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解难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
客有难玄太深,众人之不好也,雄解之,号曰《解难》,其辞曰:
客难扬子曰:「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
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聘于有亡之际,而陶冶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亶费精神于此,而烦学者于彼。
譬画者画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文选》曹子建《七启》注引作「譬若画者放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
殆不可乎?
扬子曰:「俞,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
昔人有观象于天,视度于地,察法于人者,天丽且弥,地普而深。
昔人之辞,乃玉乃金。
彼岂好为艰难哉,势不得已也。
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不阶浮云,翼疾风,虚举而上升,则不能撠胶葛,腾九闳,日月之经不千里,则不能烛六合,耀八弦(《文选》刘桢《赠徐干诗》注引「自日月之经」至此同)
泰山之高不嶕峣,则不能浡滃,云而散熇蒸。
是以宓牺氏之作《易》也,绵络天地(《北堂书钞》十七制作引「伏羲作易绵络天地」)
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臧,定万物之基典谟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盖胥靡为宰,寂寞为尸,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大道低回。
是以声之眇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
形之美者,不可混于世俗之目。
辞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
今夫弦者(《文选》张协《七命》注引「弦」作「弦」)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试为之施《咸池》,揄《六茎》,发《箫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
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号众鼓;
夔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
师旷之调钟,俟知音者之在后也;
孔子作《春秋》,几君子之前睹也陆绩《述玄》引「俟知音之在后;孔子作《春秋》,冀君子之将睹」。)
老聃有遗言,贵知我者希,此非其操与梅鼎祚文纪》)」。
陇西行 汉 · 两汉乐府
 押删韵
行行行行,白日薄西山(○《文选》二十四赠徐干诗注。)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寺,司也。
诸官府所止皆曰寺(《后汉·光武纪》注,《通鉴注·汉纪》三十五)
寺者,嗣也。
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后汉·和帝纪》注,《通鉴注·汉纪》三十五)
尚书侍御史谒者所止皆曰寺(《文选·吴都赋》注,又刘桢《赠徐干诗》注,又应玚《岑文瑜书》注)
齐都赋 其七 东汉末 · 徐干
 押元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三
窗棂参差,景纳阳轩(《文选·曹子建徐干诗》注。)
吴质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文选卷四十二
二月三日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
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干逸气,但未遒耳;
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续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伯牙绝弦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长大,所怀万端。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
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
颇复有所述造不?
东望于邑裁书叙心
丕白。
典论论文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文选卷五十二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千里,仰齐足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
徐干时有齐气,然之匹也。
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
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
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等已逝,唯著论,成一家言
傅休奕 曹魏 · 程晓
四言诗
茕茕独夫,寂寂静处。
酒不盈觞,肴不掩俎。
厥客伊何,许由巢父
厥味伊何,玄酒瓠脯(○《类聚》三十一。《诗纪》十七。又《书钞》百四十五引脯一韵。)
三光飞景,玉衡代迈。
龙集甲子,四时成岁。
权舆授代,荡秽。
元服初嘉,万福咸会。
赫赫应门,严严朱阙。
群后扬扬,庭燎皙皙(○《类聚》三十一。《诗纪》十七。)
自叙(《史通·内篇·序传》) 其四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班固《汉书》,因父得成(已上《意林》引《傅子》九十三事,皆错入杨泉《物理论》中;已下二事,错放徐干《中论》中)遂没不言彪,殊异马迁也(《意林》)
家戒 其一 曹魏 · 王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
由所祖习非其道也。
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
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
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
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
夫当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
恶不由其道耳。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戒,俯仰察焉,用无过行
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
范丐对秦客,至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
伐则掩人,矜则陵人。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
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
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必有所试」。
又曰:「子贡方人
也贤乎哉?
我则不暇」。
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
斯戒至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
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
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
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
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斯言信矣。
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
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
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
虽刑于鈇钺,大为炯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
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之伦,甘长饥首阳,安赴火于绵山,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愿也。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于闺门,务学于师友。
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
颍川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
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
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
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愿儿子为之。
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
其有所是非,则托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
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
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
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
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污,怯而义勇,在朝忘身。
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
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道实,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
吾复何忧哉(《魏志·王昶传》。又略见《御览》六百九十四)
文章流别论 其七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哀辞者,诔之流也。
崔媛、苏顺马融等为之率,以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
建安中文帝临淄侯各失稚子,命徐干刘桢等为之哀辞。
哀辞之体,以哀痛为主,缘以叹息之辞(《御览》五百九十六)
又陈宜选择东宫师傅 其一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相国虽已保傅东宫,保其安危。
至于旦夕训诲,辅导出入,动静劬劳,宜选寒苦之士,忠贞清正,老而不衰,如城门校尉梁柳、白衣南安朱冲比者,以为师傅。
其侍臣以下文武将吏,且勿复取盛戚豪门子弟,若太妃家室及贾、郭之党。
如此之辈,生而富溢,无念修己,率多轻薄浮华,相驱放纵,皆非所补益于吾少主者也。
皆可择寒门笃行、学问素士、更履险易、节义足称者,以备群臣,可轻其礼仪,使与古同,于相切磋为益。
魏文帝之在东宫徐干刘桢为友,文学相接之道并如气类。
太子登顾谭为友,诸葛恪为宾,卧同床帐,行则参乘,交如布衣,相呼以字,此则近代之明比也。
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贵,不患人不敬畏,患于骄盈,不闻其过,不知稼穑之艰难耳。
至于甚者,乃不知名六畜,可不勉哉!
周公亲挞伯禽曹参笞窋二百,圣考慈父皆不伤恩,今不忍小相维持,令至阙失顿相罪责,不亦误哉!
在礼,太子朝夕视膳,昏定晨省,跪问安否,于情得尽,五日一朝,于敬既简,于恩亦疏,易致构间。
故曰“一朝不朝,其间容刀”。
五日之制,起汉高祖,身为天子,父为庶人,万机事多,故阙私敬耳。
今主上临朝,太子无事,专主孝养,宜改此俗。
文王世子》篇曰:“王季一饭亦一饭,再饭亦再饭”。
安有逸豫五日一觐哉(《晋书·阎缵传》)
《中论》序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予以荀卿子、孟轲怀亚圣之才,著一家之法,继明圣人之业,皆以姓名自书,犹至于今。
厥字不传,原思其故,皆由战国之世,乐贤者寡,同时之人,不早记录,岂况徐子《中论》之书不以姓名为目乎?
恐历久远,名或不传。
故不量其才,喟然感叹。
先目其德以发其姓名,述其雅好不刊之行,属之篇首,以为之序。
其辞曰:
世有雅达君子者,姓徐名干字伟长北海剧人也。
其先业以清亮臧否为家,世济其美,不陨其德,至君之身十世矣。
君含元休清明之气,持造化英哲之性,放口而言,则乐诵九德之文;
通耳而识,则教不再言,未志乎学,盖已诵文数十万言矣。
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以夜继日。
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
故能未至弱冠,学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矣。
此时灵帝之末年也。
国典隳废,冠族子弟,结党权门,交援求售,竞相尚爵号,君病俗迷昏,遂闭户自守,不与之群,以六籍娱心而已,君子之达也。
学无常师,有一业胜己者,便从学焉,必尽其所知,而后释之;
有一言之美,不令过耳,必心识之。
志在总众言之长,统道德之微,耻一物之不知,愧一艺之不克。
故日夜舋舋,昃不暇食,夕不解衣,昼则研精经纬,夜则历观列宿,考混元于未形,补圣德之空缺,诞长虑于无穷,旌微言之将坠,何暇欢小学,治浮名,与俗士相弥缝哉?
故浮浅寡识之人,适解驱使荣利,岂知大道之根?
然其余以疏略为太简,曾无忧乐;
徒以为习书之儒,不足为上。
欣之者众,辩之者寡。
故令君州闾之称,不早彰彻。
然秉正独立,志有所存,俗之毁誉,有如浮云。
若有觉而还反者,则以道进之,忘其前之谤己也。
其犯而不校,下学而上达,皆此之类也。
于时董卓作乱,劫主西迁,奸雄满野,天下无主。
圣人之道息,邪伪之事兴;
营利之士得誉,守贞之贤不彰,故令君誉闻不振于华夏,玉帛安车,不至于门。
考其德行文艺,实帝王之佐也;
道之不行,岂不惜哉?
君避地海表,自归旧都,州郡牧守礼命踧踖连武欲致之。
君以为纵横之世,乃先圣之所厄困也,岂况吾徒哉?
有讥孟轲,不较其量,拟圣行道,传食诸侯,深美颜渊荀卿之行,故绝迹山谷,幽居研几,用思深妙,以发疾痎。
潜伏延年,会上公拨乱,王路始辟,遂力疾应命,从戍征行。
历载五六,疾稍沈笃,不堪王事,潜身穷巷,颐志保真,淡泊无为,惟存正道,环堵之墙以庇妻子,并日而食不以为戚。
养浩然之气,习羡门之术。
时人或有闻其如此而往观之,或有颇识其真而从之者。
君无不容而见之,厉以声色,度其情志,倡其言论,知可以道长者,则微而诱之,令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阴行。
其所匡济,亦已多矣。
君之交也,则不以其短,各取其长,而善之取,故少显尽已之交,亦无孜孜和爱之好。
统圣人中和之业,蹈贤哲守度之行,渊默难测,诚宝伟之器也。
君之性,常欲损世之有余,益俗之不足,见辞人美丽之文,并时而作,曾无阐弘大义,敷散道教,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废诗、赋、颂、铭、选之文,著《中论》之书二十二篇,其所甄纪,迈君昔志,盖千百之一也。
文义未究,年四十八,建安二十三年春二月遭厉疾,大命陨颓,岂不痛哉!
余数侍坐,观君之言常怖,笃意自勉,而心自薄也。
何则?
自顾才志,不知之远矣耳。
然宗之仰之,以为师表。
自君之亡,有子贡山梁之行,故追述其事,粗举其显露易知之数,沈冥幽微、深奥广远者,遗之精通君子,将自赞明之也(《中论》元板本。案:此序徐干同时人作,旧无名氏。《意林》、《中论》六卷,任氏注。任嘏同时,多著述,疑此序及注皆任嘏作,不敢定之。)
论青楚人物 东晋 · 伏滔
 出处:全晋文
春秋时鲍叔管仲隰朋召忽轮扁宁戚、麦丘人、逢丑父晏婴涓子战国时公羊高孟轲邹衍田单荀卿邹奭大夫田子方檀子鲁连淳于髡、昐子、田光、颜歜、黔子、于陵仲子、王即墨大夫前汉时徵君终军东郭先生叔孙通万石君东方朔安期先生后汉时大司徒、伏三老、江革逢萌禽庆、承幼子、徐防薛方郑康成周孟玉刘祖荣临孝存、侍其元矩孙宾硕、刘仲谋刘公山、王仪伯、郎宗祢正平刘成国魏时管幼安邴根矩华子鱼徐伟长任昭先,伏高阳,此皆青士有才德者也,凿齿以神农生于黔中,邵南咏其美化,春秋称其多才,汉广之之风,不同鸡鸣之篇,子文叔敖,羞与管晏比德,接舆歌凤兮渔父之咏沧浪,汉阴丈人之折子贡市南宜僚屠羊说之不为利回,鲁仲连不及老莱夫妻,田光之于(当有误。)屈原(案《渚宫旧事》五作“田光”,不及“屈原”)邓禹卓茂无敌于天下,管幼安不胜庞公庞士元不推华子鱼尚书独步于魏朝,乐令无对于晋世。
伏羲南郡少昊长沙,舜葬零陵,比其人则准的如此,论其土则群圣之所葬,考其风则诗人之所歌,寻其事则未有赤眉黄巾之贼,此何如青州邪?
与相往反,凿齿无以对也(《世说言语篇》注引集。)
杨德祖建安二十一年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六、文选卷四十二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仲宣独步汉南孔璋鹰扬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也。
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钟期失听,于今称之。
吾亦不能忘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
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
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田巴毁五帝,罪三王,呰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
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逐臭之夫
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
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
植白。
奉和代徐诗二首 其二 南齐 · 王融
 押先韵
自君之出矣,金炉香不燃。
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玉台新咏十作代徐干。古文苑九不署作者。《乐府诗集》六十九。《文选》补遗三十四。《诗纪》五十七。)
奉答内兄希叔诗 其三 南齐 · 陆厥
 押真韵
春华与秋实,庶子及家臣。
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
离宫收杞梓,华屋富
平旦上林苑,日入伊水滨。
诗品下 其四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魏白马王彪魏文学徐干,白马与陈思答赠,伟长公干往复,虽曰「以莛扣钟」,亦能闲雅矣。
东斋听讲诗 南梁 · 萧统
 押真韵
昔闻孔道贵,今睹释花珍。
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示教虽三彻,妙法信平均。
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
庶兹祛八倒,冀此遣六尘。
良思大车道,方愿宝船津。
长延永生肇,庶廗谅
是节朱明季,灼烁治渠新。
霏云出翠岭,凉风起青蘋
既餐甘露旨,方欲书诸绅(○本集二。《诗纪》六十六。又《类聚》七十六引尘、津、绅三韵。)
河曲游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押尤韵
《诗纪》云。魏文帝吴质书曰:时驾而游。北遵河曲。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
托后乘,车马践芳洲。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
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
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
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
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乐府诗集》七十七。《诗纪》百二十二。)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此以下诗皆在隋时所作)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引用典故:徐陈
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
清风涤暑气,零露净嚣尘。
薄雾销轻縠,鲜云卷夕鳞。
休光灼前曜,瑞彩接重轮。
缘情摛圣藻,并作命
宿草诚渝滥,吹嘘偶搢绅。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