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赠四耐安居士 明 · 洪迪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荷衣遗稿
余与安生仁国。同游妙香。十有五年。中间谒余于长渊。今闻余来觐祥原。不远数日程来访。旧意可见。
今雨霏霏塞峡中,暂时相见未从容。
萍蓬却忆长沙馆,笙鹤曾参乱玉峰。
往迹依依浑似梦,浮生冉冉已成翁。
临歧为尔殷勤道,尺素因风付北鸿。
赠领议政吴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押庚韵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三
不佞生长于南坡外家。髫年与诸舅从游里中。里中人士指一庐曰。此隐德君子吴公之庐。吴公有二子。皆有俊声。长公号称神童。弱冠。已名动京师。不佞艳慕之。窃以得从吴二子游为幸。亦尝登拜于吴公。无何。其二子以文章行谊为世名臣。而又五孙相继擢高第。大者跻亚卿。馀皆历扬台省。于后之数十年。余与长公同升馆职。又与季公同判南曹。戊午之祸。余与二公俱废逐郊居。越一年而余哭长公于坡村。一日季公谓余曰。先梓树老矣。先公潜德。世无知者。白沙李相公志于幽墟。子其铭。且此先兄所属也。其忍已诺于逝者。余既不敢辞则按状。公讳世贤。字国彦。系出同福。高丽中允讳大升。是其鼻祖。生讳光札。神虎卫大将军。生讳璿。佥议赞成事。至讳轼。为修文殿大提学。至讳元蒙。卒官参奉。至讳克权。卒官直长。即公祖若考也。直长娶唐津张氏。以嘉靖甲申生公生。而质厚慈良。长益真率坦夷。宽襟任情。不设城府。尤阔疏于生产作业。好剧饮。凡忧喜哀乐得失荣辱。都不理会。一混于酒。待人无间亲疏贵贱。遇辄欢然倾倒。其得于天者如此。晚以荫入仕。升直长。辄弃之。年七十八。卒于家。夫人昌宁成氏。考讳近。参奉。亦高士。大谷先生讳运。其弟也。大谷高蹈峻节。于人少许可。至夫人未尝不敬叹曰。吾侄女也。制行之美。吾所不及。及归于公。执妇道事君子。和敬两至。公喜施。寒蔬粝饭。必欲与人分。虽室如悬磬。而恒不见窭色。宗党乡闾。咸称女中君子。先公三十二年而卒。葬白川半月冈。与公同茔。凡生二男四女。男长亿龄。右参赞。次百龄。吏曹参判。女长适朴龟年、李赓、朴安生。皆士人。次适元铎。文科右尹。参赞娶判书洪昙女。生三男一女。长翊。文科嘉善左承旨。次靖。兵曹参议。次竱。弘文馆校理。女适吏曹正郎韩与一。参判前娶赠参议高景龙女。生二男。长竣。文科嘉义。延安府使。次端。弘文馆校理。后娶佥正梁思行女。生二男一女。男竑早逝。馀皆幼。朴龟年无后。李赓生一男一女。男主簿时敏。女适敦宁都正洪汝翼。朴安生生一男。敏行。元铎生三男一女。长兵曹佐郎振河。次进士振海。次义禁府都事振溟。女适进士赵休翊。生一女。适翊赞尹元之。靖生一女一男。男挺奎。女适进士金弘郁。竱生一女。适沈榥。竣生四男二女。男挺斗、挺台、挺璧、挺轸。女适李元揆。端生三男二女。男挺一、挺垣、挺心。幼。李时敏生三男二女。洪汝翼生三女。一适姜寿贤。次适阳宁君朴敏行。生五男二女。元振河生二男二女。振海生二男一女。赵休生二男二女。内外诸孙。七十馀人。噫。彬彬其盛矣哉。古未尝有也。夫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者。天道之常也。然而迟速有时。或发于数十百年之后。未有如公之身为善而身致其福。生见子贵孙荣。稳享三牲之养。公之德之福。可谓备矣。而天之报施。捷于影响。崇封显赠。若收遗馀。吴门之庆。盖未艾也。庶几为善者劝。铭曰。
不漓其天,所性而行。
熙然自适,泊乎无营。
长贫若富,匪爵而荣。
优游醉乡,生老太平。
以归以宁,乐哉佳城。
吾诗载石,足徵家声。
挽王安生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安生,夷陵人,名席民。尝为大中丞胡公际亨书记。达州城破,胡公不屈死,安生与诸客皆就缚。临刑,诸客仰天哀号,涕泗被面,安生独慷慨请死。监者壮之,为言于主帅,悉减死,分籍卒伍。安生遂得隶参将赵君籍中。赵君异其才,请为上客,偕守雁门边城。多暇,辄为诗,悲凉悽怆,人无知者,竟郁郁以没。予伤其苦节隐忍,为诗吊之云。
雄臣驰骛日,慷慨咏扶风。
赴节人谁力,谋军尔匪躬。
千笳沉白帝,一矢落冥鸿。
遂使王孙草,迷离朔漠东。
次聚友亭韵 清 · 柳宜健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亭在咸安。故进士朴德孙所搆也。其诗曰小堂萧洒爽灵台。俯瞰晴川百转来。岸外尖峰文笔秀。原头高树䌽旗回。樽因好客寻常满。花被东风次第开。老我如今何事业。不妨相聚共衔杯。事在咸州志。后裔不能保守。安生庆一买得之。灿儿游乐斋遇安生。生以此诗示之。因嘱求我诗。遂次。
江上小堂傍钓台,前人已去后人来。
花明旧坞春风转,雨洗新汀暮鸟回。
兴废溪山应有数,团栾樽酒定常开。
此翁安得更年少,一往凭栏共把杯。
海东乐府五十六首 其四十九 木子得国谣 清 · 李学逵
押先韵 出处:洛下生集册十七秋树根斋集
我太祖康献大王。辛祦时。为侍中。祦与崔莹决策攻辽。召莹及我太祖曰。寡人欲攻辽阳。卿等宜尽力。太祖曰。今者出师。有四不可。以小逆大。一不可。夏月发兵。二不可。举国远征。倭乘其虚。三不可。时方暑雨。弓弩胶解。大军疾疫。四不可。太祖退谓莹曰。明日宜以此言复启。莹曰。诺。夜莹复入启。愿毋纳他言。明日。祦召太祖曰。业已兴师。不可中止。卿不见李子松耶。太祖对曰。子松虽死。美名垂于后世。臣等虽生。已失计矣。何用哉。祦不听。太祖退而涕泣曰。生民之𥚁。自此始矣。左右都统使遣人告崔莹曰。军多饿死。水深难以行军。莹不以为意。太祖谕诸将曰。若犯上国之境。获罪天子。宗社生民之𥚁立至矣。盍与卿等。见王亲陈𥚁福。除君侧之恶。以安生灵乎。诸将皆曰。东方社稷安危。在公一身。敢不惟命。于是回军。渡鸭绿江。太祖乘白马。御彤弓白羽箭。军中望见。相谓曰。古今来世。安有如此人乎。时童谣有木子得国之语。军民无老少歌之。太祖由崇仁门入。都人男女。持酒浆迎劳。太祖建黄龙大旗。使吹大螺一通。莹每征讨。诸将不用螺。独太祖于马前吹螺。故都人闻螺声皆喜。祦与宁妃及莹。在八角殿。莹不肯出郭。忠辅等直入殿中索莹。祦执莹手泣别。莹再拜。随忠辅出。太祖谓莹曰。若此事变。非吾本心。逆大义。非惟国家未宁。人民劳困。冤怨至天。故不得已焉。好去好去。相对而泣。遂流莹于高峰县。先是。童谣曰。西京城外火色。安州城外烟光。往来其间李元帅。愿言救济黔苍。
平壤城中夜火,安州城外炎烟。
黄龙旗,白羽箭,大螺一声来军前。
种穄田中草黄玄,木子得国今宜肰。
嗟谷城老妪 清 · 闵在南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晦亭集卷之三
昔余与姨兄安乃楫氏过谷城邑。乃楫氏曰此有百一岁老妪。子欲见之乎。入其家则老妪方抱幼儿而坐曰安生员近安乎。何不见之久耶。精神言语少无妄错。余问曰妪也享寿百岁。自念平生往事则似久乎似近乎。妪笑曰有时思之则杳如一梦。忽又思之则近若俄间事也。余曰子女几许。妪曰生二子二女而只育一女。今七十一。有外孙二人。故托身而苟活。怪乎阎王之遗却此身。支离在世也。余笑曰仙岂有子乎。造物无全功也。因别而去。其后问乃楫氏则百六岁而死云。到今追念。以志所感。
飞琼弄玉但闻传,方见人间有女仙。
噫彼黑头男子鬼,北邙疏雨总堪怜。
哀馀皇 清末民国初 · 沈瑜庆
押寘韵 出处:台湾诗乘
光绪乙亥,日本搆衅台湾番社,先子奉诏视师,勒兵相持数月,日人就款。言路腾谤,以为纵敌,先子不为动。师旋,遵旨复陈练兵、筹饷、制械、储材、游学、持久六事,请饬各省每年合筹四百万金,分解南、北洋,计日治海军,期以十年成三大枝。彼时游学者亦艺成而归,制船、驾船,不患无人矣。易箦前夕,口授遗疏。先是日本夷琉球为冲绳县,庶子王先谦请伐,廷旨饬议,未及复奏。至是遂言日本自台湾归后,君臣上下,早作夜思,其意安在,不可谓非劲敌。而我之船械军实,无改于前,冒昧一试,后悔方长,愿皇上以安生之质,躬困勉之学,所谓州来在吴犹在楚也。疏入,廷旨促办海军,合肥亦悟。北洋海军权舆于此。而出使大臣李凤苞请废船政,谓制船不如买船,而已私其居间之利。后希中旨者,又挪海军款以办颐和园工程。甲申一挫,甲午再挫,统帅不能军,闽子弟从之死亡殆尽。吴公子光曰:「丧先王之乘舟,岂惟光之罪,众亦有焉。」长歌当哭,遂以〈哀馀皇〉名篇。
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
或思或纵势则悬,后事之师宜可记。
昔年东渡主伐谋,严部高垒穷措置。
情见势绌不战屈,转以持重腾清议。
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
军储四百饷南北,并力无功感尽瘁。
宋人告急譬鞭长,白面书生臣请试。
欲矫因循病卤莽,易箦谏书今在笥。
蓄艾遗言动九重,因以为功宜可嗣。
谁知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
行人之利致连樯,将作大匠成虚位。
子弟山河尽国殇,帅也不才以师弃。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党终儿戏。
水犀谁与张吾军,馀皇未还晨不寐。
州来在吴犹在楚,寝苫勿忘告军吏(吴福助编校)。