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阿弥陀石像赞 唐 · 于邵
四言诗 押侵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
石龛之作。司马杨公福谦。室无他赢。盖损已以蒇事。凭厥底绩。资于有家。圣无不通。必与此合。况西方之乐。大会之地。鸟兽草木长皆为梵声。我心既降。彼应潜速。故喜施愿往者。率多于诸方。廷尉平于邵。闻而赞曰。
倬现睟容,苍然高岑。
上非道隔,下不尘侵。
自此中逵,发彼狂心。
往来既护,我福攸深。
右转清涧,前瞻布金。
独园对境,双树齐阴。
石泉潺潺,山木森森。
讵知奇物,未识珍禽。
西方之因,妙乐传音。
维是设像,毫光载临。
去圣何远,兹焉可寻。
观世音菩萨画像赞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
佛功德所以俾福也。如郑童之福。得无俾乎。閒者门阖卒废。偾于童上。绝倒不寤。久之而苏。收在怀抱。气则奄奄。心如旁惧。口不能言。遂启手足以全告。审视听以示旧。膝下之爱。辟咡而诏。举以善摄。悉能自强。父之寮于邵。目而奇之曰。不有此慧。安有此令。郑氏其兴乎。奇童名自此而始。然则菩萨者利益。故观音者观世。是用缋事。发于童心。相好已具。大圆既照。天衣若飞。杨柳疑拂。以是凭福。信无有边。赞曰。
奇童奇童兮厄于门。
门虽废兮童其存。
菩萨观音兮破诸昏。
丹青相好兮人中尊。
福我奇童兮永无垠。
唐故润州昭代寺比邱尼元应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维贞元六年冬十一月戊子。比邱尼元应化灭于润州丹阳县昭代寺。享年五十四。经夏十有三。明日庚申。宁神于县北之某原。刻石纪墓。虞陵谷之变也。叙其略。则幼禀公宫之教。早继德门之室。次有徙宅之训。终悟舍筏之宗。纪其详。则俗姓卢氏。世阀华峻。倬于汉魏。以至北齐黄门侍郎思道。即六代祖也。曾祖悌。隐居不仕。祖暄。皇中散大夫王友。赠秘书监。父沄。皇中散大夫婺州刺史。惟先人叔父。迭领名藩。出也作民父母。入也为王卿士。再世出于裴。而舅族多贤。继贰六官。联居九牧。中外缨冕之盛。冠于士林。储是德庆。宜有淑哲。初以既笄之年。归陇西李君晋卿。仕至东阳曹掾。靖恭敏直。齿位皆屈。其于辅赞淑贤之道。槃帙组紃之事。举无违德。姻党宜之。昼哭之后。栖心释氏。既厌有生之患。竟从受具之法。洒濯世网。揭厉元津。外修尸罗。中习禅惠。法器方茂。遽与化俱。初决曹府君前夫人范阳卢氏子曰畅。幼怀字育之仁。夙奉诗书之训。再以经术践甲科。历校书郎密县。柴毁栾栾。邻于灭性。孝慈相感。名教多之。衔恤卜兆。竭其诚信。附于窀穸之事。率从苾刍之仪。且遗令也。德舆密县为族外弟。服儒同术。里仁甚久。哀托论撰。谨无愧辞。铭曰。
柔濡清净,莲花之性。
端明绸直,淑女之行。
上无诒罹,下振母仪。
晚悟真谛,空王为师。
体魄者何,电燄无期。
往而不复,哀哀孝思。
后彫堂。同诸友赋诗 清 · 李玄锡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游斋先生集卷之五优游录
后彫堂主人。漂转于邵乡杨庄。使洛下朋亲。抱停云之恋久矣。今为疫疠所逼。乃返于终南旧第。亦可谓寻遂初者耶。余闻而喜之。亟来访焉。则如休卿宗之诗酒。旧要皆不约而会矣。见必酒。酒必诗。平日犹然。况积岁契阔馀哉。醉后呼韵均赋。仍以数语记之。
园花留待主人来,三月初旬烂熳开。
对景那能无好客,吟诗且要把深杯。
宁论宠辱浮云变,须忆江山醉梦回。
谈笑一场催翰墨,满笺春兴为君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