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幽州卢龙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押奚契丹两番经略卢龙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彭城郡太师刘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
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缊。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惟彭城郡王宣力三代。抚封四纪。在德宗朝。纂服旧劳。以亚丞相。得颛征伐。冬官夏卿。再践六职。乃列台宰。乃居师长。在顺宗朝。论道进律。就加司空。又拜司徒。今皇帝聪明齐圣。褒厚功德。擢侍中中书令。绸缪枢衡。临长诸侯。元衮赤舄。崇其物采。九命二伯。极其名器。勋猷备于赞书。终始焯于代家。五年秋七月。寝疾薨于莫州之廨舍。享年五十四。冬十月。归全于涿州良乡县之某原。追锡太师。不视朝三日。命谏议大夫吊祠法赙。廷尉卿持节礼册。又诏德舆铭于寿堂。所以加恩报劳。始终渗漏之泽也。公姓刘氏。讳济字济之蜀昭烈皇帝二十一代孙。曾祖宏远。皇检校司卫卿临洮军使袭彭城郡公。赠宋州刺史。祖贡。皇特进左金吾卫大将军。赠扬州大都督。父怦。皇幽州卢龙节度观察等使御史大夫。赠司徒恭公。公承是覆露。生而岐嶷。深而通。直而和。宏毅忠肃端明温重。固已蕴绝人之姿。挺希代之器。始以门子横经游京师。有司擢上第。参幽州军事。转兵曹掾。历范阳。考绩皆为府中最。兴元初太子家令莫州刺史。以御史中丞行军司马。凡吏理之慰荐。舆师之拊循。如良庖之无肯綮。良农之无灭裂。司徒即代。有诏夺情。节哀顺变。讲信修睦。先公之封畛尽在。长帅之威惠毕举。比岁大旱。蝝蝗为灾。絜齐蔬菲。默以心祷。甘雨祁祁。嘉生莓莓。因其丰登。示以班制。古诸侯之令典。靡不具焉。贞元初乌桓诱北方之戎。幸吾阻饥。大耸边鄙。公先计后战。陈兵于郊。乃遣单车使者。诱掖教告。繇是诸戎。皆为公用。干不庭方。厥猷茂焉。明年鲜卑墨乙之犯古渔阳。其后啜利寇右北平。公分命左右军。异道并出。然后以中坚衡击。士不离伤。师不留行。冞入其阻。抵青都山下。捕斩首虏以万级。获橐驼马牛羊以万数。十九年。林胡率诸部杂种。浸淫于澶蓟之北。公亲统革车。会九国室韦之师以讨焉。饮马滦河之上。扬旌冷陉之北。戎王弃其国遁去。公署南部刺史为王而还。登山斲石。著北伐铭以见志。自太行以东。怀和四邻。或归其天伦。或复其地理。警急则解其颠没。居常则纳诸矩度。兵兴以来。气俗相因。或以奓败度。或以美没礼。比屋之人。被缦胡而挥孟劳。不知书术。公乃修先师祠堂。选幼壮孝悌之伦。春秋二仲。行释菜乡饮酒之礼。生徒俎豆。若在洙泗。私门耽耽。公署沈沈。自从事掾史。迨纪纲之仆。禀稍有伦。采章不紊。接士必下以词气。推贤而容其出处。陇西李益乐安任公叔。皆以宾介荐延至郎吏二千石。为近臣良守。此又烈丈夫大君子旷度卓荦之为也。其于勤身裕物。生聚教训。祁寒则颁以絮帛。大歉则振其仓廪。一方之人。蒙被惠和。嘉祥交于动植。孝顺浃于州壤。美化周行。无不及焉。去年冬。王师问罪于常山。公率先蹈厉。累上功捷。引义慷慨。赋诗以献。诏宰司序引百执事属和以美大之。师次瀛州。既围乐寿。又遣支兵。急攻安平。三旬未下。武怒奋。命其子总以骑士八千先登。公亲鼓之。士皆殊死战。亭午而拔。诛屠无噍类。盖所以宣威制胜于可必也。天子赐以宝剑金甲。彤弓卢矢。方董诸侯之师。将覆其巢。俄感厉气。隐机口占。署总军司马。曰。无以吾故而稽天诛。悉召戏下。以须王命。俄而下霈然之诏。宥罪班师。加公宠渥。已至大病。遗章悃款。不及家事。天下之人。伟其忠劳。总以君命起于倚庐之中。委重戎事。由御史大夫工部尚书。凡军师之节制。封部之廉察。尽如恭公太师之命焉。茹荼雪泣。祗服丕矩。以国侨之遗爱。知公业之不亡。生极荣号。没有悯册。扬名以继志。善训以克家。君臣父子之道。斯为至矣。褒大臣所以尊王命。懿武事所以恢天声。敢摅馨香。以识冥漠。铭曰。
帝在法宫,推心懋功
洸洸彭城秉义纳忠。
幽都朔易,赐履来宅。
便藩渥命,焜耀嘉绩。
北戎病燕,从古以然。
怀徕荡定,勇略昭宣
燮和之重,公作霖雨
师律之严,公为齐斧
廓开祲沴,振奋威武
保大定功,庇人尊主。
却縠敦悦,乃主成师
善经义府,公实似之。
北伐刻铭,西征赋诗。
播于工歌,列在鼎彝。
壮猷未极,大暮如斯。
华首童牙,辛酸涕洟。
义方绍续,君命吉禄。
孝在无改,恩延必复。
参差辂葆,澶漫陵谷。
勒石下泉,幽元照烛。
吏曹判书玉溪先生卢公志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八
上之十一年。其冢宰卢公。公以道德文行为朝野望。上方倚以为相。其年公卒。上恸惜累日。公卿大夫相吊于朝。士相吊于野。其后礼部以公孝行闻。上嘉异之。益悼其亡。命刻公名竖其闾以旌之讳禛字某学者称为玉溪先生。其先丰川人。国子进士讳裕。倡业于前。自是称世有人。至讳叔仝。以文学显。英庙朝。累官至礼曹参判、艺文馆提学。生讳盼。再擢第。为艺文馆校理。实公祖考。以公推恩。赠礼曹参判。有三子。皆举进士。立名行。时人指为三珠。其仲最贤。好学守志。名其堂曰信古者。即公考也。讳友明慕斋金先生。荐闻于朝。除显陵参奉。后赠吏曹判书。娶安东权氏生员时敏之女。生公天岭之下。公胚胎前光。英悟夙成。自在孩提知读书。举止异凡。信古公奇爱之。手写朱子箴铭以教之。一见辄诵。欣然佩服。若有心会。信古公之卒。哭泣哀悲如成人。夫人泣谓曰。汝年幼。何能胜丧。宜食肉以全生。公泣曰。儿今六岁。及免丧则八岁。八岁之人。不服父丧可乎。夫人不能屈。遂秉礼终三年。稍长。能自课学。不烦提谕。文义日章。年二十。选入上庠。自是行益修。华闻益著。所与游皆当世名人。丙午。擢第选补院。再荐史局。皆不就讲。竟以博士例升典籍。盖其不喜荣进之志。已著释褐之初。惟以便丐为急。遂自南宫郎。出知知礼县。甚有治声。朝廷命拣莅官廉谨者。公与焉。特赐衣一袭以荣之。未几。徵为弘文馆修撰。升校理。尝入对敷奏明切。进止闲雅。宰相尹溉见谓人曰。真讲官也。转持平。复为修撰校理。俄选为天曹佐郎。戊午。自春坊弼善。迁校理。进副应教。明年。特拜掌令。荐授检详舍人。升执义典翰。遂为直提学。时权倖之与公连姻者。势焰倾朝。冠盖辏其门。公独嫉其为人。不直视。彼乃飞辞钓语以间染之。公终不应。庚申夏。特升刑曹参议。转入银台明年。以大夫人年踰七十。援法上章。沥陈归养之恳。。上命除傍近守令。仍赐豹褥以章其孝。遂自右副承旨。出为潭阳府使。又拜晋州牧使。皆以病径还。不久于治。而潭、晋之民。至今思之。丁卯。自吏曹参议观察湖西。辞还又拜全州府。其为政。以束吏抚民为急。以宽刑大惠为本。以兴学劝善为先务。于是豪势者屈而罢羸者逸。境以大治。庚午。秩满归家。拜副提学。未久。上章乞解官归觐。归乡再上章乞免。温谕再不许。公更上辞章。附以箴警之辞。言甚切直。圣旨嘉奖。谕以披忠陈戒。遂许递职。仍命其道官给养亲之需。辛未。除昆阳郡守。以公苦辞京官。专意荣养故也。明年。以大司谏召。仍拜吏曹参议。复有银台之召。未赴命。御笔升拜岭南伯。南藩地大且重。素号难治。公能以静理烦。纤细必亲。宿讼滞狱。迎刃缕解。时人愈服其材。未终政而病还。明年冬。拜大司宪。兼同知春秋馆事。赴召未月。三上章乃得归。又明年。亚西铨长薇垣。皆不赴。旋拜吏曹参判。仍兼艺文馆提学。又不赴。乙亥。进阶资宪。拜大宗伯。上疏苦辞。兼陈时政阙失。疏未达而移拜冢宰。又上章不赴。是年。大夫人卒。公年已五十八。自始病至属纩。未尝一刻解衣带。自始丧至外除。未尝一日脱衰绖。其葬与祭。一于礼不苟。竟至毁瘠不任而不少渝。服阕。遭国恤奔临。仍判臬司、工曹、大司宪。皆不出谢。又拜大司宪大司马。皆以病不久职。移拜吏曹判书。病转剧不能起。政院启言某素有德望。为士林所宗。居丧过礼。今病深苦。宜有问疾之礼。上念之。即遣内医。撤御药以问之。病革。言不及家私。但曰。吾不得毕命。殓尸于旅邸。实非平生之志。又曰。制终未踰岁而死。是犹死于丧。只此累于心耳。遂卒。春秋六十一。公为人庄重而和粹。简洁而详顺。乐易雍容。标望绝人。平居不为崖岸。而及其临事制行。一听于义。持官持身。内外斩斩。天性纯孝。承事大夫人。色养无方。其定省之职。怡愉之乐。自幼至老如一日。事伯兄如事父。和敬两至。其亡也。馆嫠畜孤。能别而恩。祠财祭具。悉出于己。而咸极其美。其奉先之礼。必遵古制。凡有祭。虽冬月必浴而后将事。勤饬农桑。以供宾祭。征役租赋。务先于人。礼遇郡宰。必加恭谨。未尝以私事有所嘱托。丧时所赙之物。必别贮而需用。有馀则以周人急。不私于家。乡邻族姻之贫乏者。咸取足焉。接引宾朋。诚意蔼然。虽疏不饰貌礼。虽昵不设惰容。以故于其所止。其来如归。而酬应不为疲。饬躬俭素。虽年高位显。自奉恒如少贱时。无田于野。无宅于京。翛然旅榻。坐客无毡。不喜进取。常有引退之志。筮仕三十载。在朝日月。不满三年。苟非召命沓至。则不强起也。每遇时和景明。携知旧带冠童。山庐溪舍。往来自适。熙然有浴沂之兴。或与从学之徒。讲说周公孔子。以至古今治乱得失。论议衎衎。精采弥露。早与李一斋大学。得其宗旨。常曰。为学不在多言。求之大学篇十六言。足矣。是以其学必以反身为上。告君必以三代为法。未尝为功利浅近之说。于文章初不屑意。而其雄浑正大之气。发为典雅赡畅之华。有非操觚弄墨者所可比拟。所著诗文若干卷行于世。呜呼。天之生此人。若将大有为于斯世。而年亏大耋。位厄元侯。天之报施。一何舛也。呜呼痛哉。夫人安氏。顺兴望族。以学行有名于己卯诸贤中。官至奉常判官讳处顺者。其父也。擩染家庭。夙有幽闲之德。择归归公。为妇而敬。为妻而顺。为母而慈。真君子之配也。先公十年。年戊辰。年若干终。与公同葬。有丈夫子七人。孝友以类。长曰士训。好学而文。举进士不第。荫补冰库别提。娶参奉赵堰之女。生一男一女。男胜。顺陵参奉。娶同知郑逑女。生男幼。女适幼学吕熙佐。生男幼。曰士诲。以才行卓异。选擢益山郡守。娶柳凝之女。生二男三女。男长𦛋。娶崔恒庆女。生男幼。次■幼。女适许𢜬。次适姜应璜。生男幼。次适李益彬。曰士䜣。娶赵完之女。生男脊。娶尹劼女。生女幼。曰士谔。曰士诠。曰士詹早亡。曰士谂。娶金孝思之女。生二男二女。皆幼。女二人。长曰柳起。无嗣而夭。次曰许成弼。生一男一女。男名寏。娶李弘元女。生女幼。内外诸孙二十馀人。积而未艾者。其在斯欤。公降于正德戊寅七月壬寅。逝于万历戊寅八月壬寅。窆于其年十一月甲寅。葬在咸阳治北酒谷里子坐午向之原。南中士子慕公之德。愈久而愈不能忘。则相与就公常所往来之地。立祠院俎豆之。以为庄修兴感之所。仁义之泽。不泯在人者。斯其信矣。郡守公撮公行迹。将请易名于朝。因以状授余。泣且言曰。我先公德烈靡不闻。然其详而信者。宜莫如子。子其图之。噫。廷龟门侄也。童年虽获参拜。常以未得亲炙于函丈为平生之恨。则乌敢以不文辞。乃拜以读状。序而铭曰。
天眷我国,笃生贤淑。
乃挺南服,惟世袭训。
济以学问,卓然天分。
孝实生知,忠乃孝移。
百行攸基,色庄气仁。
望之恂恂,瑞凤祥麟。
涵涵而停,积之于庭。
乃播其馨,翔于省郎
盛之玉堂,烨烨其章
为养作州,民获其庥。
厥绩以休,敷文艺苑。
擢都邦宪,载恢清论。
恩顾日渥,士望愈硕。
朝野手额,义与进退。
为道显晦,安危身佩。
擢以冢宰,将膺大拜。
虚位以待,斯人不禄。
天固难测,夺之何速。
其尚不亡,益绵以彰,百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