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杜纾缓也林晋楚图谋其/安社稷之事而求纾缓其)
(民力○/纾音舒)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杜宥 赦也○惩/直升反宥音又)两释累囚
以成其好(杜累系也○累力谁/反好呼报反下同)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
谁 (第 22b 页)
(民力○/纾音舒)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杜宥 赦也○惩/直升反宥音又)两释累囚
以成其好(杜累系也○累力谁/反好呼报反下同)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
谁 (第 22b 页)
(寡穷而无告之/人○鳏古顽反)振废滞(杜起/旧德)匡乏困救灾患(匡亦/救也)禁淫
慝薄赋敛宥罪戾 (杜宥 宽也○慝他得反敛/力验反宥音又戾力制反)节器用(杜/节)
(省/也)时用民(使民/以时)欲无犯时(林 (第 25b 页)
慝薄赋敛宥罪戾 (杜宥 宽也○慝他得反敛/力验反宥音又戾力制反)节器用(杜/节)
(省/也)时用民(使民/以时)欲无犯时(林 (第 25b 页)
侯)
(之戍于是/至是归之)齐高张后不从诸侯(杜后期不及/诸侯之役)晋女叔宽
曰周苌弘齐高张皆将不免 (杜叔宽 女宽也/○苌直良反)苌叔违天
高子违人(杜天既厌周德苌弘欲迁都以延其祚故曰/违天诸侯相帅以崇天子而高 (第 4b 页)
(之戍于是/至是归之)齐高张后不从诸侯(杜后期不及/诸侯之役)晋女叔宽
曰周苌弘齐高张皆将不免 (杜叔宽 女宽也/○苌直良反)苌叔违天
高子违人(杜天既厌周德苌弘欲迁都以延其祚故曰/违天诸侯相帅以崇天子而高 (第 4b 页)
(一年知县李淮清修四城门包以石十六年知府王宾/知县翁同修以砖石建门楼四串楼二百八十六二十)
(三年知县丘璥砖砌南濠城脚八十馀丈正德十年知/县李萼修北门子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严时中重修)
(串楼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司马炜重修四门及串楼崇/祯十四年知县杨宪卿增筑数尺年久倒塌 国朝康)
(熙二十三年署县通/判吴璧鸠工修造)
池(东南北二百一十五丈西七/十丈阔一丈南临河无池)
乳源县城(周回一百八十三丈有奇高二丈五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摄事司理刘天锡始筑)
(土城元至正十二年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复筑土城天顺六年)
(通判 杜宥知县 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嘉靖十二年知县)
(何澄重修万历元年知县 …… (第 20a 页)
阔二丈天顺六年知县/李鉴浚外濠正德十年沈渊复浚之)
翁源县城(周回二里有奇高一丈五尺明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易土城以砖成化三年知)
(县陶鼎创门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改建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 …… (第 20b 页)
祺捐)
(金重修因迁去未竣十三年知/县孙可训接修二十一年复葺)
池(周于城阔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浚)
英德县城(周回一里有奇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明初仅存东南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第 21a 页)
知县)
(杜宥 始修之七年因流贼犯境始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灾明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
(并串楼一百六 (第 21a 页)
(三年知县丘璥砖砌南濠城脚八十馀丈正德十年知/县李萼修北门子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严时中重修)
(串楼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司马炜重修四门及串楼崇/祯十四年知县杨宪卿增筑数尺年久倒塌 国朝康)
(熙二十三年署县通/判吴璧鸠工修造)
池(东南北二百一十五丈西七/十丈阔一丈南临河无池)
乳源县城(周回一百八十三丈有奇高二丈五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摄事司理刘天锡始筑)
(土城元至正十二年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复筑土城天顺六年)
(通判 杜宥知县 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嘉靖十二年知县)
(何澄重修万历元年知县 …… (第 20a 页)
阔二丈天顺六年知县/李鉴浚外濠正德十年沈渊复浚之)
翁源县城(周回二里有奇高一丈五尺明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易土城以砖成化三年知)
(县陶鼎创门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改建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 …… (第 20b 页)
祺捐)
(金重修因迁去未竣十三年知/县孙可训接修二十一年复葺)
池(周于城阔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浚)
英德县城(周回一里有奇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明初仅存东南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第 21a 页)
知县)
(杜宥 始修之七年因流贼犯境始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灾明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
(并串楼一百六 (第 21a 页)
六里亭(在六里墟即乡约所明/知县朱景运题曰省风)
英德县
薰风亭(在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记明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建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读易亭(在南山宋石汝砺解易于此明/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三湾亭( (第 62a 页)
英德县
薰风亭(在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记明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建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读易亭(在南山宋石汝砺解易于此明/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三湾亭( (第 62a 页)
(塞会是时黄河亦南趋徐吕下流日有渐杀之势/可谓因利集事顾有贞以河决改名诡进始得仔)
(肩其事诈以取/功何足齿哉)
太白昼见
(帝即位后大白常画见至是御史倪敬盛昶 杜宥 黄/让罗俊汪清以灾异频仍请罢齐僧辍游宴止兴作)
(宽直臣之囚疏入帝不怿未几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谕 (第 34a 页)
(肩其事诈以取/功何足齿哉)
太白昼见
(帝即位后大白常画见至是御史倪敬盛昶 杜宥 黄/让罗俊汪清以灾异频仍请罢齐僧辍游宴止兴作)
(宽直臣之囚疏入帝不怿未几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谕 (第 34a 页)
(史英宗复辟诏授祥符知县〇安远侯柳溥器敬西/征请以自随遂改督府都事○踰年师还遽卒士类)
(惜/之) 杜宥(江阴人景泰五年进士擢御史时多灾异/与同官倪敬等言事帝不怿谪典史寻迁)
(英德知县贼至死守移/龙州通判谢病而归) 赵敔(武进人景泰进士授/御史成化初为于谦)
(讼冤乞复官遣祭从之按河南时荆襄贼扰南阳/敔赈荒弭变治甚 (第 47a 页)
(惜/之) 杜宥(江阴人景泰五年进士擢御史时多灾异/与同官倪敬等言事帝不怿谪典史寻迁)
(英德知县贼至死守移/龙州通判谢病而归) 赵敔(武进人景泰进士授/御史成化初为于谦)
(讼冤乞复官遣祭从之按河南时荆襄贼扰南阳/敔赈荒弭变治甚 (第 47a 页)
俞士吉
邹师颜 钟同
王彰 熊概
倪敬 盛昶
杜宥 黄让
罗俊 汪清
顾佐 邵𤣱
陈勉 贾谅
严升 ……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概性刚决,巡视江南,威名甚盛。及掌台宪,声称渐损于初。
倪敬 盛昶 杜宥 黄让 罗俊 汪清
按《明外史本传》:敬,字汝敬,无锡人。祖峻,永乐间,兵科都给事中敬举。正统十三年进 ……,吏民相庆。代还,留家四月,为都御史所劾,逮治,寻复职。六年七月,敬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 杜宥 、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帑
邹师颜 钟同
王彰 熊概
倪敬 盛昶
杜宥 黄让
罗俊 汪清
顾佐 邵𤣱
陈勉 贾谅
严升 ……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概性刚决,巡视江南,威名甚盛。及掌台宪,声称渐损于初。
倪敬 盛昶 杜宥 黄让 罗俊 汪清
按《明外史本传》:敬,字汝敬,无锡人。祖峻,永乐间,兵科都给事中敬举。正统十三年进 ……,吏民相庆。代还,留家四月,为都御史所劾,逮治,寻复职。六年七月,敬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 杜宥 、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帑
年,郴寇攻陷。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固守。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治。在洲头津筑土城守之。天顺六年, 通判杜宥
、知县李鉴,始易以石,并浚外壕。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创串楼一百七十六间。建东南二门,东曰拱阳,南曰迎 ……丈。
翁源县城池 周围四百六十七丈,高二丈二尺。元末,山寨谭清据今县治,筑土城。明初因之。天顺六年; 通判杜宥 、知县程振,砌以砖石。于城外浚壕。成化三年,知县陶鼎于东、西、南三城门上建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建敌 ……一里有奇。长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按《旧志》:创始于宋,废于元。至明初,仅存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知县杜宥 重修。七年,复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火。次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创西南门楼并串楼一百六十馀间 ……院 在南山鸣弦峰下,宋景德间。知府王仲达创。庆历间、知府汪任,天禧间、知府臧制继修。元废。明天顺间、 知县杜宥, 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各重修。表以石坊。今废。
龙山书院 在县北龙山之麓。明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建。祀宋
翁源县城池 周围四百六十七丈,高二丈二尺。元末,山寨谭清据今县治,筑土城。明初因之。天顺六年; 通判杜宥 、知县程振,砌以砖石。于城外浚壕。成化三年,知县陶鼎于东、西、南三城门上建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建敌 ……一里有奇。长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按《旧志》:创始于宋,废于元。至明初,仅存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知县杜宥 重修。七年,复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火。次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创西南门楼并串楼一百六十馀间 ……院 在南山鸣弦峰下,宋景德间。知府王仲达创。庆历间、知府汪任,天禧间、知府臧制继修。元废。明天顺间、 知县杜宥, 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各重修。表以石坊。今废。
龙山书院 在县北龙山之麓。明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建。祀宋
车记云,寺始于梁大通五年。复兴于唐龙翔二年。宋元丰七年,奉旨重修。元末兵燬。明洪武间重修。天顺七年, 知县杜宥
重修。年久倾圯。嘉靖十九年,郡守符锡因士民之请,创建殿宇、钟楼、山门,并刻唐人元杰洞谷记于石壁之上。
隋平陈,废郡,而城圮。
万人城 在浈山。秦南海尉赵佗所筑。
薰风亭 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记。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各重建。
寒翠亭 南山。石壁有苏东坡题记。今废。读易亭 南山。石汝砺解易于此,故名 ……石以志之。
观州亭 在县后山巅。登之可观一方之胜概,故名。
众乐亭 有宋郡守连希觉诗及记。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重建。
超然亭 在潮水岭。嘉靖十九年建。尚书湛若水书额。
望仙亭 谭粹有诗。
步月台 在桃溪书院边。
万人城 在浈山。秦南海尉赵佗所筑。
薰风亭 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记。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各重建。
寒翠亭 南山。石壁有苏东坡题记。今废。读易亭 南山。石汝砺解易于此,故名 ……石以志之。
观州亭 在县后山巅。登之可观一方之胜概,故名。
众乐亭 有宋郡守连希觉诗及记。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重建。
超然亭 在潮水岭。嘉靖十九年建。尚书湛若水书额。
望仙亭 谭粹有诗。
步月台 在桃溪书院边。
周回一里有奇高一丈二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筑土城守之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万历元年知县侯应爵增修三尺复撤敌台及二门而 ……二年知县裘秉钫重筑东城并建东南二门城楼
翁源县城池 周围二里有奇高一丈五尺元末始筑土城明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易以砖成化三年知县陶鼎创门楼三十年知县吴政改筑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宋经改修敌楼为望楼十三年典史明彝砌子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侯仁重修三城门各筑月城护之其池周于城阔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浚崇祯间知县朱景运重建南城楼一座顺治十年知县李宁和建竖拱北制胜二楼
英德县城池 周回一里有奇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肇于宋废于元明初仅存东南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知县杜宥 始修之七年筑外城成化三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并串楼一百六十有奇角楼五鼓楼一嘉靖二十五年
翁源县城池 周围二里有奇高一丈五尺元末始筑土城明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易以砖成化三年知县陶鼎创门楼三十年知县吴政改筑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宋经改修敌楼为望楼十三年典史明彝砌子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侯仁重修三城门各筑月城护之其池周于城阔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浚崇祯间知县朱景运重建南城楼一座顺治十年知县李宁和建竖拱北制胜二楼
英德县城池 周回一里有奇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肇于宋废于元明初仅存东南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知县杜宥 始修之七年筑外城成化三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并串楼一百六十有奇角楼五鼓楼一嘉靖二十五年
命敬捕治其党,吏民相庆。代还,留家四月,逮治,寻复职。
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 杜宥 、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 ……皆进士。昶隽爽负气。尝按广东,劾巡抚侍郎揭稽不职,稽坐左迁。昶后为罗江知县,擢叙州知府,并有御寇功。 杜宥 为英德知县。邻境多寇,创立县城。尝被围粮尽,宥死守不下。夜缒死士焚其营,贼始惊溃。移韶州通判,谢病归
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 杜宥 、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 ……皆进士。昶隽爽负气。尝按广东,劾巡抚侍郎揭稽不职,稽坐左迁。昶后为罗江知县,擢叙州知府,并有御寇功。 杜宥 为英德知县。邻境多寇,创立县城。尝被围粮尽,宥死守不下。夜缒死士焚其营,贼始惊溃。移韶州通判,谢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