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是所谓以义始而以利终也。其书可与日月争光。鹄汀大惊曰。公外国人。何从读此。(两书俱载 李玄锡
明史纲目。而鹄汀之意。似以余为外国人。当未能详知明清之际。故为之备说史之答书。而截注下段。夙膺封号等 (第 269L 页)
议政讳光沔。考即致政公讳檀。妣 赠贞敬夫人广州李氏。别检允元之女。汉阴先生德馨之玄孙。公娶左参赞游斋 李公玄锡
之女。婉顺简方。事舅姑克孝。己酉二月二十三日。卒于龙仁衙。初葬龙仁。移祔公墓。一女适正言任珗。继配全 (第 414H 页)
岂不死有馀言乎。尹趾完则曰言根是异国人。證左乃象胥辈。今径罪大臣。必为异日是非。馀若申翼相,吕圣齐, 李玄锡,
严缉,林泳,宋光辅,沈濡,尹攀,洪万遂诸人。相继力救。俱不容于 朝。分党之渐。职此而始矣。 明圣大妃 (第 50L 页)
臣承事十六年。常所瞻昂而钦叹者也。洪同敦宁乐伦家。有 圣考冲龄时手书题明史纲目附录后文草一幅。大意以 李玄锡
所纂明史纲目。载弘光于附录。与紫阳笔法相背。严辨而痛斥之。文辞烂然。虽未若成德以后。义理之精深。辞旨 (第 360L 页)
作楼)跨短麓。高临绝岸俯长流。阶前逝水何曾住。槛外群山尽欲浮。落日殊方登眺恨。蒹葭浴鹭不知愁。〇游斋 李玄锡
诗云别界风烟近十洲。船洄野望总宜秋。山围貊国搀天耸。水自金刚学海流。带日寒鸦怜影远。过栏轻鹢等萍浮。 (第 492L 页)
性忠称无子。盖讳之也。又家传云。总兵如梅子宪忠。死于深河。其子得龙。逃入朝鲜。后孙多居江华及湖西。又 李玄锡
集。称遇皇朝人王俊业。乃如松外裔也。且赠以诗。后俊业流寓关东之歙谷县以终。
李氏本居铁岭。满州既陷辽 (第 380L 页)
李氏本居铁岭。满州既陷辽 (第 380L 页)
小说杂家学之。沾沾自喜。此岂治世之事哉。
故师傅南文清。撰明书正纲。以弘光,隆武,永历三皇与正统。改 李玄锡 谬误。义例甚正。而因当时忌讳。其书不传。予每惜之。予在春宫。与宾僚修辑明史。以南明为正统。以寓春秋笔 (第 372L 页)
故师傅南文清。撰明书正纲。以弘光,隆武,永历三皇与正统。改 李玄锡 谬误。义例甚正。而因当时忌讳。其书不传。予每惜之。予在春宫。与宾僚修辑明史。以南明为正统。以寓春秋笔 (第 372L 页)
命洗草。用李仕鲁书杀事。罢职。 李玄锡
撰明史编年。止于崇祯。以弘光以下三帝为附编。至是。 上命以 (第 532H 页)
玄锡 书刊行。一日府君召见便殿。 上问明史改撰。卿意何如。府君对曰。 皇明史。诚恐永绝于今世。赖 圣虑深远 …… (第 532H 页)
奉正朔。今以附编下比僭国。则恐非夫子正名之意也。天道不以阴盛而不生其阳。人道不以势穷而不立其义。臣谓 李玄锡 之书。虽不作可也。 上久之不答。及退。顾谓筵臣曰。久不见南某。颜貌虽老。雅意尚存矣。
府君虽以科目进 (第 532H 页)
玄锡 书刊行。一日府君召见便殿。 上问明史改撰。卿意何如。府君对曰。 皇明史。诚恐永绝于今世。赖 圣虑深远 …… (第 532H 页)
奉正朔。今以附编下比僭国。则恐非夫子正名之意也。天道不以阴盛而不生其阳。人道不以势穷而不立其义。臣谓 李玄锡 之书。虽不作可也。 上久之不答。及退。顾谓筵臣曰。久不见南某。颜貌虽老。雅意尚存矣。
府君虽以科目进 (第 532H 页)
洪同敦(履简)家藏 御笔跋
宋末帝炳寄身崖海舟中。而史与正统。明弘光,隆武,永历 三皇。以 神宗亲孙。当甲申之变。忠志诸臣。拥戴江南。悉奉正朔。此存亡国继绝世之大义也。 李玄锡 撰明史纲目。列之附录下。比僭国。是自绝于明也。何其谬哉。我 正宗大王在东宫。著题后一篇。深斥 (第 601L 页)
玄锡 之非。其辞严其义正。与 孝庙大有为之志。前后一揆。猗欤盛矣。余友洪同敦履简元礼氏。得 睿制旧本而妆䌙 (第 601L 页)
亲临熙政堂。设文武臣 殿讲。余以入直骑郎侍卫。偶占一律。
监军蒙 点。受 牌至巡厅。厅壁有游斋 李玄锡 诗。谩步其韵。
家舍见逐。无所于归。偶形于诗。
又吟一绝
中宫殿端午帖(四首)
监军蒙 点。受 牌至巡厅。厅壁有游斋 李玄锡 诗。谩步其韵。
家舍见逐。无所于归。偶形于诗。
又吟一绝
中宫殿端午帖(四首)
岂识孙吴妙。帖括皆愁易礼艰。躬睹 盛仪还自笑。迂儒戎服鬓毛斑。
监军蒙 点。受 牌至巡厅。厅壁有游斋 李玄锡 诗。谩步其韵。
坐看夕烟远树笼。经营万事总成空。无缘发黑还怜白。最困袍青谩羡红。点去小厅巡夜卒。想来 (第 74L 页)
监军蒙 点。受 牌至巡厅。厅壁有游斋 李玄锡 诗。谩步其韵。
坐看夕烟远树笼。经营万事总成空。无缘发黑还怜白。最困袍青谩羡红。点去小厅巡夜卒。想来 (第 74L 页)
痘之为病。是人所一经者也。而或有既壮而值此则尤难为。盖闾里间轮行者。而未尝敢入九重之深严。我朝三百年。至 肃庙朝。始有痘候。既平复。八域庆贺。维时游斋 李公玄锡
作圣痘歌以揄扬之。又百馀年。 当宁复以斯疾一旬即瘳。玆乃国家再有之庆。而其症候之平顺。又闾里间之所未 (第 97H 页)
罗景纶以为獜当再出。非虚语也。后世持论正直者。连修纲目可也。如我国 李氏玄锡
所撰 皇明纲目。亦恐不博耳。自有中国之真儒起而秉笔。抽名山秘藏。采天下之稗官野录名贤文集。编摩是非。 (第 417H 页)
宜疏释。俾得生路。 斥不纳。又言向来纲鉴 处分。出于惊愤之 圣意。而究其情则蓄此书者。罪非可死。请解 李玄锡,
徐宗璧追削之律。 上亟从之曰。辅相如此。暮年可倚。后因公奏凡以纲鉴事见锢者。咸被荡涤。侍从三十有馀人 (第 598L 页)
。窜配或放逐为庶民者。一皆请释得 允。独不许李最中放送。时改印 李玄锡 所编 明史纲目。公言 皇朝之于我国。是君臣也。不可与唐宋等视而泛称 明史。请更名以 皇明纲目不纳。献 (第 598L 页)
。窜配或放逐为庶民者。一皆请释得 允。独不许李最中放送。时改印 李玄锡 所编 明史纲目。公言 皇朝之于我国。是君臣也。不可与唐宋等视而泛称 明史。请更名以 皇明纲目不纳。献 (第 598L 页)
未就。至是为免公文衡。与南公有容,黄公景源。专意会辑。公犹以人言为引。 上初命置对。旋进公前席。公言 李玄锡
明纪。成于正史未出之前。是非颇多失实。今不当檃括此书。踵讹袭谬。不然而欲取正史。别撰明纪。又非数三年 (第 318L 页)
春秋之义。兼陈休致之请。而且以玄石方负士望。并被 召命。欲勉其出膺。俾成闵公之志。壬戌冬。遂入朝。因 李玄锡
疏。即出至万义。转向骊州。 上屡遣承宣宗伯。 谕召不止。癸亥正月复入城。劄请休致。 上命除肃拜引见。 (第 536L 页)
。移坐湫南亭阁。闻庆守已送官酒在此。啜罢。替乘幽谷马。昏黑到客馆。主守出见款甚。客馆多诸名士诗板。唯 李尚书玄锡
噫吁想见天梯峻。呼吸应知帝座通。用事精切。可压诸诗板。
二十日戊午。早行。晴色娱人。过飞鸿亭。前行数 (第 376L 页)
二十日戊午。早行。晴色娱人。过飞鸿亭。前行数 (第 376L 页)
兀兀剧读。虽被父师禁止而犹嘿诵不辍。尝魁 赐柑。观察公以参考官心知为公。乍嫌其蚤径拆名。物论嗟惜。有 李玄锡
者疏斥尤斋宋先生时烈。公倡多士伸辨。期翌朝封章。而因疏藁未就将涣散。公 (第 50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