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孟子類
詩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本緣部類
治二年正月丁丑始陈卤簿亲享太庙二月
二十三日以新作庙正殿夏秋二祭权止秋八月丙辰
太皇太后崩太常院官奏 国哀
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
乃举祀事有司以十月戊辰有事于太庙取圣裁制曰
太庙礼不可废迎香去乐可也又言太庙兴工 (第 40a 页)
国公李绩
等抗表固请曰窃以祖功宗德饰终之明典文昭武穆
严配之明训今停祔庙奉徇哀情直据典章乖替为甚
国哀
已后而庙停时祭逾月之后须申大祫以唐礼 (第 60a 页)
小车升殿请自今元正及大公事御宜乘小舆至
太极阶仍乘板舆升殿制可
梁书简文帝本纪大宝元年春正月辛亥朔以 国哀

朝会
          右梁正旦朝贺
隋书礼仪志陈制先元会十日百官并习仪注令仆以
下悉公服监之 (第 56a 页)
 (人依方习业优殊者待以不次此国学之所以置欤/张绪见谓风流在清简寡欲之目以为有正始之风)
 (善清言而已师道不止于清言然当时以为极选矣/是春置学秋以 国哀
罢曾不及岁江左之学校如此)
礼志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
及员外郎之嗣凡置生二百二十人 (第 15a 页)
国宁乃使宁为
令尹宽为司马
 (顾氏栋高曰子西为令尹子期必是司马二人见杀/故诸梁兼摄其事宁即子西子子 国哀
十八年传初)
 (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是子/国自右司马迁令尹宽则子期子各代其父也)
十七 (第 65a 页)
    何如邪噫
宋书礼志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元皇后崩皇太子心丧
三年礼心丧者有禫无禫礼无成文世或两行皇太子

心丧毕诏使博议有司奏丧礼有禫以祥变有渐不宜
便除即吉故其閒服以綅缟也心丧已经十三月大祥
十五月禫变除礼毕馀一期不应复有禫宣下以为永
制诏可
孝武大明二年正月有司奏故右光禄大夫王偃丧依
格皇后服期心丧三年应再周来二月晦检元嘉十九
年旧事武康公主出适二十五月心制终尽从礼即吉
国哀
再周孝建二年二月其月末诸公主心制终则 (第 22a 页)
乐晋博士孔恢议朝廷遏密县而不乐恢以为宜都去
县设乐为作不作则不宜县 国哀
尚近谓金石不可陈
于庭伏请三年未毕朝会都不设县如有大臣薨殁则
量事轻重县而不作敕付有司
宋史太宗太平 (第 14b 页)
    虽非大行顾命亦可髣髴知其体裁矣
旧唐书苗晋卿傅玄宗崩肃宗诏晋卿摄冢宰上表固
辞曰臣闻古者殷高宗在谅闇之中百官听于冢宰更
无事迹但存文字且一时之事礼不相沿今残寇犹虞
日殷万务皆缘兵马屯守讨袭善算良谋立胜擒敌陛
下若行古之道居丧不言苍生何依百事皆废伏读国
家起居注亦于礼部检见旧敕恭惟太宗高宗大行皇

帝在位之日皆有 国哀
视事不辍以为君临天下难徇
常情今遗诏有处分皇帝宜三日而听政陛下遵太宗
故事则无冢宰遵大行皇帝遗诏便合 (第 38b 页)
瓘往吊之令从者变服而入贬秩
二等
徽宗朝陆佃为礼部尚书报聘于辽归半道闻辽主洪
基送伴者赴临而返诮佃曰 国哀
如是汉使殊无吊唁
之仪何也佃徐应曰始意君匍匐哭踊而相见即行吊
礼今偃然如常时尚何所吊伴者不能荅
高宗 (第 11b 页)
 之时也祥而踰月禫而徙月乐作之时也祥禫而乐
 作岂先王因人情而为之节文邪
元史诸职官父母亡匿丧纵宴乐遇 国哀
私家设音乐
并罢不叙
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十二月辛未监察御史高原侃
言京师人民循习元人旧俗凡有丧葬设燕 (第 36a 页)
 (桓之德于是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陈蔡列楚上此为楚与中国会盟之始)
蔡先服楚乱中华入郢鞭尸蔡始芽厥后零丁无倚泊
州来迁国入吴沙(二十八/)
 (定四年蔡以吴人伐楚入郢楚复 国哀
元年楚围蔡/蔡请迁于吴二年冬吴迁蔡于州来由是寿州更为)
 (下蔡蔡之服楚最蚤其得楚之祸亦最酷自庄十年 (第 28b 页)
城/南又东南经祊城南又东南注于沂哀二年取沂西田)
(系小沂水三水经注沂水又南经开阳县故城东东县/故鄅 国哀
年城启阳即此故城在沂州北 又 经)
(襄贲县东又屈从县西南流/ 襄贲故城在沂州西南)又南经郯城 (第 95a 页)
者上有伐齐之文与此同也僖二十五)
(年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昭十二年齐高偃纳北燕伯/于阳彼旧是国君故称其 国哀
二年晋赵鞅纳卫世子) (第 20a 页)
 (春秋书鲁聘/邾止此一条)

季孙宿如晋
 左传(晋人以鄫故来讨曰何故亡/鄫季武子如晋见且听命)
 集说(杜氏预曰宿始代父为卿见大 国哀
许氏翰曰/鲁既世卿而大夫无复三年之丧 典废于下)
 (矣国张氏洽曰晋不讨莒而讨鲁偏矣宜乎无以正/小 (第 32a 页)
 (之者楚灵有诸己而非诸人是以庆封不服而春秋/亦不得纯以讨贼之法书之也 家氏铉翁曰始向)
 (戌合晋楚之成曰以弭兵也楚虔既得诸侯遂动兵/伐吴晋之为政者略无所问春秋联书会盟伐 国哀)
 (
晋之失霸也或曰杀庆封非讨有罪乎曰楚虔贼之/未讨者也春秋之义不以乱治乱也 汪氏克宽曰)
 (执宋公而 (第 31b 页)
     杏有二

昭二十四年攻瑕及杏是敬王邑周地也
定九年致禚媚杏于卫又有北杏见庄十三年并齐地
     赖有二
昭四年楚灭赖是小
六年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是齐邑
     阳有二
闵二年齐人迁阳国名
昭十二年齐纳北燕伯于阳燕别邑 (第 23a 页)
 晋(定公十八年晋霸衰微鲁哀公/十三年会吴于黄池吴始称伯)
 卫(灵公四十一年鲁哀公二年灵公卒孙出公辄立是/年晋纳卫太子蒯聩于戚父子争 国哀
十五年蒯聩)
  (入是为庄公辄出奔哀十七年庄公弑立公孙般师/十二月齐伐卫立公子起执般师以归哀十八年 …… (第 1b 页)
 (革以为政哀十/年邾子益来奔)
(元公十年鲁哀公/十三年元公卒)
小邾(详见昭/公元年)

(昭王二十二年鲁哀公六年昭王卒子惠王章立哀/十六年楚白公胜杀令尹子西攻惠王叶公攻白公)
 (白公自杀惠王复 国/哀
十八年惠王卒)
(惠公七年鲁哀公三年惠公卒子悼/公立鲁哀十八年悼公卒子共公立)
(夫差二年鲁哀公 (第 2b 页)
  自是为田氏矣
宋 景公三十八年孔子卒

晋 晋霸衰微鲁哀公十三年会吴黄池吴始称霸定
  三十三年孔子卒
卫 鲁哀公二年灵公卒孙出公辄立是年六月晋纳
  卫太子蒯聩于戚父子争 国哀
十五年父蒯聩入
  是为庄公辄出奔哀十七年庄公出立公孙般师
  十二月齐伐卫立公子起执般师以归哀十八 …… (第 2a 页)
  为政哀十年邾子益来奔
许 鲁哀公十三年元公卒
小邾 详见昭公元年
楚 鲁哀公六年昭王卒子惠王章立哀十六年楚白
  公胜杀令尹子西攻惠王叶公攻白公白公自杀
  惠王复 国哀
十八年惠王卒
秦 鲁哀公三年惠公卒悼公立鲁哀公十八年悼公 (第 3a 页)
 (十四年田常弑简公立其弟骛为平公/而相之专其国权齐自是为田氏矣)
(景公二十三年○景/公三十八年孔子卒)
(定公十八年○晋霸衰微鲁哀公十三年/会吴黄池吴始称霸定三十三年孔子卒)
(灵公四十一年○鲁哀公二年灵公卒孙出公辄立/是年六月晋纳卫大子蒯聩于戚父子争 国哀
十五)
 (年蒯聩入是为庄公辄出奔哀十七年庄公弑立公/孙般师十二月齐伐卫立公子起执般师以归哀十) …… (第 1b 页)
 (子革以为政哀十/年邾子益来奔)
(元公十年○鲁哀/公十三年元公卒)

小邾(详见昭/公元年)
(昭王二十二年○鲁哀公六年昭王卒子惠王章立/哀十六年楚白公胜杀令尹子西攻惠王叶公攻白)
 (公自公自杀惠王复 国哀
十八年惠王卒)
(惠公七年○鲁哀公三年惠公卒悼公/立鲁哀公十八年悼公卒子厉共公立)
(夫差二年○ (第 2b 页)
(身不听为君不合诛灭其 国哀
七年八月己酉入邾娄/以邾娄子益来傅云邾娄子益何以名绝之又庄十年)
(以蔡侯献舞归传曰蔡侯献舞何以名绝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