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編年類
史評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乎险故又为出自穴既伤有血又曰需何也缘卦名
而言也均之四也既曰血又曰穴何也自其伤言则
曰血自其出言则曰穴
沛公见羽鸿门彷佛此爻之义 吴东湖 工尚初为江
西参政征姚源洞为贼所得卒能诱说贼徒使缚其
酋长而自脱其身又因以平贼亦庶几此爻之义
象 (第 30b 页)
而言也均之四也既曰血又曰穴何也自其伤言则
曰血自其出言则曰穴
沛公见羽鸿门彷佛此爻之义 吴东湖 工尚初为江
西参政征姚源洞为贼所得卒能诱说贼徒使缚其
酋长而自脱其身又因以平贼亦庶几此爻之义
象 (第 30b 页)
按明舒清万年县志序略云万年居鄱馀乐贵四
邑之徼地僻土刚山深岭峻民生其间多负气尚
侠且去县治远正德初岁饥遂乌合弄兵四出焚
戮上闻遣总制陈公金出师剿之逾年始平爰与
方伯任公汉议必置邑庶无后虞乃奏割四邑附
近地合为一邑而开设治所于万年峰之阳总制
俞公谏相厥攸宜参政 吴公廷举 任营度之功巡
抚孙公燧宪副许公庭光筑城卫之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四里(安志)
南康府
(第 17a 页)
邑之徼地僻土刚山深岭峻民生其间多负气尚
侠且去县治远正德初岁饥遂乌合弄兵四出焚
戮上闻遣总制陈公金出师剿之逾年始平爰与
方伯任公汉议必置邑庶无后虞乃奏割四邑附
近地合为一邑而开设治所于万年峰之阳总制
俞公谏相厥攸宜参政 吴公廷举 任营度之功巡
抚孙公燧宪副许公庭光筑城卫之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四里(安志)
南康府
(第 17a 页)
凤凰山在安仁县南十五里形势起伏如凤相对者为
罗山又南二十五里有马冈山高百丈许形如覆釜
吴山本名卢山在安仁县北二十里明正德三年姚源
寇起参政 吴廷举 立营于此又北五里为牛头山其
束有埽帚岭世传晋石敬纯为父复雠逐牛昌隐至
此山于马上斩其首尸不仆骑行五里 …… (第 46b 页)
招仙山在安仁县西南七十里孤峰屹立高出群山相
近者为积烟山宋安抚使陈羍与元兵战败入山自
刭死其山接东乡县界
犁壁山在万年县东五里许四围突起盘旋如壁一名
挂榜山今名奇壁峰明参政 吴廷举 平姚源驻兵于
此有翠壁山头度岁阑之句 …… (第 47a 页)
乌龙井在德兴县东兴宝坊其水澄泓四时不竭又县
东妙元观有丹井相传葛仙翁炼丹处余息斋诗神
光腾夜气馀润溉春茶
吴公井在万年县东门外明参政 吴廷举 追贼至姚源
时冒暑病渴士卒患之乃具衣冠拜祝凿之遂得甘
泉 (第 61b 页)
罗山又南二十五里有马冈山高百丈许形如覆釜
吴山本名卢山在安仁县北二十里明正德三年姚源
寇起参政 吴廷举 立营于此又北五里为牛头山其
束有埽帚岭世传晋石敬纯为父复雠逐牛昌隐至
此山于马上斩其首尸不仆骑行五里 …… (第 46b 页)
招仙山在安仁县西南七十里孤峰屹立高出群山相
近者为积烟山宋安抚使陈羍与元兵战败入山自
刭死其山接东乡县界
犁壁山在万年县东五里许四围突起盘旋如壁一名
挂榜山今名奇壁峰明参政 吴廷举 平姚源驻兵于
此有翠壁山头度岁阑之句 …… (第 47a 页)
乌龙井在德兴县东兴宝坊其水澄泓四时不竭又县
东妙元观有丹井相传葛仙翁炼丹处余息斋诗神
光腾夜气馀润溉春茶
吴公井在万年县东门外明参政 吴廷举 追贼至姚源
时冒暑病渴士卒患之乃具衣冠拜祝凿之遂得甘
泉 (第 61b 页)
明洪武三十年安仁邑绅王溥(河南行省平章)凿官陂灌蓝
田一坂田五百馀亩又凿石陂里涧堰岁久湮塞嘉
靖十八年知县萧时中乃凿洪岩岭通河水灌蓝田
坂千馀亩人称萧侯富川陂后令熊兆祯有记
东良陂在万年县东门外旧为洪水冲塌明正德八
年参政 吴廷举 平姚源贼因置县捐金伐石成之
按饶州古称沃野利耕桑考诸近代馀浮诸邑之 (第 13a 页)
田一坂田五百馀亩又凿石陂里涧堰岁久湮塞嘉
靖十八年知县萧时中乃凿洪岩岭通河水灌蓝田
坂千馀亩人称萧侯富川陂后令熊兆祯有记
东良陂在万年县东门外旧为洪水冲塌明正德八
年参政 吴廷举 平姚源贼因置县捐金伐石成之
按饶州古称沃野利耕桑考诸近代馀浮诸邑之 (第 13a 页)
通判厅 在邓家埠今圯
万年县署正德七年总制陈金奏请立县因命知县陈
榄即山建治寻燬于寇八年都御史俞谏参政 吴廷
举 副使许廷光为之规画移建于山麓副使吴昭记
之十四年知县白绣增建无倦五友二堂岁久倾圮
国朝康熙四年 (第 22b 页)
万年县署正德七年总制陈金奏请立县因命知县陈
榄即山建治寻燬于寇八年都御史俞谏参政 吴廷
举 副使许廷光为之规画移建于山麓副使吴昭记
之十四年知县白绣增建无倦五友二堂岁久倾圮
国朝康熙四年 (第 22b 页)
石洞书院在万年县万年乡宋儒饶双峰初作朋来馆
以居学者后从游日众遂建书院元至正间设馆廪
师生以奉祀事明正德间参政 吴廷举 副使许庭光
复建于县治东知县白绣主簿吴元著各捐俸鼎新
之
斛峰书院在万年县万斛山南麓宋尚书李伯 (第 26b 页)
以居学者后从游日众遂建书院元至正间设馆廪
师生以奉祀事明正德间参政 吴廷举 副使许庭光
复建于县治东知县白绣主簿吴元著各捐俸鼎新
之
斛峰书院在万年县万斛山南麓宋尚书李伯 (第 26b 页)
破二百
六十五栅事闻皆升赏姚源贼殷勇十洪瑞七等搆
乱猖獗金受命总制募乡兵得五六万人令参政董
朴军馀干 吴廷举 军安仁佥事高宾军贵溪郑宣军
乐安都指挥许时军鄱阳而布政使任汉统之据山
立寨分守要害贼出辄遏其归间发兵 …… (第 23b 页)
刻
乃与诸道领兵官置酒高会贼觇知诸要害无守者
乃悉所有赂土官因兵懈乘夜遁去时贼不食已三
日转掠衢徽间 廷举 以安仁民兵及目兵追及于弋
阳目兵所在攘掠居民遮诉俱不省由是将骄卒悍
上下解体金乃倡招抚立县之议贼欲款 …… (第 24a 页)
明史纪事云八年正月姚源贼王浩八等复作乱率
五洞蛮兵与东乡贼分劫州县命操江副都御史俞
谏提督军务同总兵刘晖率狼兵进𠞰四月兵备副
使胡世宁约王赛一内应引兵征东乡剧贼乐庚二
陈邦四等尽擒之东乡故贼巢世宁抚御反侧务立
信义庚二邦四复叛悉擒馘赛一款顺有功奏原其
死既而备城濠立县治百姓晏然五月参政 吴廷举
单骑入姚源谕降剧贼王浩八等为贼所留耀武劫
威 (第 25a 页)
廷举 不为动久之因得识其左右有谋勇者阴结
之使结其渠因奉 (第 25a 页)
廷举 归总制都御史俞谏 (第 25a 页)
廷举
被执移兵姚源进𠞰知府李承勋曰贼乏食必掠裴 …… (第 25a 页)
按大志误作正德十年今从明书改正盖讨贼事
在八年贼平则于九年也
平姚源传云八年王浩八袭执参政 吴廷举 数月乃
出复敕都御史俞谏讨贼八月贼陷万年县杀副使
李情通判陈达秦碧等十二月调大同参将桂勇总 (第 26b 页)
兵刘晖游击贾鉴浙江参将李隆湖广都指挥陈表
福建参政王子言副使汤沭各领所部兵讨贼鉴善
骑射直抵贼垒 吴廷举 以计诱翁享四擒縳王浩八
由是蔡六三刘昌三胡浩二等俱就擒馀党始听招
抚贼平定万年县版籍吴祚加承德郎荫一 (第 27a 页)
六十五栅事闻皆升赏姚源贼殷勇十洪瑞七等搆
乱猖獗金受命总制募乡兵得五六万人令参政董
朴军馀干 吴廷举 军安仁佥事高宾军贵溪郑宣军
乐安都指挥许时军鄱阳而布政使任汉统之据山
立寨分守要害贼出辄遏其归间发兵 …… (第 23b 页)
刻
乃与诸道领兵官置酒高会贼觇知诸要害无守者
乃悉所有赂土官因兵懈乘夜遁去时贼不食已三
日转掠衢徽间 廷举 以安仁民兵及目兵追及于弋
阳目兵所在攘掠居民遮诉俱不省由是将骄卒悍
上下解体金乃倡招抚立县之议贼欲款 …… (第 24a 页)
明史纪事云八年正月姚源贼王浩八等复作乱率
五洞蛮兵与东乡贼分劫州县命操江副都御史俞
谏提督军务同总兵刘晖率狼兵进𠞰四月兵备副
使胡世宁约王赛一内应引兵征东乡剧贼乐庚二
陈邦四等尽擒之东乡故贼巢世宁抚御反侧务立
信义庚二邦四复叛悉擒馘赛一款顺有功奏原其
死既而备城濠立县治百姓晏然五月参政 吴廷举
单骑入姚源谕降剧贼王浩八等为贼所留耀武劫
威 (第 25a 页)
廷举 不为动久之因得识其左右有谋勇者阴结
之使结其渠因奉 (第 25a 页)
廷举 归总制都御史俞谏 (第 25a 页)
廷举
被执移兵姚源进𠞰知府李承勋曰贼乏食必掠裴 …… (第 25a 页)
按大志误作正德十年今从明书改正盖讨贼事
在八年贼平则于九年也
平姚源传云八年王浩八袭执参政 吴廷举 数月乃
出复敕都御史俞谏讨贼八月贼陷万年县杀副使
李情通判陈达秦碧等十二月调大同参将桂勇总 (第 26b 页)
兵刘晖游击贾鉴浙江参将李隆湖广都指挥陈表
福建参政王子言副使汤沭各领所部兵讨贼鉴善
骑射直抵贼垒 吴廷举 以计诱翁享四擒縳王浩八
由是蔡六三刘昌三胡浩二等俱就擒馀党始听招
抚贼平定万年县版籍吴祚加承德郎荫一 (第 27a 页)
忠勇祠在安仁惠宁庙东祀姚源战死士倪烈嘉靖间己
丑敕封毅烈迪功郎扁额忠勇又乐平有义勇祠祀
姚源阵亡四十八人
民母祠在万年县四都祀明参政 吴廷举 湛若水有记
正学祠在馀干东山麓明万历戊寅建祀胡文敬居仁
古城祠在馀干东山麓祀明布政张吉后圮附祀东山 (第 25b 页)
丑敕封毅烈迪功郎扁额忠勇又乐平有义勇祠祀
姚源阵亡四十八人
民母祠在万年县四都祀明参政 吴廷举 湛若水有记
正学祠在馀干东山麓明万历戊寅建祀胡文敬居仁
古城祠在馀干东山麓祀明布政张吉后圮附祀东山 (第 25b 页)
七诏寺(在万年县六都唐尚书刘汾致仕时居此唐僖宗凡七诏徵之不起故以此名)
武山寺(在万年县五都明参政 吴廷举 建)
普济庵(在万年县陈营村西挹溪流背枕玉麓松竹掩映)
妙行庵(在万年县雩紫峰下由雩源深 (第 11b 页)
武山寺(在万年县五都明参政 吴廷举 建)
普济庵(在万年县陈营村西挹溪流背枕玉麓松竹掩映)
妙行庵(在万年县雩紫峰下由雩源深 (第 11b 页)
万年新设县也鄱阳馀干乐平贵溪四县羁縻之地去
县远政治疏故其俗尚顽顽则悍悍则治极而易乱正
德岁丁卯兵戈大作贻害五六年都宪陈公金任公汉
因议奏请作邑于万年峰之右今县治之北名之曰万
年以辖之示矜慈规久远也群丑恶既稔并县治而焚
毁之朝廷再命王师临之又叛者无复孑遗惟馀顺化
者几千而已公私庐舍皆缺都宪俞公率守巡诸公来
相其地命参政 吴公廷举 综理之于时披荆棘平高下
徒佣之计财用之利钱谷之画纪纲之设皆吴公之材
猷也功绪已著而广东布政之命下矣继 (第 73a 页)
县远政治疏故其俗尚顽顽则悍悍则治极而易乱正
德岁丁卯兵戈大作贻害五六年都宪陈公金任公汉
因议奏请作邑于万年峰之右今县治之北名之曰万
年以辖之示矜慈规久远也群丑恶既稔并县治而焚
毁之朝廷再命王师临之又叛者无复孑遗惟馀顺化
者几千而已公私庐舍皆缺都宪俞公率守巡诸公来
相其地命参政 吴公廷举 综理之于时披荆棘平高下
徒佣之计财用之利钱谷之画纪纲之设皆吴公之材
猷也功绪已著而广东布政之命下矣继 (第 73a 页)
六年十一月遣户部侍郎丛兰王琼赈两畿河南山
东八年十二月南京刑部侍郎邓璋赈江西饥十二
年八月副都御史 吴廷举 赈湖广饥
十一年八月赐宛平县被寇者人米二石
十三年正月赈两畿山东水灾给京师流民米人三斗
十四年五月 (第 110a 页)
东八年十二月南京刑部侍郎邓璋赈江西饥十二
年八月副都御史 吴廷举 赈湖广饥
十一年八月赐宛平县被寇者人米二石
十三年正月赈两畿山东水灾给京师流民米人三斗
十四年五月 (第 110a 页)
太子少保谥文安
邵宝简端录十二卷
宝见春秋类
黄虞稷曰嘉靖四年应天巡抚 吴廷举 上终养南
京礼部尚书邵宝简端录学史二书以资启沃诏
下有司
王崇庆五经心义(无卷/数)
崇庆 (第 4a 页)
邵宝简端录十二卷
宝见春秋类
黄虞稷曰嘉靖四年应天巡抚 吴廷举 上终养南
京礼部尚书邵宝简端录学史二书以资启沃诏
下有司
王崇庆五经心义(无卷/数)
崇庆 (第 4a 页)
通入都者禁骜争长今听其往来贸易势必争斗
杀伤南方之祸殆无纪极祖宗朝贡有定期防有
常制故来者不多近因 布政吴廷举 谓缺上供香
不问何年来即取货致番舶不绝于海澨蛮人杂
还于州城禁防既疏水道益熟此其所以乘机突 (第 40a 页)
杀伤南方之祸殆无纪极祖宗朝贡有定期防有
常制故来者不多近因 布政吴廷举 谓缺上供香
不问何年来即取货致番舶不绝于海澨蛮人杂
还于州城禁防既疏水道益熟此其所以乘机突 (第 40a 页)
明辅与之连姻助以兵力遂与九霄往复仇杀数年
不息死者五百馀人前后讦奏累八十馀章守巡官
系惠于狱明辅率众劫之去寻复捕系诏 都御史吴
廷举 勘处请以大江之右五寨归保靖大江之左二
寨属辰州设大刺巡检司流官一人主之惠免迁徙
仍居沱埠以土名目 (第 18b 页)
不息死者五百馀人前后讦奏累八十馀章守巡官
系惠于狱明辅率众劫之去寻复捕系诏 都御史吴
廷举 勘处请以大江之右五寨归保靖大江之左二
寨属辰州设大刺巡检司流官一人主之惠免迁徙
仍居沱埠以土名目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