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赠府吴公诗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吴公自曩昔攘斥夷寇其在吾绍兴若浙东西松江道者人易闻且见故多美颂之词迨舟山之役越在海外其抚民搏寇之功最多而且艰人掩之莫得而知也独书记辱在督府随众人后杂谈戎伍稍悉其事而今年台温之捷公之伐又最高公既让美不言而世之公道将遂因以澌没乃用鸣之以诗使公知知其事者尚大如者在而之所处则固有难于知者也
幕中曾与众人群,幕外閒听说使君
破剑壁间鸣怪事,孤城海上倚斜曛。
诙谐并谢长安采,懒散犹供记室文。
把笔欲投还自笑,故山回首隔江云。
俞参将公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比年海陆奸冗通市岛夷其后渐剽掠居民坏城郭贼伤大吏以数十于是公本抱负文武流声有年承开府之命提孤军横艘海中经涉春夏贼所当无不应手碎者东南万姓赖以全活以孤远每思一致缁衣之情而不有路会公入府城提督府中学士大夫若诸父老子弟知与不知望见将军麾盖感激有涕下者于是仓卒集里闬同声稍知歌咏者六人各著篇以颂其他散处不在不量寡昧倘亦有壶浆之意乎
孤城一带海东悬,寇盗经过几处全。
幕府新营开越骑,汉家名将号楼船。
经春若战风云暗,深夜穷追岛屿连。
见说论功应有待,寇恂真欲借明年。
蒋扶沟公诗 明 · 徐渭
零陵蒋先生者迅鹍鹏之遐翮乘龙蛇之屈伸尝欲顷摩青天手弄白日不著上下以栖混元早岁妍精含藉六经故说有谈空不诡正道昔尝出宰扶沟晚节薄游四方挂冠拂衣如沤在海虽随光扬波于上代鲁连高蹈于海滨御寇埋名于郑圃先生放纵于吾越可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者矣伯兄淮恬澹厌俗弱龄访道垂五十春玄室冥奥未睹宫墙遭先生溯舟闽粤放于山阴邂逅天缘值诸行道顾盻之间疑谓异人遂数语浃襟悬榻弥月过蒙收畜列诸仆御之徒既而先生鸿迹远旷再渡钱塘期许后来意得执鞭长侍岂谓造物苛猛未更寒暄伯巳化为异物乌乎陵海尚变人寿几何金丹未成玉颜曷驻每念此可谓寒心先生哲人胡以导指南向耶顷者又将浮湘江并九疑直指芝田家门一入于斯际能不依依夫兄所师表弟胡不尔恐尘凡之姿仙圣所拒唴哉死者巳矣生人去焉存亡惕心永以为好异日吸沆瀣之精景陟壶峤之福庭飞九还之丹火骑八极之游气则天凡殊涂相见无日缅哀伯氏重以离衷因献五言
伯氏颇好道,终岁事修服
道上逢异人,髭须洒林
修礼重致问,德音美如玉。
扣之转微茫,焦螟游广漠。
冀得长奉侍,双飞向王屋
人命安可期,天犹互寒燠。
念别正徂暑,墓草巳更绿。
瀼瀼日中霜,亭亭风际木。
逢师苦不早,炼摄总成哭。
阴风吹火篇呈钱刑部君附书袁宏道评曰:较长吉神弦更悲黯)(八山) 明 · 徐渭
侧闻公远临江浒普荐国殇补化理之不及超沉沦而使脱敷扬鲜才欢喜无量赋得阴风吹火篇以献附书别作四首兼乞览观率戏效李贺体不审少有似否别奉唐集一部伏希垂纳
阴风吹火火欲燃,老枭夜啸白昼眠。
山头月出狐狸去,竹径归来天未曙。
黑松密处秋萤雨,烟里闻声辨乡语。
有身无首知是谁,寒风莫射刀伤处。
关门悬纛稀行旅,半是生人半是鬼。
犹道能言似昨时,白日牵人说兵事。
高幡影卧西陵渡,召鬼不至毗卢怒。
大江流水枉隔侬,冯将咒力攀浓雾。
中流灯火密如萤,饥魂未食阴风鸣。
髑髅避月攫残黍,幡底飒然人发竖。
谁言堕地永为厉,宰官功德不可议。
挽张姬和彭孟阳(《莲香集》卷二抄录) 其一 明末清初 · 黎遂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楼往多丽人,居临濠水,见之徐文长诗。予所知张乔,则雅好笔墨。念其周旋诗社,曾为志铭墓石。年来呼鸾信远,打鸭声喧。红粉变为青衣,拭泪勒供行酒。于是舞衫频典,断尾高飞,无复旧时繁华景色矣。此虽游戏场中,要可见风俗之日异,不能无感。客归,偶问渡濠畔,经故居,殊伤往事,辄作诗,贻彭子和之。
柳色春生锁夕阳,城隅烟冷草仍芳。
鸳鸯尽避金丸掷,鹦鹉曾催宝镜妆。
回首忽如行雨梦典衣谁换返魂香
邻家记曲馀红豆,种得相思落女墙。
青藤 明末清初 · 黄宗羲
 押寘韵
文长自号青藤青藤今在城隅处。
离奇轮囷岁月长,犹见当年读书意。
忆昔元美主文盟,一捧珠盘同受记。
七子五子广且续,不放他人一头地
踽踽穷巷一老生,倔强不肯从世议。
破帽青衫拜孝陵,科名艺苑皆失位。
叔考院本供排场(史槃,字叔考,以院本行世。)伯良《红闺》咏丽事伯良名骥德,《红闺诗》和者甚众。)
弟子亦可长黄池,不救师门之憔悴。
岂知文章有定价,未及百年见真伪。
光芒夜半惊鬼神,即无中郎岂肯坠。
余尝山行入深谷,如此青藤亦累累。
此藤苟不遇文长,篱落粪土谁人视。
斯世乃忍弃文长,文长不忍一藤弃。
吾友胜吉加护持,还见文章如昔比。
青藤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十六
青藤书屋徐文长读书处。大如斗,徐自称「青藤道人」。后为陈章侯宅。今陈殁数年,而青藤为风雷所坏,感而赋之。
青藤青藤尔生几百载,几见桑田沧海
霜根拔地石谽谺,翠叶垂天云叆叇。
下根伏积雪,上干栖真宰
小山丛桂不敢望,若木扶桑势相抗。
葛陂仙叟骑作龙,襄阳老颠拜为丈。
千年盘郁精灵开,腹空火起轰奔雷。
嵯峨石柱倒,灿烂金台摧。
丰隆行叹息,屏翳坐徘徊。
嗟尔青藤胡为乎颓哉。
昔日天池读书处,狂歌大叫倚藤树
又闻丹青老莲陈章侯自号老莲。),解衣醉卧呼不起。
兰亭客散缠荆榛,风吟雨啸空悲辛。
自古才人所托迹,会能白日生霹雳。
青藤青藤,我欲南登石梁游金庭,策尔为杖兮尔鶱腾。
青藤古意诗 其一 玄黓涒滩 清 · 舒位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五
徐文长故居在山阴县境之观巷,今为陈氏宅。十峰茂才顷以青藤《古意集》见示徵诗,为题四首。
略似淮南杜牧之,此人恨我不同时。
颇从冷淡求生活,剩与疏狂作总持。
史笔青删仙鬼佛,酒杯红入画书诗。
秀才康了将军去,一树飘零有所思。
玉佩 其一 丁丑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四苏斋续笔
柳惠风冷斋书种。曰方寸玉。一片羊脂色。双螭首。一面刻山水。平桥渔舟远塔。微微可辨。一面刻诗云。绿莎白石满河洲。渺渺平沙带浅流。红树青山无路入。行春桥畔觅渔舟。小印文曰子刚。成川府民。耕田拾得。献于府使。府使之子。恋妓一枝红。(诗妓也。)与之佩。后归邑子某。府使某以重价取之。诗情画意。俱极缥缈。刻法又神。必是中国物。但未知子刚之为何代人。以待后查。(柳说止此。)余按成都民垦荒冢间。得此玉献之官。遂归于一枝红。红又情赠富民某甲。后郑府使取为宠姬之饰。姬居燕子楼者且十年。售玉以资衣食之窘。此玉又归于侯门之绝艳。玉自出土来。凡三易主而三噪于世。盖尤物也。有一嗜古者购求于艳。艳竟刓敝。不出手云。子刚姓陆氏徐文长水仙花诗云。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杀苏州子刚。自注云。陆子刚苏人。碾玉妙手也。据此则子刚文长同时之人。而此玉为明嘉隆间古物无疑也。
殉玉何人抵死愚,白杨无树可啼乌。
褐之父向田间得,雨映深耕绿一
张梦晋画折枝长卷寄宗室伯羲祭酒绝句八首 其一 戊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八
伯羲祭酒明张梦晋《岁寒三友图》卷,适吴仲饴太守自都旋汴,伯羲遂以此卷托仲饴寄余。盖京师故人,多知余为梦晋后身也。光绪癸未之岁,余尝遇于并门。作诗赠余,初书云:「吹笙王子,乞食张郎。」时在旁者俱不知张郎为谁,惟余尝见黄九烟所作张灵崔莹合传,仿佛记有乞食事,因为诸人言之。继书云:「葆其虚灵,戒其颠狂。优昙首出,后事方长。勿求仙箓,且尽人纲。」书毕,又书云:「前王后王,堂堂乎张。笙肇缥缈,箫韵凄凉。月明虎阜,花暖吴阊。前尘隐约,云胡可忘。」至此始决其所言为梦晋。问后王为谁,曰:「诗中『昙首』句已明示矣。」问崔莹事,则不答,但称家君为六如后身,与三十年前吕仙语合。它语甚多,不备记。前后身之说,于古有之,虽涉荒渺,非尽妄也。惟梦晋天才隽逸,下笔成文,诗画流传,俱臻能品,其风情才调洵足倾倒一时。自顾荒伧,何堪窃比,则亦昔人所云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然有可怪者三,有相似者五。梦晋名不甚著,知者寥寥,以此为言,似非作伪。可怪一也。梦晋之母,梦周灵王太子晋而生梦晋,故字梦晋名灵。又梦晋与优人作子晋跨鹤剧,其事俱载九烟《传》中;此云「吹笙王子」,亦俨以缑岭升仙太子为梦晋前身。语既相符,似非凿空,可怪二也。且六如之说,三十年前吕仙言之,三十年后言之。梦晋与六如,以师友而为父子,情事宛然,可怪三也。余自少时未至吴越,即结想吴中山水,若有宿缘。其相似一也。少作文字喜用乞食语,意中时以不能学古人乞食为憾,屡为父师所诃,终不肯改,其相似二也。自稍有知识,即时涉冥想,妄意它日落魄乞食,或能遇一红颜素心人以为知己,未读梦晋传时已如此,其相似三也。少作又喜用春人语,华阳王君雪澄尝戏呼余为易春人,其相似四也。余幼时了了,颇窃乡里之誉,义宁陈丈右铭谓「此子似徐文长」,家君甚不悦其言。然陈丈固颇精人伦鉴者,文长梦晋,本一流人,长老谈言,不无微中,其相似五也。余既不知六法,所见画亦绝少,梦晋所画,迄未一见,至其诗为世传诵者,仅「高楼明月清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一篇,然能诵此诗者多,而知为梦晋之作者少。《明诗综》采梦晋诗裁一二首,惟载其临终绝笔云:「垂死尚思元墓麓,满山寒雪一林。」读其诗为之泫然欲涕。后取《九烟传》再阅之,乃知梦晋实为崔莹死,亦竟为梦晋死,六如合葬之于元墓。九烟生国初,距彼时未远,必非妄言。惜遇时记忆不详,未深问也。乙酉,观剧,优人演所谓《才人福》者,生旦二脚登场,则梦晋俨然夫妇。此吴中当有之剧,不知蜀中何时有之,何人为之。且所演情节又多附会,与本事不合。丙戌,求观此剧,反无有。每经行邓尉元山塘七里间,忽忽如有所失。与元墓山约:他日必埋骨于此。适七岁儿阿仁病殇,遂葬之圣恩寺旁。以盟息壤焉。丁亥入都,晤番禺张延秋年丈,问余曰:「小说有名《何必西厢》者,子见之乎?即子前生事也。」亟走厂肆,诣翰文斋,托书贾韩姓觅此书,果得之。盖明末国初人所作,以前之崔、张,不如后之崔、张之发情止义,故名《何必西厢》。所载别梦晋诗,与九烟所载相同。其诗云:「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入宫祇恐无红叶,临别题诗当会真。」和之云:「地老天荒两恨人。泪珠枯尽海鲛贫。马嵬异代甘同葬,不学三郎负太真」夫。梦晋,不过文字知己,一见之缘,而至以身许之,九死不悔。虽以宸濠之凶燄,不能加于一弱女子,卒完白璧归死吴下,其慧心奇节,可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濮青士太守言:曩在崇朴山尚书斋中,见六如所作崔莹小像,粗服乱头,啼妆黯淡。侍女十数辈,左右环立,皆宫人妆,盖初入宁藩邸中时事。非娄妃保护,必殒身藩邸,不能与梦晋终古同穴矣。今此画像尚在尚书家,惜无由得之。梦晋此图,作于正德庚午,在未遇以前。伯羲自千里外举以相赠,意殊可感。故详载其事,自题八绝,乞怜才阐幽之君子为之题咏,亦以报故人之殷殷云。己丑岁暮。
月下仙人萼绿华,搽红竹翠影交加。
淩寒写出真标格,不是徐熙没骨花。
江阴祝丹卿同门廷华见赠原韵 清末至民国 · 张文藻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癸酉九月与唐侣笙许仪亭杨映潭徐渭臣诸君作澄江之游寓己丑同案祝君花园款聚两日辱君惠赠一律即和原韵以报之
少年同撷泮池,寻梦何殊挹古芬。
一席话言曾契我,五章挥洒总输君。
娱亲好采篱边,习静还看江上云。
邂逅枝山知劲敌,受降自愧不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