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三郡民为应詹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有韵
《晋书》曰:王澄惠帝末为荆州。假应詹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天下大乱。境独全。百姓歌之。
乱离既普,殆为灰朽
侥幸之运,赖兹应后。
岁寒不凋,孤境独守。
拯我涂炭,惠隆丘阜。
润同江海,恩犹父母(○《晋书》应詹传。《御览》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四十三并作应詹歌。又《御览》四百六十五引朽、后、阜、母四韵。)
赠四王冠诗 晋 · 应亨
 押有韵
《诗纪》依《初学记》编入汉诗。曾培《初学记》校记云。为贞从孙。贞见《晋书》文苑传。又永平晋惠帝年号。则后汉字误也。逯案。曾说是。序:永平四月。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并冠。贻四王子《诗》曰:(○《书钞》八十四。《初学记》十四。○逯案。晋惠帝永平元年三月改元元康。此云永平四月。仍有讹误。通典五十六载王堪冠礼仪云。永平元年正月戊子冠。中外四孙设一席于东厢。引冠者以长幼次于席。南面东上。宾宗人立于西厢。东面面上。立于东轩陈元服于席上云。据此王堪为冠者之一。又王堪之字曰世胄。《书钞》引序文有世彻、世从、世毋三人。世毋乃世胄之脱误。可证此诗为王景系、王世胄等加冠作。序文四月正月之讹。)
济济四令弟,妙年践二九。
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
人咸饰其容,鲜能离尘垢。
虽无兕觥爵,杯醮传旨酒(○《初学记》十四作后汉应亨赠四王冠诗。《诗纪》四。又《书钞》八十四作贻四王子诗。引九、首、酒三韵。《御览》五百四十引九、首、酒三韵。)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 唐 · 裴休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三
元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宏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沙弥。十七正度为比邱。隶安国寺。具威仪于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圣人。其教有不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欤。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摽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槃唯识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邱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大达。塔曰元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门弟子比邱比邱尼约千馀辈。或讲论元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呜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袭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惧徽猷有时堙没。而閤门使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
哀我生灵,出经破尘。
教网高张,孰辩孰分。
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
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孰正孰駮。
大法师,为作霜雹。
趣真则滞,涉伪则流。
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柅制刀断,尚生疮疣。
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
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宠重恩顾,显阐赞导。
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
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西汉十二帝高祖乙未入关,庚子即位,称十二年,实七年也。惠帝七年高后称制,八年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武帝,五十四年。昭帝,十三年。宣帝,二十五年。元帝,十六年。成帝,二十六年。哀帝,六年。平帝,五年。孺子,三年;戊辰,莽废之。共二百九年。莽篡位十四年。更始二年东汉嗣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纸韵
秦鹿既失,乃公马上得天下于五载,即位七年,创制显庸,虽日不暇给,规模弘远矣。惠帝亲亲敬大,有君人之德,而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牝鸡当御,白马坠盟;微北军左袒,侧子乘传,非其种者,孰锄而去之?文帝恭仁,专务德化,海内富康,几致兴措。景帝少恩,五伦胥斁;惟节俭惠育,前绪克遵。武帝大略雄才,功过自不相掩。昭帝以多智获嗣,委能烛奸,与民休息,可谓贤矣!享国不永,天所以开曾孙乎?宣帝综核名实,吏称民安,威信北夷,勋垂后嗣;然刑馀为周、召法律,为诗书杂霸,自甘三衅基祸,岂不惜欤!、成委纲。哀、平短祚。巨君居摄,玩孺子于掌股之上。开四十八万馀之称功者何人?坠二百十四年之大业者何人?汉家老妇,虽惓惓于一玺;新室文母,称制太后,俱灭火之祸水矣!
秦嬴鹿失楚骓已,乃公马上空相侈。
威加海内悲故乡,四皓不来将易子。
左袒终归侧室儿,右相安刘功孰比。
天为一代启仁君,景残武纵叨馀美。
少子曾孙繇博陆,昭明宣核安遐迩。
杂霸贻谋初乱家,元成以下安足齿。
岂知伏莽在新都,漫愁飞燕为祸始。
麒麟罢禅金縢作,著石丹书符命起。
卯金孺子辞未央,新室文母空投玺。
白水真人弗绛衣,铜匮新皇何日止。
西东晋十五帝西晋司马炎乙酉篡魏,称世祖武帝,二十五年。惠帝,十七年。怀帝五年,为刘曜所执。逾一年,悯帝嗣,四年,为所执。东晋元帝丁丑六年明帝,三年。成帝,十七年。康帝,三年。穆帝,十七年。哀帝,四年。帝奕,五年。简文帝,二年。孝武帝,二十四年。安帝,二十二年。恭帝,二年,庚申为宋所篡。西晋四帝五十二年,东晋十一帝一百四年,共一百五十六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十七部
予览《东西晋纪》,益信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天道好还,积善、积不善,焉可诬也?欺孤侮寡,仲达之奸,雏羯所耻;废芳戈髦,之逆,路人斯知。是以三分既一,三杨并用;五千恣乐,五胡杂居。贻谋之主,仅可及身;亡国暗夫,竟如木偶。嗟夫!酣歌入吴宫者,何人之羊车?肉袒依汉陛者,又何人之羊车?而一时当涂之士,虚无相高;势位之家,乾没不已。予悲其兔窟方营,排墙忽至;貂蝉易续,鹤唳难闻(唳,底本原作“泪”。)。虽有怀先忧者,指铜驼而致叹,思鲈脍而兴嗟,曾何救于光极之青衣平阳之戎服?向非二三有志,鸡鸣共舞,雉血同盟;七马既终,一龙未化;建康帝座,曷繇上应列星哉!余复悲夫开基嵩雒者,既昧经国远图;而建都江左者,依然明断不足。是以武昌大逆,有待跽尸;历阳狼子,需时焚骨。六十之叟,遗臭万年;三十贵人,伤心片语。嗟夫!东晋十一主,仅肃、烈二宗差强人意;而明帝短龄,空誇日近;孝武沉湎,漫祝星长。其馀冲人,仅亦守府。乃若安帝之安,寒暑饥饱弗自安;与夫惠帝之惠,为官为私俱为惠。何异虞舜比德唐尧乎?东录西录,已坏家居。草泽英雄,从兹崛起。嗟夫!琅琊赤纸,欣然操笔,而乃卒了零陵秣陵也。高贵乡公,亦可相视于京壤矣。
西东十五空垂册,贻厥孙谋尔胡窄。
吴伎五千供宴夕,有子何曾分菽麦。
五胡杂种群伺腋,八王首难犹相磔。
司马家儿真暗辟,七马图终牛系石。
青衣未已仍执戟,肉袒乘羊异畴昔。
化龙以后中原掷,新亭有泪江河易。
元兴明继天犹厄,王苏接踵为凶逆。
峤侃同心弥乱隙,自成及哀权外借。
遗臭何人始废奕,简文谈胜终奚益。
孝武功成迷枕席,家居虽好纤儿坼。
岂料英雄闻草泽,安恭二主归东壁。
狐媚欺人还自扼,呜呼此座安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