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樂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時令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器用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汉德乐承汉祀基业特起不因缘尧尧远于汉民不
晓信言提其耳终不悦谕后稷近于周民户知之世
据以兴基由其祚本与汉异郊祀 高帝 诚从民望得 …… (第 5a 页)
惑合于易之所谓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义
方军师在外祭可且如元年郊祭故事
后汉书祭祀志陇蜀平后乃增广郊祀 高帝 配食位在
中坛上西面北上天 (第 5b 页)
高帝 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 …… (第 5b 页)
天之意荒矣莽不足责东京创制之君臣能
不任其咎耶有天下者当以经术为重矣
汉旧仪祭天紫坛幄帏 高皇帝 配天居堂下西向绀
帷帐绀席钩命决曰自外至者无主不止自内出者
无匹不行祭天养牛五岁至三千觔案记曰天 …… (第 7a 页)
到榜禀牺令跪白请省牲举手曰
腯太史令绕牲举手曰充太祝令牵牲诣庖以二陶豆
酌毛血其一奠皇天神座前其一奠 太祖 神座前郊之 …… (第 31a 页)
洗爵跪授皇帝执樽郎授爵酌秬鬯授皇帝跪奠皇天
神座前再拜兴次诣 太祖 配天神座前执爵跪奠如皇
天之礼南面北向一拜伏太祝令各酌福酒合置一爵
中跪进皇帝再拜伏饮福酒讫博士太常 (第 32a 页)
晓信言提其耳终不悦谕后稷近于周民户知之世
据以兴基由其祚本与汉异郊祀 高帝 诚从民望得 …… (第 5a 页)
惑合于易之所谓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义
方军师在外祭可且如元年郊祭故事
后汉书祭祀志陇蜀平后乃增广郊祀 高帝 配食位在
中坛上西面北上天 (第 5b 页)
高帝 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 …… (第 5b 页)
天之意荒矣莽不足责东京创制之君臣能
不任其咎耶有天下者当以经术为重矣
汉旧仪祭天紫坛幄帏 高皇帝 配天居堂下西向绀
帷帐绀席钩命决曰自外至者无主不止自内出者
无匹不行祭天养牛五岁至三千觔案记曰天 …… (第 7a 页)
到榜禀牺令跪白请省牲举手曰
腯太史令绕牲举手曰充太祝令牵牲诣庖以二陶豆
酌毛血其一奠皇天神座前其一奠 太祖 神座前郊之 …… (第 31a 页)
洗爵跪授皇帝执樽郎授爵酌秬鬯授皇帝跪奠皇天
神座前再拜兴次诣 太祖 配天神座前执爵跪奠如皇
天之礼南面北向一拜伏太祝令各酌福酒合置一爵
中跪进皇帝再拜伏饮福酒讫博士太常 (第 32a 页)
次奏武德宣烈之乐 功烛上宙德耀中天风移九
域礼饰八埏四灵晨炳五纬宵明膺历缔运道茂前
声
太祖高皇帝 配飨奏高德宣烈之乐(此章永明二年/造奏尚书令王)
(俭/辞) 飨帝严亲则天光大舄奕前古荣镜无外日月 …… (第 5a 页)
黩之
谓无俟釐革尚书陆澄议遗文馀事存乎旧书郊宗地
近势可共日不共者义在必异也元始五年正月六日
辛未郊 高皇帝 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孝文于明
堂配上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宗祀五帝于明堂光武
皇帝配章帝元和二年巡狩岱 …… (第 10a 页)
昌神道丘陵肃事克光天保九关洞开百灵环列八
樽呈备五声投节
皇帝献 太祖 配飨神座奏武德之乐昭烈之舞辞(皇/帝)
(小退当昊天上帝神座/前奏皇夏辞同上皇夏) 配神登圣主极尊 (第 43b 页)
域礼饰八埏四灵晨炳五纬宵明膺历缔运道茂前
声
太祖高皇帝 配飨奏高德宣烈之乐(此章永明二年/造奏尚书令王)
(俭/辞) 飨帝严亲则天光大舄奕前古荣镜无外日月 …… (第 5a 页)
黩之
谓无俟釐革尚书陆澄议遗文馀事存乎旧书郊宗地
近势可共日不共者义在必异也元始五年正月六日
辛未郊 高皇帝 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孝文于明
堂配上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宗祀五帝于明堂光武
皇帝配章帝元和二年巡狩岱 …… (第 10a 页)
昌神道丘陵肃事克光天保九关洞开百灵环列八
樽呈备五声投节
皇帝献 太祖 配飨神座奏武德之乐昭烈之舞辞(皇/帝)
(小退当昊天上帝神座/前奏皇夏辞同上皇夏) 配神登圣主极尊 (第 43b 页)
以一祖配之于礼意人情为两得乎
通典永昌元年九月敕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
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为天假有经传互文终
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浑自今郊祀之礼唯昊
天上帝称天自馀五帝皆称帝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證圣元年九月亲祀南郊加尊
号改元天册万岁
礼仪志则天革命天册万岁元年加号为天册金轮大
圣皇帝亲享南郊合祭天地以武氏始祖周文王追尊
为始祖文皇帝后父应国公为无上孝 明高皇帝 以二
祖同配如乾封之礼
唐书礼乐志古者祭天于圜丘在国之南祭地于泽中
之方丘在国之北所以顺阴阳因高下而 (第 17a 页)
通典永昌元年九月敕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
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为天假有经传互文终
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浑自今郊祀之礼唯昊
天上帝称天自馀五帝皆称帝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證圣元年九月亲祀南郊加尊
号改元天册万岁
礼仪志则天革命天册万岁元年加号为天册金轮大
圣皇帝亲享南郊合祭天地以武氏始祖周文王追尊
为始祖文皇帝后父应国公为无上孝 明高皇帝 以二
祖同配如乾封之礼
唐书礼乐志古者祭天于圜丘在国之南祭地于泽中
之方丘在国之北所以顺阴阳因高下而 (第 17a 页)
和岘传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于南郊丁丑冬
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诏岘议其礼岘以祭义戒
于烦数请罢之四年南郊岘建议望燎位通爟火 太祖 本纪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
元大赦十恶杀人官吏受赃者不原十二月甲子行庆
自开封兴元尹宰相 …… (第 8b 页)
蕙田案二年不郊当为元年或四年之误
四年十月甲申诏十月后犯强窃盗者郊赦不原十一
月己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十二月癸亥朔赐南郊
官器币有差丁卯行庆开封尹光义兴元尹光美贵州
防御使德昭宰相赵普并益食邑己巳内外文武官递
进勋爵
玉海开宝四年七月甲子朔诏冬至郊祀十一月戊午
亲享太庙始用绣衣卤簿己未合祭圜丘
宋史 太祖 本纪开宝九年春正月庚辰诏郊西京三月
庚寅大雨夏四月己亥雨霁庚子有事于圜丘回御五
凤楼大赦
长编通考 (第 10a 页)
曰恭考 太祖 南郊凡四自后宿斋朝享仪
礼降赦率如初唯开宝四年始用绣衣卤簿先是大
驾卤簿衣服旗帜止以五䌽绘画至是 …… (第 10a 页)
奠币广安 千龄启运二后在天嘉坛并侑亿万斯
年
酌献彰安 皇基缔构帝祚灵长躬荐郁鬯子孙保
昌
常祀二首
太祖 配位奠币定安 翕受骏命震叠群方侑祀上
帝德厚流光
酌献英安 诞受灵符肇基丕业配享洁尊永隆万 …… (第 39b 页)
叶
仁宗本纪宝元元年九月戊申诏应祀事已受誓戒而
失虔恭者毋以赦原十一月戊申朝享景灵宫已酉享
太庙及奉慈庙庚戌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宝元二年秋七月丁巳诏宗室遇南郊及乾元节恩许
官一子馀五岁授官
庆历元年十一月甲子朝享景灵宫乙丑享太庙奉慈
庙丙寅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十二月丙子加恩百
官
礼志庆历元年判太常寺吕公绰言历代郊祀配位无
侧向真宗示辅臣封禅图曰尝见郊祀昊天上帝不以
正坐盖皇地祇次之今修登封上帝宜当子位 太祖 太
宗配位宜比郊祀而斜置之其后有司不谕先帝以告
成报功酌宜从变之意每郊仪范既引祥符侧置之文
又载西向 …… (第 40b 页)
古宜用迭配如初
嘉祐七年春正月乙亥诏南郊以太祖配为定制
礼志嘉祐六年諌官杨畋论水灾繇郊庙未顺礼院亦
言对越天地神无二主唐始用三祖同配后遂罢之皇
祐初三圣并侑后复迭配未几复并侑以为定制虽出
孝思然颇违经典当时有司失于讲求下两制议翰林
学士王圭等曰推尊以享帝义之至也然尊尊不可以
渎故郊无二主今三后并侑欲以致孝也而适所以渎
乎享帝非所以宁神也请如礼官议七年正月诏南郊
以太祖定配
王圭传先是三圣并侑南郊圭言三后并配所以致
孝而渎乎飨帝于是专以 太祖 侑于郊
(第 43a 页)
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诏岘议其礼岘以祭义戒
于烦数请罢之四年南郊岘建议望燎位通爟火 太祖 本纪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
元大赦十恶杀人官吏受赃者不原十二月甲子行庆
自开封兴元尹宰相 …… (第 8b 页)
蕙田案二年不郊当为元年或四年之误
四年十月甲申诏十月后犯强窃盗者郊赦不原十一
月己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十二月癸亥朔赐南郊
官器币有差丁卯行庆开封尹光义兴元尹光美贵州
防御使德昭宰相赵普并益食邑己巳内外文武官递
进勋爵
玉海开宝四年七月甲子朔诏冬至郊祀十一月戊午
亲享太庙始用绣衣卤簿己未合祭圜丘
宋史 太祖 本纪开宝九年春正月庚辰诏郊西京三月
庚寅大雨夏四月己亥雨霁庚子有事于圜丘回御五
凤楼大赦
长编通考 (第 10a 页)
曰恭考 太祖 南郊凡四自后宿斋朝享仪
礼降赦率如初唯开宝四年始用绣衣卤簿先是大
驾卤簿衣服旗帜止以五䌽绘画至是 …… (第 10a 页)
奠币广安 千龄启运二后在天嘉坛并侑亿万斯
年
酌献彰安 皇基缔构帝祚灵长躬荐郁鬯子孙保
昌
常祀二首
太祖 配位奠币定安 翕受骏命震叠群方侑祀上
帝德厚流光
酌献英安 诞受灵符肇基丕业配享洁尊永隆万 …… (第 39b 页)
叶
仁宗本纪宝元元年九月戊申诏应祀事已受誓戒而
失虔恭者毋以赦原十一月戊申朝享景灵宫已酉享
太庙及奉慈庙庚戌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宝元二年秋七月丁巳诏宗室遇南郊及乾元节恩许
官一子馀五岁授官
庆历元年十一月甲子朝享景灵宫乙丑享太庙奉慈
庙丙寅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十二月丙子加恩百
官
礼志庆历元年判太常寺吕公绰言历代郊祀配位无
侧向真宗示辅臣封禅图曰尝见郊祀昊天上帝不以
正坐盖皇地祇次之今修登封上帝宜当子位 太祖 太
宗配位宜比郊祀而斜置之其后有司不谕先帝以告
成报功酌宜从变之意每郊仪范既引祥符侧置之文
又载西向 …… (第 40b 页)
古宜用迭配如初
嘉祐七年春正月乙亥诏南郊以太祖配为定制
礼志嘉祐六年諌官杨畋论水灾繇郊庙未顺礼院亦
言对越天地神无二主唐始用三祖同配后遂罢之皇
祐初三圣并侑后复迭配未几复并侑以为定制虽出
孝思然颇违经典当时有司失于讲求下两制议翰林
学士王圭等曰推尊以享帝义之至也然尊尊不可以
渎故郊无二主今三后并侑欲以致孝也而适所以渎
乎享帝非所以宁神也请如礼官议七年正月诏南郊
以太祖定配
王圭传先是三圣并侑南郊圭言三后并配所以致
孝而渎乎飨帝于是专以 太祖 侑于郊
(第 43a 页)
也
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十一月癸卯加上仁宗英宗
谥丙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礼志元丰六年十一月四日斋于南郊之青城五日冬
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祖配是日帝服靴袍乘辇
至大次有司请行礼服大裘被衮冕以出至坛中壝门
外殿中监进大圭帝执以入宫架乐作至午阶下版位
西向立乐止礼仪使赞曰有司谨具请行事宫架奏景
安之乐文舞作六成止帝再拜诣罍洗宫架乐作至洗
南北向乐止帝搢圭盥帨讫乐作至坛下乐止升午阶
登歌乐作至坛上乐止殿中监进镇圭嘉安乐作诣上
帝神坐前北向跪奠镇圭于缫藉执大圭俛伏兴搢圭
跪三上香奠玉币执圭俛伏兴再拜内侍举镇圭授殿
中监乐止广安乐作诣 太祖 神坐前东向奠圭币如上
帝仪登歌乐作帝降坛乐止宫架乐作还位西向立乐
止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以下奉馔俎宫架丰 …… (第 13a 页)
诣 太祖 神坐前如前仪登歌乐作帝降自午阶乐止宫
架乐作还位西向立乐止文舞退武舞进宫架正安之
乐作乐止亚献盥帨讫 …… (第 13b 页)
详定礼文所议礼记曰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又曰祭
天地之牛角茧栗配位亦特牲书曰用牲于郊牛二
是也宋朝仪注昊天上帝皇地祇 太祖皇帝 之位各 (第 20a 页)
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十一月癸卯加上仁宗英宗
谥丙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礼志元丰六年十一月四日斋于南郊之青城五日冬
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祖配是日帝服靴袍乘辇
至大次有司请行礼服大裘被衮冕以出至坛中壝门
外殿中监进大圭帝执以入宫架乐作至午阶下版位
西向立乐止礼仪使赞曰有司谨具请行事宫架奏景
安之乐文舞作六成止帝再拜诣罍洗宫架乐作至洗
南北向乐止帝搢圭盥帨讫乐作至坛下乐止升午阶
登歌乐作至坛上乐止殿中监进镇圭嘉安乐作诣上
帝神坐前北向跪奠镇圭于缫藉执大圭俛伏兴搢圭
跪三上香奠玉币执圭俛伏兴再拜内侍举镇圭授殿
中监乐止广安乐作诣 太祖 神坐前东向奠圭币如上
帝仪登歌乐作帝降坛乐止宫架乐作还位西向立乐
止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以下奉馔俎宫架丰 …… (第 13a 页)
诣 太祖 神坐前如前仪登歌乐作帝降自午阶乐止宫
架乐作还位西向立乐止文舞退武舞进宫架正安之
乐作乐止亚献盥帨讫 …… (第 13b 页)
详定礼文所议礼记曰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又曰祭
天地之牛角茧栗配位亦特牲书曰用牲于郊牛二
是也宋朝仪注昊天上帝皇地祇 太祖皇帝 之位各 (第 20a 页)
拜皇帝再拜讫乐止礼仪使前导皇帝诣皇地祇 太祖
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奠镇圭玉币并如上仪(皇地示/位作嘉)
(安之乐 (第 24b 页)
太祖皇帝 位作广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化安/之乐配位唯不奠玉皇帝东向受币左仆射北向进币)
(吏部侍郎/南向受币)左 …… (第 24b 页)
食前簠于稻前簋于黍前次引户部尚书奉俎诣昊天
上帝神位前北向跪奠讫执笏俛伏兴有司设于豆前
次诣皇地只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配位并/东向)跪奠
并如上仪乐止俱降复位太祝取菹擩于醢祭于豆间 …… (第 26a 页)
笏东向跪读册文讫奠册各执笏兴先诣皇地祇神
位前东向立礼仪使奏请再拜皇帝再拜讫礼仪使前
导皇帝诣皇地祇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酌献并
如上仪(皇地祇位作光安之乐 (第 27b 页)
太祖皇帝 位作彰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韶安之乐配位酌献前导皇)
(帝东向受爵左仆射北向进爵吏部侍郎/南向受爵复于 …… (第 27b 页)
亚终献
礼直官太常博士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
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
者执笏升诣昊天上帝酌樽所西向立宫架作正安之
乐武功之舞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跪执爵执
樽者举幂太官令酌壶樽之盎齐讫先诣皇地示酌樽
所北向立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昊天上帝神
位前北向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祭酒
三祭于茅苴奠爵执笏俛伏兴少退北向再拜次诣皇
地祇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乐止
降复位初亚献行礼将毕次礼直官太常博士引终献
官诣洗及升坛酌献并如亚献 …… (第 28b 页)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自元丰分南北郊至政和乃克
行之建炎二年上祀圜丘独祭上帝而配以太祖用
元丰礼也绍兴十三年郊祀始设大神大示及 太祖
太宗配位自天地至从祀百神凡七百七十有一盖
元祐礼云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六年十一月丙子合祀天地于
圜 (第 40a 页)
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奠镇圭玉币并如上仪(皇地示/位作嘉)
(安之乐 (第 24b 页)
太祖皇帝 位作广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化安/之乐配位唯不奠玉皇帝东向受币左仆射北向进币)
(吏部侍郎/南向受币)左 …… (第 24b 页)
食前簠于稻前簋于黍前次引户部尚书奉俎诣昊天
上帝神位前北向跪奠讫执笏俛伏兴有司设于豆前
次诣皇地只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配位并/东向)跪奠
并如上仪乐止俱降复位太祝取菹擩于醢祭于豆间 …… (第 26a 页)
笏东向跪读册文讫奠册各执笏兴先诣皇地祇神
位前东向立礼仪使奏请再拜皇帝再拜讫礼仪使前
导皇帝诣皇地祇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酌献并
如上仪(皇地祇位作光安之乐 (第 27b 页)
太祖皇帝 位作彰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韶安之乐配位酌献前导皇)
(帝东向受爵左仆射北向进爵吏部侍郎/南向受爵复于 …… (第 27b 页)
亚终献
礼直官太常博士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
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
者执笏升诣昊天上帝酌樽所西向立宫架作正安之
乐武功之舞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跪执爵执
樽者举幂太官令酌壶樽之盎齐讫先诣皇地示酌樽
所北向立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昊天上帝神
位前北向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祭酒
三祭于茅苴奠爵执笏俛伏兴少退北向再拜次诣皇
地祇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乐止
降复位初亚献行礼将毕次礼直官太常博士引终献
官诣洗及升坛酌献并如亚献 …… (第 28b 页)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自元丰分南北郊至政和乃克
行之建炎二年上祀圜丘独祭上帝而配以太祖用
元丰礼也绍兴十三年郊祀始设大神大示及 太祖
太宗配位自天地至从祀百神凡七百七十有一盖
元祐礼云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六年十一月丙子合祀天地于
圜 (第 40a 页)
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十七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十七
圜丘祀天
辽史 太祖 本纪七年五月丙寅至库里以青牛白马祭
天地十一月祠木叶山还次昭乌山定吉凶仪十二月
戊子燔柴于莲花泺 …… (第 1a 页)
备考鉴
右辽祭山礼
金史 太祖 本纪收国元年夏五月庚午朔避暑于近郊
甲戌拜天射柳故事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
拜天射柳岁以为常
礼 …… (第 5b 页)
右金郊礼
元史祭祀志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
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玄远报本反始出
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宪宗即位之二年秋八月八日
始以冕服拜天于日月山其十二月又用孔氏子孙元
措言合祭昊天后土始大合乐作牌位以 太祖 睿宗配
享岁甲寅会诸王于库库诺尔之西丁巳秋驻跸于罕
诺尔皆祭天于其地
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七年正月乙卯造 …… (第 33b 页)
殿致斋三日于大明
殿圆议依前七日 九曰藉神席郊特牲曰莞簟之安
而蒲越稿秸之尚注蒲越稿秸藉神席也汉旧仪 高帝
配天绀席祭天用六䌽绮席六重成帝即位丞相衡御
史大夫谭以为天地尚质宜皆勿修诏从焉唐麟德二
年诏曰自处以 (第 48b 页)
五礼通考卷十七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十七
圜丘祀天
辽史 太祖 本纪七年五月丙寅至库里以青牛白马祭
天地十一月祠木叶山还次昭乌山定吉凶仪十二月
戊子燔柴于莲花泺 …… (第 1a 页)
备考鉴
右辽祭山礼
金史 太祖 本纪收国元年夏五月庚午朔避暑于近郊
甲戌拜天射柳故事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
拜天射柳岁以为常
礼 …… (第 5b 页)
右金郊礼
元史祭祀志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
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玄远报本反始出
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宪宗即位之二年秋八月八日
始以冕服拜天于日月山其十二月又用孔氏子孙元
措言合祭昊天后土始大合乐作牌位以 太祖 睿宗配
享岁甲寅会诸王于库库诺尔之西丁巳秋驻跸于罕
诺尔皆祭天于其地
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七年正月乙卯造 …… (第 33b 页)
殿致斋三日于大明
殿圆议依前七日 九曰藉神席郊特牲曰莞簟之安
而蒲越稿秸之尚注蒲越稿秸藉神席也汉旧仪 高帝
配天绀席祭天用六䌽绮席六重成帝即位丞相衡御
史大夫谭以为天地尚质宜皆勿修诏从焉唐麟德二
年诏曰自处以 (第 48b 页)
文宗本纪十月戊午致斋于大明殿己未遣亚献官中
书右丞相雅克特穆尔终献官特穆尔布哈率诸执事告
庙请以 太祖皇帝 配享南郊庚申出次郊宫辛酉帝服
大裘衮冕祀昊天上帝于南郊以 (第 2b 页)
太祖皇帝 配 十二
月戊午以郊祀礼成御大明殿受朝贺大赦天下
富珠哩翀传文宗亲祀天地社稷宗庙翀为礼仪使
详记 …… (第 2b 页)
奠讫礼仪使奏请执大圭俛伏兴
少退再拜皇帝再拜兴平立内侍取镇圭授殿中监又
取缫藉置配位前礼仪使前导请诣 太祖皇帝 神位前
西向立奠镇圭及币并如上仪乐止礼仪使前导请还
版位登歌乐作降阶乐止宫县乐作殿中监取镇圭缫
藉以 …… (第 21b 页)
三年之误姑附于此
顺帝本纪至正三年十月己酉帝亲祀上帝于南郊以
太祖配己未以郊祀礼成大赦天下
祭祀志至正三年十月十七日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以 太祖皇帝 配享如旧行仪制右丞相托克托为亚献官
太尉枢密知院阿噜图为终献官御史大夫伯奇尔为
摄司徒枢密知院汪家努 (第 45a 页)
书右丞相雅克特穆尔终献官特穆尔布哈率诸执事告
庙请以 太祖皇帝 配享南郊庚申出次郊宫辛酉帝服
大裘衮冕祀昊天上帝于南郊以 (第 2b 页)
太祖皇帝 配 十二
月戊午以郊祀礼成御大明殿受朝贺大赦天下
富珠哩翀传文宗亲祀天地社稷宗庙翀为礼仪使
详记 …… (第 2b 页)
奠讫礼仪使奏请执大圭俛伏兴
少退再拜皇帝再拜兴平立内侍取镇圭授殿中监又
取缫藉置配位前礼仪使前导请诣 太祖皇帝 神位前
西向立奠镇圭及币并如上仪乐止礼仪使前导请还
版位登歌乐作降阶乐止宫县乐作殿中监取镇圭缫
藉以 …… (第 21b 页)
三年之误姑附于此
顺帝本纪至正三年十月己酉帝亲祀上帝于南郊以
太祖配己未以郊祀礼成大赦天下
祭祀志至正三年十月十七日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以 太祖皇帝 配享如旧行仪制右丞相托克托为亚献官
太尉枢密知院阿噜图为终献官御史大夫伯奇尔为
摄司徒枢密知院汪家努 (第 45a 页)
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十九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十九
圜丘祀天
明史 太祖 本纪吴元年八月癸丑圜丘成
王圻续文献通考先是丙午十二月定议以明年丁
未为吴元年群臣建言国之所重莫 …… (第 1a 页)
望燎时和之曲 焚燎于坛粲烂晶荧币帛牲黍冀
彻帝京奉神于阳昭祀有成肃然望之玉宇光明
太祖 实录上观圜丘顾谓起居注熊鼎等曰此与古
制合否对曰小异上曰古人于郊扫地而祭器用陶
匏以示俭朴周有明 (第 7b 页)
堂其礼始备今予创立斯坛虽
不必尽合古制然一念事天之诚不敢顷刻怠矣
明史礼志洪武元年始有事于南郊有司议配祀 太祖
谦让不许亲为文告太庙曰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
天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有未就政治有缺失去年上 …… (第 7b 页)
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上从之
明史礼志二年翰林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戒
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
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
专一其心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
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大祀七
日前四日戒后三日斋 太祖 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庙
山川等神为天下祈福宜下令百官斋戒若自有所祷 …… (第 9a 页)
独此数条无议论行事可稽亦无年次可谱
故删存以附洪武二年之下其分年列入者
不复全载 太祖 实录三年二月命郊祀日陈户口钱榖籍于坛下
时太常少卿陈昧言案周礼天府孟冬祀司民司禄
而献民数榖数则受 (第 17a 页)
而藏之盖民食皆命于天故民数
有拜受之礼今圜丘郊祀宜以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
下礼毕藏之内府以见拜受民数榖数于天之义亦圣
朝一代之制也从之
明集礼三年二月诏立神币局设官二员专掌制神币
其织文曰礼神制币色各随其方 太祖 实录三年五月建斋宫于圜丘之西方丘之东前
后皆为殿左右各小殿为庖湢之所缭以都垣垣内外
为将士宿卫之所外 …… (第 17b 页)
斋宫驾至南郊昭亨门降舆至内壝恭视坛位又
入神库视笾豆至神厨视牲毕出昭亨门至斋宫各官
早朝午朝俱赐饭 太祖 实录帝以郊祭之牲与群祀牲同牢刍牧不足以 …… (第 18a 页)
为
司牲祠又神牲所设官二人牧养神牲祀前三月付廪
牺令涤治如法其中祀涤三十日小祀涤十日者亦如
之
明史 太祖 本纪三年十一月庚戌有事于圜丘
礼志三年增祀风云雷雨于圜丘
三年谕礼部尚书陶凯曰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警而 …… (第 19b 页)
后无所放乃命礼部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执牙简
大祀则书致斋三日中祀则书致斋二日太常司进寘
于斋所 太祖 本纪四年正月建郊坛于中都
双槐岁抄先是三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定为中都
筑新城门十有二立圜丘于洪武门 …… (第 20a 页)
第门外
大政记洪武四年正月诏定亲祀圜丘方丘服衮冕陪
祭官各服本品梁冠祭服
王圻续通考时学士陶安奏古者天子五冕祭天地社
稷诸神各有所用请制之上以五冕礼太繁令祭天地
宗庙则服衮冕社稷等祀则服通天冠绛纱袍馀不用
明史礼志四年三月改筑圜丘上成面广四丈五尺高
二尺五寸下成每面广一丈六尺五寸高四尺九寸上
下二成通径七丈八尺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
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十一丈
东西各十一丈七尺
四年定天子亲祀斋五日遣官代祀斋三日降香斋一
日 太祖 本纪四年十一月丙辰有事于圜丘
礼志凡陪祀洪武四年太常寺引周礼及唐制拟用武
官四品文官五品以上其老疾疮 …… (第 21a 页)
国有常宪神有鉴
焉祭祀则设之又从陶凯奏凡亲祀皇太子宫中居守
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太祖 本纪五年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圜丘 六年十一
月丙寅冬至帝不豫改卜郊闰月壬午有事于圜丘 …… (第 21b 页)
词皆存规戒其舞分为四队队皆八人礼部图其制以
上命乐工肄习之
明史 太祖 本纪七年十一月辛未有事于圜丘
礼志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
于东西其次东则太岁五岳西则 …… (第 22b 页)
择干支之吉以
代卜也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书之于版依
时以祭著为式其祭日遣官监祭不敬失仪者罪之 太祖 实录洪武七年定大祀拜礼始迎神四拜饮福受
胙四拜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又以旧仪太常司奏
中严外办及盥洗升 …… (第 23a 页)
字帝以为不敬彦良曰成汤祭上帝曰予小子履武
王祀文王之诗曰我将我享古有此言帝色霁曰正
字言是也
明史礼志凡分献官太常寺豫请旨洪武七年 太祖 谓
学士詹同曰大祀终献方行分献礼未当同乃与学士 (第 23b 页)
宋濂议以上初献奠玉帛将毕分献官即行初献礼亚
献终献皆如之 太祖 本纪八年十一月丁丑有事于圜丘 (第 24a 页)
太祖 实录八年定登坛脱舄之礼郊祀庙享前期一日
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东南门外及设执事官脱
履之次于坛门外西 …… (第 24a 页)
(切革去三代祀典之正所仅见也又曰我圣祖合祀/天地于南郊之一坛而加屋焉则是泰坛明堂为一)
(制也列圣相承皆以 太祖 太宗配是郊/祀宗祀为一体也其亦义起之者与)
蕙田案先儒谓为坛而祭冬至圜丘之祭也
祭于 (第 34b 页)
屋下而以宗庙之礼事之季秋明堂之
享也祭天有此二礼 明太祖 以斋居阴雨改
分祭为合祭止是省烦劳趋便安耳创立大
祀殿屋而不坛此古明堂报享之祭何足以 …… (第 34b 页)
当冬至圜丘之祭乎邱琼山谓泰坛明堂为
一制郊祀宗祀为一体盖深知其为非礼之
礼而不敢斥言之曰以义起意亦婉而章矣 太祖 实录又建神乐观于郊坛之西以处乐舞生观有
太和殿祭则先期演乐于此帝亲为文勒石焉
春明梦馀录神乐观在天 …… (第 35a 页)
祀中祀用制帛在外王国及府州县亦用帛小祀止
用牲醴
明史 太祖 本纪十三年正月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四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五年正月乙
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六 (第 37b 页)
年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
南郊 十七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八年
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九年正月甲子大祀
天地于南郊 二十年正月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礼
成天气清明侍臣进曰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帝曰所
谓敬天者不独严而有礼当有其实天以子民之任付
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
即如国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则是弃君之
命不敬孰大焉又曰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职分
之所当尽祀天地非祈福于己实为天下苍生也 二
十一年正月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太祖 实录二十一年三月增修南郊坛位于大祀殿丹
墀内叠石为台四东西相向以为日月星辰四坛又于 …… (第 38a 页)
祗仍于各庙焚香三日 太祖 本纪二十二年正月丁亥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十三年正月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四年正月
癸卯大祀天地于南 …… (第 39a 页)
享仍用乐恐神不听宜亦备而不作诏从之
太祖本纪二十六年正月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礼志二十六年定传制誓戒仪凡大祀前三日百官诣
阙如大朝仪传制官宣制云某年月日祀于某所尔文
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传制讫四拜
奏礼毕
太祖本纪二十七年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十八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九年正月
壬申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十年正月丙寅大祀天地
于南郊 三十一年正月壬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王圻续通考 明太祖 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崇礼乐
诏儒臣修礼书在位三十馀年每遇祭祀斋戒省牲
必诚必敬其祖训有曰凡祀天地祭 (第 40b 页)
五礼通考卷十九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十九
圜丘祀天
明史 太祖 本纪吴元年八月癸丑圜丘成
王圻续文献通考先是丙午十二月定议以明年丁
未为吴元年群臣建言国之所重莫 …… (第 1a 页)
望燎时和之曲 焚燎于坛粲烂晶荧币帛牲黍冀
彻帝京奉神于阳昭祀有成肃然望之玉宇光明
太祖 实录上观圜丘顾谓起居注熊鼎等曰此与古
制合否对曰小异上曰古人于郊扫地而祭器用陶
匏以示俭朴周有明 (第 7b 页)
堂其礼始备今予创立斯坛虽
不必尽合古制然一念事天之诚不敢顷刻怠矣
明史礼志洪武元年始有事于南郊有司议配祀 太祖
谦让不许亲为文告太庙曰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
天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有未就政治有缺失去年上 …… (第 7b 页)
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上从之
明史礼志二年翰林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戒
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
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
专一其心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
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大祀七
日前四日戒后三日斋 太祖 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庙
山川等神为天下祈福宜下令百官斋戒若自有所祷 …… (第 9a 页)
独此数条无议论行事可稽亦无年次可谱
故删存以附洪武二年之下其分年列入者
不复全载 太祖 实录三年二月命郊祀日陈户口钱榖籍于坛下
时太常少卿陈昧言案周礼天府孟冬祀司民司禄
而献民数榖数则受 (第 17a 页)
而藏之盖民食皆命于天故民数
有拜受之礼今圜丘郊祀宜以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
下礼毕藏之内府以见拜受民数榖数于天之义亦圣
朝一代之制也从之
明集礼三年二月诏立神币局设官二员专掌制神币
其织文曰礼神制币色各随其方 太祖 实录三年五月建斋宫于圜丘之西方丘之东前
后皆为殿左右各小殿为庖湢之所缭以都垣垣内外
为将士宿卫之所外 …… (第 17b 页)
斋宫驾至南郊昭亨门降舆至内壝恭视坛位又
入神库视笾豆至神厨视牲毕出昭亨门至斋宫各官
早朝午朝俱赐饭 太祖 实录帝以郊祭之牲与群祀牲同牢刍牧不足以 …… (第 18a 页)
为
司牲祠又神牲所设官二人牧养神牲祀前三月付廪
牺令涤治如法其中祀涤三十日小祀涤十日者亦如
之
明史 太祖 本纪三年十一月庚戌有事于圜丘
礼志三年增祀风云雷雨于圜丘
三年谕礼部尚书陶凯曰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警而 …… (第 19b 页)
后无所放乃命礼部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执牙简
大祀则书致斋三日中祀则书致斋二日太常司进寘
于斋所 太祖 本纪四年正月建郊坛于中都
双槐岁抄先是三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定为中都
筑新城门十有二立圜丘于洪武门 …… (第 20a 页)
第门外
大政记洪武四年正月诏定亲祀圜丘方丘服衮冕陪
祭官各服本品梁冠祭服
王圻续通考时学士陶安奏古者天子五冕祭天地社
稷诸神各有所用请制之上以五冕礼太繁令祭天地
宗庙则服衮冕社稷等祀则服通天冠绛纱袍馀不用
明史礼志四年三月改筑圜丘上成面广四丈五尺高
二尺五寸下成每面广一丈六尺五寸高四尺九寸上
下二成通径七丈八尺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
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十一丈
东西各十一丈七尺
四年定天子亲祀斋五日遣官代祀斋三日降香斋一
日 太祖 本纪四年十一月丙辰有事于圜丘
礼志凡陪祀洪武四年太常寺引周礼及唐制拟用武
官四品文官五品以上其老疾疮 …… (第 21a 页)
国有常宪神有鉴
焉祭祀则设之又从陶凯奏凡亲祀皇太子宫中居守
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太祖 本纪五年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圜丘 六年十一
月丙寅冬至帝不豫改卜郊闰月壬午有事于圜丘 …… (第 21b 页)
词皆存规戒其舞分为四队队皆八人礼部图其制以
上命乐工肄习之
明史 太祖 本纪七年十一月辛未有事于圜丘
礼志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
于东西其次东则太岁五岳西则 …… (第 22b 页)
择干支之吉以
代卜也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书之于版依
时以祭著为式其祭日遣官监祭不敬失仪者罪之 太祖 实录洪武七年定大祀拜礼始迎神四拜饮福受
胙四拜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又以旧仪太常司奏
中严外办及盥洗升 …… (第 23a 页)
字帝以为不敬彦良曰成汤祭上帝曰予小子履武
王祀文王之诗曰我将我享古有此言帝色霁曰正
字言是也
明史礼志凡分献官太常寺豫请旨洪武七年 太祖 谓
学士詹同曰大祀终献方行分献礼未当同乃与学士 (第 23b 页)
宋濂议以上初献奠玉帛将毕分献官即行初献礼亚
献终献皆如之 太祖 本纪八年十一月丁丑有事于圜丘 (第 24a 页)
太祖 实录八年定登坛脱舄之礼郊祀庙享前期一日
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东南门外及设执事官脱
履之次于坛门外西 …… (第 24a 页)
(切革去三代祀典之正所仅见也又曰我圣祖合祀/天地于南郊之一坛而加屋焉则是泰坛明堂为一)
(制也列圣相承皆以 太祖 太宗配是郊/祀宗祀为一体也其亦义起之者与)
蕙田案先儒谓为坛而祭冬至圜丘之祭也
祭于 (第 34b 页)
屋下而以宗庙之礼事之季秋明堂之
享也祭天有此二礼 明太祖 以斋居阴雨改
分祭为合祭止是省烦劳趋便安耳创立大
祀殿屋而不坛此古明堂报享之祭何足以 …… (第 34b 页)
当冬至圜丘之祭乎邱琼山谓泰坛明堂为
一制郊祀宗祀为一体盖深知其为非礼之
礼而不敢斥言之曰以义起意亦婉而章矣 太祖 实录又建神乐观于郊坛之西以处乐舞生观有
太和殿祭则先期演乐于此帝亲为文勒石焉
春明梦馀录神乐观在天 …… (第 35a 页)
祀中祀用制帛在外王国及府州县亦用帛小祀止
用牲醴
明史 太祖 本纪十三年正月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四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五年正月乙
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六 (第 37b 页)
年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
南郊 十七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八年
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十九年正月甲子大祀
天地于南郊 二十年正月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礼
成天气清明侍臣进曰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帝曰所
谓敬天者不独严而有礼当有其实天以子民之任付
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
即如国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则是弃君之
命不敬孰大焉又曰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职分
之所当尽祀天地非祈福于己实为天下苍生也 二
十一年正月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太祖 实录二十一年三月增修南郊坛位于大祀殿丹
墀内叠石为台四东西相向以为日月星辰四坛又于 …… (第 38a 页)
祗仍于各庙焚香三日 太祖 本纪二十二年正月丁亥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十三年正月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四年正月
癸卯大祀天地于南 …… (第 39a 页)
享仍用乐恐神不听宜亦备而不作诏从之
太祖本纪二十六年正月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礼志二十六年定传制誓戒仪凡大祀前三日百官诣
阙如大朝仪传制官宣制云某年月日祀于某所尔文
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传制讫四拜
奏礼毕
太祖本纪二十七年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十八年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九年正月
壬申大祀天地于南郊 三十年正月丙寅大祀天地
于南郊 三十一年正月壬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王圻续通考 明太祖 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崇礼乐
诏儒臣修礼书在位三十馀年每遇祭祀斋戒省牲
必诚必敬其祖训有曰凡祀天地祭 (第 40b 页)
称天坛又京师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行礼如前仪
王圻续通考成祖屡幸北平遇郊祀先期自行在遣官
赍书谕太子令代祭略曰永乐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
地于南郊命尔行礼其洁精致斋恪恭乃事礼毕太子
亦遣官复命率以为常至是建都北平始罢南京郊祀
国有大事则遣官告祭云
十九年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年正月辛
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一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
于南郊 二十二年正月戊子大祀天地于南郊
仁宗本纪洪熙元年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以 太
祖 太宗配
王圻续通考敕曰太祖受命上天肇兴皇业太宗中
兴宗社再奠寰区圣德神功咸配天地易曰殷荐上
帝 …… (第 3b 页)
(至宋郊祀皆合祭其不合祭者惟元丰六年一郊元/祐诏议北郊彼时群臣方议合祭之非哲宗以问辅)
(臣章惇曰北郊止可谓之社君子当不以人废言夫/国之大祀莫过于郊 明太祖 以开天之圣改分祀为)
(合祀此千古卓见故行之百五十馀年风雨调顺民/物康阜至嘉靖一改而明遂衰建议者夏 (第 23a 页)
言也卒死)
(于法抑 太祖/ 之灵弗歆也)
(吴鼎辨姚涞孙承泽天地社合一祭天地分合祭聚/讼久矣从未有建子宜分建寅宜合如姚氏孙氏者 …… (第 23a 页)
(折人主所惮而诸臣亦无利焉于是直揭其情而不/复为之掩盖是又明知其不然而故犯之者也此三)
(人者固非真以为当合也若乃经典之不考义理之/不明上惑于 太祖 之臆言下怵于夏言之被祸遂以)
(合祭之制果为至当隐微寤寐诚一不二者古今以/来未有如姚涞孙承泽者矣此 …… (第 26b 页)
(亦有言其不合礼者此不知通变之论也太公执嘉/秦之黔首溯其先世谁当为后稷者虽使周公处汉)
(亦必以高祖兼配为正也当明祖立国之始群臣请/以考配天 太祖 谦让再三至于告庙而不配岂徒以)
(宇内未平哉以匹夫徒步之人无一毫功德于天下/徒以子为天子忽跻之以配 (第 28a 页)
天死犹有知亦必有愧)
(报跼蹐而不敢当者配天与宗庙事理固有不同是/谓是非之公天子所不能私其父也至 太祖 既崩则)
(配天专 (第 28a 页)
太祖 百世不可易也彼太宗杀父嫡孙窃/其神器是乃高煦宸濠之倖成者耳而以为比 (第 28a 页)
太)
(祖
乎此仁宗之私不足以协万世之公世宗盖隐见/及此故不禁其执之坚言之屡也盖兴献之为分亲)
(亲则私之者甚 …… (第 28a 页)
二于东西配殿香案一于丹墀正中设大次于圜丘
左门外是日质明帝常服诣奉天殿行一拜三叩头
礼执事官先后捧昊天 上帝太祖高皇帝 及从祀神 …… (第 29a 页)
二十四人今定四人法司官仍旧例不与
明会典圜丘大祀仪(嘉靖九/年定) 前期十日太常寺题请
视牲次请命大臣三员看牲四员分献前期五日锦衣
卫备随朝驾皇帝诣牺牲所视牲视牲前一日皇帝常
服告庙至日视牲毕命大臣轮视如常仪前期四日皇
帝御奉天殿太常寺奉祭祀进铜人如常仪博士捧告
请 太祖 祝版于文华殿候皇帝亲填御名讫捧出前期 (第 30a 页)
三日皇帝具祭服以脯醢酒果诣太庙请 太祖 配神讫
易服御华盖殿太常寺卿同光禄寺卿面奏省牲讫皇
帝御奉天殿百官具朝服听受誓戒传制前期二日太
常卿 …… (第 30b 页)
雷师次风伯次雨师次云
师次周天星辰次二十八宿次五星次夜明次大明捧
至丹墀东西向立太常寺官一员诣殿中请 太祖 主出
龛太常寺少卿一员恭捧西向立太常寺官二员请上
帝神版出龛太常寺卿恭捧南向立礼部侍郎二员导
引出殿 (第 32a 页)
先上帝次 太祖 次大明次夜明次五星次二十 …… (第 32a 页)
八宿次周天星辰次云雨风雷由圜丘北门入转至午
陛升坛先上帝次 太祖 次从位各依原序先后奉安于
神座候皇帝至大次尚书率各官致词复命叩头出祭
毕太常官如前捧请礼部侍郎导引入 …… (第 32b 页)
乐作内赞奏升坛导
皇帝至上帝金炉前奏跪奏搢圭司香官捧香跪进于
皇帝左内赞奏上香皇帝三上香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金炉前仪同奏复位皇帝复位乐止内赞奏四拜传赞
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乐作内赞奏诣神御前导皇帝
至神御前奏搢 …… (第 33a 页)
帝受玉帛内赞奏献玉帛皇帝奠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前奏搢圭奏献帛奏出圭奏复位皇帝复位乐止典仪
唱进俎乐作斋郎舁俎安讫内赞奏诣神御前导皇帝
至神御前奏搢 (第 33b 页)
圭奏进俎奏出圭导至 太祖 前仪同奏
复位皇帝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诣
神御前导皇帝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
皇 …… (第 33b 页)
官跪读祝毕乐复作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百官同读祝跪进祝版皇帝捧至御案篚内安讫
(今读祝/官自安)内赞导至 太祖 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
皇帝右皇帝受爵奏献爵皇帝献讫奏出圭奏复位皇
帝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 …… (第 34a 页)
月坛于城西用春秋分行事夕月亦以星辰从祀俱
不奉配洪武十年始定合祀之制每岁正月择日行
于大祀殿三十二年更奉 太祖高皇帝 配永乐十八
年北京大祀殿成行礼如前仪洪熙元年增奉成祖
文皇帝并配嘉靖九年始建圜丘于南郊冬至祀天 …… (第 42b 页)
也
明史神宗本纪万历三年十一月乙巳祀天于南郊
明会典万历三年亲祀圜丘仪正祭前六日早上常服
以亲诣南郊视牲预告于太庙前五日锦衣卫备随朝
驾如常仪质明上常服御皇极殿太常寺官奏请圣驾
视牲百官具吉服朝参鸣鞭讫先趋出午门外东西序
立候送上由大明门正阳门西天门旧路至牺牲所南
门迤西上降辇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卿少卿导上至所
内幄次礼部官跪奏请视牲仍同太常寺官导上至各
牲房前太常卿跪奏视大祀牲逐一视毕仍导上至幄
次内上少憩出礼部太常寺官仍导上升辇驾还百官
俱于承天门外序立候迎上仍诣太庙参谒前四日上
御皇极殿太常寺奏祭祀前三日质明上常服乘舆诣
太庙门西降舆至幄次内具祭服告请 太祖 配神行一
献礼毕出幄次内易皮弁服回御中极殿太常寺光禄
寺官奏省牲毕御皇极殿传制誓戒百官前二日早上 (第 51a 页)
王圻续通考成祖屡幸北平遇郊祀先期自行在遣官
赍书谕太子令代祭略曰永乐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
地于南郊命尔行礼其洁精致斋恪恭乃事礼毕太子
亦遣官复命率以为常至是建都北平始罢南京郊祀
国有大事则遣官告祭云
十九年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年正月辛
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十一年正月乙未大祀天地
于南郊 二十二年正月戊子大祀天地于南郊
仁宗本纪洪熙元年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以 太
祖 太宗配
王圻续通考敕曰太祖受命上天肇兴皇业太宗中
兴宗社再奠寰区圣德神功咸配天地易曰殷荐上
帝 …… (第 3b 页)
(至宋郊祀皆合祭其不合祭者惟元丰六年一郊元/祐诏议北郊彼时群臣方议合祭之非哲宗以问辅)
(臣章惇曰北郊止可谓之社君子当不以人废言夫/国之大祀莫过于郊 明太祖 以开天之圣改分祀为)
(合祀此千古卓见故行之百五十馀年风雨调顺民/物康阜至嘉靖一改而明遂衰建议者夏 (第 23a 页)
言也卒死)
(于法抑 太祖/ 之灵弗歆也)
(吴鼎辨姚涞孙承泽天地社合一祭天地分合祭聚/讼久矣从未有建子宜分建寅宜合如姚氏孙氏者 …… (第 23a 页)
(折人主所惮而诸臣亦无利焉于是直揭其情而不/复为之掩盖是又明知其不然而故犯之者也此三)
(人者固非真以为当合也若乃经典之不考义理之/不明上惑于 太祖 之臆言下怵于夏言之被祸遂以)
(合祭之制果为至当隐微寤寐诚一不二者古今以/来未有如姚涞孙承泽者矣此 …… (第 26b 页)
(亦有言其不合礼者此不知通变之论也太公执嘉/秦之黔首溯其先世谁当为后稷者虽使周公处汉)
(亦必以高祖兼配为正也当明祖立国之始群臣请/以考配天 太祖 谦让再三至于告庙而不配岂徒以)
(宇内未平哉以匹夫徒步之人无一毫功德于天下/徒以子为天子忽跻之以配 (第 28a 页)
天死犹有知亦必有愧)
(报跼蹐而不敢当者配天与宗庙事理固有不同是/谓是非之公天子所不能私其父也至 太祖 既崩则)
(配天专 (第 28a 页)
太祖 百世不可易也彼太宗杀父嫡孙窃/其神器是乃高煦宸濠之倖成者耳而以为比 (第 28a 页)
太)
(祖
(亲则私之者甚 …… (第 28a 页)
二于东西配殿香案一于丹墀正中设大次于圜丘
左门外是日质明帝常服诣奉天殿行一拜三叩头
礼执事官先后捧昊天 上帝太祖高皇帝 及从祀神 …… (第 29a 页)
二十四人今定四人法司官仍旧例不与
明会典圜丘大祀仪(嘉靖九/年定) 前期十日太常寺题请
视牲次请命大臣三员看牲四员分献前期五日锦衣
卫备随朝驾皇帝诣牺牲所视牲视牲前一日皇帝常
服告庙至日视牲毕命大臣轮视如常仪前期四日皇
帝御奉天殿太常寺奉祭祀进铜人如常仪博士捧告
请 太祖 祝版于文华殿候皇帝亲填御名讫捧出前期 (第 30a 页)
三日皇帝具祭服以脯醢酒果诣太庙请 太祖 配神讫
易服御华盖殿太常寺卿同光禄寺卿面奏省牲讫皇
帝御奉天殿百官具朝服听受誓戒传制前期二日太
常卿 …… (第 30b 页)
雷师次风伯次雨师次云
师次周天星辰次二十八宿次五星次夜明次大明捧
至丹墀东西向立太常寺官一员诣殿中请 太祖 主出
龛太常寺少卿一员恭捧西向立太常寺官二员请上
帝神版出龛太常寺卿恭捧南向立礼部侍郎二员导
引出殿 (第 32a 页)
先上帝次 太祖 次大明次夜明次五星次二十 …… (第 32a 页)
八宿次周天星辰次云雨风雷由圜丘北门入转至午
陛升坛先上帝次 太祖 次从位各依原序先后奉安于
神座候皇帝至大次尚书率各官致词复命叩头出祭
毕太常官如前捧请礼部侍郎导引入 …… (第 32b 页)
乐作内赞奏升坛导
皇帝至上帝金炉前奏跪奏搢圭司香官捧香跪进于
皇帝左内赞奏上香皇帝三上香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金炉前仪同奏复位皇帝复位乐止内赞奏四拜传赞
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乐作内赞奏诣神御前导皇帝
至神御前奏搢 …… (第 33a 页)
帝受玉帛内赞奏献玉帛皇帝奠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前奏搢圭奏献帛奏出圭奏复位皇帝复位乐止典仪
唱进俎乐作斋郎舁俎安讫内赞奏诣神御前导皇帝
至神御前奏搢 (第 33b 页)
圭奏进俎奏出圭导至 太祖 前仪同奏
复位皇帝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诣
神御前导皇帝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
皇 …… (第 33b 页)
官跪读祝毕乐复作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百官同读祝跪进祝版皇帝捧至御案篚内安讫
(今读祝/官自安)内赞导至 太祖 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
皇帝右皇帝受爵奏献爵皇帝献讫奏出圭奏复位皇
帝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 …… (第 34a 页)
月坛于城西用春秋分行事夕月亦以星辰从祀俱
不奉配洪武十年始定合祀之制每岁正月择日行
于大祀殿三十二年更奉 太祖高皇帝 配永乐十八
年北京大祀殿成行礼如前仪洪熙元年增奉成祖
文皇帝并配嘉靖九年始建圜丘于南郊冬至祀天 …… (第 42b 页)
也
明史神宗本纪万历三年十一月乙巳祀天于南郊
明会典万历三年亲祀圜丘仪正祭前六日早上常服
以亲诣南郊视牲预告于太庙前五日锦衣卫备随朝
驾如常仪质明上常服御皇极殿太常寺官奏请圣驾
视牲百官具吉服朝参鸣鞭讫先趋出午门外东西序
立候送上由大明门正阳门西天门旧路至牺牲所南
门迤西上降辇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卿少卿导上至所
内幄次礼部官跪奏请视牲仍同太常寺官导上至各
牲房前太常卿跪奏视大祀牲逐一视毕仍导上至幄
次内上少憩出礼部太常寺官仍导上升辇驾还百官
俱于承天门外序立候迎上仍诣太庙参谒前四日上
御皇极殿太常寺奏祭祀前三日质明上常服乘舆诣
太庙门西降舆至幄次内具祭服告请 太祖 配神行一
献礼毕出幄次内易皮弁服回御中极殿太常寺光禄
寺官奏省牲毕御皇极殿传制誓戒百官前二日早上 (第 51a 页)
所当僣且郊禘所祀未尝及周公则何名为报周公
之勋劳而尊之乎以其祖宗之勋劳而许其子孙僣
天子之礼乐以祭之已非矣况所祀者乃天子之 太
祖 而本非有勋劳之臣乎不知成王何名而赐之伯
禽又何名而受之孔子曰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
契也是天子之事 …… (第 34a 页)
杞宋也以其为二王之后俾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
家以奉禹契之祀而禹契天子之祖也不可以诸侯
之 太祖 祀之故许其用天子之礼然特许其用天子
之礼祀禹契之庙未必许其郊天也夷王以下君弱
臣强上陵下僣杞宋因 …… (第 34b 页)
天禧元年十二月礼仪院言准画日来年正月十七日
祈榖前二日奏告 太祖 室缘岁以正月十五日朝拜玉
清昭应宫景德四年以前祈榖止用上辛其后用立春
后辛日盖当时未有朝拜宫观礼王俭 …… (第 56a 页)
一前期四日太常寺奏祭祀谕百官致斋三日上亲
填告请 太祖 祝版于文华殿
一前期三日上诣太庙请 (第 61b 页)
太祖 配神以脯醢酒果行
再拜一献礼祝文曰维嘉靖某年岁某甲子某月某
朔某日孝元孙嗣皇帝某敢昭告于皇祖 (第 61b 页)
太祖高皇
帝 曰兹以今月某日启蛰之辰恭祀上帝于圜丘为
民祈榖谨请皇帝侑神伏惟鉴知
一前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 (第 61b 页)
之勋劳而尊之乎以其祖宗之勋劳而许其子孙僣
天子之礼乐以祭之已非矣况所祀者乃天子之 太
祖 而本非有勋劳之臣乎不知成王何名而赐之伯
禽又何名而受之孔子曰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
契也是天子之事 …… (第 34a 页)
杞宋也以其为二王之后俾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
家以奉禹契之祀而禹契天子之祖也不可以诸侯
之 太祖 祀之故许其用天子之礼然特许其用天子
之礼祀禹契之庙未必许其郊天也夷王以下君弱
臣强上陵下僣杞宋因 …… (第 34b 页)
天禧元年十二月礼仪院言准画日来年正月十七日
祈榖前二日奏告 太祖 室缘岁以正月十五日朝拜玉
清昭应宫景德四年以前祈榖止用上辛其后用立春
后辛日盖当时未有朝拜宫观礼王俭 …… (第 56a 页)
一前期四日太常寺奏祭祀谕百官致斋三日上亲
填告请 太祖 祝版于文华殿
一前期三日上诣太庙请 (第 61b 页)
太祖 配神以脯醢酒果行
再拜一献礼祝文曰维嘉靖某年岁某甲子某月某
朔某日孝元孙嗣皇帝某敢昭告于皇祖 (第 61b 页)
太祖高皇
帝 曰兹以今月某日启蛰之辰恭祀上帝于圜丘为
民祈榖谨请皇帝侑神伏惟鉴知
一前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 (第 61b 页)
十年五月大都旱遣使持香祷雨
仁宗本纪皇庆二年三月丙辰以亢旱既久帝于宫中
焚香默祷遣官分祷诸祠甘雨大注
延祐四年四月帝夜坐谓侍臣曰雨𤾉不时奈何萧拜
珠对曰宰相之过也帝曰卿不在中书耶拜珠惶愧帝
露香默祷既而大雨左右以雨衣进帝曰朕为民祈雨
何避焉
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三月乙巳朔帝以不雨自责命
审决重囚遣使分祀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京城寺观
文宗本纪天历二年三月壬申以去冬无雪今春不雨
命中书及百司官分祷山川群祀
伯勒奇尔布哈传至正二年拜浙江行省左丞相或遇
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 明太祖 实录甲午岁七月祷雨于滁之丰山柏子潭时
滁大旱帝忧之滁之西南丰山阳谷柏子潭有龙祠水
旱祷之辄应既祷或鱼 (第 44a 页)
跃或鼋鼍浮皆雨兆帝既斋沐
往祷祷毕立渊西崖久之无所见乃弯弓注矢祝曰天
旱如此吾为民致祷神食兹土其可不恤民吾今与神
约三日必雨不然神恐不得祠于此也祝毕连发三矢
而还后三日大雨如注帝即乘雨往谢是岁滁大熟
明史礼志大雩明初凡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
或露告于宫中或于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
及社稷山川无常仪
洪武二年 太祖 以春久不雨祈告诸神祇中设风云雷 …… (第 44b 页)
七坛西设江东两浙
福建湖广荆襄河南北河东华州山川京都城隍凡六
坛中五坛奠帛初献帝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 太祖 实录每坛牲用犊羊豕各一币则太岁风云雷雨
用白馀各随其方色笾豆簠簋视社稷登一实以大羹
铏二实以和羹仪同 …… (第 45a 页)
若则大雩之祭可遣官摄行如雨泽愆期则陛下躬行
祷祝乃建崇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门之东为制一成
岁旱则祷奉 太祖 配
明会典嘉靖十一年建崇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门之
东岁旱则祭上帝以祷雨亦 (第 48b 页)
太祖 配享为制一成广 …… (第 48b 页)
明会典大雩仪前期五日太常寺奏请大臣视牲如常
仪前期三日告请 太祖 配神于太庙行一献礼前期二
日太常卿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正祭前期太常寺陈
设如常仪是日早锦衣卫备法驾设舆 …… (第 49b 页)
搢圭司香官
捧香跪进于皇帝左奏上香皇帝三上香讫捧玉帛官
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玉帛奠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前仪同进香并帛俱右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 …… (第 50a 页)
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搢圭
进俎出圭导至 太祖 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
献礼奏乐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奏搢圭捧爵
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爵奉 …… (第 50b 页)
奏跪皇帝至读祝位跪传赞百官皆
跪乐暂止内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讫乐复作内赞奏
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上至 太祖 前仪同奏复位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 (第 50b 页)
仁宗本纪皇庆二年三月丙辰以亢旱既久帝于宫中
焚香默祷遣官分祷诸祠甘雨大注
延祐四年四月帝夜坐谓侍臣曰雨𤾉不时奈何萧拜
珠对曰宰相之过也帝曰卿不在中书耶拜珠惶愧帝
露香默祷既而大雨左右以雨衣进帝曰朕为民祈雨
何避焉
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三月乙巳朔帝以不雨自责命
审决重囚遣使分祀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京城寺观
文宗本纪天历二年三月壬申以去冬无雪今春不雨
命中书及百司官分祷山川群祀
伯勒奇尔布哈传至正二年拜浙江行省左丞相或遇
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 明太祖 实录甲午岁七月祷雨于滁之丰山柏子潭时
滁大旱帝忧之滁之西南丰山阳谷柏子潭有龙祠水
旱祷之辄应既祷或鱼 (第 44a 页)
跃或鼋鼍浮皆雨兆帝既斋沐
往祷祷毕立渊西崖久之无所见乃弯弓注矢祝曰天
旱如此吾为民致祷神食兹土其可不恤民吾今与神
约三日必雨不然神恐不得祠于此也祝毕连发三矢
而还后三日大雨如注帝即乘雨往谢是岁滁大熟
明史礼志大雩明初凡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
或露告于宫中或于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
及社稷山川无常仪
洪武二年 太祖 以春久不雨祈告诸神祇中设风云雷 …… (第 44b 页)
七坛西设江东两浙
福建湖广荆襄河南北河东华州山川京都城隍凡六
坛中五坛奠帛初献帝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 太祖 实录每坛牲用犊羊豕各一币则太岁风云雷雨
用白馀各随其方色笾豆簠簋视社稷登一实以大羹
铏二实以和羹仪同 …… (第 45a 页)
若则大雩之祭可遣官摄行如雨泽愆期则陛下躬行
祷祝乃建崇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门之东为制一成
岁旱则祷奉 太祖 配
明会典嘉靖十一年建崇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门之
东岁旱则祭上帝以祷雨亦 (第 48b 页)
太祖 配享为制一成广 …… (第 48b 页)
明会典大雩仪前期五日太常寺奏请大臣视牲如常
仪前期三日告请 太祖 配神于太庙行一献礼前期二
日太常卿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正祭前期太常寺陈
设如常仪是日早锦衣卫备法驾设舆 …… (第 49b 页)
搢圭司香官
捧香跪进于皇帝左奏上香皇帝三上香讫捧玉帛官
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玉帛奠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前仪同进香并帛俱右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 …… (第 50a 页)
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搢圭
进俎出圭导至 太祖 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
献礼奏乐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奏搢圭捧爵
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爵奉 …… (第 50b 页)
奏跪皇帝至读祝位跪传赞百官皆
跪乐暂止内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讫乐复作内赞奏
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上至 太祖 前仪同奏复位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 (第 50b 页)
明堂
宋史仁宗本纪皇祐二年三月戊子朔诏季秋有事于
明堂己丑以大庆殿为明堂戊戌诏明堂礼成群臣毋
上尊号夏五月丁亥朔新作明堂礼神玉六月己未出
新制明堂乐八曲九月辛亥大飨天地于明堂以 太祖
太宗真宗配如圜丘大赦百官进秩一等
文献通考宋初因唐旧制每岁冬至圜丘正月上辛
祈榖孟夏雩祀季秋大享 …… (第 1b 页)
正当亲郊之期而礼官所定祭天不及地祗配坐
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移郊为大享盖亦为民祈
福宜合祭皇地祗奉 太祖 太宗真宗并配而五帝神州
亦亲献之日月河海诸神悉如圜丘从祀之数礼官议
诸神位未决帝谕文彦博等曰郊坛第一 …… (第 3b 页)
太常礼院言昨赴大庆殿详度陈列天地以下神位
今参比郊坛壝兆上下位叙如左殿上五室内太室
中北昊天上帝位皇地祗在左皆南面 太祖 太宗真
宗位在东西向黄帝在太室中西南北面人帝在左 …… (第 9a 页)
契桂尊初阑羽驾倏逝遗我嘉祥于显万世
文献通考英宗治平元年冬十月诏明堂奉仁宗配
时礼院奏乞与两制同议仁宗皇帝配侑明堂钱公辅
等奏曰三代之法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
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德者配焉故孝经曰昔者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又曰孝
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以周公
言之则严父也以成王言之则严祖也后世失礼不足
考据请一以周事言之臣窃谓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
祖也则创业之君是为 太祖 矣 (第 18b 页)
太祖 则周之后稷配祭
于郊者也太宗则周之文王配祭于明堂者也此二配
至重万世不迁之法也真宗则周之武王宗乎庙而 …… (第 18b 页)
心摄成王之祭则
严祖也严祖严父其义一也下至于两汉去圣甚远明
堂配祭东汉为得在西汉时则孝武始营明堂而以 高
帝 配之其后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后无闻焉在东汉 …… (第 19a 页)
下者皆当尊
其父以配天然后为孝也近代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
上帝此乃误释孝经之义而违先王之礼也景祐中以 太祖 为帝者之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为帝者之宗
比周之文武然则祀真宗于明堂以配上帝亦未失古
礼仁宗虽丰功美德 …… (第 21b 页)
皆由有以导之故也杨氏论祀天祀五帝之
辨义理正大援据详明圣人复起不能易已
厥后 明太祖 听廷臣之议六天五帝之说廓
清扫除千古快事岂非诸儒之议开其先欤
经术之有功如是
(第 31a 页)
宋史仁宗本纪皇祐二年三月戊子朔诏季秋有事于
明堂己丑以大庆殿为明堂戊戌诏明堂礼成群臣毋
上尊号夏五月丁亥朔新作明堂礼神玉六月己未出
新制明堂乐八曲九月辛亥大飨天地于明堂以 太祖
太宗真宗配如圜丘大赦百官进秩一等
文献通考宋初因唐旧制每岁冬至圜丘正月上辛
祈榖孟夏雩祀季秋大享 …… (第 1b 页)
正当亲郊之期而礼官所定祭天不及地祗配坐
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移郊为大享盖亦为民祈
福宜合祭皇地祗奉 太祖 太宗真宗并配而五帝神州
亦亲献之日月河海诸神悉如圜丘从祀之数礼官议
诸神位未决帝谕文彦博等曰郊坛第一 …… (第 3b 页)
太常礼院言昨赴大庆殿详度陈列天地以下神位
今参比郊坛壝兆上下位叙如左殿上五室内太室
中北昊天上帝位皇地祗在左皆南面 太祖 太宗真
宗位在东西向黄帝在太室中西南北面人帝在左 …… (第 9a 页)
契桂尊初阑羽驾倏逝遗我嘉祥于显万世
文献通考英宗治平元年冬十月诏明堂奉仁宗配
时礼院奏乞与两制同议仁宗皇帝配侑明堂钱公辅
等奏曰三代之法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
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德者配焉故孝经曰昔者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又曰孝
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以周公
言之则严父也以成王言之则严祖也后世失礼不足
考据请一以周事言之臣窃谓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
祖也则创业之君是为 太祖 矣 (第 18b 页)
太祖 则周之后稷配祭
于郊者也太宗则周之文王配祭于明堂者也此二配
至重万世不迁之法也真宗则周之武王宗乎庙而 …… (第 18b 页)
心摄成王之祭则
严祖也严祖严父其义一也下至于两汉去圣甚远明
堂配祭东汉为得在西汉时则孝武始营明堂而以 高
帝 配之其后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后无闻焉在东汉 …… (第 19a 页)
下者皆当尊
其父以配天然后为孝也近代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
上帝此乃误释孝经之义而违先王之礼也景祐中以 太祖 为帝者之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为帝者之宗
比周之文武然则祀真宗于明堂以配上帝亦未失古
礼仁宗虽丰功美德 …… (第 21b 页)
皆由有以导之故也杨氏论祀天祀五帝之
辨义理正大援据详明圣人复起不能易已
厥后 明太祖 听廷臣之议六天五帝之说廓
清扫除千古快事岂非诸儒之议开其先欤
经术之有功如是
(第 31a 页)
殿中监内
侍又以缫藉诣皇地祗神位前先设缫藉于地礼仪使
奏请再拜皇帝再拜讫乐止礼仪使前导皇帝诣皇地
祗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奠镇圭玉币并如上仪
(皇地祗位作嘉安之乐 (第 20b 页)
太祖皇帝 位作广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化安之乐配位唯不奠玉皇帝东向受币左)
(丞相北向进币吏/部侍郎南向受币)左 …… (第 20b 页)
笏东向跪读册文讫奠
册各执笏兴先诣皇地祗神位前东向立礼仪使奏请
再拜皇帝再拜讫礼仪使前导皇帝诣皇地祗 太祖皇
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皇地祗位作光安/之乐 (第 24a 页)
太祖皇帝 位)
(作彰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韶安之乐其配位酌献/皇帝东向左丞相北向进爵读册官南向读册文)左
丞相以 …… (第 24a 页)
(行礼月色如画上拜起不倦以迄于成黎明登楼肆/赦簪花过德寿宫人情熙然赦书乃必大视草其间)
(云唯周成宗祀洛中陟配于文王唯汉武合祠汶上/推严于 高帝 皆用亲郊之礼具殚尊祖之诚于铄本)
(朝若稽前代俶经路寝有皇祐之彝仪遍秩群神有/绍兴之近制不愆于素可 (第 38b 页)
侍又以缫藉诣皇地祗神位前先设缫藉于地礼仪使
奏请再拜皇帝再拜讫乐止礼仪使前导皇帝诣皇地
祗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奠镇圭玉币并如上仪
(皇地祗位作嘉安之乐 (第 20b 页)
太祖皇帝 位作广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化安之乐配位唯不奠玉皇帝东向受币左)
(丞相北向进币吏/部侍郎南向受币)左 …… (第 20b 页)
笏东向跪读册文讫奠
册各执笏兴先诣皇地祗神位前东向立礼仪使奏请
再拜皇帝再拜讫礼仪使前导皇帝诣皇地祗 太祖皇
帝 太宗皇帝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皇地祗位作光安/之乐 (第 24a 页)
太祖皇帝 位)
(作彰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韶安之乐其配位酌献/皇帝东向左丞相北向进爵读册官南向读册文)左
丞相以 …… (第 24a 页)
(行礼月色如画上拜起不倦以迄于成黎明登楼肆/赦簪花过德寿宫人情熙然赦书乃必大视草其间)
(云唯周成宗祀洛中陟配于文王唯汉武合祠汶上/推严于 高帝 皆用亲郊之礼具殚尊祖之诚于铄本)
(朝若稽前代俶经路寝有皇祐之彝仪遍秩群神有/绍兴之近制不愆于素可 (第 38b 页)
送神高安 神之戾止天门夜开礼备告成云軿亟
回旗纛晻霭万灵喧豗独遗祉福用泽九垓
蕙田案五帝之祭辽金元不见于史 明太祖
定礼缘诸儒天一而已安得有六之说郊坛
专祀昊天上帝不列五帝从祀之位又无四
时迎气之祭相 (第 30a 页)
回旗纛晻霭万灵喧豗独遗祉福用泽九垓
蕙田案五帝之祭辽金元不见于史 明太祖
定礼缘诸儒天一而已安得有六之说郊坛
专祀昊天上帝不列五帝从祀之位又无四
时迎气之祭相 (第 30a 页)
脽坛夹路设燎火其光如昼盘道纡曲周以黄麾仗
至坛次服衮冕登坛祀后土地祗备三献奉天书于
神座之左以 太祖 太宗并配悉如封禅之礼先是脽
上多风及行礼顿止黄气绕坛月重轮众星不见唯
太角光明少顷改服通天冠绛纱 …… (第 4b 页)
脽上后土庙宜上额为太宁正殿
文献通考庆历时夏至祭皇地祗用犊羊豕各一白其
后礼官冯浩言皇地祗坛角再成面广四丈九尺东西
四丈六尺上等高四尺五寸下等高五尺方五丈三尺
陛广三尺五寸大抵卑陋不应礼典礼院请如唐郊祀
录增广因详制度之未合礼者五年诸坛皆改嘉祐配
位七十一加羊豕各五諌官司马光奏告大行谥号于
圜丘而皇地祗止于望告下同啜食失尊卑之序下礼
院定非次祭告皇地祗请差官就坛行事
景祐二年诏有司孟冬祭神州地祗遣内臣降香春秋
朝陵诸祠祈解亦然
宋史乐志景祐夏至祀皇地祗二首
太祖 奠币恭安 赫矣淳耀俶载帝基一戎以定万
国来仪寅恭洁祀博厚皇祗威灵攸在福禄如茨
酌献英安 丕命惟皇 …… (第 6a 页)
收躬事匪懈丰盛洁羞百昌咸殖允矣神休
奠币釐安 纯诚昭融芳美嘉荐肃将二精以享以
奠休光四充灵祗来燕其祥伊何永世锡羡
太祖 肇安 于皇烈祖维帝所兴光辉宗祀如日之
升告灵作配孝享烝烝锡兹祉福百世其承 …… (第 6b 页)
兹硕牲纳烹荐俎侑以和声格哉休应世济皇明
酌献和安 猗嗟富媪博厚含弘发荣敷秀动植兹
丰爰酌兹酒肸蚃交通众祥萃止垂祜无穷
太祖 侑安 光大含弘坤元之力海宇咸宁列祖之
德作配方坛不僭不忒子孙其承母替厥则
饮福禔安 载登坛阼载酌 …… (第 7a 页)
镇圭诣皇地祗神位前
南向跪奠镇圭于缫藉执大圭俯伏兴搢圭礼仪使奏
请受玉币奠讫俯伏兴再拜乐止恭安乐作诣 太祖皇
帝 神位前西向奠圭币如前仪礼仪使前导皇帝还版
位登歌乐作至位东向立乐止礼部户部尚书以下奉
馔俎宫架丰安之 …… (第 26b 页)
爵祭酒三奠爵讫执圭俯伏兴乐止太祝读册皇帝再
拜讫登歌英安之乐作诣 太祖皇帝 神位前如前仪皇
帝还版位登歌乐作至位乐止皇帝还小次登歌乐作
殿中监跪受大圭帘降乐止文舞退武舞进宫架文 …… (第 27a 页)
祀南郊之为愈乃有激之词非笃论也
文献通考高宗绍兴元年礼部太常寺讨论夏日至祭
皇地祗以 太祖皇帝 配正配二位每位尊爵笾豆各一
实以酒酺鹿臡以献官一员行礼立冬祭神州地祗以
太宗皇帝配于天庆观望祭
宋史 (第 30a 页)
礼志绍兴二年太常少卿程瑀言皇地祗当一依
祀天仪式诏从之又言国朝祀皇地祗设位于坛之北
方南向政和四年礼局议设于南方北向令北面望祭
北向为难且于经无据请仍南向从之
文献通考太常寺每岁常祀夏日至祭皇地祗系于
行在钱湖门外惠照院望祭斋宫设位行礼以 太祖
皇帝 配三献官依仪初献系差宰职亚献礼部尚书
侍郎有故或阙次轮别曹长贰次给舍諌议终献太
常卿及礼部郎官有 …… (第 30b 页)
俦牲牷告具寅畏弥周柔祗昭格飙至云流
正位酌献光安 祗事坤元饬躬敢惮爰洁粢盛载
严圭瓒清明内融嘉旨外粲介我繁釐时亿时万
太祖 位酌献英安 皇矣艺祖九围是式至哉柔祗
万汇允殖保兹嘉邦介我黍稷酌鬯告虔作配无极
文舞退武舞进正安 …… (第 32b 页)
祠于平阳之监汤
元史祭祀志成宗大德九年礼官博士奏冬至圜丘唯
祀昊天上帝其方丘祭地之礼续议以闻制曰可
武宗本纪至大二年十一月乙酉尚书省臣及太常礼
仪院言今南郊之礼已行而未备北郊之礼尚未举行
明年夏至祭地北郊请以世祖皇帝配制可
至大三年冬十月丙午三宝努及司徒田忠良等言曩
奉旨举行南郊配位从祀北郊方丘朝日夕月典礼臣
等议欲祀北郊必先南郊今岁冬至祀圜丘尊 太祖皇
帝 配享来岁夏至祀方丘尊世祖皇帝配享实合祀典
有旨所用仪物其令有司速备之
祭祀志三年正月中书礼部移太常礼 (第 49a 页)
至坛次服衮冕登坛祀后土地祗备三献奉天书于
神座之左以 太祖 太宗并配悉如封禅之礼先是脽
上多风及行礼顿止黄气绕坛月重轮众星不见唯
太角光明少顷改服通天冠绛纱 …… (第 4b 页)
脽上后土庙宜上额为太宁正殿
文献通考庆历时夏至祭皇地祗用犊羊豕各一白其
后礼官冯浩言皇地祗坛角再成面广四丈九尺东西
四丈六尺上等高四尺五寸下等高五尺方五丈三尺
陛广三尺五寸大抵卑陋不应礼典礼院请如唐郊祀
录增广因详制度之未合礼者五年诸坛皆改嘉祐配
位七十一加羊豕各五諌官司马光奏告大行谥号于
圜丘而皇地祗止于望告下同啜食失尊卑之序下礼
院定非次祭告皇地祗请差官就坛行事
景祐二年诏有司孟冬祭神州地祗遣内臣降香春秋
朝陵诸祠祈解亦然
宋史乐志景祐夏至祀皇地祗二首
太祖 奠币恭安 赫矣淳耀俶载帝基一戎以定万
国来仪寅恭洁祀博厚皇祗威灵攸在福禄如茨
酌献英安 丕命惟皇 …… (第 6a 页)
收躬事匪懈丰盛洁羞百昌咸殖允矣神休
奠币釐安 纯诚昭融芳美嘉荐肃将二精以享以
奠休光四充灵祗来燕其祥伊何永世锡羡
太祖 肇安 于皇烈祖维帝所兴光辉宗祀如日之
升告灵作配孝享烝烝锡兹祉福百世其承 …… (第 6b 页)
兹硕牲纳烹荐俎侑以和声格哉休应世济皇明
酌献和安 猗嗟富媪博厚含弘发荣敷秀动植兹
丰爰酌兹酒肸蚃交通众祥萃止垂祜无穷
太祖 侑安 光大含弘坤元之力海宇咸宁列祖之
德作配方坛不僭不忒子孙其承母替厥则
饮福禔安 载登坛阼载酌 …… (第 7a 页)
镇圭诣皇地祗神位前
南向跪奠镇圭于缫藉执大圭俯伏兴搢圭礼仪使奏
请受玉币奠讫俯伏兴再拜乐止恭安乐作诣 太祖皇
帝 神位前西向奠圭币如前仪礼仪使前导皇帝还版
位登歌乐作至位东向立乐止礼部户部尚书以下奉
馔俎宫架丰安之 …… (第 26b 页)
爵祭酒三奠爵讫执圭俯伏兴乐止太祝读册皇帝再
拜讫登歌英安之乐作诣 太祖皇帝 神位前如前仪皇
帝还版位登歌乐作至位乐止皇帝还小次登歌乐作
殿中监跪受大圭帘降乐止文舞退武舞进宫架文 …… (第 27a 页)
祀南郊之为愈乃有激之词非笃论也
文献通考高宗绍兴元年礼部太常寺讨论夏日至祭
皇地祗以 太祖皇帝 配正配二位每位尊爵笾豆各一
实以酒酺鹿臡以献官一员行礼立冬祭神州地祗以
太宗皇帝配于天庆观望祭
宋史 (第 30a 页)
礼志绍兴二年太常少卿程瑀言皇地祗当一依
祀天仪式诏从之又言国朝祀皇地祗设位于坛之北
方南向政和四年礼局议设于南方北向令北面望祭
北向为难且于经无据请仍南向从之
文献通考太常寺每岁常祀夏日至祭皇地祗系于
行在钱湖门外惠照院望祭斋宫设位行礼以 太祖
皇帝 配三献官依仪初献系差宰职亚献礼部尚书
侍郎有故或阙次轮别曹长贰次给舍諌议终献太
常卿及礼部郎官有 …… (第 30b 页)
俦牲牷告具寅畏弥周柔祗昭格飙至云流
正位酌献光安 祗事坤元饬躬敢惮爰洁粢盛载
严圭瓒清明内融嘉旨外粲介我繁釐时亿时万
太祖 位酌献英安 皇矣艺祖九围是式至哉柔祗
万汇允殖保兹嘉邦介我黍稷酌鬯告虔作配无极
文舞退武舞进正安 …… (第 32b 页)
祠于平阳之监汤
元史祭祀志成宗大德九年礼官博士奏冬至圜丘唯
祀昊天上帝其方丘祭地之礼续议以闻制曰可
武宗本纪至大二年十一月乙酉尚书省臣及太常礼
仪院言今南郊之礼已行而未备北郊之礼尚未举行
明年夏至祭地北郊请以世祖皇帝配制可
至大三年冬十月丙午三宝努及司徒田忠良等言曩
奉旨举行南郊配位从祀北郊方丘朝日夕月典礼臣
等议欲祀北郊必先南郊今岁冬至祀圜丘尊 太祖皇
帝 配享来岁夏至祀方丘尊世祖皇帝配享实合祀典
有旨所用仪物其令有司速备之
祭祀志三年正月中书礼部移太常礼 (第 49a 页)
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四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四十
方丘祭地
明史 太祖 本纪吴三年八月癸丑方丘成
春明梦馀录 (第 1a 页)
太祖 未即大位之先建方丘于太平门
外钟山之阴分祀地洪武元年李善长等进方丘说 …… (第 1a 页)
祗于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上是之
明史礼志坛壝之制明初建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
阴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四出陛南一丈东西北八
尺皆八级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
丈二尺东西北一丈皆八级壝去坛十五丈高六尺外
垣四面各六十四丈馀制同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壝
外壬地 太祖 本纪洪武二年五月癸卯始祀地于方丘
明会典二年始奉仁祖淳皇帝配享
明史礼志二年夏至祀皇地祗于方丘其仪并 …… (第 3a 页)
事成兮尽微衷感厚德兮民福雍雍
王圻续通考洪武九年定郊社之礼虽有三年之丧不
废 十年太祖感斋居阴雨命作大祀殿于南郊遂定
每岁合祀于孟春为永制 十一年十月甲子大祀殿
成
明史太祖本纪洪武十二年正月己卯始合祀天地于
南郊
蕙田案 明太祖 勤于郊祀奕世仍之自改大
祀殿合祀后 (第 24b 页)
太祖 亲祀者二十恭闵亲祀者
三成祖亲祀者十一详见圜丘门
礼志永乐十八年京都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
…… (第 24b 页)
凡一百有一见圜丘门
明会典嘉靖九年遵初制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岁夏
至祭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俱止奉 太祖 一位配享而罢太宗之配 建皇地祗室于方泽
南以藏皇地祗及从位主 是年既分建四郊遂号祖
陵山曰基运皇陵山 …… (第 25a 页)
春明梦馀录嘉靖九年从给事中夏言之请建改地
坛在安定门外之北缭以垣墙坛为制二成夏至祭
皇地祗北向 太祖 西向俱一成上东一坛中岳东岳
南岳西岳北岳基运山翊圣山神烈山西向西一坛
中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天寿山 …… (第 25b 页)
方墙二十七丈高六尺厚二尺内棂星门四北门外
西为瘗位瘗祝帛配位帛则燎之东为灯台南门外
为皇地祗室藏神版而 太祖 版则以祭之前一日请
诸庙外棂星门四西门外迤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
祭器库北门外西北为斋宫又建四天门西 …… (第 26a 页)
泰折街牌坊护坛地一千四百七十六亩
王圻续通考嘉靖祀方泽仪注 一前期十日太常寺
题请视牲次请命看牲分献大臣各四员 一前期五
日上诣牺牲所视牲其前一日上告庙及还参拜俱如
大祀之仪告辞曰明日出视方泽大祭牲牺回还馀并
同大祀参毕回宫次日命大臣轮视如常仪 一前期
四日太常寺奏祭祀进铜人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三日
上亲填告请 太祖 祝版于文华殿 一前期三日上诣
太庙 (第 26b 页)
太祖 配神以脯醢酒果行再拜一献礼祝文曰 (第 26b 页)
维嘉靖某年岁次某月某朔某日孝元孙嗣皇帝御名
敢昭告于太祖高皇帝曰兹以今月日夏至恭祭皇地
祗于方泽谨请高祖作主侑神伏惟鉴知谨告 一前
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 一前期一
日太常卿诣太庙寝请 太祖 御位至皇祗室奉安上亲
填祝版于文华殿(黄楮版/黑字)遂告于庙告辞曰孝元孙嗣
皇帝御名明日恭诣北郊行祭 …… (第 27a 页)
上奠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香案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
唱进俎乐作斋郎舁俎安讫内赞奏升坛导上至皇祗
俎匣前奏搢圭奏进俎奏出圭 (第 28a 页)
导上至 太祖 俎匣前(仪/同)
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升坛导上
至皇祗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上右上受 …… (第 28a 页)
奏讫(传赞众/官皆跪)
乐暂止内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祝毕乐复作内赞奏
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上至 太祖 前奏搢圭捧爵官以 …… (第 28a 页)
瘗内赞奏诣望瘗位内赞对引官导上至望瘗位
祝帛瘗讫配帝帛燎半内赞奏礼毕导引官导上至具
服殿易服太常卿捧 太祖 御位入安于太庙寝驾还诣
庙参拜致词曰孝元孙嗣皇帝御名恭诣北郊祭地礼
成谨诣祖宗烈圣帝后神位前恭行参拜 …… (第 29a 页)
曰时当
夏至群物方亨生长发育有生咸赖功德至厚上配皇
天爰遵典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齐粢盛庶品奉兹禋
祀奉 太祖高皇帝 配神尚享 一陈设正位(北/向)犊一黄 …… (第 29b 页)
蕙田案潘潢以大社为祭地于社礼之外又
添一社而地无祭矣谬极
(编修欧阳铎议窃惟二仪定位天高而地下先王制/礼天尊而地亲故我 太祖皇帝 兆圜丘于钟山之阳)
(兆方丘于钟山之阴用周礼也行之十年乃更为大/祀之殿定合祀之仪又行之二十馀年而太 (第 32b 页)
宗皇帝)
(承之百十年来论者类疑其非古然以 太祖 非无为/而变太宗非无据而承况土木一兴财费不赀事干)
(国典不敢易言耳兹遇陛下博稽古典臣工何容异/议 (第 32b 页)
五礼通考卷四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四十
方丘祭地
明史 太祖 本纪吴三年八月癸丑方丘成
春明梦馀录 (第 1a 页)
太祖 未即大位之先建方丘于太平门
外钟山之阴分祀地洪武元年李善长等进方丘说 …… (第 1a 页)
祗于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上是之
明史礼志坛壝之制明初建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
阴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四出陛南一丈东西北八
尺皆八级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
丈二尺东西北一丈皆八级壝去坛十五丈高六尺外
垣四面各六十四丈馀制同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壝
外壬地 太祖 本纪洪武二年五月癸卯始祀地于方丘
明会典二年始奉仁祖淳皇帝配享
明史礼志二年夏至祀皇地祗于方丘其仪并 …… (第 3a 页)
事成兮尽微衷感厚德兮民福雍雍
王圻续通考洪武九年定郊社之礼虽有三年之丧不
废 十年太祖感斋居阴雨命作大祀殿于南郊遂定
每岁合祀于孟春为永制 十一年十月甲子大祀殿
成
明史太祖本纪洪武十二年正月己卯始合祀天地于
南郊
蕙田案 明太祖 勤于郊祀奕世仍之自改大
祀殿合祀后 (第 24b 页)
太祖 亲祀者二十恭闵亲祀者
三成祖亲祀者十一详见圜丘门
礼志永乐十八年京都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
…… (第 24b 页)
凡一百有一见圜丘门
明会典嘉靖九年遵初制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岁夏
至祭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俱止奉 太祖 一位配享而罢太宗之配 建皇地祗室于方泽
南以藏皇地祗及从位主 是年既分建四郊遂号祖
陵山曰基运皇陵山 …… (第 25a 页)
春明梦馀录嘉靖九年从给事中夏言之请建改地
坛在安定门外之北缭以垣墙坛为制二成夏至祭
皇地祗北向 太祖 西向俱一成上东一坛中岳东岳
南岳西岳北岳基运山翊圣山神烈山西向西一坛
中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天寿山 …… (第 25b 页)
方墙二十七丈高六尺厚二尺内棂星门四北门外
西为瘗位瘗祝帛配位帛则燎之东为灯台南门外
为皇地祗室藏神版而 太祖 版则以祭之前一日请
诸庙外棂星门四西门外迤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
祭器库北门外西北为斋宫又建四天门西 …… (第 26a 页)
泰折街牌坊护坛地一千四百七十六亩
王圻续通考嘉靖祀方泽仪注 一前期十日太常寺
题请视牲次请命看牲分献大臣各四员 一前期五
日上诣牺牲所视牲其前一日上告庙及还参拜俱如
大祀之仪告辞曰明日出视方泽大祭牲牺回还馀并
同大祀参毕回宫次日命大臣轮视如常仪 一前期
四日太常寺奏祭祀进铜人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三日
上亲填告请 太祖 祝版于文华殿 一前期三日上诣
太庙 (第 26b 页)
太祖 配神以脯醢酒果行再拜一献礼祝文曰 (第 26b 页)
维嘉靖某年岁次某月某朔某日孝元孙嗣皇帝御名
敢昭告于太祖高皇帝曰兹以今月日夏至恭祭皇地
祗于方泽谨请高祖作主侑神伏惟鉴知谨告 一前
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 一前期一
日太常卿诣太庙寝请 太祖 御位至皇祗室奉安上亲
填祝版于文华殿(黄楮版/黑字)遂告于庙告辞曰孝元孙嗣
皇帝御名明日恭诣北郊行祭 …… (第 27a 页)
上奠讫奏出圭导至 太祖 香案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
唱进俎乐作斋郎舁俎安讫内赞奏升坛导上至皇祗
俎匣前奏搢圭奏进俎奏出圭 (第 28a 页)
导上至 太祖 俎匣前(仪/同)
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升坛导上
至皇祗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上右上受 …… (第 28a 页)
奏讫(传赞众/官皆跪)
乐暂止内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祝毕乐复作内赞奏
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上至 太祖 前奏搢圭捧爵官以 …… (第 28a 页)
瘗内赞奏诣望瘗位内赞对引官导上至望瘗位
祝帛瘗讫配帝帛燎半内赞奏礼毕导引官导上至具
服殿易服太常卿捧 太祖 御位入安于太庙寝驾还诣
庙参拜致词曰孝元孙嗣皇帝御名恭诣北郊祭地礼
成谨诣祖宗烈圣帝后神位前恭行参拜 …… (第 29a 页)
曰时当
夏至群物方亨生长发育有生咸赖功德至厚上配皇
天爰遵典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齐粢盛庶品奉兹禋
祀奉 太祖高皇帝 配神尚享 一陈设正位(北/向)犊一黄 …… (第 29b 页)
蕙田案潘潢以大社为祭地于社礼之外又
添一社而地无祭矣谬极
(编修欧阳铎议窃惟二仪定位天高而地下先王制/礼天尊而地亲故我 太祖皇帝 兆圜丘于钟山之阳)
(兆方丘于钟山之阴用周礼也行之十年乃更为大/祀之殿定合祀之仪又行之二十馀年而太 (第 32b 页)
宗皇帝)
(承之百十年来论者类疑其非古然以 太祖 非无为/而变太宗非无据而承况土木一兴财费不赀事干)
(国典不敢易言耳兹遇陛下博稽古典臣工何容异/议 (第 3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