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雜家類
農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清代道教文獻
 (意乎魏世王修母以社日亡来岁社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
 (及月小晦后忌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馀辰不预饮宴闻声乐及行游也)
  (李濂
忌日答问李子当考妣忌日必杜门谢客不亲/书史蔬素竟日客有造谒于门者阍人辞焉他日客)
 (愠见李子再拜谢 (第 25a 页)
 顾清东江集

 何景明大复集
 湛若水甘泉集
 顾璘息斋存稿
  李濂川甫

 吕楠泾野文集
 韩邦奇苑洛集
 魏校庄渠遗书
 张邦奇文定集 (第 48b 页)
 (曾为工部郎以直諌谪景东州判官景东西南极边/俗鄙戾吉教之以礼义土官陶氏者遣其子棨来学)
 (闻教即善事其父遇母忌即/断酒肉不御其俗亦渐以变)
  (李濂
忌日荅问李子当考妣忌日必杜门谢客不亲/书史蔬素竟日客有造谒于门者阍人辞焉他日客)
 (愠见李子再拜谢 (第 37b 页)
 (子既葬司徒旅归四方之布言不可有其馀赙以利/为利也唯高明念我以德而处我以礼焉不胜哀感)
 (之/至)
  (李濂
徵赙荅问曰汴省有卒于官者其寮寀悯其亡/也思有以赒之案牒下属徵赙或问于 (第 27a 页)
嵩渚
子曰卒)
 (于官而下属徵赙可乎曰不可也檀弓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子) (第 27a 页)
 (私为加谥义无不可又唐碑碣之制五品七品以上/立碑若隐沦道素孝义著闻虽不仕亦立碣今无爵)

 (法不得立碑但立石纪岁/月不螭首龟趺亦无伤也)
  (李濂
私谥问答或问门人弟子之私谥其师礼与 (第 56a 页)
嵩/渚
子曰非礼也郊特牲曰古者生无爵死无谥爵谓)
 (大夫以上也故卿大夫有谥士无谥曾子问曰贱不/诔贵幼不诔长 (第 56a 页)
 知也谓地道以右为尊者非君子之言也嫁殇而迁
 葬者何也曰生不以礼相接死而同之在男比之苟
 合在女比之私奔是亦乱人伦矣
  李濂
族葬论上篇古之葬者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
 封不树未闻棺椁也中古圣人始易之以棺椁檀弓 (第 20a 页)
 施遐为招魂文
旧唐书宗室傅武德二年夏县之战王师败绩永安王
孝基与内史侍郎唐俭等皆没于贼后谋归国为刘武
周所害高祖为之发哀废朝三日赐其家帛千匹贼平
购其尸不得招魂而葬之
杨绍宗妻王氏华州华阴人也初年二岁所生母亡为
继母鞠养至年十五父征辽而没继母寻亦卒王乃收
所生及继母尸柩并立父形像招魂迁葬讫庐于墓侧

永徽中诏曰故杨绍宗妻王氏因心为孝率性成道年
迫桑榆筋力衰谢以往在隋朝父没辽左招魂迁葬负
土成坟竭此老年亲加板筑痛结晨昏哀感行路永言
志行嘉尚良深宜标其门闾用旌敏德赐帛三十段粟
五十石
宋史淳化中有言昭成太子嬖妾张氏于都城西佛寺
招魂葬其父母僭差踰制上怒遣昭宣使王继恩验问
  李濂
招魂葬答问嘉靖丁酉冬十二月十日汴马生 (第 20a 页)
 (孝子之心矣国家重庙享而不废陵祀下逮臣庶亦/不以墓祭为嫌乃知酌古准今礼之善物蔡邕所论)
 (不其/然乎)
  (李濂
墓祭说或问墓祭礼乎李子曰非礼也曰古有/之乎曰三代以前无有也曰周礼春官冢人凡祭墓)
 (为尸周礼亦不足 …… (第 29b 页)
    礼则拜埽与上墓实分为二拜埽无祭而上

    墓有祭又不知何时而始合为一也 又案
     李濂
墓祭说云古无墓祭唐人亦不见祭考
    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云开元二十九年寒
    食奠于首阳山上非 (第 33b 页)
 重宜体至怀即日就任慎勿再言又遣中官至公第

 道上意乃供职
  (李濂
起复问答或问父母之丧斩衰三年天下之通/义也有服在大僚者夺情起复礼与曰礼有之丧有)
 (四制变而从宜取 (第 24b 页)
 遂今济南府肥城县南界古济北蛇丘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左传始及齐平也
  李濂
氏曰当时修伯非得鲁则不足为重故如公羊
 所称曹子之事捐小利用伯术以收鲁容或有之鲁
 亦知齐欲以信求诸 (第 16a 页)
源之处按天坛在县西


北百二十里王屋山之北山峰突兀其东曰日精


西曰月华绝顶有石坛名清虚小有洞天 李濂



王屋山记云天坛世人谓之西顶上有黑龙洞洞


前有太乙池即济水发源处也

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 (第 18a 页)
北流注于济(元和志济水在济源县东北三里有)


(二源其深莫测西源周围六百八十五步深一丈皆缭之以周墙 李濂
游济渎记云济渎庙后有池)


(是为东池即东源周仅百馀步池西有石桥桥西为西池周如东池旧记济水出王屋山 …… (第 2b 页)
字为句石字衍观注)


(云经所谓砾溪可知上有北砾溪故此为南砾溪)又东索水注之(水出京县西南) (嵩渚
山即古旃然水东北流至荥阳城北而北注于济京县今为荥阳县)又东径荥泽


北古荥水所都也京相璠曰荥泽在荥 (第 12b 页)
 流至温县(河南志济水𤼵源王屋山顶五斗峰下之/太乙池伏流东行九十里复见于济源县)
 (西三里汇为二池所谓济源池也 李濂
曰东池即东/源周仅百馀步亦不甚深西池即西源周如东池深) (第 53a 页)
    甲用革一条为陈祥道说麻有二种一条为
    蔡卞说桑扈有二种一条为陆佃说邱甸不
    出马牛一条为 李濂
说惟君子阳阳一条以
    楚茨之文證小序为自出新意耳然诸家说
    诗名物多泛滥以炫博此书则采录 (第 8b 页)
 不以其理交讥之也
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于是荆始猾夏矣蔡侯何以名绝之也为其服为臣
 虏也荆州名楚始封以为国至成王頵改称楚 李濂
 
曰执君灭国皆始此年天下无王齐为之天下无中
 国楚为之也 (第 11a 页)
    官工部主事春秋以周正纪时原无疑义至
    宋儒泥行夏之时一言遂是非蜂起明张以
    宁著春王正月考 李濂
著夏周正辨疑而经 (第 1a 页)
 (传/断)
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舞榖梁作武荆/猾夏之始也)
 荆楚始封国至成王頵改称楚 李濂
曰执君灭国皆
 始此年天下无王齐为之天下无中国楚为之也(孔/义)
 此蚕食诸姬之始故谨书之(野/编) …… (第 12a 页)
 从中国无衅而后伐之亦足见楚之强不可俄而服
 而齐威之持重有谋不为不审之计以败中国也(木/讷)
 自是蔡人不复与齐会盟(孔/义) 李濂
曰蔡之始录于经 (第 17b 页)
 河东垣曲县山形如屋故名 元和志王屋山在王
 县北十五里周百三十里高三十里 王屋山志在
 济源县西北百里 李濂
记在济源县西百里(附考/)
 今舆地名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冀州之河阳山也
  泰山为东顶武当为南顶天 …… (第 35a 页)
 内武德入河溢为荥 括地志沇水出怀州王屋县
 北十里王屋山顶崖下石泉渟滀不流其深不测至
 县西北二里平地其源重发而东南流为氾水 
 濂
济源池记山海经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而地理
 志亦曰王屋山沇水所出㶌沇声相近盖一水也沇
 水即济水故禹贡 (第 44b 页)
 唐李諲妒女祠铭并陉西南太原东北妒神之泉澹
 为黛色跳波喷浪如有可则古往今来源流不忒兴
 云致雨侔造化力今承天山下多水田不减晋溪云
 雍正二年 知州李濂
浚导娘子关水逢壑驾木遇垤
 通渠溉田四顷有奇
 寿阳县 (第 49a 页)
 镕灰延石削土鸠砖西卓刀等堰易补苴而九里堰

 在东面者石脚倾圯殆半乃按籍而课工程砖石工
 计长三百四十二丈五尺土工计长二千一丈三尺
  李濂
李越传辛酉敕理河东鹾政时鹾池苦潦岁缩
 涸者公悉令筑防延袤数里而国课用饶
 夏县
夏县旧无渠道
 旧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