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说。而触类以达。则正德利厚。皆不外是。惜乎其少继也。先生 英 正间人。(英祖癸亥生 正祖癸卯卒。) 黄颐斋胤锡。
俱师事渼湖金文敬。而是时。星湖犹未没。子孙门弟多崇寔致用。为新进所依归。虽门户有阂。声气互流。同焉者 …… (第 3L 页)
真而此为诡欤。先生何以异此。知者于此而哀其遇。又见以如此之遇。而犹崎岖自达。蕲民不迷其事。愈可敬也。 颐斋
历算。亦传自石痴。然不敢述其事以公世。与先生略相似。由此言之。近古二三百年之间。士之怀独见之明。而隐 (第 3L 页)
   冬至(排律)
   读太极图
   水滴(乙丑)
   氏乡姓名字离合成。以招隐词命题。(自注平海 黄胤锡永叟。
)
   去冬写出性理大全数编。因得目疴。尚未袪根可闵。
   奉和从祖舅蓝溪金公(慎采)新授通政大 ……   伏睹 御制自省编 赐谕 东宫。有感作二律。
   代简十九首。寄丁师道。
   次寄卢兄(烨○二律) 颐斋
遗藁卷之二
 诗
   文房四友
   月谷
   四言二章章八句
   赤城行
   悼宋丈(奎鲁 ……   次李上舍(<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2377_16.GIF'>)先祖天默公(尚馨)焚黄诗韵(并小序)
   江行漫成 颐斋
遗藁卷之三
 诗
   酬朴泂玉(璨瑛○并序)
   追次金典簿正礼(履安)己卯赆行之作。仰呈请教 ……   庚寅九月十五日。贱臣将副 御牒奉安使。行赴赤裳山城。乃八月二十八日辛丑直 奎章阁。前期发关沿路各道。是夕既昏。观象监 启有流星出奎宿下。入南方天际。状如拳。尾长三四尺许色赤。贱臣尝稽史志。奎宿。天之文章图书府也。流星。天使也。今 国朝 御牒。并 列圣志状 王妃世谱。自本阁且藏于名山。而使若副实奉 命。其为文章图书孰大焉。即使事亦已不轻。矧方且南行乎。高丽伍文孚言星象不关外国。顾以近事徵之。 宣祖朝岁守箕尾而倭寇退。光海时日食奎宿而人谓车天辂死其应也。此则过矣。 仁祖朝填犯太微上相而申文贞公卒。 肃宗朝奎有陨星而宋文正公受后 命。文孚不亦诬哉。事若不偶。诗以志之。庶太平休运。上动星象者。终为太史所采云尔。
   伏闻九月七日。 圣上临筵 下教。有曰申景浚幸而遇予。得展其才。 黄胤锡
独未遇予则他日其谁用者。是时一旧僚以兼史入侍。实获仰聆 天语。退语宋友仲建。以为 圣意盖惜其不第耳。贱臣 胤锡
因窃自念。世禄遥胄。不食已久。徒以先世文献之传。偶被诸公剪拂。白衣七品官已幸矣。昨年七夕制居魁。旋坐 ……   不二村
   过召尔滩。碛路甚危。始入茂朱界。
   裳城记事
   赤城东馆。留别黄福源。 颐斋
遗藁卷之四
 诗
   拜朱子影堂
   唤仙楼
   沃州留赠紫月。亦慕斋和上林春诗帖自寄之意也。 ……   书赠龙(龙汉),凤(凤汉)二侄(二绝)
   题韩生德孝诗卷
   追次权上舍(衍)惠和诗字(五绝)
   尹丈(敏德)(三绝) 颐斋
遗藁卷之五
 诗
   次古阜赵侯(镇宪)新修倡义庙诗(二律○并小序)
   谨用韦斋送五二郎读书诗 ……   奉贺李令公(锡天)新授通政大夫庆宴乐府诗(并序○乙丑)
   水调歌头寄师道(丁师赫○庚午)
   北楼八咏(并序○戊戌) 颐斋
遗藁卷之六
 书
   拟上黎湖朴公(弼周)(丙寅)
   上渼湖先生书(丁丑)
   上渼湖先生 ……  与杨副率丈(应秀)(乙酉)
   与杨副率丈(应秀)(乙酉)
   答丁丈(垕)(己巳) 颐斋
遗藁卷之七
 书
   与安持平(致宅)(辛巳)
   答安持平(致宅)(庚寅)
   与韩进 ……  与赵裕叔(镇宽)(丙午)
   答赵广州(镇宽)(丙午)
   与郑俞如(东愈)(己丑) 颐斋
遗藁卷之八
 书
   答金泰仁(履信)(甲申)
   与金尚州(履信)(丙午)
   与徐校 ……   答李君七(文彦)(戊子)
   与柳允吉(迪)(己丑)
   与柳允吉(迪)(己丑)
   与柳允吉(迪)(戊申) 颐斋
遗藁卷之九
 书
   与丁庆集(达性)(己丑)
   答李公孝(思永)(癸巳)
   答李士 ……   答柳甥(元彬)(己亥)
   与柳甥(元彬)(己亥)
   与金戚孙龙元书(丁未)
   答李(缺缺)(丁丑) 颐斋
遗藁卷之十
 书
   答金(缺缺)(丁酉)
   答崔仁求书(辛巳)
   与林启浚书(庚寅) ……   与一汉,七汉书(己亥四月)
   与一汉,七汉书
   与一汉书(庚子四月)
   答柳女代问(戊申) 颐斋
遗藁卷之十一
 序
   理薮新编序
   箕城黄氏家乘序
   詶洪克之(乐真)
   宗簿寺壁 ……   族侄羽汉寅斋记
   孝子故学生田公。孝女孺人李氏夫妇双旌记。
   归乐堂记
   玉山精舍记 颐斋
遗藁卷之十二
 题跋
   题家藏高丽宣明历志
   题家藏高丽授时历志
   题象纬指要
   题 ……   题故孝子吴公遗迹后
   书张东海千文法帖后
   跋打愚李公官教 下谕疏批
   题家藏数学启蒙后 颐斋
遗藁卷之十三
 题跋
   洪枫溪(芳)状录后序
   题李(缺缺)所赋老人星诗后
   书全有亨鹤 ……   灵光郡宜宁南氏坟庵重修上梁文(为南上舍彦极制)
   茂长县道岩祠三修上梁文
   祠堂再修上梁文 颐斋
遗藁卷之十四
 祝文
   东山书院移建开基土地祝文
   逍遥山祝文
   龙湫祝文
   竹岛祝 ……   自祭文(十一月十七日大病。自知不起。默成自祭文。用陶靖节故事。十二月初六日。幸始而安。乃以示二儿。)
   祭金妹文(辛亥二月) 颐斋
遗藁卷之十五
 哀辞
   金士纬哀辞(并序)
   宋学臣哀辞(并序)
   李台世哀辞(并序) ……   忍斋处士朴公墓志铭(并序)
   晦村金公墓志铭(并序)
 墓碣铭
   佥中枢永慕斋金公墓碣铭(并序)
   水楼翁墓碣铭 颐斋
遗藁卷之十六
 行状
   五代祖考安村府君行状
   曾祖考醉隐公行状
   祖考山村府君行状
   祖妣孺人康津金氏行状
   叔祖龟岩先生行状 颐斋
遗藁卷之十七
 行状
   有明朝鲜国故宣教郎活人署别提勿斋安公行状
   折冲将军行满浦镇兵马佥节 ……   无隐处士金公行状(后癸卯 赠工曹佐郎)
   处士原村金公行状(乙未)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乐窝张公行状(丙申) 颐斋
遗藁卷之十八
 行状
   学生月东李公行状(丙申)
   折冲将军京畿水军节度使兼三道水军统御使。乔桐都护府使。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罗公行状。(丁酉)
   蒙窝处士宋公行状(丁酉) 颐斋
遗藁卷之十九
 行状
   启功郎军资监直长。 赠通训大夫军器寺正远慕堂金公行状。(辛丑)
   承仕郎行兴德县训导忠孝斋徐公行状(辛丑)
   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兼知春秋馆事企村先生宋公行状(辛丑)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
 行状
   柏溪殷公行状(辛丑)
   金沟县令沙村张公行状(乙巳)
   司谏院正言不忧轩丁公行状(乙巳)
   梧亭处士权公行状(乙巳)
   孺人延安金氏行状(乙巳)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一
 行状
   统制使赵公行状
   慕村金公行状(己酉)
   桃源道察访柳公行状(己酉)
   通德郎友琴堂金公行状(己酉)
   副护军松斋宋公行状(庚戌)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二
 行状
   处士养源堂赵公行状(庚戌)
   府使阳山金公行状
 遗事
   从叔 ……  记亡室生卒
 传
   烈妇李氏传
   高丽义士朴公传
   大护军朴公传
   主簿朴公传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三
 传
   壶岩卞公传(仁川附)
   霞谷郑公传
   韬庵吴公传
   乐斋赵公 ……   记柳允吉(迪)疏事(己丑)
   书白云秘笈
   题栗谷外集与郑季涵书后(甲辰)
   题栗谷外集与郑季涵书后[又题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四
 杂著
   题栗谷外集请辛敬舆改正嘉善郑缉罢职启后
   永祐迁园缌服私议(己酉) ……   山雷老叟中指中节尺图
   山雷深衣制式
   妇人缯头制度说(戊申)
   全义谕俗榜(丙午)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五
 杂著
   拟增修东国舆地胜览例引(乙未)
   箕子八条辨(戊子)
   畹田辨 ……   文献备考 庆基真殿事实辨(丙午)
   孔子生卒辨證(丁未)
   斛石说(乙未)
   钱货轻重说(辛亥)
   华音方言字义解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六
 杂著
   字母辨
   五音正韵细辨(开口正韵上 正韵下 合口正韵上 正韵下 开
  

颐斋集序[赵寅永]
以词章名家而不能究理气象数之原者曰舍本而取末。以训诂专门而不能考名物制度之实者曰有体而无用。皆非通儒也。儒之可通者。夫有量哉。本末该而谓之学。体用备而谓之道。博于斯二者而谓之通儒。虽然不加之以反约之工则实与圣人法门相差。此真正吾儒之难也。以余所闻 黄颐斋先生。
殆庶几焉。公以特异之姿。厉志穷格。 …… (第 3H 页)
为士者。或不知 颐斋
为何如人。独遗书之寂寥者耳。公之孙秀琼甫。惧其愈久而遂泯也。删繁选要。付诸剞劂。徵序于寅永。盖我先人 (第 4L 页)
好易。尝与公往复论辨。故疑其有得于绪馀也。记昔童丱之日。侍先人语易。先人曰吾于易。见一 黄永叟。
(第 4L 页)
永叟
名儒。今亡矣。为之叹惜者久之。 (第 4L 页)
永叟。
公字。讳胤锡。寅永由是得闻公姓名。而顾学识浅短。何能有阐发者。惟先人言历历在耳。尚可曰 (第 4L 页)
漂香麝。轻吐骊珠泻翠荷。榧几十年惟尔伴。安知不是化龙梭。
氏乡姓名字离合成。以招隐词命题。(自注平海 黄胤锡永叟。
) (第 12H 页)
如浊酒三杯朗吟飞下之类。堇堇十之一二。吾辈学朱子者也。盍相勉之。诸公咸曰诺。藁既脱。属余叙。余即箕城 黄永叟
也。首阳之吴丈。义原之丁师道启甫。扶宁之金星汝。是其同游云。
  马峙联句(用七举子同舟诗体)
吴金 (第 32H 页)
星光引使车。应知今孟节。云际为占余。
伏闻九月七日。 圣上临筵 下教。有曰申景浚幸而遇予。得展其才。 黄胤锡
独未遇予则他日其谁用者。是时一旧僚以兼史入侍。实获仰聆 天语。退语宋友仲建。以为 圣意盖惜其不第耳。 (第 71H 页)
贱臣 胤锡
因窃自念。世禄遥胄。不食已久。徒以先世文献之传。偶被诸公剪拂。白衣七品官已幸矣。昨年七夕制居魁。旋坐 (第 71H 页)
哉。今日又 手写姓名。诵之志之。 顾大臣教之曰当为卿等不忘。他日又 教编辑堂郎曰予晚始得人。尔等亦知 黄胤锡
乎。自是盖 垂褒累日。而毕竟勤政 亲临则特 赐召对。 下询 国初宫阙名号处所。以至都城今古事迹。侄终 …… (第 144H 页)
南京之包入界内。必为此也。又 询大臣。以为予闻 黄胤锡
声音洪亮。必其为人硕大。夫以侄家于南今五世矣。一朝 异数。将何图报。况领相公初无半日从容。不知何自闻 (第 144L 页)
   故六友堂宋公以锡蓄玉瑱。长尺而弱。博十长之一。厚如博。瑱之言镇也。书之翻。风或闹之。厥功在镇。故文房之友四。瑱实五之。公宝若是。后以是用考亭深衣故事遗东矶金公。公其玉润故也。既又申之以书曰。君子比德于玉。子其勉之。后几年东矶公嫡抱天根氏克趾其美。盖尝奉玩手泽。不翅羹墙之慕。而又不忍两祖授受之意。将湮而无传也。乃以铭若序。属诸箕城 黄胤锡。
(第 287L 页)
胤锡
辞不获。谨稽东矶公学问渊源。盖不由师传。顾于一世。若农沧诸君子悉与之讲劘。而见称之无已。则公所至到可 (第 287L 页)
知也已。原其立跟科臼之外。玩心真实之地。终焉德器之成者。岂惟天品高

明。不靠佗人而肰哉。其必有使知斯学之可乐。而竟委身从事于此者矣。宋公抑其人欤。 胤锡
生也后。虽未及趋拜门庭。窃覸其德之一二。肰其传授不徒曰玉瑱是以。而必以六言。则自非君子人。其何以若是 (第 288H 页)
用寒食及秋夕或九日可矣。)
颐斋遗藁卷之十四
 祭文
  
祭外姑文(丙子九月)
维年月日。外甥箕城 黄胤锡。
窃伏闻外姑孺人张氏之柩。将以来月十一日启自权殡。永归于元堂之本宅。谨具不腆之奠。来哭灵前。而侑之以词 …… (第 310H 页)
党之失依仰。姬御之靡沾被。以汔于奚隶童孺之微。亦莫不追慕于帲幪之芘。是固天道之茫茫。抑神意之难谛。若 胤锡
之以外甥自道。而无间于天属之亲者。又安能不为之惨怛哽咽垂半岁而不忍置也耶。呜呼痛哉。呜呼惜哉。人亦有 …… (第 310L 页)
补。又何与于报施之理哉。吾于是诚错愕而讶惑。忽不自知涕洟之交坠也。呜呼痛哉。呜呼惜哉。念昔戊辰之春。 胤锡
始以子婿礼见孺人于内第矣。当是时一愚憃耳。人未始谓我以可妻。而孺人之于我也。拳拳焉不少替。方其乍留而 …… (第 311L 页)
固知其为邓林之一枝。泰山之片石。有不足以是而轻重。而在我之受赐而为感者当何似也。呜呼痛哉。呜呼惜哉。 胤锡

病矣。室人亦瘁矣。成亲五六年。虽幸堇有一儿。而水土之疾。又或侵于荣卫。因循荏苒。无殆乎鼎器之颓弊。而 …… (第 311L 页)
祭渼湖先生文
维五十年岁次甲午七月壬子朔初七日戊午。即我云叟先生大祥之期也。后十四日壬申。门人越松 黄胤锡
阻水涝乃至。敢荐薄具于墓下。因窃僭附思嗜之义。倚朱子祭延平遗韵而侑之曰。呜呼痛哉。朱道 …… (第 312L 页)
奠是贽。夫何为者。灵或鉴意。呜呼痛哉尚飨。
祭外舅姑迁葬文
维年月日。外甥中直大夫前行司圃署别提郢州 黄胤锡。
窃闻外舅珠浦丁公外姑吴城张氏之柩。出自元堂旧竁。将移奉于小山洞先垗之次。谨遣长男一汉。随其到日。具薄 …… (第 313L 页)
   胤锡自承公讣。拘于疹痘。未及千里致奠。今年正月初一夜。忽梦候公于桂山。则公在 阙内直中。有书云子若迟回不去。人必以为求仕。不若速归之为愈也。若公平日恒以义理相勉。而梦亦如之。不意今行。被桂坊牵复。才入城已递。回思梦中所教。一倍怆肰。此公大小哥所不可不知者。并志之。哀哉。
祭亡室启殡文(丙申十一月)
维年月日。御侮将军前行 世孙翊卫司翊赞 黄胤锡。
窃以亡室淑人昌原丁氏出堩之期。尅在明发。将挈二儿哭从。以十六日申时。永窆于淳昌郡西北福兴废县柏山盔峰 …… (第 315L 页)
(一作烨)(甲辰)
维年月日。妇弟前翊赞越松 黄胤锡。
谨治薄具拙诗。来哭于近故柳村卢兄之灵筵曰。呜呼哀哉。世之日下。如水不还。孰挽其颓。而溯于滩。锥刀者富 …… (第 321L 页)
哽悒。思嗜我文。意长辞竭。不腆之奠。诚或达耶。呜呼哀哉。
祭外舅姑墓文(甲辰)
维年月日。女婿前翊赞 黄胤锡。
谨以薄奠。来哭于外 …… (第 322H 页)
垗。治命也礼也。友人越松 黄胤锡。
病且无马。不克蚤至。乃以前三日丁巳。赍所为虞殡三十章。并鱼饼果若干来哭。而文以侑之曰。呜呼哀哉。天之 (第 323H 页)
馀分三戊申我 圣上十二年夏四月二十六日戊午。梧汀李公台世以一朔疯疾逝。越一日己未。委使赴至。其友越松 黄永叟
发书大恸。泪涔淫未已。呜呼。台世而至斯耶。三世四庠。非不贵也。六经诸子。非不博也。六旬周甲。非不寿也 (第 329H 页)
百世之下。第知为李先生门人则斯亦足以有慰矣。谨叙次如右。以俟立言大君子财择焉。崇祯三乙酉四月日。箕城 黄胤锡
状。(安公初讳忠烈。安君处命追后来言。故追录于此云。○状中八勿箴姘字。按康熙字典女部八画注。广韵普耕 …… (第 370L 页)
节士曲。江海漭无涯。 当宁丙子徙而新之。金公时侃来涖所先后者。噫诸贤之表章。至是尽矣。公或无复馀憾。 胤锡
窃独惟念。以公忠义之懿。而纪载散出。靡有会通。世之人于何藉而考论哉。义存后死。心未始不恻。近金侯履信 (第 374H 页)
。我默翁先生从子也。既询诸耆老。参县志家状甚悉。归有月。犹拳拳兑垕。命 胤锡
泚笔曰是毋徐。吾且谒叔父立言矣。辄感先获。不自揣僭。敬叙次证正如右。以备大君子财择云谨状。(状中尹先 …… (第 374H 页)
未能自致于覃 恩。不宁玆也。方 孝庙盛时。诸老先生崇名节为最。独无一人以公事告者。致浮薄疑惑而不止。 胤锡
于此未始不太息。抑尝闻之。参奉宋公麒瑞。孝友堂主人也。笃行如其号。又同公土壤。文以祭公。历历可徵。乡 …… (第 376L 页)
干人。今公五世孙凤文。六世孙景斗。俱有文肯搆。凤文从子统又以季父命。走千里将乞立言。乃出家状元藁。属 胤锡
定之。呜呼。公之殁。甲子已四周矣。虽 (第 378H 页)
胤锡
一二有闻于趋庭。而劫火荡肰。文字放失。盖自乙巳录寂寥小传以外。殆郁而不章。意公家 国事行。或在石室之 …… (第 378H 页)
苏斋诸公。计所以赞 宣祖新化者。不必修史而止。使得宋文正一言。如立岩所遇。其为春秋之华衮。当复如何。 胤锡
于公。未始不以不幸而悲也。徂玆丁丑。南之人士。一辞以为公尝娶于井邑县。留子孙以居。遗泽所暨。盍谋俎豆 …… (第 378L 页)
未必深知。矧记有之。君子不以口誉人。爵之之谓也。顾今人能此者几。宜公之不一遇以终。天亦于世何哉。嗟夫 胤锡
不敏。虽未及觌德。而顷尝奉教家庭。参之士友。讲服公稔矣。公又不鄙。凭小弟胄锡遥辱一言之奖。高山景行。 …… (第 381L 页)
行者。公诚狂澜一柱哉。肰则 肃庙培养之馀。砻岩渊源之传。可以历落知自。而吾先子相许之最深。抑有以夫。 胤锡
亡状虽幸早陪杖屦。而年运以往。声容浸邈。矧自 …… (第 384L 页)
昆。隐居枫岳山中。尝弹感 君恩一曲。噫。此二十一言尽之矣。大而非夸。其殆是乎。今熺氏惧或犹未备者。以 胤锡
夙辱公知。授家状俾有发挥。追思庚辰一拜。忽忽十七年矣。覆安所述。如复获侍。信乎其非一家之私也。谨叙次 (第 391H 页)
。舅姑不甚周防。至是惊惶急救。已无及矣。犹冀或生。越四日乃殓。而貌宛肰不变。远迩莫不酸涕。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余阅高丽史。传烈女者不过十四。即五百年。何寥阔廑有哉。惟我 庄宪王以海东尧舜之盛。首敦风教。毕竟 …… (第 489L 页)
设有可书。宜且略也。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我 太祖代王氏有国也。天与人归。噫其盛矣。彼一时云蒸龙变。誓山河而勒鼎彝者姑亡论。虽以权近之经学 …… (第 491L 页)
呼。不有贤孙如梅轩者。又孰能发挥历世之未遑。而使来者识公之志节哉。所谓天者。于是可无疑矣。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 端宗之复。我 肃宗卓古今盛事也。彼许穆南九万前后持以不可。独何心哉。盖自是缛礼举而公议快。冤气 …… (第 493L 页)
拳拳焉铭之。昔程叔子谓数学至邵子方及理。夫邵子尚矣。理也天也。无古今一也。公亦几乎知天哉。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昔我五代祖考值光海斁伦。年三十左右。不赴举。遁于兴德本县王轮山北保安里祖墓之侧。遇公卜居。屋未就 (第 497L 页)
解及壶岩别录诗文。退溪河西往复说话。丁酉俱被燹无传。世称仁川先生。有三子希天,乐天,敬天。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 明 宣之际。吾东表人文亦郁郁綦隆矣。惟岭之李子湖之金子。屹肰对峙。为东西两宗。而公得出入其间。与 …… (第 503H 页)
。戊申光海嗣位。用旧学恩赠左承旨致祭。 肃宗丁丑士林追享慕岩祠。有子圣一及察访圣俞,圣敏。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郑公当文靖金子之卒。已十九岁。又里中子耳。其及门否乎。疑莫能明也。顾奇文宪所与文纯李子往复四七理 …… (第 505L 页)
道东渊源录三卷及日记私藁若干藏于家。(按吴谱公无从子。本文以子疑即再从子以武娶公舅女者。)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世称公壬辰之功非细也。肰特其馀事耳。何者。吾东大儒道学文章节义之备如金子者。殆无几焉。矧湖南师法 …… (第 509H 页)
近体二律。咏夷齐田横故事以示意者。一传一逸。其清风大节。斯可见矣。有二子龟山司正,斐生员。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昔史迁传夷齐。称其得夫子而名益彰。岂不信哉。盖当胜国之季。其卓卓不贰之节。古已记之矣。若公一家忠贤 …… (第 510H 页)
郎主簿以下有差。而公授奉训郎内瞻(一作赡)寺判官。卒葬本坊甑山下木瓜山。过者尚啧啧指点云。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往余习杨氏文献。其上下五百年。人物亦嫔肰盛矣。试举梅堂慕亭二公之遗。不亦骈美一门哉。夫以秋江之高 …… (第 511L 页)
诵邵子四不出故语。修先亭揭诸贤诗。传至今不衰。多其力也。 当宁戊申。公与伯氏并享于瑞龙祠。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余自童时。已闻二杨公名德之懿。稍长又得家乘及郡志。讲服之熟。重信一门之多贤。何其伟也。原二公志节 …… (第 513L 页)
时茂。叔时泰。季时复。诜诜无忝。仍累世可纪。今公八代孙堉。亦有文无成。实梅隐玄孙而肖者也。
越松外史 黄胤锡
曰。杨氏之门。何其文献之多也。又何交游渊源之盛也。若公者。使得益广所与。先己卯而从乎赵文正。先乙巳而 …… (第 515H 页)
。高山仰止。嘻其远矣。岂易与不知者道哉。肰公所以为公。又不专在幽贞。有欲知公。其试求诸小学则几矣。 颐斋
遗藁卷之二十三
 杂著
  
题吴生在浩松下狮子画幅。寄柳孙希柱。(丁未)
狮一奋迅。惊天怖地。维虎 …… (第 515L 页)
曰仁伯。尔其上以服乎贤圣。下以念乎父祖。一心敬畏。惟仁是求。安且尊惟尔。危且辱惟尔。宅乎勉乎哉。伯舅 永叟
书于 (第 516L 页)
颐斋。
自叙说(丁未)
余少时读书写字。候星占月。登高望远。明灯达夜。劳心费力。其于经书史集心性理气声音篆 …… (第 516L 页)
有缺。而大义所在。无可疑者。由是推之。林象德之以本生家禫月内发行。以次月入京登科者。尚亦不为无据。而 胤锡
之今春乐簿 陵令之 除也。以其在禫月内不行。或反归于太过耶。肰近世大臣名官丧毕。虽铨曹及其月内为之付 (第 522L 页)
字。投纳案上。为金童群仙辈所耻笑也。以此迟拟。差过时月。想仙翁讶嗔。不胜悚罪也。然示中以进秩期伫。指 黄永叟
为言。是仙翁只能独仙老仙。亦妄不揣平地上病仙心事也。圭本海山细民。平生知天知分。无歆羡攀援之心。故但 (第 68H 页)
非细故。而粟米之征敛。簿书之期会。犹属末节耳。臣窃伏惟中古以前。尚矣无论。粤在 先朝盛际。如故翊赞臣 黄胤锡。
学行深邃。故参奉臣李馥远。操行贞介。故县监臣魏伯圭。学识淹博。此三人者。皆以穷经自修之士。业有师承。 …… (第 537L 页)
魏伯圭加赠事。因己丑年绣衣别单。令本道查启。
启曰因全罗左道暗行御史俞星焕别单。备边司草记内。故翊赞 黄胤锡。
故参奉李馥远。故县监魏伯圭。俱有学行之实。特加赠秩。令该曹禀处事。据臣曹草记内。依绣达关问该道道臣处 (第 538H 页)
   赠别姜季升(鼎焕)
   洪克之(乐真)来留石室书院。半月而后告归。临行出诗索和。步韵为别。
   次韵赠别 黄永叟(胤锡)
   湖南三贤来留院中。临别书赠。
   赠金生天衢
   病中。次友人韵。
   陪家君及栎泉宋   赠别姜季升(鼎焕)
   洪克之(乐真)来留石室书院。半月而后告归。临行出诗索和。步韵为别。
   次韵赠别黄永叟 (胤锡)
   湖南三贤来留院中。临别书赠。
   赠金生天衢
   病中。次友人韵。
   陪家君及栎泉宋 ……   高君讲堂禊帖序
   赠朱季章北归序
   送尹伯常游四郡山水序
   送洪生克之南归序
   赠 黄永叟
赴直 庄陵序
   默庵遗迹序
 记
   还读斋记
   海州妥忠阁记(代人作)
   默窝记
 
屧还遥院。九日花枝也小庭。沙岸枫松留急景。野盘糕果发微馨。此中未话明朝别。叵耐哀鸿叫晚汀。
次韵赠别 黄永叟(胤锡)
江汉秋多雁。游人始忆家。登舟此风浪。分袂即天涯。客路生圆月。离亭驻晚花。心期如可保。何必咏同车。 (第 319H 页)
院。九日花枝也小庭。沙岸枫松留急景。野盘糕果发微馨。此中未话明朝别。叵耐哀鸿叫晚汀。
次韵赠别黄永叟 (胤锡)
江汉秋多雁。游人始忆家。登舟此风浪。分袂即天涯。客路生圆月。离亭驻晚花。心期如可保。何必咏同车。 (第 319H 页)
则怠而已矣。洪君质而确。宁有是耶。洪君曰。善。某敢不加勉。遂书以为赠。
黄永叟
赴直 庄陵序
(第 456L 页)
永叟
除 庄陵寝郎。有为余贺者曰。 (第 456L 页)
永叟
其喜乎。余曰。 (第 456L 页)
永叟
虽贫。有数区之田。力耕可以无饥。彼日治文词。将由科第进。奚以遽喜。其人曰。非也。今入仕者。非阀阅子弟 …… (第 456L 页)
必素厚于选部者也。不然。其父兄朋友为之先后者也。又最下则包苴乞哀。无所不为。盖无公然安坐而得之者也。 永叟
湖南布衣。力自修。其声名隐然重于一方。以达于有司之耳。然后从以举焉。此宁不可喜。余曰。若是滋。非谓 (第 456L 页)
永叟
者。且 (第 456L 页)
永叟
学道邪。学道者。恶美名之先至。谓其能文耶。昔韩退之言。每一篇出。人大誉则大惭。小誉则小惭。 (第 456L 页)
永叟
顾喜之邪。即若是。其文与学。可知已。 (第 456L 页)
永叟
然乎哉。曰。然则其不就乎。曰。有老亲在。何为勿仕。仕而有不乐则已之可也。越中号佳山水。斋居万松间。终 (第 456L 页)
日惟杜鹃声。 永叟
至于是。可以读书。可以游览。其亦可以喜欤。既 (第 456L 页)
永叟
至京师。肃命而去。匆匆不能谈。追记之。使之一笑。
默庵遗迹序 (第 456L 页)
未尝及先生之门。而先生之视公。公之视先生。犹师生也。相殷又示以 黄君胤锡
所为公行状一通。其资禀行义抱负之实。有过人者。噫。公之有学有德如此。宜乎李先生之不见其面而心相与也。 (第 68L 页)
有载公所语庶叔别席者。猗欤盛矣。凡百君子欲知公者。盍亦观于此哉。今公八代孙润暹以故翊赞 黄公胤锡
所为状来示余。其总论有曰虽其始危于世节。中困于安老。终忤于元衡及芑。有事则必见斥。有斥则犹不屈。宜若 (第 8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