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書類
樂類
易類
小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台州总管达兼善与方国珍战死立祠祀之赐额曰
崇节 连江巡检刘浚为江西贼王善斫其手指及两

腕两足骂贼愈厉遂断其㗋舌以死立祠福州岁时致
祭 漳州路达噜噶齐德哷默色死节建祠祀之赐额
曰表忠 王巴延知福宁州为卲武贼王善所执挺颈
受刃颈断涌白液如乳暴尸数日色不变子相与妇潘
氏及三女亦同死 御史余阙
以状闻命本州立庙祀之
赐额曰节孝庙 江州总管李黼与徐寿辉力战同侄
秉昭皆死谥忠文立庙九江赐额崇烈 十 …… (第 49a 页)
         右元
明史礼志鄱阳湖忠臣祠祀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南昌
忠臣祠祀赵德胜等十四人太平忠臣庙祠花云王鼎
许瑗金华忠臣祠祀胡大海皆太祖自定其典太祖时
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张咏
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

祀李龙迁建宁祀谢夷甫彭泽祀狄仁杰九江祀李黼
安庆祀 余阙
韩建之李宗可
王圻续通考明太祖吴元年命建忠臣祠于鄱湖之康
郎山上谓中书省曰崇德报功国之大典自古兵争忠 …… (第 50a 页)
太祖本纪洪武八年春正月增祀鸡笼山功臣庙一百
八人
王圻续通考洪武中 余忠宣
庙在安庆府忠节坊祀元
右丞 (第 53b 页)
余阙
余为元死节推官黄大伦以下三十三十皆
从阙死咸附祀 知府许瑗与行枢密院判王鼎共守
太平寇至城陷瑗鼎被执 (第 53b 页)
 诗(出诗说云韩诗云昭王之时作郑玄于中侯握河/纪注亦 昭王时鼓钟之诗所为作子贡传但存)
 (昭王南三字而其 馀阙
文按史记云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
 (也外纪云昭王南巡狩反济汉汉滨 (第 10a 页)
章武入海岂徒与王景等烈哉所遭不偶功成


而乱作遂使庸人以鲁为口实余深痛之兹特为


发愤一道 余阙
曰南方之地本高于北河之南徙难而北徒


易自宋南渡至今殆二百年而河旋北议者虑河


之北则会通之漕废 …… (第 181a 页)
三百里以障遏之不使之北予则以为河北而会


通之漕不废何也漕以汶而不以河也渭按 余阙


此言正与挽河之议相左盖河在梁卫之郊北流


为顺其曰南徙难而北徙易是也谓河北而会通


之漕不废则大 (第 181b 页)
处历六十年而后已填淤之久空窦尽窒地中伏


流不能上涌荥泽之塞实由于此岂因旱乾而遂


塞哉 余阙
曰河天下之浊水也水一石率泥数斗


尝道出梁宋观决河凡水之所被比其去即穹居


大木尽没地中漫不见踪 (第 16b 页)
咸宁之舞其 馀阙
而著唐之自制乐凡三大舞一
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七德舞者本
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 (第 63b 页)
 独不言蒙者以其蒙心尽丧也按蔡子英元进士也
 太祖授之官固辞曰臣事君犹女适人一与之醮终
 身不改可谓见躬而不见金夫者也危素授官未几
 即以 余阙
愧之其勿用取女之明鉴乎冯道以五朝
 为金夫范质以宋为金夫皆不有其躬者也尝试譬
 之有二女于此其一善以 (第 20b 页)
 朝宋景濂亦欲分其半使之北流愈于全河入淮淮
 不能当此在当事者熟咨访讲求倘无别害行之以
 渐则其济大矣○ 余阙
曰多其委使河之大有所泻
 而其力有所分此禹治河之道也自周定王时河徙
 讫于汉而禹之故道失矣故西京时受 (第 92b 页)
 (者危至方则阂哲人卷舒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身才)

非实荣声有歇睿音往矣谁箴 余阙(左传襄十九年是谓蹶其本蹶求月反一音居月反又居卫反)

 (昭二十三年乃推而蹶之蹶其月反又音厥又居卫反)
礼记缁衣注越之言蹶也蹶其月反又居卫反 

(今此字三收于十三祭十月十七薛部中)



同上(汉傅毅 (第 34b 页)
 (者危至方则阂哲人卷舒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身才)

非实荣声有歇睿音往矣谁箴 余阙(左传襄十九年是谓蹶其本蹶求月反一音居月反又居卫反)

 (昭二十三年乃推而蹶之蹶其月反又音厥又居卫反)
礼记缁衣注越之言蹶也蹶其月反又居卫反 

(今此字三收于十三祭十月十七薛部中)



同上(汉傅毅 (第 37b 页)
 (其次分掌于五官○应电业师魏恭简公讳校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仕至大常卿有周礼沿革传止天地)

 (二官 馀阙)
以八法治官府(法古法字从水取其平从廌触邪兽去恶之意今文省廌非○郑氏曰百官所)
(居曰府)一曰官属以 …… (第 6a 页)
 (岂以少年宫嫔数数入诸臣之家以行礼哉后世祭无尸君臣无复献酬之礼后夫人不复出宫此礼皆)
 (不必复讲然观宋之宣仁赐 忠宣公
社饭为温公申公吊临彻朝犹有君臣一家之意后王不可不知而)
 (周礼自当存之未可以轻訾也○临去声数入声) (第 97b 页)
亦可谓之风也风雅颂
犹赋比兴分为六合为一故一诗而赋比兴兼焉风雅
颂备焉或曰豳非国也地理志栒邑有豳乡诗 豳国公
刘所都是豳亦国矣如谓周无豳国亦未闻有弼鄘也
说文弼旧商邑豳即美阳民俗以夜市有豳山先郑谓
豳籥豳国之地 (第 10a 页)
 之功视南岸为难(用物之效草虽至柔能狎水水渍/之生泥泥与草并力重若碇然维)
 (持夹辅缆索/之功实多) 余阙
曰河自汉末入千乘海口而德棣
 之河又播为八水多泄而力分偶合禹迹故自东都
 迄唐河不为患者千馀年至宋而 (第 30b 页)
  诗图序略
欧阳修云周之诗自文王始成王之际颂声兴焉周之
盛德之极文王之诗三十七篇其二十三篇系之周公
召公为周南召南其八篇为小雅六篇为大雅武王之
诗六篇四篇为小雅二篇在召南之风成王之诗五十

三篇其十篇为小雅十三篇为大雅三十一篇为颂是
为诗之正经其后二世昭王立而周道微缺又六世厉
王政益衰变雅始作厉王死于彘天下无君周公召公
行政谓之共和凡十四年而幽王之下太子宜臼迁于
洛邑号东周周室益微而平王之诗贬为风下同列国
至于桓庄而诗止矣初成王立周公摄政管蔡作乱周
公及其大夫作诗七篇周之太史以为周公诗主道
国公
刘太王之事故系之豳谓国变风而诸侯之诗无 (第 10a 页)
 四书释地又续卷上    山阳阎若璩撰
阙里

余向从元王氏句解家语本颜繇孔子始教于阙里而
受学焉證此书出于王肃以其有阙里字面及近读北
史宋板王肃注本七十二弟子解曰颜由回父字季路
孔子始教学于闾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乃是闾字非
阙字不觉自失悔冤却子雍抑足證书虽私定增加犹
能知孔子时断无阙里之名不敢冒称但曰教学于闾

里云尔遂不觉大快嗟乎学须博书须善本又须参前
后之所见以归于一定学者慎无易由言尔

阙党

吾友胡渭生朏明北上过余家陶陶者三永夕问 余阙
里吾既得闻命矣但阙党顾宁人谓即阙里之别称载
日知录方盛行子不可不撰一解焉余曰阙里里名阙
党党名五百家 (第 1b 页)
 内有吕仙草书真迹碑
永乐纯阳宫在城南百二十里南张村洞宾故宅唐即
 其地为吕公祠又为观元中统三年重建改为宫后
 并法逸玉泉楼霞长春通元峡石六观入焉 元余阙
 
陈孚有诗殿后树二数人合抱偃盖轮囷传为洞仙 (第 28b 页)
  笃交亲迎则聚间阔送则惜暌异豆觞迭进往往
  竟日
 宝庆会稽续志越州物产之饶鱼盐之富实为浙右
  奥区
  余阙
均役记越地无甚贫甚富之家山谷之间有一
  夫而居十亩之田者祖宗相保至累世不失又其
  土瘠民贫小人勤 (第 35a 页)
  赵宏伟(字子英廿陵人副/使已上仁宗时任)李好文(泰定/时任)
  托克托济延(文宗/时任)    余阙(字廷心合/肥人佥事)
  沙木斯(见前/佥事)     董守悫
  杨惠(已上顺/帝时任)     刘守谦(字谦甫南宫 (第 26a 页)
  赵宏伟(字子英廿陵人副/使已上仁宗时任)李好文(泰定/时任)
  托克托济延(文宗/时任)   余阙(字 廷心
合/肥人佥事)
  沙木斯(见前/佥事)     董守悫
  杨惠(已上顺/帝时任)     刘守 (第 26a 页)
  项棣孙(丽水/人)

 至顺二年辛未 余阙

  张宗元(开化/人)     刘基(青田人御/史中丞)
  徐祖德(青田人中/书省管局)    (第 46a 页)
 库库(元史本传字子山喀喇氏幼隶国学其正心修/身之要得诸许衡顺帝至正时拜江浙行省平)
  (章政事雅爱儒士甚于饥渴士大夫翕/然宗之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谥文忠)
  余阙(宋濂余左丞传字廷心唐古氏父实喇藏布官/合肥遂为合肥人元统进士佥浙东道廉访司)
  (事发奸摘伏聪察若神州县闻阙至贪墨吏多解/印绶去婺定赋无艺役小大各违度阙遴官履亩)
  (实之徭赋平衢士无养以没入田分隶学官郡长/扬珠济达肆毒残衢民民重足立阙鞫治之狱上)

(第 17a 页)
 库库(元史本传字子山喀喇氏幼隶国学其正心修/身之要得诸许衡顺帝至正时拜江浙行省平)
  (章政事雅爱儒士甚于饥渴士大夫翕/然宗之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谥文忠)
 余阙(宋濂余左丞传字 廷心
唐古氏父实喇藏布官/合肥遂为合肥人元统进士佥浙东道廉访司)
  (事发奸摘伏聪察若神州县闻阙至贪墨吏 (第 17a 页)
 吴广(嘉靖浙江通志洪武初为温州卫指挥佥事时/南溪人啸聚为寇广讨平之诛其首三人馀悉)

  (遣还乡里广尝受学于 余/阙
故其在卫尤尚儒术)
 王泰(万历温州府志字逢吉莱州人洪武二年知瑞/安有才干除民夙蠹政刑明简改文庙葺坛 (第 3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