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雁门太守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雁门太守行歌古洛阳令一篇。《后汉书》曰: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少好侠。尚气力。晚改节。敦儒学。习书读律。略通大义。后举茂才。除温令。讨击奸猾。境内清夷。永元十五年。还为洛阳令。政平讼理。发摘奸伏。京师称欢。以为有神算。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旁祠。惟存卓茂与涣祠焉。
孝和帝在时,洛阳令王君,本自益州广汉蜀民。
少行宦学,通五经论(一解)。
明知法令,历世衣冠。
从温补洛阳令,治行致贤。
拥护百姓,子养万民(二解)。
外行猛政,内怀慈仁。
文武备具,料民富贫。
移恶子姓,篇著里端(三解)。
伤杀人,比伍同罪对门。
禁鍪矛八尺,捕轻薄少年。
加笞决罪,诣马市论(四解)。
无妄发赋,念在理冤。
敕吏正狱,不得苛烦。
财用钱三十,买绳礼竿(五解)。
贤哉贤哉,我县王君。
臣吏衣冠,奉事皇帝,功曹主簿,皆得其人(六解)。
临部居职,不敢行恩。
清身苦体,夙夜劳勤。
治有能名,远近所闻(七解)。
天年不遂,早就奄昏。
为君作祠,安阳亭西,欲令后世(《后汉书》注作代。),莫不称传(八解)。
按:乐府云。右一曲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九。《诗纪》六。又《后汉书》王涣传作古乐府歌。引君、人、论、冠、贤、仁、端、宽、勤、闻、昏、西、传十三韵。《文选》五十九故安陆王碑文注引仁、贫、端三韵。草堂诗笺二十一送梓诗注引私、闻二韵。○逯案。歌中民作人。世作代。治作化。皆系唐人避讳。
送萧深州复任诗 明 · 金幼孜
押词韵第三部
古称循良吏者以其能顺民之情不生事以挠之是以闾里之间仰事俯育出入作息各得其所无饥寒愁叹之声若汉之龚黄卓鲁之为治盖可见矣予友萧公伯辰之在深州也宽而不失之纵廉而不失于懦察民之情而不为苛刻之作度民之力而不为窘迫之政省刑薄赋而事无不集发号施令而人无所议是以境内晏然赖之若父母焉虽古之良吏何以逾此今以两上天官较其绩为列郡之最有命复还深州予喜公之为政有闻而惠足以及人且重有光于乡里也于其行作诗以道意且以期公之重来也诗曰
圣皇驭九有,图治如渴饥。
求贤靡不至,实期赞雍熙。
矧兹郡县寄,休戚系黔黎。
简擢苟不慎,易以生怨咨。
深州古名郡,俗尚非昔时。
官守失其政,凋弊日以滋。
公来敷治理,极力为抚绥。
吹嘘振枯朽,扶植苏癃疲。
欣欣沐膏泽,煦煦蒙春辉。
于焉乐生遂,有食且有衣。
徭役既不后,租赋自有期。
豪强遵约束,吏胥惮严威。
黄堂白日静,终岁忘鞭笞。
心清事逾简,弦诵有新诗。
颍川绩可拟,渤海名堪齐。
及兹逾两考,奏最咸称宜。
还官既有命,五马何光辉。
都门一相送,握手暂蹰踟。
春风正骀荡,桃李还芳菲。
酌君光禄酒,尽此黄金卮。
深州日在望,速往毋迟迟。
相期在远大,勿用伤睽离。
候君重来日,三考荣超跻。
努力慎终始,庶以慰遐思。
送归开甫之信都(有引。开甫即震川先生熙甫也) 明 · 俞允文
五言排律
(开甫以经术理长兴,属余写《卓茂传》,揭之厅壁。其治多准古道,而不合于今之人,故讪者森若交戟。三年稍得判马政于信都,殆所谓策骐骥而服盐车也。赋此言别,兼以申其屈云。)
百里长城县,山回万壑纡。
阳坡眠觳觫,阴洞产于菟。
紫笋披云摘,青兰带草锄。
土风饶险劲,案牍少欢愉。
卓茂存心古,钟离与众殊。
名高翻忤俗,道大不因愚。
此日腾交戟,何人悔失珠。
九方沉藻镜,万匹混迍夬。
自是龙为友,无烦舄化凫。
周王求八骏,非尔欲谁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