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白雪楼诗却寄李于鳞 明 · 文彭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文氏五家集卷八
余与徐子与王元美见所谓五子诗者既而游京师宗子相虽不久亦蒙知爱兰汀已矣惟不得见于鳞偶读白雪楼集怅然有怀赋此寄之
何处仙人白雪楼山东李白最风流。
烟霞此日成高举,丘壑于今属卧游。
丽藻时传惊海内,声华久矣遍遐陬。
江湖潦倒空相忆,何日相逢解我愁。
李东昌写寄白雪楼 明 · 李攀龙
 押尤韵 出处:沧溟集卷五
楼在济南郡东三十里许鲍城前望太麓西北眺华不注诸山大河清河交络其下左瞰长白平陵之野海气所际每一登临郁为胜观东昌李使君子朱以读白雪楼集于广川马中丞家咄然壮之归为图以寄而攀龙赠焉如此
诗名东郡沈隐侯,那复擅奇顾虎头
江湖槃薄有能事,画我山中白雪楼
推毫已经海色至,无乃兼驱蛟蜃游。
须臾百里岱阴合,咫尺疑闻清河流。
华不注山得非雨,平陵以西胡独秋。
松风似欲卷绡起,良久看云失去留。
丹青快意痴如此,丘壑过人老即休。
使君实解中调,为尔深知宋玉愁。
李于鳞 其一 明 · 欧大任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五年前,从公实闻于鳞甚著。公实已矣。于鳞今卧历下。仆时时思见其人,无由东行一访。前年入燕京,获览观于鳞歌诗于殿卿所。今年春明卿有寄《题白雪楼诗》,邀仆同作。而子与则谓仆曰:“昔予二三兄弟,旁得奇士,即四五千里外移书相告,辄引满大釂以为欢,岂可使于鳞不知南海有欧生耶?”因遣书通知。仆感斯言,赋寄于鳞二诗,幸题于白雪楼上,酒酣耳热时,命苍头歌之。他日,客有燃藜握管而过者,必欧生也。
屏居犹在列仙乡,十二楼台蜃雾旁。
客自函关紫气,世从鲁甸识灵光。
窗前海近弹琴润,岳顶云来散帙凉。
难向此中歌白雪,相将看日到扶桑。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其一 一解 明 · 宗臣
 押陌韵
于鳞上计上都余以职事直省中凡再易朔不得通一语辄为之赋时命侍子歌之以通其恨恨焉
出门望所欢,零雪忽盈尺。
岂曰沾吾衣,畏此雪上迹。
二友篇 其一 王宗伯锡爵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十七部
吾取友于天下李于鳞以文字实伯仲焉杨仲芳之以节义相切劘亦庶几也不幸中道弃我今者赖天之灵元驭拔我于雕虫而进之太上刮濯而就之我友也实我兄也敬美匡我保我我弟也实我友也元驭尚矣收敬美于出处之后夫谁能以僣讥我
太原吾闬彦,弱小负灵植。
三馆抗清标,八座回正色。
步武鼎铉间,弃之如遗迹。
荣名冠寰宇,紟绅所趋翼。
望望若将浼,空空类无识。
五十孺子慕,扳哀变原
伊余麻中蒲,谬充他山石。
晚途乍折节,感此三不惑。
芰荷良可依,薇蕨足充食。
荆玉竟夕辉,恐为世工得。
重纪五子篇 其一 汪司马道昆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一部
余昔为五子篇则济南李攀龙吴兴徐中行南海梁有誉武昌吴国伦广陵宗臣其人也已而其友稍益则为后五子篇豫章余曰德汪道昆蒲圻魏裳铜梁张佳胤汝宁张九一其人也盖三十年而同矍圃之观去已半矣今其存者位虽有显塞而名业俱畅志行无变盖愯然欣然之感一时集焉故为五章以追志之
司马诚国器,豁落不庸庸。
兼济文武资,南北倚折冲。
爱弟若一身,怜才见春风。
五十佐元枢,犹在塞与通。
高卧黄山表,健笔吐如虹。
珠玑走荒裔,金石耀幽宫。
如发汲郡藏,孰当檀左锋。
自余友太原,涊然畏雕虫。
济南贵叶玉,物论时不同。
所以千秋叶,唾手归宗工。
追和黄侍御滇游诗册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夏日过友人黄禹钧第仲氏元枢出示先大父滇游诗一帙李于鳞徐子与谢茂秦皇甫子循方君九叙施君峻诸名流遗墨咸在焉琅琊长公一篇盖其弱冠时作风骨已自铮铮吾邑章黄门适七言律亦整致不后诸君而今集似不载且章集中馀诗备出此下岂文字之传真有幸不幸耶然此篇大类李于鳞或一时同社稍为檃括也元枢力丐余追和余于诸君惟元美子与石交馀率未面而臭味风期不啻兰艾且黄君先大父夙与家大人同朝余虽晚未及把臂即一时文士麇契若斯趣尚固可概见因课一章并占缀数语卷末而蜀州散帙之感不能不怅惘于暮云斜照中矣
朱旗摇曳度丹梯,白笔辉煌下紫泥。
宇宙忽看铜柱外,山川遥问铁桥西。
猿声九驿催龙剑,象迹千崖送马蹄。
咫尺风流庭树在,缃缣吟眺夕阳低。
六公篇 其一 高太史季迪 明 · 胡应麟
 押阳韵
六公者高太史季迪李观察献吉何观察仲默徐博士昌谷高参知子业李廉访于鳞也其三洛下其二江左其一济南总之上距国初下迄弘靖诗家者流正宗巨擘尽矣余束发寤寐诸君子读其遗集恨不获一当其人是秋舟过吴门欲入访季迪昌谷故居而州民遂无识者盖颓没榛莽久矣嗟夫彼其盛名朗朗悬诸日月世代非远河山邈如由后视今维今视昔俯仰宇宙能无怅然爰并李何四子为六公之篇后之同志或将有感于斯咏云尔
四杰江左太史何琅琅。
一鸣骇万鸟,百中连双鸧。
朱弦奏上国,白纻歌明堂。
遂令十叶后,率土归吴阊(谓嘉隆间也)
后十九首(并序○续稿) 其一 明 · 申钦
 出处:象村稿卷之六
十九首。为选体之最。不知谁氏作。或云枚乘作。未详其然否。至明嘉靖年间李沧溟攀龙拟之。盖亹亹逼古。余幽忧之暇。窃效续之。虽不及胡宽营丰之手。亦庶几孙叔优孟尔。
行行又何之,渺渺燕与越。
燕越望不穷,浮云空灭没。
岂无双鲤鱼,浩荡沧溟阔。
瞻彼林中鸟,嘤嘤鸣自聒。
四序迭代谢,春风复秋月。
人生那可恃,百年空卒卒。
沈忧从中来,欲绝还缭绕。
恻恻临广路,前期谅难晓。
海平府院君月汀尹公神道碑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象村稿卷之二十六
不佞钦之朝京师也。月汀尹公为上价。简易崔公岦副之。两公俱称文章老师。而若月汀公问学声望。实为世之山斗。时少年。磬折随行于两公间。月汀公进而提诲之尤勤。契许之义。在罄咳唯诺之外。竣事还益愈。及钦之捍文罔也。公尺牍讯死生。十年如一日。尝以所著述。托弁卷。而丙辰冬鞮屦东去。公亦下世矣。越八年癸亥。公之侄左议政尹公撰公行状谓曰。知叔父莫如公。公宜铭其神道。噫。何敢辞。左揆行状次之曰。公讳根寿字子固月汀其号也。氏出善山。其始有司空君正。显于丽。冠冕相承。入我朝。有讳彰。杨州牧使讳达成阳城县监。高祖曰延龄。进武副尉。曾祖曰继丁。掌苑掌苑。祖曰希琳。副司勇。考曰忭。军资监正。有再室。后夫人玄氏副司允明之女。夫人育二男。长曰斗寿。议政府领议政。号梧阴。其次即公也。联璧腾华。同升一时。位遇勋名。或甲或乙。推恩三代。赠考议政府领议政海澄府院君。祖考议政府左赞成。曾祖考吏曹判书夫人皆视贵。公以嘉靖丁酉生。聪明颖悟。钟于天赋。甫十岁。已通孝经小学四子等书。能晓历代事迹。从议政公在三陟府。议政公尝阅类聚文字。公皆暗记。举问一二。应对如响。议政公益奇爱之。语夫人曰。此儿必大成。吾虽未及见。夫人当享其养。未久议政公卒于官。公随母夫人还京终丧。业日进。声名出前辈上。戊午。中文科别试。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庚申承政院注书春秋馆记事官。以史才闻。辛酉。终更资。庳叙从品。奉常主簿。为养乞县。出监涟川。壬戌。入为弘文馆副修撰。请伸雪赵静庵光祖。明庙不悦。希旨者揉椎之。除果川宰。癸亥梧阴公为铨部郎。沮倖臣李梁子铨荐。为所中。弟兄同被谴。败。授承文院校检。二年不调。以梧阴公地也。甲子。迁刑,兵曹郎知制教。。以御史。检灾伤于关右。转直讲副校理乙丑吏曹佐郎丙寅副校理兼校书校理,汉学教授。赞价朝京。拜吏曹正郎丁卯。赐暇湖堂。历检详舍人掌令执义司艺副应教。又以灾伤御史岭南庚午岁俭。湖西民大饥。公受救荒御史之命。赈恤殚诚。民多赖活。自是公不出馆阁。应教,执义,司谏者六。舍人者十三。典翰直提学者再。司仆,司宰正者一。壬申。升通政。同副承旨。跻右副左副。递拜佥枢。移大司成。作成有方。士争兴砺。癸酉。以奏请副使朝京。辨宗诬。加嘉善大夫甲戌。以汉城右尹出按庆尚。崇儒礼士。过先贤祠宇。必操文祭之。乙亥。瓜代除同枢。道拜副提学丙子大司宪判决事丁丑京畿观察使戊寅。罢。时士论携贰。喜事者搆公兄弟。谋陷机辟。金公继辉大谏。言公兄弟才学并著。士流进退非轻。不可以闇昧累人。士论是之。己卯。除江陵府使。以亲老不赴。旋授开城留守。开城俗逐什一为业。文风渐替。公至则一新之。士有知读书识事理者。亲与为客主礼。观游宴饮。必召与之。多士为公至设斯文宴以相庆。未踰岁彬彬有弦诵之风。故都山水饶佳境。公莅事之暇。命驾径造。遇会心处。辄悠然舒啸以为乐。不以春明门外为天涯也。开人至今道公姓名不衰。梧阴公同被斥。知延安府。延距开宿舂。吉日良辰。侍母夫人来往。轩盖联翩。称觞上寿。当世传以为盛事。辛巳任满。拜军职壬午左尹癸未。黄海道观察使。以亲老递。再为大司成司谏。迁副提学吏曹参判甲申冬丁外艰。致毁踰礼。丁亥制除。拜军职。授左尹曹参判副总管己丑。宣庙以宗诬未尽雪。会典不即降。特简公申奏兼进贺使朝京。公敷奏明允。诚竭辞达。礼部尚书于慎行见其文大异之曰。藩邦有人矣。皇上特命宣示内阁秘史所载本国世系正本。并颁会典全编。宣敕于皇极门内。翰林学士将礼。盖异数云。还朝。宣庙嘉悦。告成于宗庙。进公资宪大夫刑曹判书。赐田宅臧获。庚寅。拜大司宪礼曹判书兼知经筵春秋馆事艺文馆提学同知成均馆事。策光国勋。加正宪大夫封海平君。俄为大司宪礼曹判书。夏加崇政大夫政府右赞成判义禁府事。。士祸作。名卿贤士贬窜殆尽。公与梧阴公并被波及削爵。退居广州村舍。只以书簏自随。萧然若寒士。宣庙令本道存问公赐米豆。壬辰。倭贼大举入寇。傅国都。宣庙西幸。急召公兄弟复原封。驾次东坡馆召公入。慰谕备至曰。卿兄弟勿离予。生死以之。到平壤。承命告急于广宁。还报义州行在所。加崇禄大夫曹判书。旋加辅国崇禄大夫礼曹判书兼知经筵弘文馆大提学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已而控辞判中枢府事。驾住西塞。国脉如线。朝廷草草仅全墙壁。公能以忠义。入赞帷幄。出傧皇朝将士。半岁之间。三赴广宁。六赴辽东。开陈请援。无不动听。癸巳。皇朝兵讨倭贼之在平壤者。帝敕遣兵部侍郎宋应昌经略朝鲜。朝廷拣接伴。公膺之。当肯綮周旋。咸得其宜。一路军兴。倚公施措。经略雅重公。其还也。亦同公入辽。宣庙将还故都。公以接伴故未得从驾。宣庙解所佩宝刀及雕玉赐公曰。此予平日手中物。卿可佩之。时以念予。甲午。以奏请使朝京。乙未。以接应皇朝将领去留者下岭南。寻拜左赞成。劄陈进兵便宜累千言。丁酉。倭贼再抢近畿。公陪中殿遂安。闻大驾捋南幸。陈劄愿执羁靮。仍赴朝。兼判义禁府事。庚子。兼知经筵。同校周易。辛丑梧阴公卒。公时年近七十而持服哭泣不懈。甲辰。录扈圣勋。戊申。宣庙宾天。庙号称祖。公引经陈之。且上章言奴酋必动之形。自请往见游击宗道。以得其情。因言西比边备甚悉。其言后竟验。自以年侵。拟未亡展省先王陵寝。移书选部。请为康,两陵祭官。内批以公为先朝一品宰臣。年满八十。赐米豆酒肉。岁以为常以优之。继有赐几杖之议。公不宁于心。苦辞于宗伯止之。八月。得微恙。内医承教来胗。辍太医院方药赐之。竟不起。享年八十。讣闻。辍朝二日。赙赗有加。遣礼官致吊祭。官庀丧事。卿士大夫下及舆台。闻公殁。无不咨嗟曰。贤宰相亡矣。某月某甲。窆于长湍临江县艮坐之原。公夫人曰赵氏。丰壤望阀。节度使赞成安国之女。有阃范克内相。封贞敬夫人。先公二十四年卒。其葬与公原同而圹异。育六男一女。长曰皖。进士掌乐佥正。娶生员李磐女。生一男四女。次曰晊。进士。加平郡守。娶佥正南应瑞女。生四男三女。次曰昭。娶郡守韩景祐女。生一男。次曰曘。进士。娶忠义卫郑福龄女。暶娶府使李遵宪女。𪱃娶李庆祺女。女曰尹闻性。自曘以下皆无后。侧室子曰昶。学官。女适吕祉吉。曰应之曰白海民曰尹弘达曰尹烇曰李明翼。皖之出也。曰择之曰尚之曰悦之曰宗之曰洪遇亨曰金泰基。晊之出也。曰挺之。昭之出也。馀未行。公仪表端秀。资禀英发。少好学。从事于性理之书。如通书,经世书,东西铭,太极图说。靡不师承。访退溪李滉南冥曹植。论朱,陆同异。得其印證。退溪称曰。子固聪颖绝伦。他日造诣必远。从成牛溪浑李栗谷珥游。为莫逆交。皆称公文雅。世罕其比云。事母夫人极其孝。事兄如严父。诸侄如己出。待内外宗戚。一以诚信。不为表襮。祭必洁斋。视具必躬。讳日号哭将事。老而犹虔。兄嫂寡居。捐俸以救。割恩赐奴婢与之。急难恤灾。不以死生贵贱贰视。恒教子弟曰。张公艺九世同居。固难矣。然其百忍字。不免强作。一门之内。诚意相孚而已。奚至于百忍为。人能孝悌忠信则虽不得谈义理天人。不害为善人。为学。将以行之。学而于行则非学也。其秉心也易直子谅。其接物也平淡简率。好善爱士。宠引儒学。布衣寒素。屦满于户外。未尝以恶言詈人。未尝以调谑戏人。未尝抉人隐微。惟不能容人之过。不假以辞色。久侍经幄。临筵讲义。剖析精微。引喻备至。累知贡举。其所甄拔。多知名士。尝荐权慄,郭再佑将才者屡。两公果有功如公言。尤娴于礼。善华语。华使至。公必当之。隆庆丁卯诏使许国,魏时亮等至境上。而庙升遐。宣庙即位。吉凶礼交。事非预讲。而公受问礼之任。酬酢如素定者。许使称之曰。佳士也。四使燕京十渡鸭江。而无倦色。公诸侄朝京。皇朝人必问公安否。宣庙答公劄曰。卿学高勋高。予爱其博雅。公之实迹也。功冠一代。位班三事。历事三朝五十九年。自公卿以及郎署。多门生故吏。所至莫不俯伏擎跽执子弟礼。公益谦卑无矜容。朝廷设耆老所。待宰相年七十者。春秋赐宴。礼数犒享。夐越常制。公一再参。后不肯往。或问其故。公曰。余实眇福。何乃每当殷礼。安于恭俭。守以清白。食不重肉。坐客无毡壬辰以后。不能备第舍。梧阴公捐赀置宅以与公。其淡泊类此。丙辰夏。欲展省外亲丘龙于湖南。为子侄所止。盖贼臣当朝。有废母之议。公之微意。不欲处乱邦也。平生嗜书。畜古今书籍数千轴。手不释卷。小疑。随手抄记。号习于文者。则虽卑幼必叩问。倡为古文。以先西京为主。而酷好司马子长。为诗宗盛李。好观皇明诸家。信阳,北地,凤洲沧溟。旷世神交。慨然有不并世之叹。使公生乎中国。丽泽于嘉隆诸钜公间。以究其所诣。则方驾并驱。未知孰为秦楚。耳食之徒。其窥闯公藩垣者。亦鲜矣。皇朝学士陆可教,行人熊化两人序公文曰。有古作者风。其真知言哉。公恒言吾东方非无文章。虽名家。不无俚语。此不及中夏云。公书法甚劲。正论者推为永和体。著四书吐释,马汉史抄,韩文质疑,松都志,朝天录,朝京唱酬及诗文若干卷藏于家。世道之否泰。系人才之用舍。当壬辰之初。公与梧阴公俱起废。或居岩廊之上。或任辞命之重。熸乱底平。宗社再造。事业炳烺。日晶星焕。若公者。其关世运之盛衰者非耶。铭曰。
古称文者,贯道之器。
照烛三才,辉丽万汇。
人亦有言,不朽盛事。
粤我海东,作者肩比。
体无定位,或三或二。
以古为的,世鲜其至。
公能倡始,手揭赤帜。
文祖先秦,诗宗盛
声因气成,语由意备。
汇而为渊,浑浑㳽㳽。
敷而为英,灼灼其花。
皇朝宗匠,信阳北地。
弇园雪楼,互执牛耳。
公于其间,思欲方轨。
经纬于时,其用也贲。
黼黻王猷,济艰弘理
年登大耋,勋纪太史
上公之秩,伯仲相倚。
存而三达,猗欤有自。
殁有三立,昧者其起。
龟趺螭首,铭而无愧。
次韵张内翰(维)月汀先生(并引) 明末清初 · 郑弘溟
 押虞韵 出处:畸庵集卷之二
上年八月十二日。(弘溟)方抱沈痾。晓头假寐。梦拜月汀尹相公于城西第。侍坐移时。言语颇多。公抽得李沧溟文集。披览久之。问于某曰。近闻君读皇明文字。翻到几家。某对以沧溟艰苦难晓。公遂持卷促席。迭相詶唱。且曰。吾欲以多少书籍与君云云。觉来。历历如平生。今已经年。时往来怀中。不敢忘也。兹者。适得张内翰诗稿。其中一篇。乃梦相公所作也。与某所感。正相符契。仍念某与张君同出入相公门下。迨十数年。知遇之隆。自敌已下。未有比也。流落后死。举目无亲。追惟旧事。倏然如梦。遂和元韵。宣寄余情。还以投示。以相怜悼云尔。
先生已逐元化徂,先生精魄知有无。
小子前夜拜先生,古貌不减山泽臞。
琅然重接警咳音,礼数颇与宾朋殊。
寒暄劳苦多款语,图书左右供欢娱。
手抽架上十家书,促膝讽咏张牙须。
坐来詶唱两不倦,风仪可念闲且都。
蘧然而觉始知梦,恻怆抚躬怜昏愚。
平生受恩未即报,此心炯炯难缁渝。
先生一去不可留,世丧道矣何时苏。
浮生俛仰成今古,运行日夜无停枢。
雪霜贸贸松柏颠,冥冥天意何为乎。
偃然甘瞑羡先生,不识朝野多艰虞。
崇祯皇帝御琴歌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道人屈大均山东回,言济南李攀龙之后其家藏百琴,中一琴名翔凤,乃烈皇帝所常弹者。甲申三月,七弦无故自断,遂兆国变。中官私携此琴,流迁于此。又朱秀才彝尊曾言有杨正经者,善琴,烈皇帝召见,官以太常,赐以一琴,自国变后结庐与琴偕隐,作西方、风木二操,怀思先帝,其人今尚存云。壬寅中秋,二三同志集于西郊,闻道人之言,并述杨太常之事,咸欷歔感慨,谓宜作歌以识之,臣陈子升含毫稽首,长歌先成。
夏后峄阳桐不贡,周王岐山久无凤。
凤去桐枯未足愁,哀弦万古堪悲恸。
悲恸兮如何,先皇琴兮小臣歌。
小臣生在南边鄙,身比爨桐心不死。
莫提长剑定三关,聊抱孤琴游万里。
孝陵兮聆高庙之景钟,望煤山兮泣烈皇遗弓
吊金戈于漠北,翻碧简于山东
山东济南李家名,家藏百琴倾百城。
百琴一一囊且匣,出匣开囊一琴使人惊。
钟山玉晖九寡珥,古来稀有此光晶。
腹中镌文翔凤名,龙唇凤沼文相生。
曾经烈皇亲手抚,真龙手中翔凤舞。
甲申三月便殿中,七弦自断琴心苦。
八音遏密兆此时,四海伤心惜明主。
呜呼烈皇御极十七载,祖宗全盛金瓯在。
外图政教务严明,内览诗书备文采。
上有君兮下无臣,宫弦张兮商弦改。
闻有能琴杨太常烈皇礼之如师襄
承恩别有一琴赐,得与翔凤相回翔。
一自烈皇登遐去,太常抱琴山泽藏。
终身感恩成乐章,恭贮赐琴居草堂。
虞帝薰风寂蒲阪,皇英瑶瑟怨潇湘
天下臣民如寡鹄,长卿莫奏凤求凰
神京既不守,宝器将何依。
弦歌邹鲁近,毋乃凤凰飞。
将军披铁铠,文士拂金徽。
共苦兵戈际,谁知律吕微。
烈皇安兮琴肃肃,臣不及钧天侍宴调丝竹。
烈皇怒兮琴轰轰,臣愿得挥云拨雾扬天声。
但愿见舞阶格苗之干羽,不羡彼登楼下凤之瑶笙。
臣拜御琴长加额,归告当年碎琴客
安得普天知此音,中和乐奏无兵革。
怀旧诗十首人各一小传以相识之岁月为先后尔 其六 清 · 赵执信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怀旧集
诸城李澄中渔村少为名诸生其始生也父梦李攀龙入室既长能诗仍效攀龙体而差妥帖矣以荐入翰林于时宋元风气方煽渔村独守其故步然学识日进弥扩而清之作者不能薄也文格下于诗二者皆谬以推余曾值余观宋史谓曰此书须大手笔更修之非君家事欤余辞以官况迫窘力不能独举恐中废时渔村方撰五岳志采摭甚勤竟不克就如余言与余同被论独得解历迁至侍讲左调归年六十馀矣未几卒
东武利达区,君独超以静。
读书九仙颠,纵目三山影。
前身白雪翁,蜕化失粗犷。
子虚赋未成,得意荐已幸。
史笔从委积,诗篇浸清整。
与我分最深,先后落机阱。
馆阁崇声华,吴越积假请。
北士才天然,空疏势难并。
忽于群木中,千丈见孤挺。
垂头让英盼,侧目忌高骋。
玉颜奚足恃,图画变俄顷。
紫府袐瑶签,容君终主领。
君马黄曲(并引) 其一 清 · 申维翰
 押阳韵 出处:青泉集卷之二
君马黄者。汉乐府鼓吹铙歌第十曲。余尝读其古辞特苍高。意亦有在于聚散相忆者。而就其节族不可问当时瞽师如何。盖自晋宋以来追蠡遂衰。沈休文诸人以彼其材。皆不复辨其音。况今域左也生后也。才又从而风斯下。徒求其贯维鱮。而窃窃乎皦如绎如者。所谓驴非驴马非马。龟玆王乃骡也。壬辰春。余走京师。与布衣崔君士集定翰墨交。生固岂弟令人。为善不近名。独喜三百篇遗音。以正风正雅。感发其良性。所为诗。温然而粹璧坐玑。驰读之。天然有汝汉江沱间意。甚可乐也。夫余僻陋自废。何能修古调。辱君子不遗。翼而登之坛坫之上。不腆敝赋。奉铜盘以从。又甚相得也。虽然敝庐在山南。去京师千里。不十日而骊驹返于乡。生则同时。居则异地。盖有幸不幸耳。尝观古之人。愿合则思。思至则歌。申之以兰茝。重之以衣佩。所因而击节徘徊赍咨涕沱于声曲之间者。三百篇具在。谓余不文。夫岂能废吾之思。君马黄三章。首陈邂逅之欢。中以道弗谖。末又言加餐。是谓言之不足。而永以为好也。昔李于鳞拟古乐府。而元美讥之曰优孟之为孙叔敖。不如其自为优孟。嗟乎。余苦不得见优孟。将孙叔之云何。斯言也并以质之士集氏。其必以龟玆王乐汉制度目笑吾。吾且甘之矣。
君马黄,我马苍。
隋珠落头,蜀锦交装。
新丰市中,渭川桥旁。
相逢春日万杨柳,揖我谓我儇而狂。
人生快▦何所好,但当取千金骏马日日驰建章。
且向君家饮百觞,君家诚易知,薄以为房。
中唐碧梧,北园甜棠。
翡翠和鸣,鸾鹄交翔,玉壶翠勺高云凉。
邀我入重门,坐我琅干床。
床上雕琴丽以古,酒阑一曲弹文王
正乐不淫亦不伤,声容岂弟协嘉祥。
楚歌勿唱,齐竽莫张。
请君更坐,弹出清商。
清商一何厉,四座各言欢未央。
乐莫君家乐,千秋焉可忘。
郑国乔挽戊寅 晚清 · 赵性家
 出处:月皋先生文集卷之三
国乔山高弟也。学硕而行周。六十而终。不佞枉被断金之交。其诔不可以恒例。昔王弇州挽李沧溟至一百二十韵。效而作之。廑充百韵而止。才谫使然。情非不及也。
斯文会阳九,士遽云亡。
淑气收方丈,秋风捲晋阳
如何原奊𡔣,而独忌才良。
天理终洄泬,朋知奈踽凉。
诜诜农圃后,郁郁士林光。
起崛山南仰,声雄洛北飏。
簪缨承奕叶,门户耀遐乡。
生长箕裘内,周旋矩彟傍。
具蹄知騄骥,出地信楩樟。
粤自诗书受,便同歜尝。
四方勤负笈,千里尚赢粮。
烛泪颓壁,萤光满囊。
风仪颇举举,志气自昂昂。
大策能西汉宏词盛唐
奕非思鹄缴,筌欲得鱼忘。
笔劲千人敌,胸虚万卷藏。
搴蝥登艺苑,掉鞅轶词场。
谈笑峥嵘气,风流潋滟觞。
一心期搏虎,百务付亡羊。
云表冥冥翮,匣中莹莹铓。
功名看地芥,志愿叶弧
积累因先荫,俛孳矧自彊。
西游歌鹿路,北学束脩筐。
卓卓男儿志,莘莘弟子行。
梅山拚立雪,芦渚许窥墙。
羊跪晨承训,鸡鸣夕讲章。
鼓山滋丽泽,蓝浦得连翔。
磋切皆邦彦,嘤鸣自远方。
精神知满腹,荤血尽销肠。
才谞师褒重,姓名士诵芳。
长河多鼹鼠,乔岳集鸾凰。
头角超群崭,风神驾世骧。
胸怀开坦坦,襟佩动跄跄。
立脚占高地,仔肩任重梁。
熊鱼知所取,疏稗辨尤详。
笔倒陈君牍,座闻荀令
牙间藏副韛,吻角少雌黄。
佳论和谐谑,清姿露狷狂。
己千工自笃,人万往能当。
俗臼宁濡足,侯门耻曳裳。
词林回逸轨,学海漾轻樯。
馥馥抽谷,耀耀玉蕴冈。
邈焉寡俦侣,谁与共翱翔。
硎发恢恢刃,马调耳耳缰。
把杯歌动楚,曳履颂吟商。
肚里刬鳞甲,眼前辟界疆。
浅深揭厉,得失付寻常。
肮脏元希合,噏訾不畏谤。
仲堪宁咄咄,叔度自汪汪。
栀蜡羞鞭饰,茝兰结佩纕。
何帠心醉尔,谬许臭孚卬。
小大分鹏鴳,妍媸类嫫嫱。
百年随駏蟨,一曲托峨洋。
小别犹忉怛,乍逢更颉颃。
居常葭倚玉,行或砾讥糠。
忆昔同乡额,乘共灞装。
何嫌弄人鸟,堪笑倒孩娘。
诗和篪音陌,情同棣乐床。
竛竮双瘦马,赑屃两缥箱。
秖荷陈重,何惭籍湜僵。
襟期恒缱绻,词翰每张皇。
主一论邦统,提三辨学纲。
常疑明德说,专把本心量。
纵是心该载,端宜理主张。
见闻期各进,讲究竟靡遑。
落落东西路,源源五十霜。
菁川云淡淡,牙岫月苍苍。
陋屋延长溪访戴航。
清谈飞钜屑,健笔酌天浆。
楷正见心画,谨严守礼防。
光阴俱晼晚,鬓发各苍浪。
白雪歌谁和,青云志未偿。
千金空抵雀,百步穿杨
质既优甘白,老犹辣桂姜。
高才谁见诎,素志不摧刚。
名甚羞墦厌,利尤贱陇望。
嗟嗟奇数,寂寂尚玄扬。
身守君平皭,人逢畏垒穰。
龙光隐酆狱,芝秀叹筼筜。
勉勉谟贻厥,绳绳庆未央。
夏霜胡失候,子叶荐罹殃。
干蛊归单彧,崩城奈两孀。
谁知无罪卜,兼作叩盆庄。
既勘中身厄,谓膺末路祥。
休休跻寿耇,衎衎享平康
鸡梦欻呈眚,奎躔遂晦芒。
不仁仇二竖,乐祸怼三彭。
宇宙祝予痛,山川失路伥。
断金嗟宿契,埋玉拊今伤。
世路羊肠险,流光石火忙。
质亡悲匠石,貌类想中郎
落月疑颜色,停云蔼眼眶。
风凄论剑肆,烟锁读书堂
江左文澜涸,山南艺圃荒。
小邦馀郐陋,东海失齐泱。
不朽斯为寿,忘情古所臧。
六丁文必护,万丈燄犹长。
掌籍仙何促,修文鬼莫禳。
河山从此邈,涕泗自然滂。
多愧生刍奠,踰期未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