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詩類
春秋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評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太平部
子书说非苟从者亦取祭法为宗必有深意但郑玄
注祭法改相近为祈禳又以六者皆为祈祷之祭夫
舜乃摄位告祭安得有祈禳之礼哉
稗编 唐氏顺之 曰六宗出于虞书周礼则无明文惟
孔丛子以祭法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 …… (第 7a 页)
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
宗矣
李氏合曰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
在六合之中助阴阳化成万物
唐氏顺之 稗编许谨非之曰处六合之间谓之六宗 …… (第 10a 页)
蕙田案以上欧阳夏侯天地四方之间之说
刘氏歆曰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晁错孔/光王莽)
(颜师/古同)
唐氏顺之 稗编孔光刘歆谓六宗者乾坤之六子取
水火雷风山泽能生万物故禋祀以报之谓之六宗
马昭难云凡八卦者所以 …… (第 11a 页)
之神祗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星五纬也辰十
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
师毕也
唐氏顺之 稗编郑云宗者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此谓六宗也王肃难云星则五纬之星合为一位辰 …… (第 12b 页)
六六为地数推案经句缺无地祭则祭地
刘氏昭曰虞喜以祭地近得其实而分彼五色合五
为六又不通禋更成疑昩
稗编 唐氏顺之 曰舜摄位告祭类于上帝及望于山
川遍于群神矣惟不告祭于地祇意六宗为地祇也
盖六为地数宗尊也且序其次 (第 16b 页)
注祭法改相近为祈禳又以六者皆为祈祷之祭夫
舜乃摄位告祭安得有祈禳之礼哉
稗编 唐氏顺之 曰六宗出于虞书周礼则无明文惟
孔丛子以祭法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 …… (第 7a 页)
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
宗矣
李氏合曰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
在六合之中助阴阳化成万物
唐氏顺之 稗编许谨非之曰处六合之间谓之六宗 …… (第 10a 页)
蕙田案以上欧阳夏侯天地四方之间之说
刘氏歆曰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晁错孔/光王莽)
(颜师/古同)
唐氏顺之 稗编孔光刘歆谓六宗者乾坤之六子取
水火雷风山泽能生万物故禋祀以报之谓之六宗
马昭难云凡八卦者所以 …… (第 11a 页)
之神祗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星五纬也辰十
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
师毕也
唐氏顺之 稗编郑云宗者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此谓六宗也王肃难云星则五纬之星合为一位辰 …… (第 12b 页)
六六为地数推案经句缺无地祭则祭地
刘氏昭曰虞喜以祭地近得其实而分彼五色合五
为六又不通禋更成疑昩
稗编 唐氏顺之 曰舜摄位告祭类于上帝及望于山
川遍于群神矣惟不告祭于地祇意六宗为地祇也
盖六为地数宗尊也且序其次 (第 16b 页)
之旧本纪元年冬十月颜师古谓是太初正律以后
史臣追书蔡氏顾引之以为不改时月之證其亦疏
矣 (唐顺之 曰考秦改正朔在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周/之亡已三十六年矣周在时正朔已不行于天下)
(况既亡乎秦纪所云冬十 (第 25a 页)
史臣追书蔡氏顾引之以为不改时月之證其亦疏
矣 (唐顺之 曰考秦改正朔在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周/之亡已三十六年矣周在时正朔已不行于天下)
(况既亡乎秦纪所云冬十 (第 25a 页)
(吕坤四礼疑三年之丧曰重重无两承死者无适长/子则适长孙承之无适长孙则适次孙承之无适则)
(以庶长承之死者有庶子则适孙亦/承庶长孙虽无父有适孙在则不承)
(唐顺之 荅汪生书远道走使询及继祖母丧服深知/谨礼之意然此在礼经甚分晓本非有疑以相聚讼)
(也只为不解承重二 (第 15a 页)
(以庶长承之死者有庶子则适孙亦/承庶长孙虽无父有适孙在则不承)
(唐顺之 荅汪生书远道走使询及继祖母丧服深知/谨礼之意然此在礼经甚分晓本非有疑以相聚讼)
(也只为不解承重二 (第 15a 页)
(荅跪还之礼凡礼必有义不可苟也书仪家礼从俗/有宾荅拜之文亦是主人拜宾宾不敢当乃荅拜今)
(世俗吊宾来见几筵哭拜主人亦拜谓代亡者荅/拜非程也既而宾吊主人又相与交拜亦非礼也)
唐顺之 与宜兴诸友书古礼馈奠则从主人而服则 (第 27b 页)
(世俗吊宾来见几筵哭拜主人亦拜谓代亡者荅/拜非程也既而宾吊主人又相与交拜亦非礼也)
唐顺之 与宜兴诸友书古礼馈奠则从主人而服则 (第 27b 页)
(之葬者不封不树后代封墓而又/树焉左传云尔墓之木既拱矣)
元史诸掩骼埋胔有司之职或饥岁流莩或中路暴死
无亲属收认应闻有司检覆者检覆既毕就付地主邻
人收葬不须检覆者亦就收葬
(唐顺之 瘗河壖枯骨志髑髅完毁凡若千具其膊腢/髀䯒脊胁诸杂骨无算盖出乎犬猪乌鸢所餍饱与) (第 16a 页)
元史诸掩骼埋胔有司之职或饥岁流莩或中路暴死
无亲属收认应闻有司检覆者检覆既毕就付地主邻
人收葬不须检覆者亦就收葬
(唐顺之 瘗河壖枯骨志髑髅完毁凡若千具其膊腢/髀䯒脊胁诸杂骨无算盖出乎犬猪乌鸢所餍饱与) (第 16a 页)
(间此至正大公之举圣人所不讳也后世理义不明/人以无嗣为讳不肯显立同宗之子多是潜养异姓)
(阳若有继阴已绝矣春秋鄫子取莒/公子为后圣人书曰莒人灭鄫是也)
(唐顺之 撰施推官墓志有名渐者龚氏妹所生子也/初公未有子因子渐公卒渐行三年丧以子报之观)
(公之所以待渐与渐 (第 19a 页)
(阳若有继阴已绝矣春秋鄫子取莒/公子为后圣人书曰莒人灭鄫是也)
(唐顺之 撰施推官墓志有名渐者龚氏妹所生子也/初公未有子因子渐公卒渐行三年丧以子报之观)
(公之所以待渐与渐 (第 19a 页)
明
汪氏 克宽 德辅(环谷)
宋氏 濂 景濂(潜溪)
冯氏 善 (文所)
邵氏 宝 国贤(二泉)
邱氏 浚 仲深(琼山)
黄氏 润玉 南山(四明)
王氏 廷相 子衡(浚仪)
吕氏 楠 仲木(泾野)
杨氏 廷和 介夫(新都)
薛氏 蕙 君采(亳州)
何氏 孟春 子元(郴州)
杨氏 慎 用修(升庵) 唐氏 顺之 应德(荆川) 杨氏 继盛 仲芳(椒山)
魏氏 校 子才(庄渠)
湛氏 若水 元明(甘泉)
归氏 (第 18b 页)
汪氏 克宽 德辅(环谷)
宋氏 濂 景濂(潜溪)
冯氏 善 (文所)
邵氏 宝 国贤(二泉)
邱氏 浚 仲深(琼山)
黄氏 润玉 南山(四明)
王氏 廷相 子衡(浚仪)
吕氏 楠 仲木(泾野)
杨氏 廷和 介夫(新都)
薛氏 蕙 君采(亳州)
何氏 孟春 子元(郴州)
杨氏 慎 用修(升庵) 唐氏 顺之 应德(荆川) 杨氏 继盛 仲芳(椒山)
魏氏 校 子才(庄渠)
湛氏 若水 元明(甘泉)
归氏 (第 18b 页)
谁假使祖为国君已为适孙祖没已嗣此受国于祖
祖之群臣服三年而适孙服期齐衰送葬斩杖无主
如大父何 朱子曰适孙承重庶孙是长亦不承
唐氏顺之 曰俗人以承重为代父服非也承重者礼
之所谓受重也重谓祭统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为人后者以旁枝后其大 (第 58a 页)
祖之群臣服三年而适孙服期齐衰送葬斩杖无主
如大父何 朱子曰适孙承重庶孙是长亦不承
唐氏顺之 曰俗人以承重为代父服非也承重者礼
之所谓受重也重谓祭统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为人后者以旁枝后其大 (第 58a 页)
律吕精义乃臣父之遗志而臣愚所述也分为内外二
篇内篇主声数者为本外篇主辨论者为末虽则祖述
前贤师法往古然非宋已来律家常谈也是以臣愚窃
谓比照大明清𩔖天文分野等书事例宜加大明二字
于书名之首焉何也盖此一书前代未有实自我朝始
耳良由世庙中兴礼乐咸新文化远被而朝野臣民靡
然向风矣当此之时于历数则有若乐頀华湘 唐顺之
赵贞吉顾应祥等诸臣出焉于乐律则有若张鹗吕楠
廖道南王廷相韩邦奇等诸臣出焉如是诸臣未能殚
举各有著述一 (第 47a 页)
篇内篇主声数者为本外篇主辨论者为末虽则祖述
前贤师法往古然非宋已来律家常谈也是以臣愚窃
谓比照大明清𩔖天文分野等书事例宜加大明二字
于书名之首焉何也盖此一书前代未有实自我朝始
耳良由世庙中兴礼乐咸新文化远被而朝野臣民靡
然向风矣当此之时于历数则有若乐頀华湘 唐顺之
廖道南王廷相韩邦奇等诸臣出焉如是诸臣未能殚
举各有著述一 (第 47a 页)
(求不可至之理者诗人大槩如此说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后之人思其人而不得或托之道阻或托之一)
(方此之谓也如简兮三章本思盛世之显王乃托曰/西方○ 唐氏顺之 曰秦时风俗为声利所驱虽豪杰)
(亦且侧足于寺人媚子閒而不知愧乃有遗世独立/溏乎埃壒之外若斯人者岂所 (第 47b 页)
(方此之谓也如简兮三章本思盛世之显王乃托曰/西方○ 唐氏顺之 曰秦时风俗为声利所驱虽豪杰)
(亦且侧足于寺人媚子閒而不知愧乃有遗世独立/溏乎埃壒之外若斯人者岂所 (第 47b 页)
(须友以成者然又在上之人率之于上则民皆翕然/效德归于淳厚之域天子求友以治天下而有和平)
(之效庶人求友以治一身而有和平之效○ 唐氏顺/之 曰以和召和则万邦协和而永无拂逆之风终于)
(和也以平致平则四方既平/而永无倾危之患终于平也)
○伐 …… (第 28a 页)
(不忘言使其德常如此不爽则当享寿考而永不忘/矣○朱氏公迁曰我以为宠我以为光则中心之喜)
(可见与我心写兮相 应德 无差失/则长久安宁为龙为光可保其终)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乃礼/反)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
宜弟(待礼 …… (第 70a 页)
(然从容自得其安乐也甚矣非万福之所聚乎又以/终首章誉处之意○邬氏泉曰鞗革以饰骖服冲冲)
(以垂有顺适之意而忠 顺之 度形矣和鸾以饰车马/雍雍以和有协应之意而和敬之德形矣皆见其谨)
(侯度/处)
总论(辅氏广曰一章 (第 71b 页)
(之效庶人求友以治一身而有和平之效○ 唐氏顺/之 曰以和召和则万邦协和而永无拂逆之风终于)
(和也以平致平则四方既平/而永无倾危之患终于平也)
○伐 …… (第 28a 页)
(不忘言使其德常如此不爽则当享寿考而永不忘/矣○朱氏公迁曰我以为宠我以为光则中心之喜)
(可见与我心写兮相 应德 无差失/则长久安宁为龙为光可保其终)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乃礼/反)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
宜弟(待礼 …… (第 70a 页)
(然从容自得其安乐也甚矣非万福之所聚乎又以/终首章誉处之意○邬氏泉曰鞗革以饰骖服冲冲)
(以垂有顺适之意而忠 顺之 度形矣和鸾以饰车马/雍雍以和有协应之意而和敬之德形矣皆见其谨)
(侯度/处)
总论(辅氏广曰一章 (第 71b 页)
集说(严氏粲曰日月告以凶證而不由其道谓月掩/日也四方无政事而不用其善谓㬥乱又作也)
(因天变而修人事则可以转灾为祥今天变既如彼/人事又如此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唐氏顺之 曰幽)
(王不能修德行政阳事失矣/故言不用其良为召灾之本)
○熚熚(于辄/反)震电不宁不令(叶卢 (第 49a 页)
(因天变而修人事则可以转灾为祥今天变既如彼/人事又如此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唐氏顺之 曰幽)
(王不能修德行政阳事失矣/故言不用其良为召灾之本)
○熚熚(于辄/反)震电不宁不令(叶卢 (第 49a 页)
(尸起送尸而神归诚敬之至如神在也废彻不迟不/敢以祀毕而慢其事也自是以往可以燕同姓矣故)
(曰备言燕私○ 唐氏顺之 曰此交神明之终逮群/下之始所谓既尽礼于所尊遂致爱于所亲者也)
(案古者宾飨或上取或下就盖礼尚优宾乐 …… (第 22a 页)
总论(黄氏佐曰此诗固重有年上亦重劳农上篇内/所以多归美农夫之辞盖言有年见得于神不)
(可不祭而祭祀固所以为农也此所以来大田之答/也○ 唐氏顺之 曰首章言力农二章言奉祭三章申) …… (第 36b 页)
(以南为正故/每曰南亩)既耕而播之其耕之也勤而种之也时
故其生者皆直而大以顺曾孙之所欲(朱氏公迁曰/曾孙之所欲)
(者丰年而已故用力/致此黍稷以 顺之) 此诗为农夫之词以颂美其上
若以答前篇之意也
集说(吕氏祖谦曰大田多稼总言之也既种既戒以/下至于卒 (第 37b 页)
(曰备言燕私○ 唐氏顺之 曰此交神明之终逮群/下之始所谓既尽礼于所尊遂致爱于所亲者也)
(案古者宾飨或上取或下就盖礼尚优宾乐 …… (第 22a 页)
总论(黄氏佐曰此诗固重有年上亦重劳农上篇内/所以多归美农夫之辞盖言有年见得于神不)
(可不祭而祭祀固所以为农也此所以来大田之答/也○ 唐氏顺之 曰首章言力农二章言奉祭三章申) …… (第 36b 页)
(以南为正故/每曰南亩)既耕而播之其耕之也勤而种之也时
故其生者皆直而大以顺曾孙之所欲(朱氏公迁曰/曾孙之所欲)
(者丰年而已故用力/致此黍稷以 顺之) 此诗为农夫之词以颂美其上
若以答前篇之意也
集说(吕氏祖谦曰大田多稼总言之也既种既戒以/下至于卒 (第 37b 页)
春秋辩义卷首一
#+PROPERTY: JUAN 卷首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辩义卷首二 明 卓尔康 撰
经义二 唐应德 曰春秋之难明也其孰从而求之曰孔子尝自
言之矣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斯民三代所以直道而
行者也春秋者圣人有 …… (第 40a 页)
正犹称十月不亦同乎曰秦正之缪安足取法盖秦
于寅月书正岁首十月其制又异不若殷之全无正也
改月三 唐应德 曰张陈二说互相发明至张说商书再言十二
月之辩尤可备陈氏之缺或谓改正朔而不改月数夏
商西周之时皆然故商 (第 139a 页)
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书言元
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又
言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
商虽以丑月为正而寅月起数未尝改也以蔡传推之
固是如此然张说似亦有理所碍者即位之年不当称
元祀耳崩年改元乱世之事不容在伊尹有之此是以
周之礼證夏商则然耳夏商以前礼不如周之大备者
何限政恐夏忠商质踰年改元之礼亦至周之文而后
备事固未可知也 应德 之言如此夫崩年改元非先王
之礼儒者以此为疑故蔡说得伸 (第 139b 页)
应德 或意夏商以前
礼文不备亦诚有之比如同姓婚姻乱族之道也至周 …… (第 139b 页)
此时释吉必
元祀前一年某月崩也天子七月而葬则七月以前梓
宫在殡嗣王不可遽离又伊训曰予不狎于不顺则不 顺之 事为所狎习者亦久矣伊尹望君忠爱无己必非
一二颠覆遽放其君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祠于先王奉
嗣王祗见厥祖此必 (第 140a 页)
#+PROPERTY: JUAN 卷首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辩义卷首二 明 卓尔康 撰
经义二 唐应德 曰春秋之难明也其孰从而求之曰孔子尝自
言之矣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斯民三代所以直道而
行者也春秋者圣人有 …… (第 40a 页)
正犹称十月不亦同乎曰秦正之缪安足取法盖秦
于寅月书正岁首十月其制又异不若殷之全无正也
改月三 唐应德 曰张陈二说互相发明至张说商书再言十二
月之辩尤可备陈氏之缺或谓改正朔而不改月数夏
商西周之时皆然故商 (第 139a 页)
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书言元
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又
言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
商虽以丑月为正而寅月起数未尝改也以蔡传推之
固是如此然张说似亦有理所碍者即位之年不当称
元祀耳崩年改元乱世之事不容在伊尹有之此是以
周之礼證夏商则然耳夏商以前礼不如周之大备者
何限政恐夏忠商质踰年改元之礼亦至周之文而后
备事固未可知也 应德 之言如此夫崩年改元非先王
之礼儒者以此为疑故蔡说得伸 (第 139b 页)
应德 或意夏商以前
礼文不备亦诚有之比如同姓婚姻乱族之道也至周 …… (第 139b 页)
此时释吉必
元祀前一年某月崩也天子七月而葬则七月以前梓
宫在殡嗣王不可遽离又伊训曰予不狎于不顺则不 顺之 事为所狎习者亦久矣伊尹望君忠爱无己必非
一二颠覆遽放其君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祠于先王奉
嗣王祗见厥祖此必 (第 140a 页)
未可知故晋伐之自料处强必当争先兵力可以不
困而为此举也悼公君臣岂不明于自治者乃谓其
虐民失计耶
策晋者谓通吴不如好秦而陈君举曰闇于治吴 唐
应德 曰失计通吴皆成一儒者议论耳实无当也彼
谓晋当好秦盖望其同心并力尊周攘夷耳而秦非 (第 41a 页)
困而为此举也悼公君臣岂不明于自治者乃谓其
虐民失计耶
策晋者谓通吴不如好秦而陈君举曰闇于治吴 唐
应德 曰失计通吴皆成一儒者议论耳实无当也彼
谓晋当好秦盖望其同心并力尊周攘夷耳而秦非 (第 4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