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万寿圣节。平易堂识喜(并引) 晚清 · 吴宖默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丛琐册十四平泽郡
于惟此日。乃我韩万亿年无疆之庆节也。凡厥含灵。孰能无延颈攒祝之欢。而至如臣宖默。尤极倍常。一自通籍。眤近于辇毂之下。趋走于拜舞之列。今至老白首。区区犬马之诚。固已驯致而习成矣。虽寻常时节之问。踊跃观瞻。恐落于馀人之后。况诞辰大庆乎。顾迹滞遐郡。未克趋造。瞻望云天。不胜恋结。玆设此酌。粗伸微分。而转康衢学华封之意。亦寓于其间云尔。
斗极终南瑞气盘,呼嵩朝野胥情欢。
龙擎金鉴云容碧,凤啄蓂花日影丹。
四海均沾天雨露,一堂同庆郡衣冠。
舄凫未效鹓班贺,小酌能无此会团。
次城北书帖韵。呈双槐堂崇鉴下求教十二首(并引) 其一 处世 晚清 · 吴宖默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丛琐册十四平泽郡
东坡之诗。元章之书。传写者惟恐不及。借览者尚知可爱。况不传写不借览而坐被赠遗者乎。况之诗之书一帖而兼之者乎。真是双金合璧也。此可谓传世之至宝。而顾宖默何以获此于泽艇先生也。噫。余知之矣。吴钩之解。缟带之与。匪直以物。以所知者心也。宖默之于此翁。谓之知全体则未敢。而能知其雅量高致卓乎为景仰之山斗。而翁亦知宖默之知能及于此。谓之非知心可乎。然而坐受厚赐。无以仰报。宁且拚和韵语。仰供一粲。以寓非报也永以为好之意云尔。
人间脱落渺茫居,经过倏如一瞬馀。
北海谩称豪士气,南华原有养生书。
鸡知抱卵心常密,蝉到成形壳自虚。
忧喜荣枯都是梦,维持莫若爱吾庐。
呈经香韩文衡寿辰(并引) 其一 晚清 · 吴宖默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丛琐册五咸安郡
偏被眷爱之地。积违候问。已非私心所安。况今饰庆之辰。苟一荷知。孰不趍参。而独宖默未焉。瞻望西云。实不胜怅慕之忱。敢搆韵三叠。仰备閒中一粲之资。伏望鉴过焉。
霞酝盈盈彩舞圆,腊梅花下俨双仙。
填街珠履纷腾祝,遐算将多秩二千。
上观察使金公稷铉晬辰诗 其一 晚清 · 吴宖默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丛琐册十一真宝郡
宖默亦有耳之鼎铛也。钦风景慕。盖有年所矣。顷于湖省。信息渐迩。而今又为岭府郡依仰之宗主。私心喜幸。实不自胜。伏惟今者旧甲重新。晬辰奄届。于是乎享专省而跻寿域。斯乃人世间庆乐事也。然而孤露当倍之怆。家室未圆之怀。伏想难抑者不一。重以严程在即。行将𨃃蹶矣。则又岂有佳悰于今日者哉。玆敢以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八字分韵。献八首诗。而前一半略效颂祷之忱。后一半粗贡宽慰之愚。幸恕其狂妄而一赐鉴览焉。
瑶花六十一回期,春属峤棠最上枝。
绛县老人筹甲子,周而复始自今为。
敬题云下大老写兰帧下(并引) 晚清 · 吴宖默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丛琐册六固城郡
李延日钟浩得大院君閤下画兰二帧。伴来其画。题书以为茝园居士清赏。癸巳菊秋七十四岁叟作。笔势芬芳。香韵动人。思得一本以偿宿愿者雅矣。今忽坐奉太老爷手写名香。其为感喜。不止纫之为佩。而居中谋忠之谊。亦可忘诸。妆成幛子。揭之座右。以为朝暮观瞻。猗兰雅操。不知千载为古。云下清范。不知千里为远也。
余号以茝人,为与兰同伦。
夙仰国太老,画毫妙入神。
有眼举相似,名帧遍普滨。
而我独不得,欲倩恨无因。
伟哉李夫子,一诺何申勤。
恍惚双绡幅,伴来六六鳞。
披回快省识,香动幽谷春。
珍爱谅无价,芬芳不染尘。
一朝添骤富,胜似月钩银。
座袭同人臭,佩华君子纫。
平生折枝蕴,伊今如见亲。
况有题头字,炜煌晋髓真。
便成朝暮遇,千里敬瞻频。
感此传神写,新诗敷衽陈。
奉审观察使尹公雄烈影帧。归赋(并引) 晚清 · 吴宖默
出处:丛琐册九丽水郡
往在乙丙之间。丽人困于仇隙。民不聊生。朝廷遣李公复荣视察之。有解倒悬拯阽危之功。其后观察使尹公雄烈氏特意周章。俾遂其复郡之愿。继以随事曲庇。民蒙其泽。于是舆议为二公立生祠。一边送人光府。奉写真影。以四月望日到郡界。吴宖默率诸将吏及乡人士。备仪秪迎于境上。拥道陪随。观瞻烂然。于乎休哉。士生于世。能以利泽及民。爱慕之不足。而至于立祠生享。则斯可曰俯仰无怍矣。爰作歌诗以美之。
丽之昔日忧如海,丽之今日喜如山。
忧如海,昔如何,百堵甘眠衽席安。
移刀锯就衽席,我欲言之尽言难。
往在邻衅被困日,微我李公谁扶颠。
枉费复邑屡百载,微我尹公谁回天。
况复棠阴获偏荷,无愿不遂生成全。
沦肥浃髓恩犹踰,户祝家尸心所同。
寻常寓慕像亦助,罔俾蜀人专厥功。
有堂岿然新告成,有帧俨然方到境。
倾城士女出加额,拥道喜跃笳鼓竞。
吾州是日雪山重,公去京师像在玆。
心心佛佛长恩爱,百世千秋无尽期。
周旋两间乐成美,太守为谁首阳吴。
问君胡为虚二位,虽则靡遑有远图。
七松亭一会(并引) 晚清 · 吴宖默
押冬韵 出处:丛琐册十一真宝郡
金圣文请邀吾侪于七松亭齐会。刘五卫将永羲字士健年六十七。吴真宝宖默字圣圭年六十七。金五卫将弘植字圣文年六十七。朴斯文来祥字一甫年六十七。文议官尚贤字圣希年六十六。金司果宅仁字允武年六十五。罗议官敬焕字元一年六十三。李判官基祯字士有年六十一。此皆自少莫逆之好也。且此亭自国初以来。相传于诗班酒徒。而自池景龙氏卒逝以后于今数十年。此亭可谓零替。枫树摧残。草堂渗漏。几至于废弃。至于赵菊史奉璧氏入处后。与金而璧,刘熙复,吴膺默等诸氏相议。屋子则一新改造。以瓦覆之。凡五间。轩楣扁以七松亭。楼上揭栖碧楼。皆大院位手迹也。枫坛上。种枫树二株。而梨木依旧在。坛砌则一新更筑。石泉亦依旧。水品清冽。又多种林樾。伊后旧社父老无日不登临修稧事。又再昨年。替寓今主人金宅仁。果木花卉杨柳等属排置。亭之界境大段蕃茂。经乱以后。绝无名园游赏之娱者。而吾辈能做今日之会。且皆葱竹之旧而橘仙之班也。何羡于商山之四翁。但名亭兴替。与人事相升降。遇境兴怀。不能无霜凄水落之感也。
有亭有亭名七松,前辈笔势烟云浓。
下有枫坛集钜伟,风流缋饰时熙雍。
昔我少年犹及见,秦京桃李俱春容。
物换星移三十载,重寻故事秋无踪。
落落晨星何处在,萧萧宿草荒山封。
一树棠梨两枫树,寒泉依旧鸣淙淙。
览玆旷感那能已,斜日翻鸦怅住筇。
今之白发旧时少,往往折简邀相逢。
吾辈升平生长老,閒来歌咏于何从。
从古名园无定主,盍于此地舒佳悰。
眉宇轩昂霞十丈,胸衿磊落酒千钟。
起问香山当日会,九老何如八老侬。
盛筵不独流觞晋,古貌举皆披𧝟恭。
问君此乐来何自,上有仁天云九重。
至德之时多寿考,生来何幸逢羲农。
顷岁颁缗颂溢海,今秋有谷高如峰。
山东老吏往听诏,巷谣可采补笙镛。
而我枫林无一事,惟时饱煖迷春冬。
坛可登临泉可酌,缤纷济胜如期供。
但愿从今环海上,獜游郊薮凤来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