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其一 汉 · 无名氏
押虞韵
古《诗纪》依据广告编苏、李诗七首于汉诗卷二。而以古文苑李陵录别诗十首附在汉诗卷十。盖谓《文选》所载为苏、李自作。古文苑所载乃后人假托。丁福保全汉诗总汇《文选》、古文苑各诗。分别编之苏、李名下。盖以为皆少卿、子卿之辞也。逯案。《文选》、古文苑苏、李诗十七首以外。《书钞》及《文选》注尚引李诗残篇两首。古文苑之孔融杂诗二首。亦原属李陵。依此计之。苏、李诗今存者尚有二十一首也。然检宋颜延之庭诰云。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又检隋志。只称梁有李陵集二卷。不言有苏武集。而宋、齐人凡称举摹拟古人诗者。亦只有李陵而无苏武。据此。流传晋、齐之李陵众作。至梁始析出苏诗。然仍附李陵集。昭明即据此选篇也。以出于李集。故《文选》苏武各诗他书尚有引作李陵诗者。要之。此二十一首诗。即出李陵众作也。又此二十一首种类虽杂。然无一切合李陵身世者。说明既非李陵所自作。亦非后人所拟咏。前贤如苏轼、顾炎武等皆疑之固是。然亦未能释此疑难也。钦立曩写汉诗《别录》一文。曾就此组诗之题旨内容用语修辞等。证明其为后汉末年文士之作。依据古今同姓名录。后汉亦有李陵其人。固不止西京之少卿也。以少卿最为知名。故后人以此组诗附之耳。今总以李陵录别诗为题。略依古《诗纪》。编之本卷之中。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驱(○《文选》二十九作与苏武。《类聚》二十九、事文《类聚》别集二十五、合璧事类续集四十六并作赠苏武别。《初学记》十八作赠苏武。文章正宗二十九作与苏武。《诗纪》二作与苏武。又《御览》四百八十九作赠苏武。引逾、涯二韵。)。
雁栖沙碛 清 · 玄烨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二集卷四十六
朕亲提士旅迅埽边尘野宿宵兴风高月冷慨居人之绝迹见沙雁之群栖旷远萧条艰难跋涉念兹徂征之役实殷求定之心眷彼昔贤斐然有作览遗文之垂后在息武以宁人夙抱此怀因物兴感
为靖风尘夜不眠,平沙四顾断人烟。
征夫欲度阴山外,北雁偏栖瀚海边。
黩武诗书天子戒,惟仁经史帝王先。
须看战垒生灵骨,吊古文章信可传。
毛延寿 清 · 申纬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四苏斋续笔
顾宁人日知录。书毛延寿事。引西京杂记以證之曰。据此则画工之图后宫。乃平日而非匈奴求美人时。且毛延寿特众中之一人。又其得罪以受赂。而不独以昭君也。后来诗人谓匈奴求美人。乃使画工图形。而又但指毛延寿一人。且没其受赂事。失之矣。其说精密可喜。以诗记之。
汉家六宫盛粉黛,一夕难遍更衣对。
君王案图召幸之,画家日积黄金币。
名画记蹠张彦远,有毛(延寿)刘(白)龚(宽)陈(敞)樊(育)阳(望)。
兼工众势善布色,人形好丑分毫芒。
天生佳丽难自售,造命反在工之手。
王嫱不虞阏氏求,子羽遂失东家取。
临行色掩蛾眉班,际会一眄何阑珊。
县官重信留不得,马上琵琶无日还。
赫然皇威穷按事,东市狼藉丹青弃。
三章盖以赃贿论,一着误不昭君啻。
顾氏幽剔西京编,逸史可补竟宁年。
能画不止毛延寿,图形已在匈奴前。
海东乐府五十六首 其十三 愚温达 清 · 李学逵
出处:洛下生集册十七秋树根斋集
温达。高句丽人。容䫉龙钟可笑。家贫乞食。往来市井间。时人目为愚温达。平原王有少女好啼。王戏曰。汝每啼聒我耳。长必不得为士大夫妻。当归之愚温达。女年十六。将嫁上部高氏。女曰。王者。无戏言。王怒。以宝钏数十系肘后。逐之。寻至温达家为妇。后周武帝伐辽东。温达为先锋。疾斗斩数十级。诸军乘之。周师大败。王嘉叹曰。真吾婿也。赐爵太兄。及婴阳王即位。温达忿新罗之侵割汉北地。请伐之。临行誓曰。鸡立岘(今之鸟岭。在庆尚道闻庆县。)竹岭以西不归于我则不返也。遂与罗人战于阿朝城(今忠清道永春县。)下。为流矢所中而死。欲葬。柩不肯动。公主抚棺曰。死生决矣。呜呼归矣。遂举而窆焉。
瘦莫笑天马驹,愚莫嘲行乞夫。
马瘦复肥夌八极,人愚得志能殉国。
当年温达未致身,曾是龙钟可笑人。
辽阳十月讨勍敌,陷陈斩馘伊谁力。
身为王婿不自骄,官是大兄无所惜。
鸡立关前送别辰,丹旌犹恋沁园春,呜呼温达生亦不愚死犹神。
顾祠听雨图为王子梅(鸿)题 其一 清 · 祁寯藻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三
亭林先生康熙初年曾寓京师慈仁寺。道光二十三年,何子贞编修(绍基)鸠资建祠于寺西偏,次年落成,同人致祭,自是岁以为常。张石州(穆)重辑年谱,刊行于世。
名冠儒林传,书尊学海堂(仪徵阮文达公在史馆日,刱纂《儒林传》,首载亭林。总制两粤,刊《国朝诸儒经解》于学海堂,亦以顾书为首。)。
大贤关世运,馀事付文章。
两马游应勌,双松径未荒。
至今过古寺,如谒郑公乡。
寄题丁俭卿新获嘉祐二体石经册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九
丁俭卿舍人兄新得宋嘉祐二体石经三百七十馀纸,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七经、《玉海》等书。述汴石经,不言有《孟子》。表章亚圣,自此刻始,是足补史志之阙。吴山夫尝见四册于吴门薄自昆家,乃《尚书》《周礼》《礼记》《孟子》。山夫自得五碑,止有《易》《书》《周礼》。顾亭林、朱竹垞皆谓汴经久佚,拓本之富,未有如今日所得者。既黏缀为四大册,有重出者卅馀片,另为一册,寄京师付贤郎颐伯兄弟。颐伯来饮余斋,持册丐题。余因忆祥符、陈留两处二体石经,余皆曾寻获摩赏。行路悤悤,未及详讨,不知汴中湮匿者尚有几碑。亭林、竹垞谓其全佚者,非也。太宗表章《说文》,仁宗特刻二体石经,右文稽古,前代所无。而有宋一朝,篆学荒芜特甚,深可慨叹。酒后纵笔成诗,奉柬俭老。俟南游时诣六萟堂,当获饱观快订也。
昔年南北随计吏,访古寻碑剧閒恣。
祥符陈留两县学,谛观二体石经字。
当时单车急驰走,毡蜡无缘自携致。
数纸虽从帖贾收,末由手拓穷精致。
三十年来成老㝱,百事荒凉从弃置。
今宵忽枉故人子,翠墨持示而翁寄。
三百七十有馀幅,得自淮安破书肆。
易书诗礼春秋经,附庸孟子七经萃。
溯惟宣圣定六经,古文特秉周公制。
中兴籀史屏不录,鲁国儒书赖弗坠。
臣斯敢以秦革周,仓雅茫茫委荒翳。
惨到焚书万古无,三代斯文真坠地。
桃源俎豆无处问,孔壁金丝定馀几。
何怪中郎校石经,止写八分不求备。
先时洨长正六书,博采通人理群类。
上通古籀成大宗,李相秦文多割弃(秦刻石多与许书不合,知叔重自云合以古籀,即刊落秦文也。)。
黄初三体果嗜奇,本邯郸纯及卫觊。
惜哉入石止两经,臆造科文相杂厕(三体石经止有《尚书》《春秋》,其古文特依科斗形造出。)。
五胡扰扰纷谬体,有唐巍巍握神器。
昭陵茧纸宝俗书,开成石壁斠同异。
虽然事有本末歧,要知俱远篆分意。
后蜀刊石兼传注,翔实一更前代例。
莫嗤闰位孟知祥,贤哉仆射毋昭裔。
右文崛起宋雍熙,应时果有徐常侍。
远从祭酒续遗绪,特斥阳冰出新义。
传及仁庙崇正学,首重篆文真楷配。
七经朗朗列胶庠,二体森森标职志。
无如讲义忽郁兴,坐使奇文堕幽閟。
欧苏文笔骋雄骏,周程学术真渊粹。
不闻论据到石经,神物嗟从何处避。
许氏遗书幸已传,徐家系传孤行世。
兹经寥阒少人窥,岂待渡江落胡骑。
打本都如凤羽稀,贞珉那免牛角砺。
先生微尚在高密,淬掌镂心研六艺。
精诚所感经有神,秘奥来逢天所赐。
零琼碎璧不肯舍,缄付贤郎勤诲示。
贤郎恳恳敬父执,手编来破猿翁醉。
猿翁经畬久不锄,粗识𧒘扁迷次弟。
旧学温寻四十年,灵光想象三千岁(四目灵光,见《仓颉碑》。)。
其箕云云与于乌(即此册中篆书「其」作「箕」,「云」作「云」,「于」作「乌」,古气可掬。),触手摩挲古芬腻。
颇望时髦略识字,休竞词华忘典记。
几时去泊淮浦舟,与君细剪寒镫穗。
金石重探钱阮遗,觚彝远索商周邃。
江上烽烟当渐息,中天日月还重丽。
古篆不毁圣不死,礼乐可兴经可继。
莫惊此语迂且夸,请读山阳丁氏新装巨册四。
题智师千文 清 · 何绍基
押元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右军书派,自大令已失真传。南朝宗法右军者,简椟狎书耳。至于楷法精详,笔笔正锋,亭亭孤秀,于山阴棐几,直造单微,惟有智师而已。永兴书出智师,而侧笔取妍,遂开宋元以后习气,实书道一大关键,深可慨叹。薛嗣昌刻石,计当在为梓州陕西转运副使时,故止见长安崔氏本,且云置之漕司南厅。然所云八百本施于江东诸寺者,何以南方绝无闻见?孙退谷云今尚有墨迹存世,恐亦传闻之词,未曾目睹确知也。翁覃溪以欧阳不见全本,赵氏不入著录,径臆断以为宋初书迹,薛氏不当遽以入石。且谓薛氏能品鉴《定武兰亭》,非不知古书者,亦误信而镌勒之。又谓顾亭林精考金石,亦收入此帖,并疵退谷推重薛氏之功为谬。薛氏父子固皆以翰墨名,即顾、孙二子之精核,亦岂翁氏所能企?特以生平祖述《庙堂》,醉心赵、董,习为攲侧,故于此帖之横平竖直有意贬之耳。先文安公藏宋拓本,临仿有年,每以「横平竖直」四字训儿等。余肄书汎滥六朝,仰承庭诰,惟以此四字为律令。于智师《千文》,持此见久矣,未敢宣诸楮墨也。雨舲中丞工书耽古,出示一本,虽非宋拓,然神采腴润飞动,自是数百年物。假归与家藏本对看,无端触发,一泄鄙私,质之雨翁,以为何如也?铺张大指,复成一诗。
右军书自南朝尊,萧羊王谢相叩扪。
官奴难嗣况馀子,传之方外七代孙。
团蒲曲几书千文,八百本止一本存。
迄今是否有墨迹,无由访遍江南村。
宋初官帖称祖石,千家模刻枝叶繁。
手眼独出有薛氏,父子弟兄精讨论。
兰亭而外智师帖,为书律挽狂澜奔。
棐几流传此血乳,唐人时亦窥篱樊。
永兴侧笔紊师法,寝至楷则失宋元。
乌乎此事非小技,忍令正变淆流源。
覃溪诗僻字亦钝,金石之气非不敦。
特矜博见出溪刻,敢蔽后学为躗言。
先公勤习阅年岁,意境直造铁叶门。
小子肄书惭负荷,谨从平直求巨根。
语铃道人真有道,掔力健运翔鹏鹍。
和诗既许有同调,论书见谓能知言。
公馀不废谭萟乐,石墨磊落谐琴樽。
乍合两美相视笑,忽摅咫见忘厥烦。
欲从实际见本末,敢凭私意为轾轩。
唐突苏斋奚足计,千载伯施谁讼冤。
锦江别 清 · 李瀷
出处: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八海东乐府
韩松斋忠字恕卿。己卯自典翰直提学拜同副承旨。群小惮公刚直。托以养亲。黜为忠清水使。是年十一月。公在水营。闻静庵配绫城。单骑往迎于锦江。和诗为别。未久公之拿命至矣。减死流巨济。逾年辛巳。安处谦之狱起。有黄瑞卿者名在书记中。衮以公之字音同。拿致于理中亲鞫。知其诬。坠泪即命保放。衮知上欲释。阴使守卒入狱拉杀之。
人生离阔谁不悲,天地间惟锦江别。
锦江之水流无穷,怒风吹起波涛咽。
元凯勋华问几时,君子挽回有机括。
都人加额望太平,大风有隧先摧折。
朝端祸色网弥天,志士掩泣皆结舌。
君不见去去南出绫城道,孤臣受玦辞金阙。
君不见永保亭下悄无寐,元戎幕临沧海阔。
人皆怵惕我独往,满满杯心照白日。
上有苍旻下厚坤,情知此行归期绝。
欲乘灵虬诉上帝,阍人怒目当关叱。
欲抚彗星扫氛祲,浮云四塞难披拂。
山多豺虎野蝮蛇,水中往往沙弩发。
不如提携美名归大夜,千秋万岁藏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