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敬次佔毕斋丁酉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白轩先生集卷之十二散地录
高山县安心寺雪楼壁上。有金文简公诗板。为奸孽子光所毁撤。其实僧乃藏弆。后为士人所得。用是楼燬而得全焉。楼既重新。赵使君亿。谋所以寿其传。将公诗并与栗谷重峰先生所次韵。遂倩同春宋赞善笔而刻之。尤庵宋参议为之跋。重揭楼上。乃知神物之护至宝也。非人智虑所可测。子光安能祸之哉。其所以毁之者。乃所以全之也。使君要余次韵。余何敢续貂。用寓高山仰止之意云尔。
纵肆含沙毒,宁无国是公。
暂虚纱壁上,终脱劫灰中。
重照新楼日,犹存大雅风。
二贤赓秀句,馀韵未曾空。
寄题龙潭太古亭丙午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出处:白轩先生集卷之十三追拾录
余尝为洪使君新搆之堂宇记而诗之矣。今又求太古亭之咏。太古者。盖尤庵宋公命之而以冠乎吏隐飞仙之额者也。或难之曰。太古邈矣。今奚取而名之。余曰否否。人今而心古者。无往而不古。味书书古。抚琴琴古。岩居川观。皆古也。古则虽谓之太古可也。岂特山静之似百里之独乎。继使君而居是亭者。思义则庶矣。
美号须从翠壁铭,流传长带少微星
谁知太古无穷意,不在溪山不在亭。
尤斋先生新卜黄山寄斋(并小叙) 清 · 南龙翼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壶谷集卷之五
癸卯九月望日。谒尤斋先生黄山之侨舍。陪往寄斋新基。实兼江山之胜。酒后。先生坡翁诗成屋未就之句。徵拙语甚急。辞不获已。敬呈一律。
水似三江阔,山如九曲佳。
地曾悭胜境,天即饷尤斋
老树仍成柱,层岩自作阶。
平生仁智乐,从此宿心谐。
为尤斋寄题焕章庵丁巳 清 · 金寿恒
 出处:文谷集卷之四
闵判书大受曾赴燕京。得崇祯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大字以归。尤斋见之。摸刻于华阳洞石崖。崖傍旧有书斋。八九僧徒守之。遂托其僧。使之看护。仍以焕章扁其屋。盖取论语焕乎其文章之意也。
荆湖龙升不及地上群臣抱弓泣
宣和天子漠北老,花鸟春愁寄奎藻。
千秋巍烈掩前轨,别有吾皇四大字。
圣人文章自天成,昭为云汉为日星。
尚思香案挥洒时,清燕从容临砚池
分明心法在克复,率土归仁此可卜。
天崩地拆更堪说,海水桑田真一瞥。
骊山事异幽王祸,陟方悲甚苍梧驾。
风马云车已渺邈,瑶函金籥俱零落。
昭陵有书殉不得,一任腥膻污残墨。
三韩使者燕市,邂逅悲歌感慨士。
提携相赠不论直,十袭归来诧海域。
海域苍生覆冒同,苦心独有华阳翁。
华阳洞里万丈石,好事何年鬼斧劈。
秖今镵刻若有待,开凿方知天意在。
惊鸾回凤映翠壁,日表俨然瞻咫尺。
岩边有屋傍涧隩,屋角新揭焕章号。
缁流相感亦意气,发愿斋心谨守视。
剥落宁容牛角触,摩挲不遣苔纹蚀。
祥云环卫彩虹吐,谷魅山魈共呵护。
冤禽夜啼石欲裂,不到兰亭水亦咽。
回看四海倒冠屦,大明乾坤一洞府。
尊周微义寓于斯,一心炯炯谁复知。
唯应天寿山头月,照见孤臣满腔血。
石潭二曲 清 · 宋奎濂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霁月堂先生集卷之三、栗谷先生全书附录续编
栗谷先生尝有石潭九曲歌。尤斋先生考亭武夷十绝句。自步其首绝韵。用武夷意属石潭。其下九曲。令门人知旧分韵各和。独二曲诗属退忧老峰。而皆未及制。权致道(尚夏)为致其意。仍使代斲。不敢辞效拙云。
二曲仙岩花映峰,碧溪流水漾春容。
落红解使渔郎识,休说桃源隔万重。
黄海道观察使李公墓志铭 清 · 赵持谦
四言诗 出处:迂斋集卷之八
观察使龙岩李公卒踰祥。孤殿中公兄弟以状属持谦曰。先人之葬。尤庵宋先生已撰显刻。而幽堂之志有阙。惟子铭之。念公于吾妇党也。且方忝太史职。在记贤大夫事。以补青简。不敢以固陋辞。谨按公讳尚逸。字汝休。其先自新罗贵盛。有悤言采于碧珍。子孙仍籍焉。碧珍后为星州李氏。历罗讫丽。世有显人。入我朝。平靖公约东以清德著名。生讳绍元。登文科。仕止佐郎。是公之高祖也。曾祖讳有蕃。承旨。祖讳硕明。郡守。考讳善敏。县令。赠兵曹参判。妣江陵金氏。赠贞夫人。以公也。公以万历庚子生。幼颖异不凡。稍长。力学不怠。当光戊午。公年十九。从参判公。自京踰鸟岭而南。居于善山。中甲子司马。丙寅参判公没。庐墓三年。庚午。擢大科。权知成均馆学谕。转至博士。荐拜承政院注书。时论惜公未与槐选也。每入侍。记注赡敏。笔翰如飞。上嘉之。再锡厩马。及乞暇归省母夫人。赐珍剂。谕令速返。升典籍。历司宪府监察,刑户礼三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丙子。出为黄海都事。奴夷猝至。监司入海岛。公独守长寿城。激励军民。捍御有备。一日夜已半。被掠士女数百人。脱走至城下。公即开门纳之。已而贼兵大至。呼声动地。城中汹惧。公坚卧不动。贼退去时。出兵击零贼。斩百馀级。而嫌于自伐。不以悉闻于朝。久露行间。遂患风疾甚。乱后除官。皆未就。己卯。病愈始拜命。由礼曹正郎。移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将以御史按察岭南。而遭母夫人丧。制终。拜持平,直讲忠清都事癸未。复以持平迁掌令。时有武将孽子为勋贵婿者。咀咒嫡母。而人不敢治。公置之于法。递为诸司正。不拜。甲申。出为襄阳府使。为治简而明。革弊祛隐。节用蠲赋。张设有方。皆可为后式。居五载。政成民和。及弃归。橐无毫毛。民相与聚。来馈于家。事类会稽叟赠钱。公不受。民守门不忍去者浃旬。己丑。拜掌令。先是贼臣自点结奥援弄国柄。稔恶日久。中外莫不忿嫉。孝宗新即位。向用耆哲。自点稍失势。而诸附丽之者。盘据要路。诪张眩乱。公论惮不发。公与二三名流论自点罪。并斥其党。朝著以清。一时推其风裁。递为司艺。俄还掌令。更论自点。竟流窜之。自点所亲李彦标者。阴连北人。谋起大祸。公发吏捕治。自点家又因译人馨长。流言于虏曰。新王黜旧臣用山人。将欲举兵入伐。虏乃屯兵关外。遣七使来诘。举国震荡。公夷然曰。命乃在天。孝宗亲自弥缝。幸而无事。庚寅。拜献纳。递正宗簿寺。迁执义。以书状官燕京归。为侍讲院弼善。时自点之党复入。沮公玉堂录。公遂求外得晋州。陛辞。上引见。谕以晋之一邑。予无忧矣。公感激上命。益殚治理。道臣上其绩。赐书褒美。有清简持身。阖境爱戴。古之循良。蔑以过此等语。尝坐兵事罢归。上思公善治。命还任。公在晋四年。拟两司春坊凡十四。而上不除。以重外也。大臣为言谏臣不宜久淹吏职。乃以辅德召还。出入胄筵。启迪尽诚。金监司弘郁以言事被鞫。不堪讯。仰呼公曰。尔知我无罪。尔若在言地。必救我也。上恶之特罢公。遂尽室南归。卜筑于星之南水石间。自号龙岩。盖有终老计。乙未冬。起家为安东府使。以治最赐马。戊戌春解归。旋拜定州。以其鄙夷。尤以兴学为急务。聚邑子弟而教之。绰有成效。未几。超授吉州牧使。升通政阶。至官。疏陈邑弊。上命施行。道臣褒闻。锡赉甚厚。时朝议欲试于盘错。岭南关西北缺。政官辄举论公名。而有相臣挟憾沮之。辛丑春。以微故免。壬寅夏。又出为宁海府使。明年。升庆州。又明年。以刑曹参议奉使于燕。人涕送。而定人迎拜塞路。还入户曹参议。迁同副承旨序升左副。拜庆尚监司宰臣又有嫉之者。以年老白上。首相沂川洪公命夏曰。某乃善人。而廉能素著。精力尚强。上然之。而公竟不赴。拜判决事全州府。俱辞递。复入银台。尝于前席。极言时政。上倾听。丙午春。拜黄海监司本道自乱后。列邑凋弊。乡校奴婢。皆役于官。圣庙无人扫除。鞠为茂草。公修治一新。悉还其奴婢。其馀废置事皆得宜。尝启言民隐。语涉宫禁。上盛怒命逮系。三司交争而不听。时久旱。白轩李相公景奭请见言公素清慎。所坐甚冤。上即释之。俄命叙。而自是七八年中。于内累拜诸曹参议承旨。并不就。间出为江原监司。无何。忤权见劾罢。又为清风府使。属庚辛大饥。至诚乳哺。济活甚众。大兴水利。峡民赖之。秩满归。癸丑。始以工曹参议赴朝。当宁陵迁奉。敦事无愆。既虞而即还。上章乞免。仍及时瘼。多见采施。甲寅六月仁宣王后从祔于宁陵。公诣陵下。葬讫而归。八月感疾。疾剧。闻显庙升遐。临绝。惟言国事罔极。无一语及家。是月二十七日也。用是年十月二十五日。葬于州北仙铃山坐卯之原。公天姿温然慈良。而其中刚方。言貌绝去矜饰。而自有绳检。尤笃于内行。前后居丧。毕尽情文。尝以禄养不逮于亲为至痛。其在襄阳。寡姊寓居其境。一以事亲之道事之。兄子主祀而贫甚。为建祭室。扁曰追远。后移居宿舂地。而祭时必亲诣。至老不变。与弟尚达友爱甚至。既长于吏事。而持之以廉白。抚之以仁爱。恤孤茕制豪猾。凡典八邑按二路。俱有惠化。居而民歌舞之。去而追思不衰。其处台阁。秉直不挠。有謇谔之节。协心忠贤。力去凶邪。士论甚重之。而雅性恬靖泊然。无进取意。以是通籍四十五年。多栖栖于外官。不称才猷。位不满雅望。识者咸惜之。及暮年。谢事南归。时士祸已萌。惟一室图书。莳花灌园。乡人至。相与款晤竟夕。而绝口不语世事。或有者。悠然若不闻。其慎密又如此。平生自奉甚俭。遗令丧葬无或过侈。著祭式以赐诸子。不敢违也。初娶居昌慎氏。早夭无后。后娶固城李氏。府院君原之后。大司宪柳景深之外孙也。妇道纯备。治家有法。公甚宜之。生三男二女。男长墀监察。次坡县监。次埰别座。长女适士人郭之翰。次适金天变。监察有四男二女。长志长。次志望夭。次志容,次志宽。女长适士人沈漳。季为持谦妻。侧出男志海武科及第。次志河。县监有二男。长志奭,次志尹。别座有三男一女。男长志安,次志完。馀幼。郭之翰生一女二男。内外曾孙不尽记。系以铭曰。
自罗著望,维星之
平靖之后,公趾厥美。
才既有种,丽又得正。
端良之质,孝谨其行。
早登王庭,南金之良。
霜台奋笔,清议式扬。
奚为累麾,未咸厥施。
晚膺晋秩,亦云非卑。
然考宦业,多外少内。
人为公惜,公志有在。
其志维何,乐彼山樊。
浩然捲归,松竹满园。
引年知止,近世所罕。
全而乘化,何怛何恨。
公没未几,世故百变。
公独不见,后死之羡。
畴能道公,尤笔昭垂。
我志其幽,维据于斯。
道峰书院癸卯 清 · 韩元震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一
癸卯腊月。余拜道峰书院。院享静庵赵先生。肃庙朝追享尤庵宋先生庚子六月。肃庙升遐。辛丑冬。凶党得志。今年秋。因馆学疏。黜尤庵先生。世道至此。更无可言。痛矣哉。
洙泗真源访石门,忍言前后厄斯文。
分明心法留寒月,冥漠神交忆断云。
岩势半颓波齧食,山容全暗雪缤纷。
遗祠过拜增叹息,恨不当年兽与群(洙泗真源濂洛正派八大字。同春宋先生笔刻院前岩。)
老江讲席。赋示诸人丁亥 清 · 金谨行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庸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老江即我尤庵老先生独享之院也。丙戌冬。不佞与多士讲义于院中。屏溪尹先生命也。老先生以明天理正人心为己任。性即理也。心即气也。理纯善而气有善恶。变其异反其同。此老先生传授旨诀也。不幸今日道学衰微。心纯善之说。大行于世。骎骎乎即心即佛之见。而吾儒本天之学。无以著焉。则老先生旨诀。亦将湮矣。屏溪先生为是之忧。俾后学讲明乎玆。既为节目。又为小跋以勖之。先生之意勤矣。盍勉哉吾党。讲罢遂占一律。以示同席求和。
大老仪模远,遗祠掩水头。
无人尊洛建,有地读春秋。
妙法心中见,微辞卷上留。
屏翁勤恳意,须向跋端求。
荷珠诗 清 · 黄胤锡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五
芝村李文简公集载尝侍尤庵尤庵诵一古诗云玄天堕寒露。滴此青荷叶。水性无定态。荷枝爱倾侧。团明虽可喜。涣散还易失。从君话三夜。请问安心术。因言有一物于此。握之则破。不握则堕。后考此诗载西崖集中。胤锡按此诗必古禅家口气。但未知谁作。而有一物以下。即晦斋所授于苏斋。而孤青亦以告沙溪。正是必有事勿正勿忘勿助长之义。故尤庵既诵其诗而继之以有一物一条。二说相备。其义始正。今辄复点化如左。以自讽咏云。
玄天降灵雨,滴此青荷叶
水珠无定住,风盘有倾侧。
圆明纵可爱,走出还易失。
但令勿破堕,正是存持术。
后云行甲寅 清 · 尹行恁
 押文韵 出处:硕斋稿卷之二
后云者。洪公锡箕之自号也。其父曰颐中。昭敬朝进士。当崇祯甲申之后。隐居不仕。洪公常以中原之陷于清胡。慷慨欲死。入检丹山中。筑屋崔致远旧墟。每中夜。诵诸葛侯出师表。因恸哭。制移檄中州文。谕以大义。而竟不得传。与尤庵宋先生相友善云尔。
捡丹之山高入云,其上盖多灵异云。
夜月欲坠鲁连海,春草空锁要离坟。
星光岳色参幽座,下视九州迷腥氛。
轩羲逖矣我头白,凤鸟肯与羊豕群。
中夜悲歌汉出师,香秫新醅微成醺。
陶轮天地玉立如,烈火不敢昆冈焚
忆昔大明皇帝圣,穆穆五弦歌南薰
属国枉罹蛮人噬,赫然一怒疲三军。
鲸浪才帖蠙珠贡,浩荡皇恩深无垠。
皇恩浩荡可奈何,周末斜阳已黄曛。
海东乐府五十六首 其四十一 大广大辛巳 清 · 李学逵
 出处:洛下生集册十七秋树根斋集
忠肃之留元也。沈王皓谋夺王位。奸臣交构。王遣朴仁平。谓宰相曰。昔有小广大随大广大(我国方言。谓俳优曰广大。)渡水无船。谓大广大曰。我短小。难知深浅。君辈身长。宜先测水。咸曰。肰。入水皆溺。独小广大免。今二小广大在吾国。全英甫,朴虚中是也。
大广大,听我言,汝不枉作天王孙。
大红广袖雀羽笠,身躯八尺何轩轩,灵山羽调销人魂。
我是小广大,具体即何论。
喙之所倒吸可吞,项下即腰腰下臀。
大广大前自敢尊,汪汪大水千顷浑。
汝行只可褰其裈,看我竭蹶从趋奔。
呜呼大广大,五指爬沙双瞳翻,灵均之尸子胥魂。
小广大乐莫乐,大广大冤莫冤。
寄语朴赞成全密直,大广大再不愚且悯。
敬次清阴,尤庵先生唱酬韵 清 · 闵在南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晦亭集卷之二
清阴自沈阳归卧杨州石室村。尤庵三十九岁时往谒。讲论近思录。又受睡翁碣文而归。以诗寓大义宗仰之意。清阴诗以谢之。
往复深相许,遗诗在案边。
石室香闻室,沃川水达川
春秋扶植义,伊洛讲论编。
并世儒贤迹,令人起肃然。
敬次寤斋先祖二绝句。远呈立庵宋近洙尚书(附小识。) 其一 庚辰 清 · 赵冕镐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冕镐立庵尚书疏辞东铨。将寻故里。不可无一语。乘月而往。及至大贞僦舍。尚书朝已出郭。此怀当若何。恭记肃庙癸亥尤斋先生馆于武溪。有诗曰出郭心如马脱鞿。帝城晴日射林霏。临流忽忆巴溪水。石径何时袖手归。以示寤斋寤斋敬次其韵。后又寤斋为候先生。与茅洲金公联往至武溪先生杖屦已离次。怅然有一绝句。其境与情。直可以今象昔。各就其韵而赋之。以呈立庵尚书
城门一出远名鞿,浩荡春江江雨霏。
终岂无心当世事,前头鹤版待公归。
敬次寤斋先祖二绝句韵。远呈立庵尚书行轩 其一 清 · 赵冕镐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拾遗卷之一
冕镐立庵尚书疏解东铨。将寻故里。不可无一语。乘月而往。及至大贞僦舍。尚书朝已出郭。此怀当何若哉。恭记肃庙癸亥尤斋先生馆于武溪。有诗曰出郭心如马脱鞿。帝城晴日射林霏。临流忽忆巴溪水。石经何时袖手归。以示寤斋。敬次其韵。后又寤斋为候。先生茅洲金公耿往武溪先生杖屐已离次。怅然有一绝句。其境与情。直可以今象昔。遂就二韵而赋之以呈立庵尚书
城门一出远名鞿,浩荡春江江雨霏。
终岂无心当世事,前头鹤版待公归。
谨次三梅堂题咏帖中韵 清 · 宋达洙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守宗斋集卷之一
梅堂平阳朴公有后字子健者。子健贫而颇工于诗。与余唱酬者亦有年。一日语及三梅堂事实。余问曰。家有文献可徵者乎。余尝观邑志而得其槩矣。其言曰。吾家孱微。不能守护。又不能阐幽。而有至宝在。尤庵老先生亲书八景。凤谷先生题律并引。寒水权先生继和原韵帖遗墨藏于家。余闻其言而叹之曰。斯不但君家之至宝。抑亦吾家之至宝。又不但两家所宝。凡在士林。皆可宝藏而敬玩者也。厥明躬造奉览。则心画传神。咳珠凝精。呜呼。今可徵如此。亦足以见佥枢公山仰之诚。堂构之美。玆堂为三先生所揄扬而咏叹。则虽以程子所谓不忍废不忍荒称之。未为过语也。遂感而书诸帖末以归之。崇祯后玄黓执徐大壮上浣。宋达洙稿。
尤翁题景八,凤谷咏梅三。
古木今人爱,清芬异代涵。
飘零叹荒径,肯构传小庵
珍重先贤帖,佳孙是善男。
李太白紫极宫(并小序) 其一 东方道统 清 · 朴性阳
 押屋韵 出处:芸窗先生文集卷之一
太白原诗。有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之语。故自东坡以及我东诸先辈。步此韵者。皆在于恰满是年。而但尤庵于六十九岁。酬和谷云金公。仍托之曰。已过四十九者。追后为之。则其不及者如文谷父子。亦当为之云云。今余比诸太白差过十年。而谨依尤翁故事。信笔攀和。且以篇数象其年齿。聊作四十九首。写怀而已。诗云乎哉。
箕圣辟青㙨,八条辉汗竹。
三韩鼎峙后,千载尘一掬。
伟哉圃隐节,鹄岭也独。
汉都瑞日明,唤醒昏夜宿。
道峰莘耒罢,陶山说卜筑。
翁辑圣学,焕然坠绪复。
阴风自北来,冠屦遽翻覆。
赖有华阳子,麟经讲之熟。
敬次尤庵先生上清阴大爷韵。上立斋相公近洙。以寓宗仰之诚(并序○二首。) 其一 晚清 · 郑海弼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照庵集卷之一
尤斋先生既受睡翁碣于清阴大爷。仍以诗律用寓宗仰之诚。而清阴又有阳春和章。甚盛事也。弼亦于前春。猥谒王考状文于门下。事固相符。情又相感。敢次原韵以上。而又以数三句语。尾足馀意。倘赐鉴正。
东方祥凤出,邈在五云边。
住处磬县室,用时舟济川
解官扶大义(黄杨归墟。不入都闉。)卫道劄遗编(编出宋子大全劄疑六𢎥。)
日夕徒劳仰,高山特岿然。
步韵赠金智居士 其一 晚清 · 柳重教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省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庵子金子元。湖南杰士也。早事奇芦沙,宋锦谷,赵三溪任鼓山四君子。晚从重庵先生勉庵侍郎游。又尝寄书重教。论斥邪时义。今年春。理短筇游湖内山水。转至畿辅。迤逶而西。至松都圃隐。观朴渊瀑。至海州翁祠。遍赏石潭九曲。过首阳山伯夷。至文化登九月山。至平壤箕子。审井田遗制。北登妙香山。抚檀君神树。又东北踰阳德大岭。至咸镜界。览龙兴之地风气大势。乃遵海而南。入金刚山。领略表里诸胜。遇韵释。留连旬月。至雪岳访梅月堂遁迹之地。登五台绝顶。观所谓寂灭宫。下山入宁越。奉审庄陵仙寝。登子规台。遂沿江而下。至堤川宿义林池。访余九鹤山下。留止三宿。解櫜共读其所为大东尊攘考三编。临行谓将往黄江。先谒尤庵寒水斋先生遗像。仍穷搜四郡水石之胜。踰竹岭而南。谒退陶先生明宫。略阅大少二白山势然后乃浩然而归。周行凡三千有馀里。余壮其志而奇其迹。为之鼓琴歌朱子远游篇。继之以短律三章以见情。
桂树秋风坐抚琴,为君一鼓紫阳音。
初筵不道相逢晚,早奉函书见寸心。
闻中国万清轩子弟门人复髻发之制 清末民国初 · 柳麟锡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岁壬寅。少友徐相默游中国。访问有正学名节君子。得鄂省万清轩先生斛泉。学宗程朱。力排异说。不动一时公卿之引挽。守身持洁。嚣嚣古道。年九十四岁。主讲谢叠山书院。尚日孜孜教学。闻默说尤庵华西道德及尊攘义理。深致崇仰。余闻之。极感叹敬慕。今少友金起汉往还中国也。以余有慕而造焉。则清轩已没。而其子弟门人。克守典型。当中华革命时局。独复古髻发制。余于是不胜忻耸。以为清轩之作地底阳脉而潜蓄者。岂端见于是而将大发也欤。遂诗以识之。
清轩楚北大先生,昔有高名海外惊。
明学统宗考亭志,守身旷感叠山情。
争叫远风浑世界,特形古夏独门庭。
从识潜阳多蓄地,起雷喷薄两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