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詩類
禮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正史類
職官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心匪石席故不可转卷也○吕氏曰以威仪为
 可简则无礼故不敢改其度也
  不可选也言威仪闲习自有常度不可选择
  以避祸也翟方进谓 冯参
君侯以王舅见废 (第 3a 页)
 (而亦不/变段也) 吕曰以威仪为可简则无礼故不敢改其
 度也(东莱曰不可选也言威仪闲习自有常度不可/选择以避祸也翟方进谓 冯参
君侯以王舅见)
 (废不得在公卿位今五侯至尊贵也与之并列宜少/诎节卑体视有所宗而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 (第 5a 页)
 景仁人之心不然善恶不能兼容是以见嫉于人而
 不遇也(此欧阳/公说)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言威仪娴习自
 有常度不可选择取舍以避祸也如翟方进谓 冯参

 
五侯尊贵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之非所以下五
 侯而自益者也(此东/莱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乃仁人忧
 国 (第 7a 页)
 犬豕鸡三物以诅郑庄公诅射颖考叔者使卒出豭
 行出犬鸡亦以此三物意古有其法尔
   巷伯
孟子以谗被宫
 汉书冯奉世传班固赞 冯参
曰谗邪交乱贞良被害
 自古而然故伯奇放流孟子宫刑张晏曰寺人孟子 (第 22b 页)
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由斯焉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
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
王舅谏大夫 冯参
(第 90a 页)
宜乡侯
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
意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
田帛各有差又曰盖闻王者必存二王之后 …… (第 90a 页)
侧陋可亲民者各一人三月赐诸侯王公主列侯丞相
将军中二千石中都官郎吏金钱帛各有差冬中山孝
王太后媛弟 宜乡侯冯参
有罪皆自杀 (第 94b 页)
为昭仪元帝崩为信都太后与王俱居储元宫
河平中随王之国后徙中山是为孝王后徵定陶王为
太子封中山王舅参为 宜乡侯参
冯太后少弟也是岁 …… (第 61b 页)
药自杀先未死有司
请诛之上不忍致法废为庶人徙云阳宫既死有司复
奏太后死在未废前有诏以诸侯王太后仪葬之 宜乡

侯参
君之习夫及子当相坐者或自杀或伏法参女弁
为孝王后有两女有司奏免为庶人与冯氏宗族徙归
故郡张由以先告赐 (第 62b 页)
  郑邑
冯氏(世本云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姓纂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
(城因氏焉汉书云秦末冯亭为上党太守入赵其宗族/或留潞或在赵秦丞相去疾御史大夫劫汉博成侯母)
(择并亭之后也至冯唐徙安陵为楚相弟骞自上党徙/杜陵孙奉世左将军生谭逡野王立参野王左冯翊上)
(郡太守参 宜乡侯
汉功臣又有阏氏侯冯解散谷陵侯/冯溪传封六代后汉司马冯勤魏郡人冯衍杜陵人生)
(豹为尚书司空冯鲂南/阳 (第 9b 页)
材又兄弟不得相入庙外家王氏与赵昭仪皆欲用哀
帝为太子故遂立焉上乃封孝王舅 冯参
(第 54b 页)
宜乡侯

益封孝王万户以尉其意三十年薨子衎嗣七年哀帝
崩无子徵中山王衎入即位是为平帝太皇太后以帝
为成帝后 (第 54b 页)
相结俱上书召待诏是时哀帝被疾始即位而人有告
中山孝王太后祝诅上太后及弟 冯参
皆自杀其罪不
明是后无盐危山有石自立开道躬与宠谋曰上无继
嗣体久不平关东诸侯心争阴谋今无盐有大石自立 (第 16a 页)
至中山见王太后行未到而王薨王病时上奏愿
贬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下诏曰中王孝
王短命早薨愿以舅 宜乡侯参
为关内侯归家朕甚悯
之其还参京师以列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丞相翟
方进亦甚重焉数谓参物禁太甚君侯以王舅 (第 25a 页)
 太原太守

平 当元帝时以丞相司直迁朔方刺史
萧 育望之子元帝时朔方刺史
萧 咸育弟元帝时河东太守
甄 尊成帝建始元年河东太守
王 昌建始元年雁门太守
段宗会建始中雁门太守
翟方进河平中朔方刺史
淳于信阳朔初太原太守

辛庆忌阳朔中云中太守
邓 义阳朔中太原太守
刘它人永始中朔方刺史
彭 宣永始中太原太守
张 放元延中河东都尉
夏侯藩绥和元年太原太守
朱 博成帝时迁冀州刺史后徙并州刺史
班 回成帝时长子令 冯 参
成帝时代郡太守
伊 嘉成帝时雁门都尉
尹 赏成帝时楼烦长
班 伯回子成帝时定襄太守
赵 护成帝时河东 (第 7b 页)
 甚有治行 冯参
立弟为人务严初为渭陵令徙为郎永始二年迁
 代郡太守民甚德之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从光武渡河北破王郎建 (第 5a 页)
 明贤智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均周公康叔犹二君
 后迁为东海太守下湿病痹徙太原太守更历五郡
 所居有迹年老卒官 冯参
(第 11b 页)
叔平
左将军奉世子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 …… (第 11b 页)
 农都尉病免复为渭陵寝中郎永始中超迁代郡太
 守以边郡道远徙安定太守数岁病免复为谏大夫
 使领护左冯翊都水绥和中以中山王舅封 宜乡侯
 参
之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时王病上奏愿贬
 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诏还参京师以
 列侯奉朝请五侯 …… (第 12a 页)
 死仰天叹曰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被
 恶名而死姊弟不敢自惜伤无以见先人于地下死
 者十七人众莫不怜之宗族徙归故郡汉书赞 宜乡
 侯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然卒死于
 非罪不能自免哀哉 (第 12b 页)
 树将军墓
明清源简定王墓在县西南三十里陈村
 黎城县
周黎庄公夫人墓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古黎城东
汉左将军冯奉世墓在县北七里子 宜乡侯冯参
墓在
 侧 (第 46a 页)
  东平思王子侯者五人孙侯者十七人
栗乡侯护成帝时封 元成
桑邱侯顷成帝时封

桃乡侯宣成帝时封 立
当阳侯萌成帝时封
西阳侯并成帝时封 偃
金乡侯不害成帝时封
平通侯旦成帝时封
西安侯汉成帝时封
湖乡侯开成帝时封
重乡侯少伯成帝时封

阳兴侯寄生成帝时封
陵阳侯嘉成帝时封
高乐侯修成帝时封
平邑侯闵成帝时封
平纂侯况成帝时封
合昌侯辅成帝时封
伊乡侯开成帝时封
就乡侯不害成帝时封

胶乡侯武成帝时封 宜乡侯
恢成帝时封
昌成侯丰成帝时封
乐安侯禹成帝时封
  胶东共王子侯者四人
陵石侯庆成帝时封
临安侯闵成 (第 28b 页)
  (以下皆/附禁)
安昌节侯张禹以丞相侯后增封共四百户 宏(更始/时为)

(兵所/杀)
高阳侯薛宣以丞相侯千九十户后坐罪免
安阳敬侯王音以皇太后从弟大司马侯千六百户
舜莽篡位为安新公 摄(莽败/死)
成阳节侯赵临以皇后父侯二千户 䜣(后坐/罪徙)(以后/弟封)
(后坐/罪徙)
高陵共侯翟方进以丞相侯并益封共千五百户 宣
(坐弟义举兵诛/王莽为莽所杀)

定陵定侯淳于长以皇太后姊子封千户坐大逆死
殷绍嘉侯孔何齐以殷后孔子世吉适子侯千六百七
十户后进爵公地百里益九百户元始二年为宋公 宜乡侯冯参
以中山王舅侯千户后坐罪死
汜乡侯何武以大司空侯后益封共二千户 况
博山简烈侯孔光以丞相侯后益封至万户 (第 46b 页)
(父为昭/子为穆)
(则兄弟不得/相入庙也)不从光议二月癸丑诏立定陶王欣为皇
太子封中山王舅谏议大夫 冯参
(第 20b 页)
宜乡侯
益中山国
三万户以慰其意(师古曰以不得继统/为帝之后恐其怨恨)使执金吾任宏
守大鸿胪持节徵定陶王(大 (第 20b 页)
还谓
左右此乃中语(师古曰中语谓/宫中之言语也)吏何用知之欲陷我效
(师古曰效/徵验也)乃饮药自杀 宜乡侯参
君之习及夫子(按/冯)
(昭仪传习/夫及子也)当相坐者或自杀或伏法(伏法谓受/刑而死)凡死者
十七人 (第 34b 页)
 (曰不可复/文饰也)
以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 太后与群臣议立嗣时
元帝世绝而宣帝曾孙有见王五人(王之见在者五人/淮阳王演中山王)
(成都楚王纡信都王景东/平王开明也见贤遍翻)列侯四十八人(广戚侯显阳/兴侯寄陵阳)
(侯嘉高乐侯修平邑侯闵平纂侯况合昌侯辅伊乡侯/开就乡侯不害胶乡侯武 宜乡侯
恢昌城侯丰乐安侯)
(禹陶乡侯恢釐乡侯褒昌乡侯且新乡侯鲤郚乡侯光/新城侯武宜陵侯封堂乡侯护成陵侯由成 (第 20a 页)
(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河水于此有上河之名 前汉冯参
为上河典农都尉则上河为是宋白曰唐灵)
(州即汉富平县之地杜佑曰汉富平今灵州回/乐县应劭曰眗音旬日之旬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