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射乌辞 汉 · 王吉
《风俗通》曰:明帝东巡。有乌飞鸣乘舆上。虎贲王吉射之。作辞云云。帝赐钱百万。遂令亭壁皆画乌。
乌乌哑哑。
引弓射。
洞左腋。
陛下寿万年。
臣为二千石(○《初学记》三十引《风俗通》。《太平环宇记》九。《诗纪》四。)。
通博南歌(一作行者歌。) 汉 · 无名氏
押真韵
《后汉书》西南夷传曰: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之。歌曰:
汉德广,开不宾。
度博南,越兰津。
度兰仓,为他人(○《后汉书》西南夷传。《华阳国志》南中志。《水经注》若水注。《御览》五十九、七百八十六。《诗纪》八。)。
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桉前志。禅师号僧璨。不知何许人。出见于周隋间。传教于惠可大师。抠衣于邺中。得道于司空山。谓身相非真。故示有疮疾。谓法无我所。故居不择地。以众生病为病。故至必说法度人。以一相不在内外不在其中间。故足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摄偫品。流注生灭观四维上下。不见法。不见身。不见心。乃至心离名字。身等空界。法同梦幻。亦无得无證。然后谓之解脱。禅门率是道也。上膺付嘱。下拯昏疑。大云垂阴。国土为化。谓南方教所未至。我是以有罗浮之行。其来不来也。其去无去也。既而以袈裟与法。俱付悟者。道存形谢。遗骨此山。今二百岁矣。皇帝即位后五年。岁次庚戍。及剖符是州。登禅师遗居。周览陈迹。明徵故事。其茶毗起塔之制。实天宝景戌中别驾前河南少尹赵郡李公尝经始之。碑版之文。隋内史侍郎河东薛公道衡唐相国刑部尚书赠太尉河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礼。则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邱释湛然。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寺大律师释澄俊。同寅叶恭。亟以为请。会是岁嵩岳大比邱释惠融至自广陵。胜业寺大比邱释开悟至自庐江。俱纂我禅师后七叶之遗训。日相与叹塔之不命。号之不崇。惧像法之本根坠于地也。愿申无边众生之宏誓。以抒罔极。扬州牧御史大夫张公延赏以状闻。于是七年夏四月。上沛然降兴废继绝之诏。册谥禅师曰镜智。塔曰觉寂。以大德僧七人洒扫供养。天书锡命。晖焕崖谷。众庶踊跃。谓大乘中兴。是日。大比邱众议立石于塔东南隅。纪心法兴废之所以然。及以为初中国之有佛教。自汉孝明始也。历魏晋宋齐。施及梁武。言第一义谛者。不过布施持戒。天下惑于报应。而人未知禅。世与道交相丧。至菩提达摩大师。始示人以诸佛心要。人疑而未思。惠可大师傅而持之。人思而未修。迨禅师三叶。其风浸广。真如法味。日渐月渍。万木之根茎枝叶。悉沐化雨。然后空王之密藏。二祖之微言。始灿然行于世间。浃于人心。当时问道于禅师者。其浅者知有为法。无非妄想。深者见佛性于言下。如灯之照物。朝为凡夫。夕为圣贤。双峰大师道信其人也。其后信公以教传宏忍。忍公传惠能神秀。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无闻焉。秀公传普寂。寂公之门徒万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宏正。正公之廊庑龙象又倍焉。或化嵩洛。或之荆吴。自是心教之被于世也。与六籍侔盛。呜呼。微禅师。吾其二乘矣。后代何述焉。庸讵知禅师之下生不为诸佛。故现比邱身以救浊劫乎。亦犹尧舜既往。周公制礼。仲尼述之。游夏宏之。使高堂后苍徐孟戴庆之徒。可得而祖焉。天以圣贤所振为木铎。其揆一也。诸公以为司马子长立夫子世家。谢临川撰慧远法师碑铭。将令千载之后。知先师之全身。禅门之权舆。王命之丕显。在此山也。则扬其风。记其时。宜在法流。及尝味禅师之道也久。故不让。其铭曰。
众生佛性,莫非宿植。
知诱于外,染为妄识。
如浪斯鼓,与风动息。
淫騃贪怒,为刃为贼。
生死有涯,缘起无极。
如来悯之,为辟度门。
即妄了真,以證觉源。
启迪心印,贻我后昆。
閒生禅师,俾以教尊。
二十八劫,迭付微言。
如如禅师,膺期宏宣。
世溷法灭,独与道全。
童蒙来求,我以意传。
摄相归性,法身乃圆。
性身本空,我无说焉。
如如禅师,道既弃世。
将三十纪,妙经乃届。
皇明昭贲,亿兆膜拜。
凡今后学,入佛境界。
于取非取,谁缚谁解。
万有千岁,此法无坏。
宿僧寺 金 · 王寂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寺中窣堵波其上有大定二年春显宗御题下云皇子楚王书即是当日未正春宫之号从世宗自辽之燕于此驻跸时所书也方将瞻拜其下怀想天日之表不意已为寺僧埽去令人叹恨不已因作诗以纪其事云
解鞅招提日已西,强将懒脚污丹梯。
深藏舍利天龙护,高出枝撑野鹤栖。
尚忆云章留素壁,岂期俗物埽黄泥。
低徊搔首无人会,风树萧萧鸟自啼。
希夷先生墨竹歌 明 · 薛蕙
出处:考功集卷四
蕙家藏希夷先生墨竹之右先生大书绝句云莫贪枝叶亦成龙要悟从头到底空已遇神仙施笔力风霜不可再磨砻后题云陈图南作就赋画之左有章次道魏仲先二绝句魏并有序其略言钱公淡成入华山参先生先生作此赠之蕙自少时即闻之长老云昔野人掘地得石函中得此画而周挥使广取之盖宣德正统间也其后史挥使瓛得于广子文而方挥使熇复得于瓛子经嘉靖丁酉蕙乃得于熇孙显宗蕙观先生诗穷理入微盖非后世诗人所能言而其字体雄伟不凡兼有古人之法度亦非近代书家之比也乡使得于外郡莫详所自则其真赝亦不能明幸而出自吾乡为数故家所传事迹彰著众人皆能言之其为先生真迹可信不疑然数故家皆武人莫知先生为何如人虽颇爱重此画而不知其为希世之宝也又幸亳地不当要冲故此画得为吾乡旧物历百有馀年而蕙得之不然已为有力者取之他所矣蕙尝读邵子击壤集有观先生真及墨迹三绝句云未见希夷真未见希夷迹徒闻希夷名希夷心未识既见希夷迹复见希夷真始知今与古天下常有人希夷真可观希夷墨可传希夷心一片不可得而言于戏后世不为不知先生顾其知先生甚浅如邵子所谓不可得而言者此岂世俗之所能知哉有能真知其说然后知先生之道超然天地之始彼神仙云者其殆强为之名乎抑先生之诗固以一切皆空岂独有所谓神仙耶邵子之意亦若是也虽然世无邵子孰不以斯言为孟浪之言夫嘉靖庚子岁秋七月大宁居士薛蕙识
水墨淋漓数茎竹,琅玕不羡多成束。
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誇大盈尺。
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
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
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
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
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
丁宁举似一转语,截断世间无限事。
领略真仙上上机,参同古佛空空义。
古来画史虽无数,争似仙人得天趣。
笔势翩翩入三昧,玄旨明明标一句。
梵经合受天人礼,仙迹那无鬼神护。
五百年来如电过,一幅霜缣完未破。
湍水东流鹤不归,峨眉西逝龙犹卧。
故乡之子慕神仙,偶收图画如有缘。
锦囊新装绿玉轴,彤管更赋青霞篇。
安得至宝不磨灭,期与好事相流传。
先生闻此应大笑,水中捉月真可怜。
东汉十二帝后汉二帝(光武乙酉即位,三十三年。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殇帝,一年。安帝,十九年。顺帝,十九年。冲帝,一年。质帝,一年。桓帝,二十一年。灵帝,二十二年。献帝,三十一年。魏篡立。合一百九十六年。昭烈辛丑帝蜀,三年。后主,四十年,癸未降晋。合四十三年。自高祖庚子至后主癸未,共四百六十四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屑韵
东都之业,炳炳麟麟,中兴媲美夏康,汉光其揆一也。明帝率由建武永平之政,可谓丕承,然弘人之度未优,论者伤其察察。章帝长者,事从宽厚,而开衅外戚;腐鼠孤雏,未能辄弃;贯天达地,长此曷穷?和帝幼冲克歼,大憝而大长,秋论议政,事勾盾令,为鄛乡侯,十常侍之厉阶,实梯于此。殇帝既殇,太后持权,而灾变迭形,非女主当阳之戒欤?及建光亲政,隆恩乳幸,夕阳鸩尉,济阴废储,且复薄艺文,罢讲习,以至学舍颓敝,鞠为园蔬。安帝之安,安于酿乱耳。北乡殒命,故太子复归德阳,十九侯亦群居禁籞矣。虽能葬杨震,赦虞诩,登进琼固,分任乔举;然心腹未安,豺狼当道。顺帝之顺,顺其故辙也。冲夭质弑蠡,吾既立,不能显诛跋扈,而使功出五侯,竟至大奸伺隙海内,人誉祸成党锢,人之云亡,三异并时,三空为厄矣。灵帝父母刀馀,草菅人士。蛇见鸡化,未闻消复之方;黑气青虹,卒标黄巾之帜。亡汉者桓、灵,灵盖甚于桓焉。外兵既入,天子蒙尘。故曰:西汉之亡,亡于外戚;东都之灭,灭于内阉。然而戚与阉,亦迭为消长也。献生不辰,终我四百。既而左将军桓,桓杖钺立鼎三分,洎夫五丈星落,阴平无人;安乐之主,安其危而乐其亡。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乃知帝王自有别,东都真主一言决。
明章相继刚柔絜,永平建初谁敢埒。
鄛乡论政政乃亵,孝和委辔赤精竭。
安帝之安安嬖媟,顺帝胡然顺彼辙。
天亦不假诸冲哲,冲帝如殇同短折。
跋扈将军谁敢说,伏尸太尉空呜咽。
众口虽钳超臂齧,弑质迎桓徒自灭。
桓灵比德阉人悦,五侯十侍深蟠结。
海内人豪空齿切,党祸既成炎绪爇。
外兵已至诸熏绝,山阳出舍金刀缺。
武担初向西川截,哭庙终流北地血。
两汉谁倾倾二孽,解酲以酒焉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