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孝經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別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鱼袋廷祚镇秦雍补衙门都校后授供奉官太平兴
 国三年加閤门祗候使辽九年擢西上閤门副使出
 知陕州雍熙三年徙秦州州民 李益
为长道县酒务
 官家饶财僮奴数千指长吏皆畏之民负息钱郡为
 督理推官冯伉不从益遣奴拽下马毁辱之伉屡表 (第 2b 页)
 辄称疾去坐善王缙久不调浑瑊镇河中辟元帅判
 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舅韦渠牟表其才召见禁中
 上有所作辄使赓和异日问渠牟卢纶 李益
何在答
 曰纶从浑瑊在河中驿召之会卒纶与吉中孚韩翃
 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
 名 (第 35a 页)
 指不知痛尤善事姑垂训戒子祭酒蔡文渊为之传
郭德元妻张氏张温甫女年二十四夫亡子幼勤纺绩

 严课读七十七岁卒至正间旌表 李益
妻宋氏孝子李忠母夫卒励志操终身无斁有贞
 节门铭

监生贾澄妻李氏年二十三夫亡无子誓不再适孝事
  (第 34b 页)
  栖岩寺隋文帝玛瑙盏歌    卢 纶
天宫宝器隋朝物锁在金函比金骨开函捧之光乃发
阿修罗王掌中月五云如拳轻复浓昔曾噀酒今藏龙
规形环影相透彻乱雪繁花千万重可怜贞质无今古
可叹隋陵一坏土宫中艳女满宫春得亲此宝能几人

一留寒殿殿将坏唯有幽光通隙尘山中老僧眉似雪
忍死相传保扄鐍
  登天坛夜见海         李 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仙人携我搴玉英
坛上夜半东方明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 (第 9a 页)
  将赴京留献令公
沙鹤惊鸣野雨收大河风物飒然秋力微恩重谅难报
不是行人不解愁
  度破讷沙二首         李 益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无春到
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 (第 4b 页)
  语颇𩔖此云
天宝十三载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其词藻宏丽问策
外更试诗赋各一道制举试诗赋自此始
宪宗元和元年敕制举人试讫有通夜纳策计归不得
者并于光宅寺止宿金吾卫使差人监引至宿所切加
勾当勿令喧杂

是年策贤良诏杨于陵郑敬 李益
韦贯之同考覈贤良
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条对甚直无所畏避考官第其
策居三等权倖恶其诋讦而不中第者乃注解其 …… (第 18a 页)
年风雅古调科薛据及第
十三年二月辞藻宏丽科杨绾及第
大历二年乐道安贫科杨膺及第
六年讽谏主文科郑珣瑜 李益
及第
建中元年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姜公辅元有直樊
泽吕元膺及第文辞清丽科奚陟梁肃刘公亮郑辕沈
封吴通 (第 22b 页)
  峒耿纬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纶字允言累举进士不第 李益
诗一卷
  晁氏曰 (第 16a 页)
唐李益君虞
姑臧人大历四年进士调郑
  县尉幽州刘济辟从事宪宗雅闻其名召为集贤
  殿学士负才凌籍士众不能堪暴其 (第 16a 页)
  陈氏曰唐王睿撰

句图一卷
  陈氏曰唐李洞撰
唐诗主客图一卷
  陈氏曰唐张为撰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 李益
  
鲍溶孟郊武元衡各有标目馀有升堂及门入室
  之殊皆所谓客也近世诗𣲖之诗殆出于此要皆
  有未然者 (第 23b 页)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避天宝乱客鄱阳大历初数举

进士不第元载取纶文以进补阌乡尉累迁监察御
史辄称疾去坐与王缙善久不调浑瑊镇河中辟元
帅判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尝朝京师是时舅韦渠
牟得幸德宗表其才召见禁中有所作辄使赓和异
日问渠牟卢纶 李益
何在答曰纶从浑瑊在河中驿
召之会卒(唐书)

  宋

  叶似圭歙人皇祐间由文学举历官户部郎以诗饯 (第 9a 页)
  灵顺庙在德兴县东南唐永徽初张蒙逐白鹿至银峰

失所在有少年指示之获银笋里人即其地祀之

  忠靖王庙在鄱阳永平关祀唐张巡明知府 李益
重修
建旌忠阁于后邱霁撰碑记一在浮梁治东名昭烈


  英孝烈女庙在德兴南门外祀唐烈女程氏刺史裴士 (第 29a 页)
豆若
在洙泗和门耽耽公署沈沈自从事掾史迨纪纲之
仆庠序有伦采章不紊接士必下以词气推贤而容
其出处陇西 李益
乐安任公叔皆以宾筵荐延至郎 (第 10b 页)
     陈子昂

  逄时独为贵历代岂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幽州             李 益

  征戍在桑乾年年蓟水寒殷勤驿西路此去向长安

  造书台           岑 参

  野寺荒 …… (第 12a 页)
  易水诗           马 戴

  荆轲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落日萧条蓟城
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送客还幽州          李 益


  怊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来
雁纵遣乘春更北飞

  滹沱见蕃使          (第 16b 页)
李 益

  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万里江山今不
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易水            胡 (第 17a 页)
  (珍禽啭乔木幽鹿走荒榛两脚拖平地/稻畦扶远村高城半颓缺兴废事休论)画桥(在宜/阳县)
  (西/)洛桥(在宜阳县北 唐李益
诗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涧桥(在新安/县东)西涧桥 铁门桥(俱在新/安 (第 41a 页)
  (上水门下水门岁运江淮浙湖之粟六百万石达/京师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黄河决始淤塞今府)
  (治南有汴渠故迹即其地 唐李益
诗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己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
  (花愁杀人皮日休铭隋之疏淇汴凿太行在隋之 (第 12a 页)
  (在洛阳唐开元中拜张说等十八人为学士于/东都上阳宫含象亭诏写御书赞述翰林盛事)
  阳河亭(在洛阳 唐李益
诗离亭饯落晖臈酒减征/衣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戎装千里至)
  (旧路十年归远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飞)(第 11a 页)
  (安残妓春情薄曲终红袖辞尊前檐头断瓦飞人/间分香老泪恨不减秋风吹入苔花斑汉家一片)

  (当时土肯为奸雄载歌舞销尽/曹瞒万古魂落日漳河咽寒雨) 李益
登天坛夜见
  海日(朝浮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仙钟撞彻迎海)
  (第 58b 页)
  (林下升天去空/使时人礼白云)卢纶赴虢州留别故人(世故相逢/各未闲百)
  (年多在别离间昨夜秋风/今夜雨不知何处入空山) 李益
上汝州郡楼(黄昏/鼓角)
  (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窦巩洛中即事(高 (第 75a 页)
  (臣/)等谨按渠河亦名窝头河
原柳沽河在县东北三十里玉田县之水会流入县境
曰柳沽河下流注于白龙港(方舆/纪要)
原县东南有草头湖遵化丰润县境之水流入县界溢
而为湖会潮河入海(同/上)

原自宝坻之草头沽至丰润之黑鸡地宜各以卫兵守
(筹兵三/十六字)
原县东南有七十二沽(宝坻/县志)
原三叉城在城东北(名胜/志)
原秦城在县南十里秦始皇并燕筑城置戍唐太宗征
高丽尝驻跸焉(方舆/纪要)
补秦城相传始皇所筑 李君虞
诗惆怅秦城送独归者
盖即此地也(蓟邱/杂抄) (第 7a 页)
改转馀官四考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考功员外郎李
渤请考宰相萧俛段文昌崔植翰林学士杜元颖等中
下李绛张惟素 李益
等谏幸骊山郑覃等陈畋游宜考
上下会渤坠马请急冯宿判考功以三品上为清望官
岁进名听内考旧事非有司所得与 (第 22a 页)
  秘书监(丞佐秘书郎书校书郎/ 郎 校 正字附) (正字局著作郎/太史 令 丞)

唐置秘书省监一人专掌经籍图书之事少监二人为
之贰(元和中 李益
为故宰相揆族子素长于诗每一篇/成乐工争取之宪宗雅知益名召为秘书少监)
宋置秘书省监一人少监一人掌古今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