第 12b 页)
季子 终不受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
为君故称国以弑而不归狱于光其称国以弑者吴
大臣之罪也大臣任大事事莫大 …… (第 12b 页)
(之/类)则将焉(于虔/反)用彼相(息亮/反)矣此春秋归罪大臣称
国弑君之意其经世之虑深矣(问公子光尝曰事若/克 季子 虽至不吾废)
(也 (第 13a 页)
季子 当如何茅堂胡氏曰光当立罪在僚故犹称/国以弑 (第 13a 页)
季子 自度其力有不能辨者故归洁其身而)
(已矣使札有周公之才之美必讨弑君之贼正僭窃/之名奉周正朔以治吴国 (第 13a 页)
之子也僚夷末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
国 于季子 而 (第 12b 页)
季子 终不受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
为君故称国以弑而不归狱于光其称国以弑者吴
大臣之罪也大臣任大事事莫大 …… (第 12b 页)
(之/类)则将焉(于虔/反)用彼相(息亮/反)矣此春秋归罪大臣称
国弑君之意其经世之虑深矣(问公子光尝曰事若/克 季子 虽至不吾废)
(也 (第 13a 页)
季子 当如何茅堂胡氏曰光当立罪在僚故犹称/国以弑 (第 13a 页)
季子 自度其力有不能辨者故归洁其身而)
(已矣使札有周公之才之美必讨弑君之贼正僭窃/之名奉周正朔以治吴国 (第 13a 页)
(闵公不弑以闵之见弑则非庆父之意而国人为之/也国人之欲归季子以已乱也而季子虽归俄而庆)
(父弑闵公于是以僖适邾则国人何贤 于季子 微 (第 5a 页)
季/子 则庆父之篡成而庄公之统绝庆父之篡不成庄)
(公之统不绝者 (第 5a 页)
季子 在也是故奔陈不书如邾不书/全 (第 5a 页)
季子 也陆氏曰季友之出不书者庆父之难 (第 5a 页)
季子)
( 力不能正违而去之权也君立见召而来义也故圣/人善其归不讥其去以明变而得中进退不违道也)
(临川吴氏曰 …… (第 5a 页)
(遏恶于初萌子般之乱力不能讨而遂去之非其罪/也故鲁人思之齐侯从闵公之请而召之归鲁春秋)
(从诸侯昆弟之例特字之而书来归所以著 季子/ 足以为国之轻重而叙鲁人喜其来归之情也)隐
恶而扬善舜也乐(五教/反)道人之善恶(去/声)称人之恶孔 …… (第 5b 页)
无弃亲用羁之失(左传昭七年单献公弃亲用羁/十一年亲不在外霸不在内)而
国不治(去/声)者未之有也此春秋待来世之意(愚按朱/子谓夫)
(子书 季子 恐只是如取管仲之意但以其后来有功/于社稷故取之又谓成风闻季友之繇乃事之自是)
(大恶春秋不贬之而反 (第 6a 页)
褒之其书 季子 或是圣人因/史旧文窃疑左氏所载占筮之辞多不可信苟谓 (第 6a 页)
季)
(子 非美之之辞然二百四十二年列国大/夫惟 (第 6a 页)
季子 高子以子称圣人必有深意也)
冬齐仲孙来(左传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 …… (第 6a 页)
(字春秋笔法有轻重若又不书字则当时假有劝齐/侯因乱以取其国者则无以贬之矣赵氏曰病桓公)
(而嘉仲孙也陈氏曰书来讥也仲孙之来觇鲁也庄/公薨子般弑闵公幼落姑之盟尝请于齐仅能复 季)
(子 而已而庆父夫人之志未可知也桓公不能正憪/然使人以觇鲁曰是可取乎桓公伯诸侯将因人之)
(难以为利书来 …… (第 7b 页)
(考庆父谥共而公孙敖为卿则庆父之诛不以贼讨/是以不书葬如宋闵公之例耳○刘氏曰公羊云杀)
(公子牙今将尔季友不免庆父弑二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非也 季子 力不能诛故遁逃他国尔设令 (第 14b 页)
季子 力能/诛之则庆父诛死矣榖梁云不书葬不以讨母葬子)
(也亦非也所谓君弑贼不讨不书葬言比其葬时向/贼未 …… (第 14b 页)
公子出奔讥失贼也(陈氏曰宋万奔陈虽杀之不书/庆父奔莒虽杀之亦不书所以)
(严佚贼/之责也)闵公立而 季子 归何以见弑庆父主兵日久
其权未可遽夺也 (第 16b 页)
季子 执政日浅其谋未得尽行也
(赵氏曰庆父弑子般 (第 16b 页)
季子 不诛之者 (第 16b 页)
季子 威令未著力不能尔非不讨也)设以圣人处之
期(音/基)月而已可矣 (第 16b 页)
季子 贤人而当此能必克乎及闵
公再弑庆父罪恶贯盈而疾之者愈众 (第 16b 页)
季子 忠诚显
著而附之者益多外固强齐之援(去/声)内协国人之情
正邪消长(展两/反)之势判矣然后夫人不 …… (第 16b 页)
父不得肆其奸此明为国者不知图难于其易(去声/下同)
为大于其细虽有智者亦不能善其后矣世儒(孙氏/发微)
或言用鲁之众因齐之力以戮庆父其势甚易而 季
子 不能故书夫人孙邾庆父奔莒所以深恶(去/声)其缓
不讨贼则非也以绛侯勃之果陈平之无误(见扬/子)将 …… (第 17a 页)
(权在高子高子之为人臣忠也从义不从命矣常山/刘氏曰不称使者齐侯使高子来视鲁而未定盟高)
(子至而后结盟也陈氏曰不言使其谊有君之所不/及也王氏曰鲁危而复安者内则 季子 外则高子其) (第 19b 页)
(父弑闵公于是以僖适邾则国人何贤 于季子 微 (第 5a 页)
季/子 则庆父之篡成而庄公之统绝庆父之篡不成庄)
(公之统不绝者 (第 5a 页)
季子 在也是故奔陈不书如邾不书/全 (第 5a 页)
季子 也陆氏曰季友之出不书者庆父之难 (第 5a 页)
季子)
( 力不能正违而去之权也君立见召而来义也故圣/人善其归不讥其去以明变而得中进退不违道也)
(临川吴氏曰 …… (第 5a 页)
(遏恶于初萌子般之乱力不能讨而遂去之非其罪/也故鲁人思之齐侯从闵公之请而召之归鲁春秋)
(从诸侯昆弟之例特字之而书来归所以著 季子/ 足以为国之轻重而叙鲁人喜其来归之情也)隐
恶而扬善舜也乐(五教/反)道人之善恶(去/声)称人之恶孔 …… (第 5b 页)
无弃亲用羁之失(左传昭七年单献公弃亲用羁/十一年亲不在外霸不在内)而
国不治(去/声)者未之有也此春秋待来世之意(愚按朱/子谓夫)
(子书 季子 恐只是如取管仲之意但以其后来有功/于社稷故取之又谓成风闻季友之繇乃事之自是)
(大恶春秋不贬之而反 (第 6a 页)
褒之其书 季子 或是圣人因/史旧文窃疑左氏所载占筮之辞多不可信苟谓 (第 6a 页)
季)
(子 非美之之辞然二百四十二年列国大/夫惟 (第 6a 页)
季子 高子以子称圣人必有深意也)
冬齐仲孙来(左传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 …… (第 6a 页)
(字春秋笔法有轻重若又不书字则当时假有劝齐/侯因乱以取其国者则无以贬之矣赵氏曰病桓公)
(而嘉仲孙也陈氏曰书来讥也仲孙之来觇鲁也庄/公薨子般弑闵公幼落姑之盟尝请于齐仅能复 季)
(子 而已而庆父夫人之志未可知也桓公不能正憪/然使人以觇鲁曰是可取乎桓公伯诸侯将因人之)
(难以为利书来 …… (第 7b 页)
(考庆父谥共而公孙敖为卿则庆父之诛不以贼讨/是以不书葬如宋闵公之例耳○刘氏曰公羊云杀)
(公子牙今将尔季友不免庆父弑二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非也 季子 力不能诛故遁逃他国尔设令 (第 14b 页)
季子 力能/诛之则庆父诛死矣榖梁云不书葬不以讨母葬子)
(也亦非也所谓君弑贼不讨不书葬言比其葬时向/贼未 …… (第 14b 页)
公子出奔讥失贼也(陈氏曰宋万奔陈虽杀之不书/庆父奔莒虽杀之亦不书所以)
(严佚贼/之责也)闵公立而 季子 归何以见弑庆父主兵日久
其权未可遽夺也 (第 16b 页)
季子 执政日浅其谋未得尽行也
(赵氏曰庆父弑子般 (第 16b 页)
季子 不诛之者 (第 16b 页)
季子 威令未著力不能尔非不讨也)设以圣人处之
期(音/基)月而已可矣 (第 16b 页)
季子 贤人而当此能必克乎及闵
公再弑庆父罪恶贯盈而疾之者愈众 (第 16b 页)
季子 忠诚显
著而附之者益多外固强齐之援(去/声)内协国人之情
正邪消长(展两/反)之势判矣然后夫人不 …… (第 16b 页)
父不得肆其奸此明为国者不知图难于其易(去声/下同)
为大于其细虽有智者亦不能善其后矣世儒(孙氏/发微)
或言用鲁之众因齐之力以戮庆父其势甚易而 季
子 不能故书夫人孙邾庆父奔莒所以深恶(去/声)其缓
不讨贼则非也以绛侯勃之果陈平之无误(见扬/子)将 …… (第 17a 页)
(权在高子高子之为人臣忠也从义不从命矣常山/刘氏曰不称使者齐侯使高子来视鲁而未定盟高)
(子至而后结盟也陈氏曰不言使其谊有君之所不/及也王氏曰鲁危而复安者内则 季子 外则高子其) (第 19b 页)
有子四人长(展两反/下同)曰诸樊(又名/遏)次曰馀祭(侧界/反)次曰
夷末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
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季子又 (第 15b 页)
有子四人长(展两反/下同)曰诸樊(又名/遏)次曰馀祭(侧界/反)次曰
夷末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
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于季子 季子 又 (第 15b 页)
辞而去之诸樊乃舍(音舍/下同)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
及 季子 故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
卒则 (第 16a 页)
季子 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
夫之介节辞位以逃夷末之子僚僚既立(史吴世家/寿梦子四)
(人诸 …… (第 16a 页)
(耕乃舍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以次必致国于/季札馀祭卒弟馀昩立馀昩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
(逃去于是立/馀昩之子僚)诸樊之子光曰先君所以不与子国而
与弟者凡为(于伪/反)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 (第 16a 页)
季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则我宜立僚乌得为君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第 16a 页)
季子 (第 16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延
陵终身不入吴国(本公/羊)故曰 (第 16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乱因其
来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
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第 16b 页)
何
怨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乌故/反)卫辄之争而不
为(于伪/反)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
德不越伯夷孤竹舍长而立幼私意也诸樊兄弟父 …… (第 16b 页)
子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为眷眷而欲立札公
心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
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
(毗志/反)而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下孟/反)交作臣
篡其君者有 (第 17a 页)
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季子 于是焉而辞
位则将使闻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
祸损矣其于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 …… (第 17a 页)
王继统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
下也(檀弓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
而 季子 为太伯之让岂至德乎使争弑祸与覆(音/腹)师
丧(息浪/反)国其谁阶之也若 (第 17b 页)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
身自牧则可矣槩诸圣王之道则过矣中庸曰道之 (第 17b 页)
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季子 所谓贤且知过而不得
其中者也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其肯附子臧之节
而不受乎(襄十四诸樊将立季札札辞曰 …… (第 18a 页)
(后讳也何贤乎喜时让国也善善及子孙/贤者子孙故为之讳也愚按喜时即子臧)于季札则
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
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与(音/预)于此非圣
人莫能修之岂不信夫(通旨问先 …… (第 19a 页)
(春秋有变例有特书谓三者皆蛮夷故略之是以死/法观春秋而不见圣人之用者也春秋史外传心之)
(书当以活法观之默识心通会于言意之表斯得之/矣或问太伯让位失吴圣人以至德称之 季子 辞位) (第 19a 页)
(守节春秋以名责之何也曰太伯时中 季子 过中自/众人观之过者为贤自道观之过犹不及故褒贬如)
(此或曰 (第 19b 页)
季子 之节而见贬后之权废立者将有奸名/犯分托于贤否之说以济其私欲而天下乱矣 (第 19b 页)
季子)
( 之处心积虑其在天下后世非计宗国之私一时之/事也曰后之权废立者如有寿梦之命诸樊馀祭夷)
(末之勤勤于 …… (第 19b 页)
(有之至于义之所当受分之所当处而不得辞虽圣/人不敢徇小节而以退让为安舜禹之受天下季历)
(武王之受国皆择乎时中当其可而居之者也 季子/ 者其父命之其凡让之受之则父兄之意慊而国家)
(安荣不受则父兄之命塞而适以长乱君子于此将/何处而可哉 …… (第 19b 页)
(安危若是恝者微子箕子比干之在商反覆诏告自/靖自献以求无愧于先王孔子曰殷有二仁焉盖必)
(若是而后心德始全而吾可以有辞于永世矣 季子/ 为其父之所立其兄之所属违父兄之命而徒以洁)
(身而去为高观宗国之危难僚与光之相残贼若秦/人视越人之 …… (第 20a 页)
(然书法无异于斗越椒西乞术则非贤之之辞刘氏/胡氏张氏谓春秋贬之非以圣人待之不如椒术也)
(特以称名而不称族不称氏不称字曾不殊于椒术/比于贤者之异称则为贬尔圣人之意若曰 季子 有)
(让国之贤而未合于中庸春秋苟特笔而褒之则人/将争为过高之行而不能与于时中之权也或者谓)
(第 20a 页)
(季子 辞国于三十年之后春秋不当贬之于三十年/之前今考寿梦已欲 (第 20a 页)
季子 诸樊之除丧又致国乎) (第 20a 页)
(季子 则 (第 20b 页)
季子 之让不待三十年之后使札为季历则/吴乱弭矣襄二十五年诸樊卒而馀祭立是年馀祭)
(弑而夷末立则季札卫命 (第 20b 页)
夷末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
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季子又 (第 15b 页)
有子四人长(展两反/下同)曰诸樊(又名/遏)次曰馀祭(侧界/反)次曰
夷末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
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于季子 季子 又 (第 15b 页)
辞而去之诸樊乃舍(音舍/下同)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
及 季子 故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
卒则 (第 16a 页)
季子 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
夫之介节辞位以逃夷末之子僚僚既立(史吴世家/寿梦子四)
(人诸 …… (第 16a 页)
(耕乃舍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以次必致国于/季札馀祭卒弟馀昩立馀昩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
(逃去于是立/馀昩之子僚)诸樊之子光曰先君所以不与子国而
与弟者凡为(于伪/反)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 (第 16a 页)
季子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第 16a 页)
季子 (第 16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延
陵终身不入吴国(本公/羊)故曰 (第 16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乱因其
来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
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第 16b 页)
何
怨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乌故/反)卫辄之争而不
为(于伪/反)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
德不越伯夷孤竹舍长而立幼私意也诸樊兄弟父 …… (第 16b 页)
子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为眷眷而欲立札公
心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
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
(毗志/反)而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下孟/反)交作臣
篡其君者有 (第 17a 页)
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季子 于是焉而辞
位则将使闻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
祸损矣其于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 …… (第 17a 页)
王继统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
下也(檀弓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
而 季子 为太伯之让岂至德乎使争弑祸与覆(音/腹)师
丧(息浪/反)国其谁阶之也若 (第 17b 页)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
身自牧则可矣槩诸圣王之道则过矣中庸曰道之 (第 17b 页)
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季子 所谓贤且知过而不得
其中者也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其肯附子臧之节
而不受乎(襄十四诸樊将立季札札辞曰 …… (第 18a 页)
(后讳也何贤乎喜时让国也善善及子孙/贤者子孙故为之讳也愚按喜时即子臧)于季札则
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
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与(音/预)于此非圣
人莫能修之岂不信夫(通旨问先 …… (第 19a 页)
(春秋有变例有特书谓三者皆蛮夷故略之是以死/法观春秋而不见圣人之用者也春秋史外传心之)
(书当以活法观之默识心通会于言意之表斯得之/矣或问太伯让位失吴圣人以至德称之 季子 辞位) (第 19a 页)
(守节春秋以名责之何也曰太伯时中 季子 过中自/众人观之过者为贤自道观之过犹不及故褒贬如)
(此或曰 (第 19b 页)
季子 之节而见贬后之权废立者将有奸名/犯分托于贤否之说以济其私欲而天下乱矣 (第 19b 页)
季子)
( 之处心积虑其在天下后世非计宗国之私一时之/事也曰后之权废立者如有寿梦之命诸樊馀祭夷)
(末之勤勤于 …… (第 19b 页)
(有之至于义之所当受分之所当处而不得辞虽圣/人不敢徇小节而以退让为安舜禹之受天下季历)
(武王之受国皆择乎时中当其可而居之者也 季子/ 者其父命之其凡让之受之则父兄之意慊而国家)
(安荣不受则父兄之命塞而适以长乱君子于此将/何处而可哉 …… (第 19b 页)
(安危若是恝者微子箕子比干之在商反覆诏告自/靖自献以求无愧于先王孔子曰殷有二仁焉盖必)
(若是而后心德始全而吾可以有辞于永世矣 季子/ 为其父之所立其兄之所属违父兄之命而徒以洁)
(身而去为高观宗国之危难僚与光之相残贼若秦/人视越人之 …… (第 20a 页)
(然书法无异于斗越椒西乞术则非贤之之辞刘氏/胡氏张氏谓春秋贬之非以圣人待之不如椒术也)
(特以称名而不称族不称氏不称字曾不殊于椒术/比于贤者之异称则为贬尔圣人之意若曰 季子 有)
(让国之贤而未合于中庸春秋苟特笔而褒之则人/将争为过高之行而不能与于时中之权也或者谓)
(第 20a 页)
(季子 辞国于三十年之后春秋不当贬之于三十年/之前今考寿梦已欲 (第 20a 页)
季子 诸樊之除丧又致国乎) (第 20a 页)
(季子 则 (第 20b 页)
季子 之让不待三十年之后使札为季历则/吴乱弭矣襄二十五年诸樊卒而馀祭立是年馀祭)
(弑而夷末立则季札卫命 (第 20b 页)
子长(展两/反)诸樊次馀祭(侧界/反)次夷末次季札光诸樊
之子也僚夷末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
国 于季子 而 (第 42b 页)
季子 终不受(史吴世家诸樊兄弟欲以/次必致国于季札馀昧卒)
(欲授札札让逃去于/是立馀昧之子僚)则国宜之 (第 42b 页)
光者也僚乌得为君
(公羊襄二十九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 (第 42b 页)
季)
(子 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故称国以弑而不归 …… (第 42b 页)
(于虔/反)用彼相(息亮/反)矣此春秋归罪大臣称国弑君之
意其经世之虑深矣(通旨问公子光尝曰事若克 季/子 虽至不吾废也 (第 43b 页)
季子 当如何)
(曰光当立罪在僚故犹称国以 (第 43b 页)
季子 自度其力有/不能办者故归洁其身而已矣使札有周公之才之)
(美必讨弑君之贼正僣窃之名奉周正朔以治吴国 (第 43b 页)
之子也僚夷末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
国 于季子 而 (第 42b 页)
季子 终不受(史吴世家诸樊兄弟欲以/次必致国于季札馀昧卒)
(欲授札札让逃去于/是立馀昧之子僚)则国宜之 (第 42b 页)
光者也僚乌得为君
(公羊襄二十九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 (第 42b 页)
季)
(子 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故称国以弑而不归 …… (第 42b 页)
(于虔/反)用彼相(息亮/反)矣此春秋归罪大臣称国弑君之
意其经世之虑深矣(通旨问公子光尝曰事若克 季/子 虽至不吾废也 (第 43b 页)
季子 当如何)
(曰光当立罪在僚故犹称国以 (第 43b 页)
季子 自度其力有/不能办者故归洁其身而已矣使札有周公之才之)
(美必讨弑君之贼正僣窃之名奉周正朔以治吴国 (第 43b 页)
奔钟吾愚谓按此弑吴君僚者公子光专诸也而书
曰吴者吴乱其报略故史书之仲尼因之使人考其
迹而罪人斯得矣后儒以吴国之乱归罪 于季子 之
让国误矣若 (第 9a 页)
季子 所谓知礼者也方光之弑君公 (第 9a 页)
子掩馀烛庸皆出而 季子 乃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
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曾是以为知
礼乎 (第 9b 页)
季子 之罪独在此耳○胡氏曰此公子光使专
诸弑之而称国何也吴子寿梦有四子长诸樊次馀
祭次夷昧次季札光诸樊 (第 9b 页)
之子也僚夷昧之子也诸
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国 于季子 而 (第 9b 页)
季子 终不受
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为君故称国以弑而不归
狱于光其称国以弑者吴大臣之罪也大臣任大事 (第 9b 页)
曰吴者吴乱其报略故史书之仲尼因之使人考其
迹而罪人斯得矣后儒以吴国之乱归罪 于季子 之
让国误矣若 (第 9a 页)
季子 所谓知礼者也方光之弑君公 (第 9a 页)
子掩馀烛庸皆出而 季子 乃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
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曾是以为知
礼乎 (第 9b 页)
季子 之罪独在此耳○胡氏曰此公子光使专
诸弑之而称国何也吴子寿梦有四子长诸樊次馀
祭次夷昧次季札光诸樊 (第 9b 页)
之子也僚夷昧之子也诸
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国 于季子 而 (第 9b 页)
季子 终不受
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为君故称国以弑而不归
狱于光其称国以弑者吴大臣之罪也大臣任大事 (第 9b 页)
吴子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夷末
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
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季子又辞而
去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及季子故
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则季子 (第 7a 页)
吴子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夷末
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
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于季子 季子 又辞而
去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及 (第 7a 页)
季子 故
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则 (第 7a 页)
季子
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
辞位以逃夷末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 (第 7a 页)
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
命欤则 (第 7b 页)
季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则我宜立
僚乌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第 7b 页)
季子 (第 7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 (第 7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
乱因其来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
(第 7b 页)
仁又何怨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卫辄之争而
不为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德 …… (第 7b 页)
不越伯夷孤竹舍长而立糿私意也诸樊兄弟父子
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为眷眷而欲立札公心
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以
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而
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君者有
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第 8a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闻
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损矣其于
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节 …… (第 8a 页)
也昔太伯奔吴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武王继统
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
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太伯之让岂
至德乎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若 (第 8b 页)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身自牧则可矣槩诸圣王之道
则过矣中庸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第 8b 页)
季子 所
谓贤且智过而不得其中者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
其肯附子臧之节而不受乎惜其择乎中庸失时措 …… (第 8b 页)
而贬之也噫世之君子盛称季札之贤于让国之际
以为礼之大节不可乱也公子喜时春秋犹贤其后
世于季札则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
矣责之备矣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与
于此非圣人莫能修之岂不信夫
朱熹语录或问伯夷 (第 9b 页)
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
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季子又辞而
去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及季子故
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则季子 (第 7a 页)
吴子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夷末
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
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于季子 季子 又辞而
去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及 (第 7a 页)
季子 故
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则 (第 7a 页)
季子
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
辞位以逃夷末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 (第 7a 页)
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
命欤则 (第 7b 页)
季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则我宜立
僚乌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第 7b 页)
季子 (第 7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 (第 7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
乱因其来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
(第 7b 页)
仁又何怨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卫辄之争而
不为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德 …… (第 7b 页)
不越伯夷孤竹舍长而立糿私意也诸樊兄弟父子
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为眷眷而欲立札公心
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以
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而
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君者有
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第 8a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闻
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损矣其于
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节 …… (第 8a 页)
也昔太伯奔吴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武王继统
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
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太伯之让岂
至德乎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若 (第 8b 页)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身自牧则可矣槩诸圣王之道
则过矣中庸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第 8b 页)
季子 所
谓贤且智过而不得其中者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
其肯附子臧之节而不受乎惜其择乎中庸失时措 …… (第 8b 页)
而贬之也噫世之君子盛称季札之贤于让国之际
以为礼之大节不可乱也公子喜时春秋犹贤其后
世于季札则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
矣责之备矣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与
于此非圣人莫能修之岂不信夫
朱熹语录或问伯夷 (第 9b 页)
胡安国曰此公子光使专诸弑之而称国何也吴子
寿梦有四子长诸樊次馀祭次夷昧次季札光诸樊
之子也僚夷昧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
国 于季子 (第 25a 页)
季子 终不受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为 …… (第 25a 页)
吕祖谦曰吴公子光弑其君僚考左氏所载本末公
子光固不能无罪然吴王亦不知根本之虚因楚丧
而伐楚贤者国之望使公子掩馀公子烛庸伐潜用
兵于外而 季子 又使之聘于上国遂至于晋以观诸
侯之强弱一时亲近之臣皆安顿在外故公子光得
窥伺间隙得行其谋而作乱吴 …… (第 26a 页)
大抵为国之根本莫大于亲贤两字有亲则可以藩
屏王室有贤则镇重朝廷虽有奸贼不敢觊今则吴
王亲如掩馀烛庸则使之帅师围潜贤如 季子 则使 …… (第 26a 页)
于祸是明知其谋而明陷于祸吴王既明知其有篡
弑之心须当兢兢业业遵养时晦于此上做工夫既
不曾于此上做工夫而亲信之臣如掩馀烛庸 季子
之徒不当使之在外数子既在外故公子光得以弑
之安得不致篡弑之祸以此观之则罪不专在公子
光实吴王之罪 (第 27a 页)
寿梦有四子长诸樊次馀祭次夷昧次季札光诸樊
之子也僚夷昧之子也诸樊兄弟以次相及必欲致
国 于季子 (第 25a 页)
季子 终不受则国宜之光者也僚乌得为 …… (第 25a 页)
吕祖谦曰吴公子光弑其君僚考左氏所载本末公
子光固不能无罪然吴王亦不知根本之虚因楚丧
而伐楚贤者国之望使公子掩馀公子烛庸伐潜用
兵于外而 季子 又使之聘于上国遂至于晋以观诸
侯之强弱一时亲近之臣皆安顿在外故公子光得
窥伺间隙得行其谋而作乱吴 …… (第 26a 页)
大抵为国之根本莫大于亲贤两字有亲则可以藩
屏王室有贤则镇重朝廷虽有奸贼不敢觊今则吴
王亲如掩馀烛庸则使之帅师围潜贤如 季子 则使 …… (第 26a 页)
于祸是明知其谋而明陷于祸吴王既明知其有篡
弑之心须当兢兢业业遵养时晦于此上做工夫既
不曾于此上做工夫而亲信之臣如掩馀烛庸 季子
之徒不当使之在外数子既在外故公子光得以弑
之安得不致篡弑之祸以此观之则罪不专在公子
光实吴王之罪 (第 27a 页)
(也辞国而生乱者札为之也故因其来聘而贬之示/法焉案吴子寿梦有子四人长诸樊次馀祭次夷昧)
(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第 35b 页)
季子 又辞而)
(去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傅必 (第 35b 页)
季子 故/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则 (第 35b 页)
季子)
( 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辞位以逃夷昧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
(所以不与子 (第 35b 页)
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则 (第 35b 页)
季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欤则我宜)
(立僚乌得为君于是使专诸专僚而致国乎 (第 35b 页)
季子 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季子辞国而) (第 35b 页)
(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尔将从先君之/命欤则季子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欤则我宜)
(立僚乌得为君于是使专诸专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 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 (第 35b 页)
季子 辞国而) …… (第 35b 页)
(生乱因其来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
(得仁又何怨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卫辄之争/而不为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
(德不越伯夷孤竹舍长立幼私意也诸樊兄弟父子/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 (第 36a 页)
为眷春而欲立札者公)
(心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
(而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君者/有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第 36a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
(闻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捐矣其/于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 …… (第 36a 页)
(者也昔大伯奔吴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
(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大伯之让/岂至德乎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 (第 36a 页)
季)
(子
辞位守节立名全身自牧则可矣槩诸圣王之道/则过矣中庸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第 36a 页)
季子 所)
(谓贤且智过而不得乎中者也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其肯附子臧之节而不受乎惜其择乎中庸失时)
( …… (第 36b 页)
(为贤而贬之也噫世之君子盛称季札之贤于让国/之际以为礼之大节不可乱也公子喜时春秋犹贤)
(其后世于季札则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
(能与于此非圣人莫/能脩之岂不信夫)张氏(古之圣贤 …… (第 37a 页)
(强也书札如椒术者皆非命大夫之词也其说/不一独常山刘质夫以为贬词而胡氏张氏皆)
(从之胡氏辨难已精无复他/论光弑僚在昭二十七年)
附录(左氏 季子/ 观乐次第)左氏(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为之歌邶鄘卫)
(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康 (第 37b 页)
(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第 35b 页)
季子 又辞而)
(去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傅必 (第 35b 页)
季子 故/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则 (第 35b 页)
季子)
( 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辞位以逃夷昧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
(所以不与子 (第 35b 页)
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则 (第 35b 页)
季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欤则我宜)
(立僚乌得为君于是使专诸专僚而致国乎 (第 35b 页)
季子 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季子辞国而) (第 35b 页)
(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尔将从先君之/命欤则季子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欤则我宜)
(立僚乌得为君于是使专诸专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 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 (第 35b 页)
季子 辞国而) …… (第 35b 页)
(生乱因其来聘而贬之示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
(得仁又何怨子贡以先圣贤夷齐知其恶卫辄之争/而不为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
(德不越伯夷孤竹舍长立幼私意也诸樊兄弟父子/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 (第 36a 页)
为眷春而欲立札者公)
(心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圣之所贤/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
(而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君者/有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第 36a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
(闻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捐矣其/于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 …… (第 36a 页)
(者也昔大伯奔吴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
(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大伯之让/岂至德乎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 (第 36a 页)
季)
(子
季子 所)
(谓贤且智过而不得乎中者也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其肯附子臧之节而不受乎惜其择乎中庸失时)
( …… (第 36b 页)
(为贤而贬之也噫世之君子盛称季札之贤于让国/之际以为礼之大节不可乱也公子喜时春秋犹贤)
(其后世于季札则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
(能与于此非圣人莫/能脩之岂不信夫)张氏(古之圣贤 …… (第 37a 页)
(强也书札如椒术者皆非命大夫之词也其说/不一独常山刘质夫以为贬词而胡氏张氏皆)
(从之胡氏辨难已精无复他/论光弑僚在昭二十七年)
附录(左氏 季子/ 观乐次第)左氏(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为之歌邶鄘卫)
(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康 (第 37b 页)
委任之重所以没其去国之因而责其后效圣人特
字之而不名又不称公子者见季子自以贤德为国
人所与不缘宗亲之故则所以望 于季子 者重矣然
(第 3a 页)
季子 既归乃托亲亲之故卒不能平姜氏之乱讨庆
父之恶致使二人卒弑吾君明年书公子庆父出奔
莒夫人姜氏孙于邾 (第 3a 页)
以著 季子 徒然来归无补于急
难大失国人之望是以变文书来归者亦所以责之
与内女被黜而归者同 (第 3a 页)
冬齐仲孙来
此齐侯既复 季子 因使仲孙来窥我非使于我也故
不书齐侯使而止书齐仲孙来所以嘉仲孙而讥齐
侯也讥齐侯有窥鲁之心失霸者 …… (第 3b 页)
既卒哭而麻不入则当时君臣虽未终丧盖皆吉服
矣岂独禘为然哉禘大祭也故于是讥之然闵公幼
弱何知焉圣人书此以著 季子 之徒执国政者之罪
也虽然此特用其礼物耳非有追配审谛之事言禘
于庄公不言庄宫者以三年之中未可以宫称 (第 4b 页)
也
秋八月辛丑公薧
公薨不地者著其被弑之微意也不书葬者见无臣
子也君弑而不讨贼何臣子之有昔 季子 对庄公之
言曰臣愿以死奉般般死 (第 4b 页)
季子 出复归而相闵公 (第 4b 页)
公又被弑于此见 季子 之归不能平内难适所以召
弑逆之祸耳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莒
先书公薨而继书此则知夫人姜 (第 5a 页)
氏与公子庆父此
二人者实弑公也夫 季子 者闵公盟而归之以为国
卿正为姜氏庆父故耳 (第 5a 页)
季子 专鲁国之政足以有为
今已踰年既不能防闲其君毋称治庆父之罪而反
召弑君之祸又不能率鲁国之众以讨弑君 (第 5a 页)
之贼乃
纵之使逸故此书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
莒者非特著姜氏庆父之罪又以见 季子 孤国人之
望也或谓春秋不责 (第 5b 页)
季子 不能全闵公而嘉其能立
僖公呜呼是不忠于前君而自结于后君也岂贤者
之所为乎又谓缓追逸贼亲亲之道是尤 (第 5b 页)
不然人臣
之义莫大乎为君讨贼故曰大义灭亲今 季子 于庆
父亲也而于闵公则亲而又尊者也庆父弑闵彼尊
尊亲亲之义已绝矣苟能诛之则尊尊亲亲之义两 (第 5b 页)
字之而不名又不称公子者见季子自以贤德为国
人所与不缘宗亲之故则所以望 于季子 者重矣然
(第 3a 页)
季子 既归乃托亲亲之故卒不能平姜氏之乱讨庆
父之恶致使二人卒弑吾君明年书公子庆父出奔
莒夫人姜氏孙于邾 (第 3a 页)
以著 季子 徒然来归无补于急
难大失国人之望是以变文书来归者亦所以责之
与内女被黜而归者同 (第 3a 页)
冬齐仲孙来
此齐侯既复 季子 因使仲孙来窥我非使于我也故
不书齐侯使而止书齐仲孙来所以嘉仲孙而讥齐
侯也讥齐侯有窥鲁之心失霸者 …… (第 3b 页)
既卒哭而麻不入则当时君臣虽未终丧盖皆吉服
矣岂独禘为然哉禘大祭也故于是讥之然闵公幼
弱何知焉圣人书此以著 季子 之徒执国政者之罪
也虽然此特用其礼物耳非有追配审谛之事言禘
于庄公不言庄宫者以三年之中未可以宫称 (第 4b 页)
也
秋八月辛丑公薧
公薨不地者著其被弑之微意也不书葬者见无臣
子也君弑而不讨贼何臣子之有昔 季子 对庄公之
言曰臣愿以死奉般般死 (第 4b 页)
季子 出复归而相闵公 (第 4b 页)
公又被弑于此见 季子 之归不能平内难适所以召
弑逆之祸耳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莒
先书公薨而继书此则知夫人姜 (第 5a 页)
氏与公子庆父此
二人者实弑公也夫 季子 者闵公盟而归之以为国
卿正为姜氏庆父故耳 (第 5a 页)
季子 专鲁国之政足以有为
今已踰年既不能防闲其君毋称治庆父之罪而反
召弑君之祸又不能率鲁国之众以讨弑君 (第 5a 页)
之贼乃
纵之使逸故此书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
莒者非特著姜氏庆父之罪又以见 季子 孤国人之
望也或谓春秋不责 (第 5b 页)
季子 不能全闵公而嘉其能立
僖公呜呼是不忠于前君而自结于后君也岂贤者
之所为乎又谓缓追逸贼亲亲之道是尤 (第 5b 页)
不然人臣
之义莫大乎为君讨贼故曰大义灭亲今 季子 于庆
父亲也而于闵公则亲而又尊者也庆父弑闵彼尊
尊亲亲之义已绝矣苟能诛之则尊尊亲亲之义两 (第 5b 页)
国君大夫出奔而复则书归而书复归则义不
当复也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秦人
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此讥其过时始至之失也
至 于季子 来归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此又
喜其归异其词以嘉之也凡此皆辞同而义不
同者也又如国君奔一也 (第 23b 页)
当复也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秦人
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此讥其过时始至之失也
至 于季子 来归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此又
喜其归异其词以嘉之也凡此皆辞同而义不
同者也又如国君奔一也 (第 23b 页)
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夷)
(未札具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第 68a 页)
季子 又辞而去)
(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纳以次传必及 (第 68a 页)
季子 故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 (第 68a 页)
季子 宜受命)
(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辞位以逃/夷末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所以不与子) (第 68a 页)
(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 (第 68a 页)
季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则我宜立僚乌得为君于是) …… (第 68a 页)
(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季子 (第 68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 (第 68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乱因其来聘而贬之示)
(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第 68b 页)
何怨子贡以先圣贤夷)
(齐知其恶卫辄之争而不为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德不越伯夷孤竹舍长而立幼私意)
(也诸樊兄弟父子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 (第 68b 页)
为眷眷/而欲立札公心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
(圣之所贤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而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
(君者有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第 68b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闻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损矣其)
(于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节 …… (第 68b 页)
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武王继统受)
(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宫天下也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泰伯之让岂至德乎) …… (第 68b 页)
(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若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身自牧则可矢槩诸圣王之道则过矣中庸)
(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第 69a 页)
季子 所谓贤且智过而/不得其中者也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其肯附子臧之)
(节而不受乎惜其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尔此 …… (第 69a 页)
(贤其后世于季札则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
(与于此非圣人莫/能修之岂不信夫)秋九月葬卫献公( (第 69b 页)
(未札具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札辞不可然/后立诸樊诸樊既除丧则致国 于季子 (第 68a 页)
季子 又辞而去)
(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纳以次传必及 (第 68a 页)
季子 故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末立夷末卒 (第 68a 页)
季子 宜受命)
(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夫之介节辞位以逃/夷末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光曰先君所以不与子) (第 68a 页)
(国而与弟者凡为 季子 尔将从先君之命欤 (第 68a 页)
季子 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则我宜立僚乌得为君于是) …… (第 68a 页)
(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 季子 (第 68b 页)
季子 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 (第 68b 页)
季子 辞国以生乱因其来聘而贬之示)
(法焉或谓子贡问于孔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第 68b 页)
何怨子贡以先圣贤夷)
(齐知其恶卫辄之争而不为也 季子 辞位独不为贤而/奚贬乎曰叔齐之德不越伯夷孤竹舍长而立幼私意)
(也诸樊兄弟父子无及季札之贤者其父兄所 (第 68b 页)
为眷眷/而欲立札公心也以其私意故夷齐让国为得仁而先)
(圣之所贤以其公心故 季子 辞位为生乱而春秋之所/贬苟比而同之过矣或曰世衰道微暴行交作臣篡其)
(君者有之子篡其父者有之 (第 68b 页)
季子 于是焉而辞位则将/使闻其风者贪夫廉争夫让而篡弑夺攘之祸损矣其)
(于名教岂不有补何贬之深也曰春秋达节 …… (第 68b 页)
而不反季历嗣位而不辞武王继统受)
(命作周亦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宫天下也彼王僚/无季历之贤武王之圣而 季子 为泰伯之让岂至德乎) …… (第 68b 页)
(使争弑祸兴覆师丧国其谁阶之也若 季子 之辞位守/节立名全身自牧则可矢槩诸圣王之道则过矣中庸)
(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 (第 69a 页)
季子 所谓贤且智过而/不得其中者也使由于季历武王之义其肯附子臧之)
(节而不受乎惜其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尔此 …… (第 69a 页)
(贤其后世于季札则何独贬之深也曰仲尼 于季子 望/之深矣责之备矣惟与天地同德而达乎时中然后能)
(与于此非圣人莫/能修之岂不信夫)秋九月葬卫献公( (第 6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