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东渭桥铭 中唐 · 李观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五
七年冬十一月。观自京师适高陵。经东渭桥。窥渭之清。骇桥之雄。故作东渭桥铭。因以识之曰。
天地不有大,孰见其小。
圣人不有作,孰见其妙。
惟渭之广,洪流浩渺。
惟桥之永,赤龙夭矫。
车者如户,舟者如徼。
石成五色,天可补阙。
木从绳直,地可梁绝。
天地之险,舟梁之说。
乃曰因人兴,不因人辍。
鞭石既劳,架鼋更危。
去危背劳,人莫之知。
涂拥近郊,栋准绝涯。
功成不争,道合其离。
我去京矣,六府四维。
不见钓璜,不遭坠履。
牵牛独在,飞鹤双起。
表其千年,涂归一指。
故物有时行,功有时止。
琢珉川上,日月终始。
故人墓志 中唐 · 李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五
观有倍年之交朱巨源。以某时疾终于旧乡之居。昨得邻之书云。君子亡言。于兹息焉。高风陵夷。弱子童昏。有殡在阼。无子及门。去矣不还。惟君之思。其子产乎。其神农乎。昔子产友子皮。子皮死。子产恸哭曰。吾无为善矣。神农初少也。学于老龙吉。龙吉死。神农拥衿而前。无哀于怀曰。夫生之处形。形必极。必生而倾。未若反其极而全其真。而生不形。而形不生。其真隐以彰。其道运而行。今若是夫。蒙何疚焉。吁。余尝异之。古人有言。上圣忘情。下不及情。而中得之。圣人动与天回。静与地宁。不死不生。死生者。蹈道之纪。率性之始。不及者止。礼文其外。乐质其理。大欲节而中庸立。小人反而君子至。若子也。下则过之。中则庶几乎。乃用情为嘘嘻。巨源之先。亡吴之遗民。十馀代而臻其身。其节贞。其行敦。始未患时。仁人器之。复无良谋。得谤在缧。予尝衣其寒。食其饥。及明其非。巨源由是相得。而予未敢尸之。终谓足食者晚进。志薄者后合。颓颜不相。五十当贵。若何倏忽。而与物皆化。出处之失安。温湿之搆患。巫不蕲。医不痊。不尔者。巨源何然。是幽无神。高无天。故前寿庄蹠。而后歼巨源。按礼经。哭友于寝门外。予旅西土。不知所哭。素轩助绋。时虑弗及。遂托东人之归者。以志铭一篇。令寘于棺右。词曰。
君加我以义。我求子以心。学不愧古。人不侔今。周旋二人。久用钦钦。素书东来。告君之亡。不屦而步。不言而伤。琴不破。剑不悬。非不能之。顾无赎焉。松为薪。垄为田。而此数字。不更于渊。
挽后斋诗 其一 明 · 朱浙
押词韵第四部
悲歌之情惨于恸哭曩余闻吾后斋之讣也尝为小诗以悼之岁月超忽三阅春秋矣乃兹九月之望夜宿草堂残灯自明乃梦后斋抱一幼子偃卧于床余往省之见其形容羸瘠凄然怜之抚之曰顷吾弟之疾也不谓其惫若是也答曰云云余又曰昨者有诗来怀为吾弟诵之诵之则挽词也更相劳苦戚如平生比觉四壁虫声寒月在户感念谁昔不能为情追思旧作口占不可复识矣乃更缀数诗以纪余思以申幽明良友之义后斋吴翰茂献之别号余表弟也天性孝友茂勋早世善事寡嫂抚诸侄女视财利甚薄乐善慷慨平生无怨恶于人其旷度达识余素爱慕之意其功名必将远到孰谓其遽止于此也天可问乎哉无禄又不克年不以功名自见前古之人如黄叔度李元宾辈烈烈至今者其名实固有所托也某鄙人言不足为轩轾立言君子将有以信后斋于千载之后者
君当远别时,驱车过我庐。
仆夫催载行,而我还踌躇。
秋日风色寒,送君临路衢。
贫别无可赠,慎保千金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