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法制類
載記類
雜史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回之也难矣
哀帝本纪建平三年十一月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
罢南北郊
郊祀志哀帝寝疾太皇太后诏有司曰 皇帝孝顺
奉承
圣业靡有懈怠而久疾未瘳夙夜维思殆继体之君不
宜改作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如故上亦不能亲 (第 31b 页)
    定微特杜氏功臣抑亦为康成补过也
襄公七年左氏传孟献子曰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
(注郊祀后稷周始祖能播殖者能疏后稷周之始祖能/播殖者辨知后稷是何人不为 播殖故祀以祈农事)
(自谓郊天以祈农耳案孝经云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止云配天而祀之不言祈农也祭祀者为报以往)
(非求将来之福也但祭为明神所享神以将来致福将/来而获多福乃由祭以得之礼器称君子曰祭祀不祈)
(祭者意虽不祈其实福以祭降以祭获福即祈之义也/宗庙之祭缘生事死尽其 孝顺
之心非求耕稼之利少)
(牢馈食者大夫之祭礼也其祭之末尸嘏主人使女受/福于天宜稼于田彼岂为田而祭哉神以 (第 4a 页)
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流于今今皇帝宽仁 孝顺
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徙南
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祗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
之福春秋六十 (第 32a 页)
    一宫之费以建七庙而有馀矣
殇帝本纪延平元年三月甲申尊孝和皇帝庙曰穆宗
安帝本纪延平元年八月即皇帝位九月庚子谒高庙
辛丑谒光武庙
祭祀志殇帝生三百馀日邓太后摄政以尚婴孙故祀
不立于庙就陵寝祭之而已
安帝本纪延光四年四月己酉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庙
曰恭宗

祭祀志安帝以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后
以自建武以来无毁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号称恭宗
顺帝本纪建康元年八月遗诏无起寝庙
祭祀志上顺帝尊号曰敬宗
 东观书曰有司奏言 孝顺皇帝
弘秉圣哲隆兴统业
 稽乾则古钦奉鸿烈宽祫晏晏宣恩以极躬自菲薄
 以崇元默遗诏贻约顾念万国衣无制新玩好 …… (第 38b 页)
 茔陵损狭不起寝庙遵履前制敬敕慎终有始有卒

 孝经曰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诗云敬慎
 威仪维民之则臣请上尊号曰 敬宗
庙天子世世献
 奉藏主祫祭进武德之舞如祖宗故事露布奏可
质帝本纪永嘉元年正月迎帝入南宫即皇帝位甲申 …… (第 39a 页)
 俭毋起寝庙藏主于世祖庙孝章不敢违是后遵承
 藏主于世祖庙皆如孝明之礼而园陵皆自起寝庙
 孝明曰显宗孝章曰肃宗自后踵前孝和曰穆宗孝
 安曰恭宗 孝顺
(第 44b 页)
敬宗
孝桓曰威宗惟殇冲质三少
 帝皆以未踰年不列于宗庙四时就陵上祭寝而已 …… (第 44b 页)
 为中宗其庙皆不毁孝元功薄当毁光武复天下属
 第于元帝为子以元帝为祢庙列于祖宗后嗣因承
 遂不毁也东庙七主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安帝 顺帝
 
桓帝也光武为世祖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和帝 (第 45b 页)
 为穆宗安帝为恭宗 顺帝
(第 46a 页)
敬宗
桓帝为威宗庙皆
 不毁少帝未踰年而崩皆不入庙以陵寝为庙者三
 殇帝康陵冲帝怀陵质帝静陵是也追号为后者 …… (第 46a 页)
 章帝宋贵人曰敬隐后葬北陵安帝祖母也清河孝
 德皇后安帝母也章帝梁贵人曰恭怀后葬西陵和
 帝母也安帝张贵人曰恭悯后葬北陵 顺帝
母也两
 庙十二主三少帝三后故用十八太牢也汉家不言
 禘祫五年而再殷祭则西庙惠帝景昭皆别祠成哀 (第 46a 页)
 陵庙置章陵以奉祀之而已至殇帝崩无子弟安帝以
 和帝兄子从清河王子即尊号依高帝尊父为太上皇之
 义追号父清河王曰孝德皇 顺帝
崩冲帝无子弟立安 (第 23a 页)
 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

 则徒流绞斩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
 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 孝顺
父母和
 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违良善正直之
 人神必达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
 序 …… (第 17b 页)
 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
 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
 阴谴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 孝顺

 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违良善正
 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
 事顺序 (第 19a 页)
崩在位十九年改元五阎皇后临朝立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为嗣十月北乡侯薨十一月中黄门孙程等迎)
(立安帝子 济阴/王保
入即帝位)
后汉 (第 44a 页)
顺帝
本纪帝讳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为阎皇
后所害永宁元年立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
圣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 …… (第 44a 页)
为叹息王圣等惧祸搆陷太子废为 济阴王
明年三月
安帝崩北乡侯立薨车骑将军阎显及江京与中常侍
刘安陈达等白太后秘不发丧而更徵立诸国王子乃
(第 44b 页)
宫门屯兵自守十一月中黄门孙程等斩江京刘安
陈达等迎 济阴王
于德阳殿西钟下即皇帝位年十一
近臣尚书以下从辇到南宫登云台召百官尚书令刘
光等奏言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 (第 44b 页)
吴 二十七年明太祖称吴元年平方)
(国珍张士诚夏明王珍子明升开禧元兵二十八年闰/七月明兵入通州 顺帝
奔上都八月明 入京城元亡)
元史礼乐志皇帝即位受朝仪 前期三日习仪于万
安寺前二日陈设于殿上前一日 (第 40b 页)
 行士礼也故筮日筮宾冠于阼以著代醮于客位三
 加弥尊皆士礼耳然汉代以来天子诸侯颇采其仪
 正月甲子若丙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冠礼是也
  汉顺帝
冠又兼用曹褒新礼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
 爵弁武弁次通天皆于高庙以礼谒见世祖庙王公
 以下初加进贤而已案 (第 7a 页)
 (下而拜必于阶上者立于堂下妇之所/以尊尊也拜于阶上舅姑所以亲亲也)
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注以馈明妇顺者供/养之礼主于 孝顺)
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
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注言既献之而授之以室是也/降者各还 (第 8a 页)
 于明堂国老庶老于阶下帝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
 爵而馈于五更行肃拜之礼赐国老庶老衣服有差
 既而元言曰自天地分判五行施用人之所崇莫重
 于 孝顺
然五孝六顺天地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
 四方臣既年衰不究远趣心耳所及敢不尽诚帝曰
  (第 5a 页)
孝顺
之道天地之经今承三老明言铭之于怀明根
 曰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 (第 5a 页)
孝顺
之道无所不格愿陛
 下念之以济黎庶臣年志朽弊识见闇昧然在心之 …… (第 5a 页)
案比之时郡县多不奉行虽有
糜粥糠秕相半长史怠事莫有躬亲甚违诏书养老之
意其务崇仁恕赈护寡独称朕意焉 顺帝
本纪阳嘉三年五月戊戌诏赐民年八十以上米
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赐帛人二匹絮 …… (第 20b 页)
    故恩不伤义而足为后世法也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九年六月立皇子德寿为皇太子
诏赐高年帛八十者一匹九十者二匹亲年七十别无
侍丁者从近迁除
仁宗本纪至大四年三月赐大都路民年九十者二千
三百三十一人人帛二匹八十者八千三百三十一人
人帛一匹
文宗本纪至顺二年四月宁国路泾县民张道杀人为

盗道弟吉从而不加功拘囚七年不决吉母老无他子
孙中书省臣以闻敕免死杖而出之俾养其母 顺帝
本纪至元四年正月诏内外廉能官父母年七十
无侍丁者附近铨注以便侍养
至正元年十二月诏民年八十以上蒙古人 (第 36b 页)
          右汉
地理通释后汉郡国郡国志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
命并合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馀所(纪云建武六/年诏损减吏)
(员并合郡县于是/并省四百馀县)至于 孝顺
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
千一百八十(永兴初有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亭万二千四百二十)郡国比前志增
二县邑道 …… (第 9a 页)
兖州府济宁州吴郡今苏州府盖徙会)
(稽治今绍兴府而分置吴郡和帝复广阳又增置济北/国即景帝时济北王都也 顺帝
又改淮阳曰陈楚曰彭)
(城济东曰东平千乘曰乐安天水曰汉阳又改乐成曰/安平桓帝置三高阳治今保定府安州高 (第 10a 页)
 潘昂霄金石例露布之名始于汉案光武纪注汉制
 度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祭
 祀志注引东观书有司奏 孝顺
号露布奏可又鲍昱
 诣尚书封胡降檄曰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
 徒露布李云露布上书注谓不封也魏改元景 (第 66b 页)
 曰博硕肥腯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奉酒醴以告曰
 嘉栗旨酒所谓馨香无谗慝也于是民和而神降之
 福其谓之明荐盖亦如此孝者畜也臣畜君以忠子
 畜父以 孝顺
于道不逆于伦若舜尽之矣书曰烝烝
 乂不格奸又曰夔夔齐栗瞽亦允若瞽亦允若于是
 为至夫以下畜上可谓难矣 (第 9a 页)
 郑氏曰为物犹为礼也兴物谓荐百品崇事崇犹尊

 也必身行之言恕己乃行之祭者教之本教由 孝顺
 
生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祭祀礼备具内外俱兼脩之于己
 然后及物是为政之本也祭之为物物为事物所行
 皆依 (第 13b 页)
 先祖之德著己名于下也烈业也王功曰勋事功曰
 劳酌之祭器言斟酌其美傅著于钟鼎也身比焉谓
 自著名于下也顺谓著名以称扬先祖之德 孝顺

 行也教所以教后世
 孔氏曰以前经明事亲致敬自此至所耻也一节明
 称扬先祖之美论谓论说撰谓撰录言 …… (第 14a 页)
 自扬名则国人称愿曰幸哉有子如此故可名也若
 身陷不义而无令名虽铭人谁信之酌犹酌古之酌
 祭器钟鼎言刻先祖功善于钟鼎而 孝顺
之名成焉
 先儒谓自著己名于先祖之下非也若有心于自著
 己名何以为孝子比次也铭其祖而身名成焉是身
  (第 15b 页)
 既引诗又释凯弟之义强教谓使人自强不息弟谓
 以逊弟化民民皆说豫而安之也乐失于荒礼失于
 疏明君为乐而毋荒有礼而相亲威严矜庄而民安
  孝顺
慈爱而民敬故使民尊之如父亲之如母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君子之仁兼乎尊亲然后可以
 为民父母因历言四代之 (第 1b 页)
 则干也尊则高也和则荣也五者备而大体具
夙兴妇沭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

段脩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
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
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郑氏曰成妇礼成其为妇之礼也赞醴妇当作礼声
 之误也以馈明妇顺者供养之礼主于 孝顺
妇降自
 阼阶言既献之而授之以室事也降者各还其燕寝
 妇见及馈飨于适寝昏礼不言厥明此言之者容大
 夫 …… (第 9b 页)
 顺备者行和当事成审也
 孔氏曰此经总上三事以明圣王之所重也申重也
 既明妇礼顺又重加之以著代之义所以重责其妇
 之 孝顺
也以审守委积盖藏者言以此详审保守家
 之所有委积掩盖藏聚之物室人是在室之人非男
 子也女姑谓婿之姊女 (第 13b 页)
 竟内之象则天子庙中为天下之象可知
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
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
以孝于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崇祀宗庙社
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
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所恶于下

则不以事上非诸人行诸已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
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
也巳(与音馀长竹丈反下/长幼皆同恶乌路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为物犹为礼也兴物谓荐百品崇
 犹尊也必身行之言恕已乃行之祭者教之本教由
  孝顺
生也 孔氏颖达曰此明祭祀礼备具内外俱
 兼脩之于巳然后及物是为政之本也祭之为物物
 谓事物所行皆依礼 …… (第 23a 页)
 谓称扬其先祖之德著巳名于下也烈业也王功曰
 勋事功曰劳酌之祭器言斟酌其美傅著于钟鼎也
 身比焉谓自著名于下也顺谓著名以称扬先祖之
 德 孝顺
之行也教所以教后世 孔氏颖达曰论谓
 论说撰谓撰录言子孙为铭论说撰录其先祖功业 (第 44b 页)
 弟化民民皆说豫而康安是弟以说安之也乐失于

 荒礼失于疏明君教下为乐而毋荒有礼而相亲威
 严矜庄而民安 孝顺
慈爱而民敬故民尊之如父亲
 之如母也 吕氏大临曰诗有凯风司乐王师大献
 则令奏凯乐凯风鼓动长养之风凯 (第 3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